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1100000020

第20章 第5日:神光断臂求法 二祖安心 事业更上一层楼(3)

尽管我们十分羡慕禅师面对危险的勇气,要知道勇气来自于自身平常的刻苦修炼,否则,任何人都不会拥有临危不乱的勇者风范。

八、危机意识活力无限

禅宗公案:

楠木是个将军,但一生好佛法。

一次,楠木被派去打仗,临出兵交战前,想到家里的妻儿老小,心里十分烦乱,就去亲访广岩寺的明极和尚,希望和尚能给他一些开示。

见到明极和尚便问道:“即将出征而处于生死歧路上的人,应该怎么办才好?”

和尚没有直接回答只念了一首偈语:“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

明极和尚这样垂示后,楠木又追问道:“剑落处的结果又怎样呢?”和尚闻言当即振威一喝。楠木顿时冷汗淋漓,忙起身礼拜。

和尚见此情形,证明道:“你已经彻悟了。人生只是短短的一瞬,人的生命正来自于死亡,这说明死亡比生命还有活力啊!”

有偈“两头共坐断,八面起清风”。

禅如是说:人的生与死本没有分别,生不必贪,死不必怕,就能获得般若智慧。

管理禅悟:

禅宗祖师们时常提醒大家,人生无常,并且以身作则,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许多禅师,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把茶具摆放整齐,把炉火彻底熄灭,甚至把自己的鞋子也要放好。禅师们时常教育弟子:今天脱下的鞋子,明天也不知道能否自己穿上。管理者也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即使是歌舞升平的全盛时代,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的企业,才能做到事业常青。

危机意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代也有人提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危机意识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的驱动力。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管理的危机意识并不是一回事,竞争意识是对外部压力的反应,而危机意识是对未来的竞争的预见力。很显然,危机意识要优先于竞争意识。

因此,企业危机管理着重于防患于未然,要求企业平时就建立危机管理系统,强化危机意识,尽可能将危机遏止在潜伏期,做到防微杜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发生危机前必然会隐约显现出一些征兆。管理者如果平时强化危机意识,具备危机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是不难从这些蛛丝马迹的征兆中透视到企业存在的深刻危机的。只有如此,企业才能预先制定科学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针对危机可能发生的性质、概率、时间、方式等来决定处置危机所需的人力、物力,从而使企业能处变不惊,掌握控制危机的主动权。

事实上,危机对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随时存在的,无一幸免,关键是如何防范。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就能比较好的防范,禅师们之所以警告人们要时刻记得生死的大事,就是因为,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危机,如果大家都盲目地认为,那些离自己很遥远,危机就真的迫在眉睫了。

危机感使我们常保警觉心,并且加快我们的步伐,使我们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如同羚羊并不是遭遇到豹子的猎杀时,才去学会在奔跑中跳跃。事实上,羚羊无时无刻地不在训练着自己的能力,因为它们意识到猎豹早晚一天会到来,于是它们在获得逃生技巧的同时,也加快了速度。我们知道速度就是生命,因为一个缺少危机意识的管理者,不会产生很高的速度。因此,企业和危机之问的距离相对地缩小了。所以禅师们说:要精进修行,如救头燃。就是告诫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对于危机的来临,如同解救自己的燃眉之急一样,这样才能使自己脱离苦海,解脱轮回。对于那些懈怠的人,当危机到来时,他们也只能束手就擒。

九、修养个性赢得理解

禅宗公案:

江州刺史李渤有一事不解,常常萦绕在怀。

一次,他就问智常禅师:“佛教中所说‘须弥山容纳芥子’,我并不怀疑;‘芥子容纳须弥山’,恐怕有些瞎说吧?”

禅师反问:“我听说使君读过万卷书籍,这是真的吗?”

李渤回答:“那是当然。”

禅师问:“你的头不过像椰子大,身体也很小,请问你的万卷书放在哪里了?”李渤低头寻思。

李渤又问道:“大藏经能够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智常禅师举起拳头对他说:“你能领会这个道理吗?”

李渤说:“不领会。”

禅师说:“你这个穷读书,连拳头都不认识!”

