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500000029

第29章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4)

4名乘警、20名乘客身份的军警官兵,加上两副手铐、一支短枪,要对付这么多持有凶器的歹徒,力量之悬殊显而易见。一旦餐车里的消息传到其他车厢,歹徒们串联起来,他们二十几人暂且不说,车上1千多名旅客的人身安全将难以预料。乘警长刘鸿和王维江是两个十分老练的警官,他们当即向所属武汉铁路公安指挥中心汇报案情,请求支援,同时决定封锁餐车,阻断人员流动,关闭窗帘,这样即使遇站停车,外面的人也很难知道里面的情形。

指挥中心很快有消息反馈回来,鉴于案情重大,铁道部联合公安部做出决定:为保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紧急调集防暴警察在前方宣汉站登车支援,坚决将歹徒绳之以法!

这个消息对军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此时距宣汉站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不打算无为地等待。将一片狼藉的餐桌椅简单地清理了一下,堆在车厢的一角,然后继续采用同样的方法将另外几个歹徒头目分批引至餐车,一一制服。

行动结束的时候,军警们从火车上清理抓捕歹徒76人,收缴各种刀具凶器240多件。当卢加胜组织官兵们整装列队,豪放地喊着“一二三--四!”准备登车继续旅程的时候,车上的旅客们纷纷鼓掌向他们致谢,有的还高呼起:“解放军万岁!解放军万岁!”

卢加胜对我说:“事后想想,当时很冲动,如果真的直接跟他们冲突起来,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们胜利了,而且得到了群众认可,这一点让他感到很自豪。这种自豪感是否会与他今后的生活始终相伴呢?我想会的。

火车继续向武汉开进。再次回到火车上,他们受到了英雄的礼遇,列车长专门为他们安排了卧铺车厢。至于后面的旅程,铁路部门向他们承诺,他们要到哪里,就送他们到哪里,绝不要他们花一分钱。卢加胜身上的伤也经随车医生尽可能地做了处理,包扎起来。

但这时候,卢加胜开始头晕了。他流了太多的血。他身上一共4处伤,头上和小腿上是刀伤,手上是咬伤,唯一一处不流血的伤口是右眼。那只眼睛挨了极重的一拳,此时乌青乌青的已经肿得睁不开了。而最明显的一处刀伤,在额头上。他觉得浑身都在疼,钻心的疼,唯有手是麻木的。这双已经没有感觉的手是如何把那些高大于他、强壮于他的歹徒按倒在地的,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

车到武汉后,卢加胜被送到离火车站最近的武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10天后,伤势刚有好转,他就悄然离开了医院。他没有接受铁路部门真诚的许诺,也没有留下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他甚至自己付清了2千多元的医药费,然后自己买了一张返回部队的火车票,独自消失在初春料峭的寒风里。那个后来登载在《解放军报》上的姓名和部队番号,是按铁路公安的要求,作为证明人签名写在一份记录事件经过的证明材料上。

回到部队,卢加胜很快随部开赴东海,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全封闭式海上集训,对此事却只字未提。

这起事件,后来被公安部定名为“211特大抢劫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和《中国国防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杭州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最大的列车抢劫案,以及军警们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解放军报》那篇寻找英雄的文章,也在其列。当卢加胜结束集训返回驻地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些热闹的文章和报道,也知道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的军警战友,大部分荣立了一等功、二等功,有的被评为全军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有的成为《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还有的当选为人大代表,但他还是选择了缄默。

在此后6年的时间里,当年的那场战斗,除了在他身上留下了4处永远无法消除的伤疤之外,仿佛从未发生过。即使在两次提干未果的情况下,他也从未提及此事。直到2007年3月,师政委白吕到连队检查工作,偶然发现了他额头上的伤疤,担心有什么重大隐情,反复追问伤疤的来历,卢加胜不得已才说出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为了慎重起见,白吕政委专门派出一个5人调查小组,前往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终使一切真相大白。正像乘警长刘鸿在6年之后再次见到卢加胜时说的那句话:“老兵,你终于出现了,我们找了你6年啊!”一时间媒体哗然,国人哗然。

“动手反击那群歹徒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他是真正的英雄!”咸宁警官王维江作证说。

记者不解,问卢加胜:“立功受奖是你应该得到的荣誉,你为何不声不响就放弃了呢?”

