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8400000008

第8章 因河分治地扼南北

北宋收复兰州,宋夏对峙公元960年,五代后周的禁军统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以汴京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初期,忙于削平不服气的节度使,接着南征北伐,消灭各地的军阀努力,实现了有限的统一。但在西北,党项族人李元昊趁机扩张势力,于1038年建立了西夏政权,并控制了兰州。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调集4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西夏。其中由李宪率领的西北路军翻越马衔山,攻占龛谷寨,然后在西使新城(今榆中县三角城一带)大获全胜,打败西夏骑兵2万余人,获战马500匹,接着于九月份攻下兰州,将宋夏边界从马衔山推进到了黄河边,并留部将李浩驻守兰州。后经朝廷批准,在兰州城内置帅府,设兰州,李浩任知兰州事。第二年,将熙河路改为熙河兰会路,管辖兰州。李宪上报朝廷说:

兰州古城,东西约六百余步,南北约三百余步。……自夏贼败衄之后,所至部族皆降附。今招纳已多,若不筑城,无以固降羌之心,见筑兰州城及通远堡。

这段话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讲的是李浩筑兰州城的事,并陈述了筑城的理由。所说的“兰州古城”,指的是隋、唐所筑兰州城。宋代新筑的兰州城北至张掖路、西关什字,东至酒泉路,西至下沟,南与隋唐兰州城相接。因发现城下有红砂岩板,状如巨龟,所以被称为石龟城。宋兰州城与西夏隔河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筑城的同时,还修筑了定远城堡、东关堡、西关堡、皋堡、阿干堡,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拱卫兰州城,防御西夏入侵。

元丰五年冬,西夏军队乘黄河结冰,偷越黄河,进攻兰州城。

到第二年二月,西夏集中数十万人,意在夺取兰州。这时兰州城守军仅有数百人,而且东西两关门均已失守。危急关头,熙河兰会路钤辖王文郁招募敢死之士700人,趁夜缒城而下,奋力与西夏军交战,迫使西夏军溃败之中争渡黄河北去。两个月后,西夏再次进围兰州,也被宋军打败。元丰七年(1084年)正月,西夏调集80万人进攻州,志在必得。攻城之箭密如雨雹,城墙三面架设云梯,围攻之势犹如狂澜一般。守城宋军同仇敌忾,顽强奋斗,夏军连攻十昼夜未能得逞,加上军粮不济,只得撤兵。第二年三月,李宪选精兵一万骑,渡过黄河向北进发至500里路时,与夏军相遇,宋军士气高昂,倾力拼杀,斩敌4700余人,获得牛、羊、驼、马、器甲8万余头(付)。从此,西夏不敢再来进犯兰州。在与西夏作战期间,王郁派人在黄河北修筑了金城关,后来又有钟传、苗履先后修葺、加固,并“系就浮桥”,成为今兰州市黄河上第二次搭建的浮桥。始建于北宋的金城关北宋初设兰州时,州下没有辖县,仅辖一寨四堡。一寨即龛谷寨(今榆中小康营);四堡即东关堡(今城关区东岗镇一带)、阿干堡(今七里河区阿干镇)、西关堡(今七里河土门墩西)、皋兰堡(今兰西南西固区的关山一带),另有巩心堡(今城关区拱星墩一带)等。这些堡寨都是从西夏手中夺回,并为防御西夏而设置的。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设兰泉县属兰州,兰泉县城在今天城关区境内,辖地包括今天的榆中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永靖县的一部分。

北宋和西夏隔河而治。河南岸是兰州,河北岸则由西夏所设卓罗和南监军司(驻今永登县红城镇)管辖。李宪收复兰州后,溯大通河向北拓展,在今永登连城镇一带设有震武军城,属熙河兰会路管辖。1989年发现的宋巡按震武军题名摩崖石刻中有一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宋代震武军城即今连城一带的迷人风光:

水漱寒敲玉,山光翠泼蓝;虽然居塞北,却是到江南。

金灭北宋据兰金朝是由黑龙江中下游的女真族建立的。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金灭掉它西部的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开始向南进攻北宋。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灭了北宋。同一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后又南迁至今杭州)称帝,建立了南宋。野心勃勃的金人继续南侵,而西北又是它进攻的重北宋龛谷摩崖石刻点。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冬,金兵由娄室(洛索)、撕离曷(萨里干)统率,分三路南下,直指“秦川”之地。在金军狂潮恶水般的进攻面前,南宋将领所率军队却像树倒猢狲散一般溃败不堪,金军占领了长安以及陕州、华州、陇州、秦州。大敌当前,陕、陇、川等地爱国将领奋起抗金,老百姓也积极参加“义兵”,投入抗金斗争。但宋金富平之战,宋军将领刚愎自用,指挥接连失误,宋军大败,金军则占领了五路六十州之地,兰州亦在被占之内。面对强敌,静宁人吴、吴兄弟挺身而出,领导陕、甘、川人民的抗金斗争。历经几次大战,扭转了战局,收复了包括兰州在内的十三州军之地。就在关键时刻,南宋朝廷却令吴班师回朝,金军再次占领十三州军,兰州开始被金人统治。这一年,是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与西夏在兰州依然隔黄河而治。

