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500000103

第103章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3)

湖北职院与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在文化守望中坚持了十年,在每年的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了魏迪仁、余汉江、谭之平、胡英军、许明亮、李梦婷等1000多名“感恩之星”、200多个感恩先进集体。魏迪仁老师先后荣获孝感市“孝老爱亲楷模”、“十大孝子”、“孝感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余汉江荣获全国首届“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等称号;全国自强模范田子君是湖北职院德育辅导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建顺也是湖北职院德育辅导员。

正是有了成千上万个魏迪仁、余汉江、谭之平、张建顺、胡英军这些坚实、具有感召力的孝文化传承者,“中华孝文化名城”才更具品牌意义。

中共孝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栾春海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品牌战略思想:“孝感是孝文化的发源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孝文化的发扬光大。所以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品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抓理论研究,推进传统孝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孝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推进孝文化的社会宣传;已举办了六届的孝文化节成为了“百姓的文化盛宴、市民的艺术大餐”;大力发展孝文化产业……”

采访中,栾部长热情地邀请笔者届时参加拟定于2010年重阳节前夕,在孝感举办的以“孝行孝感”为主题的孝文化节活动。他向笔者透露,中央文明办拟同时在孝感举办“身边的好人”颁奖晚会。

中共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指出:“中华孝文化的传承、弘扬,在社会转型时期,对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黄关春,这位让孝感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推行孝文化的市领导,以领导者的风范,意味深长道:“弘扬中华孝文化,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品牌,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是我们的责任、义务和愿景!”

对连续两届的全国道德模范的采访,我都是带着使命和感动去完成的。感谢中国作协、中宣部及中央文明办给予我以信任和走近模范的机会。采访过程中,我的心始终被他们那种义胆忠肝感动着。说起来,我与谭之平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我也是一个踏着乡间小道的泥泞、来到武汉追梦的女孩,不同的是,我走的是一条更加曲折的文学之路。在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我历经了诸多的坎坷和磨难,所以,在采访谭之平的时候,我似乎能感受到她的心跳和脉搏,如果说心有灵犀,倒不如说惺惺相惜,因为相同的命运把我们的心灵连在了一起。我能自强不息、自学成才,从一名农家女成长为一名记者、编辑、作家,也是心中始终有份不灭的自信,那就是谭之平所说的“当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时,我的信心就累计起来了,对未来的恐惧就减少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现在回过头去,我发现,我的生活虽然充满了五味,但我的人生更有了色彩!

谭之平用她柔弱的肩膀挺起了家庭的脊梁,用爱心铸造了孝义的辉煌,用回归校园、追求知识的精神感染一代人;而我要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人生,忠实感受生活,书写出生命的激越,奉献给我的读者朋友!

2010年3月于武汉文心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罗桑扎西

李向宁

踏上青海高原东南部,走进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第二个弯处,便是素有青海南大门、蒙藏文化柔和点、亚洲第一草场之称的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广袤无际的草原。

这里,天空是那么的湛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羊毛疙瘩般的白云飘飘荡荡,绿地毯般的草地无边无际,红的、黄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的野花五彩缤纷,应有尽有,那迷人的姿态,诱人的芳香给草原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条条小溪,弯弯曲曲,缓缓流动,它们从远处的雪山流淌而来,漫过峁,越过梁,跨过崖,穿过草原,亮闪闪,流潺潺,像悦耳动听的琴声,给草原带来了无限生机,又带着草原上的欢声笑语,悄悄地流向了远方。

