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与抓住机遇同样重要的是远离诱惑。诱惑会蒙蔽我们的眼睛,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没有人愿意为了骑马而献出自己的双腿,也不会有人愿意为了得到一块糖而失去一只昂贵的花瓶,可当诱惑突然而至的时候,总是有人经不住考验,所以悲剧总在一幕幕地上演。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让自己与诱惑较劲,因为在看似浮华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甚至足以致命的危机。所以,我们要拒绝诱惑,远离诱惑,离得越远越好。拒绝诱惑首先得战胜自己,拥有强大的自控能力,做到发自心底的自制。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质之一,有时自制力也是取胜的关键。
要控制别人先控制自己
"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他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并且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自己。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可感的存在。这并不仅仅源于对方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
优秀的人士,比如说有的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政府官员,他们品性各异,气质不同,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能够使周围的气氛环境被他的言行举止控制住、吸引住的感染力、影响力、威慑力。而这种控制与吸引,并不缘于某种夸张激烈的表演性的情绪,而是基于一种明确的自控能力。就像在一个缤纷的晚会上,一个一身黑色礼服的女子,很静默地便把大家的视线吸引到她身上。而另外一些人,也许他们更博学、更富有、更显赫,但他们就是没有那种力量感。前者即使衣着简朴、言语不多,但你马上能在一大群人中强烈地觉察到她磁性般的存在;而后者,即便衣着醒目、派头十足,那种深刻的无力感,还是使他们难免黯淡。
《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的作者克莱门特·斯通对这种神奇的心灵力量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一个拥有心灵力量的人,他也许是一位宗教领袖,也许是个黑带柔道高手,也许是一个白手起家创立起大公司的总裁。他们为了达到现在这个目标,必定早在许多年前,就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必须全神贯注,放弃许多日常欲望,作出许多牺牲,体验许多挫折的滋味。在这样一个长时期磨炼之后,他们的心灵已经变得非常的强劲、坚忍、健全、平衡,这种力量的获得,没有天赋,只有依靠时间的修炼。"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力量,它就如同依附在他身上,成为他的一个组成部分,再也无法剥离,因为这种力量并不是外在的权力、地位、财富,而是一种内在的自信、自制、自尊。一个拥有了这种力量的人,他同时也就拥有了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这就像一个暴发户会热衷于炫耀财富,而成功的大企业家绝不会沉湎于恣意挥霍;一个街头流氓会寻衅滋事,而一个黑带柔道高手却不可能轻易大打出手。力量与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是在那个漫长的磨炼过程中,同时逐渐获得的另一种财富。
事实上,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心灵力量,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一个人,倘若能够真正地控制自己,他也就能控制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人性弱点:怯弱、犹豫、敏感、冲动、懈怠、易变……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他们往往难以把握自己,人们经常并不是缺乏知识与才能,而是缺乏选择的自信。而一个拥有这种自信、自制力量而不受制于任何外界影响的人,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心灵可以依赖的"领袖"。这就是两句古老的格言所说的:"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成大事者皆自律
无论一个领导者有多么过人的天赋,如果他不运用自律,就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自律能促使领导者步步攀向高峰,也是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得以卓有成效地维持的关键所在。
大部分拥有顶级成就的企业,都是善于自律的企业。它们的领导人都具有这样一个品质,那就是极其善于控制自己,不被外界任何事物所诱惑。
比尔·盖茨创建并壮大了微软王国,被评为世界首富,他的顶级成就,就是源于他的高度自律。
比尔·盖茨只是哈佛大学的一个二年级的肄业生,他不仅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甚至连本科文凭也没有获得。但是,他却成了"计算机革命的点火人,软件的天才",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慧、思维致富的人。比尔·盖茨的成功与他超强的自律能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他本人所说:"我个人以为,既然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我们就不能太善待自己,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最后取得事业的成功。"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和学习上,从不轻易放松自己。他的同学,尽享大学愉快,轻松的生活,而盖茨从不被这些所诱惑。在中学的时候,他就靠自学、靠自己的钻研,掌握了高深的计算机技术。
比尔·盖茨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西方的那句谚语:成功需要1分天才加上99分汗水。比尔·盖茨是科学研究者,也是企业家,令人欣赏的是两个角色他都扮演得极其成功。
抵抗诱惑是一个预见过程,因为长远的利益是得不到的,所以我们应当发挥预见性和想象力。比如我们整天沉溺于玩乐无心学习时,应当想想若干年后,我们应有怎样的发展,是一无所获,还是成就一番事业。想到这些就不会被眼前的诱惑所诱惑,眼前的快乐也会更加渺小,从而为以后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分的欲求。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之求利,情理之常,但什么都想要,而且想无本万利,无视等价交换,鲸吞社会与他人财产,就是反常,就有害和有罪了。古人用"贪冒""贪鄙""贪墨"来形容那些贪图钱财、欲望过分的行为,认为是"不洁""不干净""不知足"的。老百姓用"贪官污吏""硕鼠""蛀虫"来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可见贪婪是不得人心的。
有些人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所拥有。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贪婪成性"。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会产生一种行为的强化作用,不断刺激着那颗贪婪的心。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社会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不足,形成一种补偿心理。还有些人存在着攀比心理,看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物质生活比自己富裕,就会更贪婪地索取,以求平衡。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食品、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人心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贪婪最好地诠释了。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若欲改正,是可以做到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20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