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05200000020

第20章 政党的自觉(1)

决不要低估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决心,决不要低估中国共产党人刮骨疗毒的勇气。尤其重要的是,决不要低估共产党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肥沃土壤——有增无减的社会分化与冲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就源于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没有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还能是共产党吗?不追求共产主义的共产党还有必要存在下去吗?这些提问听起来好像有些惊世骇俗,其实就是大白话、大实话。不能片面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扩大党的组织机构规模和拓宽党的控制范围。加强执政能力并不意味着不讲执政的成本与效益核算,更不是无限制地增加执政成本。

信仰靠真诚而赢得尊重,靠坚定而得以实现。顾忌他人对自己信仰的不认同,试图靠“乡愿”去左右讨好,只能适得其反,为对手所瞧不起。

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0余年,中国共产党还要继续执政更长的时间。但如何才能长期执政,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清醒、深厚、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强化政党的先进性,丰富执政能力的内涵,在执政理念、政治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政党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肩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执政走出了一条新路,执政也走上了一条新路。

一、先进性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宪法的赋予。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石绝不仅仅是历史的认可与法律的承认,而要在其政党的先进性上下大力气。

(一)固本培元发扬先进性

“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执好政,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这就需要固本培元。不仅要巩固自身本来好的东西,还要把这些好的东西给发扬光大。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她的“本”和“元”就是她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但是,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对于一个有着九十年历史,一个具有唯一执政资格且执政六十多年的大党来说,先进性面临着客观的挑战。

为此,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先进性建设,使得旗帜更加鲜明,主义更加彻底。

——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是要求,也是自觉。

政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同的时代主题,赋予党的先进性以不同的时代内涵;不同的形势任务,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与要求,也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自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有着很大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在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同样也是有很大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根据各自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赋予了党的先进性的不同内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这对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总体性的战略性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内涵。

——开拓创新实践先进性是责任,也是使命。

一个政党理论上的先进性不等于实践中的先进性;愿望中的先进性不等于结果上的先进性。所以,保持党的先进性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实践上。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社会生活变化广泛而深刻,社会利益主体多样而活跃,社会的“不同”,比如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等,更加多了起来。这种“不同”本来就容易引发冲突和不稳定。但更为严峻的是,这一时期又恰好与我国的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相重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先进性就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能按旧框框、老思维办事,而必须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求真务实建设先进性是需要,也是任务。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而要能真正在历史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要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理论武装;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得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成为团结的、坚强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创新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不断改进党的领导体制,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以科学执政化解矛盾,以民主执政凝聚人心,以依法执政促进社会和谐。

不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时间有多长,执政环境发生多大变化,这些本、基、源,精、气、神须臾不能丢。

(二)当务之急塑造政党之魂

任何一个政党都会有按道理应该去做的事情,按规律必须去做的事情,按现实只能去做的事情。当我们把这些“应该”“必须”和“只能”想清楚、弄明白,判断自然就凸现出来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发展历程,凯歌突进也好,艰辛探索也罢,都在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魂。无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乃至具体到党内民主、反腐倡廉等具体举措,离开了政党之魂的支撑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只会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政党之魂是什么?就是一个政党的宗旨信仰、思想体系、理论武装。

今日的中国共产党无论从政党自身状况还是政党面临的挑战,都必须把塑造政党之魂作为政党建设的重中之重提上议事日程。

先看信仰。

信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为什么党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什么样子,源于它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就源于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没有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还能是共产党吗?不追求共产主义的共产党还有必要存在下去吗?这些提问听起来好像有些惊世骇俗,其实就是大白话、大实话。

当然,共产主义不是虚无缥缈的。共产主义体现在现实的经济政治生活中就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最大多数人是“无产阶级”也好,是“工人阶级”也罢,称谓随着时代的不同可能会、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它必须确实是一个社会中的最大多数。

信仰来不得半点含糊,也来不得一丝虚伪。不丢信仰之名却放弃信仰之实,可能会有暂时的蝇头小利,却终会导致政党大厦的坍塌。这在世界其他一些政党的实践中是有血的教训的。

信仰是旗帜鲜明的,信仰无需遮遮掩掩。信仰靠真诚而赢得尊重,靠坚定而得以实现。顾忌他人对自己信仰的不认同,试图靠“乡愿”去左右讨好,只能适得其反,为对手所瞧不起。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为什么人,为什么人的利益,与其说是利害计算,不如说是信仰的抉择。既向全党又向全社会高扬自己的信仰,彰显自己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今日中国共产党“应该”“必须”“只能”三者共同指向的事情。

