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500000003

第3章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2)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煤炭行业很快从低迷中走了出来,煤价一路飙升,从1998年的53元一吨,涨到后来的三四百、五六百元一吨。裴春亮等三人买下的那个小煤矿,虽然年产量只有30万吨,刨去矿工工资、设备投资、税收等等,一年下来赚下不少钱。

手里有了较多的钱,裴春亮干大事创大业的心劲更大了。

2002年,为郑州一家汽车制造厂加工半成品零部件,他投资2000万元创办了一家股份制铸造厂;

2004年,他投资2650万元,买断了位于太行山脉腹地旅游景区的百泉国际大酒店……

财富,这时候在裴春亮手里,如同从山顶上滚下的雪球,越滚越大。

裴春亮可是真的富了!

一提到“富”字,一提到“有钱人”,某些对有钱人有着抵触情绪者,往往在大脑里更多闪现出的是“为富不仁”、“杀富济贫”、“富而不贵”之类的字眼。

这也难怪。

我们读过许多赞美玫瑰、鸽子以及蜡烛的诗,但从未读过一首赞美富人、有钱人的诗,反倒有不少唾骂富人和金钱的檄文。是人们不喜欢富人?是人们生就对有钱人有仇?是富人对人类的贡献比不上玫瑰、鸽子和蜡烛?不是!实际上这只能算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或者说是人们对富人在心理上的一种“对峙”--有着这样一种抵触情愫,又怎么会写诗赞美富人赞美有钱人呢?

然而,裴春亮却是一位“富而向善”、“富而行善”、“帮贫济困”、“赈济穷人”、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之路、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尊重的人!

裴春亮做下的好事千千万--

他曾先后掏出近200万元,资助过39户贫困家庭,救助过28名农村失学儿童,帮助过13名贫困山区的大学生;他还为裴寨村购买了旋耕机、收割机,免费供全村乡亲使用;他投资拓宽涵洞、购置安装供乡亲享用的健身器材;每逢中秋节和春节,他总要带上钱和礼品,登门慰问村中老党员和生活上有困难的群众……

例子不胜枚举。

裴春亮创办企业,可不是只当指手画脚的“大吊佬”掌柜,他亲自干。当年开采煤矿,他带妻子把家里的大立柜拉来,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一分为二,里面是办公室兼卧室,外面是会计室兼磅房。裴春亮每天和工人一块儿下井,一块儿干活,一块儿吃饭。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他得知在自己矿上打工的外乡人白永亮,是一名在读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生,立即让人把白永亮喊到办公室问了究竟。原来白永亮的母亲得了癌症,为了他和弟弟的学业,父亲把所有从亲戚朋友家借到的钱,都供他和弟弟上学了,他不忍心看着母亲有病得不到医治,于是便休学出来打工了。裴春亮听了,痛心万分。白永亮的不幸与他当年的不幸是多么相似啊:当年,自己不也是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才辍学到砖厂摞土坯的吗?他毫不犹豫地拿出2万元现金,送到白永亮手里,让他赶紧恢复学业,并对白永亮说:“今后你家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尽力相助。”裴春亮亲自开车把白永亮送回学校,接着又把白永亮的父亲安排到他的煤矿上来上班。2005年,白永亮的弟弟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裴春亮再次拿出1万元作为其预交的学费。

裴寨村村民郭现妞,丈夫早逝,她供养三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裴春亮先后拿出4万元,为郭现妞的孩子交了学费……

裴春亮以其“富而向善”、“帮贫济困”的实际行动,在社会上,在裴寨村村民的心目中,威信越来越高,高到人人称赞,个个拥戴。2005年,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夕,数十名村民代表,在老支书裴清泽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跑到已迁县城居住10多年的春亮家,请他回去担任村委会主任,带领大家奔富裕日子。

裴春亮坐不住了。

是的,一开始,他拒绝了乡亲们对他的请求。他并不是不惦记乡亲们,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对他的恩情。他想,自己创办着好几家企业,就够操心的了。一心不可二用,他生怕自己万一力不从心,未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那脸可就丢大了!可父老乡亲们一次又一次地请他“出山”,最终让他调整了“思路”,做出了“只要大家选我,我就干”的决定。那一夜,裴春亮一夜没有合眼,他想了很多很多。他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父亲去世时的情景:两棵桐树、东家一瓢米、西家一碗面……他记起母亲临终对他说的那句话:“今后混好了,千万不要忘了满庄人对咱家的好处!”

裴春亮流泪了!

2005年4月20日,裴春亮以高票当选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他并不在家,而是正在上海与客商谈着一笔生意。由此可见,他的“人气”有多旺,威信有多高!

