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5400000070

第70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关系学说(24)

柳宗元不同意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他认为刘禹锡没有划清天与人的界限,在他看来,强有力者和贤圣都是人,不能把强有力者说成天。社会法制的破坏,悖乱流行,同样是人事的问题,与天无关。人们没有掌握规律,也在于人本身,而不是天胜人。柳宗元认为,把社会悖乱和人们没有掌握自然规律,说成天胜人,会导致误解为天有善恶的道德属性和赏罚的神秘能力。柳宗元对天与人的范围和所谓“胜”的含义,在看法上和刘禹锡不甚相同。应当说,柳氏强调天与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强调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在于人类主体自身,是有道理的,但他过分强调天与人的对立,则潜伏着机械论的因素。刘禹锡没有看到强有力者包含了后天人为的努力,他把社会悖乱与天理胜联系起来,也易生误解,这是他论证上的缺陷。但是,他看到人与自然的联系、渗透,要比柳宗元的观点全面、深刻。至于人们或因社会悖乱,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或因没有掌握自然规律,受制于自然,而转向信奉天意,实际上是揭示了有神沦形成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可以这样说,刘、柳学说的互补,将使天人关系学说推向新的高度。

三、“天人还相用”

与“天人交相胜”密切相联系,刘禹锡还提出了“天人还相用”的命题,认为天可以用人,人也可以用天。刘禹锡着重强调人可以用天,即“用天之利,立人之纪”(《天论下》,见《刘梦得文集》,第12卷,11~12页。),利用天的有利因素,建立人的法纪,为人类造福。例如:天时有生殖的季节,也有肃杀的季节;水有灌溉之利,也有泛滥之灾;火有照明之功,也有焚烧之祸。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春夏种植,秋冬收藏,用水灌溉,用火照明,从而逐渐形成相应的制度。“天人交相胜”是人与自然对立、斗争的一面,“天人还相用”则是人与自然统一、依存的一面。刘禹锡既注意天人的“相分”,又看到天人的“相合”,的确是比较全面地阐发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四、“人诚务胜乎天”

“天人交相胜”,同时天人两者相胜的情况又有不同,刘禹锡说:“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宰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天论中》,见《刘梦得文集》,第12卷,8~11页。)天不是有意识地必定要胜人,人只在不能主宰自己命运时才将原因归之于天命。人一定要胜天,因为天没有意识,而人是“动物之尤”,“为智最大”,人是动物中最优秀者,最富智慧者。又说:“人能胜乎天者,法也。”(同上书,8页。)人能胜天集中表现于人类有一套制度。他还分析了社会有“法大行”、“法小弛”、“法大弛”三种情况,论述了实行社会制度的不同情况,不仅决定社会的治乱,也关系到天命论思想是否产生。这是从人类区别于动物和天的角度来论证人一定要胜过天的道理。柳宗元不同意刘禹锡的观点,他说:“彼(天)不我谋,而我何为务胜之耶?”人务胜天是“过德乎人,过罪乎天”(《答刘禹锡天论书》,见《柳宗元全集》,第31卷,816~817页。)。认为天并不谋胜人,主张人胜天是过分地对人感恩,过分地加罪于天。这里柳宗元从道德观念来论证天人关系,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五、小结

中国中唐时代这场关于天人关系学说的辩论,涉及人力与天命、人为与天然、社会与自然、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社会道德与自然规律的一系列关系,其中主要问题是关于天的性质、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社会悖乱的原因与影响的问题。这是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实际问题。韩愈主天命论,陷入了神秘主义,但从反面告诉人们盲目开发自然必然带来惩罚,则是有启发意义的。柳宗元反对韩愈的天命论,也不同意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强调天人不相干预。刘禹锡反对韩愈的天命论,补充柳宗元的“天人不相预”说,认为天人各有所胜,又可相互为用,还主张最富智慧的人应当超过无意识的天。应当肯定,虽然刘禹锡的论证有某些缺点,但是他的基本观点是比较全面和深刻的。

