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0600000004

第4章 蒋介石评说古、近代人物(3)

蒋介石以岳飞“作之亲”的道理来教育部属,强调上下级之间“声应气求”,在当时的条件下有其合理性,而且在其后的东征诸役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蒋介石治军思想的封建色彩,这从黄埔军逐渐演变成为蒋介石一家之军可得到证明。同时,蒋介石将“牟兵爱戴长上,亦必如子弟爱其父兄”这一“作之亲”的道理,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思想,反映了他的唯心的英雄史观。

正因为如此,在30年代初,蒋介石继续要其部下效法岳飞,以“剿灭”红军,声称:“如此训练部队,才能成为好军队,成为父子之兵,恪尽安内攘外的责任”。可是,他非但不能“战无不胜”,反而遭到最终的失败。

文天祥

“……尤其是文天祥忠君爱国的精诚和崇高伟大的人格,更不只江西一省之光荣,实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人格,并为整个民族万古不变的光荣。”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卷,第846页)

“……他所手撰的正气歌,不但发扬了我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精神,而且为我千秋万世的后代子孙,立下了忠奸顺逆决然画清的标准。”

(同上书,第二卷,第2553页)

〔文天祥〕(1236—1282)南宋爱国将领。江西吉州庐陵县(今吉安县)人。1273年,元(蒙古)军大举南下,南宋面临灭顶之灾。文天祥应诏勤王,组织勤王之师,担当起救国救民的责任。由于朝廷指挥失当,常州、平江(今苏州)等地相继失陷,临安被围。1276年初,文天祥被任命为丞相兼枢密使,在与元军谈判时被扣,但他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在元军押解文天祥北上的途中,逃脱元人,重整旗鼓,再举抗原旗帜,1278年12月被俘。而对元军的诱降,文天祥以诗言志,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过零丁洋诗》。后元军每次劝降,文天祥都不为所动。1282年12月,被元军杀害。

〔解读〕

作为一名终生受儒学道统影响的,权力欲极强的统治者、军人,蒋介石向来把对自己的贤与不肖作为评价下属的一个标准,因而对忠君爱国的历史人物都推崇备至。他认为:三国时的关羽,宋朝的岳飞,明朝的史可法等诸先烈,这些人都是讲义气,为维持中华民族的人格而死,一般的部下,都甘心与他们同死,都跟着他们来为国效忠;因而几千、几百年以后,个个都晓得他们,都崇拜他们。在这类历史英雄人物中,被评价最高的莫过于文天祥。

1934年,蒋介石在《立志为学与服务》一文中,这样写道:

如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陆象山,其道德、文章、事业,无不是出类拔萃,彪炳千古;尤其是文天祥忠君爱国的精诚和崇高伟大的人格,更不只江西一省之光荣,实为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人格,并为整个民族万古不变的光荣。

1957年,蒋介石在《说士气》一文中,又这样评价文天祥:

迄乎文天祥身当国破家亡之世,虽在刀锯鼎镬和利禄权位威逼利诱之下,仍一本其耿耿精忠,宁死不屈。他所手撰的正气歌,不但发扬了我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精神,而且为我千秋万世的后代子孙,立下了忠奸顺逆决然画清的标准。

从字面上看,蒋介石对文天祥的评价不乏公允;但其功利性的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爱国是应该的,无可厚非,但忠君思想则是一种封建糟粕。这里蒋介石却把爱国与忠君等同起来。出于维护蒋家王朝的目的,他和历代统治者一样,都需要人们效法以尽忠君爱国之职的文天祥。他1934年评价文天祥,旨在要求部下为他所谓的神圣事业成仁取义;1957年又一次提及,则是由于从大陆退居孤岛的蒋介石时刻想“反攻大陆”,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像文天祥那样,有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要用“士气”去动员民众,激励民众。

