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2400000006

第6章 发自心灵的沟通,最能打动人心

在人际交往中,风采、风度都是需要的,但最需要的还是风骨——真诚。真诚在人际交往中是心与心相通的桥梁,是交往得以成功的关键和核心,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篇文章中所说:“你用真诚鸣锣开道,所有的心都会撤去岗哨。心与心是感应的,真诚、挚爱将在心的世界里长驱直入,一往无前。”

《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待人,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但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信赖。

信任是沟通的法宝

在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双方之间缺乏信任,那么沟通肯定是无效的、失败的。在工作中与同事接触时,有些人沟通起来非常地通畅,而有些人就很难沟通。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和不同人之间的信任度不一样。如果缺乏信任,沟通效果就不好,难以解决问题。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长期以来,对信任的研究一直被淹没在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之中,并没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和重视。对信任最早的系统研究来源于社会学领域。1900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发表了《货币哲学》一书。在书中,他对信任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他指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性信任,社会自身将变成一盘散沙,因为几乎很少有什么关系能够建立在对他人确切的认知之上。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个人经验那样强或更强,那么很少有什么关系能够持续下来。”齐美尔指出了社会生活必须基于信任之上这个事实,从而将信任问题引入到研究者的关注视野之内。

有位父亲跟儿子在户外玩。儿子爬到墙上想往下跳,让父亲在下面接住他。

在他准备跳下来之前,父亲跟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也有一位父亲和儿子。故事中的父亲是美国的一个富翁。这个富翁的儿子有一天爬到一面墙上往下跳。这个富翁张开双臂在下面等着接住儿子。可是当他的儿子跳下去的时候,这个富翁却闪身躲开了。

富翁的儿子摔在地上,一面哭一面很困惑地看着父亲,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这个富翁跟他的儿子说:我让你跌一跤,是为了让你学到一课——这个世界上就连父亲有时候也未必信得过,何况其他陌生人。讲完了富翁与儿子的故事,这位讲故事的父亲也伸出双臂,对儿子说:“来,跳下来吧,我会接住你。”这时儿子心里不安起来,这个故事已经令他内心产生了怀疑与犹豫。

父亲连声催促他。于是儿子咬咬牙闭上眼睛跳了下去。

他以为会摔在地上,但当他睁开眼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父亲的怀抱里。他父亲跟他说:我也想让你学到一课——连陌生人有时候你也可以相信,何况是你的父亲。

心理学家们对信任问题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从认知过程的分析出发,他们认为,信任是行为体对情境的反应,是由外部刺激而决定的个体心理和行为。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囚徒困境中的人际信任的实验研究,莫顿·多伊奇开创了心理学中信任研究的先河。他认为,信任是一种主观的、以行为体为中心的信念,即行为体是否信任他要取决于其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态度。既然信任基于行为体的认知之上,那么不同行为体对相同情境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据此,他将行为体区分为信任型和怀疑型两类,进而将信任归结为行为体的一种主观倾向或特性。沿着多伊奇的研究路径,罗特(J。Rotter,1967)和赖兹曼(L。Wrightsman,1974)等人从人际信任特质上个体差异、人格特点的角度出发,认为信任就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它实质上是个体特有的对他人的诚意、可信性的一种普遍可靠的信念。基于此,他们提出了“概化期望”(generalizedexpectancy)的概念。

70年代之后,经济学家们接过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话题,显示出对信任问题的关注。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假设出发,他们认为信任实际上是人们规避风险、减少交易成本的一种理性计算。阿罗认为,信任就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是控制契约的最有效机制,是含蓄的契约,是不容易买到的独特的商品。世界上很多地区经济的落后大都可以通过缺少信任来解释。经济学家赫希也指出,信任是很多经济交易所必需的公共品德。通过引入博弈论,一些经济学家将信任与合作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他们认为,通过重复博弈以及选择适当的策略(比如“一报还一报”),行为体可以消除机会主义的影响,进而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90年代之后,信任问题开始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文化学、计算器科学等诸多学科探讨的重要课题,对信任问题的研究已经跨越了学科的边界,一种多学科视野的交叉研究正在形成之中。

真诚,让你获得挚友

习惯上,真诚被看作是一个道德品质,与撒谎相对立。撒谎的人欺骗别人或者隐瞒自己的真正想法,而真诚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袒露自己的想法。

