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0600000055

第55章 蒋介石评说其家人及社会闻人(12)

日本看到中日“亲善”、“提携”的谋略得到响应,对调整中日邦交来说表现相当主动的蒋介石“投桃报李”。4月17日,中日双方宣布公使升格为大使,一时之间中日的报纸大力宣传“中日提携”,蒋沉醉于中日亲善的迷梦中……

池田勇仁

“池田像30年代初期一些日本人一样,预言非其所长。池田对于我们在战争结束后对其战败的人民所表现的以德报怨、宽大为怀的态度,似乎未有所悟。”

(转引自王俯民:《蒋介石详传》,第1455—1456页)

〔池田勇仁〕60年代初日本内阁首相

〔解读〕

日本为自身利益计,从1949年底,即在盟军总部允许下,开始和中国大陆接触。1952年4月,日本正式恢复独立后,更进一步积极活动,于22日成立“中日贸易促进会”。继而有左派社会党人于6月1日,与北京签订了300万英镑的“第一次中日贸易协定”。中日民间贸易开始。

对此,蒋介石是极不乐意的,不断向日本政府发出警告和建议。日本政府对蒋的压力妥协,承诺了对台湾当局的要求。1958年5月,中国政府便立即停止了对日的民间贸易。

1960年6月,池田勇仁组阁。池田表示对中国以“前进态度并保持弹性和双方打交道”。中国总理周恩来则提出“政府协定,民间契约,个别照顾”的“贸易三原则”,并由中国指定中意的日本企业为“友好商社”,从事对华贸易。池田抱着经营获利的原则,乐于响应。日本自民党领袖松村兼三于1961年9月和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确认了“政治三原则”、“贸易三原则”。

池田又于1963年8月20日批准了仓傲公司对大陆输出分期付款维尼龙工厂成套设备。并决定由输出入银行给予200亿美元的融资。输出入银行为日本国家金融机构。由此机构出资资助,当然超出了民间范围。于是台湾当局又提出了抗议,要求池田停止此种资助。但池田不同于其前任,坚持不懈,不理会蒋介石。他在9月19日与美国报界人士谈话时,就直接向他们透露说:

“中共在三、五年内不会有变化,台湾的反攻大陆政策,没有根据,近乎幻想。”

这一下激怒了蒋介石,他于同月21日接见访日美国人士时,对池田作了“酸葡萄”式的批驳。他说:

“九·一八事变之前,池田是在中国东北的一名低级官员。当时日本军阀曾夸口说,他们只需要三师军队对付我们,在三个星期内就可使中国屈服,但是那三星期变成一个更长的时间;——变成一场自1931年直接进行到1945年的战争。”

“池田像30年代初期的一些日本人一样,预言非其所长。池田对于我们在战争结束后对其战败的人民所表现的以德报怨、宽大为怀的态度,似乎未有所悟。”

“当九·一八事变时,你在何处,所作何事?”“你们军队夸称将在三周内击败中国一节,不是真实的吗?在那次行动中领导中国人民的,不依然是同一个蒋介石吗?这是池田原可以从历史取得的教训,但并不领悟。”

可见,池田无非是一个“低级官员”,且“预言非其所长”,但池田似乎走得更远。1962年10月18日,日本发生中国访日油压机械代表团团员周鸿庆叛逃事件,池田内阁将周引渡给我国政府,不理会台湾欲引渡周氏归台的要求。

甘地

“……如果今天你们对这场战争再袖手旁观,或采取中立态度,那将成为印度解放史乃至人类解放史中的最大缺憾。”

(《侍从室回忆录》,第140页)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国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1893年,任南非印度公司法律顾问,参加南非反种族歧视斗争,并提出“非暴力抵抗”口号。1915年1月回国,为国大党起草党章,成为国大党领导人之一。1919年11月正式提出对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印度教、伊斯兰教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反对歧视妇女、贱民。一生三次被捕,进行多次绝食斗争。1948年被印度教极右分子刺杀。

〔解读〕

蒋介石在1942年2月印度之行,想要访问的第一个人就是被称为“印度圣雄”的甘地。其时甘地已退出国民大会党。一个人在孟买华尔特哈的西华格荣过着简朴而又宁静的生活。通过尼赫鲁的精心安排,甘地准备由他来看望蒋介石。2月18日,甘地由秘书赛德陪同,由华尔特哈来到加尔各答蒋介石的住址。

趁午宴前的空隙,甘地开始向蒋介石阐明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真谛。他说:“有人称不合作运动是弱者的武器,是一种消极的斗争方式,我不能同意。我认为,武器只有强者使用才能取得成功。它已经团结了印度国民,给了他们信念和希望,培养了他们的勇敢。我的最终目的是要用非暴力来反抗暴力,以非暴力来代替今天世界上处处横行的暴力,争取人权,维护人类的尊严。所以这种运动足以对抗世界上最强暴的武力。它既是积极的、现实的又是充满哲理的。至于如何运用这个力量,不能以书本上去学,而必须经历艰苦的思索,虔诚的祈祷和百折不挠的奋斗方始能够掌握。”

