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2300000016

第16章 农业(3)

1971年成立武威县农机研究所。1996年改名为武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2001年更名为凉州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1980年以后,根据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推广站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1990年参加了农业部“丰收计划”——“武威地区30万亩小麦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实施项目。其中武威市承担20万亩小麦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推广任务。1993年~1996年由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与省农机推广总站进行1LF—130型和1LF—135型翻转双向犁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考核。经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各项性能良好,适应本地机械作业,应大力推广应用。1999年~2001年,农机局承担了甘肃省科委下达的“全方位深松技术推广”农业科技项目。全方位深松技术是“九五”期间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是一项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抗旱节水增产增收技术。2004年—2006年凉州区农机局把“多功能揉搓机引进、试验、推广”项目作为凉州区科技推广自列项目进行实施,通过对机具的引进、改进和试验,三年共推广多功能秸秆揉搓机4510台,其中:无偿投放20台(机价款2200元/台),补助投放210台(每台补助500元),在长城、和平、东河、中坝、五和、高坝建立“黄贮”加工示范点6个,累计加工秸秆饲草18.8万吨,使凉州区秸秆加工利用率由原来的27%提高到33%,牲畜对秸秆的采食率由30%提高到90%以上,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凉州区畜牧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

7、农机培训

从1958年国家分配给武威第一个拖拉机驾驶员起,其后每年都选人送往外地学习。截止1989年底,全市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机人员达1.5万多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1.03万人,内燃机手1981人、农具手27人、汽车驾驶员532人、修理工36人,其它技术人员3478人,农机管理人员22人。1990年—1999年,主要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具操作为主的岗位培训。从2000年初到2003年底,主要开展以拖拉机、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和农机实用技术为主的岗位培训,此间共培训各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2000多人。到2006年底共培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驾驶员13039人,农机具操作手及农机实用人才21000多人。

8、安全监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实施农机化法规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行严格的牌证管理。1985至1993年将原交通部门颁发的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证,换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用拖拉机行驶证和驾驶证。1999年12月5日颁布实施的《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将农用运输车划归农机部门管理,随即农机监理站担负起了农用运输车的安全监理站和牌证管理工作。2004年5月1日起,农机管理部门开始实施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登记、检验、核发证和拖拉机驾驶员考试、发证的管理职责。2005年12月25日,农机部门将低速载货汽车、农用三轮车档案及驾驶档案整体移交给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依法对农用运输车进行管理。农机部门只负责对农业耕作机械的监督管理。2006年全年共检验农业机械1100台,其中拖拉机967台,联合收割机133台,拖拉机当年新报户52台,联合收割机当年新报户62台。驾驶证审验换发993本,审验率为11.9%,培训新考驾驶员3期64本,合格率为100%。全年共检查拖拉机36980台次,纠正违章5498台次。安全宣传教育人数达3万人次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全年没发生农机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

三、林业秦汉时凉州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地方。其后战争频仍,加之垦殖砍伐及森林失火等灾害,林木日益减少。清乾隆年间(1750)仍然林茂水丰,尤其张义山区“林木荫蔽”,莲花山上亦是“苍松翠柏”,海藏寺更有一番“松柏参天,杨柳垂岸”的苍翠景致。民国27年、28年(1938—1939)间,国民党政府骑兵第五军为修园、建房,剃头式的大肆砍伐森林,致使“西山林木砍伐殆尽,成为荒山秃岭。”至1949年,全县森林面积2万余亩,约占总土地面积的0.2%。绝大部分地区森林植被破坏,生态失去平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燃料、饲料、肥料“三料”俱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林业机构,发展社队林场。采取“自采、自育、自造、自护”

的方针,绿化家乡,林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89年,全市实有森林面积43.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7%。到2006年,全区森林总面积78.06万亩,覆盖率10.13%,林业总产值达7316万元。

1、林区分布

西南部浅山水土保持林区本区海拔1800~2600米之间,面积196.6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5.8%,其中宜林地面积35.3万亩。本区主要采用反坡梯田的整地措施,选用耐旱的柠条、酸刺等灌木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延伸水源涵养林范围,改变生态环境。

中部农田防护林、经济林区本区海拔1440~1800米,面积296.1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8.9%。本区主要结合渠、路、田、林配套的农田林网和护岸林、经济林。

东北部防风固沙林区面积269.32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5.3%。本区采用工程固沙和生物治沙相结合的办法,选用营造乔灌混交林,构成强大的防风固沙林带,借以增加植被盖度,减低沙漠化趋势的加剧。