但心理学家罗杰斯将真诚分成两个层次,“我的意识与我的内心体验相一致,我对人讲述的又与我的意识相一致。”只有当这两个一致都达成时,一个人才可以说是真诚的。第一个层次,可理解为不自欺,是对自己真诚;第二个层次,可理解为不欺人,是对别人真诚。显然,按照罗杰斯的理论,我们常说的真诚只是对别人真诚。罗杰斯认为,自己的意识与自己的内心体验一致,这种对自己的真诚才是最重要的。他曾宣称:“对我来说,体验就是最高的权威。”

但是,他发现,尽管“以一种戴着面具的方式行事,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毫无帮助,毫无效果”,但很多人恐惧、仇视自己的体验,将它“当作敌人,当作灾难的信使”,从而导致人格的冲突,心理健康也无从谈起。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有其开放的一面。当然“敞开心扉给人看”,也应是知人而交,否则适得其反。

朋友相交,贵乎交心,也就是说,知己朋友要心意相通、坦诚相待。诚信是自古以来人们推崇的美德,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变成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那还有什么意思?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了解才能产生信任,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要求不败,除了自己知己之外,还要让好人知己,不让坏人知己。然而,好人坏人很难分得清楚,所以不得不制造若干假象,来掩盖自己的实情。中国人通常会让自己的眼光收敛一些,不流露出真正的感情。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得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哈哈!这钱还没入账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戴上面具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完全没有面具等于赤裸裸地站在众人的面前,反而容易引诱别人欺诈或利用你。所以我们必须小心,有时把弱点装成优点,有时又要把优点装成弱点,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没有弄清楚对方之前,以及弄清楚对方根本不怀好意之后,必须谨慎地保全自己。否则一直诚恳待人,反而为人所害,势必使自己从此对诚恳失去信心,结果变成一个奸诈阴险的人,岂非害了自己。

汉代,颍川人甄邵,靠吹拍贿赂大将军梁冀被任命为邺县县令。甄邵有个同学,说话不谨慎,得罪了梁冀,梁冀要捉拿他。他从洛阳逃来邺县,投奔甄邵。甄邵假意地接待他,却暗地里派人去报告梁冀。梁冀立即派人来把他那个同学抓去杀害了。甄召却因此被提升为郡守。这时他母亲死了,按规定他应该辞官不拜。但他舍不得,便先将母亲的尸体偷偷埋在马棚里,等接受任命以后才发丧。后来他回到洛阳,路上被洛阳尹李燮遇上了。李燮叫吏卒将他的车子推到沟里,将他痛打了一顿;并且用一块布帛,写上“谄贵卖友,贪官埋母”八个大字,挂在他的背上。然后将他的罪行表奏皇帝。皇帝下旨,终生不再使用甄邵。

中国人的自保心理很重,做起事来难免“遮遮掩掩”。明明是个中高手,却装成一窍不通;喜欢的东西,假装不喜欢;想要的东西,先让给别人;不想来说“要来”,说“不来”却来了。中国人在虚虚实实之间,有很多变化。有些人说中国人骗来骗去,实际上中国人多数重视诚信,不过是因为亏吃多了,自然懂得遮遮掩掩的好处。有时候中国人并不骗人,只是暂时蒙一下,瞒一时,一方面明哲保身,一方面静观其变。出发点是保护自己,而不是欺骗别人,所以也不算是什么善意的欺骗,因而丝毫没有欺骗的意思。

人与人相处,用诚恳的态度来感动对方,固然是不易的原则,但是实际应用起来,这种单一方式很难奏效。有时候需要“设计”一点小花样。这些花样是建立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润滑油,可以使彼此之间减轻摩擦,促进互动。

结交朋友,贵在真诚,它是获得真正友谊不可缺少的一种优秀品质。因为只有真诚了,别人才能了解你,才能知道你是否值得结交,也只有付出真诚了,别人才能对你真诚、向你袒露自己的心扉。正如一位社交广泛的朋友所说:“我在与别人交往时,绝对不会给对方虚伪的言行,因为那种行为别人一看便知,它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你不真诚,谁还敢与你结交呢?你只有尊重别人,相信别人,别人才能相信你,从而与你交心。”

热情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中心要素

《塔木德》上说:“请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不管对上帝,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人。”奉行这一原则的犹太人常常会受益匪浅。

1930年,西蒙·史佩拉传教士每日习惯于在乡村的田野之中漫步很长的时间。无论是谁,只要经过他的身边,他就会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问好。

