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700000043

第43章 王安石新政受到的阻挠和破坏(上) (1)

我读西方的历史,感叹政党对于国家有造就的功劳,是那样的伟大。我读本国的历史到宋、明两朝,又感叹党争对国家的毒害,是那样的猛烈。本国历史上的党争,都属于“私党”,不同于西方国家“公党”式的政党。这些“私党”,看他们的品性,也不一定就是小人,其中也有很多是君子。他们的目的也不一定是追求高官厚禄,其中因此而辞去官职俸禄的也大有人在。他们争论的也不一定就是政治问题,但无论从哪个问题引起,最终都将牵扯到政治上来。这些“私党”,他们也不是有意识结合在一起的,然而,随便遇到一件事,都可能兴风作浪。有一个吠影于前的倡导,就会有百吠于后的追随。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过是意气用事而已。意气超越国家利益之上,意气之争可以将国家利益放在一边,不闻不问。这种风气兴起于王安石执政之前,形成规模是在王安石执政的时候,而它的高潮是在王安石辞官罢政之后。宋朝因此而亡国,它的流毒到了另一个朝代也没有根除。考察它的性质,当时新法遭到阻挠和破坏的原因,也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也就看得更清楚了。

王安石刚刚执政的时候,第一个弹劾他的其实是吕诲,这件事发生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现在将吕诲的上疏录写在这里,并加以分析:

我认为,大奸之人装得像忠良一样,诡诈的人装出很诚实的样子,他这样的人一定是把个人的进退和时机的吉祥凶险联系在一起。就像少正卯这样的人才,说的是谎话但很善辩,行为不端但能够坚持,顺从错误的言行而且善于掩饰,记忆力很好,学问又很渊博,不是孔子圣明,谁能除掉他呢?唐朝的卢杞,天下人都说他是奸邪之人,只有唐德宗一个人不相信,结果终于酿成大祸。所以说,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尧舜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教训。皇上即位之初,起用王安石知江宁府,不久又招为学士,那些朝中官员都庆贺皇上的英明,认为是提拔有文才的人做他适合做的事。后来又提拔他做了副宰相,所有的人都不赞成。恰如把一件东西放在秤上,它的轻重是骗不了人的。古人说,庙堂之上,不是“草茅之臣”说话的地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认真地观察参知政事王安石,他外表给人淳朴的感觉,心里却藏着机巧和狡诈,他对皇上倨傲无礼,为人阴险狠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简单地说十件事,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希望皇上能从被蒙蔽中醒悟过来。我说的如果有一句是假话,是诬蔑他,死一万次我都不后悔。

王安石在嘉祐(宋仁宗年号,公元1056—1063年)年间曾经在京纠察刑狱,因为开封府判了“争鹌鹑”这个案子,他认为不妥,指责办案人员有错判之罪。开封府官员不服,双方争执不下,一直告到审刑院和大理寺,都支持开封府的意见,要论王安石之罪。后来,朝廷下诏,免予追究,王安石却不认错,也不谢恩。御史台因此又弹劾他。不久,仁宗皇帝去世,王安石也因母亲病逝而丁忧,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王安石丧服丁忧已满,仍然托病不起,多次诏令他都找借口不来京城,整个英宗一朝他都不出来做官。就算他有病,皇上即位,他也应该来朝廷拜见一下,算是稍存一些作为人臣的礼节。等到被任命除江宁府,因为对他自己很方便,才接受任命,对皇上态度轻慢,倨傲无礼,这是第一件事。王安石担任小官,每次调他去做别的工作,他都一再推辞,不能痛快地服从命令。在知江宁府的时候被授予翰林学士,却没有听到他坚决辞谢。

