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9600000034

第34章 耿直无私不畏强暴(1)

耿直无私不畏强暴——东汉太尉李固、司空黄琼。

黑云压城城欲摧,危难之时显真情。东汉末年,丞相李固、黄琼为了重振汉室雄风,面对强大的宦官、外戚势力,不畏强暴,演绎了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文革中的毛泽东对他们二人情有独钟,似有心灵感应。

【毛泽东评点东汉太尉李固、司空黄琼】

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便又不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我曾举了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的几句话:┱咭渍郏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正是指我。我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读过这几句。人贵有自知之明。……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

——摘自毛泽东1966年7月8日致江青信(见《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人物精选》上卷第668页,时事出版社1998年出版)。

【李固、黄琼传】

毅然出山李固(公元94—147年),汉中南郑(今陕西南郑)人,字子坚,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宦官人家。他的祖父曾做过博士,以儒学闻名一时。他的父亲李恳簿通五经,尤长于河图、洛书、星象之学,汉安帝时,做过太常、司空,少帝时,做过司徒(丞相的别称),曾参与拥立汉顺帝的谋划,被封为涉都侯,但被他辞让。李固虽然是丞相的儿子,优越的条件并未使他纸醉金迷,他毫无纨绔弟子之气,勤奋好学,嗜书如命,常常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寻访名师,研究学问,穷究人生,经过长期学习,他获得了丰厚“报酬”: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

在太学求学期间,与他朝夕相处数年之久的同学们无不钦佩他的为人和博学,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当朝重臣之子!他还喜欢广交四方有志之士,因此,他的名声不胫而走,有志之士纷纷慕名而来,希望结识这位名士。与此同时,司隶校尉五次推举他做孝廉,益州刺史又举他做茂才,地方官府也连连召他去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表面上看,李固三番五次地拒绝做官,似乎只是一个不关心天下大事,只知埋头读书的书生。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年轻而颇有名气的知识分子,李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对当时外戚专权、宦官干政的腐败政治深恶痛绝,思忖着改变这种局面的良策。恨不得能拿到一把尚方宝剑,斩尽权佞,重振朝纲。他之所以连连谢绝官府的征召,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学业尚未完成,不足以承担起治国兴邦的大任。

李固生活的时代正处在东汉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和帝后期,窦氏家族把持朝纲,权倾一时。窦氏失势后,宦官郑众又因功封侯参政。东汉外戚擅权、宦官干政的局面自此拉开了帷幕。随后,从邓氏专权到阎后临朝,外戚、宦官或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或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上演了一幕幕政治丑剧。到顺帝时,以梁商、梁冀父子为首的外戚势力又与宦官势力展开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这个时候,李固已逾而立之年,参政的条件都已成熟。尽管他知道,强大的黑暗势力随时都可能将自己吞噬,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迎了上去,与之进行了一场不屈不挠的斗争。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顺帝即位,他是在政变中被拥上皇帝宝座的。作为回报,他对那些在政变中出过力的人大加封赏,不光主谋政变的宦官孙程等被封为侯,还准备把参与政变的乳母宋娥也封为山阳君。不久,身为外戚的执金吾梁商之子梁冀也被封为襄邑侯。对于这种滥加封赏的作法,李固极为不满。

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地动、山崩、火灾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好像在警告当政者。顺帝因此大为不安,下诏要公卿推举正直敢谏名士到朝廷对策,指出时政弊端,贡献治国方略。在朝中忠臣和地方贤良名士的纷纷推举下,李固当仁不让,决心为朝廷做一番事,他昂然上朝应对。他的对策与别人不同,不粉饰太平,不避重就轻,不躲躲闪闪,开门见山:“古时候,当官是凭品德,而今,当官只是凭着‘财与力’,多数官吏都以杀伐而获得声誉和迁升,而为政‘宽和’不结党营私的人,反而遭到‘斥逐’。”

他把矛头对准外戚。针对顺帝封乳母宋娥之事,李固指出:“汉兴以来三百余年,皇位相继十有八主,乳母之谓何其多,但无一受封者。裂土开国封乳母,违背旧典,切不可行。”他总结历史经验说:“自古以来,后妃家族之所以不能保持长久,主要是因为他们爵位高,权柄重,而又不知克制礼让,终于不得不颠扑毁败。”他不加避讳地指出:“当今梁氏不仅有很高的爵位,而且梁氏子弟都跟着做官,权倾朝廷,这是明帝、章帝时所未曾出现过的事,应罢除步兵校尉梁冀之职,使权去外戚,政归国家!”