其中有个叫米勒的农夫是他每天打招呼的对象之一。米勒的田庄位于小镇的边缘,史佩拉每天经过时都看到他在田里勤奋地工作。然后这位传教士总会向他说:“早安,米勒先生。”

当传教士第一次向米勒道早安时,这个农夫只是转过身去,像一块石头般又臭又硬。在这个小乡镇里,犹太人和当地居民处得并不太好,成为朋友的更绝无仅有。不过这并没有妨碍或打消史佩拉传教士的勇气和决心。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他持续以温暖的笑容和热情的声音向米勒打招呼。终于有一天,农夫向传教士举举帽子示意,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一丝笑容了。

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好多年,每天早上,史佩拉会高声地说:“早安,米勒先生。”那位农夫也会举举帽子,高声地回道:“早安,西蒙先生。”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纳粹党上台为止。

史佩拉全家与村中所有的犹太人都被集合起来送往集中营。史佩拉被送往一个又一个集中营,直到他来到最后一个位于奥斯维辛的集中营。

从火车上被赶下来之后,他就等在长长的行列之中,静待发落。在行列的尾端,史佩拉远远地就看出来营区的指挥官拿着指挥棒一会儿向左指,一会儿向右指。他知道发派到左边的就是死路一条,发配到右边的则还有生还机会。

他的心脏怦怦跳动着,愈靠近那个指挥官,就跳得愈快。很快的,就要轮到他了,什么样的判决会轮到他?左边还是右边?

他离那个掌握生死的独裁者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他清楚,这个指挥官有权力将他送入焚化炉中。这个指挥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能在一天之中将千百人送入枉死城中?他的名字被叫到了,突然之间血液冲上他的脸庞,恐惧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然后那个指挥官转过身来,两人的目光相遇了。

史佩拉静静地朝指挥官说:“早安,米勒先生。”米勒的一双眼睛看起来依然冷酷无情,但听到他的招呼突然抽动了几秒钟,然后也静静地回道:“早安,西蒙先生。”接着,他举起指挥棒指了指说:“右!”他边喊还边不自觉地点了点头。“右!”——意思就是生还者。

礼貌和热情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有时,一句习惯性的真诚问候甚至可以感化刽子手。面对周围的人,尽情展示你的礼貌和热情,主动多问候一些吧!

在美国美林证券工作的台湾人秦泰德在公司的几次裁员中一直留着助手彼德阿瑟,就是因为彼德是个少有的热情而又不遵守纪律的英国人。泰德说:“虽然他有时不能严于律己,但是在我们高度的紧张工作中,他热情的笑脸,诙谐幽默的声音,是我们最好的放松理疗,我感到心灵和大脑能振奋起来。”彼德的热情还表现在他善于外交、助人为乐、乐观的生活态度、非常善于表现的外向性格,他能够用性格的魅力轻而易举地解决一些别人不容易解决的部门之间的问题。因而,他被认为是交易层上最受欢迎的人。虽然仅仅见过他一面,他还迟到了半个小时,但是,他就让英格丽理解了为什么泰德总是要原谅这个不守纪律的人,那一次见面,他热情、欢快的性格让在座的五六个人就没有停止过笑声。

热情像一股神奇的魅力弥散在周围,感染着四周的人们,并把他们吸引在身旁。它让人们感到精神力量瞬间倍增,好像我们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

热情能够融化人与人之间无形的障碍,缩短心理的距离,消除不同生活经历带来的界线。

居住海外15年、由美国归来的生物学博士蒂芬妮与一位小餐馆的东北老板娘成了挚友。那一天,蒂芬妮刚从医院做了个小小的手术,虚弱的她偶然跨入一个不起眼的小餐馆,老板娘不可抗拒的热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地打动了她。蒂芬妮感到:“她那灿烂的笑容和爽快的声音,像是严冬后初春里的第一束阳光,让我由衷感到温暖和愉快。”

如果你多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那些幸福的人都是充满热情、愉快、笑口常开。他们性格开放,乐于助人,因而他们无论到哪里都受到欢迎。而冷酷的人呢?他们真正的不幸并不是仅仅缺乏对人们的吸引力,而是排斥了自己生活中的机遇,关闭了幸运的大门。

