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23800000001

第1章 《当代诗点评》:江河《星星变奏曲》点评[1]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头上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它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江河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现居美国。1980年江河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代表作品有政治抒情诗《纪念碑》和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等。

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诗人主体意识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剖朦胧诗的具体而微的样本。

这首诗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全诗由两个并列而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节16行。每一诗节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语气上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显示了诗人为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的决心。“星星”在诗里象征着黑夜里的有限光明。第一节的头四行诗直接引入主题。这四行诗通过假设口吻强调指出,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当作遥远的安慰,完全是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同时又在这个假设复句下的子句中连用“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引领的三个反问句,充分肯定人们对光明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就有力地鞭笞了黑暗的现实。“谁不愿意”以下12行,诗人用诗、萤火虫、星星、鸟、白丁香等意象展现了一个光明、美好的世界——那是一个春天的世界,鸟落满枝头,夜晚柔软得像一片湖;在这个世界里,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第二节诗的头四行,使用了与第一节前四行相同的句式,所用的意象也基本同义,只是稍作变化,各有侧重(头一节强调现实的黑暗,第二节强调现实的寒冷),两者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一起完成了对现实的否定。“谁愿意”以下八行,写出了现实的寒冷与苦难。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诗人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夜晚被冻僵,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被风吹落。这部分与第一节诗人向往中的光明世界构成了强烈的对照。全诗最后五行,则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在这几行诗中,旗子象征着理想,火是为光明而献身的烈士的化身。因此,这几行诗可以被解释为,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现实。

从全诗来看,整个第一节和第二节同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在阅读朦胧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个这些诗是为谁而写的疑问。事实上,大部分朦胧诗的说话对象都是模糊不清的。也可以说,朦胧诗的说话对象就是世界。这也是朦胧诗的共同特征之一。《星星变奏曲》同样是一首没有具体的说话对象,对整个世界说话的诗。进一步说,朦胧诗中的说话者即诗人的身份也是不那么清楚的。这个说话者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既高于诗人,也高于读者的人物,他代表时代向世界说话。正如一些评论者所指出的,这首诗“奏出了一代人的希望和失望”,表现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共同的心理感受,这就是当代诗歌批评中经常提到的朦胧诗的代言人身份。这在一个万马齐喑,众人都被剥夺了思考和说话的权利的时代,无疑是合理的,也是非常宝贵的。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朦胧诗的历史功绩。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一个人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众声喧哗的时代来临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个代言人身份就变得十分可疑,也不再有效了。这又决定了朦胧诗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文学现象。朦胧诗萌芽于“文革”后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高潮,随后迅速衰落。到1984年前后,一般认为朦胧诗作为一场文学运动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诗歌由此进入了一个后朦胧诗时代。

在艺术上,朦胧诗基本上采用了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朦胧诗并不直接表现或呈现经验,而总是借助意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词非常相像。这可能也是它被一些人认为朦胧,而又能够迅速在公众中得到传播的原因。《星星变奏曲》在这一点上是相当典型的。这首诗就是以“星星”作为核心意象来组织诗思的(“星星”的意象先后出现七次,加上两次出现的“星”总共高达九次),其他意象都连缀在“星星”这一核心意象的周围。诗中一些次一级的意象,如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丁香、夜晚、湖等,都与“星星”这一核心意象有密切联系,构成一个主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的意象群。这种写法有助于造成含蓄朦胧、精致细腻、富于诗意的效果,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表达的间接性降低了经验的强度和切身性,使它难以和现实产生直接的摩擦,而这一点被认为是现代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此外,意象的标签化使用,也造成了艺术上大量的低效的重复。正是由于上述的代言人身份的失效和艺术上存在的这种天然局限,朦胧诗在达到高潮后就迅速被后朦胧诗所取代。朦胧诗的一些代表诗人,如北岛、多多等,逐渐放弃了朦胧诗的写作理念和写作手法,转向了更为个人化的写作;而另一些诗人,如江河、舒婷,由于未能及时在艺术和意识上做出调整,不得不在朦胧诗退潮后很快放弃了写作。