金朝在兰州统治时期,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熙州(今临洮)为临洮府,后又改为临洮路,兰州属其管辖,同时撤销了兰泉县,并其地入兰州。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在兰州之下设定远县(今兰州榆中县定远镇一带)、龛谷县(今兰州榆中县小康营一带)、阿干县(今兰州七里河区阿干镇),另设质孤堡(今榆中来紫堡)、东关堡(今城关区东岗镇一带)、西关堡(今七里河区土门墩一带)、京玉关(今西固区青石津遗址处)。兰州共辖三县、三堡、一关。

金夏在兰州隔河而治,仍时有争夺。金贞元年(1213年),兰州译人程陈僧反叛金朝,并联络西夏给予支援。贞三年,金朝派军队前来镇压,西皋兰出土的西夏文首领铜印夏也出兵支援程陈僧,并攻破西关堡。金夏在兰州城外争战多年未分胜负。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朝廷商讨兰州问题,认为“州当西夏之冲,久为死据,将遣白撒复之”。(语见《金史·白撒传》)但白撒却奏报说:“士马疲弊,未得少休”,“不若息兵养士以备”,于是西夏所据兰州之地金朝未能收复。1120年,金夏议和。兴定五年(1221年),西夏派兵进攻兰州龛谷县,进而西向占领质孤堡。在西夏的重兵进攻之下,金朝被迫再次与西夏议和,直到金哀宗正大四年蒙元铁骑攻占金临洮路,后又灭金为止。

金哀宗统治年间(1226年),金朝为与西夏争夺,在龛谷县设金州,管辖龛谷、定远二县,而兰州及阿干县则被叛金的程陈僧占据。

金统治时期,在各地设有行台尚书省,简称行省,是中国设置省级建置的起源。

蒙元铁骑攻占兰就在宋夏争夺、宋金争夺和金夏争夺不可开交之时,北方的蒙古高原兴起了一个新的强大民族——蒙古族。1206年,蒙古族的杰出领袖铁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后,宣布即蒙古国大汗位,称为成吉思汗。

那时候,中国大陆并立着党项羌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契丹族建立的西辽,南逃偏安的汉族政权南宋,另外还有畏吾儿、吐蕃、大理等政权。与蒙古紧邻的西夏自然成为了蒙古统一后首要的进攻对象之一。1205年、1207和1209年,蒙古三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三战三胜的蒙古铁骑严重威助着西夏的安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蒙古族的主要力量放在西征扩张上,西夏有了短暂的喘息。

但1218年,蒙古军队第四次进攻西夏,包围了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虽然遭遇西夏军民的奋力抵抗,但西夏更加被蒙元视为眼中钉,意欲拔出。

1224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返回的途中,对西夏的西部重镇沙州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这是一次十分惨烈的战役,蒙、夏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蒙古铁骑终未攻下沙州。西夏的殊死抵抗引起成吉思汗和蒙元贵族的更大仇视。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三儿子窝阔台、四儿子托雷,对西夏发动全面进攻,西线进攻沙州,北线全面出击,连续攻破黑水城(额济纳旗)、肃州(今酒泉肃州区)、甘州(今张掖甘州区)、西凉府(今武威凉州区),应理(今宁夏中卫)、灵州(今宁夏灵武),重重围定了西夏国都兴庆府。

1227年,兴庆府被围,蒙古派军南下,攻占了金朝统治的临洮路、洮州(今甘肃卓尼)、西宁(今青海西宁)等府州,到1236年,今天兰州即西夏的卓罗和南监军司之地、金朝的金州之地全部被蒙元骑兵攻占。同年六月,成吉思汗驻扎在六盘山营地,派使臣去兴庆府劝降。西夏国都兴庆府被围半年之久,粮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投降。在成吉思汗死后第三天,西夏末帝被杀,西夏灭亡。统治了190多年之久的党项羌人的大夏国在蒙元铁骑的驰骋中被逐出了历舞台。

西夏灭亡,下一个目标就是金了。金朝自完颜阿骨打1115年建国,到1234年,统治了120年。在兰州,从1131年到1236年也有逾百年的历史。1211年,蒙古开始了灭金的战争,先后攻取了金的西部辖地,中部的庆阳府。从1231年开始,蒙古军队先后攻占凤翔府、宝鸡、邓州(今河南邓县),在钧州(今河南禹县)与金军决战,金朝主力被消灭,1234年,金朝灭亡,金末帝自杀。

西夏、金相继灭亡,蒙古与南宋又持续进行了四十余年的战争。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中国归于统一的大元政权之下。

