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07800000006

第6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糊涂”法则二(5)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思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观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不得志的时候没有忘记义理,在得志的时候更不违背正道。孟子还认为君子是不应受外界动摇的,只要不做欠缺仁德、违反礼义的事,纵使有什么突然降临的祸患,也能够坦然以对。

孟子本人不仅坐而言,而且早已起而行了。有一次,公孙丑问他:“倘若夫子做了齐国的卿相,得以推行王道之治,则齐国为霸诸侯、称王天下,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可是当您实际担负这项重职时,也能够做到毫不动心吗?”

孟子说:“是的,我四十岁以后就不动心了。”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孟子列举了两个方法,即“我知言”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知言”,是指能够理解别人说的话,同时也能明确地做出判断。《孟子》中讲,“听到不妥当的话,就知道对方是被私念蒙蔽;听到放荡的话,就知道对方心里有邪念;听到邪僻的话,就知道对方行事违反正道;听到闪烁不定的话,就知道对方已滞碍难行了。”换言之,拥有这种明确的判断力,就不会为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所愚弄,更不会动摇自己的心意了。

第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其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这种气极其浩大、刚健,若能对自己所行的正道抱着相当的自信,以这种方法来培养它,就能充塞使其于天地之间。但它只是配合着道与义而存在的,若缺乏道义,则浩然之气也就荡然无存了。只有在反复实行道与义时,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浩然之气,如果仅是偶一为之,就不可能获得。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合乎正道之事抱着坚定的信念,然后才能产生“浩然之气”。

《论语》中有“孔子绝礼于陈”的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卷入政治纠纷中,连吃的东西都没有,连续几天动弹不得。最后,子路忍不住大叫:

“君子也会有这种悲惨的境遇吗?”孔子对于子路的不满,只是淡淡地回答:“人的一生都会有好与坏的境遇,最重要的是身处逆境时如何去排遣它。”

荀子根据这段故事指出:“遇不遇者时也。”任何人的一生总会有不遇之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难以预料的结果。长此以往,任何人都不免产生悲观情绪。然而,人生并不是仅有这种不遇的时候。当云散日出时,前途自然光明无比。所以,凡事必须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不必惊慌失措。相反,在境遇顺利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可是总有一天,不遇的时刻会来临,因此,即使在春风得意之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谨慎小心。

身处顺境而不骄矜,身处逆境而不颓唐,这才是聪明人所应采取的生活态度。

4超然无为逍遥自在

有一天,太阳已爬在半空,庄子还长卧未醒。忽然,门外车马滚滚而来,喧闹不已,随后有人轻轻扣门。原来楚威王久仰庄周大名,欲将他招进宫中许以高位,以用其才,以完成自己雄霸天下的事业。楚威王派了几位大夫充当使者,带着人抬着猪羊美酒,黄金千两,驾着驷马高车,浩荡隆重地请庄周去楚国当卿相。

半个时辰后,才见庄子睡眼惺忪地开门出来。使者拱手作揖,说明来意,呈上礼单。不料庄子仰天大笑,说了一番洋洋洒洒的话:

“免了!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多谢你家大王。然而诸位难道没有见过君王祭祀天地时充作牺牲的牛吗?想当初,它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只是它的模样生得端正一点,皮毛生得光滑一点,就被选入宫中,给予很好的照料,这牛倘想改换门庭,再回到昔日劳苦的生活境况中去,还有可能吗?还来得及吗?

那么去朝廷做官,与这条牛有什么不同呢?天下的君主,在他势单力孤,天下未定时,往往招揽海内英才,礼贤下士,可一旦夺得天下,便为所欲为,视民如草芥,对于开国功臣,则怕功高震主,无不杀戳,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你们说做官,又有什么好结果?放着大好的清风明月、荷色菊香不去观赏消受,偏偏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使者见庄子对于世态功名的洞察如此深刻,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怏怏告退。

其中一位使者还如闻当头棒喝,勘破数十年做官迷梦,就此决定回朝后上奏楚王告老还乡。

之后庄周仍然过着洒洒脱脱的生活。登山临水,啸傲烟霞,欣赏景色,抒发感情,盘膝枯坐,冥思苦想,发为文章,在贫穷中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这里并不是说,人不应该追求功名。社会中的人总免不了受到功名利禄的诱惑,不论是为官从政,还是经商从军,人人都想建立功业,这是正当的追求。