先帝临朝,他坚持在山林中隐居的想法;皇上即位,他才有了在金銮殿上侍奉皇上的兴致,为什么之前那样怠慢,后面又那样恭敬呢?难道不是见利忘义这样的心思支配他这样做吗?追逐名利,千方百计要往上爬,这是第二件事。皇上引见赐对研究经学有成就的学者,请他们讲解先王之道,特别设置了侍讲、侍读这样的职位,他们手执经书站在皇帝面前,是为了向皇帝讲述经书的大义,并不是为了传播自己的道理。王安石在这个职位上,居然坐着讲述,使得皇帝屈万乘之尊,他却摆出老师的架子,莫非真的不了解上下尊卑的礼仪和君臣的名分吗?其实他应该明白,他要做的是使道德能够彰显,并以此来辅佐聪明的帝王。但他只是要挟君王获取名声而已。这是第三件事。王安石自从执政以来,事无大小,都与同僚看法不同。有时因为奏对去见皇上,单独留下来向皇上汇报,多次求得皇上的批示,私自下发,来堵塞同僚的议论。

正确的都揽在自己身上,错误的则把怨恨引到皇帝身上。感情用事不公道,这是第四件事。王安石在京城纠察刑狱时,驳回别人的判决多数不合情理,和法官争论刑名不统一的问题,常常是怀着怨愤。昨天,许遵误断了一个谋杀的案子,王安石却竭力支持许遵。妻子谋杀丈夫这样一个案件,他们却要用“按问欲举自首”的条例,减轻她的罪行。这是挟持感情来破坏法律,并以此来报私怨。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都决定的事情,仍然听到朋党附和的声音,中书省和枢密院研究过的事情,也都害怕他插手。徇私报怨,这是第五件事。王安石刚入翰林院的时候,没有听说他举荐赞赏过一个人,翰林同事之间,他最称赞弟弟王安国的才华。朝廷给他和状元一样的待遇,仍然嫌太薄了。主持考试的官员不给王安国的文卷评优,这个人就遭到他的中伤。他这个人,一点小恩小惠都要报答,一点点私仇都要报复。他在朝廷执政以后,只有半年时间,就作威作福,达到了极致。

从此以后,害怕他的人都勉强自己服从他,依附他的人则出卖自己希望能够做更大的官,奔走在他的门下,唯恐落在别人后面。他的死党现在已经很多了。借着自己的权势来招徕私党,这是第六件事。王安石做了宰相没有几天,任免官职就自己做主,大臣中被放逐到外地做官的,都是不肯依附于他的人,却胡说这是皇上的意思。如果是这样,就不应该是王安石怨恨要报复的人。丞相不写敕令,这是本朝的惯例,从未听说有谁这样做过,他的用意是要显示自己的威风,在朝廷之上引起震动。然而现在同掌朝政的这些人都依顺于他,朝廷重臣也都回避他,于是,他就可以专横地做任何事了。树立个人的权威,危害国家的大政,这是第七件事。在皇上面前奏对的时候,王安石总是放肆地强词夺理。他曾与唐介争论有关谋杀的罪名,竟然大声喧哗起来,众人都认为王安石做得不对,而肯定唐介的做法。

唐介是个忠诚刚直的人,识大体,顾大局,不能在口舌之争中占上风,每次辩论后都非常的恼怒,竟气得背上长了疽疮,不幸病故了。从此同僚都非常害怕同他争论,即便是宰相也不敢上前和他较真。任性地评判是非,欺凌同朝官员,这是第八件事。皇上正要效法唐尧,向九族表示亲善,并且奉养亲人友爱兄弟,以此影响天下的风尚。这时,小人章辟光却上疏建议让岐王迁到皇宫外面居住。这是犯了离间之罪,一定是不能宽赦的。皇上曾有旨意送交中书省,想要判他的罪。但王安石拒不服从,还危言耸听地迷惑皇上。他就是想在皇上兄弟之间制造矛盾,还真让他得逞了。他交结朋党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这是第九件事。如今,国家经费预算都由三司衙门负责,王安石作为执政者,与知枢密院的人同掌制置三司条例司,兵权和财权都由他掌管,他在这个国家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又举荐了三个人为他做事,派遣八个人巡行各路,虽然说是商讨财政方面的情况,实际上是要动摇天下。我没有见到它的好处,却看到了它的害处。这是第十件事。

