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6600000028

第28章 明州人物

唐宋以来,宁波(明州)成为浙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中心之一。宁波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兴盛。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赠送《王司徒定海监酒税》诗中说:“悠悠信风帆,杳杳向沧凫。商通远国多,酿过东夷少。”

宁波人不仅善于经商,而且也会做学问,人文荟萃,名家星罗,涌现出不少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初书法家虞世南,北宋庆历明州五先生,南宋孝宗时宰相史浩,淳熙甬上四先生,宋末王应麟、黄震,元代文学家戴表元、张可久,明代方孝孺、王守仁、范钦,清代朱舜水、黄宗羲、沈先文、张煌言、万斯同、全祖望等等,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宁波,文化渊薮源远流长,因而素有“文献之邦”的美称。现在,我们只要稍稍打开一下那些尘封久远的文化内涵,就能立即发现曾有那么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科学家……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并留下足以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真实足迹。他们或跻身仕林,或落魄乡野。他们的名字已在历史中凝固,他们的思想和业迹是后世宁波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今浙江)余姚人。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少年时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闻名于世。他在陈、隋二代为官,初为隋炀帝近臣,入唐后,为弘文馆的学士,官至秘书监,贞观七年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甚得唐太宗的敬重,死后赠礼部尚书,并绘像于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曾诏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故其书法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血脉畅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相传有一次,唐太宗把虞世南召来说:“朕近日来,已命人将大明宫的巨幅屏风装饰一新。你才思敏捷,书法精妙,快把一百零五名烈女的小传用工楷写在屏风之上。”唐太宗边说着便拿出稿本,把这些烈女的主要事迹一一介绍给虞世南听。虞世南听完圣意,来到大明宫,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一边挥毫,一边构思,在屏具上写了起来。为了保持脸部与屏面平行,虞世南忽而垫凳而上,忽而又弃凳蹲下,笔法纯熟,姿态稳健。只花了一昼夜的功夫便完成了任务。虞世南写毕屏风,犹无倦意,细心校阅一过,竟一字不误,一笔未改!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朱舜水

清代浙东学派就是以他为鼻祖的,他的《明夷待访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启蒙主义巨著,康梁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进步政治运动无不受其直接的巨大影响。朱舜水自抗清失败移居日本之后,对日本各方面的发展变革影响之巨,是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在日本,从水户藩主德川光国开始,举国上下,有口皆碑,崇敬之情迄今不衰。

王阳明

明朝年间,余姚出了一位既是哲学家、教育家又是宿将的名人,叫王守仁。余姚“四碑亭”即留有纪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

王守仁(1472—1529)字安伯,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余姚。父王华,在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还到过北京。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

黄宗羲

在宁波余姚龙泉山腰,有四石碑亭,为四位先贤而筑。其中一亭的碑文是:明遗献黄梨洲故里。楹联:孝子忠臣祀典千秋列东庑,儒林道学史家特笔著南雷。横额:名邦遗献。这座碑亭是为明末黄宗羲而建。

黄宗羲(16l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宁波余姚明伟乡黄竹浦人。父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魏忠贤陷害。他受遗命问学于刘宗周。十九岁入都讼冤,以铁锥毙伤仇人。他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的斗争,几遭残杀。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他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三大儒。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在哲学上,反对朱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但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又说“盈天地皆心也”,具有泛神论倾向。以为“致良知”之“致”字即是“行”字,反对“测度想象,求见本体,只在知识上立家当,以为良知”。揭露了君主一个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肯定“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强调工商皆本。这种政治历史观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

黄宗羲在1668年接受宁波学者万泰、陈同亮、陈夔献等邀请来甬,在白云庄“证人书院”讲学。在此期间,他还在范钦曾孙范友仲的帮助下,冲破范氏严格锁阁的族规,成为破例登上“天一阁”读书的第一个外姓人。他不但接触了天一阁全部藏书,还亲手编著了《天一阁书目》,撰写了《天一阁藏书记》。

黄宗羲作为浙东史学鼻祖,治学的特点,是从儒家经义和纯粹理学的框框中解脱出来,提倡以六经为根柢,兼谈历史,贯通经史,通达古今,经世致用,为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字绍农,一字榭山。后人尊称他为榭山先生,宁波人。