2、林木品种树种据《河西志》记载,秦汉时除桑以外,杨、榆、柳、松等都大量栽培。前凉张骏时还从关陇引进槐、楸、柏、漆等新种。现在主要树种33科50属80种,其中天然林树种13科15属22种;人工林树种20科35属63种。近年来引进的树种16科40多种,果树品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单一的乡土树种,发展到现在的2科6属14种117个。从1952年到1989年共引进树种5科5属20多个品种;苗木14科19属150多个品种。到2006年,引进的树种共有6科8属60多个品种。

植被类型西南山区植被有荒漠草原、山地干旱草原、针叶林山地草原、高山灌丛草原四种类型,代表种有冰草、小叶锦鸡儿、冷蒿、青海云杉、金腊梅、杜鹃、针茅等;中部平川原生植被基本消失,代之以人工林和农作物植被为主;东北部沿沙区为荒漠植被类型,代表种以沙蒿、沙米、梭梭为建群种组成的沙生植被群落。

3、绿化造林早在“五凉”时期,凉州就广为种植桑、杨、榆、柳、松。唐朝诗人元稹在《西凉伎》中就有“人烟扑地桑柘稠”的诗句,描述遍地皆是桑、柘。明正统成化年间,修文庙和重修海藏寺时,在院内、寺内外栽植松、柏、杨、榆、槐、柳。清左宗棠过凉州,在道路两旁大栽柳树,名曰:“左公柳”。民国时期,每年也号召种树,但只属一般号召,成效甚微。国民党陆军骑兵第五军在新城内外、新城到飞机场公路、甘新公路两旁、老城四周、杨家坝河滩等处共植树10万多株。2002年,凉州区被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县范围,“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四旁”植树1756万株,村屯绿化率达31.8%。至2006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7.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3万亩,荒山荒滩造林4.6万亩,风沙育林苗0.4万亩。

4、生态林

(1)苗木培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凉州区群众植树,一般都用杨树和柳树插条,或在房前屋后及庭院中播种杏、李、桃、核桃等经济树种。民国32年(1943),国民党县政府投资3万元,在东岳台建起苗圃1处,面积14亩,以当地白榆、洋槐、桑为主要育苗树种。乡内各保设立苗圃1处,至少3亩,而实际并未落实,育苗事业有很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育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到1989年,国营育苗累计达4572亩。集体育苗、个体育亩全市累计4.38万亩,出圃各类苗木3.83亿株。仅2006年,育苗面积达2500多亩,其中新育2000亩,出圃各类苗木1400多万株。

(2)农田防护林凉州区平川地区有耕地133.13万亩,世代农民在地埂、田边、河滩、荒地、沟渠两旁及道路两侧零星植树。目前,凉州区平川区103万亩农田已建成林网,占总耕地面积的77.4%。农田护林网的建成,使林带背风面的风速平均降低43.7%,地面蒸发量减少15.6%,地温降低0.3℃,对防御干热风保障小麦高产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通过合理间伐、抚育,解决了农用小木材和燃料不足的困难。到2006年,农田防护林网面积达18.3万亩,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

(3)防风固沙林凉州区东北部的沙漠属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总面积约272.43万亩。红水河两岸长约98公里的风沙线威胁着吴家井、长城、清源、大柳、下双、九墩6个乡(镇)32个村的7.5万亩耕地,流沙的移动和入侵,不但直接威胁风沙沿线农牧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广袤的沙漠加剧了干热风的强度,对全区农业生产也构成一定的威胁。

1978年后,贯彻“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营造防风固沙林10.54万亩,铺压沙障15万亩,种植沙生植物苗1580多万株,封沙育草8万亩。到2006年,防风固沙林面积达18.1万亩。

(4)水土保持林凉州区西南部浅山地区,面积196.77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1.15%。这里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淤塞渠道,严重危害着34.69万亩耕地。1984年,县政府根据武威浅山、平川、沙漠三个类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保绿洲”的方针,到1989年底,共营造水土保持林1.95万亩。到2006年,共营造水土保持林面积达9.2万亩。

5、经济林

凉州区在历史上有栽培经济林的记载,如凉州葡萄和白柰就曾进献魏文帝曹丕,得到了高度评价。白柰进献后,帝王做为礼品赏赐给皇亲国戚,曹植为此写了《谢白柰表》;皇献梨、无心长把梨曾进献清朝,满足宫廷生活的特殊需要。但栽培并不普遍,只有土地多较富裕的农户,栽培一些杏、梨和白、红果之类的土种果树。经济树木1950年1.65万株。1980年31.42万株。

1981年后,各级政府组织广大农民群众,采取从单纯的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分散栽培与连片建园相结合,四旁栽培与庭院经济结合的方法,经济林发展迅速。1994年以来,是全区经济林发展的新高阶段,各种名优新品种不断增加,由过去的分散栽植发展到集中连片,经济林面积不断扩大,效益逐年提高,当年营造经济林2667公顷。