一位广告业的朋友在谈到自己雇人的原则时说,“最主要是看他是否有热情和外向的性格,如果没有一个让人愉快的性格,他即使有才华,也会把我的客户都吓得逃之夭夭。”他讲了自己近期辞退的一位性格冷淡的设计师:“看到她我就感到心中像被一块石头所压,我相信她在吞噬我积极的能量,我常常会感到乌云和阴郁笼罩着我的心情,像是一种不幸在走近我。”

热情的人总是面对朝阳,远离黑暗。因而,他们不仅性格光辉灿烂,而且命运也是铺满阳光。热情像是真善美的使者,也像一只吉祥的鸟儿,传递给人间幸运的福音。

不要曲解别人无意的言行

在走廊上向别人点头问好,对方却置之不理;和别人打招呼,对方却悄然无息。遇到这种情况你难免会想:“那个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其实,你做出这种推测的原因是以认定对方行为怀有故意为前提的,但实际上对方的言行是否真的出于故意,这可能是一个几乎无法考证的问题。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的经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景。比如当忙晕了头的你疾步穿过走廊,不小心碰到别人,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和他擦肩而过了;再比如低头快步赶路的你好像觉得有人和你打招呼,而等你抬头环顾时,却只能看到那人的背影了。

如果你在拥挤的电车上被别人踩到了脚而对方却没有道歉时,你一定会愤怒地觉得对方是个无理的家伙。然而当你穿过拥挤的人群准备下车时却狠狠地踩了别人一脚,而因为要下车又没来得及说声对不起,你一定会为自己解释说:“太挤了,实在没办法。”

对于自己的过错,我们往往会将因于环境使然;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却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人性使然,也就是说别人是故意的。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有很多是出于上述原因的。当我们无视状况而去曲解同事或上级,觉得对方是在针对自己。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①听话不要听一半;②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沟通不是无意义的抱怨

心理学解释:爱抱怨是一种关系欲求不满的表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我们说,人身上一定存在着某种优胜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这一源泉就是人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正因为有这种能力,不仅使得人类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保持着一种人的自尊,并在与其他生命形式构成的社会系统中充当着主宰,而且也使人类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以一种万物共存的方式而不断向前发展。”

每次张婷到单位食堂吃饭,同事都会装作没看见。原因在她那张总是不停抱怨的嘴上。看,她今天又逮着一个同事,刚在人家身边坐下,话匣子就打开了:

“像我们坐办公室的,挣的钱太少了!我有一个做业务的同学,签一笔单子提成就够咱们干一年了……”

张婷是特别喜欢跟别人比较的人。不管是以前的同学,还是现在的同事,都常常被她拉到心里的“公平秤”上过一过。要是知道谁的待遇比她好,就会絮絮叨叨抱怨好几天。

同事为了让她宽心,故意说:“嗨,大家都差不多,我们要是完成不了任务,保底工资比你们少一大截呢!”

谁知道这句话还是捅了马蜂窝,张婷马上又抱怨道:“我能跟你比吗?你男朋友自己开公司,你什么时候想辞职,回家就当老板娘了。唉,不像我那位,打工仔一个……”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不同的问题与压力,与其让这些无法回避的事实破坏你的情绪,毁坏你的工作,还不如正确面对它们,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事实上,当你真的改变了,你的工作也就变得轻松自在了。

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是停止抱怨的最好良方。

生活在纷繁都市里的职场中人,常常忙得迷失了自我,日复一日的工作,压力难以舒缓。整天生活在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中,难得有一份好心情。大多数人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不良的情绪不仅使你的生活缺少乐趣,也严重影响着你的工作。让你出色的能力难以发挥,业绩很难得到提高。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此降临。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抱怨,让自己无形中成了情绪的奴隶。所以要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让自己在消极的情绪中停留太久,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设置自己的信念,只有自己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当你停止抱怨并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已经具有了积极的心态!那么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尽善尽美!

必要时替他背黑锅,他会回报更多

局长接了一个电话后,便气冲冲地闯进了主任的办公室。

“怎么搞的,检查组明天就来,事先怎么没人告诉我?”

“我,我,我把通知……”办公室主任本想解释,可局长的表情不容分说。

“你看,这事怎么处理?什么准备都没做!”

