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密特朗
Franois Mitterrand
1916年10月26日—1996年1月8日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四位总统
就职时间
1981年5月21日—1995年5月17日
密特朗传略
1916年10月26日,弗朗索瓦·密特朗出生于法国西部夏朗德省雅尔纳克市。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密特朗聪明好学,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特别是法语、拉丁语和哲学。1934年,他就读于巴黎大学,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法学与文学学士学位,做过记者和律师。1939年9月,法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密特朗应征入伍,战时受伤被俘,囚于德国中部的一个集中营。但他于1941年12月成功越狱,回到法国,参加地下抵抗运动。1942年,为维希法国政权工作。1943年8月16日,由于他在战前参与国家主义运动,并积极参与维希法国政权,故获得勋章。同年12月,参加自由法国,从事地下活动。
法国解放后,密特朗参加1944年8月成立的戴高乐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1946年,在涅夫勒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47年1月22日,年仅30岁的密特朗被任命为退伍军人部长,成为近百年来法国最年轻的部长。后来又担任过总理办公厅情报国务秘书、海外领地部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司法部长等职。
1965年,被选为左派的统一候选人参与总统选举,但未能击败戴高乐。1971年被选为社会党第一书记,1974年再次竞选总统失败。1981年5月10日,第三次竞选成功,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四位总统。1988年5月,密特朗蝉联总统成功。1995年5月,他任期届满退任,1996年1月8日因患前列腺癌逝世,享年79岁。
法国人素以浪漫著称,所以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领导人的某些个人喜好很少构成政治丑闻,婚外恋常常被演绎成风流韵事。
偷情就如同按照菜谱用餐一样,有头盘,有主菜,还要来点甜品!
——密特朗
我选择了所有的女人
1938年1月28日,密特朗还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舞会上,他被一位身穿玫瑰红蝉翼纱连衣裙的年轻姑娘牢牢地吸引住了。这位姑娘优美的舞姿和气质简直把密特朗看呆了。舞曲终于停了,那姑娘面朝密特朗转过身来,只见那姑娘一头秀美柔软的金发,红润的小嘴唇漾着笑意,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密特朗一下子怦然心动了。
这名女孩子叫玛丽·路易丝·泰拉斯,当时,她是一位年仅15岁的初中三年级的学生,21岁的密特朗连玛丽的名字尚不知道,但从那一刻起,她的形象永远刻在密特朗的脑海里。后来,密特朗终于打听到玛丽的下落,并向她展开猛烈的爱情攻势,玛丽也喜欢上了高大英俊、能说会道的密特朗,1940年3月3日,两人正式订婚。
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战争打乱了一切。密特朗于1938年9月开始服兵役。1940年5月10日,密特朗在色当山地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并很快落入德军之手,转入法西斯集中营。从此,密特朗和情人天各一方,再也无法见面。
对于年轻单纯的玛丽来说,这样的打击似乎太大了。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在她的未婚夫身陷囹圄、远困敌人集中营的情况下,她又怎能抵挡得住出现在她身边的其他诱惑?
当密特朗死里逃生、三次越狱,最终获得成功,赶回家乡,期待着与情人重逢的时候,他却发现他心爱的人早已坠入一位波兰人安托万·戈尔多夫斯基布下的情网。
初恋失败的打击很大,密特朗变得很忧郁,渐渐地,他从失恋中恢复过来,开始遇到漂亮的女人就殷勤备至,他曾直言不讳地对别人说:“我从中只选择了一个,可是她却没有选择我。于是,我选择了所有的女人。”
但不管怎样,初恋使他终生难忘。在每年的3月3日,他和玛丽订婚纪念日那一天,密特朗都要给他昔日的情人送去玫瑰花。甚至在密特朗当上总统后,还动用权力,给他的初恋情人颁发总统勋章。
在法国,授勋是总统的一项特殊权力。这项权力反映出共和国的荣誉,同时也体现出总统本人的恩泽。在1981年至1988年的第一个7年任期内,密特朗曾亲自为将近3000人授勋。这些人都是在各行业功勋卓著的人士,但1987年4月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在爱丽舍宫从密特朗手中接过荣誉勋章的女士似乎不在上述对象之列。原来她是密特朗的初恋情人、47年前的未婚妻玛丽。
当他把勋章亲手别在老情人的胸前,并拥抱她的时候,密特朗在她耳边悄声说了一句:“我终于能对你做出应有的补偿。”老情人眼中含着泪水,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重重地在密特朗的面颊上亲了两下。
与“摩兰船长”一见钟情
1924年10月,一个叫达妮埃尔的姑娘出生在法国东部城市凡尔登的一个教师家庭,她的父母都是热心的社会活动家,信仰社会主义,所以她一直称自己是“天生的左派”。1940年,达妮埃尔正值无忧无虑的花季年华,但战争完全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随着纳粹的大规模入侵,爱国的法国民众纷纷抵抗。达妮埃尔作为一名护士,和姐姐一起加入地下抵抗组织,比她大8岁的小伙子密特朗也是该组织的成员。在达妮埃尔的姐姐家,密特朗第一次看到达妮埃尔的照片,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这位姑娘太美丽了!我爱她湛蓝的双眸,犹如波斯猫的眼睛。我一定要娶她!”