他笑了笑说:“当时看见歹徒霸占座位,抢夺财物,我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把这帮家伙拿下,根本没去想可能获得多大荣誉。”

这样的回答无疑是过于简单了,简单得让人有点失望。卢加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卢加胜在部队的职务是高级装甲修理工,专攻装甲底盘修理。

他的战友罗辉告诉我,只要是装甲类战车,没有哪个底盘是他对付不了的。他有一些保障“绝活”很是出名,比如,闭着眼睛,对装甲底盘的每个部件能一摸就准;靠耳朵听,就能准确判断装甲车运行时的故障点。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

一次,一辆两栖装甲车从他面前轰隆隆地驶过,卢加胜急忙让驾驶员停车,说这辆车油路有毛病。驾驶员不信,下车仔细一查,果然发现是高压油泵喷油嘴供油角度错乱,如不及时排除,将导致马力不足,甚至会造成发动机损伤。驾驶员翘着大拇指对他说:“老兄,你真神了!”

卢加胜本来就是作为技术骨干调到A师的,当时,A师要由摩托化步兵改制为装甲步兵,急需装甲人才。在此之前,他是S师非常有名的技术尖子。这是2000年底的事。

卢加胜到A师以后,颇有建树。他在A师先后调了4次岗位,每个岗位都跟装甲有关。基本上他每到一处都是从零开始干起,传授技术,理顺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到他走时,已是各方运转正常,秩序井然。

在A师1团修理连,是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岗位,一干就是10年。10年里,他从班长干到代理排长,不但自己成了A师无人能比的底盘修理专家,还带出了一批修理能手。

他经常带着他的兵参加各种技术比武,有师里的,集团军的,还有军区的。他喜欢比武,喜欢跟高手同台竞技,尤其喜欢那种高难度的对抗赛。战友们都知道,只要他一上场,“第一名”犹如探囊取物。比武是为荣誉而战,为师里的荣誉、团里的荣誉,也是为了修理工的荣誉!当他带着他那些满身油污的战友们出战在各级比赛场上的时候,他表现得坚定自信而又充满豪气!那时候他的内心比一般人更加热爱部队,更加热爱为他提供这片展示才华和光荣的天地的团队。

2007年10月,集团军在皖南地区组织了一场近似于实战的“红蓝”对抗演习,扮演红蓝军的正是A师和卢加胜的老部队S师。演习期间,双方将举行一次专业技术比武。A师装备部长亲自点将,由卢加胜组织比武训练,要求是只能第一,不能第二!而这时距离比武还有一周时间。卢加胜说,那没关系,我上!

比武科目叫“同步器与7216轴承精度调整”,要求精确到001毫米。

7216轴承由两个锥形轴承组成,其精度调整主要靠之间的一个基准垫和若干调整垫。

以往这个科目的训练,主要强调调试时的手感和力度,调试过程没有标准,只能边调边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几代修理工全是这么干的。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节省时间,又精准到位的方法呢?

基准环的厚度是变化的,如果先测量出基准环的厚度,再选择相应的调整垫,是否能一步到位呢?他发现在基准环和调整垫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连几天卢加胜都泡在训练场,觉也很少睡,连饭都是战友们帮他带的。经过无数次推倒和测算,他终于得出一个简单明了的测算公式。

比武那天,他采用了这种新的调试方法,只用了13分钟就高质量地完成了通常需要四五十分钟才能完成的比赛科目。在现场监考的军区坦修大队的何高工感到十分费解,问他是怎么做的。他就把原理毫无保留地讲给高工听,高工非常惊讶,当即向在场的军区首长赞扬道:“小卢绝对是动了脑子的,在我们坦修大队能调到他这个精度都比较少!以前还没有人像他这样去思考的!”高工还找卢加胜要了一份测算公式,说要带回军区好好看看。

卢加胜是当之无愧的冠军,A师就是当之无愧的冠军!装备部长非常得意:“这可是我们小卢的专利哦!”

