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革命先驱吴玉章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 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塞涅卡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
困难就像一只砂轮,它能成为砥砺勇进者奋斗的利刃,也能磨去怯懦者不多的棱角。
——北京大学2009级中文系王雷
今日说法——撒贝宁
他就是北大高才生、中央电视台最有实力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之一——撒贝宁。他的出现,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知性的魅力。撒贝宁的高中时代是在湖北省重点中学武汉一中度过的。那时撒贝宁对前途没有什么设想,只是很盲目地热衷艺术。高三的一位历史老师怕他贪玩误了前途,常在下课后找他聊天,点拨他。有一次老师说:“你是一个有潜力的孩子,一旦有一根针扎到身上,你觉醒了,就能做很多事情。”听了老师的话,撒贝宁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突然觉得应该努力尝试一下。想不到这一努力真的换来了成功。北大每年都邀请各省重点中学里学习好、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参加冬令营,高三那年,撒贝宁有幸去了他神往已久的北大。试演时,别的同学唱的多是美声或民歌,撒贝宁却唱了一首《把根留住》,评委老师感觉还不错,问:“你会唱民歌吗?” 撒贝宁搜肠刮肚地唱起了一首《小白杨》。老师说,明天汇报演出,你就唱《小白杨》吧。撒贝宁傻了眼,连夜找到父亲的战友,赶制伴奏带,还请了一位声乐老师,用两个小时速成调整发声发音,第二天顺利通过了汇报演出。
离高考还有3个月时,撒贝宁接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激动得差点晕过去,回宿舍收拾书包时眼圈红红的,同学不解地问,“你被开除了?”18岁的撒贝宁就这样靠一曲《小白杨》跻身北大。
北大是自由、宽松的。热爱艺术的撒贝宁在北大如鱼得水。他的专业是经济法。
1997年夏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刚开始筹备,到北大法学院招主持人,老师推荐了撒贝宁。当时他正在香山排演话剧《保尔·柯察金》,呼机在山里收不到信号,只能面试其他的同学,走时栏目组留下了联系电话。一个星期后,撒贝宁回来了,但面试已经结束。他嘴上说,算了,无所谓,心里却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一连几天撒贝宁都在琢磨到底要不要去试一试,打个电话。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在学校公用电话亭里用饭票给栏目组打的电话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接电话的是北大校友钱蔚,她让撒贝宁马上去试镜。撒贝宁穿上仅有的一套肥大的蓝西装,打了条红领带,急急忙忙地去了,像个傻女婿。那时撒贝宁夏天总在外面踢球,晒得又黑又瘦,像个猴子似的就被“牵”来了。
在演播室里,撒贝宁结结巴巴背了一段有关“企业破产”的毕业论文。编导急了:“停停,这是招主持人,不是让你背论文来了。”然后,递给他一张报纸,“随便找一段,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撒贝宁就“美国一男孩因黑客被抓”一事,联想到北大的一个“邮件事件”说了一通。然后就回去等消息。两天后,接到了“尽早加入节目运作”的电话。当时正值撒贝宁研究生第一学年,学业压力很大,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是坚持还是放弃?甚至常常失眠。那时撒贝宁每天一早从学校赶到中央台,在演播室里从早上8点录到晚上9点,录完节目,回到学校,人就成了一摊烂泥。即便发着高烧他也咬牙扛着,觉得自己代表着北大法学院,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正是年轻人不服输的那股劲支撑着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经过一年的磨练,他才逐步进入状态,在镜头前找到了感觉。
1998年1月,22岁的一脸书生气的撒贝宁和开创了中国法制节目新形态的《今日说法》一同走入了观众的视野,同样的清新、同样的亲切、同样的独特。人们开始关注天天说法的撒贝宁,那个邻家男孩般理性、机敏,有些与众不同的主持人。
直到今天,撒贝宁的签名仍是“《今日说法》撒贝宁”。
“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们看了撒贝宁的经历难道还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心如璞玉——季羡林
再说说季羡林先生,他是着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着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先生如此努力的动力来自何方呢?还是让先生自己回答吧。
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知是我勤耕不辍的永恒动力。”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这种高尚的品格,不是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后来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艰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面对困难,他用不竭的动力支撑自己不断进步,不受恶劣环境影响,永不放弃,终成一代大师。这一切,无不源于无休无止的学术动力,无不源于他“为往圣继绝学”的传承动力。
听课是学生的天职。
——美国教育家约翰逊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听课。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芳芳
听课——提高成绩的捷径
听课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们基本每一天都在听课,听不同科目的课,听不同老师的课。也许我们听不同老师的课会有不同的感受,可是每一天的重复让我们习惯了把听课当作天经地义,却忘了听课对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不让我们听课而让我们只是自学去参加高考,我想听课的功效,听课的重要性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总而言之,听课是一种接受也是一种互动,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的接受以及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讲解,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和深思的地方。听课还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课堂认真听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课还是成绩进步的阶梯,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扎扎实实地听好每一节课,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体会。只听不想、不总结,那是浪费了45分钟的价值。如果又听、又想、又总结,那时间长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
