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04500000022

第22章 生老及病死

出生与孝道

一个人出家为僧的最小年龄是7岁。佛教与伊斯兰教或天主教有别,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成为佛教徒的。所以僧人在刚出生的时候,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佛教的人生哲学却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业报轮回说。

按照佛教的理论,众生,即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意识的生物,都因自己所做的业因,也就是自己的善恶行动而得到报应,并在六道中轮回转生。作为轮回的主体,今世可能为父,但在下世就可能变成人子,或者因为今世的恶行,在来世下地狱,或转生为饿鬼、畜牲。这样,自己的生命是不是父母给的就成了问题。我今世托生为人子,并不是父母所生,而是因为我前世行善,没有恶行所得到的报应。如此说来,父母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恩情,儿女对父母也不存在亲情。

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基石是孝亲。孝是做人的根本。正因为这样,在佛教初传中国的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不孝曾是儒道两家攻击佛教的主要对象。有人指出:出家人剃头是违反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有人批评,出家为僧,使孩子离弃父母,是大不孝。佛教僧人要不要孝养父母,孝在中国僧人心目的地位如何,在当时是中国佛教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佛教一直背负着“不孝”的恶名,它在中国就不可能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佛教僧人强调孝亲始于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这部经书译出后,被视为佛教的孝经,广为流传。中国僧人自此开始倡扬孝道,大肆宣扬目连救母的故事,创作了大批专门提倡孝道的经典和说唱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父母恩重经》,这部经书以老百姓乐于接受的通俗曲子的形式,历数母亲养儿的艰辛和恩情。在这样的宣传攻势下,孝亲思想也成为唐以后中国佛教弘扬的中心教义之一。

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就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直接认为孝敬父母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而禅宗丛林的规范《百丈清规》则从制度上保证了僧人孝敬父母的可能性,规定父母疾病逝世,僧人均可以请假探亲或奔丧,时间不限。

衰老与疾病

对僧人来说,年龄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僧人并不是以年龄论长幼,而是以受戒时间的长短论辈分。但人到老年,行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给,须有人照顾,僧人也是这样。到僧人年老时,寺院就要给予一定的照顾。

僧人到了老年,根据地位的不同,有不同的安排。如果是住持方丈,因年老有病,心力疲倦,可以辞职隐退,称“退院”。此时,他要进行一系列的清点交割工作,把账簿、文书之类交待清楚。到退院的那一天,召集僧众集会,方丈当众向僧众辞谢。此后,如果他继续留在寺院,则安排在东堂居住,还是住单间,也有专人侍奉,待遇还是比较好的。

曾经担任过西堂、首座、维那、书记、班首等职务,或者有一定名望资历的高僧,当其年老退职后,为了表示优待,也可以居住“单寮”。一间单寮最多可居住五六人,也有专人侍奉。

其他一般的年老僧人则移居“延寿堂”。延寿堂是专门为年老僧人设置的疗病休养之所。延寿堂设有专职的堂主,由宽容厚道、办事周密的僧人担任,负责供给年老病僧的衣食药物等必需品。如果老病僧人的床单衣服脏了,堂主还要为他们换洗。

(《百丈清规》中规定:僧人得病后,寺院要把僧人的家人及亲友请来,在病人床前诵念赞佛文,并在佛像前代表病僧进行忏悔,以求得寿命延长,病体康复。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日益沉重,估计难以救治,就要留下一份类似遗嘱的“口词”。内容包括:僧名、本名、原籍、何年出家、在某寺出家为僧,等等,并表明如果去世,随身行李由寺院分配,死后希望按丛林清规安葬发送。

寺院还要给病僧治疗疾病的药物。这些“药物”按佛教的说法分为四类,又称“四药”。第一类是“时药”,是僧人日常的食品,如米、面、酱菜、豆腐等;第二类是“非时药”,指果汁一类的食品,这是专为治病而吃的,没有病的僧人不可吃,所以称“非时”;第三类是“七日药”,在病后7日内服用,也被认为是可以治病的药物,如酥油、蜜、奶等;第四类称“尽形药”,指一切可以治病的植物,略相当于中草药。

佛教起源于印度,我国古代僧人的葬礼很多方面都受到印度佛教传统习俗的影响。在古代印度曾流行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火葬和土葬人们都很熟悉,水葬就是把尸体放在水中,随波逐流;林葬则是把尸体弃在荒林中喂野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病死在中印度拘尸那罗城外,他就是火葬的。佛教僧人以释迦为榜样,一般以火葬为主。

