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王孙选自《柳河东集》
猿、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猿之德静以恒,类仁让孝慈。居相爱,食相先,行有列,饮有序。不幸乖离,则其鸣哀。有难,则内其柔弱者。不践稼蔬。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山之小草木,必环而行遂其植。故猿之居山恒郁然。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诤号呶,唶唶强强,虽群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乖离而不思。有难,推其柔弱者以免。好践稼蔬,所过狼藉披攘。木实未熟,辄龁咬投注。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以是猿群众则逐王孙,王孙群众亦齚猿。猿弃去,终不与抗。然则物之甚可憎,莫王孙若也。
猿和王孙这种猴子生活在不同的山林中,因为品性不同,相互间不能相容。
猿安静而沉稳,成员间大都能仁爱谦让,尊老爱幼。住在一起相互爱护,吃东西互相谦让,行走有队列,饮食有秩序。如果有不幸走失离群的,大家会一同鸣叫呼喊。遇到危险时,就将年老体弱者护在中间。猿不践踏庄稼蔬菜,树上果实还没有成熟时,一起小心看守;等到成熟了,就呼喊大家过来,聚在一起吃,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行走中,遇到山上娇嫩的草木,必定会绕道走,让它们好好生长。所以猿所生活的山林,永远都是郁郁葱葱的。
王孙极为狂躁放肆,喜欢吵闹斗狠,嘈杂地聚集在一起,虽然它们是群居动物,可成员间并不友善。吃东西互相争咬,行走不成队列,饮食没有秩序,有离群失散的,也不去管它。遇到危险时,推出其中弱小的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喜好践踏庄稼,走过的地方被糟蹋得一片狼藉。树上的果实还没有成熟,便拿来咬食投掷,还常常偷取别的猴子的食物,塞在自己两颊之间。山上娇嫩的草木,总不免遭受王孙的摧残,直被践踏得完全枯萎才算完。所以王孙生活的山林永远是荒芜的。
由于两者性情不同,当猿的数量多时,就会驱逐王孙;而王孙群落扩大的话也会追咬猿。当猿受到王孙的袭击时,会放弃离开,始终不和它们争斗。动物中特别可憎的,没有比得上王孙的。
河豚之死选自《柳河东集·附录》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以触物,而不知罪己,乃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有一种鱼叫河豚,小脑袋,大肚皮,喜欢在木桥的柱子间游来游去。
风和日丽的一天,河豚边唱边游,不小心一头撞在桥柱子上。河豚顿时发了怒,无论如何也不肯游开。它怨恨桥柱子为什么要碰撞自己。它张开两腮,竖起鱼鳍,肚子气得鼓鼓的,浮在水面上,瞪着眼睛盯着桥柱子,要跟它算账。这时,一只老鹰飞来,伸出尖利的爪子,一把钩住圆鼓鼓的河豚,撕开鱼肚把它吃掉了。
喜欢游玩却不知道停止,因为游动而撞到桥柱子上,不知道责怪自己,反而胡乱发怒,以至于被撕破肚子而死,真是可悲啊!
大鲸选自《柳河东集·设渔者对智伯》
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澥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勇而未已,贪而不能止,北蹙于碣石,槁焉。向之为食者,反相与食之。
大鲸在渤海边驱赶众多鲨鱼,专门追逐肥美的吃,大海被大鲸的举动所震动,海岛也在颤抖。大鲸一口就吞掉几十条如小舟般大小的鱼,仗着勇猛无敌,大肆在海里穿梭捕食,贪婪的心永不能被满足,结果在碣石北边搁浅而无法动弹,渐渐干死了。
一向被大鲸作为食物的鱼儿们,此时反过来争相把它当做食物了。
枕獐而死选自《皮子文薮·悲挚兽》
汇泽之场,农夫持弓矢,行其稼穑之侧,有苕顷焉,农夫息其傍。未久,苕花纷然,不吹而飞,若有物娱。视之虎也。跳踉哮咽,视其状,若有所获负,不胜其喜之态也。农夫谓虎见己,将遇食而喜者。乃挺矢匿形,伺其重娱,发贯其腋,雷然而踣。及视之,枕死獐而毙矣。
在一片沼泽地带,有个农夫拿着弓箭,在自己的庄稼旁巡逻看守。那里有一片倒伏的芦苇,农夫累了就在那里休息。不一会儿,芦絮飘飞,可并没有起风。农夫一下子警觉起来,发现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苇中欢腾跳跃。他仔细一看,是一只老虎!老虎在那里又跳又嚎,似乎抓到了什么好东西,高兴得了不得。农夫以为老虎是因为看见了他,把他当成送上门来的大餐才这样欣喜若狂,于是急忙隐蔽起来,弯弓搭箭,瞄准老虎。等它又一次欢腾的时候,一箭射了过去,正中老虎的胸腋,这只庞然大物轰然倒在地上。农夫走近一看,老虎已死,虎头正枕在一只死去的獐子身上。
招龙选自《笠泽丛书》
昔豢龙氏求龙之嗜欲,幸而中焉。得二龙而饮食之。龙之于人固异类,以其若己之性也,席其宫沼,百川四溟之不足游;甘其饮食,洪流大鲸之不足味。弛弛然,扰扰然,其爱弗去。一旦值野龙,奋然而招之曰:“尔奚为者!茫洋乎天地之间,寒而蛰,阳而升,能无劳乎?诚从吾居而宴安乎?”野龙矫首而笑之曰:“若何龊龊乎如是耶?赋吾之形,冠角而被鳞;赋吾之德,泉潜而天飞;赋吾之灵,嘘云而乘风,赋吾之职,抑骄而泽枯。观乎无极之外,息乎大荒之墟,穷端倪而尽变化,其乐不至耶?今尔苟容于蹄涔之间,惟沙泥之是拘,惟蛭螾之乐者也。狎于人,啖其利者,呃其喉,胾可以立待。吾方哀而援之以手,又何诱吾纳之陷穽耶?”野龙行未几,果为夏后氏之醢。
