登陆注册
12956000000026

第26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考(13)

窃谓此章之旨未可容易读过,夫子所以喟然发叹而深与者,是岂浅浅见解?学者须看得表里净尽,方有实益。程子以点为己见大意,有尧舜气象,而与夫子老安少怀,使万物莫不各遂其性之志同,此其为义已精且备,但其言引而不发,如《论语集注》乃是即程子之意而发明之,其紧要却只在“见日用之间莫非天理流行之妙”句上,此正是就根源说来,而志之所以然者,可谓至精实,至明白矣。会得此意,则曾点气象,洒落从容,优为尧舜事业,方识得端的落着,不是凿空杜撰,而夫子所以深与、程子所以发明、并三子所不及之旨,并洞见底里,会同一源。但此意乍看亦甚微而难著,某自三四年前已略窥一线,而口笔屡形容不出,至丙辰秋(即1196 年,作者注),因感严说(即严时亨的观点)说,大故遗阙,忽跃如于中道,发此一段以记之,只是推广程子及《论语集注》之意而不敢有加焉,似觉如水到船浮,不至甚有悭涩处,而夫子曾点当日之意味,亦觉洋洋如在目前。以是自信,常存于中,而日用应接亦觉有洒然得力处多,所以奉而质诸长者。今承来教,缕缕大概排抑根源底意,而深主严说,似于《论语集注》未合。

夫所谓根源来底意思,是以天理言之,看理至于知天始定。此亦不过下学中致知格物一节事,而所致所格者,要有归着至到云耳。盖致知力行,正学者并进之功,真能知则真能行,知行俱到,正所以为上达实见之地,自不相妨。恐未可偏抑,而但如来教,只务理会此,不必理会彼,而彼自在里许,忽然自达,恐差之多也。如严说者,全篇大旨只谓直道“‘清明在躬,志气入神’,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又曰“素其位而行,不原(愿)乎其外,无入而不自得”,又曰“须自所乐中出,方做得圣贤事业”,此只说得《论语集注》所谓洒落从容以下底意思,乃涵养成后之效也。其所以如此者,端由向前有造理之功,洞见得天理流行,日夜间无处不是,故涵泳乎其中,即身见在,便是乐地,更无他念耳。以此意推广之,何处不是此理之妙?何处不是此理之乐?故虽尧舜事业,巍巍荡荡,其作处亦不过只顺他天理,对时育物,如此而已。此意思一同,所以谓“可优为之”焉,此底即是做彼底样尔。窃谓此意味甚恰博,此意甚缜密,最是圣贤吃紧处,若无此,则冥然养个甚,而亦安能恁地清明自得,从容洒落?所乐乐个甚?而于圣贤事业,亦将从何处有缝罅可入乎哉?严说正阙此,愚所以不敢依阿徇情而有向前根原信中出现根原和根源的不同写法,系原文如此。说不着之断,亦何嫌于分别,恐不得一以道彻上下、贯本末,为此彼此各是一义也。理在事中,理,形而上;事,形而下。三子只见物不见理,严说未说到理,鄙说正所以发明点于日用事物上见得件件都是理,于形而下见得一一都是形而上之妙,又非语上遗下,语理遗物之谓也。况严说又全无下学次第,如来教所谓尧舜有天下不与者无间,惟此一条云者,正与严说同,圣人所与之意决不徒然止此。若但止此,则意滞而不圆,非惟不彻古人心,而于自身又无受用实益,其不侵侵成谢事去,流入佛老者鲜矣。所谓涂人为禹者,义又不同,亦不得引以为喻。若必论端的成个尧舜巍巍荡荡之功,此须穷神知化盛德之至,有“绥斯来,动斯和”底手段方能,其中多少事在?虽颜子亦未可快许,而况于点乎?至所谓虚见实不同,而下叙颜曾(参)所以为实见,及以点无颜曾(参)之功,而君子欲讷言敏行,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者,极善极善。此则日用不可少歇工夫,而鄙说亦略具于篇末矣……《北溪大全集》,卷二十二,《答廖师子晦·一》。

