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500000016

第16章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15)

我适时地噤了口。转而不由得想起了先前谈论他的出身时,他无意间透露的一个细节:自幼,母亲就和父亲离异了。他跟着父亲过。一生清苦的父亲在他的眼里很高大。

赋予这世间如此多的爱,却并不能获得最亲近的人的理解(原谅我还是怀疑了刘乾坤关于妻子离开自己所作的解释,刘乾坤的“原则”和刻板,注定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他最亲近的人),或许,这是成就“高大”抑或“伟大”二字,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不忍再触及一个年届60,且心地善良的老人所不愿为外人道的隐痛。装作不在意地,我轻轻地绕开了这个话题。

38年,涓涓细流涌汇为江河湖泊

和刘乾坤的接触与对话中,他多次向我提到王成--电影《英雄儿女》的主人公。

“王成为了信念,生命都可以舍弃,我生活在今天,能吃饱穿暖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与王成相比,我做的这些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离‘伟大’二字很远。谁伟大?王成伟大、刘胡兰伟大。”

“我不认为我做的事有多么了不起,需要多么受关注。我心底一直认为我做的这些事不应该是个特例,应该是全社会的一种常态。这种被大家称为崇高也好、慈悲也好的精神其实是我们全民族几千年文化中一直倡导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这当做一件正常的事情来看、来做才行。众人拾柴火焰高。”

说起自己心底的感受时,刘乾坤显得有些激动。

我调整了一下被他带动起来的情绪,想找点让我和他都可以放松下来的话题。毕竟,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历史时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活中,像刘乾坤这样的“典型”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恰恰显示了这种精神的弥足珍贵。这世间从来就不曾遗失过爱,我们常说大爱无声,大爱无形,作为一个生活在人群中的凡人,用一生的时间来践行这种爱的宣言时,它的无形会融进一件件具体、琐碎的有形中,这种有形和周围的世俗社会,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准日渐式微的大趋势,势必发生碰撞和交锋,这种碰撞往往又是有形的,它无疑给刘乾坤这样的“坚守者”和“践行者”带来困惑和疑虑。

为了调节气氛和缓解一下刘副主任的情绪,我跟他聊起了关于他即将开始的退休生活。

“退休了我就回河南濮阳老家。房前屋后种块地,我喜欢种地。”

“退休了,也不好好享享清福……”

“种地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啊。”

“捐助的事……”

“捐助和退休不矛盾啊?退休后工资可能会有些变动。不过,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自己种地,自给自足了,自己的日子更好安排了。四川灾区那几所灾后重建的学校、还有几个学业没完成的受助学生,我会坚持固定给他们尽我自己的能力进行长期捐助的。等那些学生毕了业,再通过线索找几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孩子……”

听着刘乾坤为自己作的退休规划,我明白,他这双爱心的翅膀,即使羽翼日渐走向凋敝,但它舞动时带动的气流和划下的完美弧度依旧强劲和完美……

坚持。

我注意到刘乾坤多次强调的这个“坚持”,这让我又想起了那句伟人说过的老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进而,我又想起了之前刘乾坤给我说过的一件事。那件事也正好关乎于坚持。

“结对子”。这个词人们大概不会太陌生。2004年,在单位党组织牵头的“党员·贫困家庭一对一结对子定点帮扶”活动中,刘乾坤和辖区内的一户少数民族家庭结成了“对子”。7个年头过去了,当活动从最初的大张旗鼓备受关注逐渐降温到再没人想起时,刘乾坤的这户对子依然结着。不仅如此,除去当初组织上安排给他的那户“对子”,他自发地又结了5户“对子”。“都是有一时半会不好解决的实际困难。虽然我也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但有些‘对子’的情况要复杂些。这就需要慢慢来,这6户对子的民族成分包括维、蒙、哈、回、汉和锡伯。做好了这件事情对促进民族团结来说,是多么有意义啊。”

7年,6户人家,刘乾坤远离此项活动伊始时的喧嚣,默默地以他微薄的收入,定时提供给他的“对子”们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细想之下,这种坚持委实不易。

每年的“七一”和逢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刘乾坤都会将慰问款或是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及时送到这些“对子”的手中。平日里,逢到某个“对子”家庭里有了急难的事情,例如突发急症需要入院治疗时,大至他自掏腰包代为交付入院押金、签署入院担保,小至帮着购置牙刷、毛巾等一应生活用具,他都义不容辞、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跑前跑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乾坤以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刘乾坤说,他自少年时期第一次不留姓名地为教室修理门窗和桌椅板凳时,就知道了“贵在坚持”这四个字。

他做到了。

38年来,这种坚持,让涓涓爱的细流汇聚成了一片江河湖泊。三十多万元,或许于这个每天都在生发着财富神话和不断催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的时代来说,并不是那么起眼。但就刘乾坤的个人能力来说,谁能否认那不是一片江河湖泊呢?