草原深处,一群群牛羊悠闲自得,闲庭信步般地在山坡上觅食,像洒落在绿草毯上的一颗颗洁白的珍珠。如白蘑菇似的,一座座圆形蒙古毡房在山坡上、沟谷中星罗棋布,毡房顶端升起袅袅饮烟,升到丈把高就散得无踪无影。帐房外晒着白色自曲拉,立着打酥油的木桶,有的还停有摩托车、汽车,狗就在一旁晒太阳。狗是藏獒,头如狮子身如牛犊,生人一来,便叫了起来,声如狮吼,在草原传得很远,毡房里便走出一两个顽童,曲卷的发辫,黑里透红的小脸,一双黑亮黑亮的眼睛怯生生地张望,见是生人便转身跑进帐房,接着便有大人出来喝住狗,用蒙古族礼节热情地将客人让进毡房,招呼客人喝奶茶,吃糌粑……

在这个亲切、温暖富有诗意,能给人化去俗虑感觉的高原纯牧区,无论你走进哪一顶毡房,问起哪一位牧民,宁木特乡宁木特村的罗桑扎西,无人不伸出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好人,那可是一位难得的好人!

罗桑扎西是一个什么样的好人呢?其实,他不是什么大人物,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他就是一位普通的牧民,几十年来,始终怀揣着朴素而博大的爱心情怀,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孝敬父母,抚养弟妹,帮助困难群众,用善良、勇敢、坚韧,用爱心、孝心、责任心,书写了一幅感人肺腑的爱心画卷,谱写了一曲最动听的道德之歌,成为河南县蒙旗草原上孝亲敬老的一面旗帜。

罗桑扎西是青海省河南县宁木特乡人,但是,他的父辈却在很早以前迁到了青海海南州同德县,因此,1950年他出生在同德县河北乡上只买村的一个祖祖辈辈放牧为生的牧民家庭。虽然是个男孩,他的出生却没有给家庭带来过多的惊喜,仅多张嘴吃饭而已。尽管是老大,但贫困的家庭却不允许使他有丝毫的骄奢,相反使他从小就有一种责任心,早早地就认为应该为父母弟妹分担生活的担子。有这种意识是他10岁左右,那时正是60年代前后的自然灾害时期,饥饿像蝗虫一样覆盖着中国大地,偏远的青海牧区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他的母亲实在找不到吃的,就背着年幼的妹妹出去讨饭。一次,有一家人在办喜事,母亲便领着妹妹凑上去,在人家的白眼中讨了一点吃的东西,恰巧让罗桑扎西看见。母亲的谦卑和那家人的不屑竟是同样的陌生,罗桑扎西触电般的呆住了。这一幕给了他极大的刺激。可他才是10多岁的孩子,他能有什么办法帮助母亲?当然他没有,但他却在心里狠狠地说:“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好好放牧,挣更多的工分,让父母妹妹们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这大概是他生平发下的第一个誓愿。记得那天,他久久地站在草丛中,凝望这远处的雪山,当时自然谁也不会去理会一个发呆的少年,任凭那拍天的雄心在一个幼嫩的胸膛里喧嚣鼓荡。

从此,罗桑扎西开始下苦功,没有上学读书的他寡言少语,默默地去放牧,又默默地回家,童年的10年里,他没穿过一双新鞋、一件毛线衣,夏天一双破球鞋,冬天一双旧毡靴,露出的脚指头时常被小伙伴讥笑,但他没撒过一天懒;放牧时,有时早晨空着肚子出去,中午回家原想饱餐一顿,但看见母亲含泪的双眼,就明白仍没有吃的。他知道母亲很无奈,也不想难为母亲,就一语不发地赶着羊群又走向山里。只要一坐在羊群堆里,听着羊叫,饥肠辘辘、饥寒交迫似乎就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罗桑扎西说不清何以如此,他只是感到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他,有一种念头支持着他在困境面前忍耐坚持、奋力拼搏,而且直到现在,直到他年近半百,这股力量似乎仍伴在他左右。

明眼的乡亲对他的父母说:“你们这个儿子懂事,将来肯定有出息!”

父母苦笑着说:“有什么出息,还不是个放羊的?”

乡亲就说:“别看他是个放羊的,身上的那股劲和别人不一样呀!”