从前,渴望研究龙的豢龙氏幸运地得到了两只龙,便把它们养起来。
龙和人本来不是同类,豢龙氏却能按照它们的习性,把龙养在宫苑中的池沼之中,使它们觉得百川四海都不值得一游;供给它们丰厚的美食,让它们觉得海里的鲸鱼吃起来也不见得美味。它们有时懒洋洋地卧在池子里,有时兴奋地嬉闹,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不愿离去。
有一天,它们看到一条野龙飞过,就高兴地召唤道:“你在干什么啊!天地如此广阔,冷了要找地方冬眠,暖和了又要飞上高空,这样不觉得很累吗?还是和我们一块儿生活在这里吧,无忧无虑,多么安逸自在啊!”
野龙高高地昂着头,笑着说:“你们怎么就甘愿被束缚在这种地方呢?上天赋予我们的身形,是头顶角身披鳞;又赋予我们美好的德行,能潜入水底飞上高空;还赋予我们灵性,吐气成云,乘风而行;也赋予我们职责,抑制骄横,润泽干涸。我们的视野能到达苍天之外,能安身于最荒远的不毛之地,天地广阔任我行,纵览宇宙沧桑变化,这难道不是最快乐的吗?如今你们容身于兽蹄印那么大点的积水坑里,受着泥沙的拘束,满足于水蛭蚯蚓般的快乐。与人类相亲,以求得他们的残羹剩饭。你们虽然和我有着相同的外形,志趣却完全两样。你们甘于受人的摆布,吃着人给的食物,看来被他们捏着喉咙、切成肉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我看你们可怜,本想伸出救援之手,你们怎么还想拉我坠入陷阱呢?”
野龙飞走了。没过多久,池中的两条龙果然被做成了夏王的肉酱。
熟能生巧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归田录》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北宋人陈康肃,字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于是常常以此自夸。有一次,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毫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很久没有离开。老人见陈康肃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康肃很奇怪,就上前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你看我这射箭的技术,很精湛吧?”老人说:“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一听,愤愤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箭术!”老人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人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嘴上,再用勺子舀油慢慢倒下去。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一点也不会沾到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康肃见此,只好干笑着将老人打发走了。
乘隙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尔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刾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濠州定远县有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闻名。有个小偷也是使矛的好手,善于击刺,从不把习武的官军放在眼里,唯独对这位弓箭手另眼相看,认为只有他才和自己的本领不相上下。他说:“要是遇见这个弓箭手,一定跟他一决生死。”
一天,弓箭手有事要到一个村子去,适逢小偷在集市上喝酒,两人的相遇不可避免,于是各持一长矛决斗,围观的人形成一堵人墙。两人斗了很久也分不出胜负。弓箭手突然对小偷说:“县尉来了,你敢跟我在他面前决生死吗?”
“好!”小偷话音刚落,弓箭手的长矛应声刺去,正中小偷要害,把他刺死了。
恃胜失备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盖已陈刍狗,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
有个人路上遇到一个强盗,两人打斗起来。刀枪刚要交锋,强盗把事先含着的满口水,猛地朝他脸上喷去,这个人蓦然一惊,强盗的刀尖已刺进了他的胸膛。
后来,有位壮士也碰上了这名强盗。壮士事先已经知道强盗含水喷人的花招,那强盗故技重施,水刚喷出口,壮士的长枪就刺穿了他的脖颈。
这强盗故技重施,却不知道对方已知晓,还想依赖这一套侥幸取胜,结果失去了戒备,丢了性命。
作贼心虚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隙。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