全祖望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在史学上受万斯同影响。他曾用十年时间续修了黄宗羲的《南雷黄氏·宋元儒学案》,七校《水经注》和《困书纪闻三笺》,续选《甬上耆旧诗》。撰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经史问答》、《勾余土音》、《丙辰公东征士小录》和《鲒埼亭》集等,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珍贵的遗产。他平生不愿作应酬文字,他曾说过:“应酬文字,十九束阁。”他写的碑传文能广泛搜求遗闻轶事,详加稽考,力求准确可靠。且叙事清晰,文字清新流畅,所以他写的碑传文一直享有盛誉,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全祖望很有气节,对义士、学者十分钦颂。他在《鲒埼亭文集》中,把江南一带为抵抗清兵南下而殉难的烈士如史可法、张苍水(煌言)、钱肃乐、王栩、华夏、施邦珍、魏耕、董志宁、朱永祜、夏子龙、周立懋等和清初一些著名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李顾、黄宗炎、邵以贯、李邺嗣、姜宸英、方苞、李绂、傅山、姚际恒、刘献廷等都为之立传,加以表彰。为我国史学宝库增添了不少珍贵的资料。

蒋介石

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1887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奉化。

1907年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次年赴日本进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同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回国,投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团长。1918年先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和粤军第2支队司令。1922年6月陈炯明率部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往随侍,取得孙的信任与器重。1923年先后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参谋长和行营参谋长,8月赴苏联考察。1924年国共合作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陈炯明,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9月任第二次东征总指挥,率部歼灭了陈炯明残部。1926年3月制造“中山舰事件”, 5月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人。随后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等职。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任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光复湘、鄂、赣、闽四省,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12 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介石坚持要迁南昌,冀图直接控制。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等职。于是,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并在各地“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同年12月1日与宋美龄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 年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一集团军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对奉军作战。12 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1929 年蒋介石以裁军为名,召开编遣会议,企图削减其他各派军队,激起冯、阎、李等强烈不满,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和蒋阎冯大战,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多次军事“围剿”,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经中共代表团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条件。抗日战争期间,在蒋介石统率下,中国军队先后在淞沪、忻口、南京、徐州、武汉、长沙、南昌等地作战,阻滞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使中国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尤其是武汉失守以后,蒋介石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严重削弱了抗日力量。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次年1月蒋介石被同盟国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随即应驻缅英军请求,派远征军入缅甸支援英美盟军对日作战。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撕毁国共停战协定,调160万正规军,于1946年6月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在人民解放军有力反击下,头8个月被歼72万人。1947年3月改为集中兵力向解放区东西两翼的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不久被粉碎。7 月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蒋介石被迫于 1948 年 1月和8月先后采取分区防御和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1948年9月起,国民党军主力在解放军接连发动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被歼灭。蒋介石遂于1949年1月宣告“引退”,仍在幕后指挥,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谈判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遂乘胜进军,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于12月败走台湾省。1950年3月在台湾“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4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1975 年 4月5日在台北病故。

周信芳

宁波江北慈城镇鼎新路口,有一幢古老朴素的建筑,名曰“全恩堂”,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故居。

周信芳(1895—1975)名士楚,艺名麒麟童,宁波慈城人,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京剧表现艺术家和艺术革新家。他七岁从陈长兴学戏,并以七龄童艺名开始在杭州演出,扮演老生。“五四”运动前后,受新文化思想影响,曾演出《宋教仁》、《学拳打金刚》等新戏,抨击袁世凯等。他长期在上海演出,曾受谭鑫培、冯子和等影响,并与王鸿寿、江笑侬、潘月樵等协作,编演、移植了许多剧目。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继承和发展了民族戏曲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世称“麒派”。他是麒派之宗师,其代表剧种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义责王魁》等。抗日战争发生,积极参加救亡运动,编演宣传爱国思想的剧目。解放战争时期,投入爱国民主运动。解放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界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他的论著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节目编为《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另有艺术记录集《周信芳舞台艺术》。麒派艺术在国内外也有广泛影响,受到人们喜爱。

1985年4月2日,在纪念周信芳诞辰九十周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作了“麒派艺术的精神永存”,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作了“纪念周信芳同志九十诞辰,学习他的革命意志和艺术革新的精神”的题词,并且专门成立了周信芳艺术研究会。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宁波市宁海县人。他的父亲潘达品是清末秀才。他从小就爱画画,以后的不少作品都以“雷婆头峰寿者”落款。这个大号来自他家乡的一座高山。

潘天寿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格调高华,朴厚劲挺,气势磅礴,赋色沉着斑斓。他的作品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亦善人物,擅长于指画。对画史、画论研究有素,论证精辟。他在《听天阁画论随笔》中论道:“山无云不灵,山无石不奇,山无树不秀,山无水不活!”“作画时,须收得住心,沉得住气,收得住心则静,沉得住气则练。静则静到如老僧之补纳;练则练到如春蚕之吐丝,自然而得骨趣神韵,于笔墨之外矣!”他的许多论述还收录在《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著作中。

