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7800000010

第10章 太平洋海怪

1977年4月25日,日本大洋渔业公司的一艘远洋拖网船“瑞弹丸”号,在新西兰克拉斯特彻奇市以东50多千米的海面上捕鱼。

当船员们把沉到海底300米处的网拉上来时,一只意想不到的庞然大物和网一起被拉了上来。

网里是一具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怪兽的尸体。

由于被网套着,人们看不清它的全貌,于是,船员们把绳索拴在怪兽尸体的中部,用起重机把它吊了起来。

一股强烈的腐臭从尸体中散发了出来,尸体上的脂肪和一小部分肌肉拉着长长的黏丝掉在甲板上。

船内一片骚动,现在人们看清楚了:这是一个类似爬虫类动物的尸体。尽管它已经腐烂,但整个躯体却保存得很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很大的肚子(腹部已空,五脏俱无),而且长着4个很大的鳍。用卷尺测定的结果表明,怪兽身长大约10米,颈长1.5米,尾部长2米,重量约2吨,估计已死去一个月(事后经研究分析,认为此动物已死半年到1年之久)。

它既不是鱼类,也不像是海龟,在海上捕鱼多年的船员谁也不认识它。大家发出了惊奇的议论:“这和尼斯湖里的蛇颈龙不是一样吗?”

“是尼斯湖的怪兽——尼西吧?”

闻讯赶来的船长,见大家在欣赏一具腐臭的怪物,大发雷霆,他担心自己船舱里的鱼受到损失,命令船员们立即把它丢到海里。幸好,随船的矢野道彦先生,觉得这个发现很不寻常,在怪兽被抛下大海之前,拍摄了几张照片,并作了相关记录。

此消息传到日本,顿时轰动全国,尤其是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们更是兴奋,他们看了照片,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不像是鱼类,一定是非常珍贵的动物”。

“非常惊人呀!这是不次于发现矛尾鱼那样的世纪性的大发现。”

“本世纪最大的发现——活着的蛇颈龙”……消息也立刻传遍了全世界,各国报刊都很快转载了照片,发布了消息。这件事引起各国著名生物学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都对此发表了感想和谈话。

但将怪兽尸体又抛回大海这件事,引发了人们深深的遗憾和强烈的谴责。

尤其是日本的一些生物学家,对此举简直气愤得“切齿扼腕”、“怒发冲冠”,他们指责船长“无知、愚蠢”。

日本生物学权威鹿间时夫教授说:“无论如何也不该扔掉,看来日本的教育太差了,才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了2亿日元的商品,竟然把国宝扔掉,简直是国际上的大笑话。”

尽管大洋渔业公司立刻命令在新西兰海域的所有渔船,奔赴现场,重新捕捞怪兽尸体,甚至包括前苏联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船只,也闻讯赶往现场进行捕捞。

但由于消息发表之日(7月20日)与丢弃怪物之日已相隔3个月,虽然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寻找它,然而在茫茫的大海里,谁也没能再把它打捞上来。

人类认识一种新动物的最好机会,可能就这样遗憾地错过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发现总算给生物学家们保留下了3件证据:一是,怪兽的4张彩色照片,二是,四五十根怪兽的鳍须(鳍端部像纤维一样的须条),三是,矢野道彦先生在现场画的怪兽骨骼草图。

(1)照片: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的。

有两张是刚把渔网拖上甲板时拍摄的,网里是那只全身由白色的脂肪层包裹着的怪兽。另两张是在怪兽由起重机吊起时拍的,其中一张是从怪兽侧面拍的,另一张是从怪兽背面拍的。

可以清楚地看到,怪兽有一个硕大的脊背,对称地长着4个大鳍,照片中还可看到它腹内已空,整个身躯肌肉完整,只是头部露出白骨,怪兽白色的脂肪下面有着赤红的肌肉。

从个头儿大小来看,海洋里只有鲸、巨鲨、大王乌贼可以与它相比。但从照片来看,它的头部甚小,与现存的所有鲸类的头骨截然不同,而且颈部特别长,特别是有4个对称的大鳍,这就没有其他海洋动物或鱼类可以与它相提并论了。

(2)鳍须:这是唯一留下的贵重物证。它是怪兽鳍端的须状角质物。长23.8厘米,粗0.2厘米,呈米黄色的透明胶状,尖端分成更细的3股,很像人参的根须。

(3)骨骼草图:草图左上方写着“10时40分吊起,尼西(即尼斯湖里的怪兽)?拍了照片”。这是矢野先生当时的记录,他根据现场的观测和大致的测量,画下了这幅草图。怪兽骨骼长10米,头和颈部长约2米,其中头部45厘米,颈的骨骼粗20厘米,尾部长2米,根部粗12厘米,尾端部粗3厘米,身体部分长约6.05米。据他说,骨骼属软骨。