在别人眼里,他头顶光环,一路走得清苦而艰涩,苦行僧一般。

在他自己的心里,他一路走得充实而快乐。他曾说过,“尽我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是我生活的意义”。他不否认自己较之他人做横向比较时显得是有些清苦,但是他说,“以苦为乐就苦中有乐了”。他不愿拿自己的生活跟身边的同阶层的人做横向比较,他喜欢跟以前的生活做纵向的比较。他说,有些人认为我是一个跟当下社会脱节的人,只沉浸和生活在过去的时代里。他们认为我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不论哪个时代,向善的心都是要有的。这种美德传承了几千年,难道我们古人所总结、倡导的那些优良的东西都已经不合时宜了吗?我反正认为我没有和社会脱节,我通过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这个社会发生着实实在在的联系。而那些只顾过好自己小日子,两耳不闻他人疾苦的人,再养尊处优也是个和社会没多大关系的人。一个人不以改善一己的生活状况为全部的生活意义,而以自己的存在去影响和改善更多人的生活甚至命运的时候,是幸福的,那种油然而生的踏实感、充实感、幸福感、成就感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

让我们在这些安静的数字背后完成我们的想象吧--

……

1986年,1000元,捐助安徽、河南受灾群众;

1987年,3000元(转业费)捐赠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用于扶贫帮困;

1989年,2000元,捐赠河南省政府……

……

1990年,5000元,捐给家乡“四化”建设(汇款附言);同年,1000元,捐助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同年,1300元,捐赠亚运会的召开……

……

1998年,2300元,捐赠中国红十字会,用于抗洪救灾;同年……

1999年……2000年……

……

2008年,10000元,捐赠汶川地震救助……

……

太多,太多。我终于发现,大爱真的无言。过多的累述和过多的赘言,除了那么一点的浅薄之外,有的只可能是挂一漏万的遗憾和欷歔。

上善若水,乾坤有爱。

《活雷锋欧学联》--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欧学联

柴然

写在前面

欧学联出生在江苏省宿迁县一个穷苦农民家中,那时她的爷爷、奶奶、父亲相继在贫困中死去,与她同龄的两个表姐妹,也先后饿死在逃荒路上。正当他们饥寒交迫,坐以待毙时,共产党来了:两个头戴红五星的解放军和一名村干部,把一担救命粮和一头耕牛送到他们手中。

1961年冬天,19岁的欧学联,跟着海军某部转业战士夏立勤来到大同煤矿。夏立勤被分配到永定庄矿当采煤工,欧学联考入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班。就在她夜以继日拼命学习的时候,病魔却缠上了她。她不得不卷起铺盖回家。

1963年3月,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使得一度迷惘痛苦的欧学联找到了方向。

60年代初,国家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粮油、肉蛋、疏菜等食品奇缺。欧学联想,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有了肥料,不就能多打粮食?她决定拾粪支援农业生产。欧学联只有21岁。青年女子拾粪,在当时的农村虽习以为常,然而在矿山,却绝无仅有。欧学联学雷锋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义务为煤矿附近的农业社拾粪。开始的时候,欧学联不好意思抛头露面,就在黎明时分,担着一对粪筐出现在矿区的大街小巷。那时候,骡马、骆驼及猪羊鸡狗也多,拾粪不算难,难的是认清楚是不是粪,因为天还没有亮。“不怕你笑话,”欧学联说,“有时候分辨不清是不是粪,就端到鼻子下闻一闻。”一个早晨下来,欧学联正好能拾满满的一担粪。

当今日47年过去,我们和欧学联一并转身回去,所见的是:

她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劳模、省特级劳模7次;

山西省优秀党员、党员标兵7次;山西省学雷锋标兵2次;

山西省全民文明礼貌月先进个人;山西省精神文明标兵;

全国“三八”红旗手2次;全国巾帼建设标兵;

全国拥军优属模范个人;