陈北溪的这封信大致有两个内容:一是力辨严说之非,认为严说“根原不着”,“未说到理”、“全无下学次第”,而且所说只是效验,却不知道这效验是要由“向前造理之功”中来,其所缺的也正是最关键的。二是指责廖德明“排抑根源底意,而深主严说,似于《论语集注》未合”。大概廖认为陈淳的说法过于突出了天理二字,有“语上遗下,语理遗物”的嫌疑这也是后来朱子对陈的反复告诫。因此主张只做心上(此)的工夫,不必去直接讨见天理(彼)从《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可见,廖的《难“与点说”》意在强调陈淳的说法近于“却要先见个天理在前面,方去做”,其毛病是“语上遗下,语理遗物”。朱子评价说,廖的说法无头,而陈的说法虽有头,却没有遵循下学上达的原则,似乎有把理当作一个空的物抱住不放的弊端。这是廖和严的说法相通之处。而在陈淳看来,所谓“根原”指的就是天理,它要从下学中来,从格物穷理的工夫中见,不是游离于讲学应事之外的神秘之物。而严和廖的说法都只见心,不见理,廖甚至只去追求内心中神秘的“别有一物光辉闪烁,动荡流转”《文集》,卷四十五,《答廖子晦·前此屡辱贻书》。《文集》和《朱子语类》都多处收有朱子就此对廖的批评:如《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三》云:廖子晦得书来云:有本原、有学问,某初不晓得。后来看得他们都是把本原处是别有一块物来模样。圣人教人只是致知格物,不成真个是有一个物事,如一块水银样走来走去那里。这便是禅家说赤肉团上自有一个“无位真人”模样(黄义刚录)。这只能会使具体的下手工夫流于空疏。

陈和廖都对对方的意见不甚满意,他们都在不断地就此向朱子提出问难。朱子对此的反映已经详细地记录在了他给廖的回信和《朱子语类》里。

正是出于陈淳的提醒,朱子才会对严说、胡说和廖说可能带来的弊端产生了警觉——也发现其与陆学的一致性,因此才开始在论“曾点气象”时开始全力告诫弟子们不能虚说“与点”,而要以重工夫的漆雕开、颜回、曾参为师。此后,已是朱子去世后不久,廖德明将朱子给他的复信(见上)转给陈淳,陈就此回信给廖,指出:

伏承录示先师别纸议论,捧读载四……向来考亭之诲,无不谆谆此意。深嫌人说“颜乐”、“与点”,深恶人虚说天理人欲,每每令就实事上理会……《北溪大全集》,卷二十二,《答廖师子晦·二》。

陈的这封信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朱子对严说态度会发生转变,以及为什么朱子晚年会“深嫌人说‘颜乐’、‘与点’,深恶人虚说天理人欲”。于朱子,从严到胡,从胡到廖,从廖到陆学,从陆学到佛老,其间只隔一线。而陆学与佛老的分界,也只是这一线。朱子正是要通过讲虚实之辨来守住这一线。朱子在对严时亨书信的一褒一贬中,也使朱陆异同问题逐渐清晰起来。

四、1197 年朱子论“曾点气象”书信研究

欧阳和严的书信,只是拉开了朱子与一批江西弟子讨论“曾点气象”的序幕,在随后的1197 年里,他们对该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需要指出:这些书信的具体先后顺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本文在下文的叙述顺序,也并不代表它们的先后顺序。但它们的同时出现,而且多来自于朱子门下受陆学影响巨大的江西弟子,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这些讨论,对朱子论“曾点气象”晚年定论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甘节(字吉甫,或作吉父,江西临川人,生卒不详,为曾极同乡,约1193 年从朱子学)关于甘节的资料很少,黄榦《复甘吉甫》曾提到:“榦老矣,诸兄正好着力,庶师道之有传也。”可见甘节年龄小于黄榦。黄榦又提到:“向来从学之士,今凋零殆尽,闽中则……江西则甘吉父、黄去私、张元德……江东则……浙中则……大约不过此数人而已。”可见,甘后成为朱子的重要传人和《朱子语类》的编订者。《文集》卷六十二云:“甘君处见送行语,令兄意亦甚佳,兄弟自为博约,想有味也。但甘君词笔颇工而趣向未正,数日苦口告之,未知能勇决否耳……甘君归,可更切磋之,人材难得,可惜只如此汨没了一生也。”方彦寿先生以为文中的甘君即指甘节,未详,致书朱子,问到:

《论语集注》中说曾点处,有“乐此终身”一句,不知如何(作于庆元三年,1197 年)? 《文集》,卷六十二,《答甘吉甫·论语集注中》引。

对此,朱子答曰:

观舜居深山之中,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岂不是乐此以终身?后来事业亦偶然耳。若先有一毫安排等待之心,便成病痛矣。注中若无此句,即此一转语全无收拾,答它圣人问头不著,只如禅家擎拳竖拂之意矣。同上。

我们知道,儒家的基本精神在于经世致用,若仅仅说曾点“乐此(朱子本意似乎以此字指天理,但从文意看,此字更像是在指舞雩咏归的事实,这个字的含混直接导致了朱子思想的含混)终身”,无心事为,又何来“尧舜气象”可言?其行为与佛老的差别何在?这不能不引起甘节的怀疑。