王安石

“我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在秦汉以前则推周公,至于秦汉以后的政治家,所最佩服的就是王安石。他能够根据我们中国政治的原理,拟具切中时弊的计划,举办新政,改革社会,建设经济,来救济当时宋朝的贫弱,可是他的缺点,就是没有健全的干部,也没有注意训练,不知道怎样来实行,所以结果完全失败。我们今天训练干部,就要把王安石的失败作为前车之鉴,一方主要效法他那种不计功过,不避劳怨,为国奋斗的精神;同时对于他做事不注重方法、步骤,不知道训练干部,考察干部的缺点,更要注意,切实补救。”

(蒋介石:《推进地方自治之基本要务》1940年5月1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宋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变法内容包括理财和整军两个方面。因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两次被迫辞职。宋神宗死后,新法全被废除,王安石也在忧愤中死去。

〔解读〕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以其“富国强民”的措施和思想,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蒋介石一生在其著作和言论中多次论及王安石,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从以上蒋介石评说王安石的原文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特别推崇王安石,称其为秦汉以后值得佩服的政治家,是由于王安石能根据中国传统政治的原理来改革社会,救济宋王朝的贫弱。

蒋介石和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有其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非常尖锐。所以蒋介石特别推崇王安石实行变法,增加国家实力,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举措。蒋介石和王安石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在于如何稳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当然,这一作为对王安石的评价也不乏其要求加强经济、政治建设,增强国家实力,以抵御外侮的积极内容。蒋介石在抗战时期所实行的地方自治和县政建设,就是对王安石“保甲法”的仿效。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蒋介石认为“他缺乏健全的组织和人事,来贯彻新政的主张,”“就是没有健全的干部,也没有注意训练,不知道怎样来实行”。实际上,王安石当时是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的。他为了克服变法的阻力,保证新法全面实行,进行组织上的大规模调整。他将反对变法的主要人物孙责、吕公著等相继罢出朝廷,而重用了曾希、沈括等一批改革派,分掌要职。另外,还通过对太学的整顿等措施,培养大批专门人才。所有这些对新法的推行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是不准确的。

成吉思汗

“实为我们中国军人应该效法与崇敬的第一等模范英雄。”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卷,第2533页)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政治家。出生于蒙古气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189年,被部分蒙古尼伦部的部落首领拥戴为汗。通过每年征战,于1204年统一蒙古。1206年,全蒙古的奴隶主贵族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就此成立。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兵先后征服了西辽、畏兀儿,迫使西夏臣服蒙古。接着于1211和1215年两次大举向金进攻,直打到黄河北岸,占领了中都(今北京)。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西征,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罗斯地区。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1227年病死在西夏清水县。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解读〕

蒋介石在困顿台岛之后,面对大陆人民政权的稳定和“反攻大陆”的无望,台岛内“恐惧”、“愤怒”、“疑惑”之气迭起。于是,蒋介石亲自出马,在1957年3月12日主持陆军指挥参谋学校开学典礼上,大讲特讲要清除项羽式的“恐惧”、“愤怒”、“疑惑”。在把项羽作为反面教材的同时,推出了成吉思汗这一正面形象,借以激励将士发扬“在绝望中之奋斗”的军人精神。

蒋介石认为,“恐惧”、“愤怒”、“疑惑”三者,“乃是军人精神和心理上的最大障碍。”他将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勇将项羽和成吉思汗做了对比,指出,“二位英勇无比的名将,其平生战绩乃是众所周知”的,但“结果完全不同”。并从二者“所制的歌词的气概与精神”,推导出他们“胆力的强弱”与“事业的成败”。项羽的歌词充满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恐惧”、“愤怒”、“疑惑”的气氛,成吉思汗西征时的歌词:“上天与下地,俯伏啸以齐,何物蠢小丑,而敢当马蹄?”则充满了“自信、勇敢与镇定的心理,诚不失为一首英勇壮烈的歌词,正与项羽的歌词意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进而在贬斥项羽是“一个最无志气的懦夫”的同时,给予了成吉思汗极高的评价:“因为他既有这样一个战胜一切的信心,自然不会再有恐惧、愤怒与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实为我们中国军人所应该效法与崇敬的第一等模范英雄。”