出席过全国煤炭会议4次,并被命名为全国煤炭战线劳模、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过中国工会第十三次、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8年选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百名矿工感动中国人物;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先后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集体接见合影留念……

在欧学联家中

2010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我走进了欧学联家中。

尽管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她家里的情况还是让我吃惊不少。可以说,太贫寒了。“唯一富有”,是里间小冷屋满堆着几大包鞋垫,几大袋茶叶,当然还有她这些年来所获得的多种荣誉--照片、奖状等,她这两间可称破败的小平房,就是家徒四壁。加之天气十分寒冷,白雪统御,西风卷折,仅靠外间一个小铁炉来取暖,根本不可能让小屋温热起来,恍惚间,你甚至有进入《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的戏中情景的错觉。有同行作家这样记下:外间,四十年前的箱柜,四十年前的镜框,绳子上晾着打着补丁的内衣,锅里是烩土豆;里间的窗子被外面的住宅楼挡着,进不来一线阳光,靠近屋顶的墙壁上,有往年漏雨的陈迹。

因又来了她几个一并服务于矿山的老姊妹,几个年轻些的接班人,搞得火炉边坐不下,大家也只好陪着我这个客人站着讲话。欧妈妈的老伴夏立勤老伯,只得待在床上。

我眼前的欧学联,瘦小衰弱,病体缠身--她的子宫、胆囊全部切除了,肺结核、胰腺炎、肝硬化、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也在折磨着她。

因有大同煤矿文明办韩科长在场,是她陪同欧学联上京参加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不等她们向我介绍情况,我倒想起来中央文明办资助她这个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的5万块钱。这多少对她都是一笔不菲的贴补。可是一问,她却说:“我没有要。我不要国家一分钱。”让我替她一阵儿惋惜。

尽管随后我把录音笔打开,她的姊妹们和接班人也争着在向我讲她,讲她这几十年,从矿上到矿工,从矿区到社会,从社会到军营,我却想,和她这样的人坐在一起,哪怕大家都不说话,一样胜于最到位的采访。

这下来,我和她讲起她的房子。我说,这干打垒似的小棚屋不能再住了,如果矿上再分房,她就应该坚决要下来。结果她说:“人家现在都是商品房,就是给我分,我也买不起呀!”弄得你一时语塞,只好看看在一边也不知该讲什么的韩科长。而与我担忧的方向根本不同,是她把她这15平米的小寒窑当宝贝对待。她讲她现在最大隐忧,即是矿上要把她这小屋拆掉。她的工作特殊,这小平房直连着小院和街道,如做鞋垫打褙子,那台子能占着多半条街;如包粽子,只有在院子里生火大干;当然还有制作茶叶,一样得有很大一片可照看得住的地方,倘使住楼房,这一切都会变得复杂而难弄,不顺手。

还说什么?我当然在来之前已然知道她三次让出住房,四次让出来正式工指标了。

她家因人口多,住房困难,1979年矿上给她分过一套福利楼房。当时能住上楼房还真够幸福。左邻右舍都来祝贺。看着母亲有些犹豫,儿子说:“好不容易分上楼房,咱们快搬吧!”可是她想,要吧,有人比咱还困难,三代人同堂,挤一间小家;不要吧,人口太多,实在住不下。最后,欧学联还是做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把楼房让给了别人。后来矿上又两次给她分福利楼房,欧学联同样让给了别人。

至于说招工,如出一辙。她共有四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也都让给了别人。其中一次,她向关心她的矿领导说:“组织和领导的关怀,我心领了。我毕竟是个没多少文化的家庭妇女,指标还是让给那些待业青年吧。青年是咱矿上的未来。”

她这样,不足为怪,毕竟这年间她学雷锋已成名。要说的,是她的大儿子夏明海的工作,也因有了她这样一位特殊的母亲而一再被耽误。1981年,明海高中毕业,在家待业。看着一家五口人全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过活,明海很是垂头丧气。第二年,有关部门在矿区招工,领导考虑到他的情况,决定给他一个正式工指标。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李全柱的青年找到欧学联门上。李全柱的父亲早逝,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哥哥又是个残疾人,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欧学联听着李全柱的诉说,难过得直流眼泪。儿子猜到母亲的打算,对她说:“当初你的指标让给别人,我没权干涉;这个指标是给我的,我不让!”欧学联说:“你是我的儿子,这个指标非让出来不可。”明海能怎么办?痛哭一场罢了。