我指出王安石所做的这些猥琐之事,也许污染了皇上的耳目,但我是担心皇上欣赏他的才能,一直依赖重用他,真假、正邪都分辨不清,使得奸邪之人道路通畅,而贤明的人却渐渐离去,动乱也就由此而产生了。我追究王安石的行为轨迹,他并没有远大的战略,只是务求改革,标新立异,文过饰非,欺上瞒下,我很为此担忧。误导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我真诚地希望皇上对于如何治理天下,还是要和众人商量。现在天灾多次出现,人与人之间也有很多矛盾,只有让事情变得透明,而不应该把水搅浑。像王安石这样的人在朝廷上执掌大权这么久,天下没有安定和谐的道理。我坦率诚恳地说出这些话,甚至不考虑可能飞来的横祸,就是希望能感动皇上,让皇上能辨别真伪。何况皇上的志向就是要刚毅果决,对于尚处在隐伏阶段的事情,也能有所察觉。您也可以和其他人的说法对质,就知道我所说的是不是中肯。不过,攻击诋毁大臣的罪过,我也不敢逃避。我在孤立危险的情况下写了这些意见,是因为自己担任的这个职位,有一份责任在这里,不说出来心里会不安的。当您公开奏章内容的时候,希望能避开和我有夙怨的人。

吕诲是什么人呢?就是治平(宋英宗年号,公元1064—1067年)年间因“濮议”事件弹劾韩琦、欧阳修,请求杀欧阳修以谢祖宗的那个人。欧阳修在他所著《濮议》一文中,将他的语言、状貌和心术,都刻画得一览无余。欧阳修曾经说过,宣扬皇帝的缺点来显示自己的正确,是不可以的,更何况以恶名诬陷皇帝来邀买虚名呢?当时的言官,大约都是这样的,吕诲是他们的代表。现在我就根据他弹劾王安石的话作一番辩解。

吕诲在一开始就把王安石比作卢杞,然后才说到他要弹劾王安石的十件事,是因为不得已才这样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争鹌鹑”这个案子。

当时王安石判得是否合适,如今在史籍中已经见不到整个案件的记载,我们也无法考辨,但即使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就是法官解释法律条文的错误,这是很小的一件事,而且,事情发生在嘉祐末年(宋仁宗年号,公元1056—1063年),到这时已经过去六七年了,难道还不能画句号吗?他所说的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都在指责王安石沽名钓誉,心里边所想不过是谋取官职,本来属于一件事,非要一分为二,以便凑足十件事这个数,已经很可笑了,再把他所弹劾的问题,拿来和事实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七月,王安石服丧期满,宋英宗下诏,要求他赴阙,也就是到京城做官,诏书接连下了三次,王安石也连续三次向朝廷递交了《辞赴阙状》,这些都在他的文集中,现在仍可以见到。

同类推荐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向警予曾经说过:“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判定的。”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给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先烈,激励后人,在纪念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日子里,邓小平在《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纪念文章里,亲笔写了“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题词。如今,向警予烈士的纪念墓碑,高高矗立在长江汉水汇合处的龟山之顶。烈士的忠魂安息在英雄的江城。这里,青松翠柏,碧水蓝天,山花竞放,江水长流,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将千秋万代,彪炳史册
  •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
  • 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地描写“秦淮八艳”的人物传记小说。史上最具争议的“红颜祸水”,风骚各异才气俱佳。秦淮八艳皆是色艺双绝、惊才绝艳的女子,即使出自青楼,但无论容貌、才艺、性情和人生际遇都极具故事性和观赏性。一把寄满相思的桃花扇,见证了他与侯方域的凄苦爱情。孔尚任的《桃花扇》说的就是李香君的故事。也说明李香君是一个铮铮铁骨贞洁刚烈的传奇女子。
  •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最著名的领袖人物事迹,精彩万分!
热门推荐
  • 为人之所不为

    为人之所不为

    主角克林从小生活在西方国度,不会斗气不会魔法的他一直受尽欺凌。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从东方来的游侠,他的生命开始走向了不一样的道路。当宗教的战争遇上文明的传承,当凶恶的入侵者遇上护国为民的志士!行英雄路,做英雄事!英雄何为?英雄为人之所不为!
  • 枉情深不负

