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朝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宰相谢安为首的有志之士决定抗秦。谢安推举自己的弟弟谢石为大都督、侄子谢玄为前部先锋,率八万精锐的北府兵北上淮河一线迎击前秦军主力,另派胡彬率五千精兵先行增援战略要地寿阳。
胡彬得令之后,星夜兼程出发增援,但他还是慢了一步。等他赶到时,寿阳已经被苻坚的弟弟苻融率领先锋部队攻下。胡彬只好就地驻守,等待和谢石、谢玄的主力部队会合。谁知苻融欺负他兵少,打算一口吞掉他,派兵占据洛涧,断了他的后路,将他团团围住。胡彬被困,只好派人杀出重围,向主力求救。
谢石、谢玄得到胡彬的消息,率军来救。此时苻坚也率八千精兵来到了前线。苻坚一到,就派人先往晋军大营劝降。派的不是别人,正是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
苻坚不知道,朱序此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年投降前秦是迫不得已,早就想找机会重回东晋的怀抱。结果朱序到了东晋大营,不仅没有传达苻坚劝降的意思,反而积极地帮谢石出主意。朱序说,前秦兵力有近百万之众,确实实力雄厚,但是前秦有两大弱点:一是兵力不集中,虽有百万之众,但大部分都还没有到达前线;二是军心不稳,前秦军中有很多都是在北方的战乱中被前秦强力压服的其他少数民族部队。他们加入前秦军是迫于形势,并不是真心降顺。如果前秦军进展顺利,他们不会有问题。前秦军一旦受挫,他们必定生出二心。从这两点判断,东晋军应该速战,不等前秦近百万大军集结完毕,马上发动进攻,只要首战获胜,挫动前秦军的锐气,前秦军就会不战自败。
谢石本来觉得自己以寡敌众,应该先稳固防守,慢慢寻找战机。此时听朱序分析形势,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心转守为攻,主动出击,速战速决。当即决定派悍将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奔袭洛涧,先解胡彬之围。洛涧之战,揭开了淝水之战的序幕。
驻守洛涧的是秦将梁成,他手下有五万兵力,是刘牢之的十倍。梁成听探报说东晋军来攻,马上指挥军队临洛涧布阵,准备迎敌。然而形势正如朱序所分析的,前秦军人数虽多,斗志不强。刘牢之以区区五千兵力,兵分两路:一路迂回攻击梁成的后路,自己率领另一路从正面奋勇出击,强渡洛水。结果前秦军惊慌失措,仅仅稍作抵抗就开始败退。前秦军争先恐后地逃命,自相践踏的损失比受到东晋军攻击的损失还大。主将梁成和他的弟弟梁云都死于乱军之中,最后损失了一万五千余人。
洛涧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东晋军的士气,增强了东晋军战胜前秦军的信心,也成了淝水之战的小型预演。
苻坚、苻融见梁成失利战死,大怒,率大军向前进逼。他们临淝水布阵,要和东晋军决战。谢石想速战速决,见前秦军临水布阵,自己无法渡河,就生出一计,派人给苻融送信,用激将法激苻融。信中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苻融收到信之后,拿来与苻坚和其他前秦将领一起商议,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接受谢石的提议,认为其中必有诡计。不过苻坚自己认为,可以将计就计,假装答应谢石的请求,暂且后退,让东晋军渡河,等到东晋军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进行攻击;到时候东晋军一边忙于渡河,一边要抵抗攻击,必定慌乱,前秦军就可以大获全胜了。苻融听了之后,表示赞成苻坚的计划,于是前秦军的作战方案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第二天,苻融下令全军稍稍后撤,准备让东晋军渡河。