在简略分析上述几位学者的天人关系学说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古代,思想完全对立的学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确实存在着正确与错误的基本分野。但是,这些对立的观点也是各有所见,即都有可供吸取或经过改造而可供吸取的合理因素。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来看,自然给人类带来生活资源,人们应当加以开发利用,但不应盲目,不能过度,要注意保护,掌握适度;自然也给人类带来不利因素,人们应当加以改造,但改造要科学,不要愈改愈糟,而要愈改愈好。看来,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开发与改良(改造)相结合,就是从历史中应当得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结论。

[原载《人与自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第一章弘扬陈亮的精粹思想

一、陈亮学说的体系架构

陈亮是南宋时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永康学派的创始人。他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嫉恨,数次被捕入狱,但他始终坚持正义立场,百折不回,特立独行,一身正气。他的学问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和经济学等广泛领域,且都有自己的创见、特点和风格,形成了永康学派。

陈亮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于一隅的时代,他最为关心和重视的是如何恢复失地,如何富国强兵,对专注于言心谈性不感兴趣。他针对当时空谈义理的倾向,提倡既坚持儒家伦理价值,又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陈亮的学说是一个新的人文思想体系。

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价值观理论,是着重阐发人生价值、伦理价值、理想价值尤其是人格价值的思想,它的表述集中为探讨道德价值与事业功利,即“道义”与“事功”的关系问题。陈亮不赞成空论义理,但并不反对义理;陈亮提倡功利,但不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道德标准的功利主义。他认为王道与霸道、仁义与功利同出于一个“义理”源头,而不是分别出于两个源头,义理是人的内在道德价值与外在事功价值的统一,王道与霸道并无本质的差异而只是程度的不同,由此,他进而主张道德与功利的关系应当是仁义德性见于事业功利,也就是主张把道德与事功、动机与效果两方面统一起来。这里,陈亮不是以事功代替义理,也不是以事功作为衡量伦理道德的标尺,而是认为事功价值与道德价值不是对立的,不能以道德价值排斥事功价值。陈亮批判朱熹所谓“王霸”、“义理”之辨,认为那是一种把道德与事功、动机与效果对立起来,专讲道德、动机的片面主张。

围绕道德与事功关系的核心思想,构成陈亮“事功之学”思想体系的其他重要思想要素有:

在哲学方面,主要是“道在物中”、“学以适用”和“行重于知”的思想。陈亮所讲的“道”是指客观规律、道德原则。他认为“道”存在于事物之中,是不离开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他反对那种“道”超越时空、超越事物的观点。陈亮强调从事学问要“主于适用”,即学问要以适用为主。他认为空谈道德性命,无补于抗金事业,无补于国计民生。陈亮还和朱熹强调“知”不同,而重视“行”。他提倡造就具有“推倒一世之智勇”的完人(“成人”),而不是专去作“存天理灭人欲”内省功夫的“醇儒”。他认为判断人才的标准是看他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会不会高谈空论。陈亮和朱熹的分歧,看来是儒家内部因人格取向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派别。儒家在人格取向上讲内圣外王,内圣即重修身,外王即治国平天下的事功。朱熹重内在的修养,轻外在的事功,“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他以达到“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内圣境界的“醇儒”为人格典范。陈亮不赞成朱熹的主张,他讲内圣也重外王,他主张以有事功的“成人”为理想人格。

在史学方面,与理学家不同,陈亮力图以历史为借鉴,把史学引向讨论政治、军事、经济等实际问题的方向。他重视探讨治乱兴衰,并将其终极原因归结为政治、军事,而不是帝王的心术与道德。陈亮认为“古今异宜”,反对朱熹的夏、商、周三代以下人心日益退化、道德日益堕落的观点,强调人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三代圣贤同样也有人欲。“道不舍人”,道德原则不离开人而存在,历史不会出现空缺,道德文明不会陷入黑洞。陈亮还褒贬历史人物,并认为任人不当是产生一切时弊的最大根源,他重视任人之道,强调重用关心天下人心民命,为人民救时除乱的人才。

在文学方面,首先应提到的是陈亮的词风激昂雄浑、直抒胸臆,具有鲜明的现实内容,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人格境界。其次,陈亮强调事功与辞章并重,反对那种“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的倾向,提倡撰写有政治功用、实用价值的文章。认为写文章“大凡论不必作好语言,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意与理”即认识、道理、主张,文章重在内容,反对追逐形式,这体现了陈氏“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文风,也反映了他轻视艺术形式的偏向。再次,陈亮还反对以一家之说统一天下的文化独断论,又提出了只有改变社会风气才能改变文风的精湛观点。