“对不起,局长,是我粗心大意,我马上去准备。”

其实,责任还真不在办公室主任那。办公室主任一接到上级的检查通知,就马上把通知送往了局长办公室。当时,局长正在打电话,见他手拿通知进去,就用眼睛示意他把通知放在桌上。

“可能我一走,局长就把这事给忘了。”办公室主任心里想,但他没有吭声。

他只是快速跑去局长办公室,找出那份通知,按照通知要求,连夜加班加点,打电话、催数字,……最后,终于在检查组到来之前,把所需要的材料全都准备好了。

检查顺利通过。

办公室主任松了一口气,局长也松了一口气,他决定以后好好培养主任。

局长为什么决定好好培养办公室主任?是因为办公室主任有责任心,敢担当吗?的确是,不过,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此,而在于他对办公室主任产生了一种“互惠心理”。下属替自己背了黑锅,还当众挨了自己的批评,局长维护了权威,保住了面子,但他的心理失衡了,他觉得自己欠了下属的人情,得找机会回报才行。

从心理上来讲,一般人都有一种互惠心理,就是说,得到别人的好处后,就想要回报对方。比如一个人帮了我们的忙,我们也会帮他的忙,或者送他礼品、请他吃饭以示回报。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选出来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结果,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那些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回赠卡片的原因就是,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别人的情。哪怕这个“别人”是自己的敌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种德国特种兵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去抓俘虏回来审讯。

有一个德军特种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次他又熟练地穿过两军之间的地域,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敌军战壕中。

一个落单的士兵正在吃东西,毫无戒备,一下子就被缴了械。他手中还举着刚才正在吃的面包,这时,他本能地把一些面包递给对面突然而降的德国兵。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德国兵很震惊,结果,他没有俘虏这个敌军士兵,而是自己一个人回去了,虽然他知道回去后领导会大发雷霆。

德国兵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对方递送面包的这一举动唤起了他的互惠心理,让他产生了一种自己得到了对方的恩惠,应该回报对方的想法。而那一刻,不把对方当做俘虏抓回去是他所能给予的唯一的回报,于是,他这么做了。想想看,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一块小小的面包就能打动敌人,由此保存性命。在职场,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点小小的恩惠感动我们的领导、同事或下属,以此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哪些算是小小的恩惠呢?比如帮助对方做事、送礼给对方、请对方吃喝玩乐……必要时,替对方背背黑锅。不过,“背黑锅”这种恩惠不可滥施,否则可能揽祸上身或者令人轻视,得不到你想要的感激与尊重。因此,在采取行动之前,你要权衡利弊,想想这个“黑锅”的分量有多重,值不值得你去背。一般来讲,在下面这类情况下可以考虑。比如,领导在工作中不小心出错,造成不良后果,要追究责任,因为职务的关系,如果领导承担责任,会挫其威信、伤其面子,你不妨主动把责任承担下来。这样,领导会认为你敢担当、明事理,自会愈发重视你。又如,下属不小心犯了错,如果下属承担责任,会严重影响前途。而你出面承担,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你不妨主动承担责任。这既能表现你的宽怀大度,让下属感激涕零。同时,又能提高你的威信,让下属敬重你、忠诚于你。

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获做过试验:先向被试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者更喜欢那些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通过另一个实验,另一位社会心理学证实了上述观点。

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试想,如果你有两位关系一样近的亲戚,一位与你住在同一座城市,你们经常见面,每次聚半天;另一位在另一座城市居住,你们每年聚一次,每次呆在一起一个星期左右。几年过去了,你与谁更亲密?一般来说,你会更喜欢那位经常见面的亲戚,你们的关系也会更亲密。为什么?这就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见面次数多,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好感、亲密感。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在一起的时间长,也难以消除因间隔的时间太长而有生疏感,甚至可能因为相处的时间太长而产生摩擦。显然,在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在人际关系方面,使对方产生亲近感,也就是给予对方好印象的基本条件。而要满足这项条件,利用这种“分散效果”,可说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有长时间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稳固,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如不加以持续,那么两者之间的交情就会愈来愈淡,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如何?”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又更不同了。道理显而易见,见面的次数和两人之间的亲近度是成正比的。

因为懂得了这一道理,一位推销团体险的推销员获得了良好的业绩。

谁都知道,如果想取得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时,必得先说服公司的领导,不过,这些领导通常都忙得没时间坐下来与人闲聊。因此,一般的推销员,只要遇到某领导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抓住不放,结果,虽然是长谈了,却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导致推销失败。

而这位成功的推销员则不同,他不求与客户一次见面时间长,只求见面次数多。只要见到对方很忙碌,他便迅速地离去,对方心存感激,对他产生了好感,如此三番五次后,对方就被感动了,答应投保。