很显然,这时的蒋介石已将成吉思汗作为自己的偶像寄托和精神支柱了。

张居正

“王安石以后最大的政治家,就是明朝的张居正。他的主张法制,其‘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精神和办法,尤其可以作后世的模范……他那种政治家的风格和非常的事业,是我们所应景仰效法的。”

(蒋介石:《推进县政与政治建设》1936年3月13日)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1567年,张居正以吏部左侍郎入直内阁,1572年任首辅。在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另还裁减官员,减少支出,并以名将戚继光为帅加紧练兵,充实防御力量,以抵御鞑靼贵族的侵犯。同时主持黄淮水利,均见成效。

〔解读〕

张居正任首辅时,正是明王朝中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的年代。在江河日下的背景下,张居正分析了明王朝的五大弊政——“宗室骄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匾”,并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在政治上,张居正主张“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以此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他还针对当时“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姑息为政,办事推诿的腐朽吏治,进行了整顿。他强调“用人唯才”,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裁撤许多冗官。

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国家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即一般贫民由于负担过重,大量逃亡,所以国家收入大减。为解决此问题,他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庄田、民田、职田、军屯田等,一律丈量。结果,查出了大量豪民隐占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在一起征收,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过去按户丁出力的徭役,现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另外,还规定“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即农民可以出钱代役,由官府雇人承应;田赋征银——田赋中除政府需要征收的米麦以外,其余所有实物都改为用银折的;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由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办法。

此外,张居正主政时期,还对蒙古族采取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政策,缓和北部边关的危机;并任用专家治理黄河、淮河,造福人民。

作为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受到蒋介石的高度赞誉。蒋介石称:“王安石以后最大的政治家,就是明朝的张居正。他的主张法制,其‘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精神和办法,尤其可以作后世的模范……他那种政治家的风格和非常的事业,是我们所应景仰效法的。”蒋介石的评价有拔高之嫌。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张居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的。他以触动大官僚地主的一些眼前利益的方法缓解农民的不满,给农民一些相对自由,也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张居正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程度是极有限的。

王阳明

“我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我求学做事的根本。”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7月)

“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睡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

(蒋介石:《中国的立国精神》,1932年6月6日)

总理所讲的“知难行易”的知,同王阳明所讲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知,其为知的本体虽有不同,而其作用是要人去行,就是注重行的哲学之意,完全是一致的。

(蒋介石:《自述研究革命哲学经过的价》,1932年5月)

〔王阳明〕(1472—1528)即明代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今绍兴)人。弘治年间进士。武宗正德初,以论救人官载铁等,忤刘瑾,谪贵州龙场驿丞,后称庐陵知县,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漳南、大帽山诸役,定宸濠之乱,升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其学始以默坐澄心为主,晚年专提致良知之学,世称“姚江学派”。著有《王文成全书》。

〔解读〕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思想对后世思想影响至深且巨,为封建统治阶级历来所颂扬。“致良知”,“知行合一”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主体。他的“心学”也浸淫了蒋介石,成为其“求学做事的根本”,以及他“力行哲学”的基础。蒋介石一生最崇拜的儒家人物,首推王阳明。

蒋介石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我是自18岁,从读顾葆性先生时候起就开始研究的;以后五十年来,更曾读了再读,研究了再研究,他的《传习录》与《大学问》这两个小册子,真是使得我百读不倦,心向神驰,不知其乐之所止。”又说,对他曾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本书,其中之一便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他说:“我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我求学做事的根本。”

蒋介石推崇王阳明,除了对其哲学思想的认同外,还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蒋介石把王阳明的心学奉作是中国的立国精神。这在他1932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说得很明白。他说:“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在,经过中日战争与日俄战争两个战役之后,割我台湾,占我琉球,并我朝鲜,现在来侵占我们的东三省,居然在世界上称为五强之一。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残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国,抛弃了自己固有最良的武器”,“我们要复兴中国,完成革命”,“就是要把复兴中国,抵抗日本的紧要武器,拿住在我们手里”。

