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乐城兴建期间,西夏几次派兵来袭都被打退。西夏人不甘心让宋军在此轻易立足,于泾原路北境集结30万人马,准备大规模出击。徐禧在得到边民报告后不以为然,惟恐沈括得了功劳,就派曲珍、高永能率一万多人守永乐,而命沈括守米脂,他自己也返回米脂。9月,西夏出动骑兵奔袭永乐城,徐禧、李舜举等出兵援救。高永能建议乘西夏兵立足未稳时出击,徐禧却以“王师不鼓不成列”为由,等西夏军队列阵之后才让士兵迎战。西夏兵越来越多,宋军上下惊惧。曲珍说:“眼前军心动摇,已不利出战。”他建议退守城堡,徐禧不听。西夏骑兵抢渡无定河,曲珍再次建议趁其半渡时出击,也没被采纳。西夏“铁鹞子军”蜂拥过河,打败宋军精锐,将永乐城团团围困,占领了水寨和粮仓。永乐城被困7昼夜,缺粮断水,临时掘井却得不到水,许多将士渴死,甚至用马粪汁止渴。这场战役,改变了西夏和宋朝在黄土高原上的军事力量格局。
西夏人在攻永乐城的同时派兵袭扰米脂城,使得沈括无法出兵救援。半夜时分大雨倾注,西夏人乘机攻城。永乐城破后两军在雨水泥泞中混战,宋军徐禧、曲珍、高永能等将官200多人及士兵20万人全军覆没。宋朝在此的军事实力大伤,西夏人亦元气大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无力再战。
铁打的葭州,解密西夏东界
800多年来,在谈及西夏的东部疆界时,历史资料上的记载总是笼统地说“东控黄河”,往往给人以错觉,就是指宁夏灵武附近的黄河。2005年5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一年中最热季节的当口,我两渡黄河,在山西和陕西交界黄河西岸的佳县寻找到西夏王朝当年有效控制区域的最东端,第一次解密西夏东界。
黄河在当年的西夏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及其东都灵州(今灵武市)之间逶迤北去,在进入河套地区后以巨大的“几”字型穿行,然后在河套地区陡然南下,沿着晋陕大峡谷走上几百公里,又进入陕西和河南交界地带。那么,这一带的黄河是不是历史上所说的西夏东疆呢?
隶属陕西省榆林市的佳县,在历史上有个美丽的名字--葭州,处在黄河南下的中间地段。佳县县城建在葭芦山巅平地上,城垣形如一个蝎子趴在山顶。在山腰险处设有逻城,更有黄河、芦水之险,曾有“铁葭州”之称。1942年冬,天寒地冻,佳芦镇张家庄农民李有源挑着担子去县城,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在他身上感觉很暖和。爱唱信天游的李有源喜欢即兴填词,他立刻联想到正在陕北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就像这冬天里给人温暖的太阳。于是,他套用《骑白马》的调儿填上新词,唱红全中国的《东方红》就这样诞生了。
佳县境内有道教名山白云山,山上有道观。道观道长、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张明贵告诉我:“宋朝在这里设置了晋宁军,守卫边关;它并不局限在陕西境内,还包括河对面的山西吕梁地区,在行政规划上它属于葭州,驻所就在如今的县城,一度又叫佳芦寨,易守难攻,历史上有‘铁打的葭州’之说。蒙古人攻打不下来此地,只得从黄河对面的山西借道而行。后来,日本军占领山西临县后,也一直想占领黄河对岸的这里,结果没能攻打下来。当年西夏军队曾一举攻下了这里。宋军在这里守卫的两个将军叫徐徽宫、孙昂,他们双双败亡。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建立了一个‘二忠祠’,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贰贰忠臣。”
在追寻西夏的路上,我沿途遇到过不少寺院、道观,但很少抽签问路。2003年2月14日在宁夏海原当年李元昊的天都山行宫时,我抽到了一支签名为“赵子龙抱太子”的中平签,签的内容是:“佛说淘沙始见金,只怨君子不劳心;荣华总得诗书效,妙里功夫自细寻。”这次,在白云山,我抽到的是“开花结籽”:“玉体冰肌不肯移,真心惟有岁寒知;如今喜得阳和至,花落依然果满枝。”