古往今来,权力这杯烈酒,曾为多少人所陶醉。他们为权力而奋斗,为权力而屈膝。在他们眼里,权力就是金钱,权力就是威风,权中自有黄金屋,权中自有颜如玉……

裴春亮做官(假如村委会主任也算个官的话),却是对父老乡亲们给予、给予、再给予!

上任那天,裴春亮发表的“就职演说”很简短,只三句话:一、感谢!二、尽责!三、走共同富裕之路!

上得任来,村两委没有办公室,裴春亮拿出1万元把闲置多年的破公房改造成了办公室。

为鼓励村里的孩子们成才,由他出资,在村里设立了奖学金,凡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学生,每人可获2千元至1万元不等的奖学金。由他出资150万元,打通了村里通往山外的道路。由他出资180万元,造地260亩,并把全村通往农田长达6公里的生产路,全都铺成了水泥路。由他出资数百万元,从县管石门水库修至裴寨村8公里引水双管,建一座提灌站,不仅解决了全村农田的浇灌,把整个张村乡东北部5000多亩土地的浇灌问题也解决了……

假如裴春亮只是做了这些,那就不是裴春亮了。就在他当上村委会主任的当年,他还作出了一个让全村人听了目瞪口呆的决定:全部由他个人出资,为全村每户人家盖一栋小洋楼!

裴寨新村开始规划。

初期预计投资2300万元,随着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新乡市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华慈善人物、全国人大代表……荣誉铺天盖地而来,裴春亮追加投资最终超过3300万元!

“凡村里人没享受过的,我都要让他们享受到;凡城里人能享受到的,我都要让他们享受到!”裴春亮说。

裴春亮甚至还在新村为村民们建了健身房、超市、会议室、卫生院……

幸福裴寨

裴春亮知恩图报,富而向善,为裴寨村的父老乡亲家家户户建了一栋小洋楼,过上了“居者有其屋”的好日子,这只是裴寨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方面”,也可说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居住环境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居住条件一直处于“土坯屋,茅草房,屋漏偏遭连阴雨,北风一吹墙缝响”的恶劣状态。这次去裴寨新村采访,我专门到裴寨村旧址转了转,村子里那口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井还在,部分残墙老屋尚存(村庄搬迁后腾出数百亩土地,已在规划建设食用菌大棚和纸袋厂,2012年投产),其破败、苍凉之状,我想若要拍摄一部远古时期的影视剧,在那里肯定可以找到很逼真的场景。中国人过去讲“人生三件大事”,叫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房子排第一位。即便讲“开门四件事”的衣、食、住、行,住也在其中。由些可见,“居者有其屋”该有多么重要!--那是老百姓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目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往”和“梦想”!

裴春亮出资为村里修了路,架了桥,甚至连通往农田的生产路都修成了水泥路,自然“行”的问题解决了。裴春亮为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一栋小洋楼,自然“住”的问题也解决了。然而,这还不是裴春亮的“终极目标”,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那便是让全村人过上“幸福生活”,不单单是解决“衣、食”问题。裴春亮说:“如果只让大家住上了个好房子,却饿了肚子,那么,我这个村委会主任就不要当了!”他要让大家不仅有好房子住,还要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花,吃得好穿得好,没有忧愁没有烦恼。要让全村人学有所教,成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裴春亮说:“我的目标是让全村人都能安居乐业,有保障。如今安居了,下一步就是要让大家乐业和有保障!”

这里且不说“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话题,有国家“义务教育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在为这两个方面保障着。这里只说“成有所就”和“老有所养”,就足见裴春亮对父老乡亲们的拳拳之心。

2008年,裴春亮组织资金,投资10个亿的春江集团(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使资源匮乏、靠天吃饭而又十年九旱的裴寨村人,不出家门就可以进厂当工人。村里的年轻人原本就很少有外出闯荡的传统,裴春亮为他们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灵活些的进厂做业务搞销售,有较高文化知识的进厂做技术工人,劳力型的可以在厂里干体力活。

“春亮创办了那么多的企业,在俺裴寨村,只要不是懒蛋,有智的吃智,有力的吃力,不想挣钱都不行!”采访中,村办主任裴龙德说。

像就任村委会主任那年作出的让全村人听了只怀疑耳朵出了毛病似的那个为每户人家盖一栋小洋楼的决定一样,2008年,裴春亮又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由他个人出资,为全村600多口人每人都持有春江集团(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万元的股份,让大家都作了股东,每年年底持股分红。--一句话,就是由他掏钱,让大家赚钱,让大家赚他的钱!--天底下想这种好事的人可能不少,能遇上这种好事的人可能不多--但的的确确被裴寨村人遇上了!