同类推荐
  • 李鸿章:晚清第一能臣

    李鸿章:晚清第一能臣

    《李鸿章:晚清第一能臣》讲述了晚清,外夷人侵,大厦将倾。弱国无外交,李鸿章成了晚清乱世的补锅匠。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却以卖国贼的形象留下了千古骂名。其内容收录了外交,以夷制夷、修补外交关系、赴日谈判、丧权辱国,签署《马关条约》、卖国贼?替罪羊!等。
  •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在莫泊桑短暂的一生中,疯狂的工作和放荡不羁的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但他还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他的小说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他本人也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本书客观记录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莫泊桑笔耕不辍的创作过程、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莫泊桑作品的巨大价值。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化茧成蝶:李宁向左俞敏洪向右

    化茧成蝶:李宁向左俞敏洪向右

    一个用自己的名字做产品,做成了中国第一体育品牌,与耐克、阿迪达斯一起傲视群雄;一个由培训班起家,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在千万人当中传递希望的力量。
  • 首富隆起

    首富隆起

    中国首富是如何炼成的?丁磊、黄光裕、陈天桥、施振荣、张茵、杨国强、再到王传福……他们的财富人生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为何有的人最后深陷囹圄?为何有的人依旧笑傲财富江湖?财富成就了他们的非凡人生,财富也让他们如此困惑。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有着致命的人性弱点。那么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成功攀登上财富的顶峰的呢?透过他们的财富变身轨迹,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也就清晰可见。不可告人的潜规则、诡异莫测的商业手段……
热门推荐
  • 一世长宁顾长安

    一世长宁顾长安

    天启皇城,三月浮苏。滟滟春色下却是暗流涌动,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场战役却将这平局打破。一纸婚约更是将晏家嫡女推上风口浪尖,从此平静与她再无瓜葛。
  • 远古复仇

    远古复仇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他,一个世界的主角,因为这遁去的一,命运发生了转折。当他得知他的身世时,复仇,复仇占据了他的心。“生来就被认定为邪恶之人,那我就此不再向善。”
  • 若我世界没你或许一切安好

    若我世界没你或许一切安好

    七年的喜欢放下的不容易,你却玩起了欲擒故纵,这一世,你欠我的
  • 痴恋男儿

    痴恋男儿

    一个出身贫寒之家的姑娘,高中辍学来到大都市,她决定自己创业。她开始投身淘宝行业,电商和实体一起做,从最初开始的0信誉到最后的五皇冠卖家大老板。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帅气的快递员,她收货了爱情,一个比自己小2岁的男孩子,竟然来自豪门。等待她的是一个家规森严的上流家庭,她是否可以通过考验,嫁入豪门?她做出了惊人的决定,闪婚,一起携手抵御公婆的欺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维神

    维神

    据爱因斯坦推测,人类身处的三维空间+时间轴=四维空间。当人类进入四维空间的时候,能够看得到时间的流逝,从而穿梭时空。鱼儿无法感知到水的存在,正如同我们无法捕捉到空气。那么,在我们观察鱼儿在水中游动时,是否有一种生物,它的眼睛,能看到我们在空气中生存。
  • 道极帝主

    道极帝主

    一代修罗道主,重生少年之身。诸天万界风起云涌,与当世无数天骄争锋,征战诸天万古无敌!众生皆修三千道,唯我独掌修罗道,以天地为师,衍造诸天万法,成就一代最强帝主!我欲卧俯九重天,伸手便是五指天,伏罗一指诸天拜,当来到万古之巅,眺望世间,众生齐拜:“参见修罗帝主!”秦煜笑了笑:“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王俊凯之游戏罢了

    王俊凯之游戏罢了

    也许许沐不是特别好的女孩但是他愿意为王俊凯付出,也许只是这份执念才让许沐遇到了王俊凯,借他人之身,完自我心愿。只是这一味地付出终究是要有代价。双结局。(小说请勿带上真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城禁卫军

    皇城禁卫军

    2010年接触了一款腾讯手机家园游戏“二战风云”,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年一起陪伴成长的兄弟姐妹们。
  • 创新科技在异界

    创新科技在异界

    你说你会御空,那不行。我的长安马自达肯定比你快。你会魔法施火,那你知不知道灭火器是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