其实,乡亲朴素的话语不是理性的总结,而是直觉,这直觉是完全对的。如果说罗桑扎西和别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多了一些耐力和善心。耐力是他持久,是他不怕挫折也要达到目的;善心是他站得高,不会为些许得失计较。耐力加上善心,这就是他从少年时起修炼而得的一种特殊的素质,这种素质使地获益匪浅。它就像一种精神的光芒,照耀着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直至照亮他的一生。素质这种东西一旦成为某个人的精神及心理的内涵之后,便会挥之不去,改之不变,还会因困顿而愈发凝聚,因磨砺而愈加闪光,否则罗桑扎西便不会从他所经受的重重困苦中坚毅地走出。

对罗桑扎西来说,他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就是为了体验“艰辛”二字的,生活对于他总是很残忍。1960年8月的一天,在生产队当干部的父亲因公外出,不慎坠马,双腿严重摔伤。得到消息,罗桑扎西急忙赶到现场,并同随后赶来的乡亲们一起把父亲抬回村里,请村里唯一的一位赤脚医生诊治。医生看后,认为是粉碎性骨折,情况十分严重,他无能为力,简单包扎后建议立即送县医院。县医院离村有几十公里远,家中经济条件差没有钱,加上当时黄河沿一带仍有土匪出没不安全,在父亲的再三坚持下就放弃了医治,只是服藏药在家静养,不料造成了下肢瘫痪,从此生活不能自理。这一打击几乎使整个家也处于瘫痪状态,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几个弟妹尚且年幼,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母亲整日以泪洗面,作为长子的罗桑扎西只好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顶替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0多岁的他以给生产队放牧挣工分来养家糊口,由于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加上只有罗桑扎西一个半劳力,村里每年给家中分配的牛羊肉、酥油、面粉有限,一家人常常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为了使弟妹们吃饱肚子,他经常在放牧之余给别人家去帮忙干活,换点炒面、酥油等食物贴补家中的生活。

1963年,又长了3岁的罗桑扎西自认为有了力量来改变家里的窘况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他家。一位从河南县宁木特来的人捎话说,他家住在河南县宁木特草原的一位亲戚病倒了,想让他父亲去看看。听父亲说那位亲戚是父亲的姑姑,年已70岁,没有子女照顾,甚是可怜。得到消息,父亲心情十分沉重,很是坐卧不安了一些时候,之后便对母亲和他说,“老人年事已高,身边没有人不行,我们是不是搬过去照顾她?也算迁回老家。”父亲的想法使母亲感到很意外,母亲说,“老人有病,我们去看看或者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可以的,全家搬过去就大可不必了。在同德我们生活了这么多年,再说你又是这种情况,怎么能举家搬迁呢?”父亲又说,“老人孤身一人,又有病,仅去看看,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们的父母有人管,我的这位姑姑也得有人管才是!”父亲说得很坚定,致使母亲不得不同意他的意见。父亲的善良深深地打动了罗桑扎西,使他从心底升腾起了对父亲的尊敬,同时也埋下了人应该有一颗善良心的种子。

1963年秋,在父亲的坚持下,罗桑扎西一家从同德县迁回河南县宁木特落户,成了宁木特村的常住户。迁来之初,由于季节上的青黄不接和家里有两位病人,罗桑扎西家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们一家还是把照顾父亲的姑姑放在第一位。设法为老人治病,精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尤其是罗桑扎西,更是以父母为榜样,承担了更多照顾老人的事,为老人煎药喂饭,天热了把老人背出毡房外晒太阳,天冷了为老人生好火炉,感动得老人常常流泪,总是心存愧疚地说:“罗桑扎西胜似亲生儿孙呀!没有他,恐怕我早就死了。唉!真是拖累他了。”罗桑扎西一家对待老人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乡亲。草原人是善良的,草原人的胸怀是宽广的,看到罗桑扎西一家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如此善待老人,当地的群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家给一把炒面,那家送一斤酥油,他们的帮助和关怀,使罗桑扎西的父母非常感动,他们总是对罗桑扎西说:“一定要记着这些恩情,将来一定要回报。”