元代的兰州:隔河分治元代的兰州以黄河为界,分属甘肃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黄河以北为甘肃行省永昌路庄浪州管辖,辖地包括今永登、皋兰、红古三县区。黄河以南为陕西行省巩昌路的兰州、金州管辖,辖地包括今榆中县(金州)、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永靖县的一部分。

据史书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蒙元在原西夏统治区设甘肃路总管府,到至元十八年(1281年),成立甘肃行中书省(省会在今张掖)“以控制河西诸郡”。今永登、皋兰一带原属西夏占据,故归入甘肃行省,并早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立庄浪州。为何称“庄浪州”?原因是西夏党项羌人的一个部落叫野牛部,西夏后期流落在今庄浪河谷一带畜牧,蒙古语称野牛为庄浪,庄浪河也因设置了庄浪州而得名。

蒙元占领兰州后,沿袭金朝设置,将原金代的金州保留下来,并管辖龛谷、定远两县。至元七年(1270年),撤销这两个县,辖地并入金州,金州不辖县,管今榆中县地。兰州在“甲午年(1234年)归附国朝(元),仍旧治兰州,领阿干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七年撤阿干县、司候司入兰州,兰州也不辖县。1286年陕西行省(省会在今西安)成立后,兰州、金州归陕西行省巩昌路(后改为巩昌等处总帅府)。

元代兰州形成隔河分治的形势,主要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从政治上说,从北宋与西夏开始到金与西夏,一直是隔河分治,而河西地区约190年间一直由西夏统治。蒙元灭西夏后,以其地设甘肃行省,加强对河西诸郡的控制。而兰州黄河以北原属西夏,同被视为河西之地,划归甘肃行省确属很自然的事。而在黄河南岸,州城窄小,因河而防,因河而固,早在金朝就属南部的临洮路管辖,元朝不必再做大的调整,沿袭金制即可。从经济上说,虽然宋元时期兰州经济仍是农牧兼营,但黄河南北已有了较大区别。畜牧业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而南岸由于河道北移,台地大量被开垦为耕地,成为农业区。隔河分治,有利于对不同经济区的经营和管理。

宋元时期兰州的社会经济自北宋开国到元朝灭亡的四百余年时间里,今天兰州地区一直处于以黄河为界,隔河分治的状态。农牧兼营的经济在天灾、兵燹中显得十分脆弱,但在破坏——恢复——发展——破坏的怪圈中,比隋唐时期还是有了新的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成就。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宋夏时期北宋建立之初,无暇顾及西部。当时的兰州散居着互不统属的吐蕃人,他们聚族而居,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在各自首领的统领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马衔山北麓、兴隆山前、阿干河谷、庄浪河谷、乌鞘岭及大通河谷,都是他们的放牧之处,而湟水河谷、苑川河谷、黄河两岸台地上已开辟为农耕区。由汉族人从事农业生产,并受吐蕃贵族的压迫和盘剥。当时居住在兰州及通远军(在今陇西境,含榆中东部)的吐蕃被称为熙河兰会吐蕃,他们与河北吐蕃(青海以西)、河南吐蕃(洮岷一带),结成统一势力,成立厮政权,其统治中心在青唐(今青海西宁),与北宋交好,并向宋朝贡马,而宋则赐以茶、绢、钱物等。而西夏也利用兰州一带吐蕃势力较弱,厮政权对兰州一带统治不力的状况,多次越过河,其势力深入到了马衔山麓和阿干河谷,直到北宋收复兰州(黄河以南)。州一带的吐蕃人无论与北宋战和,还是与西夏战和,岁贡或掠夺都以马、牛、羊、驼为主,而且数量不少,表明他们以经营畜牧业为主。

西夏建国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大力经营畜牧业。西夏设有“农田司”和“群牧司”两个部门分管农业和畜牧业。由于农业的大发展,在各地建有大量的藏粮官窖,贮藏了丰富的粮食。在兰境内的质孤堡(榆中县来紫堡)、胜如川(榆中县清水驿)、龛谷寨(榆中县小康营)、西使新城(榆中县三角城)都有西夏的粮窖,仅龛谷寨一地就窖藏了数万石的粟。农业发展可见一斑。而在水草丰茂之地,又大量畜牧。北宋李宪攻兰州汝遮谷(榆中县夏官营至桑园峡一带)时亲眼见到“牛羊驼畜充满山谷”。