年底的时候,A师特别嘉奖卢加胜,给他立了个二等功。这一年也是卢加胜收获荣誉最多的一年,他同时还获得了四总部颁发的“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被军区授予“爱军精武标兵”,所带排荣立集体三等功。

在高级工程师周斌眼里,卢加胜是一个不但肯动脑筋,而且很善于动脑筋的人:“他不是说你交给他什么事,他就干什么事,而是你交给他一件事,他在干这件事的同时已经干了好几件事,远远超出你的期望。”

2008年,他的一项技术革新的确超出了众人的期望。

这件事,跟海训有关。

卢加胜是部队海训不可或缺的人物。每次海训回到驻地,他的神经都会被一种刺耳的声音所折磨,那是从车炮场传来的“咣当!咣当!”的敲击声。那是战士们在用大铁锤和钢钎拆解履带板发出的声音。

每次海训之后,战士们都必须做一项烦琐而又艰苦的工作,对装甲履带进行维护保养,就如同机枪手每次实弹射击之后都要擦拭保养他的枪一样,那是他作为枪手的必备功夫。尽管装甲步兵们的“枪”体积过于庞大了,但是程序却是一样的。在对整车进行保养之外,他们要对被海水浸泡过的装甲履带所有的部件,一节节地进行分解,逐一清洗、擦试、润滑、组装,以防生锈。

在所有的环节中,最难的就是拆解履带板。通常是一个战士扶钢钎,一个战士抡大锤,将一块普通三角铁锲进关节里,将履带端连器强行解开。这叫做断履带。于是,每到这时,车炮场就形同一个巨大的铁匠铺,金属的撞击声不绝于耳。

看到战士们一个个抡着大锤砸得满身大汗,稍有不慎,或是砸在手上,或是对履带造成损伤,卢加胜就有点心痛。而且每次作保养,装备部门都要事先买回一大堆三角铁,事后砸坏的三角铁又是一大堆,十分浪费。

卢加胜想,能不能做出一件这样的工具,它一可以使战士们免除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二操作方便,三便于携带,不但陆地可用,海上也可用。

他又想,用大锤敲打三角铁用的只是一个力,如果能使几种力同时作用,岂不轻松?他开始按照这个思路构思,于是,一个能够将平衡力、推力、拉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的手动机械体在他的脑海里初具雏形。

设计图纸很快就完成了。可是他揣着图纸跑遍驻地所有加工厂,却没有一家愿意跟他合作。原因是他的设计工序复杂,制作起来误工误时,若是成批生产还可以,只做一件样品,不干!最后,他好不容易才在距驻地几十公里的一个地方找到了一家私人加工厂。

他开始一趟趟地跑加工厂。因为履带板新旧程度不一,大小内径也不一样,为了找出一个可以通用的中间值,每次去他都要挑出几块不同的履带板,装在麻袋里带到工厂去做试验。一个人拿不动,就找个助手抬着去,两人每天早上去,晚上回,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这样整整跑了两个月,终于把样品做出来了。

那是一个一尺多长,2公斤重,一只手即可携行而去的小家伙。卢加胜给它取名叫“多功能履拔器”。用时将履拔器固定到位,只需轻松地旋转一下把手,以往牢不可破的履带销,如同中了魔法一般,轻而易举地就被分解开来。

师装备部很快认可了他的小发明,立刻去工厂联系定做,为每个作战单位配发了10套。同时上报总部参评“士官优秀人才奖”,在评奖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最终获得一等奖。如今这项成果正在申报全军科技进步奖。几代装甲人用大铁锤、钢钎和三角铁拆解履带板的历史,在一名军士长的手上画上了句号。

而他在一年前的另一项科研成果“中心线快速校正和拆装架”,则大大缩短了修理时间,提高了战场修理效果,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当专家们得知这一成果出自一位普通军士长之手时,亦是举座惊叹。

卢加胜不但修理技术炉火纯青,他还自学了装甲车驾驶、装甲通信全部课程,考取了等级证,是团队少有的全能人才。他入伍15年,革新发明了15件保障器材,4次在军师抢修专业比武中夺魁。他先后写下了1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编写了《野战车场规范设置》、《底盘故障分析手册》、《海训车辆检查手册》、《新装备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多种实用手册,参与编写了装甲修理专业102个课目近120万字的教案材料。在他的履历表上,自入伍那年起,所获优秀士兵、优秀党员、优秀士官、先进个人、标兵等各种表彰、嘉奖一共25次。

写到这里,我有些感动,为这位军士长所作出的这些骄人的贡献。卢加胜跟我说,15年前他当兵离开家乡的时候,曾在区里欢送新兵入伍的会上发过言,他至今记得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请家乡父母放心,我们一定在部队好好干,决不给家乡人民丢脸!”或许可以说,这正是他用来回报家乡父老的一种方式吧。

“决不给家乡人民丢脸!”,这一点,毫无疑问他做到了。这就是他15年军旅生涯的全部注解吗?