另外,甘节提到《论语集注》中说曾点有“乐此终身”四字,似与下文提到的黄榦所见版本相同,而与欧阳希逊和严时亨所见的《论语集注》版本异。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朱子对《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评论的第二个修订版本。

我们说,朱子在集注中说曾点“乐此以终身”的本意有两。

一者,他是要强调曾点之胸襟:毫无有意为国之心,了无私欲,自适其乐,如他在《朱子语类》中也提到:

曾点于道,见其远者大者,而视其近小皆不足为。故其言超然无一毫作为之意,唯欲乐其所乐,以终身焉耳(杨道夫录,己酉以后所闻)。《朱子语类》,卷四十。

可见,朱子所说的曾点“乐此以终身”,“此”即指“道”,即指的是天理。

二者,朱子意味“孔子本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而曾点以浴沂风雩咏归为答,是乃答非所问,有近禅家味,故特加此四字,以见曾点以乐此终身为志也”。即是说,朱子的本意,是要通过这句话点出曾点是以此为志,从而把曾点和禅家味区别开来。但是,朱子的这一做法并不成功,还是容易让人把曾点和佛老之徒的逍遥忘世、只顾自己快活相等同。

问题还在于,朱子在给甘节的答书中,说舜居深山和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时,都“乐此终身”,乃至后来事业处于偶然,不能不更增添人们的怀疑:说舜和伊尹没有有意为国之心则可,而说其平日全无治国平天下之志,后来之事业纯出偶然,则尤为牵强。这也与孔孟思想的基本宗旨不符。

见到甘节的质疑后,朱子对这一段进行了反复的润色:先是把说曾点“乐此终身”(似为‘曾有见于此,故欲乐此以终身’,这是黄榦所见的版本,其内涵是强调曾点见理,并欲乐此理以终身),改动为“及其言志,则又不过乐此以终身焉,无他作为之念也”(这是万人杰所见的版本,其内涵是强调曾点以乐此为志,无他作为之念),后来又改为“即其所居之位,适其所履之常,而天下之乐无以加焉”(这是朱子新修订的版本,其内涵是强调曾点安于其性分,素位而行,不愿乎外,见他给万人杰的回信),最终才确定为“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这是定稿版本,其内涵是强调曾点乐其日用之常,只是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这不妨其日后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云云。细玩其中的微小变化,我们能发现许多的消息:朱子希望赞扬的,是曾点的浑然天理,了无私欲,而他尤其不希望人们把曾点理解为遗世而独立的隐士。而朱子在此问题上的细致反复,则颇能体现出他在平衡胸襟与事为这对矛盾上的苦心。

几乎与此同时,江西的万人杰(字正淳,江西人,生卒不详,早年师从陆九龄和陆子,1180 年从朱子学)朱子在《文集》中对万人杰多有赞赏,如《文集》,卷三十四,《答吕伯恭·三十一》云:子寿学生又有兴国万人杰,字正纯(淳)者,亦佳;卷四十四,《与吴茂实·一》云:有曹立之、万正淳者来相见,气象皆尽好;卷五十二,《答吴伯丰·一》云:大冶近有万君人杰者见访,见留之学中,气质甚美,议论亦可反复,殊不易得。《朱子语类·朱子十二·训门人三》也录有人杰向朱子问学的情况:“(万)问曾点漆雕开己见大意?(朱)曰:曾点、漆雕开是合下见得大了,然但见大意,未精密也。因语人杰曰:正淳之病,大概说得浑沦,都不曾嚼破壳子。所以多有缠缚不索性,丝来线去,更不直截,无那精密洁白底意思。若是实识得,便自一言两语断得分眀。如今工夫须是一刀两段,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如此做头底方可无疑虑。如项羽救赵,既渡,沈舡破釡,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无还心故,能破秦。若更瞻前顾后便不可也,因举禅语云:寸铁可杀人,无杀人手段,则载一车枪刀逐件弄过,毕竟无益。”这里,万在问“曾点气象”,而朱子却大谈工夫,大谈虚实之辨,其晚年之不喜人言一味“与点”可见一斑。来信云:

人杰昨得伯丰书云:必大向以鸢鱼之说请益于紫阳(指朱子),尚未得报,近得直卿书与鄙见合,试商榷之,却以见教。

直卿书云:浴沂一章,终是看不出喟然而叹,夫子与点之意深矣。《论语集注》云: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之妙。曾晳有见于此,故欲乐此以终身。如此却是乐此天理之流行,而于本文曾意旨恐不相似。干窃意恐须是如此,天理方流行。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与道不相似,而计较系恋之私入之矣。夫子无意必固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政是此意,直是与天地相似……圣人岂教人如死灰槁木,旷荡其心,徜徉其间也哉?张子曰:湛一性之本,攻取气之欲。物各付物,而无一毫讣(?疑为比)较系恋之私,则致广大而极高明,虽尧舜事业亦不能一毫加益于此矣。后来邵康节先生全是见得此意思。明道先生诗中亦多此意,此是一大节目,望详以见教。

人杰窃谓:浴沂一章,《论语集注》甚分明,无可疑者。其说曰:曾点之学,有以见夫天理本然之全体,无时而不发见于日用之间,故其胸中洒落,无所滞碍,而动静之际从容如此。及其言志,则又不过乐此以终身焉,无他作为之念也。乃是曾点见得天理之发见,故欲乐此以终身。今直卿所云,固是道理高处,然其本意却谓须是如此,天理方流行,则是先有曾点之所乐,方得天理之流行也。人杰窃恐全体大用未能了然于心目间,而欲遽求曾点之所乐,则夫事物未接之时,此心平静,胸中之乐固或有时而发见,然本根不立,凭虚亡(无)实,亦易至消铄矣。盖与《论语集注》之意未免有差也。伯丰所见与之相合,鄙意却未敢以为然,伏乞赐教(作于庆元三年,1197 年)。《文集》,卷五十一,《答万正淳·人杰昨答伯丰书》引。

万人杰的来信涉及到了很多内容。首先它告诉我们,自欧阳希逊和严时亨所见到的版本后,朱子已经对此节的评论进行了两次修订:黄榦所见的版本云: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之妙。曾晳有见于此,故欲乐此以终身……这次修订,朱子突出了曾点的见道和他要以乐此为志;而万人杰所见的新版本则是:曾点之学,有以见夫天理本然之全体,无时而不发见于日用之间,故其胸中洒落,无所滞碍,而动静之际从容如此。及其言志,则又不过乐此以终身焉,无他作为之念也。这一次修订,朱子先说曾点的见道和胸次,再说他的言志,在层次上更为分明。万所见到的,应该是朱子对《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评论的第三个修订版本。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迄今为止,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强调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巨大意义,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予以否定,认为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本书作者提出,马克思唯一关心的是人类解放,他的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认为历史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改变人,这种辩证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深层机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解放。这种大唯物史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红尘炼情

    重生之红尘炼情

    出生在古武世家的少年,天生筋脉堵塞的他注定是一个废人,自小受尽他人冷眼,他感受到人间苦情,直到那个她的出现,但天意弄人,她终究死在了他的怀里。再聚来生,命中注定的两个人再度相遇,世间情花因此再度绽放,两人尝遍那人间的酸甜苦辣咸,经历聚散离合,品味过人间冷暖,他们终于明白什么是“情”,情之至极,可创万物;情之至深,可毁苍生。这万千繁华红尘,唯有情字最难解,那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无不牵绊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剑噬天

    魔剑噬天

    天降巨手,遮天蔽日,毁了一座城,灭了一城人。是谁?少年怒问苍天,为什么?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无情魔道亦有情,有情魔道终问天。少年悲痛狂吼:“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也阻挡不了我的脚步,我要这人再也不能成为我的障碍。天挡我,我就捅破他;地挡我,我就踏碎他;人挡我,我就杀尽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只做你的小女人

    只做你的小女人

    一次面试,她成了总裁的私人助理,一次次意外,她渐渐沦陷在他编织的温柔里。答应嫁他,本以为幸福就此来临,谁知曾经的初恋归来,将她从婚礼上夺走,霸道囚欢,他的爱太过疯狂,而她是否终会被他夺身夺心?
  • 云泥殊路

    云泥殊路

    两个生长不同家庭女孩的人生写照,体现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生差距。
  • 小儿嗽喘门

    小儿嗽喘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风华庶女

    重生之风华庶女

    上一世她受尽折磨,狠毒嫡姐将她双腿砍断,伪善太子将她亲儿煮食!她是人人轻贱的‘三无‘庶女,无才无貌无德。一朝重生,风华绝代,睿智沉稳,在天下人的惊愕眼神中嫁给了权势滔天,冷峻霸道的冥王。他是赫赫有名的战神,连皇帝都要忌惮几分!她凤凰涅槃,带着前世的记忆,与冥王强强联手,整治渣男,斗狠嫡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戴高乐巴顿》对戴高乐、巴顿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