在政治学方面,陈亮除探讨社会治乱兴衰以外,还力主变法中兴。他在《中兴论》中提出了全面的改革纲要,主张变革国家法度,变法图强,坚持抗金,收复失地,中兴国家。

在军事学方面,陈亮阐发了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认为“文武之道”在于两者的统一,强调文士武夫各有所长,应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攻守之道”,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置。“用兵之道”则在善于运用正兵和奇兵。

在经济学方面,陈亮提倡“农商并重”,他认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阐述了农商互利,农商应当互相结合,互相支持的原理。

上面所讲的思想要素,在“道义”与“事功”相统一的价值观支配下,互相联系,互相交渗;又各具不同内涵,发挥不同的功能,从而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陈亮研究的不同看法

长期以来,在陈亮与朱熹的辩论、陈亮思想的性质和作用等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某些不同的看法,这些分歧似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关于陈朱的辩论。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强调陈朱思想的对立——陈重事功与道德的统一,朱只重心性修养;一种则认为陈朱的思想是一致的,两人都讲儒学,讲儒家纲常。看来这是有的见于陈朱思想之异,有的见于陈朱思想之同,即各有所见,也各有所蔽。

(二)关于陈亮思想的性质问题。一般说,以往学者多认为陈亮片面强调事功,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属于功利学派。有的学者认为,对于陈亮思想的上述概括是很不确切,也不妥当的,其主要论据是,陈亮承认儒学,承认儒家道德,并非片面强调事功。有的学者强调,朱熹称陈亮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是不准确的,陈亮是“王道霸道一元论者”和“仁义功利一元论者”。有的学者指出,陈傅良把陈亮思想概括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违背了陈亮的原意,颠倒了因果关系,对后世的影响很坏;同时又批评了把陈傅良的这一概括当作陈亮本人言论的错误。看来,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陈亮对道德与事功关系的全部论述,分析陈亮对道德与事功关系的涵义和实质,是摆脱分歧,获得正确论断的理论出路。

(三)关于陈亮的学派属性问题。历史上有的史书把陈亮列入《儒林传》,归属儒家。“**********”时,有人说陈亮是法家,是反儒的健将。有的学者则认为陈亮是非理学的儒家。也有学者认为陈亮既非尊儒,也不反儒,言外之意似乎是,陈亮就是陈亮。

(四)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陈亮为了做状元,而故意“曲学阿世”,在殿试对策中,为光宗皇帝不对太上皇“一月四朝”的不孝行径辩护。对此,有的学者持异议,认为陈亮是反对专讲形式的虚文琐节,并非否定孝道,也非迎合光宗,并认为这个论断推翻了流传近八百年的一桩公案。

(五)关于陈亮系狱的次数,有二、三、四次之说。

(六)陈朱的辩论联系到对朱熹及其理学在文化史、社会史上的作用评价问题。有人认为,朱熹和陈亮不同,在抗金问题上是投降派,有人则认为朱熹也是爱国者,对待收复失地问题只是策略上的不同。有人认为朱熹是历史退化论者,有人持异议,认为朱熹只是认为汉唐时代的道德比三代倒退,并非认为历史是全面倒退的。有人强调理学的消极因素和负面作用,有人则认为天理人欲观念培养了一批颇重名节的垂范千秋的人士。

三、陈亮研究的现实意义

陈亮一生主要做了力主抗战和创立学派两件大事,从而确立了他的重要的历史地位。陈亮的思想、文章、胆略、气节均为人们所钦佩。辛弃疾喻之为卧龙诸葛,明清两代时贤赞扬他的文章生气勃勃,读后催人奋发。今人永康籍作家应加登撰的《陈亮》专书,也充分体现了对陈亮的崇敬。凡此都足以说明,陈亮的形象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陈亮的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也说明陈亮研究有着现实意义,这些意义似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明:

第一,通过学术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科学地总结陈亮思想的性质与特色、合理性与局限性,确立陈亮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从而利于有分析地区别陈亮思想的不同成分,正确弘扬陈亮的精粹思想。