宋夏兰州之战和兰州周边地带宋夏战争期间,兰州“田极膏腴,水可灌溉”,是“土多衍沃”之地(语见苏辙《栾城集》),但受战争影响,“无复农事”(语见《宋史》卷176)。北宋收复兰后,先后在原西夏占领区修筑西关、龛谷、质孤、胜如诸堡,以防御西夏,保护农耕,派兵耕种,却常被西夏人掠杀,农业生产很不稳定。北宋在巩固了对兰州的统治后,兰州经济才有了较为安定的发展环境。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奏请朝廷允许,在熙州、河州、兰州、岷州,“于近城各更择沃土二十顷为营田,专差使臣等主营”(语见《宋会要·食货》),于是兰城郊部分台地开始得到开发,做为官营农业,发展生产。元丰五年(1082年),又奏请朝廷批准,“将兰州职田改作营田,募弓箭手从1044年开始北宋每年向西夏交纳银绢茶垦耕,而改官员以钱钞顶替职田收入,”(语见郭厚安、李清凌主编《西北通史》第三卷第167页),即将用作开支官员俸禄的耕地改为国家农田,募弓箭手耕种(便于反击西夏人袭击采取的措施)。元丰六年又奏请朝廷批准,“新复境土堡寨渐修筑毕,可兴置营田”,包括龛谷寨在内的四处营田,从厢军和马递铺府中选募,“每人给装钱二千”(语见《宋会要·食货》)。兰州地区大规模的官营农业,不仅解决了北宋收复兰州,经略熙河和河湟所需军粮,也使兰州大片被弃土地、宜耕之地得到复耕和新垦,农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根据对《宋史》、《宋会要》及后人研究专著中所载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北宋仅官营农业在兰州黄河以南各地复耕、新垦土地达到一千一百顷以上。

北宋还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畜牧业,设监牧管理官府的养马,以“寓马于农”的政策倡导农户养马。

在自然资源开发和手工业方面,北宋时也有了新的进步。唐代入贡的兰州麸金,在北宋时仍作为土产,大量生产。硇砂也得到开采利用。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宋代兰州主要土产有麸金、香子(即麝香),元丰时还进贡“甘草三十斤”。北宋时候的手工业则以家庭纺织、制毡、皮制业为主,织成的毛褐、麻布、毡毯、皮裘等,成为宋代兰州人的主要日用衣饰品。羊皮筏子的制作也在北宋出现,从黄河上游吐蕃茅女子族吹制“羊皮囊”开始,后在兰州出现,并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渡河工具。在商业贸易方面,宋神宗熙宁年间,在州等地设立市易司属下的市易务,管理与西夏、吐蕃的商业贸易,“募牙侩引蕃货赴市易务中贾,私市者许纠告,赏倍所告之数”(语见《宋史》卷186),倡导集中、公开贸易,抑制商贾私市,增加政府收入。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还在兰州等地收买战马,以作军用。

金夏时期金灭北宋后,与西夏在兰州隔河而峙。在发展经济方面,金继承了北宋时兰州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成果。金军占领兰州后,原来北宋的官营耕地由金的官府经营;因战争中逃亡被遗弃的土地则分给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户:女真人部落的组织形式,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首领都是占有奴隶的大小奴隶主贵族),他们再租佃给无地的农民耕种而坐享其成;而大量良田则被大官僚、大地主侵占。这样,大量耕地被恢复耕种,农业逐步得到恢复。由于兰州山地多于川谷,各族劳动人民开始采用多种铁制农具开垦山地,正所谓“泉源疏地脉,田垅上山腰”(当时人张的诗句)。宋代人鲜于的一首诗也形象地描述了人民开垦山地的情形:

“行行未省见平川,云下谁知别有田。山聚邑聚能习险,人愁粒食自耕天。”今天榆中北部山地就是从金代开始开垦的。此外,由于兰地处金夏边界,招募弓箭手耕种的办法仍保留了下来。

手工业方面,在纺织业和皮革加工业继续发展的同时,金属铸造和铁器生产达到新的水平。在西夏统治区,设有专门的铁工院,有铁匠、铸、生铁等多种工匠,能够制造犁、铧、锄、镰、斧、凿、锯、铃、镑、刀、等铁制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尤其是手工锻铁的“冷锻”冶铁技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作了很高的评价。冷锻西夏壁画锻铁图而成的铠甲“坚滑光莹,非强弩可入”(语见田况《兵策》)。在金朝统治区,兰州泰和铁钟见证了金人的铁冶铸技术。钟有万斤之重,必须是多炉连铸一次而成,而选矿、冶炼、制模、铸范等等工序,没有对数百人的严密组织和多方面技术的配合运用,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只可惜当时燃料、矿石从何而来,冶铸场地在何处,至今我们难以找到可靠的文字记录。

在商业贸易方面,金朝主要依靠榷场保持与宋、夏的经济联系。

金在南宋交界的地区设十多处榷场,与宋朝进行贸易,而在兰州等地设置三处榷场与西夏进行贸易,于是“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货”,以谋宋、夏之利。金朝把从南宋得来的货物卖给西夏和西、北各少数民族,又把从西夏和西、北各少数民族得来的货物卖给南宋,从中渔利,每年所收税息成为金朝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而西夏则利用地处中原与中亚交通往来要道的优势,不仅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南宋和金,而且将中亚、回鹘的珠玉、锦织品、药材、调料、镔铁刀、金银器贩往宋、金之境,并对过境商品抽取10%的实物税,又将这些付税的实物卖给金和南宋,从中谋利。在夏、金、宋之间的贸易通道中,兰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和交易的场所。