哪知道前秦军军心散乱,巴不得不打这一仗,一听说“后撤”两个字,哪管别的,掉过头迈开腿,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整个前秦军完全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石见有机可乘,下令东晋军火速渡河,攻击前秦军。而朱序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自己带领心腹跑到前秦军的后方,等前秦军一开始后撤,就开始大喊:“秦军败矣!秦军败矣!”前秦的后军不知前面的情况,只见前面如潮水般退了下来,又听见四处都在说秦军败了,哪里还有斗志?连忙转身向后,竞相奔逃。苻融见局面失去控制,知道大事不妙,连忙骑马率小股骑兵卫队奔向后军,打算阻止部队后撤,稳住阵脚。可是他这一支小小的卫队哪里阻挡得了成千上万如潮水般的败兵?顿时被冲得七零八落,他本人的战马也被乱军冲倒,后面东晋军先锋部队杀了过来,苻融竟被杀死。这一下前秦军失去了主将,更是兵败如山倒,彻底崩溃。前秦军先头部队一败,后续部队更是惊恐,引发连锁反应,全军溃退。前秦军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看到草木的影子,都以为是东晋军杀了过来,抱头鼠窜。东晋军则毫不费力,乘胜追击,一直追杀秦军到寿阳附近的青冈,方才班师奏凯。前秦兵马自相践踏,死者漫山遍野,充塞大河,河水为之不流。苻坚本人在乱军中也负了箭伤,逃回洛阳时,近百万大军仅剩十余万。
东晋军收复了寿阳,谢石、谢玄派人飞马奔回建康报信。当时谢安正在家中和客人下棋消遣。捷报传来,谢安拿在手上看了瞥了一眼,不动声色,随手放在旁边。谢安镇定自若,客人却沉不住气了,知道这肯定是前线传来的消息,连忙问战况如何。谢安慢吞吞地说:“小儿辈大破贼。”客人听了之后,欣喜若狂,也不下棋了,急急忙忙告辞而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谢安气定神闲,穿着家居的木屐将客人送到大门口,眼看客人远去,转身要进家门。直到此时,谢安才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高兴得浑身颤抖,脚下都踉踉跄跄起来,在门槛上把自己木屐的齿都磕断了。
前秦兵败之后不久,北方就叛乱四起,前秦随即灭亡。北方重新陷入战乱之中,东晋趁机收复了不少失地,将南北界线推进到淮河一线。后来北魏统一北方,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方在东晋之后则是先后继以宋、齐、梁、陈,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形势。这都是淝水之战奠定的基础。
点评:淝水一战,苻坚、苻融的计划不是没有道理:兵法有云,兵半渡可击。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渡河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遭到敌人的袭击而不能抵抗。然而苻坚、苻融却没有考虑到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另一条铁律,即打仗必须一鼓作气,锐气一挫,大军便崩。前秦军原本就军无战心,再加上朱序在后面无中生有,动摇军心,本来没打败仗也偏说是打了败仗,结果前秦军尚未和东晋军交手,自己就先打败了自己。所以不管做什么事,信念和意志的坚定是成功的前提。
二十九、张巡智守孤城
盛唐天宝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但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标志就是天宝十四年爆发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于唐朝朝廷的战略不当,叛军一度进展顺利,甚至攻克了都城长安。然而,在早已是叛军占领区的中原地带,却有两座孤城挡住了叛军南下江南的脚步,虽然最终仍被攻克,但也给予了叛军沉重打击。这两座孤城就是雍丘、睢阳。这两座城之所以能在叛军的围攻之下始终坚挺,就是因为其守城主将是张巡。