推销员的故事很具有启发性:如果想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妨多制造见面机会。

如果你想赢得领导的注意与重视,向领导汇报工作,一次汇报很多,不如经常汇报。有一句管理名言是这样的:下属的报告永远少于领导的期望。领导都希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因为,下属及时的汇报能让领导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报告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业绩的总结,也是与领导交流的一种方式。领导通过报告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是否经常向领导汇报,是下属能否得到发展机会的关键所在。

有的下属会想,如果经常向领导汇报,不如一次汇报的时间长一些,以便于与领导进行深入的交谈。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不过,领导通常很忙,向领导长长地汇报一次,要找到恰当的时间并不容易。况且,汇报时间长,未必效果就好。相反,如果经常汇报,与领导接触的次数多了,向领导陈述你的成果、表现你的能力的机会多了,领导了解你、提拔你的可能性不就大了吗?为此,你必须经常向领导汇报:完成工作时,立即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按时汇报;预计工作会拖延时,及时汇报。这样,与领导越熟悉,领导越可能喜欢你、提拔你。

如果你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方法也适用。要知道,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你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话,效果反而不好。你不妨找机会多与对方见面,每次时间别太长。这样,给对方一个念想,让他回味你的为人,期待下次的见面。如果你去请求并不熟悉的人办事,道理也是一样。千万别一次把礼送完。想想看,把10万元分成10次,每次一万元送出去,是不是比一次送10万元效果要好很多?把礼物分成多份,这样可以加深对方的印象,混个脸熟。

平等待人,赢得平等对待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心理学,追求平等是每个人的诉求。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的思想与生存的权利。由于地区的差别,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与职业选择也渐渐不同。但是,不管你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来自什么样的地方,你同其他人一样,都有着完全平等的人格,而没有贵贱之分。这一认识,应该是我们交际处事和待人的理论基础。

1940年“百团大战”后的一天,当时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元帅,听到师机关有的人带着轻蔑的语气把勤杂人员叫作“伙夫”、“马夫”、“卫兵”、“号兵”等,非常生气,就此事专门指出:“我们革命的军队官兵平等,都是革命大家庭的一员。今后,伙夫就叫炊事员,马夫就叫饲养员,挑夫就叫运输员,卫兵就叫警卫员,号兵就叫司号员,卫生兵就叫卫生员,勤务兵就叫公务员,理发师就叫理发员。”从此,八路军中的称谓就照此统一下来了,官兵关系从此也变得更密切了。

人际交往,“平等原则”是前提条件。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意识,就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那些不懂得尊重对方的做法,都不会产生良性的交往效果。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信任的起点。离开起点,友谊谈何建立?有位哲人曾说过,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所以,只有互相敬重,友谊才能赖以生长和巩固。

张之洞是晚清名人,他当了二十多年的湖广总督,资格老,官位高,而且又满腹经纶,但他从不把下属放在眼里。下属明知张之洞瞧不起他们,但慑于威势也无可奈何。

有一位颇有名气的布政使,因为是下级,也不被张之洞以礼相待,心中不免忿忿然。有一次,他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便向主人告辞。按照清代的官场礼节,张之洞应该将布政使送到仪门。但张之洞一副不屑的样子,只将他送到厅门,就止住脚步回头了。这位布政使回过头来,故作机密地对张之洞说:“请大帅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几句话要告诉你。”张之洞不知他有什么用意,就又陪着他走了一段路,还不见布政使开口,这时两人已走到了仪门,张之洞不耐烦地问道:“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这个大胆的布政使,回身长揖,有点得意地说:“其实我只是想告诉你,按照礼仪制度,总督应该将下官送到仪门,现在就请你留步吧。”张之洞听了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不能斥责他,因为这是符合清代官场礼节的。

张之洞之所以受到戏弄,主要是他本身的缘故。他依仗着自己比较高的地位,而不屑于对下属讲究礼节。在交往中礼貌地对待别人,是促成朋友真情的有力保证,一旦对别人不礼貌不尊重时,就像江河出现了落差,势必出现裂缝、隔阂。

一位员工在体检之后,被宣判得了癌症,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静静地思考如何安排剩下的日子,他终于下定决心,打算不动声色,平静地度过最后的人生旅程。于是,在公司忠于职守,在家中,不再打骂小孩及太太,反而常常抽空与家人外出游玩。