元时期蒙元攻灭夏、金的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兰州经济也因此而遭到严重的破坏。元帝国建立并灭掉南宋以后,实现了“海内统一”,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

金代泰和铁钟元代初期,蒙古贵族仍保持着落后的游牧经济,在包括兰在内的北方占领区,把大量所占耕地变为自己的牧场。他们“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语见《代名臣奏议》赵天麟上疏语)。

今永登、皋兰不少耕地就成为了蒙古王公的放牧之地。元世祖至元年间,农业生产受到重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政府向所属各州县颁行《农桑辑要》,要求各地按“蚕桑之术,畜孳之方,天时地利之所宜”发展经济。颁行后“利布四方,灼有明效”(语见《农桑辑要》蔡文渊序)。在今榆中的东南一带实行屯田,归定西屯田提领所领导,恢复垦殖。针对北方气候干旱的情况,元朝政府明确提出“农桑之本,以备旱为先”,并要求“凡河渠之利,委本处正官一员,以时浚治。……地高水不能上者,命造水车;贫不能造者,官具材木给之。俟秋成之后,验使水之家,俾均输其直”(语见《元史》)。据此说来,兰州的水车制造和使用,应始于元朝世祖至元年间,距今700多年。惜实物无存,旧志未载。

由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元朝自仁宗延元年(1314年)至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每年能从兰州收购粮食2万石以上,经甘州(今张掖)转运到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宋元时期兰州的人口自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到1368年元朝灭亡的461年间,兰州经了五代至宋初时吐蕃占据、北宋与西夏对峙、金与西夏对峙、元朝统一后的隔河分治四个大的时期。兰州的经济在频繁的民族战争和多发的自然灾害影响下,处于破坏——恢复——破坏——恢复的循环中,农桑辑要目录书影兰州的人口也呈现出低水平的徘徊状态。

五代至北宋初,兰州地区居住着汉、吐蕃、吐谷浑、党项、回鹘等多种民族的人口。其中吐蕃族人口最多,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不相统一,没有准确的人口记载数。但根据宋元丰年间李宪收复熙河兰会等州的情况分析,当时兰州的吐蕃人不少于万户。北宋与西夏对峙时期,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兰州的北宋统治区人口为643户、2636人。到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兰州的北宋统治区人口仅为395户、981人。这两组数据显然不是当时兰州的真实人口数。因为这些数字既不包括兰州黄河北部西夏统治区人口,也不包括黄河北部北宋震武军城(今连城一带)人口,还不包括居住在兰州的其他民族人口和各种原因逃避赋役的人口。因此,按今天兰州政区面积和当时人口密度(北宋元丰二年,即1079年陇右人口密度为9.98人/每平方公里)计算,宋、夏对峙时的元丰至崇宁年间,兰州人口密度以陇右密度的1/3计算,兰州人口密度约为3.32人/每平方公里,则兰州人口应不少于3万人(这也是一个过低的估算数)。金、夏对峙时的金大安二年(1210年),兰州的金朝统治区有11360户,59186人(见《金史·地理志》)。如果考虑到兰州的西夏统治区人口,则兰州人口应不少于6万人。由此可见,与宋夏对峙时相比,金、夏对峙时州人口还是有较快增长。元朝前期,在惨烈的民族战争和蒙古军队的残酷屠杀中,兰州人口大幅度减少。当时兰州分属陕西行省的兰州、金州和甘肃行省的庄浪州,至元代至元二年(1290年)时,估算州人口为1.5万多人,其中庄浪州1288人。但这个估算并未将元朝时大量隐漏人口(如王公、贵族、军官、各级官吏所占有的大量奴婢、奴隶、驱丁、农奴等)计算在内。

宋元时期的兰州文宋、夏、金、元统治兰州时期,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教育、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兰州,北宋道教的兴盛、元代官学的设立,是兰州文化发展的两个亮点。

兴隆山道教北宋重视道教,使之在政治上的势力超过了佛教。宋徽宗更是尊崇道教,道教宫观于是遍布名山,“陇右名山”兴隆山自然也不例外,据说早在晋代时,兴隆山就有了道教,唐宋时香火兴旺,被称为“洞天福地”(见张文玲《兴隆山》第40页)。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道教正一派第17代传人秦致通、李致亨在南岳衡山随太虚真人学道,三年后来到甘肃榆中,住县城南门外清虚观,后南寻至兴隆山栖云峰山腰的石窟中修道,因此洞窟坐西向东,名为“朝阳洞”。

秦、李二人诵经修道之余,修缮道观,使兴隆山道教由此勃兴。他们曾游览山景,并即兴在“三圣洞”旁用朱砂各题诗一首。秦致通诗曰:

依天危阁贴重岗,细路萦石磴长;曲涧碧流疏宿雨,夹山红叶映斜阳。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宋代兴隆山危阁依天、清涧潺流、峰路转、重山红叶的兴隆秋色,犹如道家仙境。李致亨因早年担任宋朝谏议大夫之职,常受奸臣排斥和打击,遂隐居学道。因此,他的诗中便明显流露出仕途失意、隐居修道的无奈之情:

富贵功名久不提,心灰意冷学痴迷;迩来性懒无人识,好向云山深处栖。

秦、李二人在兴隆山栖居、修道十年,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羽化于榆中城南清虚观”(语见《金县志》)。兴隆山道教因为他们的活动才真正兴盛起来。他们隐居过的朝阳洞到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坍塌,由清代内丹家刘一明重修于“三圣洞”

旁,称“二仙洞”。秦、李二仙的题诗字迹在清康熙年间尚存。金代以后至元朝,兴隆山道教一直由全真道主持,成为陇中道教活动的中心。

兰州城隍庙和东华观城隍本为我国古代蜡祭八神之一。南北朝时就有祭祀城隍的记载。唐代祭城隍已比较普遍,不少文学家、诗人如韩愈等人还撰有祭城隍文。人们祭祀城隍,多是为了求雨、祈晴、禳灾、保安宁。兰城隍庙始建于北宋,以汉将纪信为城隍加以奉祀。由于北宋自收复州到金灭北宋不过四十多年,初建的城隍庙规模不大,后毁于1125年的兰州大地震。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对兰州城隍庙进行原址重修。重修后的兰州城隍庙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场所。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扩建兰州城隍庙,到元末时,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赵文撰《纪信祠记》,耿仲明刻石立于城隍庙纪信祠。《纪信祠记》说,因纪信诳楚被杀,保护了汉刘邦,使之有了汉朝四百年基业。纪信乃忠诚烈士,所以兰州人“祀之”。碑立三年后,元朝灭亡。以历史人物为城隍加以祭祀,在全国独有兰州城隍庙。宋、金、元时的兰州为不设府的州,所以这座城隍庙还不是府城隍庙。“府城隍庙”之称是清乾隆以后的事情。但城隍庙的连续修建,正反映出北宋、金、元时兰州道教的兴盛。

始建于北宋的兰州城隍庙北宋时,在兰州还修建了东华观和九阳观。东华观初名玄妙观,位于今张掖路城关区人民医院东侧。此观坐北朝南,有通明轮藏阁、三清殿、东华殿三大主体建筑,两侧为东廊、西廊,东廊建有钟楼及天皇、东极、三官等殿,西廊建有鼓楼及紫微、九天、三师等殿。整个建筑布局严整,对称,气势恢宏,是当时城东最大道观。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曾有过修葺增新。

九阳观位于雷坛河西岸,今工人文化宫南部,明代改建为金天观。

元代的官学和社学兰州自西汉至唐宋统治以来,在中央政府倡导下,一直重视发展教育,即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西秦、西夏、金,无不如此。但史志几无所载,今人难得其详。直到元代,对兰州地方官学的兴办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元朝统治者重视地方官学,先后颁行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方教育体系。规定地方路、州、县各级官府一律设置官学,“选博学恰闻之士以教之。凡诸生进修者,仍选高业儒生教授,严加训诲,务实成才,以备他日选擢之用”(语见《元史·选举志》)。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命各路、县学内设置小学,选请老成者教之,也可以自愿招师或自从父兄学习。“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曰教授”。甘肃行省为管理地方官学,设置甘肃儒学提举司。在中央和行省的倡导、组织之下,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判官傅梦臣建金县县学;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兰州知州姚谅创建兰州州学(位于今兰州二中址)。兰州州学、金县县学均讲授《四书》、《五经》,教以儒家各经典及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注疏。社学是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普及教育的教育单位,社学形成于元代,与元朝统治者对农民和农业的控制政策有直接的关系。据《元史》记载,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朝廷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劝农立社,尤一代农政之善者。……诸县所属村疃,五十家为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为社长。增至百家,别设社长一员。不及五十家者,与近村合为一社;社远人稀不能相合,各自立为社者听。社长专以教劝农桑为务。社长亦奖勤罚惰,催其趁时耕作,仍于田塍树牌,书某社某人地段,设长以时点视。

元代“社”的组织是后世农业社组织的渊源。社的基本功能就是把农民严格控制起来,劝其趁时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安定社会秩序。由于社的建立具有稳定性,推行农业耕作技术,进行封建伦理教育就有了社会组织基础。因此,元朝廷同时规定:“每社立学校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隙使子弟入学,如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语见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到了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元朝廷重申:

(每社必须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隙时月,各令子弟入学,先读《孝经》、《小学》、《书》,次及《大学》、《论》、《孟》、《经》、《史》,务要各知孝悌忠信,敦本抑末,依乡原则,出办束修。如自愿立长学者听若。积久学问有成者,申复上司照验。

到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元朝廷再次强调:“王政必以农桑庠序为先”,所以各社社长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立学师,每社农隙教诲子弟,教悌忠信,勤身肥家,迁善远罪。”各地按察廉访官都必须认真“劝课农桑,勉效学校”(语见欧阳周《中国元代教育史》)。