火葬在印度称茶毗,是一种焚烧尸体、收藏遗骨的葬法。

僧人尤其是高僧的火葬,常会留下一些遗物,那就是“舍利”。

舍利,是梵文的音译,其本来的意思是指尸体或尸骨。

但佛教中说的舍利有其特殊的含义。佛教认为,舍利是佛和有德行的高僧勤修戒、定、慧等的功德所形成之物。舍利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全身舍利或完整舍利,即死后肉体不坏或缩小;另一种叫碎身舍利,即尸体火化后凝结成颗粒状的固体。这种舍利又分为白色米粒状的骨舍利,红色的肉舍利和黑色的发舍利。另外还有烧不坏的心、舌、眼而成的舍利。

但一般指骨舍利。释迦牟尼去世后,火化后遗体结成了许多颗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珠子,加上其他的身骨、牙齿、毛发留下来,这就是最早的舍利。

由于佛陀在世时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其遗骨成为人们纪念他的最佳遗物。因此各国民众,凡是曾经与佛陀有缘的,都希望得到佛陀的骨殖,建塔礼拜。最初有这种想法的是波婆国的末罗族人,他们想到佛陀灭度于拘尸那罗境内,害怕人家不给佛陀舍利,便企图诉诸武力,带着大批兵马,杀气腾腾地来到了拘尸那罗城下。消息传开,其他诸国也不甘人后,有6个国家的国王也纷纷派兵而来,要夺取佛陀的遗骨舍利。当然,拘尸那罗的末罗人更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利。眼看一场战争在所难免。这时一位香姓婆罗门说:“我们一生多受佛陀的教诲,现在却为了佛的舍利互相争斗,实在有违佛陀的精神。依我看,舍利还是多分几份的好。”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请这位婆罗门作为执法人,进行分配。佛舍利被分为8份,各自如愿以偿。

但是,在早期佛教中,佛只有一个,哪来那么多舍利以供崇拜呢?于是,舍利也就不限于佛陀的骨殖了,一些有德行的高僧火化之后剩下的残骨也被称为舍利。

舍利是佛教信徒们崇拜的圣物,尤其是佛陀的舍利更是珍贵万分。拥有了佛陀的舍利,犹如佛陀亲临一样。于是,为了保存好舍利,人们便创造了塔。

释迦牟尼的舍利被8个国王分别取走后,最初修建了8座舍利塔,供奉佛陀的舍利。到了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大兴佛教,他统一印度,将各国的舍利塔打开,将佛陀舍利分为84000份,分散到各地建造84000座舍利塔供养。

因此,佛陀的舍利就分布在四面八方了。

塔在梵文中的本意就是坟墓。在印度,现存最早的三齐大塔,据说是埋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完全是一个坟墓的样子。中间是半圆覆体式的大土堆,顶上有竖竿和圆柴,下有台基和栏墙。前有上下的阶梯,最外面还有四面开门的围墙。

这已经是经过阿育王时代大大加工过的样子了。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土堆而已。

佛教传入中国后,专为供奉舍利而建造塔的做法也传到中国。在中国,佛塔亦称为浮屠、浮图、佛图等等。三国时,孙权建佛塔,据说是中国建塔的开始。隋文帝时下令建舍利塔,此后广为流传。专为供奉舍利而建塔的做法传到中国后,同中国的风俗传统相结合,其形状和建筑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形状有方形、八角、六角、圆形等等,还有双塔、列塔、空心塔、实心塔等区别。其建筑结构又分为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几部分。后来,一些宝塔日益脱离佛教,其用途与原来的宗旨相差甚远,如风水塔、灯塔、观象塔等等。

中国佛教僧人的死葬,一般也以火葬为主,也是火化后收其舍利,建舍利塔收藏。我国著名佛寺如嵩山少林寺的塔林,就是该寺埋藏历代住持等高僧舍利的塔群。但也有例外,比如唐代高僧玄奘,死后就没有火葬,唐高宗是用金棺银椁将其全身埋葬。

至于葬礼是否隆重,是根据亡僧生前的地位而定的。一般僧人死后并不举行葬礼,也不戴孝哭丧,不举行任何佛事活动,只请首座主持一个简单的送丧仪式火化即可。住持等首脑僧人亡故,则要举行葬礼。这种葬礼的仪式一般由其他寺院的高僧或本寺的首座担任主持。其程序与俗人的葬礼大体相似。

首先,堂头行者要向寺院上下报丧。由弟子或侍者亲随为死者洗浴更衣,装殓入棺,在棺木前设粥饭茶汤为供品。

方丈及众僧焚香礼拜,举哀,各人都要换上丧服。死者入棺3日后盖上棺盖,将棺木移至法堂,在法堂上挂帷幕,中间法座上挂上亡僧遗像,安放牌位。在法堂上香烛不绝,每天两次上供,还要派人通宵守灵。