从字面上看“爱军精武标兵”,起码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爱军,一个是精武。把这个“标兵”授予他,实在是恰如其分。

结婚前,卢加胜曾经交过两个女友,两个都以失败而告终。

仔细想想,两次分手似乎都与他的军人身份、他的职业性质有关。

后来经大哥大嫂介绍,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陶英。

他是个军人,做他的妻子需要担更多的责任,吃更多的苦,他希望妻子能有所准备。结婚前一天晚上,他对陶英说:“我们签一份协议吧。”起初陶英以为他在开玩笑,说:“你一没房子,二没票子,签啥协议?”卢加胜就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协议书递给她看。

结婚协议

甲方:卢加胜(军人)乙方:陶英(社会青年)

协议宗旨:在一起好好过一辈子

协议有效期:九十年

第一条:乙方要全力支持甲方在部队的工作,由于甲方工作原因常年不在身边,须由乙方承担起照顾家庭的一切重任;

第二条:甲乙双方尊重孝敬双方父母,关心体贴对方;

第三条:甲方决定休假和来队时间,两人在一起时,甲方要主动承担起工作的85%;

第四条:遇特殊情况,如战争、抗洪抢险、演习对抗等活动,由甲方说了算,乙方必须积极配合……

看完协议,陶英笑了:“你不就是要我支持你工作,不拖后腿嘛,我签!”

但是,很快陶英就明白那份协议的分量了。

同类推荐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蔡元培讲读书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蔡元培讲读书

    蔡元培先生为促进中国现代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呕心沥血,开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撷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蔡元培为自己的著译和同时代出版物所写的序跋、书评等文章。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
  • 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

    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

    本书为作者晚年学术成果的精选汇辑。内容包括马列文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思潮研究三部分。
  •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本书按时间顺序历数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家的各种文论,但在书名上却谦虚地不叫《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只叫《中国文学批评》。全书共三卷四十五节,所论及的批评家共五十六家。作者能把古代批评家言之未尽的东西,极力推阐,发挥无遗,而且用的是这一家自己的术语范畴,循的是这一家自己的门庭蹊径,不是拿着某种现成的模式框架,把古人剪裁了往里面填。
  • 事事关己

    事事关己

    本书主要呈现艺术家靳卫红的创作实践,包括艺术家的日记、随笔、访谈以及评论文章,还附有作品图片约二十幅。本书是艺术家个人在这个时代对生存境遇的抒发,也是对自我与他者,乃至整个艺术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热门推荐
  • 河伯的诅咒

    河伯的诅咒

    有这样一个传说——河伯为爱诅咒了洛神:“我——河伯,伟大的河神。以大海的名义,定下诅咒——永生永世,你——洛神,永远都逃不出大海的囚禁。”新的身份,新的面孔,新的生活——被雪葬的小花旦,却逃脱不了他的爱。因为他的爱,她失去了自由;因为他的爱,她遍体鳞伤;因为他的爱,她变得恐惧;因为他的爱,她舍弃生命,挣脱牢笼……一次意外,上帝没有放弃她,赐予她新生命。一切便从这里开始,帷幕正缓缓升起,敬请期待……(诅咒,将会被履行,还是被解除?笼中的金丝雀真的会飞出牢笼吗?)
  • 道衍经

    道衍经

    楚宇天赋超凡,更得上天眷顾,获不世功法道衍经。本以为此生,遨游四海,纵横天地,所向无敌。谁知,一切都只是他人嫁衣!
  • 鸿蒙新君

    鸿蒙新君

    万千宇宙,无不是正邪相随,阴阳互补,善恶共存,从而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而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究竟是邪主导,还是正义独行,亦或是打破现有,标新立异??
  • 初心勿忘

    初心勿忘

    富家女婚姻失败,巧施计重获前夫追求,破镜重圆。富二代生性风流,惧怕婚姻,巧遇麻辣女,甘愿被俘,斗嘴冤家成情侣。酒吧女身世坎坷,尝尽心酸人生,征服冷血侦探,终获一生守护。千帆过后,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 TFBOYS之逐蓝