每人2万元,600余人,又一个1200余万元出手,裴春亮可谓出手大方,出手不凡!--裴寨村的村民们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裴春亮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着、幸福着……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感谢”方式。

那还是在裴春亮投资数百万元建那座提灌站之后,村民们就曾被感动得无法自制,大家凑钱,请来了石匠,在提灌站那个可储五千立方水的循环流动池内,在池内的石壁上,刻下了“致富不忘共产党,丰收感谢裴春亮”14个斗大的镂空了的红漆大字。那就是老百姓对裴春亮致以最崇高敬意和谢意的表达。老百姓为了让子孙世世代代记住裴春亮的恩德和功名,把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刻在了石壁上。如今,“下联”虽被裴春亮派人抹去,只留下了“上联”:致富不忘共产党。可是,镂空了的字迹仍在!--刻在了老百姓心里的真情实感,又怎能被抹去呢?

裴春亮免费让全村人人持有一个2万元的股份,让大家分他的红,这在全中国全世界虽说不是绝无仅有,起码并不多见。

古来,以食民为天的官出了不少;你却说,你要让民食你才好!--诗人华楼的这些诗句,简直就是专为裴春亮所写。

村民们再次被感动得不能自制。

家里略有存款的,3千元、5千元,3万元、5万元……大家纷纷拿钱出来,交给裴春亮,入了“春江集团”的股。日子过得好些的,像裴龙辉,他有个小面粉厂,一下子就把50万元的存款全拿了出来,拿给了裴春亮,入了“春江集团”的股。最少的要数裴明军了。裴明军34岁,是个残疾人,虽只有老婆孩子三口人,却因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挺不好,是裴春亮经常资助的对象,他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入股,支持春亮创办“春江集团”的事业。可春亮却为他家一家三口人免费给了6万元的股份,这让他感动得简直有些接受不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裴明军把家里仅有的20元钱拿出来入了股。在春江集团,这是最小的一个股份,可对于裴春亮,却是最“重”的一股!

“那是一种支持、一种信赖,代表着所有股东的诚意、寄托和期望呀!”采访中,说到这最小的一股,裴春亮泪眼盈盈。

又有新的消息传来:2009年,裴春亮和他的春江集团收购了原辉县化工厂,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即将引进;2010年春,由裴春亮和他的企业创办的新兴村镇银行将要开门营业,这对于他的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必定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

裴春亮的事业无止境!

少时对物质生活的严重缺失和在精神上对幼小心灵的残酷折磨,使裴春亮自幼有着追求成功的强烈欲望。他靠信念、坚强、勤奋、智慧和善行取得了成功。但在富起来之后,他却要让所有父老乡亲们共同分享他的财富。因此,他成为裴寨村百姓心目中的伟人。裴春亮虎虎英雄气、堂堂男子风的顶天立地形象,不禁使我想起名篇佳作《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我想,裴春亮正像那白杨树。在河南辉县,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位乡村伟丈夫!

幸福裴寨,幸福在富裕的生活里;

幸福裴寨,幸福在干事创业的氛围里;

幸福裴寨,幸福在团结和睦相互关爱里;

幸福裴寨,幸福在明媚春天万象更新的亮丽里!

2010年1月16日至28日采写于河南辉县裴寨新村、百泉国际大酒店和河南虞城家中

《大爱无疆》--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绍军

帅泽鹏 周正福 宋占飞

一个充满爱心而且努力把爱心化为实实在在行动的人,那么他的灵魂是极其高尚的,他的人格魅力是伟大的。

--题记

楔子

杨绍军,65岁,湖南省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院长。

28年间,他将自己赚来的3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先后收养了7名孤寡老人、360多名孤儿和40多名父母服刑的子女,资助过1500多名贫困者、失足青年、灾民和下岗职工。

他创办的阳光孤儿院被国家民政部誉为“神州第一院”,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波兰、乌干达等来自四大洲10多个国家的官员来此考察、参观。

近几年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新浪网等全国数十家知名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专题报道。

他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光彩之星”等荣誉称号,当选为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2年,国际慈善组织授予他“爱心工程奖”,成为我国目前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2009年9月,他被评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并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60周年国庆大典。

1955年。初冬的一天。天色渐渐暗淡下来。

一场洪水过后,河面显得凌乱和凄楚,凉风阵阵,寒气逼人。11岁的杨绍军有气无力地划着一只小船,两只大眼睛急切地四处张望。他的心里在不停地焦急地呼唤着:妈妈,你在哪里?

他只知道早晨从床上醒来时就没有看见妈妈。爸爸告诉他,妈妈为了给家里人弄点吃的,昨天把自己那件一直舍不得穿的衣服卖掉了,得了5毛钱。今天天还没亮就一个人出了门,去街上排队买豆渣,准备用豆渣煮野菜当饭吃。全家人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都过中午好久了,妈妈怎么还没回来呢?