时光不知不觉地又过去了几年,罗桑扎西也由一个懵懂的少年长成了一位蒙古族汉子。1967年尽管他只有17岁,但长得十分剽悍强壮,一米七八的个子,大眼睛,高鼻梁,相貌堂堂,尤其是一把放牧的好手,时常引来姑娘倾慕的目光。这时,父母才意识到罗桑扎西长大了,按照草原的风俗,到了该给他成家的时候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父亲的姑姑去世了,全家人十分悲痛,于是就把给他准备说亲的事放下了。

自从父亲瘫痪后,加上母亲身体不好,父亲的吃喝拉撒全靠罗桑扎西。每隔一两个小时父亲就会不由自主地抽风,罗桑扎西就不停地给父亲拉腿、压胳膊。躺在床上时间一长不舒服,罗桑扎西还要不时地扶父亲坐一会……

父亲长期卧床消化不好,不能吃过硬的食物,罗桑扎西就和母亲一起设法做父亲喜欢吃、有助于消化的饭。父亲瘫痪在床,为了不使身体长褥疮,每三个小时罗桑扎西就帮父亲翻一次身。瘫痪病人最困难的就是大小便,因为消化功能衰退,父亲长期便秘,每到这个时候,罗桑扎西比谁都急。时间长了,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大便之前先给父亲揉肚子。但即便是这样,每次大便还是十分困难,而他给父亲掏大便更是常有的事。

父亲犯病的时候非常痛苦,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发脾气骂人。但是不管父亲说什么,他都是言听计从,和颜悦色,从不给脸色看,也从不顶嘴。有时候父亲骂他可难听了,母亲忍不住就会说父亲两句,罗桑扎西还劝母亲说不能那样,毕竟父亲很可怜。为了在精神上给父亲安慰,他经常教育弟妹要懂事听话,好自为之,尽量不惹父亲生气。他还经常和父亲谈心,把外面的一些情况告诉父亲,让父亲经常有好的精神状态。

尕布藏活佛不仅是宗教大师也是有名的藏医,冬天的草原十分寒冷,为了不使父亲的旧病发作和恶化,罗桑扎西经常向尕布藏活佛请教治病护理、疗养的方法,活佛开了药方,他就骑着马去邻近的甘肃夏河市去抓药,一来一去就是一天,再苦再累也尽量让老人减轻痛苦。

草原的冬天暴风雪有时能把毡房吹倒压塌,为了让老人不挨冻,他就把父亲抱到避风处,收拾好毡房后就把火炉烧得旺旺的并整夜守着。罗桑扎西说,“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天怎么那么冷!”夏天太阳暖和时他就随时把毡房下脚打开通风,还经常将父亲抱到草滩上晒晒太阳。

同类推荐
  • 每天进步一点点(唯美阅读)

    每天进步一点点(唯美阅读)

    本书中的故事短小精炼,却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内涵和无穷的人生智慧,能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让人见微知著。每则故事后还附有画龙点睛的哲理启示,帮助读者拨开理论的迷雾,直人心灵,获得人生感悟,找到幸福和成功的答案。本书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描绘了主人公短暂而曲折的一生,是一部关于诗歌与死亡的个性传记,也是一曲年轻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挫败的时代挽歌。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 福村迟来的转身

    福村迟来的转身

    旅游,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作为国际朝阳产业,正在世界崛起。据说旅游的先驱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但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旅行活动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兴起了。
  •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本书围绕贾平凹30年的创作首次专注“生态学”研究,包括其作品中的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民俗生态、存在生态、人文生态、性情生态和生态理论9个方面内容。
热门推荐
  • 思江湖

