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进宫之后,小步快跑,恭恭敬敬地来到太后面前,一见面就先跟太后道歉,触龙说,太后您近来可好?我的年纪确实是大了,腿脚不好,走不了太多路,所以没有经常来看望您,可是又总担心您的身体,于是时常自己责备自己。这一次能来看您,也算了却我一桩心愿。太后见触龙果然腿脚不利索,也有些感慨,就说,我平时也是靠车驾才能走动,自己是走不动了。触龙接着问太后,您平时吃饭怎么样?饭量还可以吧?太后说,饭量少得多了,无非是喝点粥罢了。触龙接着说,我现在饭量也不行了,我每天强迫自己运动,步行走个三四里路,出一身汗,回来之后饭量就能稍微增加一些,身上也不那么难受了。太后听了点点头说,那你还不错啊,我可做不到。两人相互聊了些老人比较关心的健康问题,有了共同语言,太后的脸色渐渐地好了一些。
触龙见太后还不怎么讨厌他,就继续和太后攀谈。触龙说,我的小儿子舒祺,不成才,可是我却最疼爱他,想要给他安排一个好的前程。听说王宫里的侍卫有空缺,我想让他进宫来做侍卫,侍奉大王和您,现在我冒死向您禀告,希望您予以考虑。太后说,可以啊,孩子今年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年龄其实还比较小,但我已经老了,快入土了,想要在死之前给他安排好。太后笑了笑说,你们男人也会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您不知道啊,男人疼起小儿子来,比女人还厉害!太后听了这话,笑得更开心,说道,我看还是女人更厉害吧。触龙说,您疼爱子女也是有名的,不过我个人认为,相比长安君,您更疼爱您的女儿燕后。太后摇摇头说,我觉得我还是更疼爱长安君。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肯定要为子女谋求长远的利益,我想让儿子进宫做侍卫就是如此,您也是如此。当初燕后出嫁到燕国的时候,您拉着她的脚跟哭泣,依依不舍。您这是伤心她嫁到远方,以后恐怕永远见不着了,我们做臣子的见了,也都为您感到难过。燕后走了之后,您也一直对她十分想念,可是每次您祭祀的时候,都要为燕后祈祷,祈祷她千万不要被赶回来。为什么您思念燕后,却不想让她回来呢?您难道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能够在燕国生儿育女,世世代代都做燕国的国君吗?太后听到这里,叹了口气说道,是啊,确实是这样。
触龙见太后已经感同身受,就继续说,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往上推三代,或者再推久远一些,推到我们赵国建国之初的时候,赵国国君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有谁能够继承爵位一直到现在的?太后想了想说好像没有,触龙又说,那别的国家有吗?太后又想了想说,据我所知应该没有。触龙长叹一声说,是啊,这些被封侯的国君子孙,早晚要遭遇祸患,来得早的话,祸患就降临到他自己的头上;如果来得晚,祸患就降临到他的子孙头上。难道国君子孙就一定会不好吗?其实也不一定,只不过他们由于血统的原因,没有为国家建立功勋就有了尊贵的地位,没有为人民做什么好事就得到丰厚的俸禄,他们占有太多象征国家权力的珍宝,却没有足够的威信,这就是他们的危险啊。现在您已经给长安君封了很多领地,赏赐给他许多珍宝,把他的地位提得很高,然而却不肯让他为国立功,等到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借什么继续在赵国站稳脚跟呢?我觉得您没有为长安君的长远打算,所以我才说,您疼爱长安君的程度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听完这一番话,受到了深深的触动,良久,才对触龙说,好吧,任凭您指派长安君去做什么吧,我不会再阻止了。
于是触龙就让人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长安君去齐国做了人质。齐国这才出兵救赵,赵国的危难终于解除了。
点评:触龙能够说动赵太后,一是察言观色,避其锋芒;二是表示关心,缓和气氛;三是推己及人,拉近关系;四是投其所好,请君入瓮;五是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这种说服别人的技巧,值得我们细细揣摩,认真学习。
四十五、颜率说齐存鼎
战国时期,周室衰微,各国纷争,窥视王权,周室保存的九鼎就成了各国觊觎的宝物。
这九鼎的来历可不小。上古大禹治水,勘探了各地的地形,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大禹称王之后,下令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令九州的长官分别进献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异兽奇珍镌刻在九鼎之上,一个鼎代表一州,然后将这九鼎都集中到夏朝的都城,以此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权至高无上,国家昌盛繁荣。后世商、周两朝继承了夏朝的九鼎,改朝换代之后,就把九鼎迁移到自己的都城,象征着王权更替。从此,“定鼎”就成了王朝建立的代名词。
秦国早有扫平天下,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对于九鼎是势在必得。为了得到九鼎,秦国不惜出兵,兵临东周城下,向周君索要九鼎,要恃强夺宝。
周室当时已经衰微至极,根本没有能力抵抗秦军的进攻,为此周君忧心忡忡,生怕祖传的国宝在自己的手上保不住。周君自己想不出办法,就把朝中大臣颜率找来,跟他商议。颜率跟周君说,您不要担心,我这就去向齐国求救,保证让齐国出兵帮助我们,打退秦军的进攻。周君听了,急忙派颜率出使齐国。
颜率来到齐国之后,拜见齐王,对齐王说,秦国的残暴不仁天下皆知,现在他们觊觎九鼎国宝,竟然派兵来威胁我们,要我们献出九鼎。我们东周国力弱小,难以抵挡暴秦的进攻,君臣一起在朝中商议了很久,最后一致认为,秦国是虎狼之国,如果我们实在无法保有九鼎,那么与其让秦国得到,还不如献给大王您。如果您能够出兵帮我们击退秦军,我们就把九鼎送给您。到那时,您一是帮助弱小的国家抵抗暴力侵犯,赢得美名;二是能够得到九鼎这个代表天下的宝物,也是不小的实惠,实在是名利双收。我认为大王您应该努力去争取一下!