比喻的运用在这首诗中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意象与意象的联系在这首诗中主要是靠比喻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比喻在这里不仅是修辞的手段,还是结构的方法。如果在这首诗中去掉比喻的成分,整首诗就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比喻在彼此隔离、陌生的事物之间筑起桥梁,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感觉上的联系,扩大了人类知觉的范围,提高了人类的感受力。因此,在以人类感受力的丰富和深化为追求目标的诗歌中,比喻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修辞手段。由于比喻的运用,诗中的字变成了星星,星星变成了蜜蜂,鸟变成了星星,天空变成了一棵树,字—星星—蜜蜂、鸟—树—天空在诗人的笔下被连缀成一个感觉的整体。而作为时间概念的夜晚既可以有“柔软”的触感和“湖”的体积感,它还可以被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星星可以是瘦的,会感到疲倦,还可以被风吹落……如果没有比喻在其中穿针引线,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不可能存在,我们也不可能获得这些独特的感觉。当然,比喻的滥用和意象的滥用一样,也会造成艺术上的平庸和对直接经验的遮蔽。重复的、缺少新意的比喻也意味着感觉的重复,是诗歌的大敌。歌德说,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惊异”,那是一种黑暗突然被闪电照亮,灵魂突然被惊醒的感觉。这首诗的比喻并不能造成我们“惊异”的感觉,但至少还是新鲜的。这是对一首好诗的最基本的要求。

同类推荐
  • 枕边小品:花季雨季全集·心语卷

    枕边小品:花季雨季全集·心语卷

    花季雨季,是生命真正的开始,我们要学会勇敢地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阳光和雨露,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虽然有的花在镁光灯下灿烂夺目,有的在荒野迎风飘扬,有的在路旁奋力绽放,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我们都在沐浴阳光,经历风雨,都值得珍藏和回忆,本书既是对青春的铭记也是对青春的致敬。
  • 梁晓声文集·散文11

    梁晓声文集·散文11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亚东干文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亚东干文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亚东干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俄罗斯文化、游牧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书一方面借助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方法,分析东干文学在复杂多元的异域文化环境中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在勾勒东干文学创作概貌、特点的基础上,从语言、美学、文化等层面揭示东干文学的独特研究价值,确立其在世界华语文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热门推荐
  • 爱在记忆中找你

    爱在记忆中找你

    在那个恋爱的季节里,美丽的莫纤涵遇见了张扬跋扈的沐芷风,两颗年轻飞扬的心在一次次的唇枪舌剑中擦出了爱的火花,敲开了爱情的门扉,享受着初恋青涩和美好的滋味,但是一场意外却让她毁了容,而他却在不知情况下远走他乡,一场棒打鸳鸯的错误,让两颗相爱的心支离破碎,也让他们付出了等待8年的代价,当命运再一次将她送回到他面前时,这一回,他再也不会轻易放弃她,即使要他付出所有,他再也不会放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沉睡的罗勒

    沉睡的罗勒

    华百草最讨厌喝咖啡,不是因为它苦。而是因为,他是黑的。不论加入多少糖块,过程只是增加滋味。咖啡,还是黑的。
  • 源启之地

    源启之地

    是命运不公,还是苍天不平,总让我们失去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其实我们所经历的事看似偶然,实则想来一切都是必然。本书境界临源境、兵源境、斗源境、者源境、皆源境、心源境、列源境、齐源境、行源境……
  • 云逢月

    云逢月

    一袭红衣倾天下,一道圣旨结良缘。1v1双洁超甜将军府嫡女穆云裳,当朝首相容其尘。盛世红妆我嫁你,江山为聘我娶你。无三观不正,各位不喜勿喷,玻璃心作者在线卑微求放过~
  • 生之劫狱

    生之劫狱

    打破这人生枷锁,定要一统这朗朗乾坤。上古宇宙本为一体,曰劫狱时空流。奈何发生大爆炸,劫狱时代结束,入狱时代降临。从此宇宙四分五裂,而上古传承下来的基因血脉因其自私的本性,支配万物,折磨着人类终其一生,无一幸免,造化弄人,这样的时代要他何用?终于,打破这枷锁的人横空出世,走上一统宇宙之路,创造新的劫狱时代。天为链,地为锁,一生成狱,一斗一乾坤。笑苍生,未知情。受困人生狱,作茧自缚。饱尝辛酸,何曾离弃。笑看时,却乐得其中。苍天负我,怒斥苍穹。劫狱成,得苍生。昂首回眸时,时空宇宙王。
  • 重生之系统穿斗罗

    重生之系统穿斗罗

    全能系统!召唤!武魂!全文爽就对了主角不会太牛。
  • 逆天神器

    逆天神器

    当一个没落家族的最后一点血脉渐渐消逝,一个带着逆天神器的天外灵魂接管了他的身体。当神器与这个世界的法则完美地融合时,天罗大陆的一切都将被改变。当他的目标一个个地实现时,身边也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景。指腹为婚忠贞不变的世家大小姐,家族的上古守护者蜘蛛女皇,强悍的美女校长兼导师,风情万种的首位女刺客,攻于心计的豪门贵妇。他渐渐爱上了征服的感觉,于是他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身边的这些风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