听课,也是自我检验的法宝。在听课的时候,联系自己的预习,看看自己的知识哪里掌握得不够扎实,哪里还需要补充,并及时地记在笔记本上,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正与补充,使我们的学习越来越好。
但很多时候课讲了,同学们也听了,效果却并不理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会听课,不知听课听什么应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中学生,由于作业多,时间紧,往往听课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所以对 “听课”这种最普通却最重要的学习途径虽然习以为常,但却不加重视,漫无目的去听课以至于白白浪费时间,徒增疲劳成绩却不见提高。
教你如何去听课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听课呢?
学会听课,首先就是要认真地对待各个老师的课程,要知道老师在课堂上教的都是精华的东西。不论知识点还是解题方法都是老师多年的经验总结,也是经过历次考试检验的精华,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其次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和理解能力,甚至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多思考,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吸收。结合自己,有选择地学习。
以下是我们听课要把握的原则:
1听课应该“有备而去”
听课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前要有充分准备,对老师要讲的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大体知道老师要讲的知识点有哪些。知道要听的课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只有有“备”而听,并尽可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获取好的效果,从而为自己如何上好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听课要有所选择地听
不仅仅对老师所讲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加以区别,就是对我们自己来讲也要有所侧重,因为有的地方我们可能不好理解,有的地方可能已经理解了。所以我们不仅是“接受家”还要当“批评家”,要多学习老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仅要去领略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知识的科学性,更要用心去体会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这是更高境界的听课,值得我们去努力追求。
告诉你听课听什么
课堂是涉及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老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同学学会了多少。所以要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 那么“听课”究竟听什么呢?
1好学生听讲,听到点子上
所谓听到点子上,一是看老师讲没讲重点知识,二是看老师讲没讲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即“对于我们来说的重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课堂学习的精华,最高效率地提高我们的成绩。
2重点、难点听明白
看老师是如何带领大家一步步分析问题,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老师又是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的,是否简单易懂,同学们能听懂吗?教学风格怎么样,语言幽默吗?
3听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老师讲的新课是如何导入的,包括导入时如何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同学们又是如何参与的;师生创设一个怎样的课堂情境,老师都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哪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探究,老师又是如何一步步分析的。
4听同学的讨论和回答
老师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安排哪些练习让同学练,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5听课后大家的反馈
就是说一堂课下来,大多数的同学反映如何,同学们是听得特开心特兴奋呢,还是都要睡着了?
思考着听课的美丽
一位专家说过:“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听课,必须伴随着多参与才能有提高!
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老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老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重难点是怎样突破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在课堂上,同学回答错了,老师是如何引导,如何启发他的?答得不对,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不但要看老师怎样教,更要看同学怎样学。思考之后,可以和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听课方法。
听课作为第一感受,必须有反馈式地交流,才有进一步地深化。听课中要使自己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一致。课后能较详细地和老师讨论收益与看法,再让教师指出哪几点还没有听懂,在具体问题上再进一步地切磋,共同探讨如何做得更好。
向别人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有赖于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探索,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将别人的知识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思想,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方法与技巧的增多。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首先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让自己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并逐步形成自己高效的听课方法。
告诉你科学的听课方法
做任何事都必须讲究具体方法,听课也不能例外。听课的方法一般有:听视并用法、听思并用法、五到听课法、符号助记法、要点听课法、主动参与法、目标听课法、质疑听课法、存疑听课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