    思江湖

    浩浩神州,才俊无数几多愁?千古岁月浪淘尽这诸般英雄,这历史也因几人便起了惊涛骇浪,也因几个念头便动了乾坤...遥望这滚滚不朽之尘埃,弹指间岁月流逝,轻起薄唇口中念叨的却不过是几段尘封的平行历史...
  • 列祖提纲录

    列祖提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外逃缘

    世外逃缘

    东汉末年董卓乱宫后,一代方士奇人南宫异预知大乱将至,率弟子、引乡民遁入深山秘境,建立“桃园国度”;在南宫异的引领下,桃园国度的居民皆习炼丹服饵、吐纳修炼之术,不盼科技昌明、唯求羽化飞升,将众人引入人类发展的另一条异路分枝,外世之人谓之曰仙;东南师大大三学生袁方同学邂逅一神秘丽人,在胭脂岭携手同游时误入桃园国度(非灵魂穿越);梅花何在、芳踪难觅,袁方同学如何才能揭开伊人的神秘面纱?他在桃园异境中又有怎样一番令人匪夷所思、荡气回肠的经历?本故事介于唐传奇与明清志怪小说之间,揉合玄幻、仙侠,灵异、科幻,历史、言情等于一体,有旷世奇缘、有兄弟情深,有家国情怀、有男儿梦想,有英雄热血、有儿女情长......应该有的一样不少,最为紧缺的是推荐和收藏,盼望得到您的鼓励支持!
  • 2019号美漫宇宙

    2019号美漫宇宙

    遇到过吸血鬼,殴打过泰迪熊,看到过斯塔克的私人飞机,硬抗过洛奇的左勾拳……
  • 周书

    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觉浮浪

    幻觉浮浪

    这只是一个日记本,爸爸的文件管理,走一些地方,过路过的风景。幻想浮浪。
  • 再嫁boss,总裁夫人太腹黑

    再嫁boss,总裁夫人太腹黑

    十年前的错过,造就了两人的命运,十年后的相遇,让彼此的心不能安定,究竟两人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 我的校草老大

    我的校草老大

    第一本反映“90后私立中学生活”的校园现实主义小说。这一年,实行就近入学制度,小学毕业的赵平,由于落考,意外进入了区里的私立中学。这个为孩子们提供体育、美术、音乐等专业课培养的特殊私立学校,因为积极追逐升学率,几乎汇集了全城最聪明、最漂亮、最优秀的孩子。同时,为了利润最大化,这里又汇集了全城最淘气、最奢靡的富家子弟。这个像盒子一样的学校,几乎正是眼下这个社会的微缩体:拼搏与腐烂共存,自尊与金钱共存……在一点一点的成长里,赵平亲眼目睹了眼下的90后孩子们残酷的生存环境。同时,他也看到了在这种种的压力之下,不同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或顽强或颓废的精神状态。在这里,有大家熟悉的人,也有大家不熟悉的事。看90后新新人类,如何演绎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大戏。
  • 崛天记

    崛天记

    大龙皇朝西边,一个贫穷少年不甘贫困,奋力修行,追求强大富贵。境界入念,招式,运气,内吐,刚柔,暴气,化气,浑圆。而后神通境界。
  • 顾念南城花未眠

    顾念南城花未眠

    夏蝉对爱从来没有退缩,她爱了顾城宇好久好久,这是后知后觉。其实她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足以死心了,但是她的爱太坚强一直一直没有被打败。“夏蝉,你究竟想怎样,一直缠着我然后和以前一样?”“夏蝉,你未免把我想的太蠢了吧。”听说,忘记一段伤痛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可偏偏想忘记的时候他总是时不时的出来捣乱。爱和恨相比,恨更容易放下“夏蝉,你已经抛弃我一次了,你不能抛弃我第二次啊。”夏蝉却在心中说了一万个对不起。如果久别重逢,是否还能旧情复燃?“顾城宇,对于曾经因为我年少轻狂犯下的错我很抱歉,现在我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活着。”“夏蝉,每次都是你来招惹我的为什么你总是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我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