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导演罗维尔·汤马斯雇用几名助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各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极大轰动。伦敦的戏剧节因此顺延了6个礼拜,还安排他在卡文花园皇家影院演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声名大噪,又游历了好几个国家。后来,他筹备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但是一连串的时运不济使得他彻底破产了。
从那时起,他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餐馆去吃廉价的食物。要不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钱给他,他甚至连那点粗陋的食物也吃不到。当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而感到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可是他却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在人们眼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
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会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昂首阔步地走在牛津街上。积极而勇敢的生活态度使他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而言,挫折是整个人生训练的一部分--是攀登高峰所必须经过的训练。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和力量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他的著作《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有着惊人的说明。他写道:"我请来3个人,用来实验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实验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的虚弱。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1/3。吃饭后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的实验: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可见当他们在思想里很肯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50%。"这就是令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有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真实事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
曾有一段时间她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便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和一个有夫之妇私奔。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使她不得不在儿子8岁那年就把他送给别人抚养。
她生命的转折点,是发生在麻省的安理市。有一天很冷,她走路时不小心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河上,昏了过去。由于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甚至连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们说:即使奇迹出现,她也无法再行走了。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翻开她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瘸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就对瘸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来,拿你的被褥回家去吧!而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发觉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赐给她的力量。她立刻下床,开始行走。艾迪说:"这种经验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怎样才能让自己好起来,以及怎样地使别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内心的思想。"
我们深信我们内心的平静,乃是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是什么人,与外在的条件并没有任何关系。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能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造成地狱。拿破仑和海伦·凯勒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活是这样的美好!"
爱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信》的文章里这样结尾的: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即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千万不要去相信它,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别的人能带给我们平静。
伊匹克特修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曾警告我们: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去掉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更为重要。上海医科大学的一位主管神经外科的博士说:"精神病医院里收容的病人,有4/5都是由于自身情绪紧张和压力所引起的,甚至有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由于人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免疫系统失控引起的。"
蒙坦,这位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有句话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
当我们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时,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变我们的心境。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方面的权威,他曾经发表这样的理论:"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他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单凭下定决心就能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可以变化我们的动作,而当我们变化动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接着,他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是不是有用呢?我们不妨自己试一试:使我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来,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哼唱一首歌。我们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能够显出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试问:如果让自己开心就能够创造出快乐,那又为什么我们要让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难过呢?
《人的思想》这本书,曾对许多人的生活产生久远而良好的影响。书中有这么一段:"当一个人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导向光明,他就会很快地发现,他的生活也开始光明四射。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心里。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奋起而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振兴他的思想,他就永远陷在软弱和愁苦之中。"