甘地是一位具有狂热宗教信仰的人,他所阐释的这些不合作运动内含的哲理,对抱现实主义态度的蒋介石来说,并不是很感兴趣。他出于礼貌,蒋口头上只好连连说:“柔能克刚,柔能克刚,这是我们东方哲学的奥秘所在。”

饭后不到半小时,甘地就要求继续上午的谈话了。蒋介石单刀直入地开口问:“如果日本和德国入侵印度,你也用不合作的方式对待他们吗?”

甘地毫不犹豫地答道:“不合作!绝对的不合作。”

蒋说:“先生自1901年以来,对抗英国,谋求印度独立,艰苦奋斗已达40多年,时间不算短,然事业尚未成功。对过去的事不必重视,我们应该重视的现在和将来;那么,如果英国答应了5年或10年让印度独立,这样便实现了您奋斗的目标,先生愿意现在同英国合作吗?”

甘地答称:“如果英国以我停止活动为条件,答应5年或10年后我们独立,我必定加以拒绝。因为不合作主义是真理,而真理的追求是不能半途而废的”。

“国民大会党在华尔特哈会议上,曾考虑同英方合作,所以我就退出了国民大会党。因为这个所谓合作,实际上就是同暴力合作,而独立是绝不能用与暴力合作的代价换得。否则我的50年生命史就将重新写过。因此,我只能和真理合作,绝不能和谬误合作。”

蒋介石看到老头儿的意志如此坚决,感到说服他的可能性甚为渺茫了。于是为争取主动,便改口道:“不合作的方式用在印度或许是正确的,对此我并无异议。我也不想要先生改变自己的信仰。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动员印度国民参战,站在同盟一边,一起打败日本、德国法西斯,这样,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中国就可提出让印度出席会议,并共同为争取印度的独立自由而努力。若同盟有异议,我保证中国以退出和会表示抗议,并与印度一起采取进一步的一致行动。如果今天你们对这场战争再袖手旁观,或采取中立态度,那将成为印度解放史乃至人类解放史中的最大缺憾。”

蒋介石这次访问印度的一片苦心至此已和盘托出,然而甘地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驳说:“世上只有受难者才知道受难者的苦痛,所以我对中国在抗战中做出的牺牲,怀着很深的同情。但是,阁下,贵国既然是英、美的同盟国,那么请问,为什么这次战争最重要的决策机构——盟国参谋总长联席会议,至今没有中国代表参加呢?可见英、美的‘民主’、‘同盟’是假面具。为了维护白人的利益,他们是绝不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东方民族的。战时对你们尚且如此,战后和会上我们将处在什么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恕我直率提出,阁下岂忘了当年的‘凡尔赛和会’了吗?”

甘地虽居乡村,但却熟知天下大事。他的这席话说得蒋介石无词以对,颇为尴尬。

蒋介石的印度之行,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游说而使印度国大党和甘地、尼赫鲁在谋求完全独立的问题上妥协,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

尼赫鲁

“单是同情还不够。同情只是一种态度而已,我们希望把同情化为实际行动。”

(张令澳:《侍从室回忆录》第137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尼赫鲁〕(1889—1964)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生于婆罗门贵族家庭,先后在英国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学法律。从1929年起,他先后任国大党总书记和主席。1947年8月印度独立,成立英联邦自治领,尼赫鲁首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任印度共和国总理直至1964年5月27日逝世为止,连任四届。

〔解读〕

1942年2月,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还不到3个月,香港、泰国和马来西亚已陷入日军的铁蹄下,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亦岌岌可危,连印度和澳大利亚也受到威胁。其中,尤以印度次大陆的安全问题更为紧迫。因为当时中国坚持抗战已历五年,国力大耗。若印度落入日军之手,那么,中国战区就会完全处于孤立的隔绝状态,而反法西斯同盟在亚洲的地位也将受到严重打击。而其时,英、印当局与印度最大的民族主义政党——国大党之间的关系,由于在独立问题上产生分歧而陷入僵局。2月4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由昆明飞越“驼峰”抵达印度,他要利用此次出国访问,劝印度国大党和甘地、尼赫鲁暂不要求完全独立,从长计议,应首先参加抗日行列。

蒋介石曾同印度国民大会党的常务委员尼赫鲁举行了三次会晤,第一次在新德里,碍于那里政治空气,仅听尼赫鲁谈了国大党的斗争情况。后两次均在加尔各答,特别是第二次会晤最有意义,显出了两方的分歧所在。