这里的无为,是“治”的无为,对待名利,要拿得起,放得下,一边享受着名利,一边又不为名利所困,所羁绊,否则人岂不成了名利的奴隶。正所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但是本书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碌碌无为”。老庄提倡“无为”,即所谓出世哲学;儒家主张进取,倡导入世哲学;二者构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一种处世哲学,即“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进则求取功名兼济天下,退则隐逸山林修身养性。正所谓:“隐者高明,省事平安”,老庄的无为思想是很对的,就儒家的进取思想来说,却似乎是相矛盾的,对世俗而言本身是不求名,更无所谓虚名了。所以自古就有“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说法,即所谓人的才华不可外露,深明韬光养晦之道,才不会招致小人的忌恨。所以,入世出世表面上的矛盾,实际上又一致,一个是愚钝之人本身无所谓隐,一个修省之人隐居不是逃脱世俗,不过是在求取一种心理平静而已,故逃名省事以得安闲。

五、恬然名利随遇而安

身处顺境而被当政者恩宠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的名利权位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要有激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态度,尽早觉悟。

忌贤妒才,几乎是人的本性,不在乎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并不多。所以有才能的人往往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嘛。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一个大臣叫弥子瑕,很受卫灵公的宠爱,所以他从不把清规戒律放在眼里。卫国法律规定,私自偷乘国君专车的人要受刖脚之刑。一天夜里,弥子瑕突然得到禀报,说他母亲得了急病,他一着急就驾上卫灵公的专车疾驰回家了。又有一次,他与卫灵公游御花园。走过一片桃林的时候,弥子瑕见到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摘了一个尝鲜,咬了几口后,说桃子好吃,就把剩下的桃子给卫灵公吃。朝廷中有人认为他置君臣礼制于不顾,但卫灵公却说:弥子瑕是一个孝子,为了母亲,竟不顾自己触犯法律的严重结果;又说弥子瑕是忠臣,连一个桃子好吃这样的小事也首先想到君王。可是过了不久,弥子瑕终于在众人侧目的情形下失势。由于弥子瑕恃宠犯上的事很多,经众臣的挑唆,卫灵公竟大骂弥子瑕是个叛臣,说他胆敢犯上作乱,擅自乘坐君王之车,说他对君王不诚不敬,有侮慢之心,连吃剩下的东西也敢献上来,还以美言欺君,伪作忠顺。

曾国藩深通文韬武略,也深谙功名之害处,所以他“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从不把功名放在心上,成为中国近代少有的重臣。他反复嘱咐儿子曾纪泽要谨慎行事,甚至于宅第大门外不挂相府、侯府这样的显耀的匾牌,很多位居高官的人或者尸位素餐,或者请求致仕,主要就是为了收敛锋芒,以免成为众矢之的啊!所以古人说:“露才是君子的大病痛,忧莫甚于饰才。”

1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大凡一种衰败的景象往往是在繁盛之时就已种下祸根,机运的转变也多是在零落时就已种下善果。所以一个有才德修养的人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理智,以便防范未来某种未知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牙关,坚定信念,不懈奋斗以求事业的成功。

《易经》提出“月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它说明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往往在极盛时已经露出衰败的预兆。所以,人在平安无事时,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防患于未然。

汉成帝曾经游后花园,想与班婕妤同车,班婕妤辞谢说:“看古人的图画时知道,圣贤的国君,都有富名望而贤明的臣子陪在身边;三代(夏、商、周)末世的君主,才有宠幸的臣妾在身旁。现在君主与我同乘一部车,难道不是与他们相似吗?”太后听了这些话,很高兴地说:“古代有贤慧的樊姬,现在有明理的班婕妤。”后来飞燕谗毁班婕妤说她诅骂后宫,甚至也咒骂皇上。于是成帝就查问班婕妤。她回答说:“臣妾听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自己德性修养端正,都无法蒙受上天所赐的福份,那么去做一些邪恶不正的事,又能指望得到什么?假使鬼神有知觉,它也一定不会接受奸邪谗佞的诬告。如果没知觉,告诉它们又有何用呢?所以我是不会做这种事的。”成帝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就赦免了她,并赐黄金百斤。飞燕娇媚善妒,班婕妤恐怕迟早被害,于是请求到长信宫陪侍太后。班婕妤不与君王同车,而且后来到长信宫去陪太后,这说明她能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防止未来某种祸事发生。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当一个人处于某种灾难之中时,就更要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奋斗,以便取得将来事业的成功。