三个月很快就过了,原本人人讨厌的他变成公司领导重视、同事爱戴、客户欢迎的模范员工,不但晋了级,又加了薪,一家人更是和乐融融、幸福美满。

正当他准备面对人生的最后一站时,却接到了医院的通知,原来检查报告弄错了,他的身体健康,一切正常。

他还是他,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因为本身态度的转变,整个人生为之改观。

在这个故事中,当这个人改变以往种种坏习性,变得和善、礼貌时,他的整个世界都为之改变了,说明了“尊人者,人恒尊之”的道理。

孔子说过:“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说交往中,对比自己身份高的人,不要低声下气,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不能高傲怠慢。不管人的地位、职务、成就如何,从人格上来讲,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以礼待人是双方交际的基本原则。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到了沃野,他们才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种各样性格、爱好的人都有,不能只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他人。在社会生活中想获得友谊,须学会宽容。学会宽容,无疑是在掌握生存的要领。宽容他人也就是在宽容自己;苛求他人也就是在苛求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善于原谅他人的人,就是宽以待人、心地坦然、谦虚自重的人,原谅他人不是好坏不分、软弱可欺、有失体面的表现,而是磨练了大度的性格,遇事讲涵养,能避免许多无谓的纠葛和争执,生活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原谅绝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它是一种自身的不断完善。善于原谅是一种美德、一种教养。

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的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的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这个中国妇人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宽容,不仅是一种社交的艺术,更是一种做人的度量和人格的伟大。

弥勒佛就是宽容的象征。他的笑容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愉悦的心情,他的方耳象征着福气,他的大肚表示宽厚能容。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可见胸怀是宽容一切的地方,只要胸怀能装下的,你什么都能容了。

一位老妈妈在她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会总是艳阳高照、鲜花盛开,也同样有夏暑冬寒、风霜雪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妈妈一样,学会宽容和忍让,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不苛求别人也就是不苛求自己。在这个过于拥挤的地球上,在情感的润滑剂日见减少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是都需要通过这扇宽容之门的。

多施滴水恩,必得涌泉报

鲍威尔在驻韩美军第二师任职期间,部队中有位年轻士兵偷偷溜进成去逛妓院。有一天,一位很有前途的士兵因为嫖娼被当场抓获,他的上司准备把他交到上面严厉处罚,鲍威尔把这事揽了下来。他把那士兵带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伙计,战果如何?”那士兵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鲍威尔接着说:“这事就到此为止吧,年轻人犯点错,上帝会原谅的,但是,你是个很有前途的小伙子,我们大老远到韩国来,可不是来寻花问柳的,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那士兵对鲍威尔感恩戴德,从那以后再也没犯过错。后来他还成为鲍威尔从政的盟友,他的名字叫克拉克。

互惠的基本原理是:如果甲以某种方式给予了乙好处,则当甲有求于乙时,乙不容易拒绝。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原理的善用,而贿赂则是互惠原理的恶用。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从业者可以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上司鞠躬尽瘁。当你真诚地帮助员工的时候,员工才能真正地帮助你!

一天,一位名叫弗莱明的英国农夫正在田里干活,忽然听到附近沼泽地传来了呼救声。农夫赶紧扔下手中的农具奔向沼泽地,只见一个小孩正在泥潭中挣扎,眼看淤泥已没到了他的腰部,农夫顾不得多想,跳进泥潭救出了小孩。

第二天,一辆豪华小汽车停在了农夫劳作的田边,一位风度优雅的英国贵族下车后,向农夫自我介绍说,他是被救小孩的父亲,他是特意前来致谢的。“我想给您一笔钱,报答您对我儿子的救命之恩!”这位贵族说。没想到,农夫一口回绝:“谢谢!不过,我不要您的酬金。”

这时,农夫的儿子从远处走了过来。“这是您的儿子吗?”贵族问。“是的,先生!”农夫回答道。贵族说:“如果您愿意,可以让我把您的儿子带走吗?——我可以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农夫想了想,答应了。

多年以后,在这位贵族的培养下,农夫的儿子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医学家。恰好,贵族的儿子因肺炎病倒了,但幸运的是,此时世界上已有了青霉素,通过注射青霉素,他捡回了一条命。

那位贵族名叫伦道夫·丘吉尔,他的儿子便是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战胜纳粹德国的温斯顿·丘吉尔;而农夫的儿子,则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因在医学界的杰出贡献,于1945年荣获诺贝尔奖。