李渤说:“请老师明示。”

禅师说:“大藏经的道理碰到明白人就在修行中传授,碰到普通人就作为世俗道理流传。”

禅如是说:人心同宇宙一样无边无际,但有时人心却小如芥子,却连一个“拳头”都装不下。

管理禅悟:

人们时常把禅师比作威武的狮子,把师父的喝骂比作狮子吼。狮子吼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在关键的时候大吼一声,惊醒沉睡的世人。

禅修者无不为禅师的大家风范所折服。一个管理者应该成为管理实践的先行者,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领导气质,因为这种领导气质对管理效应是不容忽视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拥有这种魅力,但是,领导气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离不开才能、知识、修养和人品的底蕴。

禅修者常常给人一种超然物外、机警智慧的感觉,这一外在的感觉和禅修的内在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因为,内在的修养必然对人的外在气质造成影响,管理者的领导气质,也不能脱离内在才能的修炼。一个管理者必须拥有比较深厚的底蕴,那么自然会产生令人折服的领导气质。这种领导的气质对于领导的影响力对员工的带动力是不言而喻的。

管理者必须从多方面修炼自己的领导才能,它是领导气质的甚至是领导魅力的基础。领导者首先必须是战略家,现代市场的范围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管理者必须具备战略的眼光,必须具备根据更广阔的市场范围的变化而制定企业的战略方针。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宣传鼓动的专家。在禅修者的训练中,禅师对弟子的督导有各种善巧的方法,嬉笑怒骂,甚至当头棒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弟子的修行尽快达到一定的阶段。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也需要通过阐述观念,扭转看法,鼓舞士气,引导员工达成共识,从而达到对目标的一致,从而更好地执行管理者的指令。

尽管管理者常常面对的是众多的员工,许多管理者容易形成迁就众人的习惯,久而久之,管理者自身的个性却消磨殆尽了。事实上,领导的气质归结到底就是管理者的领导个性。领导者的个性可以使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富于特色,给员工以很强的影响力。所以,管理者不但不能消磨个性,反而应该加强个性的修养,当管理者的个性被员工认可的时候,管理者便能赢得更多的信赖和理解。

十、内心谦虚学习技巧

禅宗公案:

一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

“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他们的画技甚至还不如我呢。”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

那人说:“这还不容易?”于是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水壶和一个茶杯。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那人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释圆听了,说:“就是啊!既然要学习,只有把自己放低,否则,茶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

那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禅如是说:海纳百川,正是因为身处低位。想获得更多的知识,态度必须谦虚诚恳。

管理禅悟:

虽然禅师有很高的智慧与修为,但是禅师们从来不生轻慢之心,因为他们知道小小地球相对于茫茫宇宙,三千大干世界如同一粒微尘,更不用说我们小小的个人了。所以,禅师常常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面对纷繁的世界。管理者也应该做到目光远大,知宇宙之大而知自己之不足,否则容易发生骄傲自满的状态,如同禅宗比喻那些骄傲自满的修行人,器小而易盈。就是说,一个小杯子往里面倒再多的水,也只能是一小杯水。

许多人把谦虚作为一种学习的态度,不错,从态度上来观察人,却是能分辨出哪个比较谦虚一些,哪个比较傲慢一些。这样的感觉,无非是把谁的要更弯一些作为谦虚的标尺,这样的认识,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从参修的角度来讲谦虚,那就不是从表面上来认识的,因为,所有的表面想象都是假象。一个人外在的谦虚,也许正是他内心傲慢的假象,虽然很多人容易被假象所蒙蔽,但是作为禅师的洞察力是不容易被蒙骗的。

所以,管理者不但应该拥有谦逊的外表,禅所忠实的更是谦逊的内心,外表可以欺骗人于一时,但是只有谦逊的内心才能够是我们获得真正的学习力。学习力就是学习的力量,学习力的产生,是以谦虚的心为支点的。

一个不谦虚的心,对管理者自身的能力提高是十分不利的。这如同一个自我封闭的大门,一旦这个大门被封闭,人们往往听不进任何意见,学不进新鲜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知识结构就会发生老化,管理者的见地就会与现实相违背。这样的管理者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企业遭受损失,也使自己遭受损失。