李固还将矛头指向宦官,他建议“罢退宦官,去其权重,重申旧令,宦官子弟不得察举孝廉,不得为吏;裁减人数,只留常侍二人,小黄门五人。”李固最后语重心长地提醒道:“朝廷好比是人的心腹,天下州郡好比是人的四肢,心腹痛则四肢不举。我所忧虑的是在心腹之疾,不在四肢之患。若除外戚专政,去宦官弄权,政出皇门,合为一家,何愁天下不太平。”

李固的这一篇慷慨陈词,真可谓淋漓尽致,一针见血,像一把尖刀直刺当时弊政的要害。这是李固第一次站出来抨击外戚、宦官两大势力集团。刚满18岁的顺帝正想有所作为,看罢李固的奏章很是欣赏,于是定为策对第一,任李固为议郎,并当即取消了对乳母宋娥的分封,罢免了一些宦官。一时气氛为之一振。

李固一出山就一鸣惊人,他以为从此能够大展宏图。为了重整汉朝雄风,他积极为朝廷物色人才。当时,朝廷征召了一些名士,但都名不副实,其中只有黄琼为李固所钦佩。然而黄琼又极不乐意应召。当李固得知黄琼已应召上路,马上写信给他。李固写道:“听说您已渡过伊水、洛水、即将到万岁亭……如果说应该做一番济世安民的事,现在正是时候了。有史以来,清明政局少,世俗混乱的时候多,倘一定要等待尧舜那样的圣君,那么,有志之士就永远无做事的时机了!常言道:‘坚直的东西易断裂,洁白的易玷污’。阳春之曲虽然高雅,但和的人少,名声大的人,很难做到名实相符。近来有些被朝廷征召来的人,不是‘名声太盛’就是‘纯盗虚名’,但愿先生深谋远虑,大展宏图。”在李固的劝说下,黄琼从此告别隐居生活,参与政事。

名留地方但是,李固毕竟是一介文弱书生,不谙政坛内幕,他太天真了,以为能大展其才。汉顺帝虽有上面一些“壮举”,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此后的政治却无甚改观。梁氏权势仍然日甚一日。梁商于公元134年拜为大将军,梁冀擢升河南尹。而且,宦官势力因遭到李固的抨击也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们捏造罪名,诬陷李固。顺帝听信谗言,下令严办,一时间,李固情势凶险,后来,在大司农黄尚、仆射黄琼的奔走力保下,才得身免。过了一段时日,李固才又被任命为议郎。但在一帮奸佞小人的排挤下,他不久便被外放广汉雒县(今四川广汉北)县令。赴任途中,他思绪万千,深深为自己不能在朝中为整顿腐败的政治出力而痛惜。他决定不去赴任,遂掉转车头,回到汉中老家,闭门隐居。

正如李固所言,皇室外戚极少能够善始善终。他们虽能显赫一时,但最终大都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对于这一点,以皇后父亲身份辅政的大将军梁商心里也非常清楚。因此,为了长保自己的权力,他处处表现得谦恭谨慎,极力掩饰其独揽朝纲的野心和欲望。同时,为了巩固和发展梁氏外戚的势力,他还采取了两套手法,一是结交宦官,以化解、缓和与他们的矛盾冲突;二是笼络人心,尤其是对当时在朝野有一定影响的士人儒生,摆出了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李固作为当世名儒,当然受到了梁氏的注意。所以,李固在家赋闲不到一年,梁商就推举他做了从事中郎,重返朝廷。对此,李固虽然很感激梁商的知遇之恩,但明白梁商的用意,他没有被收买,而是更执著地致力于改革腐败的政治。

梁商的政治伎俩确实十分高明。他博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朝臣、士人及一部分宦官的支持,梁氏外戚的势力因此日益膨胀。面对这一局面,李固忧心忡忡,决定尽自己微薄之力加以遏制,以防止外戚专权害国。这时,他还看不透梁商的本质,认为他不同于一般的外戚,因此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以身作则,带头放弃权位,外戚专权的危险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李固具本上奏,建议梁商辞去高位,作个表率。他这样写道:“水满则溢,月盈则缺。如今大将军已是功成名遂,何不急流勇退,如此,既可保全声誉,又能避祸免灾,何乐而不为呢?假如大将军能这样做的话,就远非那些贪图权位的外戚之辈所能同日而语了。

”然而,他错了,他没有认识到梁商的庐山真面目,没有认识到梁商的“谦恭”只是一面幌子,其骨子里想的仍是揽权朝廷,又怎肯轻易放弃已经到手的权位呢!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八月,梁商病亡,其子梁冀接任大将军之职。梁冀其人,外貌丑陋,耸着鹞鹰似的双肩,一对狼眼直射凶光。他自幼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饮酒赌博,斗鸡走狗,玩弄女色,无恶不作。他虽然口吃得话都说不清,但却鬼计多端,依仗其父的权势,官位扶摇直上。接替父职为大将军后,登上了权力的最高点。梁冀一上台,一改其老子的忸怩之态,明目张胆地大肆揽权。以李固刚直不阿的性格,当然不被他见容。当年十一月,梁冀以荆州民变纷起,数年不息为由,将李固挤出朝廷,外放荆州刺史。