人生风云变幻莫测,人的命运也很难预料。有时命运会先使人陷入窘境然后又让人春风得意,有时让人先得意一番之后再遭受挫折,这些都是上天有意捉弄那些自命为英雄豪杰的人。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当不如意时要努力适应环境,遇到横逆磨难应能忍耐,在平安无事时要想到危难的来临,假如人们能做到这种程度,这样就连上天也无法施展其捉弄人的伎俩了。

祸福在人自取,因此,人能求福,也能避祸,得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因为思危才可以求安,虑退方能得进,惧乱然后可以保治,戒亡然后才能求存。有一次孟子的学生问孟子如何能使国家免于灾患,孟子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孟子说首先在于行仁政,但还不仅于此,还要防患于未然。假如国家无内忧外患,就趁此靖平之时修订明正政治法典,那样,纵使强大的国家也不敢前来侵扰了。这就是《诗经》上所说的:“趁着雨未下来、云未起,桑树根上剥些皮,门儿窗儿都修理,下面的人们谁敢把我欺。”假使在国家靖平时追求享乐,怠惰优游,丝毫没有居安思危的念头,那就等于自速其亡。

《菜根谭》中说:“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事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汉代名将周亚夫以治军严谨领兵有方而被后人称颂,然而当他加官晋爵至权倾一人时,也面临危机。

西汉文帝时,匈奴即将进犯云中,诸将受命出征。周亚夫率军驻扎细柳,刘礼率军驻扎霸上,徐厉驻军棘门。汉文帝亲临慰劳各军,座车至霸上和棘门军营时,都长驱直入无人敢阻拦。当文帝到细柳军营时,其前锋高呼“天子驾到”。

军门都尉却回答:“军营之中,只听将军号令,而不问天子诏书。”于是文帝无法进军营,只得让使者持皇帝的信符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命令开门。

当文帝车驾进军营大门时,守门士兵又告诫:“将军有令,军营中不允急驰。

”文帝只好让侍从拉着辔头,让车马缓缓而行。到了中军大帐,周亚夫全副武装参见文帝,并称:“身着军服的人,是不向皇帝行跪拜礼的。”文帝到此,不由自主地肃穆庄严起来。

以后周亚夫几经升迁,官到丞相,很受景帝器重。景帝每有重大国事都先与周亚夫商议,而周亚夫也屡次提出异议,敢于阻止景帝的行动。

后来,周亚夫从景帝的言行中终于意识到自己权倾天下,已面临煞星。于是谢官称病,并被免去了丞相职务。

2知足常乐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会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公爵还会怨恨没有封侯,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没有快乐可言;一个知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如吃山珍海味一样香甜,穿粗布棉袍也像穿狐袄貂裘那样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但实际上比王公更快乐。

知道满足就是富有。因为知足就不觉得还缺什么,不会挖空心思去谋求什么。

我国古代有个隐士叫荣启期,穷得到90岁还没有一条腰带,只用野麻搓了一条绳子系腰,但他从容潇洒地弹琴自由自在地生活。孔子的学生原宪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脚上的鞋也是前后都穿了窟窿,可他仍然悠闲地唱歌。古希腊哲学家拉尔修,微笑一直挂在脸上,他完全没有什么更高享受欲望,当他看见一个小孩在河边用双手捧水喝,喝得甜滋滋的样子时,他干脆把自己仅有的一个饭碗也扔掉了。

不去欲望就不会知足,一个过于贪婪的人永不会满足。时时处在渴求和痛苦之中,腰缠万贯的富翁可能还会觉得若有所失;仅能免于饥寒的人也可能觉得样样都好。从心理感觉来说,真富不一定要钱多,只要知足就自然会觉得自己富裕了。

3重生乐生笑对人生

万物有生也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运动规律。对生和死的态度,形成了个人的生死观,生死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

庄子把生和死看成一种自然现象,他在《大宗师》中指出:“死生,命也,其有旦之常,天也。”就是说,人的生和死是不可避免的,生死轮回就像有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并且认为“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庄子·天道》),“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刻意》)一个人的降生是依循着自然界的运动而生,一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事物的转化;生若浮游天地之间,死若休眠于宇宙怀抱,一切都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生也好,死也罢,平平常常,理应顺应自然。据《庄子·至乐》记载,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时,见庄子不但没有哭泣,反而两腿平伸岔开地坐在那里,一边敲着两腿中间的瓦盆,一边大声唱着歌。惠子不解,问庄子说:“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平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轐轍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故止也。

”这段对话大意是说惠子对庄子不太满意,责问他:“你妻子和你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老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要敲盆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