齐王听了颜率的话之后大喜。其实齐王想要得到九鼎也已经很久了,只是心中还有顾忌,不像秦王那样赤裸裸。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东周的赠予,可比秦国用暴力夺取更有说服力了。于是齐王欣然同意出兵救东周,派出五万大军,由陈臣思做统帅,前往东周对付秦军。
齐国打着救助东周的旗号,名正言顺,先占据了道德和舆论优势,而齐军五万人马,实力也丝毫不弱于秦军,因此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对峙了一阵,秦军见无机可乘,只好先退兵了,东周的危机暂时解除了。
齐王见逼退了秦军,更加得意,就依照约定,派人去东周索要九鼎。周君见秦军退去,本来松了一口气,不料却又有齐使上门要九鼎。周君吃了一惊,连忙叫颜率来问,颜率却镇定得很,回答说我确实答应了齐王,打退秦军就把九鼎送给他。周君听了之后马上就急了,说我是想保住九鼎,你现在却答应送给齐国,这和被秦国抢走又有什么分别?颜率不慌不忙,对周君说,您不要着急,等我跟齐使回去,再去见齐王一面,保证说服齐王不再要我们的九鼎。周君半信半疑,但此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好再派颜率去齐国。
颜率跟着齐使到了齐国之后,又见到了齐王。颜率对齐王说,大王您派兵赶走了残暴的秦军,保全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君臣上下都感激您的恩德。现在我们心甘情愿把九鼎送给你,不过我们却不知道,你走哪条路把九鼎运回贵国?
齐王说,从周到齐,走魏国最近,我打算跟魏国借道,把九鼎运回来。
颜率说,这可不行啊大王,魏王想要得到九鼎已经很久了,他们君臣多次开会,讨论夺取九鼎的办法,明抢暗夺,什么办法都想过,只是觉得受其他国家的制约,才没敢真的动手。现在您却要从他们国家借道运九鼎,九鼎一进他们魏国境内,肯定会被他们劫夺,到时候不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
齐王听了,想了一想说,那我就绕点远路,从楚国借道。楚王和我的关系不错,他应该不会坏我的事。
颜率说,那也不行啊大王,楚国早就觊觎九鼎,早年楚庄王在位的时候,就曾经派人来问鼎的大小轻重,觊觎之心路人皆知。要不是当时我们的大夫王孙满严词拒绝,震慑住了楚庄王,说不定九鼎早就被楚国劫走了。现在的楚王虽然跟您关系好,但事关九鼎这样的宝贝,关系再好恐怕也顾不上了。您从楚国借道,肯定也是有去无回。
齐王皱着眉说,那你说我该怎么把九鼎运回来?
颜率说,大王,我们东周君臣在家议论的时候,也为您感到发愁。九鼎这东西不是酱油瓶子、酒坛子之类的东西,随手提着就可以带走;也根本不可能像鸟儿飞过天空,骏马驰过大地那样,飞速地从我们东周就到了齐国。您可能不知道,当初我们的先祖周武王讨伐殷商成功之后,获得了九鼎,为了把九鼎从殷商的都城朝歌搬到我们周朝的都城镐京,动用了大量人力,运输一个鼎就需要九万工人,九个鼎就是九九八十一万人。这还只是运输工人,负责保卫的士兵,负责提供工具的工匠等等还不算在内,如果算上,那是不计其数。除了人力之外,还要准备粮草、牲口、车驾、工具、被服等等物资,这笔开销更是巨大。现在咱们齐国即使举全国之力,也不知能不能有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即使有,也不知道该走哪条道把九鼎运回来,所以我们君臣一直在为您担忧。
齐王这时候也听出些意思来了,就对颜率说,您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不想把九鼎给我了,所以才拿这些困难来吓唬我吧?