失败是由自己的心态带来的
有些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待别人和环境。他们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从未意识到生活是双行道,要想获取必须给予。
卡维娜是家庭中最小的一个孩子,自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她开始懂事时,便发现自己可以通过生病来引起忙碌不停的母亲的关心,当感冒发烧待在家里时,母亲会念书给她听、拥抱她、让她看所有她喜欢的电视节目、逗她玩,等等。
卡维娜康复后,这一切美好的事情便不复存在了。由于意志薄弱和过于胆小,卡维娜成了同学们极好的戏弄目标。她不能自卫,只好求援于老师,好在老师慷慨地为她提供保护,通常同学们会受到斥责。
这两方面的经历,使卡维娜习惯于当自己受到欺侮时,要求别人给以援助,并让别人对她表示抱歉。进入大学后,她已完全对失败泰然处之,并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接受下来。不用说,她成为校园里的一名孤独者,很难适应大学里那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客观环境,并且,没人奇怪。幸运地,她在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个管文书的职务,她谦虚沉默得就像无言的墙壁。每当她的文书归档工作出现些小差错而被人指出时,她便撅嘴不高兴,并讨厌办公室的姑娘们对她不断诉说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种种不公平而又不幸的事情。
偶然的一个机会,卡维娜加入了一个群体训练班。在班上出于她习惯于失败的性格,她从不参加任何讨论,也提不出任何场景,她为自己完不成任务找到了各种理由。
通过集体的努力,连续几天对卡维娜的观察之后,卡维娜也认识到了她的问题所在:一旦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我就生气,希望同事们对我所面临苛刻的条件加以评论并对我报以关心爱护。在吃午饭时,我感到通过与人们交谈,他们会为我难过,并感到比我的条件优越,而对我施以报偿。当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忽视时,我总是得到父母的格外疼爱与关心。当我失败时能找到另外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当一个人在竞争中失败后,他总是以别人对他表示的关心作为报偿。从而导致他永远不会真正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他总以他人的歉意或善意的关心来满足自己所失。
然而,人们也会经常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在他们的优势范围之内,在其内心深处会有这样的心态需要去战胜:我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待别人和环境。我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从未意识到生活是双行道,要想获取必须给予。
邢超先生是一位军官,由于他有雄心大志受到了上下级的喜爱。但他的朋友不理解他为什么老是个少校。
邢超自己也疑惑不解。他是一位"军中之子",军队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他所担任的职位是他父亲不屑一顾的。父亲认为,有出息的人应把一切工作都做了,而像邢超这样的军官们则在办公桌后面虚度时光,只有在军人俱乐部的招待会或舞会上,他们才显得有点精神与活力。
邢超从不对他父亲的权威和智慧发生疑问,甚至把父亲当做一位英雄来看待。邢超为自己成了父亲所蔑视的那个团体中的一员感到惭愧,他下意识地放弃了多次提升的机会,以此来向父亲道歉。在将军举行的招待会上,他喝酒,喝醉了便与人争斗,有时还忘了呈交上面所要求的一些报告--总之,他成了自己最坏的敌人。
许牧则表现出了一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他父母尽了很大的努力办起了一个小商店,工作十分辛苦,一直期待着小许牧将来成为继承人。不过,许牧有自己的打算,他想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他不顾家里的强烈反对,通过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由于他能坚持维护自己的主张,有着令人喜爱的性格,并且有优异的大学毕业成绩,因此他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里找份适当的工作是不难的。然而,尽管他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把工作当成了生活,但他还是被解雇了。不久,他找到了另一份报酬更为丰厚的工作,结果又遭解雇。过了不久,他转向了别的部门,随之而来的还是被解雇。这种状况重复了两次以后,许牧意识到自己总是好高骛远。他接受了一直不打算去干的工作,违心地选择了一个肯定要遭失败的位置。像邢超一样,他对自己违背了父母的意志而感到负疚,并尽最大的努力放弃自己的选择。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要确定出负疚者类型的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觉得自己陷入了这个范畴,你应当问自己:"我日常承揽的工作是否过多,忙忙碌碌以至于实际上没有一种事情真正完成,我在破坏自己所确立的目标吗?"负疚者正是一个老在追捕自己的人。
你是否陷入一种失败的心态?当我们遇到烦恼事和心情不畅时,都有可能表现出种种失败的心态。时而自我挫折,时而有不现实的奢望,时而对自己抱有愧疚,时而感到恐惧。这都是正常的,是人的本能,对此应有思想上的准备。如果当你不断地、带有某种必然性地表现出以上说到的几种心理模式时,你就有可能陷入一种失败型的心态。当你决心把失败转变为成功时,你必须采取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认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哪一种失败心态。
第二个步骤则更复杂些,你必须找出生活中那些使你作出消极的、自我毁灭的反应信号。
寻找一份平衡
生活有许多不如意,大多源自比较。一味地、盲目地和别人比,造成了心理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心理使人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人牢骚满腹,思想压力大,甚至不思进取。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得过且过,有的反而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我们必须保持心理平衡。以下几点建议,是走出心理失衡误区的钥匙。
学会比较。心理失衡,多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比较对象,总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总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应该我行我素,不去比较,实在要比的话,就把和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当做比较对象,这样生活中可能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笑声。
寻找自信。自信是心理平衡的基础。假如感到某方面不如别人,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是有才的,只不过是低估了自己的长处而已。
自我发泄。你有权发火,怒而不宣可导致体内毒素滋生,使人变得抑郁、消沉。适当的发泄可以排除内心怒气,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发泄的方法很多,可以向朋友、家人倾诉,也可以独处时怒吼,或对着某物打上几下,出出怒气。
寻找港湾。生活中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充电"、休养的港湾。无聊时去"充电",烦恼时去放松,就像一只远航归来的帆船一样,在这宁静的港口及时得到休整。
心底无私。命运的主宰是自己,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经常思考、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享受生活。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候会和人开个玩笑,让人跌上一跤,但说不定让你跌倒的时候,会放一个金元宝在地上等着你去捡。
献出爱心。拾到一个钱包,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不如做件好事,奉献一片爱心,把钱包还给别人或是上交,为别人献出一点爱,心中会有更多的爱。
复返自然。大自然如同母亲的胸怀一样博大,如同上帝的施舍一样慷慨。烦闷时不妨到外面走走,回归自然。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潺潺的流水,听着那婉转的鸟鸣,心灵会慢慢趋于平静,快意不经意间便涌上心头。
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理因此而失去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