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1800000011

第11章 立足岗位作贡献(2)

该行星获得的永久编号是7681号,也是获得命名权的小行星中第一颗编号为素数的。因为素数是陈景润先生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们便决定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

邓稼先(1927—1986年),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邓稼先的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47年,邓稼先抱着学习更多的本领建设新中国的志向,通过了赴美研究生的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学习成绩突出,邓稼先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修满了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才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这位取得学位仅仅9天的“娃娃博士”,便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邓稼先从美国带了什么回来,他回答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在此以后的八年中,邓稼先系统地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与探索。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那时,一些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然有比较高的粮食定量,却由于缺乏油水,也经常饥肠辘辘。邓稼先从岳父那里多少能得到一些粮票的支援,他都用来买饼干之类的食物,以便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与同事们日夜加班。邓稼先不仅要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要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邓稼先虽然长期担任着核试验的领导工作,但却本着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总是出现在第一线。比如,在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了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设计方案的。邓稼先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到爆炸现场进行采样,以证实爆炸的效果。同时,他还和于敏等人投入到了对氢弹的研究中。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2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与发展方面,邓稼先是最早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对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积极组织力量,探索氢弹的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在微笑中闭上了眼睛。

◎故事感悟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到祖国,将他的一生贡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崇高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年青一代。

◎史海撷英

邓稼先身先士卒

有一次,在进行原子弹航投试验时,降落伞出现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这一后果的危险,便一个人抢上前去,将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邓稼先“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便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邓稼先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然而,邓稼先仍然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文苑拾萃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的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期便已经正式出现。

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时期到汉代初年,帝王贵族们便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之中,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便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的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先发明了硫磺伏火法,主要是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碳素)合成。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发明了状火矶法,即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碳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这已经初步具备了火药所含的成分。

中国发明了火药后,首先将其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支火箭。在宋代,中国的火药在军事上便已经运用得相当成熟了,当时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竺可桢与中国的气象事业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年),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他担任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竺可桢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计300余万字。

竺可桢早年曾从事过台风和东亚季风的研究,在气候变迁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工作方面,竺可桢一直都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他数十年如一日,研究了大量经、史、子、集及中外文献,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1961年,竺可桢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一书。1972年,他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等学术论文。前者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述的地理现象,证明了20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17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最后指出,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竺可桢的这一研究成果,为历史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论据。

这篇论文也是竺可桢一生中比较重要的论文之一,可以说,是他数十年深入研究历史气候的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项震动国内外的重大学术成就。竺可桢充分利用了我国古代的典籍与方志的记载,以及考古的成果、物候观测和仪器记录资料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这篇论文中,竺可桢指出:中国从仰韶文化时期到安阳殷墟的2000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一月份的温度约3℃~5℃;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之间,每次波动周期历时约400~800年;历史上的几次低温,都出现在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在每400年至800年的周期中,又有周期为50~100年的小循环,温度变动的幅度0.5℃~1℃。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是,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是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的,随后才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大变动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小变动的原因是与大气环流的活动有关联。

这篇论文为气象学术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我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每读一遍都使我觉得此文功夫之深,分量之重,为多年所少见的作品,理应跻身于世界名著之林”。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竺可桢为促进气象事业发展做了很多努力,独立自主地发布国土上的天气预报,被认为是国家的主权之一。但是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天气预报却操纵在帝国主义者手里。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竺可桢领导的气象研究所和全国各方面共同努力,于1930年3月取缔了上海徐家汇发布气象预报的顾家宅电台,开始了由中国人自主发布气象预报的历史。与此同时,逐步限制当时位于上海法租界内徐家汇观象台的业务范围。

在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刚刚发展时,体制比较混乱,气象研究所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1931年,在竺可桢的大力努力下,由当时内政部出面召集会议,经过充分的协商,通过了由竺可桢及其助手拟订的《全国气象观测实施规程》;气象研究所又编印了《测候须知》、《气象学名词中外对照表》、《气象电码》等工具书。