再谈思想。

思想是一个政党阐述自己立场,展现自己宗旨的利器。一个政党没有完整、系统、能为社会认同、民众接受的思想体系,就不可能在众多的政党之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思想体系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但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古国、大国,任何进入其中的思想体系都不可避免地要染上这种文明的色彩,体现这种文化的风格,带有这个民族的气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依据。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借口而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不丢老祖宗。丢掉就是忘本,就是挖基,就是自己否定自己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必须说新话。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求真务实,不能与社会脉搏同步,不能与群众期待合拍,就会被时代、社会与群众抛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面对社会大众对我们所主张理论产生的困惑与疑虑,面对现实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必须谨慎辨析。一种可能是理论确实跟不上实践,对此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创新理论;但也可能是实践走入了误区,可我们囿于既得利益,不愿意向理论靠拢,反而倒打一耙去否定理论、去修正理论。这种做法尤其需要警惕。

因此,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系统化,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成果有机统一,是当下中国共产党应对挑战、实现使命的当务之急。

再说理论武装。

理论武装是政党之魂的外化。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这里讲的就是理论武装。

有人宣称人性自私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靠利益诱使可以达到任何目的。这对中国共产党是不适用的。靠利益结合起来的组织是经济联合体,不是政党;靠各怀心腹事拼凑起来的团队是乌合之众,不是队伍。中国共产党要想成为战无不胜的先锋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我们是用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觉悟者。我们理解我们的思想,我们认同我们的信仰,因而我们实践着我们的主义。

有了理论武装,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就会成为现实。比如,对“中国共产党人是人,但更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一判断,外人总是不能理解。其实对于接受理论武装的共产党人来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句话的逻辑只能是这样讲而不能颠倒过来。颠倒过来,谬以千里,自毁长城。

塑造政党之魂,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列于中国共产党五大建设之首的思想建设担负的就是这一使命。

(三)守住我们政治优势的根本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政治优势”,尤其是面临重大任务需要攻坚或者是面对外来质疑需要回应的时候,更是要高高举起“政治优势”这一法宝,又做利器,又当盾牌。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也是一件很当然的事情。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肯定要有其赖以立足、得以发展、能够成功、其他制度较之又不可能有的独门秘籍,彰显、运用这些政治优势对于实现其制度的目标蓝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可问题是我们在把握政治优势的时候一定要清醒、科学、准确,想当然地把一些政治优势的副产品当做政治优势本身、或者说把本不应该的一些东西当成政治优势的体现,不仅不可能实现制度设计中的政治发展,甚至会在政治发展中陷入窘境。更为严峻的是还有可能把本来真正的政治优势给淡化、给遗忘、给伤害,以至于最终丧失政治制度的立身之本。

——政治优势取决于政治目标。

政治优势从来不是抽象的,政治优势不能脱离开社会的政治目标去夸夸其谈。不同的政治目标需要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又有其不同的政治优势。就好比目标是游水,则乌龟有明显的优势;目标是长跑,则兔子当仁不让。把建立在不同政治目标之上的政治优势拿来进行比较,无异于“龟兔赛跑”或“龟兔游泳”,不仅不公平,也没有任何意义。

更何况,政治优势是政治制度的内生结晶,嫁接是嫁接不来真正的政治优势。从外来制度中生吞活剥拿来一些小名词、小技巧(尽管这些东西在别的制度体系中是好东西,是人家的政治优势),不仅不会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政治优势,反而会消化不良上吐下泻。

所以,政治优势必须与政治目标紧密结合,根据不同的政治目标来形成、培育、锻造不同的政治优势。就中国社会来说,政治目标一直是明确的,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政治制度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国社会的任何发展首先必须是以“中国”为主题的发展,以“中华民族”为指向的发展。面向世界,中国是以一个有着自己完整价值观、一脉相承文化为支撑的大国走向世界,是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和谐共荣,而不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弱化了主权、消解了民族、迷失了自我;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社会分工,是为了一个现代化中国的崛起,而不是仅仅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他国的打工者。回观国内,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寸土地,是大江南北的全部区域,不论是东部沿海还是西部内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中国的发展中都要协调同进,不能以一部分区域的边缘化与付出为代价换取另一部分区域的异常繁荣,因为这样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是虚假的、甚至是有害的。