佳县目前还没有出版正式的县志,县史志办的苗发远给我找来了一本《佳县县志》稿本,里面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雍熙元年(984)二月,都巡检使曹光实与夏州尹宪密议打败李继迁,烧毁帐幕,李继迁逃,其妻子及母亲均被俘虏。雍熙二年(985)二月,李继迁聚众复起。西夏人因为李氏世代盘踞,影响较深,所以相继归附,势力渐强。同其弟继冲复占夏州,用诈降之计,在葭芦川柳树会,诱杀曹光实,占据银州。熙宁三年(1010年),西夏侵犯怀庆,河东将领折克行领兵3000人,在葭芦川大败西夏人。熙宁四年(1071年)修筑古葭芦寨,故址在今县城北5公里。”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党项人在李继迁时代逐步强大,从银州逐步向东扩张,占据了佳县。如今的佳县县城,就是当时宋朝修建葭芦寨的基础上形成的,葭芦寨则是宋夏战争的产物。1082年修筑葭芦寨(芦川寨),第二年,河东将领薛义在葭芦西岭打败西夏军。这里正式受西夏管辖是在1089年。关于宋夏柳树会之战,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县宣传部部长庄怀厚告诉我:“西夏和宋军交战的佳芦川就是我的家乡王家砭,佳县的前身也是在那里。那里曾经是西夏和宋军打拉锯战的地带,我们小的时候还常能在那里发现一些随处散落的兵器残骸和人骨。”
我发现这一带居民的语言和周围地区区别很大。贺国建告诉我说:“米脂和佳县一带的人的语言很独特,这里是党项人在陕北的崛起之地,米脂又是李继迁的出生地,当初党项人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有效控制时间很长,党项人的语言对当地影响很大。”
我发现在米脂话中,四字土语特别多,表示人及事物或形容某种动作状态都颇有特点,感情色彩极浓。譬如说“窍门”是“门头夹道”,说陈旧杂物是“古董万戏”,说不值钱的东西叫“死杏烂李”,说一个人不安分叫“上踏里池”,说内部斗争叫“驴踢狗咬”,说一个人摆架子叫“品之格焉”,形容一个人逞能叫“显能二盖”,形容说话结巴叫“结咳拦舌”,形容一个人不说话是“瞅眉眼(以眼色表示不满)”,形容一个人有礼貌则说“仁风礼至”,形容一个人好动则说“日卜撩生”,还有“胡评鬼捣”(胡捣鼓)、“枉牙皂口”(诬蔑)等等。
米脂方言中保留了许多文言用词,像“酝酿”、“供给”(给小孩喂食)、“扑侃”(争着干)、“死般烂焉”(旧规矩)、“不日谷”(调皮)、“装裹”(假装)。还有一些词语,如“卜里卜浪”、“圪顶圪蛋”、“赫里赫浪”等,在外地人听来莫名其妙,而本地人话中这些词分别代表着“圆球”、“凹凸不平”、“悄悄戳弄”等意思。是否有其他古代少数民族如匈奴、突厥、羌、党项的个别词语融入米脂话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里与西夏相关的最后记载见于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天墀在《西夏史稿》:皇建二年(1212),西夏再次发生宫廷政变,忠武王李彦宗之子李遵顼废安全,继立为帝,是为神宗。遵顼因兴庆府被困求金援救未得而对金生怨,遂对金报复,进攻葭州(今陕西省佳县境)。
通过考证,我认为佳县和西夏的联系是这样的:997年,经过和宋朝长期的拉锯战,这个军事要地被党项人占据,出现了后来的西夏行政版图“东控黄河”的雏形。永乐战役后,西夏归还俘虏的宋军将士419人,代价是宋朝将米脂、葭芦、浮图、安疆等4寨割予西夏。1099,葭芦寨被升格为晋宁军,领辖黄河对岸的临泉县(今山西临县)。1184年,晋宁军改为葭州。1097年,宋军对西夏控制下的陕西定边一带的洪州、宁夏盐池一带的盐州和内蒙古鄂托克旗一带的宥州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结果引发了第二年西夏对平夏城(今宁夏固原一带)的报复性进攻。从上述历史记录来看,西夏疆域东界是从今包头市往东延伸,至东胜州(陕北榆林的神木、府谷一带)蜿蜒南下,沿着晋陕黄河大峡谷,经火山军和晋宁军、绥德军直指延安府。在西夏版图上,这里属于左厢神勇军司;它和位于陕北横山北部的祥军司、宥州地界的嘉宁军司等三大郡司一起构成了西夏在宁夏灵武和陕西佳县中间地带的有效统治。
黄河在晋陕峡谷间穿行,日夜奔腾的湍流卷走了曾经的杀伐之气。就我的探访结果,著名学者罗矛昆先生指出:“历史上记载西夏地界有河西之说的,应该是指宁夏灵武一带的黄河以西,所言‘东控黄河’指的就是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河,应该是你所发现的佳县边的黄河。”
统万城,农牧交杂地带中的草原都城
陕西靖边县有一个叫统万城的地方,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古城子”或“白城子”。1600多年前,10万匈奴人集中在这里,在距离当时汉王朝首都长安城500多公里的这片草地上,在鄂尔多斯高原最大的支流无定河北侧,建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草原都城。之后5个多世纪里,这里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重镇。
众多草原民族中,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最大的,除了蒙古族就是匈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