在正式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其他寺院的僧人以及俗家施主都要登门上祭,由寺院知客僧接待。然后起棺出丧,由丧司、维那进香,做起棺佛事,鸣钟鼓等法器送丧。主丧带领众人,排成两行,齐步并行,行走时要心怀悲哀,不能交头接耳。到了火化场所,由小师、乡人及法眷看守火化并收拢遗骨。最后,亡故僧人的遗骨要送入塔内安放,僧人的牌位进入祖堂供奉。葬礼结束。

如果丧者是住持,此后还要选举新的住持。

主都要登门上祭,由寺院知客僧接待。然后起棺出丧,由丧司、维那进香,做起棺佛事,鸣钟鼓等法器送丧。主丧带领众人,排成两行,齐步并行,行走时要心怀悲哀,不能交头接耳。到了火化场所,由小师、乡人及法眷看守火化并收拢遗骨。最后,亡故僧人的遗骨要送入塔内安放,僧人的牌位进入祖堂供奉。葬礼结束。

如果丧者是住持,此后还要选举新的住持。

同类推荐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黑暗崛起

    上古世纪之黑暗崛起

    被誉为一代枭雄的顶尖高手,为了完成妹妹的愿望,遭到三大军团的追杀,从而陨落。本以为这一切都会结束,却是没想到,宁邪带着记忆重回到世纪开服前。一切只为了守护……【交流群4-5-8-4-7-1-6-6-2】欢迎各位写‘上古世纪征文’的作者朋友和看这类文的朋友进来一起讨论……
  • 愿我们都可以自在如风

    愿我们都可以自在如风

    不知道现在的你如何,现在的我挺好,有了自己的老公,孩子,不敢去过多的打扰。愿我们都可以自在如风,肆意洒脱,
  • 血死族

    血死族

    隐藏在黑暗的中的嗜血者,明处的猎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一个普通的初中生.....
  • 变样的三国

    变样的三国

    三国群雄并起,却有这么个奇葩。他武功奇差,智力一般,却能料敌先机,决胜千里之外。只因为他来自21世纪……
  • 涅槃重生之慕瑶

    涅槃重生之慕瑶

    相府千金,家道中落,沦落风尘,陷入权力争斗漩涡。
  • 万界之无敌的创世神

    万界之无敌的创世神

    创世神意外踩死龙浩,给了龙浩七个愿望。后续世界有斗罗、斗破等(作者还没有想好,你们可以给我推荐几个世界)
  • 捉了个漂亮女鬼

    捉了个漂亮女鬼

    中元节,夜半时分,家家闭门,少有人出。这一夜,我却异常兴奋,因为我知道哪里有鬼,并且我会捉鬼,若是能捉一个年轻、漂亮,性感、听话的女鬼,那最好不过了,以后洗衣做饭干家务,都让她去做,并且还不用支付报酬,闲得无聊的时候,还可以逗逗她,解解闷。这一次我就是这么幸运,她足够漂亮,足够性感,只是嘛,她不太听话,有时还欺负我,有时还……
  •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生活性俱佳的短篇作品,被称作“中国人的人生法典”。《朱子家训》问世以来,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最有影响的作品。它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这部著作汇集了大量孔子的言论,再现了孔子与弟子、孔子与时人谈论问题的许多场景,秉承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对研究中国儒学、启迪人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保镖总裁套路深奈何娇妻不回头

    保镖总裁套路深奈何娇妻不回头

    “男人在床、上说的话,别当真!”这是他提出分手时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一场蓄意接近的阴谋,让秋兮与相处六年的男友反目成仇,让她原本早已既定的生活轨迹发生改变。她自以为迟来的真爱,不过是一场笑话!秋兮璀然一笑,“我知道他一定会后悔,但我不会给他回头的机会!”她把自己嫁给那个令她敬慕,如父如兄的男人,拿着红本本对他说:“以后,请叫我婶婶!”
  • 炮灰逆袭之异世特种兵

    炮灰逆袭之异世特种兵

    普通高中生慕容雪一觉醒来变成了书里作死的炮灰女配,为了能在异世生存她励志要好好修炼,远离女主,以后她走她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她以为在这个世界远离女主就可以了,没想到还有各种奇葩的女配在线作死我真的只想好好修仙!路瑾渊:“哦?是么,雪儿难得不想要我了?”慕容雪:“不!不!我不要~T_T~我只想好好的修仙”路瑾渊:“你说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