沙孟海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他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20岁前后,他的书法已有很大名声了。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有幸接触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为、吴昌硕等大师,对其以后的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他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学,使他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他的金石文字。

1927年,沙孟海的四个从事革命工作的弟弟都被国民党通缉,老家被洗劫一空。他毅然返乡,带着母亲和全家人到上海,以卖字和借贷度日。由于在卖字谋生中,刻苦的实践和钻研,又进一步造就了他书法上的卓越成就。1929年,年仅29岁的沙孟海,被聘任为广州中山大学预科教授,1931年起历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部、交通部秘书。1941年经陈布雷推荐,在蒋介石侍从室任职。1949年他拒绝去台湾。新中国建立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6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科教授。1979年出任西泠印社社长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2年在杭州逝世。

沙孟海积七十年之书法功力,被人们尊为当代书坛泰斗。他一生亲历自民国以来现代书法的发展。50 岁以前,他的书法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书、草书。他的书法气势磅礡,雄浑厚重,刚健有力,自成一体。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知识广博,阅历弘富、治学严谨,对书法学、古文字学、篆刻学、金石学、考古学都有精深研究。他一生仅书学方面就有《近三百年的书学》、《印学概述》、《沙孟海论书丛稿》、《印学史》、《中国书法史图录》、《沙孟海书法集》、《兰沙馆印式》、《沙孟海写书谱》等,并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等。

包玉刚

包玉刚,1918年农历10月13日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庄市钟包村。1931年,包玉刚小学毕业只身到汉口跟父亲学做鞋帽生意。1938 年,又从汉口去上海,加入中央信托局。1940 年,被派往信托局衡阳办事处工作。由于他精明能干,嗣后被调升为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战结束后,包玉刚回到上海,参加接收上海日本帝国银行资产,后又被提升为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那年他才28岁。194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包玉刚离开上海下香港创业,在那儿他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1956年,包玉刚购买了第一艘货船“金安”号,环球有限公司随之成立。之后,他的船队稳步增长,成为了国际航运界的后起之秀,并且后来居上,超过了许多老牌船王。到1977年,其船队吨位雄踞世界航业之冠。香港航运业不仅“间接刺激了香港金融及工商业发展”,而且“对促进本港经济财政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或对本港的其他间接收入有着很大的贡献”。到了80年代,他收购了英资九龙货仓有限公司和英资财团会德丰控股,赫然登上了香港10大财阀的龙虎榜,经营范围已广泛涉及航运、地产、仓储、码头、交通、饭店、电信、零售、金融等行业,成为了仅次于李嘉诚家族的华资家族大财团,大大增强了香港华人资本的力量。

事业有成的包氏家族一直关心着祖国大陆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报答国家,造福桑梓,为香港回归祖国和内地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1年9月,包玉刚病逝。中外各界人士对他的一生特别是为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所作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江泽民、邓小平称赞包玉刚“热心祖国建设,为实现‘一国两制’身体力行,功在国家”,“为民族振兴,祖国的统一大业和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路甬祥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宁波。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79年为德国亚琛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洪堡学者,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81年后历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流体传动研究室主任,1983年为浙江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流体传动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1990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至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0年至1994年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委员、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顾问教授、上海大学顾问教授、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大学兼职教授。

路甬祥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部科学著作。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改变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40多年来传统的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原理,取得了“二通插装式电液比例流量控制装置”及“电液比例压力控制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显著提高。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一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成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液控制技术重要进展之一。被德、日、瑞等多国列入教材、手册专著。1997 年获联邦德国鲁道夫?狄塞尔金质奖章。1998年获洪堡奖章,2000年获联邦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他研究开发的电液比例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火炬计划A类项目推广。他还主持开发研究了相应的CAD、CAT支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推动了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这些项目曾获1988、1989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和光华科学基金特等奖,教委、浙江省、机电部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创建的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已先后培养了30名博士、25名硕士以及5名博士后。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2、1985 年二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9 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曾获1989年国家高等教育奖。

童第周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用分裂球活体染色法证明海鞘镶嵌型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运动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探讨胚胎极性这样一个胚胎发育的重大问题;在文昌鱼发育方面,研究分裂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胚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诱导作用等,使胚胎学界对文昌鱼个体发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理解系统发育起到了启迪作用;晚年进行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在发育中关系的研究,证明了在个体发育中,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79年3月,他在为浙江省科学大会作报告时,不幸脑血管破裂,晕倒在讲台上。当年3月30日逝世,终年77岁。他从教多年,培养了大批学生,其中有不少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