同类推荐
  •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

    读书塑造人的一生: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毛姆说,读书就是给自己构建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阅读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黄桂元以多年阅读写作的经历,反照自身,思考个人成长路径,以及读书的意义与目的、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书之乐等一系列有趣话题。
  • 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

    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旨在介绍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以及他的作品是怎样体现他的理论的,主要分为:詹姆斯研究概述、理论家詹姆斯、实践家詹姆斯三章内容。
  •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精选散文作品,部分内容首次在大陆出版。本书内容由作者亲自编排,依据宋词词调分类方式,将文章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部分。短文唯美动人,长文气势雄浑,篇篇精致。张晓风将对生活的热爱赋在优美的言辞中,你能读到女子柔情、家国情怀、国学典故与普世仁爱。愿在本书中你能得到向上的力量。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来自师友亲朋以及陌生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人世间的真情感。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再世剑神

    斗罗大陆之再世剑神

    蜀山内门大弟子沐之尘天赋异禀,实力高强,因偶得上古神剑——始祖剑被大肆追杀,最终身死,意外重生斗罗大陆。当蜀山遇到唐门将碰出怎样的火花,当沐之秋遇上史莱克七怪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最终他又能否在这一世不留遗憾,潇洒自然?
  • 恸爱

    恸爱

    林枯荣是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女孩,她依稀记着自己今年应该是活过的第三十二个年头,她在过往这段模糊的记忆中拼凑出来了一段支离破碎的爱情,碎片中的那个男孩子叫沈浊,他用他极端残缺的爱,亲手埋藏的林枯荣的整个青春。
  • 侦探故事(中经典精选)

    侦探故事(中经典精选)

    《侦探故事》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的中篇代表作,包括三个篇目。同名篇《侦探故事》的背景设在一个想象中的南美国家,主人公马腾斯是独裁政权的一名秘密警察,参与了将连锁店老板萨利纳斯父子扣上谋反罪名并将其残忍杀害的罪行,他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忏悔。《寻踪者》中,主人公带着他的神秘使命,寻访集中营旧址,期待发现能唤醒历史记忆的“踪迹”,但所到之处均以失败告终。《笔录》写的是主人公从布达佩斯乘坐国际列车前往维也纳的遭遇。这些小说共同构成了伊姆雷小说的轮廓和精髓。
  • 斗罗之剑莲破天

    斗罗之剑莲破天

    我不会写这些东西。只有看了才知道,反正我觉得把我个人应该还是很不错的。里面到时也会出现别的位面的人....好多人哦
  • 一眼之念,一念执着

    一眼之念,一念执着

    一眼之念,一念执着。是时间的过错,让他们只能错过。他多想念她,她有多恨他。如若早知她会如此,他也绝不会后悔曾经选择她。人生若只如初见,他许她一生挚爱。
  • 永远:有多远

    永远:有多远

    一夜之间,我的王子我的骑士都消失了在我的世界!好冷、好黑哦!好怕……舞儿很怕。哇!舞儿又有哥哥了!这个哥哥比明炫哥还有哥哥,都要俊美漂亮呢!可是为什么他不喜欢自己?“滚,不要让我看见你,不要叫我哥哥,你不配!你……在我眼里什么都不是”朴亦天愤怒的喊道!“你……你”舞儿害怕的哭了出来!“收起你讨厌的泪水,我讨厌女孩子哭!没有人要的小孩。”“舞儿不是没有要的小孩!不是。”从此苏言舞再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只因那句,我讨厌女孩子哭!……永远:有多远?幸福是又是什么?如果有选择、只想到永远!!
  • 醉梦鹿

    醉梦鹿

    他说过:“你走,我便孤独一世,永不再娶。你留,我便厮守一生,博君一笑……。”‘去’‘留’只在一瞬之间,‘生’‘死’有我陪你,‘悲’‘欢’一起共赴红尘!
  • 黑执事血染十九世纪

    黑执事血染十九世纪

    对,我是喜欢看《黑执事》但是我不想来到这个世界,手无缚鸡之力的,我该怎么办?为什么自己要捡到死神的东西,知道这一切,如果我不知道,那我岂不是安然无恙,好好活着?干嘛要到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发现自己是恶魔,纳入了恶魔的生活方法,在自己身上,开始了恶魔之旅。。。。
  • 心滴井

    心滴井

    为了折腾出人生最大的成就,廖上弦与女友一起折腾完后宫,又折腾皇陵,折腾完敌人,又折腾道教,誓把人生定位为医国圣手的大戏台。无奈被敌人偷去的宝物众多,如何折腾回来?就算敌人再强,难敌失道寡助。看上弦月,拉满弦弓,射他个一箭穿心,射他个九死莫赎!能够召唤英雄的小村子怎么能够为敌而活?不如挺身而起,披挂上阵,让英雄之花尽情盛放,折腾命运……
  • 老兵口述抗战1

    老兵口述抗战1

    《老兵口述抗战①: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