第二,有助于探寻陈亮精粹思想与现代化的结合点。这方面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陈亮的“道义”与“事功”相统一的理念,是否可以说能给予我们这样的启迪:陈亮的理念多多少少地涉及了人类进步的两类文明,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使两类文明统一、结合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从陈亮的理念中可以体会出这样的观点,即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主导,把两类文明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建设事业的根本取向。再一个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问题。陈亮是宋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我们今天既要继承陈亮的爱国精神,又要加以发扬光大,这就是要努力提高民族主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改革开放,为振兴中华而奋斗。陈亮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还有待我们深入发掘,并加以科学的利用,以推进现代化建设。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让我们继承和发扬陈亮的精粹思想、杰出品格与崇高精神,以推进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

[原载《陈亮研究论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同类推荐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孟子、庄子、老子

    孟子、庄子、老子

    本书收录了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孟子》、《庄子》和《老子》三部。其中,《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庄子》则是庄子学派关于伦理、哲学、政治、人生、学术的论文汇编;《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楚国思想家老聃的杰作,其“无为而治”是思想最为著名。
  • 恶的美学历程

    恶的美学历程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文学将在一种纲领性的意义上变得与道德无关,并且在耸人听闻的罪行中,在欲念的深渊里和暴力的恐怖中发现恶的审美魅力。
热门推荐
  • 大道天医

    大道天医

    少年前路断,求道于医。武祖篡大道,决战于仙。仙武大战,医神崛起。大道已篡,路在何方?
  • 晋神

    晋神

    这个江湖,纷乱繁杂,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绎一场盛大的缤纷故事。这个少年,无知无畏,有些机智,带点多情,又将在江湖里溅起怎样的浪花?
  • 总有一种爱跨越山海

    总有一种爱跨越山海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世界中都有一个他,他的爱不张扬,却又让你倍感温暖。他爱你,却从来都不说他爱你。那个他,或许是家人,或许是恋人,或许是陌路人,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你。
  • 创匙界

    创匙界

    异象之处,定有奇珍。应待到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巧拿智取。然而,总有些bug,随时可以,随地都行……世间原本一锁一钥,奈何万能钥匙……
  • 重生之无价王妃

    重生之无价王妃

    她,江南第一美人,本想安安静静做个好姑娘,却被人陷害失了清白,好不容易嫁给了原静侯,结局是:庶出妹妹怀上了他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化为一滩血水,表姐和他联合起来使得她家破人亡!这一世,她发誓做一个强者,斗妹妹,斗表姐,在商场上玩转乾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一不小心惹上了三朵桃花:第一朵,人称一世风流的逍遥王爷;第二朵,上一世的相公原静侯;第三朵,文武双全的冷面荣亲王。三朵桃花,三种爱情,三种命运。哪一朵会成为甜美多汁的水蜜桃?哪一朵会成为蛀虫的烂桃子?又有哪一朵压根儿不会结果?情路漫漫,何处为终?相逢本是错中错,青丝断,梵镜碎,苍天裂,锦水潺潺,与君长诀!
  • 爱上寒冰女王

    爱上寒冰女王

    给大家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看主角怎样吃软饭,走上大陆巅峰。
  • 成功教师语言艺术

    成功教师语言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教师语言的本质、教师语言基本功、教师语言的艺术、课堂上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的风格、教学语言的表达方法等。
  • 咒言医师

    咒言医师

    一个荒废了大学时光的闷骚女,一梦回到高三。立志要实现自己把手术刀当飞刀使的医生梦。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看闷骚女如何在异界成长为独一无二的咒言医疗师。
  • 天灵修

    天灵修

    一幅残破的图卷,穿越无尽的时间与空间,将少年凌风带到了天灵大陆这个神奇而又残酷的世界。伴随他的到来,天灵大陆不再平静,龙王降世,神火择主,吞天异兽重现,一个黄金大世即将开启沉睡了无尽岁月的无上灵宝再次从沉寂当中苏醒过来,且看凌风如何镇压四象,演化五行,执掌帝器,恢复灵宝十方天道图的无上威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无上大道,与无数的天才大能们争夺这个大世的无上巅峰之位...
  • 妖姬再等你十年

    妖姬再等你十年

    讲究一对青梅竹马离开十年后有一次相遇!唯美的故事!随着男主角的离开和女主的改变最后俩个人的相遇,相守,大家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