同类推荐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印度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印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这本书,共分六辑。第一辑,写了我对故乡的理解与遥望,写了亲情、友情和故乡荆门的风情;第二辑,写了我的阅读体验和读书心得,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作了分享;第三辑,写了我的文化旅程,记录了我对一些文化名城的感悟和思索;第四辑,写了我曾接触过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环境以及它们对我心灵的触动;第五辑,抒发了我自己对写作、对文化、对人生的感受以及肤浅的文化体验;第六辑,写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教育的真谛和经验。书中的文章,绝大多数已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过,涉及的内容较为驳杂,或许只能以文化为主线,将它们串起来奉献给读者。
  •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中国未解之谜,分为远古文明、历史悬案、帝王之迷、军事谜团、文物寻踪、奇域奇俗、自然玄奇、文化迷踪、科学探索等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中国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
热门推荐
  •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匹夫

    末世匹夫

    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是活着。世界兴亡,匹夫有责!
  • 舞大唐

    舞大唐

    永徽年间,李治继位,朝堂明争暗斗,波诡云谲,大明宫内武瞾代阅奏折,垂拱而治。长安城里李旦苟且偷生,太平公主歌舞醉道观。江湖上有一个叫夜幕的组织,正一步步走向前台,不良人、夜吏司监察天下,神秘叵测。安州城内,一位叫郝建的私生子长大成人,他仰天一吼,抬脚入长安,自此一去不回头。唐朝,他来过,他看过,他贱过。人歌小岁酒,贱舞大唐春.......
  • 青风行

    青风行

    修真世界,只有生存下去才有选择的权利。在实力为尊的修真世界选择生存是杨青的第一选择,然后才有第二,第三的选择。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杨青徐徐踏上修真路...
  • 末世之成为外星大魔王的侍从

    末世之成为外星大魔王的侍从

    高维度外星人在一夜之间降下病毒,让地球上大部分生物感染变异,世界也因此迎来新纪元。肖遥一觉醒来,发现城市尽毁,文明凋零。在艰难求生的路上,她遭遇了帅气又话痨的男美人鱼,可人可鸟的变异巨鹰,美艳动人的虎刺梅舞女,阴狠毒辣的蛇男,和随处可见的进化丧尸......甚至,“这位冷若冰霜的大佬,请问您来自哪颗星球?”她被迫与这位不知身份的大佬同行,开启打怪升级的求生模式。
  • 我非凡之末日

    我非凡之末日

    独特的少年,有着非凡的能力,当平凡的心态渐渐被打败,身世的揭晓,所剩的只有不凡。可这个世界远非所看到的世界,当少年刚刚接触到世界外的世界时,末世危机悄然而至。少年的成长将在末世中进行……天威戚戚,我本非凡
  • 丫头别任性

    丫头别任性

    他霸道高傲,却因为一场意外与注意已久的她相遇她可爱单纯,却因为被闺蜜与男友的背叛遇见了一个真爱
  • 我叫吴明

    我叫吴明

    从小在一户人家中生活的他,本是忘掉了忧愁。可一次突发的事件,让他想到了一些过往的回忆。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却被卷进复杂的纷争之中……他叫吴明!
  • 林林岁岁花相似

    林林岁岁花相似

    酸甜可口的校园小说,怦然心动的橘子味道。同学你好,高中三年,请多指教。她终于懂了他的意思,“你说你在追……”他嗓音低低的,“我在追你。“你什么时候能成为我女朋友安慰安慰我?”他为了问这一个问题,已经等待了很久,如同与她重逢的时光那么久。十三岁,她奴颜婢膝,做他的狗腿子。没骨气的少女,陪伴着一身铜臭的暴戾少年。二十岁,她绘画天赋泯灭,变成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平凡冷漠。他收起一身戾气,戴着温柔假面来临,死缠难打。她是他失而复得的情人。他扛着猎枪,披着狐狸皮,守护他的森林。他说,你在我一身刺的时候陪在我身边,等我为你生生磨平了棱角,拔掉了獠牙,卸掉防御的盔甲露出柔软的心脏,你怎么又要推开我呢?
  • 最后一个捉鬼大师

    最后一个捉鬼大师

    一汪碧落入黄泉,一道青冥分生死;彼岸娇艳一世情,奈何缘浅一碗汤。然后呢?请问这个简介体现了本书的什么???答曰:慢慢看下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