    枉情深不负

    结婚两年,她只是泄愤的工具;造人陷害,老公逼她向人磕头;隐瞒怀孕,终究只有打胎结局;她万念具灰,终于被大嫂一刀刺透胸口。
  • 异世带着拖油瓶

    异世带着拖油瓶

    带着我娃穿到“大人国”,五大三粗的我变得“小巧玲珑”,可也成了废的一批,还好遇到了“大胡子”……
  • 火影之飞夜传说

    火影之飞夜传说

    一名学生穿越到了火影的世界……
  • 半边鱼坠

    半边鱼坠

    什么豪门争斗我不想管什么白道黑道我也不想知道逼急了~~本小姐也会跳墙我只想知道一条项链跟半天的财富你会选那一样?
  • 喂,放开那姑娘!

    喂,放开那姑娘!

    叶初是个好女孩,什么都好,就是有点超重。卫北是个坏男孩,什么都坏,就是长得还行。当好女孩遭遇坏男孩。某忆大喊:“禽兽,放开那姑娘!”
  • 挑战未知之圣婴救世录

    挑战未知之圣婴救世录

    圣婴是上古遗孤。他的父亲是大禹,母亲是女娇。开华夏王朝之始的启是他的兄长。女娇化为石人之际,人们从其腹内取出了启,却遗漏了圣婴。待到女娲唤醒圣婴并命其下凡承担救世之使命时,天下已经历经了千百王朝帝国共和国民主国等等各种朝代国家政体,到了洪朝。洪朝时期,人类科技文明高度发达,几乎可以纵横整个银河系。唯一遗憾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们迷失了心性,变得冷漠残暴,正逐渐走向自我毁灭的境地。圣婴有圣人之心,王霸之志,自幼被农家收养的他,经受了一系列的人世磨难与仙界奇遇。在与未知的斗争过程中,其内心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情感变化与理性升华。在他体内的上古神秘力量被唤醒之后,圣婴开始了对地球上人类世界的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改造。最终带领着人类逃离了即将坍缩的太阳系,征服了遥远的人马星座,统一了整个银河系,让人类成为银河系真正的主人。
  • 灰姑娘的守护者

    灰姑娘的守护者

    [花雨授权]这个似曾相识的景象,在他的梦中出现过,这个女孩似乎就是他梦里的人!不过,他们似乎有着看不见的缘分,他再度与她相遇,这次,他选择不放手,要她成为他的专宠……
  • 拳剑江湖行

    拳剑江湖行

    一身谜团的淮南村少年吴月生,十六年来没有见过亲生父亲,师傅竟是武当叛徒,三十年前隐匿江湖的龙凰教重出江湖,九鼎不仅是绝世武功秘籍竟还有神兽虚影,江湖一派欣欣向荣,武林人人如日方升,一切都在朝预期中发展,却又似乎疑点重重。吴月生窥见世间真实的秘密,可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虚假,现实不过是一把枷锁,人人不过是下棋人的一粒棋子,天下万物皆如刍狗。读书人可开万世太平,习武人愿为人间赴死!
  • 谁与终老

    谁与终老

    她,秀外慧中的女硕士,凭一己之力跳出农门在大城市中扎下根来,学业职场得心应手,爱情婚姻却屡遭挫折。她不奢望高富帅只求对眼对味,然而人生的无常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繁杂让感情一再触礁,玩世不恭深情款款的初恋因父母反对买醉车祸身亡,清秀贴心的土著深入交往后发现好逸恶劳不学无术,因微信熟识的外企经理婚后沉迷期货终致倾家荡产而舍妻弃子离家出走,重组家庭又因两家孩子彼此有敌意夫妻心生离隙……有浪漫醉人的心动时刻,有嬉笑怒骂的“三妇问题”(为人妻须厨房巧客厅美卧室荡),有深刻幽微的自我救赎(探讨基督教佛教哪个更能带领自己灵修脱离苦海)等等人生百味足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