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6600000015

第15章 特区试验场(3)

邓小平的这段讲话转引自以下文献资料:http://www.*****.com/?lishi/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42。

以下关于蛇口工业区方案提出和决策过程的描述参考了《中国经济特区史略》提供的资料。参见苏东斌主编,《中国经济特区史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47~49页。

参见欧阳薇荪,《于光远谈邓小平与深圳特区》。资料来源:http://www.*****.com/?kjdt/hzkj/2004/0004/hk2404t02.htm。

根据徐汝超写的文章《深圳特区327平方公里?比陕甘宁有政治野心》,深圳市委第一次常委会就研究市名的问题,叫宝安市好还是叫深圳市好?有的人认为深圳比宝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高,不知道宝安的人也知道有深圳,另外知道深圳的外国人都明白这个地方离香港很近,就在罗湖口岸一带;同时,深圳有深水的意思,特别是广东、香港同胞认为水是好意头,是发大财的好地方,常委会就决定用深圳市作为新市的名字,上报广东省和中央,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公布。

参见欧阳薇荪,《于光远谈邓小平与深圳特区》。资料来源:http://www.*****.com/?kjclt/hzkj/2004/0004/hk2404t02.htm。

参见吴南生,《真实的历史:敢闯的记录--读〈经济特区的由来〉有感和一件重要历史资料的说明》,《南方日报》,2002年3月31日。

转引自卢荻的文章《广东经济特区的主要拓荒者吴南生》(上),《广东党史》,1990年第5期,第8页。

参见徐现祥和陈小飞的文章《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

转引自董滨和高小林著《突破--中国特区启示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见苏东斌主编《中国经济特区史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51~52页。

参见徐汝超写的文章《深圳特区327平方公里?比陕甘宁有政治野心》。文献资料来源:http://www.*****.com/?post/5802/169245。

转引自董滨和高小林著《突破--中国特区启示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特区的制度试验

我清楚地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包括在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总能听到一些声音,特别是经济学者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比较负面的评价和批评,甚至种种批评涉及中国的政治以及意识形态问题,以至于中央领导人得出来发表意见平息这些公开的争议。不过,对这些问题的记述我准备放在下一节进行。当然,我在下一节要记述的主要内容还是集中在经济学家之间的研究和争议上。而在本节,我想讨论一下深圳的试验在挑战原来的计划管理体制和试验新的体制方面所作的贡献。在我看来,这个贡献应该是深圳特区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贡献。而有意思的是,三十年来在对深圳的批评和质疑中大多数针对的却是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忘却的是它在体制试验上的贡献。

在我自己的书柜里藏有多本关于深圳特区的研究著作。除了《中国经济特区史略》之外,还有一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数是写于80年代初,内容是调查和总结深圳特区在体制改革和试验上的经验。很多我的学生曾经在我的书柜里发现这些有关经济特区的文献资料时都会觉得奇怪,当时我怎么会对经济特区感兴趣呢?其实,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我并没有把深圳特区作为我的研究项目,一直到了90年代初前往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之后,才对经济特区试验和沿海发展战略有了一些接触,因为当时我的指导老师华大伟(David Wall)先生正在从事关于中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发展战略的研究。总之,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参与经济特区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机会,我才收集了一些早期的研究文献。现在看来,调查和记录深圳特区体制创新试验的文献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我想,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局限下,深圳特区的建设一开始就必然受到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尽管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广东省制定了特区条例,但要执行这个条例,则需要创新体制,打破原来的管制,需要得到特区之外的旧体制在很多方面的容忍、让位和配合。深圳仍然要与它的上级主管部门,乃至中央部委打交道。所以,深圳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进行的种种变革和对新体制的试验一开始就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了全局性的价值。事实上,到了今天深圳依然算是中国最市场化的经济体,像华为、中兴和万科这样的公司出现在深圳而不是上海,一点都不奇怪。

深圳在经济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涉及很多方面。首先它需要创新融资制度;需要改变原来体制的投资管制;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需要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需要突破原来的土地管理和经营模式;需要允许和建立劳动力市场;需要政企分开;需要改革和建立新的行政官员治理;需要有地方的立法权;需要改变计划经济的工资决定和福利分配机制;需要改变商品的计划定价体制;需要引进新的激励模式。而深圳在这些方面对新体制的试验对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今天在中国经济中观察到的许多新体制和新规范,几乎都能在25年前的深圳找到它们的影子。

一个很好的例证大概就是我书柜里藏着的谷书堂先生主编的《深圳经济特区调查和经济开发区研究》这本书了。这本书在1984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在前言中这样说:“今年四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重大决定,继续扩大开放地区,把天津市列入了新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中。因此,如何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及其所属的蛇口工业区的经验,更好更快地兴办开发区,实现对外开放,便成了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基于这种客观情势,我们也先后分两批去深圳和蛇口,对其开发建设、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外资和技术、计划与市场、对内联合、劳动和工资、产品内销和外销、引进外资银行、物价和人民生活,以及典型企业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