张巡科举出身,本是文官。他为官政绩显著,但因为性格刚正,不愿攀附结交当朝权贵杨国忠,因此被派往外地担任县令。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张巡在朝廷军队已经败退的情况下,自发组织义军抵抗。
此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与张巡本是相识。他在叛军刚到的时候就投降,反过来帮助叛军攻打朝廷军队。叛军进攻襄邑,朝廷军队增援,却被令狐潮设下伏兵击败,不少人被俘。令狐潮命令将俘虏押回雍丘城中关押,自己却出城去见叛军将领李庭望,却不料俘虏们杀死看守,迎朝廷军队入城,占领了雍丘,率兵入城的就是贾贲、张巡。令狐潮率叛军精兵反攻雍丘,一场恶战,贾贲战死,张巡却指挥军队击退了叛军。
令狐潮不甘心将雍丘拱手让给张巡,败退后联合叛军大将李怀仙,率四万人再次反攻雍丘。此时雍丘城中兵少,只有两千余人,而且令狐潮尽知雍丘城虚实,所以城中人人自危,都以为守不住了。张巡却信心十足,他对众人说,只要能出奇计,雍丘自然能保。他认为,正因为令狐潮太了解雍丘城里的情况,所以他肯定料不到我们居然还敢主动出击,可以利用这一点出其不意进攻。于是张巡留下千余人守城,自己率精兵千人埋伏在城门口,等叛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突然杀出。叛军果然没有任何准备,猝不及防,急忙后撤,张巡大胜而回。
叛军的实力毕竟雄厚,虽然锐气受挫,但第二天就再次围困了雍丘。此后两个多月,双方展开惨烈的攻防战,恶战三百余场,张巡率城中军日夜作战,吃饭不解甲,受伤不离阵,终于击退叛军。
然而此时唐朝朝廷的总体战略失当,使得张巡战役层面的辉煌胜利显得意义不大。没过多久,潼关失守,叛军长驱直入,直逼长安,唐玄宗西逃成都,中原地带仍在坚守的城池都成了没有后方的孤城。令狐潮过不多久就又来围城,想劝张巡投降。张巡大骂令狐潮平时假忠义,遇事做叛徒,率军继续抵抗。城中缺乏给养和箭矢,张巡屡出奇计,先是乘夜色声东击西,假装劫营吸引叛军注意力,其实却袭击了叛军辎重,夺取了不少粮草。紧接着,张巡又化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谋,在夜里从城头上吊下好多草人,叛军以为城中守军又要搞夜袭,一阵乱箭射来,都射在草人上,张巡不费吹灰之力得了十万余箭矢。张巡比诸葛亮的计策又更进一步:连续几次夜里吊下草人之后,叛军不再射箭,某天夜里张巡却又吊下数百名真正的士兵。这几百人都是精选的勇士,趁叛军不备,在夜色中杀入敌营,斩将夺旗,收获颇丰,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张巡虽然不断获胜,但是整体形势却愈发险恶。由于断绝了后援,中原地区未投降叛军的城池接连失守,雍丘逐渐成为孤岛,别处的叛军不断增援过来,张巡面对着敌兵越杀越多的恶劣形势。不得已,张巡只好率军突围,正好此时睢阳太守许远派人来向张巡求救,张巡便退兵至战略位置更为重要的睢阳,与许远合兵一处,共同抗敌。许远虽然官职高于张巡,但由于张巡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许远心甘情愿让张巡做镇守睢阳的主将。
叛军围攻睢阳的主将是大将尹子奇。此人行伍出身,是叛军首领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相比令狐潮,尹子奇的兵力更为雄厚,为人更加狡猾,手段也更加残忍。睢阳是通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必经之路,因此尹子奇集结重兵前来攻打,兵力多达十三万,显然是势在必得。