同类推荐
  • 巢已空情未了

    巢已空情未了

    人口老龄化与空巢家庭,已不再是一个国家内政问题,它冲击着世界繁荣和稳定,涉及民族国家,牵连社会安危,攸关家庭幸福,直系个人命运。人口海啸汹涌澎湃,席卷中国,多代同堂逐渐消失,养老服务缺位,在激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政策性忽视社会保障导致的各种矛盾和落差开始显现,包括家庭解体、贫富分化、地区发展失衡、环境污染等经济和社会问题,老龄化此时重创中国,雪上加霜。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消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是新闻文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新闻是报道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传播媒体向社会输出新鲜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芭蕾校花的真命天子

    芭蕾校花的真命天子

    学习芭蕾的时浅曦机缘巧合的与学习街舞的杨洛成为欢喜冤家..........
  • 背叛之只为遇见你

    背叛之只为遇见你

    被心爱的人所杀,却又在一个别的星球相遇。他后悔,她遗忘,却又不的不一起面对未知的灾难。他悔恨,她重拾,她爱上了一个比他优秀千百倍的人。他迷茫,她心伤,他要怎样才能挽回她的心······
  • 邵氏闻见后录

    邵氏闻见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海寻渚

    幻海寻渚

    飞鹰镖局少当家雷秉本来淡泊名利,胸无大志,但由于家逢巨变,不知不觉卷入武林洪流之中,渐渐带起一件件江湖事,儿女情。
  • 边城及其他(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边城及其他(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沈从文,20世纪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是个谜:没有新式的留洋背景,也没有传统的学家渊源,而且行伍出身,却能凭借其独特的生活体验为人们创造出一部部经典著作。即使在今天,沈从文先生的许多作品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 再会旧爱:宠溺攻略

    再会旧爱:宠溺攻略

    “知道吗?梭梭是一种生命里很顽强的植物,在干旱的沙漠里它只要有一点点水分就能茁壮成长。我从出生身体就十分的弱,我的家人给我取了‘梭梭’这个名字,希望我能真的像梭梭一样坚强、不惧困难。”陈处之伸手摸摸她的头,眼底带着的满满的都是心疼和宠溺。“我很小的时候给自己取了名字‘处之’,我希望我将来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面对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也许能做到,可是在你的事情上我永远无法泰然处之。”林梭梭,娇柔的小公主,曾经为爱不顾一切却得不到回应;陈处之,从小混混长成大混混,为爱反追,要宠她一辈子。这是女追男后成男追女的故事。
  • 再次站在这棵树下

    再次站在这棵树下

    在一所大学校园里,下起了大雨,校草救了校花,而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就在一棵樱花树下,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在这棵树下发生的。
  • 首席霸道强势宠:拐跑小娇妻

    首席霸道强势宠:拐跑小娇妻

    两个本应该处在平行线上,可,一次意外,阴差阳错的让两个人坠入情网,变成彼此的挚爱。——“臭权承墨,你丫的怎么喂不饱啊,属猪的吗?”卢颖莯看着对面神清气爽的权承墨,再对比一下自己,更加委屈了。“不行不行,在这样下去,宝宝连骨灰都木有了,权承墨,本仙女要离婚离婚!”权承墨眼神咻的一冷,然后,又将小娇妻扑倒在床,吃干抹净,就地正法,拆分入腹。此画面太过和谐,只可远观。【男女主双处,女主不矫情,狂打脸绿茶。男主多金,有权,能生娃。请大家自备狗粮,莯莯已经很自觉地备好了一大箱,掌柜的,给宝宝来一打总裁^O^】
  • 最怜你的泪

    最怜你的泪

    也许,你们也是曾经的甜蜜恋人,但是,日复一日,不知从何时起,你们无缘无故的吵架,气头上,彼此毫不留情的互相诋毁与讽刺;年复一年,你们开始抱怨对方的缺点太多,关爱太少,慢慢的,你们以为爱情已经不在了,可是,偶然当你看到她对着你们的照片默默垂泪,对你送的小礼物还依然视如珍宝,你的心忽然软了,你发现,她的泪,是你今生最大的怜惜和疼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