作为一个特区,深圳必然会受到香港成功经验的影响,在突破旧的体制和探索新的体制方面做了很多的试验和改革。我在这里不想逐一讨论,只是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希望能“以偏概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记述深圳在体制上的这些改革试验,是因为过去二十年来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总是能找到深圳早期试验的影子。那么,让我择取以下几个片段:

第一,对建筑工程废除官方包办的敝习,引进和采取公开招投标制度和承包制。今天的中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中早已建立起来的符合国际规范的、透明的竞争性投标合约制度,它最早是在深圳的蛇口工业区尝试的。根据调查,尝试这样新的体制缩短了工程的建设工期以及加快了建筑的速度。例如,在实行招投标制度之后,六层住宅楼从200天的施工时间缩短为100天;高层建筑从原来25天一层的速度减少到了3~5天一层。竞争性投标合约制度也进一步派生出更加细致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合约结构,即承包公司内部再进行的逐级向下的发包制度,而且承包出去的不仅是工程,还有承包造价和质量。经济学家对这样的发包制度是有成熟的理论分析的。“承包”(或者包工)这种市场合约体制成为今天中国建筑施工领域的基本制度规范。

第二,人事制度改革。从大的方面来讲,三十年来中国干部人事体制的改革和演进是非常有记述价值的。它肯定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如果把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角色去掉,这个经济体制就要坍塌下来。事实上,经济学家在过去十年中显然已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

不过,在人事制度方面,深圳蛇口工业区最早的试验涉及的只是属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上所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政府部门主管的任命在蛇口工业区都从过去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委派改革为聘任制度,取消职务终身制度,聘书上写明的是职责、权利、待遇、解聘和续聘等内容,公开透明,且一般任期为两年。这样的改革试验显然加快了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本更新速度,为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和后来向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第三,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国自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初就实行“统包统配”的固定用工制度。它的经济学性质被形象地描述为“铁饭碗”和“大锅饭”。深圳的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试验是从1980年左右在蛇口的外资和合资企业中开始的,之后推广到整个深圳特区。1983年,深圳根据蛇口的经验制定了《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把劳动合同制作为特区的主要用工形式。众所周知,劳动合同制的引入需要有完全社会化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所以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起由劳动保险公司统筹办理的“社会劳动保险基金”,由该基金来解决劳动合同执行中因为解雇和辞退等原因造成的职工困难补贴和退休金的来源问题。基金由企业和职工按月交纳。在该制度的试验中,深圳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双轨过渡的方式,以避免就业体制转轨引起的社会成本过高的问题。实际上,这个试验对其他地区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第四,工资决定机制的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必然也要求改革原来的工资决定机制。蛇口工业区最早的工资决定是按照十类工资区的标准支付基本工资和基本工资的1~1.5倍的工业区补贴。尽管在当时这个工资水平大大高于内地,但依然是延续计划体制的做法。而且到了1982年前后,其弊端越来越暴露出来。根据南开大学经济学家对蛇口工业区13家企业的工资改革的调查,1983年10月,蛇口工业区开始对工资决定机制进行改革,主要是实行多元工资制度。根据他们的调查,蛇口工业区改革后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职称工资,再加边防津贴和副食品补贴,最后加浮动工资,这四大部分组成。根据1984年3月的统计,在工资总额中,基本工资占30.5%,两项补贴占10.3%,岗位、职务和职称工资占37.2%,而浮动工资占22%。

在这个工资结构中,基本工资、边防津贴和副食品补贴是基本固定的,因此真正可变的是工资的另外两项内容,即岗位、职务、职称工资和浮动工资。而且,蛇口工业区的岗位、职务和职称工资被细分为15个等级,最高158元,最低30元。浮动工资是浮动的,其来源有三:(1)按照人均工资提取每月14元的奖金;(2)每月16元从基本工资以及岗位、职务和职称工资中提取的浮动部分;(3)从利润留成中提取的基金。

第五,关于土地批租制度的引入。这是中国经济三十年来能在财政分权的状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最近几年随着问题的暴露在中国的学术界最有争议的一个制度。

对于深圳特区而言,土地批租制度的引入显然是为了解决融资问题的需要。据说,就在1979年4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广东省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到邓小平家里汇报广东关于单独管理和采取特殊政策的设想时,曾经提出希望中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小平的回答是“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而吴南生在1980年到深圳负责特区的基本建设(所谓的“四通一平”)时,除了来自银行的3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能想出的办法也就是土地收入了。有人曾经在开发罗湖小区时估算,按照每平方米5000港元计算,可用作商业用地的40万平方米土地的总收入可以达20亿港元。

第一步,深圳特区先尝试了有偿使用国家土地的制度。1982年,深圳最终起草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率先对划拨土地进行了有偿、有期使用的改革。规定还说明了各类划拨用地的使用年限及土地使用费的标准。其中,工业用地最长年限为30年;商业用地20年;商品住宅用地50年;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用地50年。

第二步,1987年之后,深圳部分借鉴了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率先在特区试验了土地出让或者批租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取得土地的投资者或者开发商,为了获得一定年限的使用权,需要交纳一笔出让金。1987年的下半年,深圳特区曾分别将三块土地先后以协议、招标和拍卖的方式出让使用权,获得地价款2000余万元人民币。