虽然上述这些记录和证据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成为科学家们研究、鉴定、探讨的依据,但是要依靠它们来确定怪兽究竟属于哪一种动物,还缺少根本性的依据。

因为没有实物,无法与已知的各种动物和古生物的化石骨骼相比较,也就无法对比鉴定。所以日本的生物学家们说:“哪怕带回一个小小的牙齿骨骼也好呀!”然而,毕竟太遗憾了。

它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至今对此还是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从1977年报道这一消息后,这场争论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蛇颈龙说——鲨鱼说——爬行类动物说——不认识的动物说。

下面简要叙述各派假说的论据:

最初,有人认为它是鲸、鲨鱼,也有人说是海豹、海龟;但是这几种猜测,依照留下的3个证据都被一一否认了。现在的焦点是人们怀疑它是7千万年前便已绝灭了的蛇颈龙的子孙。其中一个主要的依据,是它有那样长的颈。

人们围绕着它的长脖子,争论不休,许多学者欣喜地宣布“它是”活着的蛇颈龙”。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鹿间时夫教授认为:“从照片上看,仅限于爬行类,然而可以考虑太古生息过的蛇颈龙,可以说是发现了名副其实的活着的化石。”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古生物第三研究室的小岛郁生也说:“从照片看来,似乎是蛇颈龙后裔。蛇颈龙有两种,一种是头小颈长,一种是头稍大颈短,这似乎是颈短的一种……”法国自然博物副馆长包雪女士以及一些新西兰生物学家等都同意这种说法。

的确,怪兽与蛇颈龙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人们将怪兽骨骼图与蛇颈龙的化石骨骼作了比较,无论是整个骨架结构,或者局部的鳍、尾、颈,都与之相似。

特别应该指出,矢野的怪兽骨骼图是根据他的目测和推测画的,并不完全准确,但其结构与短颈蛇颈龙如此相似,不能不说这种蛇颈龙说是有一定根据的。

蛇颈龙是生存于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时期的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它的细脖子很长。与它外形相似的陆上蜥脚类恐龙,最初也有着细长脖子,但是发展到侏罗纪后期,这种细长颈的恐龙逐渐消亡,代之而起的是白垩纪早期的素食龙(如肿头龙、沧龙等),颈部都比较短。

蛇颈龙也向颈短的方向发展,如果是这样,日本发现的这头怪兽也可以说是更进化了一些。

于是报上宣布:“这是20世纪的最大的发现!”

但是不久,对那一把唯一的物证——隆物须条,东京水产大学进行了蛋白质的分析,发现它的成分酷似鲨鱼的鳍须,于是报纸、新闻又转向鲨鱼说,一时间“巨鲨”、“一种未见过的鲨鱼”的说法又充满了各种报道。

此时,英美一些国家的生物学家也持此观点。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奥韦恩·惠勒说:“这个猎获物大概是鲨鱼,以前在世界各海滨附近曾发现许多其他的怪物,结果弄清楚后,都是死鲨鱼。鲨鱼是一类软骨鱼,它们没有硬骨架。当鲨鱼死后,尸体逐渐腐烂时,头部和鳃部先从躯体脱垂,这样就形成一个细长的‘颈’,末端像个小小的头。许多日本渔民,甚至内行的人都被其类似蛇颈龙的形状所愚弄……”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一时间许多持有蛇颈龙说法的人也都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主张。怪兽等于鲨鱼,仿佛已成定论。

但是,经过再次测试须条,又不能肯定它是鲨鱼了,而且一部分学者坚持爬行说,鲨鱼说又开始动摇了。

的确,根据科学家和日本记者的现场调查,提出了种种否定它是鲨鱼的根据:

其一,鲨鱼的肉是白的,而怪兽则是赤红的。

其二,当“瑞弹丸”船员们把它捞上来时,为什么现场没有一个人怀疑它是鲨鱼,记者调查了这个问题。

原因是鲨鱼没有排尿器,体内积蓄的尿是利用海水的浸透压力,从全身排出的。因此,鲨鱼的肉有一种尿特有的臭味,有经验的渔民都会闻出来。“瑞弹丸”的渔民们正是由于这一点而否定了它是鲨鱼。