颜率听了急忙说,不敢不敢,我们跟大王您说的话,哪里敢不算话呢?我们东周君臣是真心实意地想把九鼎献给大王您,只要您决定了从哪条道走,再派人来负责运输,我们一定将九鼎双手奉上,绝无二话。
齐王听了颜率的话,觉得又好气又好笑,颜率这明明就是不想把九鼎给齐国了,可是他说的那些困难,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问题,还是途经之国会劫夺九鼎的问题,齐国还真的是解决不了。齐王想来想去,觉得还真的是自己事先没考虑周全,怪不到颜率头上。于是齐王只好答应颜率,不要九鼎了。于是,颜率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东周一兵一卒,就保住了九鼎国宝。
点评: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兵。这是后人对颜率的至高评价。颜率作为小国的臣子,在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巧妙利用人性的贪欲,充分发挥言辞的力量,轻松挽救了国家的宝物,维护了国家利益。他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辩论技巧的娴熟运用,值得我们学习。
四十六、姚贾巧言止谤
战国时期,秦国强大,想要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其他国家为形势所迫,只有联合起来抗秦,才有出路。一次,楚、吴、燕、赵四国联合起来,发兵攻打秦国。
当时的秦国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打败诸侯联军的地步,因此四国联军来攻,对秦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秦王为此深感忧虑,召集大臣和宾客一共六十多人来开会,商议如何应对。秦王对大家说,现在四国联合来攻打我们,而我们前一阵子战略失策,搞得国家财力不足,对外作战也吃了败仗,无力正面应对这次挑战,你们说该怎么办?六十多人面面相觑,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姚贾的人自告奋勇,站起来对秦王说,大王不必担心,我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只要大王舍得拿出国库的珍宝,我保证能破坏他们的联盟,让四国分别和我们秦国结盟,阻止这一场战争。秦王听了之后大喜,当场赐给姚贾车驾百辆,黄金千斤,把自己平时穿戴的衣冠,佩带的宝剑也赐给了他,同时允诺姚贾,只要是秦国国库里有的财宝,尽管拿去使用。姚贾于是辞别了秦王出发,先后出访四国,凭借打动人心的重宝和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仅制止了四国联合攻秦的计划,还分别和四国都建立了牢固的联盟关系。姚贾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对姚贾这次出使非常满意,封给姚贾千户城邑作为封地,并且拜姚贾为上卿,加以重用。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姚贾的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其中就有历史上著名的韩非。韩非当时是秦王手下的重臣,他怕姚贾的成功会威胁到自己在秦王心目中的地位,就想找机会向秦王进谗言,诋毁姚贾。有一次,韩非终于找到了机会,对秦王说,姚贾拿着国家的宝物,用了三年时间出使四国,四国其实未必真心实意地想要和秦国结盟,而大王您宝库中的宝物却耗费得差不多了。其实姚贾根本就没有为秦国打算,他是拿着大王您的宝物,去为自己结交诸侯,四国现在暂时放弃了攻打秦国的计划,是因为和姚贾私交很好,不是真的和我们秦国结盟,以后姚贾如果又让四国来攻打秦国,以此威胁大王,您又该如何是好呢?希望您能够明察!还有,我听说姚贾出身卑贱,是魏国都城大梁一个看门人的儿子,在魏国的时候小偷小摸的事情干了不少,后来不知怎么跑到赵国去,混了个官做,但也做不长久,很快就被赵国给赶了出来。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弃臣,却在我们秦国做了上卿的高位,参与决定国家大事,这恐怕让别的臣子见了,也会寒心吧?
秦王听了韩非的话之后,表示一定要查清楚这些事情。等到姚贾来见秦王的时候,秦王就问他,听说你拿了寡人的珍宝,去和诸侯联络私人关系,这件事是真是假?姚贾听秦王质问这件事,并不惊慌,反而坦率承认确有此事。秦王见姚贾居然承认了这件事,既感到惊讶,又觉得愤怒,脸色大变说道,原来你真的做了这些事,你还有脸在这里和寡人说话!姚贾面不改色,继续说道,历史上曾参以孝闻名,天下人都想要他这样的儿子;伍子胥忠于吴王,君主们都想要这样的臣子;贞女擅长女工,手艺精巧无比,男人们都想要这样的妻子。可是现在我对大王您忠心耿耿,大王您却不知道。我要是不和四国结交,怎么能够破坏他们的联盟阻止他们攻秦呢?又怎么能够说服他们都和秦国结盟呢?要知道成功的外交必定是建立在良好的私人关系基础上的啊。所以怎么能说我是拿大王您的财宝去私自结交诸侯呢?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工作啊。况且,我出使四国,能够受到四国的重视,不是因为我姚贾个人,是因为我是秦国的使臣,如果我不忠于大王您,四国又怎么会重视和我的关系呢?凭什么会相信我呢?所以我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忠于大王您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不忠于您,我也不会获得四国的信任了。昔日夏桀受小人挑唆,杀了大将关龙逢;商纣听信谗言,剜了忠臣比干的心,这两个昏君为此付出了身死国亡的代价。现在大王您应该以史为鉴,如果您也听信小人的谗言,恐怕以后就不会有忠臣肯为您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