这是个典型的恩恩相报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改变了世界历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施恩与报恩未必能改变世界历史,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而在得到别人帮助后知恩图报,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同类推荐
  • 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本书选取了生活中一些饱含乐趣的问题和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解释、分析,让读者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思考,这样感受,这样表达,这样行动。
  • 从零开始读懂心理学

    从零开始读懂心理学

    《从零开始读懂心理学》采用心理学现象和心理学规律相对应方式,对生活中的心理学做了全面分析。洞察他人心理、认知自我和世界、看透行为背后的内心秘密,先从了解心理学规律开始。内容涵盖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交心理学、婚恋心理学、成功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等,深入浅出,分条缕析,让我们懂得运用心理学常识去指导生活。
  •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本文主要讲述了: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个性与管理、激励与管理等内容。
  •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梦境是一种真实。梦境的真实是基于我们潜意识层面的,是一种体验的真实,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于心灵世界,并且真正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无法感知心灵世界的真实,我们就无法完整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性,认识世界。
  •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揭秘日常生活中人人该懂的心理法则;传授人生旅途中一用就灵的心理策略。了解了自己的心理,你就是强者;了解了别人的心理,你就是智者。越是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心理,你就越能掌控周围的事物,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成功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
热门推荐
  • 末世第一组

    末世第一组

    末世即将倒计时。当蛇的基因与人结合,当病毒疯狂扩散,世界全都变了。杜毅和,特种兵出身,拥有最强的金牛座之盾,却也挡不住末世的沦陷。崩塌,尖叫,所有人都变成了食物链最低端的生物,任由蛇尸吸食。昔日繁华的都市,只剩下了一片恐惧和空荡。天使降临,狼人复出,能否拯救这番末世之景?“我,曹雪,很荣幸可以加入在末世中的救援组,我会竭尽我的所能,将世界重启,将阳光重现。”无意的举动,才发现自己加入的这个团队,才是着末世中的救世第一组。
  • 周朝铁臂奶爸

    周朝铁臂奶爸

    周朝,迎来了两个大小身影,迎来了不一样父爱子孝。此番种种又意外引得众美垂涎。拥有高精智能右臂的林如风化身蝙蝠侠惩奸除恶、快意恩仇,却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衰败的周朝是否也会因父子二人的乱入而焕然一新呢?敬请关注,大型古装小说——铁臂奶爸!
  • 霸刀圣祖

    霸刀圣祖

    每一个传承下来的家族,都是一段传奇。有的传奇即将泯灭,有的传奇还将延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见,我永远的公主殿下

    再见,我永远的公主殿下

    当安顾若知道自己要离开时,心里百般滋味。有伤心,有遗憾,更有一丝不知名的窃喜......伤心的是,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所爱。遗憾的是,无法与他长厮相守。窃喜的是,自己终于无法爱他了,永远......
  • 凛冽之花白之章

    凛冽之花白之章

    次时代全潜入式VRmmorpg类游戏《长夜的誓约》现已上线,期待已久的白发自然是在设备发放到手后的第一时间进入了游戏。但是——超痛!超苦!超高难!什么mmorpg,这简直就是魂类啊!作为一名老魂类游戏玩家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老魂类玩家,突出一个“老”字)“就算是高难度,我也一样攻略给你看!”只不过…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分割本书按实际意义上是异世界系统文,在游戏文的边缘反复横跳,不过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说…性转?具体如何,详见正文!(别问为什么书名有丶,只是因为不能用特殊字符)
  • 以皇为名

    以皇为名

    我的路,是成皇之路。我的道,是通天之道。我的剑,是卫道之剑。我的法,是盛世之法。我的双眼,欲望破苍穹,看透乾坤。我的双手,要拨开迷云,挥去阴霾。我的双脚,誓踏遍星空,行遍寰宇。
  • 念念不忘你的笑颜

    念念不忘你的笑颜

    你可否记得那懵懂的青春及梦幻的纯爱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你对我宠溺的微笑——颜沫溪我依然记得那单纯的情愫及清秀的身影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你略带青涩的笑颜——季初凯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 你终将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你终将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80、90后,一群热爱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对爱也曾充满向往。我们的青春激情四射,他们的爱也曾轰轰烈烈,只是现已成熟的我们,只道“爱曾经来过”。此时才明白,爱和责任之间原来是有距离的,人变得成熟老练了,也就不再那么轻举妄动了。即使心还在漂泊,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枯燥而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