2001年,凉州区沿沙区乡镇发展优质酿酒葡萄基地1000公顷,经过三年的管理,已大面积挂果。2006年,经济林面积达13.2万亩,果品总产量41215吨,其中苹果30223吨,梨3877吨,葡萄6854吨,实现销售收入2488万元。

6、天然林

凉州区境内很早就有覆盖面积较广的原始天然林。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历史上的乱砍滥伐,焚林垦田,森林失火,使郁郁葱葱、水草丰美的绿洲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面积日益缩小,由原来的数百万亩,变成了2006年的29.1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83%,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的上方寺林和西营河林区。

上方寺林区位于城南30公里,总面积9.37万亩。有林业用地9.26万亩,木材蓄积量22.07万立方米。区内以山杨和云杉纯林为主,林内有金露梅、爬地柏等覆盖度为80%左右。

西营河林区位于城西南20公里,总面积19.79万亩。有林业用地4.13万亩,林木蓄积量22.35万立方米。区内以云杉纯林为主,局部地带伴有小块山杨、金露梅、锦鸡儿、小□、绣线菊等。

7、林业科技

凉州区长城乡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对农业发展影响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林业部门采取造、封、管并举,乔、灌、草结合的科学措施,在沿农田90多公里沙线营造防风固沙林3.15万亩,建成防风林带30多公里,封育乔、灌木1800亩,铺压沙障35万平方米,使农田外围的防风雨沙林与农田中的林带结成防风固沙林网。全乡耕地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一倍多,粮食亩产增加200公斤左右。

1980年,以林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的林业资源调查与区划队伍30多人,对凉州区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林种等进行调查研究,划分为西南浅山水土保持林,中部平川农田防护林、经济林,东北部防风固沙林三大林业分区,奠定了以科学发展林业的基础。为加大林业科技推广,1987年,林业技术中心对白杨透翅蛾危害的病树进行了剪瘿除虫、性诱捕杀等措施防治,达到国家规定12‰以下的标准。从1997年开始,以“杨尺蠖”为主的食叶害虫在全区大面积发生,通过林业部门组织人力物力集中防治,有效地遏制了林木病虫害的蔓延。

到2002年,将林木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为减少杨树主杆害虫的危害,2002年由区林技中心,采取生物化学等措施进行了防治。引进管氏肿腿蜂、绿色威雷等新技术,对防治天牛危害效果较为明显。并申报了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项目,全年共完成林木病虫害防治面积6.8万亩。防治率达80%以上。到2006年,全区在职林业技术人员达35人,其中中级职称33人,高级职称2人。引进林业新日光温室营养袋育苗、温室白雪红桃、容器控根快速育苗等新技术13项,累计建立科技示范点30个,完成全区农民技术骨干培训1.5万人次,对推动全区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8、珍贵稀有动植物

(1)珍贵动物

凉州区有珍贵动物3目7科18种。主要的有:

属食肉目鼬科的2种,猫科的2种:石貂、水獭、猞猁、雪豹。

属奇蹄目马科的2种:野马、野驴。

属偶蹄目鹿科的2种:马鹿、林麝。

属偶蹄目牛科的5种:赛加羚羊、鹅喉羚、普氏原羚、蒙古原羚(黄羊)、藏原羚。

(2)珍稀鸟类凉州区有珍稀鸟类4目4科7种。

鹳形目鹳科1种:黑鹳雁行目鸭科1种:大天鹅。

隼型目鹰科的有2种:金雕、白肩雕鸡形目雉科的有4种:藏雪鸡、淡腹雪鸡、血雉、蓝马鸡。

9、珍稀古树名木海藏古树海藏寺内现有油松7株、云杉3株、侧柏10株、国槐67株,是明成化十九年(1483)所栽。

文庙古树文庙内现有国槐、侧柏、圆柏、千头柏、油松、白榆等古树53株,是明正统四年(1439)所栽。

同类推荐
  • 大明好伴读

    大明好伴读

    新书已发,《大明从揍了武宗开始》谢至穿越了,成了内阁大学士谢迁之子。什么?要让我进宫做朱厚照那厮的伴读?没问题,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什么,还是太子主动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让我背锅?对不起,我可不是背锅侠,我真是来学习的。这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从太子伴读成长为大明优秀青年的故事。
  • 带个超市去三国