2月27日,蒋约请尼赫鲁共进晚餐之后开始正式面谈。

蒋介石首先表示赞成国大党非暴力的斗争手段,称这符合印度的实际情况,同时指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成强弩之末,快站不住脚了。”印度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国际同情和普及国内基本教育,其中争取更多的国际同情尤为重要。”蒋介石认为:

同类推荐
  •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他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经济。本书着重于张謇堪称传奇的一生,全面介绍张謇的功绩,力图使读者对张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商圣范蠡

    商圣范蠡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或建功立业,或以道德文章传世,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后人以“圣贤”视之。圣贤者,民族道德的典范也,既是历史前进的伟大创新者,亦是历史烟尘沉淀下来的璀璨明珠。
  •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几十年的宦海生涯,纪晓岚凭借机敏的才智伴随皇帝左右,把一个文人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荣宠备至,一生占尽风光。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裴艳玲传

    裴艳玲传

    她是裴艳玲,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五岁登台、九岁挑梁、十三岁唱红。她转艺多师,戏路宽广,文武皆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娇娇女儿身,却擅演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高亢嘹亮的嗓音,行云流水的行腔,干净利落的动作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梅兰芳演女人演得最好,而裴艳玲,演男人演得最好!如果你知道梅兰芳,那你同样应该知道裴艳玲。她与共和国共同经历了梨园的风雨飘摇,她悲欣交集的多半生亦歌亦泣。尽管传统艺术的式微和京剧的沦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裴艳玲在,有裴艳玲这样一代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就有继续顶天立地地留存人间。她,注定是一个传奇。
热门推荐
  • 麻辣阴阳师

    麻辣阴阳师

    我曾是一名司机,有一天我拉了一伙人去偏僻诡异的藏锁村搞调查,结果……
  • 水晶之恋:爱上你,没道理

    水晶之恋:爱上你,没道理

    她,是一个富家女,刁蛮任性却又重情义;他,是一个平民,胆小温柔却又孤僻;当他遇上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当她的暗恋者出现了,他又该如何抉择?是继续守护她,还是放弃她呢?
  • 荒尘游

    荒尘游

    荒尘畔,古径边,残阳绘苍天。万里孤城负手间,慢拢青丝,风尽惹龙缘。碧霄织,冥河戏,指间舞芥弥。少年沉吟终不悔,风烟散去,且游荒尘纪。尽由你,墨剑一把,唤去九州俱寂。
  • 科幻世界·译文版(2020年2月)

    科幻世界·译文版(2020年2月)

    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目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其中,由四川省科协主管主办的《科幻世界》月刊,以倡导创新思维,展示科学魅力为发展目标,主要刊登国内外一流的科幻小说和最新沿的科学动态,以及优秀的科幻画作和实用的写作指南,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读者崇尚科学、热爱幻想的热情,多次荣获国内期刊出版最高奖项。
  • 灵荒轮回

    灵荒轮回

    在灵斗的世界人们都在为达到更高的境界修炼斩魔兽进遗迹让我们进入灵斗的世界吧!主角杨焱的家族被一群不明的势力铲除。主角为了给家族报仇雪恨努力修炼,寻找亲人踏入复仇的道路......
  • 百万可能

    百万可能

    曾经有一个按钮放在程林面前,他果断按了下去。结果,地球毁灭了。一切归于零,然后衍化出新的文明。他本以为这是文明进化模拟器,却意外发现故事并非如此………交流群:197388501
  • 穿越之倾世繁华

    穿越之倾世繁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若是有人敢触碰我的底线,那么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她狂傲的站在人中,满身的杀气,就像那地狱而来的杀神一般,狠辣,果断。他与她并肩而立,冷眼看着这盛世繁华,仿佛天地只余这二人,他眸色如潭。谁若是敢伤她,那便是与我为敌,我定让他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砚王传说

    砚王传说

    康熙五十九年的一天,杨家将一方奇特砚石抬到了邹家,要邹家依砚石雕刻一方砚台,为三个月后的杨家老太爷八十大寿所用,希望邹家出现在了邹家,谁知砚石送到的当天深夜,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故事也从此展开。
  • 冥YOU

    冥YOU

    应该很好看。主人公:幽凌翔。几千世界,不知自己是何人。踏平世界之巅。得天地玄神之传,有今世之记忆。赢得世人所知。永流传。“天下沉浮,舍我其谁。”
  • 湮天下之帝尊

    湮天下之帝尊

    笑看人世间,火树银花不夜天,风云叱吒,转手天下。“我若是想要得了这天下,又如何?我若是不喜欢这天下,覆灭了它,又如何?成王败寇,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不过一场厮杀,你若喜欢,你想要的江山,我打下送与你,如何?”盛世桃花,颠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