不久后,达妮埃尔接到一项秘密任务:掩护一位化名为“摩兰船长”的游击队员,将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开往法国南部的火车上,为了躲过盖世太保的眼睛,她与这位“船长”假扮恋人,二人彼此吸引,一见钟情,度过了紧张又甜蜜的旅程。达妮埃尔后来回忆说:“当死神就在你头顶盘旋时,人的感情一般都会激烈澎湃。”这两个假戏真做的年轻人,迅速坠入了爱河,而这个“摩兰船长”,正是对达妮埃尔倾心已久的密特朗。
1944年,法国解放,两人幸福地走进了婚礼殿堂。由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达妮埃尔被授予抗战奖章,成为当时法国最年轻的女英雄。密特朗则加入新成立的政府内阁,并于1971年当选社会党第一书记。
密特朗在政坛的平步青云,并没有让达妮埃尔萌生做家庭主妇的念头,她总是闲不住,希望找点事做。她曾想当密特朗的秘书,还为此进培训班学习速记和打字。后来,达妮埃尔又对装订书籍产生了兴趣,就专门进修了装订技术,密特朗写的文件和书都由她负责装订。195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法国时的贵宾签名簿,就是达妮埃尔亲自装订的。
达妮埃尔并不甘心仅仅成为一个“贤内助”,她还时时关心丈夫的政治活动,在节骨眼上给他提个醒。1981年,密特朗领导的社会党在竞选总统时获得大量选票,几乎胜局已定,不免有些得意忘形,只有达妮埃尔给他“泼冷水”:“你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手不会轻易将政权拱手送人。你陶醉得也太早了,一着不慎,将满盘皆输。”
随着密特朗当选总统,达妮埃尔也成为爱丽舍宫的女主人。但她并没有选择过养尊处优的生活,而是明确表态:一不想做“绣花枕头”,跟在丈夫身边抛头露面作陪衬;二不想做“爱心大使”,她所关注的是人道主义和社会公益领域,她宁愿以一个饱受争议的革命者的形象出现,而不是人人赞美的慈善家。
这番言论一度将她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纷纷评价说:“密特朗夫人不同于法国传统意义上的‘第一夫人’,她是个不安分的角色。”达妮埃尔则严厉回击:“‘第一夫人’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敏感的内心。我就是一个生活在爱丽舍宫中,而又超脱爱丽舍宫的女人。”
密特朗在总统位置上连任两届,直到1995年。这14年间,达妮埃尔刻意地与丈夫的工作保持距离,并一直保持朴实和认真的本色。
密特朗一般的工作宴请和工作访问,她都不参加,更不会参政。平时在爱丽舍宫,她衣着朴素,但有正式出访时,她也会很讲究穿戴。因为她认为,这不是她个人的事,而是代表国家工业和艺术水平,事关民族尊严。她陪同密特朗进行国事访问时,也不热衷于参加上层夫人间的交际活动,而是认真阅读东道国的有关书籍、材料,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实地参观,接触各方面的人。
达妮埃尔在爱丽舍宫有自己的事业,她领导着一个由近20名秘书组成的秘书处。这些人分为四个组,每天处理来自法国和全世界的100多封书信,涉及贫困、失业、家庭不幸、人权等问题,所有回信她都亲自过目,并派助手实地处理这些问题。但这位第一夫人为自己的班子制订了一条严格的纪律:不准滥用权力。“我同国家部门的关系可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我并不要求特殊照顾。谁也不能说‘总统夫人要这要那’。总统夫人什么也不要,只求恢复人们应有的权利。”
这名如先锋旗手般高调的女子,却在一件事情上保持了缄默。那就是密特朗的风流成性的私生活。密特朗和妻子良好的关系一点也不妨碍他去爱别的女人。他曾自豪地说:“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没有人会为这个抱怨我吧!”