近20年来,待业的矿工子弟越来越多,没事干成天在街上转悠,有的甚至在社会上鬼混。欧学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凭着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多方联系,四处找人,先后安排军烈属、特困户和待业青年长期工、固定工、合同制工180余人。有人给她测算了一下,她帮这些子弟联系工作跑的路,至少能顶一个红军长征。

永远助人为乐

在她的这帮老姊妹中,年已七旬的杨秀珍大娘,显得格外激动。杨大娘恨不得一口气把欧学联这一生做的事都告诉你。甚是有趣,她这样一个老姊妹,竟然随了年轻一代的口吻,如韩科长那样,一口一个“欧妈妈”叫着。杨大娘的雁北土语很重,好在你是个山西作家,虽稍稍吃力,可还是听明白了。原来,大娘在此是“现身说法”--那已是2005年的事了。

杨大娘的孙女周乐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8个月时便检查出来,可是因没钱一直未治疗。到那年小乐文8岁了,看着到了上学年龄,别的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到学校去,她则被病魔缠着,连门也不敢出。

同类推荐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赋和乐府诗就像古老的情书,至美、深邃、感伤;汉赋和乐府诗就像一个王朝的情感库藏,她的美不可言说,情至酣处,浓烈得让人不忍回眸。提笔吟咏,细品个中滋味,诗赋里的帝王情、酒仙乐便溢满胸口,几番言辞足裁成一尺华美,三寸忧伤,织成那年夜未央。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行书字帖三希宝帖、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蜀素帖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
  • 现代性及其不满:中国现代文学的张力结构

    现代性及其不满:中国现代文学的张力结构

    本书从宏观上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张力结构的存在,指出这种张力结构的形成是由西方文学理念的中国移植和中国本土经验的现代转换的冲突性选择所导致的,从而铸就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两种不同的文学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这些探讨为转型期的中国文论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界。
热门推荐
  • 穿越课本诸天

    穿越课本诸天

    来到课本中的位面世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世界:朱自清《背影》、中世纪欧洲(历史)、傅里叶变幻之谜(数学)、圣诞老人之夜(英语)、圣女贞德(历史)、小桔灯(语文)、生命演化(生物)……
  • 方元的三分钟

    方元的三分钟

    方元有一块手表,只要按下秒表启动键,就能回到三分钟之前。
  • 一起走过的岁月

    一起走过的岁月

    本书讲述的是一群青春朝气的热血男女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中侧重写出了男主人公吴宇和女主人公方晴的曲折爱情故事,俩人经过现实生活的历练后,最后终于明白了爱情的真谛。在大学生的眼中友情,爱情哪个更具魅力,本书将展现给读者。书本大致内容是,通过土木一班和413宿舍俩个环境映射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活灵活现的倒出了青年男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另外从侧面描述了413成员,李梦,田东,二牛哥,少飞,小南和土木一班里的班长朱军,猴子,陈舒以及文学社团的方俊,院学生会的陈悦然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羽若学院校草帮

    羽若学院校草帮

    这个嘛,去里面看咯,希望大家喜欢,不喜勿喷
  • 诡事奇谈

    诡事奇谈

    呵呵呵,没有任何章节,随便申请的名字罢了,呵呵呵。。。
  • The Second Jungle Book

    The Second Jungle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看见死神的少女

    看见死神的少女

    惨绝人寰灭门案中幸存的少女,失忆醒来发现了自己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这是她幸还是不幸呢?
  • 重生从狼堡开始

    重生从狼堡开始

    大龄宅男陈青重生了,发现自己躺在狼堡的训练草坪上,一脸懵逼。QQ群号178995800,密码0501。
  • tfboys之落樱缤纷

    tfboys之落樱缤纷

    他不相信,不相信她会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也不愿相信,她会走的那么坚决,明明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为何要选择逃避,命运又为何要捉弄他,当他选择放下时,她又翩然闯进他的世界。――王俊凯&落樱。看似那么大大咧咧,实则是最脆弱的,最值得呵护的,她与他如命中注定般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他誓要护她一世,永不相弃,为她献上999朵专属她的玫瑰。――王源&程心颖。浮华一世,白驹过隙,他拉着她的手漫步在夕阳下,余晖拉长两人背影,他向她许下一世,定要让她过上最好的生活,一直做只属于他一人的新娘,永远。――易烊千玺&陆雅琪一世太短,许你永远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