在总结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出让试验经验的基础上,《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于1988年1月3日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政府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土地的使用权不但可以出让,而且可以转让、抵押、出租。就在同年4月,中国的《宪法》进行了再次修正,其中将“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写入了《宪法》,等于追认了深圳土地制度改革的合法性。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地方政府的土地批租制度开始在特区之外被广为采用,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土地批租制度”是香港的译法,其对应的英文为“the land leasehold system”。在该制度下,批租只涉及土地的使用权,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业主取得的只是某一块土地在一定年限内的使用权,以后业主之间能转让的也仅仅是土地的使用权。而当批租期限届满,承租人就要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连同附属其上的建筑物,全部无偿地归还给土地所有权人。

深圳率先实行的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在土地国有制的局限条件下对于城市土地要素的使用和配置效率的改善当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也进一步帮助实现了土地的级差地租。我记得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对土地的“两权分离”在中国经济体制当中扮演的角色给予过很高的评价。根据张五常的解释,事实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体制,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度之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增值税的来源主要就是与土地批租不可分离的新增投资和生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国的财政分权下形成的激励模式似乎与“租金分成”的模式很类似。

同类推荐
  •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扼要介绍现代与当代五十本西方经济学代表性论著,涉及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发、制度经济学等六个主要领域,内容包括作者简历,主要思想、学术贡献等。
  • 抗战时期上海铁路损失及其影响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抗战时期上海铁路损失及其影响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抗战时期中国铁路遭受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本书带你了解上海铁路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 清真产业与认证

    清真产业与认证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清真认知、清真产业、清真认证,介绍了伊斯兰、《古兰经》、穆罕默德、穆斯林,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外清真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论述了国内外清真认证工作体系。书中还介绍了我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形成简史与近况。本书简明实用,可作为清真认证学习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清真产业的工作者学习参考。
  •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经济,消费主义,斜杠青年,这些词汇是不是都和你多少有些联系呢?利用网络的便利来发展副业除了给你带来额外收入,还能丰富你的业余生活和拓展人脉,不妨来看看这些方法,也许就有你擅长但尚未发现商机的选择。
  • 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整个沿黄城市带经济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国内外发达的城市群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创新性的方法和政策建议。对打造黄河金岸,提升沿黄经济区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穿越费劲巴拉当王妃

    穿越费劲巴拉当王妃

    当代小才女被迫穿越架空王朝,解决衣食住行后顺便嫁个王爷当个王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闵庄烟火

    闵庄烟火

    闵生裕笔下的闵庄是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一个即将消逝的村庄的缩影。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内写给家乡的散文随笔。作者以白描的手法,记录了闵庄的变迁,如今的闵庄是一个没有爱情、没有童话的“留守村庄”。闵庄的即将消逝,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但是,对于作者来说,这是块苦土,更是块乐土。他用自己的笔真实记录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对那个养育了自己的村庄倾注了深情。他的文字有惆怅,有慰藉,有笑也有泪。作者写童年趣事,村庄往事,写闵庄人生老病死,写盐池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他笔下的闵庄人物,各具情态。
  • 给你的生活减减肥

    给你的生活减减肥

    人生之所以会痛苦,完全是因为我们一味追求拥有,而不懂得适时放手。就像我们买了新房,便开始疯狂地购物。哪一天,这个房子被堆成一个凌乱而拥挤的杂货铺,我们才觉得有些压抑,于是想扔些东西出去,结果拿起这个时,觉得它或许有些纪念意义,要留下,提起那个时,想到以后就再也不会有它了,还是留下吧。最后,你没有扔下任何东西,而那些新的仍在不断涌进,直到这个房子再也没有你下脚的地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断电时代

    大断电时代

    当全球处于大断电时代,没有电力的世界,政府垮台,军阀割据。辛圣被逼远走他乡,却意外得知全球断电的实情。身世被慢慢揭开,辛圣发现了更为恐怖的真相。
  • 顾木有逢时

    顾木有逢时

    墨衫遇青衣,一声“公子”开头,往后便是七年时光,悲喜七年,分合七年。从公子到师父,从师父到顾思年,这是温有枝对那七年,全部的概括。瑟瑟,我非良人。不,顾弦,你就是我的良人。
  • 天黑了,请闭眼

    天黑了,请闭眼

    女主陈雨曦在初如高中就喜欢上了一个阳光温柔的男孩唐翊,本来是一场美好的暗恋却阴差阳错的说出口,后来陈雨曦发现唐翊并非阳光温柔的人,而是一个以前被感情所伤,活在面具下阴冷可怕的人,可是陈雨曦却无法自拔,一步步陷进了唐翊的温柔陷阱,发誓这辈子要改变唐翊
  • 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

    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 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

    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

    从对日常生活的物质感觉开始,渐渐走向情感、走向思想、走向心灵,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物走向人,走向人的想象,从对《红楼梦》的解读走向对解读的再解读。就像《红楼梦》曾有的一个书名《石头记》告诉我们的,从最物质、最质实的一块顽石,变成一块散发出灵光的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