在元朝政府的法令、政策规定下,社学于各地纷纷建立,当时的庄浪州(永登)、兰州、金州(榆中)自然不能例外。后世农业社的“冬学”也正源于此,足见元代社学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宋元兰州的战略地位自秦设榆中县、西汉设金城县、金城郡以后的汉唐千余年间,州成为中原王朝阻隔羌匈、经营河西、开拓西域、护卫京师和保障丝路畅通的战略要地。也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核心地区之一。

宋元四百多年间,在汉族与党项,女真与汉族,女真与党项,蒙元与党项、女真、汉族的争夺中,兰州以其地扼南北之势和疏通东西之利,在宋、夏、金、元的经营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明末清初一位大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分析:

隋、唐盛时,驰逐河湟,未尝不以兰州为关要。及广德以后,兰没于吐蕃,而西凉不复为王土。大中间,兰州亦尝顺命,而仅用羁属矣。宋元丰四年,李宪败夏人,始复城兰州。元初,夏人求复得之,朝议欲割以畀敌。孙路言:“自通远至熙州,才通一径,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关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蔽。若捐以与敌,则一道危矣。”穆衍言:“兰州弃,则熙州危;熙州危,则关中震动。唐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则警及京都。今若委兰州,悔将无及。”遂不果弃。明时自州以北,常为寇冲,往往设重兵驻此,保障西垂。州诚自古圉之地矣。

顾祖禹把兰州放在历代中原王朝的经营西北大战略上,分析州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正确结论。他提到的“元初,夏人求复得之,朝议欲割以畀敌”一事,正是北宋与西夏争夺中的一件大事。

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收复熙州、兰州,设立熙河兰会路后,打通了兰州经河湟去丝绸之路青唐道的路线,夏在北宋西北的势力被严重削弱,联络厮政权从西、北两面重压北宋的图谋被窒息,经济、贸易也受到重大损失。西夏自然不甘心。元元年(1086年)宋神宗死,宋哲宗继位,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对王韶按宋神宗、王安石决策开拓熙河、收复州,设立熙河兰会路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也当成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极力否定。司马光当政后,尽废新法,并按西夏收回兰州的无理要求,要把兰州、熙河全部放弃。作为大史学家,编纂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在兰州地位问题上如此目光短浅,反而斥责朝臣是“见小忘大,守近遗远,惜此无用之地”,遭到群臣反对。孙路、穆衍据理力争,并抱着大宋舆图向宋哲宗分析利害,司马光的倒行逆施才未得逞。就在此间,西夏与厮政权阿骨打密谋相约攻打北宋,商定取胜后州、定西两城归西夏,熙、河、岷三州归厮。元二年七月,双方倾全力进攻北宋,熙河告急。宋军分两路进攻阿骨打,而西夏见宋军兵力强大,连获大胜,未能也不敢如约出兵配合,阿骨打全军溃败,厮政权从此衰落。阿骨打遂于第二年遣使北宋,贡物谢罪,正中司马光下怀,急忙下令熙河息兵。

收复兰州、保住兰州,北宋就接通了与厮的联系,沟通了自兰州西去丝绸之路的青唐线,使被西夏阻隔的丝路河西线贸易通过丝路青唐线得以继续。

北宋灭亡后,金夏对峙,兰州的地位对于两国来说,依然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军事防御、经济交流两个方面,兰州不可或缺,据《金史》记载,金朝大大提升了原北宋兰州的地位,将原兰州下等州提升为上等州,并驻刺史,统领兰州防御。原兰州辖一县增为辖定远、龛谷、阿干三县。增设两城、三堡、三镇、一关,构成互为犄角、前后照应的防御系统。而西夏也不甘示弱,以卓罗和南监军司统领的西夏南部边防部队横居黄河北岸,虎视南岸兰州,遇黄河结冰则倾力南侵,甚至曾一度占据兰州城。在经济交流方面,金、夏更是充分利用了兰州在贸易中转方面的地理优势,通过榷场进行贸易往来。中亚、西域和西夏的物产通过兰州等榷场,输往金地、南宋,而南宋、金国的物产又输往西夏、中亚。金、夏都在兰州中转贸易中分获巨利。

元朝实现国家大统一和疆域大拓展,兰州成为大元帝国的腹地小城市。在军事上,不再需要以兰州为基地经营西北。在交通上,不再以兰州为必经之地去河西、西域(元朝时形成的三条中西陆路交通干道都不经过兰州)。但是,兰州却是去河湟、西藏的重要起点。在经济上,兰州的粮食贸易、茶叶贸易、各民族物产的集散贸易却发展起来,明清兰州茶马互市的兴盛即始于此。

同类推荐
  •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本文主要是对历史和当代的中国电影进行对比,反思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电影发展走势等。
  • 中华圣贤经典——信