    带个超市去三国

    韦军,一个现代主义社会的小伙子。命犯天雷劫。躲过第一个天雷劫后,终难逃宿命。在第二次天雷劫时,身死。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个老头,将他的灵魂带到了三国时代。附身在了刘备身上。穿越回三国当刘备!而且还带了个超市!带个超市回三国,看韦军如何在三国闯天下。爆笑,热血,血腥,感动,言情。应有尽有,莫要错过哦!
  • 惊天暴动

    惊天暴动

    一条活鱼摆在面前不同的厨师可以弄出不同的味道,同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由于作者选材角度、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就不一样。天国史料浩如烟海,各种各样的记载名目繁多,单纯去看那些资料会感到头疼。如何形象地再现那段历史,较为真实合理的刻画人物和事件,是我几十年的追求。
  • 三国之我是昏君

    三国之我是昏君

    重生后,刘泽成穿越成大魏国的皇帝,还是开国初年。我本以为魏国的国力可以在我的手里,迅速统一三国,但我发现我错了,世上永远没这么好的事。孙权是是把我当宿敌非杀不可的,诸葛亮是非灭魏国不可的,这是历史,姑且不论。我的两个老实兄弟曹彰曹植,一个是听不进劝非要抢我地盘的,另一个,也是非要抢我老婆的,两个兄弟而已,又有何难。“禀陛下,北方的列宁想扩张地盘,举着一种我们没见过的武器打来了。””禀陛下,东方的织田信长觉得我国威胁太大,正在给蜀吴两国送铁炮。“我去,这该死的乱世,还能不能让人好好统一了。
  • 麻辣近代史(1905~1928)

    麻辣近代史(1905~1928)

    本书是第一部以文学性的笔法全景式还原中国近代史1905—1928年一些历史细节真相的书。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让符号化的近代历史事件回归原貌,让脸谱化的近代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而绝不是依靠平民化的俗语和有选择性地引用史料去取悦读者,自降格调。本书全景式展现了从1905—1928年这段近代史,通过浩如烟海的史料,用极有文学性的笔法,真实客观地还原了近代史,着重刻画了曾国藩、洪秀全、左宗棠等近代风云人物,以《战争与和平》似的风格写近代历史。
热门推荐
  • 重能

    重能

    得透视异能,泡妞赚钱逍遥天下……
  • 万界玄修群

    万界玄修群

    被破落天道寄生了。她在张乾体内搭建诸天网络系统,窃取天道道则。因为,她要吞噬其它所有的天道。张乾撸起衣袖,目光灼灼:“咱俩商量个事呗,你做正牌天道,我做无敌至尊,如何……嗯,住我体内,租金多点少点都得意思意思吧……”
  • 剑傲苍穹录

    剑傲苍穹录

    吾辈修士,本就是逆天争命。天若不公,那就斩碎这天。地若不容,那便踏碎这地。踏天道,斩轮回,三尺青锋在手,天下何人不可杀?
  • 仙落记

    仙落记

    这是一个有仙的世界,然后世仙路不见,万古同悲,可歌可泣。……一个少年从边城来到天府帝国都城,开始了他的寻仙之路。
  • 不寄的信

    不寄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不寄的信》一直来,不但写各种类型的小说和电影剧本,也写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散文和杂文,但是像「不寄的信」那样性质的散文,着重于个人的感受,和男女之间的爱情,关係,却是这两年才开始的。大都发展在一些周刊上,久而久之,也可以汇集成册了。《不寄的信》,是「随想」和「不寄的信」两个散文专栏的结合,发表以来,反应不一,有的对文中的观点,大表赞同,有的,强烈反对。赞成或反对,并不重要,世上没有一种意见,是得到完全赞同的。而这批散文之中,所表达的是个人的想法,几乎对每一件事的看法,都和传统的「道德」的观念相反,但却绝不是有意的反叛,而确确实实,是自己的想法。
  • 天若有情,愿白手不分离

    天若有情,愿白手不分离

    那天雨下的很大,很大,我迷失在十字路口,很害怕,很害怕,我找不到你……
  • 妖蝶乱舞:穿越之紫眸王妃

    妖蝶乱舞:穿越之紫眸王妃

    她,白潇潇,六岁父母双亡,八岁加入一黑暗的组织,成为亚洲杀手No.1。温柔的心被冷酷的外表包裹,善良的性格被残忍的手段覆盖。她无奈,唯有如此,生存才有道。然而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她竟穿越到了古代,成为青龙教的大小姐,缥缈宫的宫主……穿越古今,旧缘难了;一袭紫衣,美丽妖娆;爱恨交织,情仇难解;妖蝶乱舞,血染江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际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星际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跌坑三次,她就不信会跌第四次随后的现实让她认清了这个世界,嗯,会跌第四次探索星际,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搞事本文纯属虚构,切勿考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