同类推荐
  • 写给女人的忠告

    写给女人的忠告

    本书告诉女性读者保持生活幸福的秘诀,以及如何做成功男人身边不可或缺的好妻子。
  •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关于广义创造力的科普读物,在广泛汲取系统科学、创造科学和进化论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汇集而成,富有新意。内容包涵广义创造力的特征、动力、运作方向选择、基本模式、创新过程和方法论体系等。它提供给对创新思维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书中对创造力的演化和思维创造力如何朝统一创造力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及美国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中学子聆听的人生哲理,现在,你也可以与他们共享。
  •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每一个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欧洲,不管是黑皮肤、黄皮肤还是白皮肤,注定了你的生命也就是一百年以内。你既然知道生下来一百年以后,你就会走,你的生命价值在哪里?在于过程。其实,这20多年的磨炼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
  • 说话与办事宝典

    说话与办事宝典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由陌生变为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激励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发愤读书;马丁·路德·金一次充满豪情壮志的演讲让美国黑人风起云涌寻求自由;贝多芬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更是激发了许多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样,周围的人给你一点小小的赞扬和鼓励。就能使你找回自信。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热门推荐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不栖枝

    不栖枝

    ?十年前,八岁的沈枝栖和哥哥沈枝休带着仅仅六个月的弟弟离开负了他们的沈府。十年蛰伏风雨中,他们终于回来。随着对沈府的报复,更多秘密被一一揭露,在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洗礼,他们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
  • 关于的关于

    关于的关于

    一个男孩子的一生,是跌跌撞撞的成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人生碰撞之后的光辉……
  • 穿书后成了大佬的救心丸

    穿书后成了大佬的救心丸

    狗命贼大的叶年年,穿书了。成了一位作天作地,自带招黑体质的女明星,附赠一个治疗系统,任务是拯救黑化大佬霍景淮。叶年年兢兢业业的安抚自家黑化大佬,哦豁搔首弄姿太过了,女性都嫉妒恨她。天天斩妖除魔,一不小心就忘了安抚自家黑化大佬。霍景淮:“听说,你还想跟我离婚?”眼看老公又要黑化,她表衷心:“我没有想跟你离婚,不信你摸摸肚子。咱家娃,三个月大了呢!”霍景淮:“拿怀孕威胁我离婚?”叶年年表情一冷:“霍景淮,有本事等娃出生,你别抢着当孩子他爸。”七个月后,霍大佬每天伏低做小的哄女儿:妞妞,喊一声爸爸,爸爸给你糖吃。
  • 耀夜王座

    耀夜王座

    风不断,雪不休,形只影单唱晚舟。人影断,心难留,碧波千里人事旧。爱不绝,恨不眠,枯树孤鸦立天涯。道未灭,义盘旋,四海孤岛同为陆。少年事,老年休,远行人儿送孤舟。同相怜,同相爱,玄剑难挡意难忘。
  • 十年等待只为你一眼回眸

    十年等待只为你一眼回眸

    一个夏天,身为灵女的林轻依来到青枫这个城市,却被舅舅和一个老头子私自做主张订了一场婚约,对象居然是高冷傲娇的寒霖西,要晕了。还被迫同居,这是作死的节奏,可谁知道,到最后,双方竟谁也离不开谁。
  •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

    十三岁那年,亲情的背叛让她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几年之后,当谈夏昕踏入大学校门,与父亲当年的外遇对象狭路相逢……学校BBS上的一个帖子将绝望而残酷的秘密揭开,天空开始倾倒污秽,整个世界陷入黑暗颓败,亲密舍友之间隐埋的背叛与冲突决然爆发……
  • 寻找燃烧的青春

    寻找燃烧的青春

    一群女子不平凡的经历,一位诗人不平凡的追寻。上个世纪70年代,一群少女向女性的身体极限挑战,承受男人都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在9年的时间里,钻透了20个珠穆朗玛峰。她们就是中国第一支石油女子钻井队。她们以青春热血成就集体荣耀。当集体解散,荣光逝去,各自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三十多年后,诗人再访她们时,她们对青春燃烧的岁月是五味杂陈。
  • 剑魁

    剑魁

    这是炼气士的世界。朝廷覆灭,百家当道,十六州中煌煌盛世,机关城下百鬼夜行。飞船、傀儡、妖鬼、山海兽;神通、符法、魇镇、炼气术!少年梦中求道,阅百家经典,养精炁,炼神魂,争传承,立道统,以剑道入圣。
  • 列强

    列强

    民国,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民国,一个列强纷争的时代;民国,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民国,一个流离失所的时代;穿越虫洞而来的邱镡,如何去改变这个时代?且看《列强》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