此外,气象研究所还定期出版一些资料,如《气象月刊》、《气象年报》等,为互相交流情况起到重要作用。

《气象月刊》中所载的气象资料,几乎包括了当时国内的重要台站。以后,在竺可桢的亲自主持下,还编印出版了《中国之雨量》和《中国之温度》两本丰富的资料,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明证,也是我国记录年代最久、涉及台站数量最多、质量有保证、内容最完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

此外,在1930年、1935年和1937年,竺可桢还通过中央研究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气象会议,针对交通、军事、航空等部门为发展气象事业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商讨,并在会议上作出相应决议,使全国气象工作逐步纳入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故事感悟

竺可桢实事求是,为气象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他立足岗位,为中国的气象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史海撷英

竺可桢临危受命任浙大校长

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爆发。12月10日,浙大学生召开全校大会,表示响应“一二·九”运动,并发动杭州各校学生近万人于11日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当时,浙大的校长郭任远竟然秉承国民党旨意,招来军警镇压学生。然而这一举动不仅没有阻止住学生的爱国行动,反而使学生积压已久的愤怒如火山般迸发出来。同学们当即决定罢课,并要求撤换校长。

为了平息学潮,蒋介石不得已只好同意更换校长。在陈布雷、翁文灏等人的推荐下,蒋介石最终将新校长的人选圈定为竺可桢。

但是,获此消息后的竺可桢却有些犹豫不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放不下气象研究所的工作,二是担心“大学校长其职务之繁重10倍于研究所所长”,而自己不善于也不屑于繁杂琐碎的官场应酬,他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科学研究上。

正在竺可桢拿不定主意时,夫人张侠魂却鼓励他出任校长。她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问题很多,风气不正。如果竺可桢任校长,正好可以为整顿教育、转变学风做一些努力。

经过再三考虑,竺可桢决定接任浙大校长的职务,但同时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财政须源源接济;第二,校长有用人全权,不受政党干涉;第三,时间以半年为限。

4月7日,行政院政治会议正式通过由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决定。4月25日,竺可桢正式走马上任。他上任后,重点为浙大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改革学校管理,另一件便是积极吸纳贤才。

◎文苑拾萃

古代气象学著作

唐朝时期,有黄子发的《相雨书》,该书收集了唐代以前的天气经验。

元末明初时期,有娄元礼的《田家五行》,这是一部比《相雨书》更系统的天气经验专集。

《天经或问》——我国气象学的启蒙著作。《农候杂占》农业气象谚语。

此外,《梦溪笔谈》、《灵宪》中也对气象学有所涉及。

李四光打破中国贫油论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年),蒙古族,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他首创了地质力学。李四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第一届主席等职,他还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同类推荐
  • 奇妙的大千世界:不可思议的奇人

    奇妙的大千世界:不可思议的奇人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不可思议的奇人》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精:精益求精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精:精益求精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这本《精(精益求精)》(作者于永玉、韩慧杰)是其中一册。《精(精益求精)》收录了《精益求精造就兰州牛肉面》、《圣手华佗精心钻研医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故事。
  • 泡泡的奇妙冒险Ⅰ

    泡泡的奇妙冒险Ⅰ

    泡泡的奇妙冒险其之一。奇妙的经历,奇妙的偶遇,帮助我们在这个奇妙的世界认识自己。
  • 英美儿童诗选

    英美儿童诗选

    本书包含“一个孩子的诗园”和“一个孩子的诗集”两部分。诗歌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个成人,在重新捕捉童年的情绪和感觉时异乎寻常的精确性。在英国文学中,这些儿童诗有其独特的色彩,几乎每首诗都是从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儿童所特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这种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儿童的情趣,本来是每个从儿童过来的成人都曾经有过的,但绝大多数人当他们成为成人之后都丧失了这种特质。鲁迅先生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作为成人,只有理解并重新把握住了“孩子的世界”,才能表现它。
  • 文艺探谜

    文艺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热门推荐
  •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也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秘宝。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按照我国丰富的中医药典籍和大量的科研资料,系统介绍了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与二十四节气变化息息相关的防治病、运动健身,科学饮食等知识,同是阐述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传说、典故、诗词、趣闻、轶事。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效果显著,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 烈秦黄犬