    TFBOYS之逐蓝

    初见,他们是冤家。再见,便是三对世人眼中的酷,萌,冷,cp。有多少人会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会有现在这种美丽的结果。爱就是拥有对方的心,具体有亲密、有一种生活一辈子,并对这种关系的长久信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爱情是人性的组成的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情,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在爱情的情感基础上,爱情在不同的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同时,爱情让人们找到生活的温暖;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爱情让人们明白生活的真谛。爱情,让你享受了年轻、美丽、浪漫、激情,也一定要让你面对年老、寂寞、色衰、平淡、冷漠。
  •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仔细品味《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的思想,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更理智、更灿烂,更受他人的尊重,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快乐。你别动气,动气就伤了和气;你别生气,生气就坏了元气;你别逗气,逗气就破了财气;你若忍气,忍气便能神气。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忍耐都是他们一生中的座右铭。
  • 万法修炼系统

    万法修炼系统

    平凡高中生南叙,意外获得绝世修炼系统,从此走上了变帅变强的不归路,一路装逼,打脸成为无敌传说。
  • 卧底警官爱不起

    卧底警官爱不起

    两年前她与他有过两面之缘后,他们的生活就被命运安排了......从此,他们被命运折磨得狼狈不堪。颜雨萱,颜家大小姐,身份过于惊人,在某个酒店跑新闻被下药.....他莫寒轩,人称韩少,警官卧底,再次遇见颜雨萱,两人的命运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冥冥之中的命运早已绑在一起......经历了几次的生死的考验,几次危险都让他们侥幸逃脱,最终他们挡不住的就是婚姻......她被迫嫁给另一个男人,几次想离婚却不成功,因为有他的帮忙,她终于摆脱了一个不幸福的婚姻.....小剧情,某男“颜雨萱,你再睡,信不信本少爷扒光了你!”“……”“行!既然这样,那本少爷也就不客气了!”某男坏笑着上前......……某女“我们离婚吧!我和你在一起我是不会幸福的!”某女乞求某男.某男听到离婚二字,脸色变得阴沉了,“你做梦,就算是死,我秦非凡也不会和你离婚的!”某女就知道他不会拿轻易的答应的,于是“那我们法庭上见……”……这中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走进这故事吧……
  • 星星再亮不及你的眼

    星星再亮不及你的眼

    初见时,他身穿一身黑色球衣。仅仅只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穿着,却不想,从此印在了她的心里,挥之不去。再见时,他身穿一身蓝白相间的球衣,让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排山倒海般涌上心头,眼眶一热。原来她并不是不再喜欢他了,而是将这份喜欢藏在了心底。再次相见,成了他和她携手同行的转折点,将他和她的命运紧紧相连,彼此成了彼此的挚爱,成为校园的一段佳话。片段一:杨晓晓:“男神,男神,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看着眼前女孩笑着的脸,平日里喜欢开玩笑的男孩耳根一红,“嗯。”杨晓晓:“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吗?”江辰风:“什么?”杨晓晓:“你啊!”听了女孩的话,原本耳根红了的男孩瞬间涨红了脸,但看着女孩明媚的眸子,心里犹如一潭水被石头溅起了一层层波浪。片段二:江辰风:“晓晓,我错了,原谅我好不好?”哼,谁让你之前那么高冷的,害我憋屈了那么久!杨晓晓:“不好,”江辰风:“那要怎样你才原谅我?”杨晓晓:“追我啊!”
  • 盛澄华谈纪德

    盛澄华谈纪德

    纪德今日已被公认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艺复兴为传统的西欧文化演进中最后而也是最光荣的一环。这一位七九高龄的当今文坛宗师,至今仍坚贞地操守着他一生为人与为艺术的态度。他的真诚与“为良心自由,独立,反奴役”的信心使他成为今日最卓荦的中流砥柱,与一切势利的实用主义式的“现实主义”相拮抗。他属于蒙田以来那种人性而柔和,且又无微不至的散文传统;他的“我”,丰富而亲切,虔敬而舒卷自如,最足阐扬法国清明的人性批评传统。和马拉美一样,他是朴素的道德家;另一面,他又和勃朗宁,勃莱克,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紧凝成一支坚强的反中庸常识的精神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