所以,禅师认为,谦虚并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技巧,一个不断取得进步的技巧。事实上,许多管理者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多数来源于对自身的自我判断,而不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这就造成一个误区,那就是许多管理者,特别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管理者,他们对自我的判断,一旦建立在固执己见上,那么,谦虚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谦虚的心是对自我的否定,那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而禅恰恰相反,禅的修行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进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有那么多充满智慧的大师出现。

同类推荐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生活在纷乱繁杂的世界里,整天就是房子、车子、面子、票子;使我们难以认识真实的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迷失于大千世界。本书通过佛教智慧为读者阐述生活的真谛。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现代人的心灵圣经;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以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弘一法师半缘艺术半缘佛,将两世人生集于一身,虚云大师世寿120岁,经历过五朝四帝,两位大师的经历与才华令世人瞩目,本套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高僧大德的觉悟,为人处事的标竿。40副插图,含弘一法师亲笔书法。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热门推荐
  • 向水而生

    向水而生

    那年你十七,我十八你向南,我向北背站在小桥两头望着清清的溪水用那纯真和着雨水一起挥下那年你十七,我十八你天真,我潇洒不问天有多高只想心有多大不思水有多深一心把墨洒那年你十七,我十八你多愁,我善变捧起清清的河水都离开了家夜深人静时常问相思在何处牵挂
  • 爱你放在心上

    爱你放在心上

    21岁的于曼因为一次事件而改变了她接下来要走的路,也随着改变了她心中那坚定的想法
  • 国际名人看中国:中国在反击

    国际名人看中国:中国在反击

    《中国在反击》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史沫特莱1937年8月19日从延安出发,到1938年1月9日到达汉口的全部过程,作者以对中国的深情、忠于革命理想的原则立场,客观地叙述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和经历。
  • 今生今世,在续前缘

    今生今世,在续前缘

    亚梦会选择一直默默地爱着她的几斗,还是选择背叛过她的唯世??????
  • 穿越黑心小王妃

    穿越黑心小王妃

    商业龙头带着神奇空间穿越,米虫是她这一世的志愿,她从不想插足任何事情,可偏偏每件事情都有人向她身上引。行!既然不让她安稳,那她就伸手来搅上一搅!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放眼天下,只有我不想要的,却没有我要不到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期待流星再次滑过

    期待流星再次滑过

    当萌萌的沙丘猫与美丽的少女发生灵魂互换之后,猫咪代替少女上大学,还得到了少女暗恋对象的关注。命运从此改写。它能像人类一样学习、考试、谈恋爱吗?他会爱上真正的她吗?书友交流:688-28-78-28
  • 迷失异世的那个法圣

    迷失异世的那个法圣

    他总觉得好像遗忘了某些记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忘,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在出门游历后慢慢找回了自己的曾经,也接受了这个世界的友好。
  • 铁壳

    铁壳

    是当一只泥里的乌龟拖着尾巴爬但活着,还是在殿堂之中被敬仰却随时迎接死亡?这是个问题。当命运令人浮沉其中,几经痛苦,刚满十八岁的安文终于决定拿起铁锤,为自己的复仇之路打造一件超越时代的武器。但面对整个人族的苦难时,他终于明白,安静的田园生活,必须有一个名为“富强”的东西支撑。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人类,只能苟延残喘。好吧,那我就为人类铸就一副铁壳吧!
  • 我的手机连未来

    我的手机连未来

    新作家,绝对不要看着看着就停下来,要慢慢看下去,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在后面越写越好的,不要放弃收藏,谢谢各位读者啦,一次偶然,林韵在回宿舍的门口捡到一个超科技感的黑色盒子,捡起打开一看,竟然是来自未来的孙女给我要来给我泡仔的?欢迎加群183688339,来群里一起聊。
  • 最黑暗的恐惧:诡案罪3

    最黑暗的恐惧:诡案罪3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死亡剧组命案”“网络作家杀人案”“深山分尸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