这一次,李固并没有辞官不做,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为国家办一些实事。他到达荆州后,审时度势,体察民情,派人安抚各地人民,宣布对民变群众既往不咎;同时在政策上除旧布新,相继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措施。半年之间,荆州境内便恢复了平稳的局面。在任期间,李固仍时刻不忘整饬纪纲,打击腐败。他发现,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立即上书弹劾。高赐等人乃梁冀心腹,他们惊惶失措,急忙派人用重金行贿梁冀,梁冀马上派人火速赶赴荆州,请李固对高赐等网开一面。李固义正辞严,哪里肯依,反而追查愈急。梁冀只好把李固调走,改任太山(今山东泰安)太守。在太山太守任上,李固依然一如既往,政绩斐然,深得老百姓欢迎。

永和七年(公元142年)八月,东汉朝廷派杜乔、周举等八人巡视州郡,褒扬贤能,荐举忠良,检举不法官吏。负责巡视兖州(今山东西部)的杜乔对李固极为赞赏,专门奏报朝廷,称赞李固政绩天下第一,李固因此被调回中央,拜为将作大匠。宦海沉浮,几经周折,李固这位硬骨头式的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回到京师。此后,李固与梁冀在朝廷内开展了面对面的更激烈的斗争。

立帝之争李固一到京师洛阳,就给顺帝上疏,力陈改革主张,重点内容是建议重用人才,汉顺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用了在野的杨伦、杨厚等人,升迁了在朝的黄琼、周举,并任命李固为大司农。一时间,在顺帝周围形成了一批以李固为代表的锐意刷新朝政的有志之士。正当李固踌躇满志想有所作为之时,年刚30岁的顺帝却于汉安三年(公元144年)八月突然病逝。这无疑是对李固的沉重打击,也给梁冀带来了久专其政的机会。

在梁冀的把持下,立了2岁的刘炳为帝,梁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掌握实权。李固升为太尉。第二年年仅3岁的冲帝身染重疾,一命呜呼。冲帝既无兄弟,更无后代,由谁来继承大统就成了当时朝廷的头等大事。当时皇帝的人选主要集中在两个身上,一个是清河王刘蒜,是年17岁;另一个是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是年仅8岁。立谁为帝呢?在这一问题上,李固与梁冀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李固为了避免外戚利用皇帝“幼弱”而专权的局面重演,极力主张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为帝。他对梁冀说:“现在再立皇帝,就应选年长有智慧有德性的、可以亲自主持朝政的人,不要再像邓、阎外戚利用皇帝的幼弱,愿大将军慎重考虑这件大事。”这正击中了梁冀的要害,梁冀怎么会同意呢?结果,梁冀不顾国家利益,从私心出发,一意孤行,立刘缵为质帝。李固在第一次立帝之争中失败。梁冀在立帝的问题上,虽然屡取胜,但是李固依然故我地同腐败现象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同类推荐
  •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在有生之年里,我们爱过了,伤过了,错过了,有些可惜但却值得。因为我们曾那样笃信爱情,没有谁会在一开始就为爱情预设结局。爱情无非两个结局:或相濡以沫,或怀念以终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爱情,请不要说错过不值得。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任何揣测都是妄言。爱情纵然天高海阔,也是有限度的,浅海鱼永远都不知道深海原来那么黑,那么令人迷醉。
  •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

    在张爱玲热之前,最被中国人瞩目的女作家是“文学洛神”萧红。她23岁写出《生死场》,立刻蜚声文坛;30岁写出《呼兰河传》,首开中国“散文化小说”之先河,迅即成为一代文学经典。她的文学天才,正如自己后院里那些花草,恣意纵横,烂漫自然。而天才如她,却有着惊人坎坷的一生。她少年丧母,18岁又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生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等三个男人有过情感纠结,而每一次跟新的恋人在一起时,都怀着上一个恋人的孩子;在文学之路上受到鲁迅的大力提携,成为鲁迅家的常客,却浑然不知许广平对自己的真实感受;32岁,她病死于香港,死前,病床前没有一个亲人……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本书讲述了伊丽莎白一世传奇的一生。尤其是晚年与她最宠爱的臣子埃塞克斯伯爵之间的交织着爱与欲、权力与意志、从爱上他到杀了他的真实故事。作者对相关史料进行了细致的爬梳整理。考证翔实。同时,本书对传统的传记写作技巧做了一次成功的突破。作者依据弗洛伊德理论对书中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剖析,使其成为传记文学领域中的传世名篇。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6世纪英格兰统治者。都铎王朝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作为女王,她维护国家统一,战胜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作为女人,她终身未嫁,舍弃了肉体的欢愉和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幸福。以坚韧的意志与清醒的头脑维护自己的统治。
  • 心理乔布斯