    中华圣贤经典——信

    翻看此书,犹如聆听一位睿智而亲切的长者的谆谆教导。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金粟”。读书的人,或者说善于读书的人总是能从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读书的乐趣,也是读书的智慧。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最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最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最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它是一本让人如沐春风的经典导读读物也是一本让人心悦诚服的道德研修宝典更是一本让人茅塞顿开的人生答疑指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路漫漫,吾辈上下而求索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崇智求真,虽片刻而不能止成功的缔造、幸福的获取、精神的锤炼往往始于对智慧的探求改变,可以从这里开始……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大美中华:民俗风情

    大美中华:民俗风情

    《大美中华:民俗风情导读》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进行介绍,表现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婚丧生老、岁时节庆、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心理。服饰风俗、饮食风俗、住居风俗、节日风俗、婚姻风俗、生老风俗、丧葬风俗、信仰风俗等斑斓多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热门推荐
  • 靳家小姐的医劫

    靳家小姐的医劫

    靳窈,是一个让南城的俊俏公子哥们恨得牙痒痒的名字。众所周知,靳大小姐是一个实打实的的颜控,专挑长得好看的小哥哥撩。这些小哥哥仿佛都有一个模板:温柔,优雅,帅气,体贴。她到底要闹啥样?谁知道呢!终于,靳窈考上了帝都大学,她要离开南城了!各位曾被靳小姐无情抛弃的人们幸灾乐祸道:终于帝都的人要遭殃了!谁曾想,靳窈在上大学后不到3天就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靳窈遇上沈之聿,仿佛倦鸟归林,池鱼归渊。从此以后,靳窈"意外"频发,脚三天两头的"崴到"。"沈医生,你看我这脚肿的,是不是得住个院,拍个片啊?"靳窈眼里带着泪花,可怜兮兮地拽着沈之聿的袖子说。"靳小姐,你这脚确实伤得挺严重的。你再晚来一分钟,这肿就消了。"沈之聿默默收回自己的胳膊,无奈地回答道。沈之聿从未为靳窈转过身,但是靳窈却心甘情愿放下自己的骄傲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她永远忘不了,在自己最黑暗的时候,是那个少年带给她最温暖的光芒。但那人好像…根本不记得她。直到有一天,她前方的人停下脚步,向她转身,"窈窈,嫁给我吧。"她终于明白,从年少起就住在自己心底最柔软一处的人,就是他。
  • 校花女王:她的列表里只有你

    校花女王:她的列表里只有你

    南希嘲讽的看着林凯为琼琳披上了他黑色的风衣。高傲的如同女王转头就走。罗伊看着南希离开的背影,跑上前去抓住林凯的衣领,一拳打在林凯脸上......
  • 哑女逆袭:鬼医四小姐

    哑女逆袭:鬼医四小姐

    母亲离世,神秘老道,口不能言的她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姐妹相残,姨娘逼害,她两年后假死冒险出府只为母亲遗言而活着。多年后因一人而再次回归,她发誓定要所有人陪葬。只是……“娘子,该回家了!”这颗柿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谁是你娘子,姐不认识你好不好,狮虎狮虎快点来带徒弟离开这狼窝!喔不!是柿子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法长风

    道法长风

    杂草的生长全靠上天的雨露,却也敢仰视苍穹。世间有神话的传说,却无神道的传承。红云老祖的突然苏醒,会给夏思远带来怎样的际遇。道途黑暗,点上一盏灯,照亮前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霸衡宇

    王霸衡宇

    三皇五帝,唯我独尊。大天大地,听命于我。…………狂霸的少年,让三皇五帝见了都要称王,让统治一国的君王见了都要俯首称臣。任你是何等人物,遇上他,只能高呼一声‘王八(王霸)之人’雨夜,当一名老人遇见他,它却伤痕累累,肚子上的血洞,到底是何人所创…………
  • 湖人有个孙大圣

    湖人有个孙大圣

    自推新书《篮坛之李元的时代》孙大圣做了一个梦,梦里他被湖人队裁员,继续回到奥神队打球,之后终于能打华夏国内的CBA了,却又遭遇了连续的伤病,再加上跟球队矛盾的恶化,他坐了一年球监,无球可打……在梦中惊醒的他为了不想变成那样的结局而准备努力,心态上的变化让他通过了梦境考验,系统根据他的状态给了他一个“勤奋系统”,从此凌晨4点的斯塔普斯球馆有科比,凌晨4点半的斯塔普斯球馆有孙大圣。
  • 假如没开口

    假如没开口

    刚上初中的杨子杰遇到了茴静,就因为一句话开口以后两个人的青春瞬间在一夜长大了
  • 仙魂封天

    仙魂封天

    在这个以元素为尊的世界,一个天赋秉异的天才少年却因为魂穴闭塞而无法觉醒元素之魂,昔日耀眼如星的尊贵娇子一霎之间跌落于尘埃之下,命运的捉弄让他一夜看尽人间冷暖......可是,谁说一时废柴就代表一辈子废柴呢?风水轮流转,莫欺少年穷!(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