其三,如果真是鲨鱼,那么具有软骨架的鲨鱼,在死了半年之后,是绝对不会被起重机吊起来。因为尸体开始腐烂,软骨也开始腐烂,尸体的软骨架绝对经受不住大约两吨的自重。对此,许多鱼类学权威都认为这是否定鲨鱼说的一个重要论据。

其四,怪兽有较厚的脂肪层,包裹在全身的肌肉上,而鲨鱼只在肝脏里才有脂肪。

于是,从鲨鱼说又转回到爬行类动物说。证明怪兽可能是爬行类动物还有一个重要的论据,即怪兽的头部呈三角形,这是爬行类独具的特点。

日本著名科学漫画家石森章太郎根据骨骼草图,画了一幅怪兽复原图。如果照此图来看,它可真像一个爬虫类动物了。

1977年9月1日和19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两次有关怪兽身份问题的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人有鱼类、化石、鲸鱼、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和血清等方面的学者共19人。他们研究了照片、草图和鳍须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写出了9篇论文。

综合两次座谈会的讨论意见,会议主持人、东京水产大学校长佐木忠义,于1977年12月15日下午向报界发表了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结论:

(1)从怪兽鳍端须条的化学成分来看,得不出是鲨鱼的结论;

(2)从怪兽的两对腹鳍、长身体、长尾巴以及身体表面都是脂肪等特点来看,得出其是和迄今已知的鱼类完全不同的一种动物;

(3)在分类学上,该怪兽很可能是代表着全新的一种人类未认识的动物(海栖爬行类)。

现在,人们都盼望在南纬43度53分,东经173度48分分曾经打捞上怪兽尸体的地方,会再现怪兽的踪影,或许它正是人们所期待的史前爬行动物。

同类推荐
  • 人类神秘现象

    人类神秘现象

    自诩为“世界之王”的人类,似乎无法完全认清自身的奥秘:人类对心灵能量是否存在?人体的潜能无限吗?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将永无穷尽。
  • 数学教学的趣味奥秘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奥秘设计

    《最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数学教学的趣味题型设计》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数学教学的趣味题型设计,有步骤、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最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数学教学的趣味题型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失落的文明

    失落的文明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远古搜奇、5000年前的古人很懂得生活、一个民族最后的挣扎、尼人消失之谜、拉文塔族巨石头颅谜团、褪去的繁华、古墓憧憧、传说中的名人等。
  • 外星秘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外星秘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宇宙天地和自然世界真是丰富多彩、纷繁庞杂,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奥秘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奥秘。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现象,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正如达尔文所说:“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越多,这种奇妙对于我们就更加不可思议。”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战车王国

    战车王国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草和风儿(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3部)

    小草和风儿(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3部)

    退役士兵小草遇见了一首歌中一语成谶的、他命中注定的情人风儿。时值人体王国非典肆虐,人体王国命悬一线——小李一刀要求小草尽快找到“四个苹果酒的配方”,人体王国才能有救。而风儿的意图却似乎相反……人体王国的命运就握在宅心纯厚、只会一路崩拳的小草手里……
  • 无道之灾

    无道之灾

    世间有王朝,百万铁骑能横扫烽烟乱世;山中匿宗派,一人一剑便斩断千丈银河;林深见异兽,上古龙蛇曾盘踞遗迹之城;云端望神魔,擎天之手可操纵日月无光。后来,他们全都被打死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奈良道观

    奈良道观

    此时从飞机往下看去,奈良的机场像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醒目的同时又感觉特别的孤单!张玄的心海有些纷乱,他眉头微皱,因为这里将是他自己未来半年的居所,这与往常的外出游历的不同,这是一片他国的异土……
  • 一统诸天

    一统诸天

    (新书【诸天武道馆】已发布!)穿越诸天万界,抢夺无数机缘!曾在兰若寺中,抢先女鬼一步吸食绝世高手的一身精血,也曾在僵尸先生中,吸收任老太爷的一身尸气,更在风云中,咬死火麒麟。这就是我,僵尸厉青!【一群群号:967471432(无限制)】【二群群号:790098200(粉丝值2000可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恋怜

    恋怜

    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
  • 悠悠思凡

    悠悠思凡

    主人公林懿凡因为父母离异请人的离开开始学会叛逆成长,希望在人群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家。成长的过程事痛苦的。由于年纪和家庭的原因渐渐脱离人群,更喜欢独自生长。陪伴在身边的人也在不断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