    心理乔布斯

    在这个人算不上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纠结,怒放与凋零的轮回。他的成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又成就了他更大的成功。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控制一切。他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在他的身上,伟大与卑劣同时并存。但幸运的是,他的伟大最终战胜了卑劣。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名字--史蒂夫·乔布斯。
热门推荐
  • 一捧仙尘

    一捧仙尘

    【1v1,女主性格坚韧乐观,绝世美貌+神秘背景,男主实力强大,对外冷漠对内宠溺无度,修真爽文】重生在这个修真世界,云霄本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凡人,如蜉蝣一般,却不想自己也有修仙资质,一开灵脉便是元婴级别,奈何自己亲娘压制住她的灵脉,让她吃了不少苦口。非但如此,她还在秘境中失身与某位强悍不讲理的元婴大佬。云霄安慰自己就当双修一次,不亏。“既如此,我们已有夫妻之实,我便要对你负责。”元婴大佬白崇态度强硬的向云霄求婚,云霄想躲,躲哪都能被找到,想跑,白崇不过一刻就能追上她。无奈,望着这张迷倒万千少女的俊颜,云霄妥协!有别的女子对着白崇抛媚眼,白崇一脸严肃,“你不要听别人所言,我只喜欢你一个。”轻易便解决掉云霄曾喜欢过的某位师兄,白崇一脸嫌弃,“他很弱,你以前的眼光,太差。”云霄眉毛一抽,捏了捏白崇的手心,不满道:“那我现在的眼光呢?”白崇将云霄整个手心握在掌中,“我的眼光不错,你随我。”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实力为尊的世界,得夫如此,云霄便也心满意足了。
  • 我穿成了妖精

    我穿成了妖精

    这是一个杂糅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幻想、英豪辈出的世界这是一个全新定义的玄幻世界。人类并非懦弱,神仙并非住在天上,妖精也并非食人嗜血。又称《“幻改”西游》、《我与“进度条”不得不说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妃重生:谁敢动我夫君

    鬼妃重生:谁敢动我夫君

    他是她心爱之人,却将她推给别人。而另一个他却爱她如命,为成全她喝下毒药“我喝了药,你可以等我睡着再走吗?”一朝重生,回到出嫁之前。不再掩饰才华与异能,她誓要倒戈霸爱!比异能?某女一笑,比魔兽?某女招来一群鬼。要杀他夫君?某女怒,“谁敢动我夫君?关门!放鬼!”
  • 倾君一顾百媚生

    倾君一顾百媚生

    澜月夕在人界混得风生水起,却被阎君一纸诏书召到了北冥神境。于是她很认命地去找孟婆要汤,却被阎君把碗摔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澜月夕怒瞪阎君。阎君无辜道:“本君找你来是治病的,你阳寿未尽。”“你有什么病?”澜月夕怀疑的看了他一眼。阎君一本正经地说:“心病,你要负责。”被赖上了!澜月夕一咬牙,混不了人界,混混冥界也不错。“传说中的七味名药,我已有六味,你去替我寻来第七味,就当付了诊金。”澜月夕嚣张地对阎君说。阎君一脸宠溺:“第七味?冥神心么?早给你了。”
  • 网游之星际国战

    网游之星际国战

    2050年,世界科技加速发展,一款全意识游戏《新世界》悄然而至,小说主人公高让是一位孤儿,被一位神秘的老爷爷所救,游戏开放前一天,老爷爷神秘离去,留给高让一个游戏头盔,凵看主人公高让在游戏里闯出一片天……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 云行记

    云行记

    我听见风雨在这天地激荡,我看见众生在这世间求存,我闻见这诡谲的江湖的血雨腥风。作为一个穿越者,江云起满怀着一腔热血闯进了这世界,然而,随着修为的提升,他发现自己经历的一切都变得诡异了起来。这是一个关于穿越者塑就神话传说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十六岁天后

    重生之十六岁天后

    上一世,她一心爱着那个,看不起她丝毫的男人。却只换来了姐姐被侮辱,父亲被诬陷至死,哥哥双腿残疾。这一世,她再度睁眼发现自己穿回了十年前。看着自己的小手,嘴角勾起一抹冷漠的弧度。扮猪吃老虎的游戏要开始了呢。。。就在她准备不问红尘,一心事业,踏上人生巅峰时,某总裁:嘤嘤嘤,你怎么忍心把我丢下了?求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