    烈秦黄犬

    风起云涌的战国末年,热烈酷烈的大秦帝国,他,是这其中的智谋者、权势者,胜利者与失败者,一生命运随着秦帝国俯仰沉浮,宛若一只雄视诸物的黄犬,发出自己的一声声喊叫与咆哮,直到屠刀降临的那一刻,最后微弱的哀鸣却沉重地敲响了始皇家族的丧钟。
  • How He Lied to Her Husband

    How He Lied to Her Husb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颜乱:我的丑颜穿越太子爷

    红颜乱:我的丑颜穿越太子爷

    一朝穿越,直接嫁给当朝丑颜太子……做米虫。没事没事,反正他正人君子,没事没事,反正他也穿越的,老乡嘛,没……纳尼?要娶其他女人?太子你过来,我保证不咬你。“你为什么要娶其他人?难道你们男的都要三妻四妾吗”她莫名怒了。“因为……我需要孩纸……”某男淡定回答。“老娘也可以……生的……”某女……娇羞……用我倾城容颜换你一世怎样?用我性命换你一句原谅又怎样?
  • 呐小子你娶我

    呐小子你娶我

    当有人问什么叫无耻林拂晓会告诉您无耻就是禀璘禀璘就是无耻的代言人问缘由?只能含这泪泡哭诉“有人会在读幼儿园时为了一句笑话而至大学毕业也不给交男票的嘛?”“有人会为一夜不归宿,就这因由把她从发丝到脚丫子都吃干抹净的嘛?”“有人会因为外面太危险为由直接拐去民政局领了价值九块九红本子嘛?”还没哭诉完背后传来一句充满好听的磁性声“晓晓,你还忘了件事”某女摸摸耸起来的寒毛——缘因凌晨后拂晓后此生只为追逐你无悔。
  • 恋爱那些事儿

    恋爱那些事儿

    我和徐琳是好姐妹。虽然她是父母领养回来的。我们一起经历了突然失去父母的的痛苦。虽然我没有能够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她也给了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我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我心里总是隐隐感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在终于有了闲暇的时候,我又着手调查这件事情。却不知,由它牵扯出了一系列的痛苦,姐妹情深是假的,爱的人也是假的!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真的么……
  • 要嫁就嫁灰太狼

    要嫁就嫁灰太狼

    要嫁就嫁灰太狼,什么,灰太狼有红太狼了?没关系,这个灰太狼没有!她跟着赶时尚也穿了一回。好不容易嫁了一个又帅又多金的老公,可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嫁的不是“人”而是一头狼,这下老天爷跟她的玩笑开大了。
  • 是甜啊竹马

    是甜啊竹马

    宋轻轻本是一个商业女,无配偶,无子女,资产千万。四十那年意外身亡,不料却重生到另一个家庭妇女未出世的小宝宝。家里有钱不说,爸疼妈疼爷爷疼奶奶疼姥爷疼姥姥疼哥哥疼,嗷呜~宋轻轻表示生活简直美美哒!什么,我有一个娃娃亲,不要不要,男人就是累赘。第一次见面时,哇哇哇,这个小正太真好看,可是就是太冷了。第二次见面,小正太牵着宋轻轻的手见家长。且看单纯小白兔如何被腹黑大竹马一步步骗到怀里~男主一见钟情,专宠女主,武力值强。女主小公主,智商高,小呆萌,小可爱新手上路,请多关照。轻松甜文,无爽点,无刺激情节,慎入。注:本文纯属虚构哦【1v1】甜宠无虐。
  • 唯卿不可负

    唯卿不可负

    这是一个迷糊小青梅与闷骚腹黑竹马的故事。场景一:大家好我是上官沁,以后请大家多多指教。某男:面无表情内心:我媳妇就是漂亮场景二:课堂上某女的脑袋小鸡啄米似的要磕桌子上了某男:一脸高冷内心:媳妇好可爱啊,然后偷偷把她的脑袋靠在自己肩膀上场景三:呐,给你带的早餐,趁热吃啊。某男:高冷的回了一个嗯字内心:媳妇真贤惠
  • 深蓝大公

    深蓝大公

    本书讲述一个被封印了魔法之力的比蒙王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队友之间的友谊,终成一代强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