尹子奇哪里知道,他虽然握有优势兵力,但在睢阳这个地方,他将碰到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等他啃下这块骨头,距离他自己灭亡也已经不远了。尹子奇到达睢阳之后,立即派兵攻城。攻守双方鏖战十六天,每天最多二十多战,睢阳城始终屹立不倒。其间尹子奇损失了部将六十余,士卒两万,最后终因损失太大而撤军。初次交手,张巡就给尹子奇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巡见尹子奇撤兵,认为睢阳孤城难守,必须另外开辟地盘,与睢阳形成掎角之势,于是他就开始谋划进攻陈留。尹子奇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惊,因为他知道如果被张巡占据了陈留,获得兵源和粮草,将更难对付。于是他赶在张巡动手之前,再次出兵围困了睢阳。
尹子奇这么快就卷土重来,张巡毫无惧色,仍是率军坚持抵抗,屡屡获胜。然而这次尹子奇发了狠,损失再大也不撤退,坚决要拿下睢阳。张巡见敌军不退,又生一计,令手下精锐部队夜间休息,却令其他部队夜间擂鼓。城外叛军听到城中擂鼓,以为城中要出击,急忙准备作战,谁知夜里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次,城中却是虚张声势,始终不见兵马杀出。等到拂晓时分,城中终于偃旗息鼓,消停了下来。城外叛军精神紧张了一夜,终于放松,卸甲下马之后很快就都睡着了。此时张巡休息了一晚的精锐部队突然杀出,直冲敌阵,砍瓜切菜一般杀了起来。不少叛军在梦中就糊里糊涂丢了性命,损失了五千余人。
尹子奇虽然损兵折将,但整体形势却对他越来越有利,周边的唐朝城池已经一一被攻克,睢阳彻底成了一座孤城。于是尹子奇派人到城下喊话,让张巡投降。却不料张巡早在护城河边上伏下一支精兵,突然杀出,将来喊话的叛军全部擒获。
张巡虽然智谋百出,但他实力有限,经不起长期作战的消耗。张巡很清楚自己的这个弱点,再三考虑,觉得只有击杀尹子奇,使得叛军群龙无首,才有可能保住睢阳。所谓擒贼先擒王,这个“斩首”行动的战略方向是没错的,而且张巡手下有一员虎将名叫南霁云,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更兼擅长弓箭,百步穿杨,正是刺杀尹子奇的最佳人选。可是摆在张巡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尹子奇。原来尹子奇虽然屡屡中张巡的计,但他毕竟老奸巨猾,早就提前想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他派不少和自己身材相仿的士兵,穿着和自己一样的铠甲,都骑着高头大马,在城下督战。城上城下相隔太远,就算认识的人也未必看得清楚,张巡本就不认识尹子奇,因此更加认不出来。
为了认出尹子奇,张巡苦思冥想了几天,最后灵机一动,想出一个计策。他命人削一些木杆作为箭矢发给士兵,白天叛军来攻城,他让士兵把这些木杆夹杂在箭矢之中射下城去,同时命令南霁云带强弓硬矢在城头准备。叛军士卒发现城中射下一些没有箭头的木杆之后,以为城中箭用完了,想要赶紧把这个喜讯报告给主帅,于是拿着木杆就走向尹子奇。城上张巡看得分明,叛军士卒拿着木杆走向一个骑马的将军,于是南霁云速射此人。事情果然不出张巡所料,叛军士卒向谁报告,谁就是真正的叛军主帅尹子奇。只见南霁云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坠地,一箭射去,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哎呀”一声,倒撞下马。张巡趁机打开城门,率军杀出,大胜一场而还。
要说尹子奇也真是命大,南霁云这一箭居然都没要了他的命。他养好了伤之后,再次率军围城,这一次他自己不再到城下露面,也不再硬攻城池,只是长期围困,想要把张巡饿死在城中。这一招其实已经近于无赖,但着实毒辣,实际上就是承认打不过张巡,但就是欺负你兵微将寡,缺少粮草。张巡纵然能用计,敌军不出战也是无可奈何。睢阳城中不久就粮食耗尽,战马鼠雀、树皮草根也都很快吃完了,最后甚至发展到杀老弱病残以充军粮的地步。坚持了大半年之后,睢阳终于被攻破,张巡、南霁云等人壮烈牺牲。
睢阳城破没有多久,唐朝军队就展开了战略反攻。三天后睢阳就被唐军收复。仅仅十三天后,尹子奇就在陈留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