1994年,密特朗金屋藏娇的秘密突然在坊间炸开了锅。其实,他和情妇安娜的缠绵之事在法国的政界和传媒界早就尽人皆知,他们的私生女马扎琳娜当时都已经20岁了,只有达妮埃尔一直被蒙在鼓里。
很多八卦小报的记者开始围堵达妮埃尔,甚至准备好了描写她的愤怒和悲伤的稿子,但坚忍的她面对镜头,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私下解决了。”1996年,密特朗因癌症去世,在丈夫的葬礼上,她让马扎琳娜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站在一起,还温和地宽慰她:“死生有命,节哀顺变。”
多年之后,达妮埃尔在自传《我终于可以说出一切了》中写道:“要在一起生活,就得考虑到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我对自己说:‘不管怎样,同他在一起,我从未感到烦恼。’说实在的,我与他的共同生活是极其富有激情的。”丈夫去世后,达妮埃尔每次出席活动都戴着一个缀有橡树图案徽章的项链,这是她的抗战纪念章,也纪念着她和密特朗的相知相识,“我们俩不可分离”。
2011年11月22日,达妮埃尔的人生大戏在法国巴黎缓缓落幕,这位曾经风光14年的法国第一夫人,多年来为帮助弱势群体呼号奔走的斗士,在昏迷中静静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发来唁电:“密特朗夫人在自己选择、执意要走的路上走到了尽头。无论其间经历成功还是挫折,都不曾偏离。”除了时间,没有什么能让她止步,只有这一刻,她睡得分外安详。
现在,密特朗夫人远去了,同样逝去的,还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她曾受宠爱,曾遭背叛,却淡定自若;她没有权力,不为金钱,只为“无愧我心”。她不是政治家,却为建设“新世界”亲力亲为;她不是总统背后的女人,是光彩夺目的“第一夫人”。
那些“不寻常的友谊”
密特朗的风流,在法国人人皆知。从政治上的合作伙伴到女演员和女记者,他的情妇数不胜数。曾与密特朗过从甚密的女记者米切尔·考塔称:“很难想象,哪一次政治会议结束之后,密特朗不是与一位女孩一同离开的。……通常,他会让三四名女子同时等他。然后在最后一分钟作出抉择。”
在与妻子和情妇周旋的同时,密特朗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风流韵事,那都不过是些一夜之情。密特朗的司机杜里尔说,密特朗精力旺盛,有时一晚之内可接连跟三个情人幽会,使他这个司机疲于奔命。对此,密特朗解释说:这就如同按照菜谱用餐一样,有头盘,有主菜,还要来点甜品!密特朗把这些安排得很好,不同约会、不同地点、不同面孔,一切都不乱。
在他爱或爱他的女人里,有平民女性,也有皇室成员。一次,到巴黎访问的某国王后主动与密特朗约会。官方的活动结束后,皇家贵宾返回与总统府隔街相对的马丽尼国宾馆。已是夜深之时,密特朗对司机说,“我们去马丽尼国宾馆。”于是,在到访的国王不在身边之际,密特朗造访了那位王后。
从那位王后的房间里出来时,密特朗对司机说:“不要误解,这纯粹是文化性和礼节性的拜会。”后来,这次夜间拜访传到了那位国王的耳朵里,他妒火中烧,险些贬了那位王后。不过,最后还是文化取胜了!
1982年,巴黎犹太人居住区的恐怖事件发生后,当时任总统的密特朗下令组建一个反恐小组,并称其主要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但小组的这一职能很快得到了“延伸”,而最“八卦”的是他对影星卡洛尔·布盖的窃听。卡洛尔被公认是最美丽的法国女人之一,她的精致五官和气质曾经一度使得其他女星黯然失色。1985年有相当一段时间,密特朗对这个28岁的年轻明星产生了兴趣,那时候她已经因为出演西班牙名导演布努埃尔的收山之作《欲望的晦涩目标》而成名,并且因为担任夏奈尔五号香水的代言人而成为世界名模。密特朗显然是她的忠实影迷,想掌握梦中情人的一举一动。
在女人方面,密特朗一向是相当自信的,在他的个人魅力面前,无数演艺界和文化界的名女人都无法抵挡,只要他有意和谁交往,总能让彼此产生“不寻常的友谊”。
女歌星妲莉达从50年代开始风靡法国,据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有55次列在排行榜第一位,这位出生在埃及的意大利裔女人走红30多年,具有异域风情的美貌和声线令歌迷疯狂,她和总统密特朗“不加掩饰的友谊”在80年代初期盛传一时。1987年,妲莉达因为个人生活屡屡不幸而自杀离世,她在遗言中仍然不忘表达对密特朗的挂念和感谢。女作家萨冈去世时,她和密特朗的交往是众多纪念文章落笔之处。萨冈和密特朗之间的感情似乎远远超出了女人和男人的范畴,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由衷欣赏和爱慕。70年代萨冈在某机场和密特朗不期而遇,那时候密特朗还没有当上总统,只是一个左派领袖,但他的风度、睿智和幽默已经令萨冈迷醉。她因为迷恋密特朗而完全转变了政治立场,成了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而密特朗呢,据说也从来没有那样温柔地发自内心地呵护过一个人。在萨冈因为个人生活的变故而离群索居的时候,已经入主爱丽舍宫的密特朗每周都去探望她,和她共进午餐,并带她出访美洲。
安娜·潘若——密特朗的最爱
当然,密特朗的情人再多,他和安娜的关系却是另一种情形。在安娜身上,密特朗体现了一个真正情种的风尚。连他的司机都认为,密特朗与安娜之间“是一种真正的情爱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