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13700000006

第6章  放下包袱,保持超然的态度

有位智者曾经说:“人生其实很简单,就像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为了使我们的心情与心灵更加解放,更加自由,更加惬意,更加轻松,我们应该卸下包袱,轻装前进。而这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只有在生活中经历了磨难与艰辛,并且经住了困难挫折而取得胜利的人,才可以从锤炼中得到生活的真谛。拥有了这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人生会变得更加得意轻松。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得意。

守住乐观的心境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正确地引导人们多从正面积极的观点思考问题,有助于预防一些精神疾病。”因为乐观能使人幸福、健康,容易取得成功;相反,悲观常导致绝望、病态及失败,悲观常常和沮丧、孤独联在一起。

拿癌症患者为例。乐观派想的往往比事实要好,或者面对死神的威胁仍镇定自若,有时,这点信心和勇气就使他们挺过来了。因为尽管患的都是不治之症,乐观通常能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病变,减少或消除复发的可能性;而悲观、忧郁和消极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削弱了人体内的自然免疫功能,造成心理缺陷的恶性循环,使病人钻牛角尖,悲观厌世、破罐子破摔,根本谈不上珍重自己,也承受不起任何生活的考验。

不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在向自己的梦想奋斗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这个时候,各种类型的人的表现各有不同。悲观的人会垂头丧气,自叹时运不济,丧失了继续努力的勇气;虚荣的人则不承认现实,借口自己遇到了各种客观上的阻碍;狂热分子们对此会毫不在乎,并不把它看作失败,以更大的疯狂劲头采取同样的方法再次向导致失败的地方发起冲击。

只有乐观的人能冷静、客观地面对挫折。他们会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方法,只要是能够战胜的困难,他们绝不回避。如果面对的是以一己之力无法战胜或即便取胜了也得不偿失的障碍,他们会考虑其他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法。总之,在乐观的心境下,任何的苦难和挫败,都不会使他们失去信心,相反会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乐观的人面对现实的态度是冷静的、客观的、主动的,他们从不否认事实,也不追求虚荣,而是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乐观的人并不如人们认为的那样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事实上,他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处境,能够看到现实中不利的因素,并且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优势。他们同别人的不同,就在于有着长远的目标,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因此他们总是信心百倍,付出所有的精力来追求目标。

乐观的人大都有较好的人缘,他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管对方是什么个性的人,他们总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设法利用这些长处,让这些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努力为他们工作。所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他们能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样他们对身边的人的看法是积极的、信任的,因而乐于同别人交朋友。故即使是悲观低沉的人,在乐观的人身边久了,也会因为他们乐观的个性受到鼓励,因为受到他们持续不断的鼓舞而改变个性,变成一个奋发向上的人。于是,悲观低沉的人也很愿意同乐观的人打交道,他们不仅从乐观的人那里得到信任和帮助,也经常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和灵感,从而尽力协助乐观的人追求成功。

乐观的人具有一种巨大的感召力,能使他们身边聚集起一大批有志之士。生活中人们喜欢聚集在乐观的人身边。他们昂扬的斗志、乐观的个性、永不止息的精神,会鼓舞、带领着每一个人向前走,达到人生的梦想之地。因而,乐观的人人缘很好,不论什么时候,身边总有同他们一样志向远大的人们帮助他、激励他。

同时,乐观的人是最无私的人,他们不仅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尽力鼓励、帮助他人走向成功。他们的目光所及,并不只是自己的狭小天地。他们比常人更关注大众的事,并且坚信未来是大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只有保持乐观,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在通往成功的人生之路上保持高昂的士气。

乐观的人生态度,关键在于有一颗旷达、欢畅、幸福、安详的心。一般来说,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天堂或地狱,天堂和地狱只不过是人的内心投射或想象的结果。人生的幸福、快乐与否,往往并不完全取决于现实的世界,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亦即对问题的看法;种种烦恼的原因也往往不在于外界事态,而是主要取决于我们对该事态的看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乐观者实际上是以自己积极的心态看好了客观世界;相反,悲观者实际上是以自己消极的心态看坏了客观世界,在悲观者心中,现实是或多或少地被丑化了的。既然乐观或悲观的人生态度是在长时期中培养、发展出来的,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改变人生态度是完全可行的。

乐观能使人幸福、健康,乐观是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强大武器。要想做一个成功人士,首先要做一个乐观的人。所谓乐观,指的就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是以接纳、豁达、宽容、愉悦和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这种生活态度主张把人生感受与人的生存状态区别开来,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即使人的生存状态一时难以改变,人也可以通过他们的精神力量去调节他们的心理感受。换言之,人的生存质量往往是主观心态的投射。它说明,人的生活并非是一种无奈,而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世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当代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如果你的思想乐观,你的生活必然充满快乐;如果你心存悲观,你就会认为事事悲惨;如果你觉得恐惧,就会感到鬼魅在身旁窥伺;如果你老觉得身体不舒服,就会致病;如果你认为事情不能成功,则必定失败;如果你陷于自怜状态,必定会被亲友疏离。所以,当我们被恶劣情绪缠绕的时候,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尽快地调整我们的心态,调整我们的心灵镜头焦点。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消极情绪,有时甚至是恶劣情绪的困扰。既然人活得就是一种心境,那就需要调制、创造和保持快乐的情绪。情绪也好,心境也罢,都是通过主体的心理作用或精神力量创造出来的。面对消极情绪的入侵或不期而至,最大限度地降低消极情绪的危害,缩短消极情绪在我们心中驻留的时间,或者升华情绪的性质,有赖于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爽朗的精神世界。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拘束自己甚至是违背自己心愿去干一些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很委屈很抱怨?有没有一种渴望,去放松,尽情释放呢?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为将来活着,我们是在为“理想”活着,把握时间,把握时机,在能做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听起来很容易,但却是很难。就像有的人说,“我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不用操心。”又有的人说“我想有事业、有金钱、有美女”;还有的人说“我什么也不想要,就想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过着简单的生活,谁也别打扰我。”等等。是呀,我们给自己的想象的空间是无极限的,可现实呢,局限得我们甚至喘不过来气。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好像注定就要奋斗要拼搏,是的,不这样又怎样呢?你不努力马上就被淘汰!紧张的生活给我们身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再加上事态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太多的信任和理解,好像都有自己坚实的屏障,任凭外人怎么去渗透都不会有裂痕。

“我多想……”我们常常会说出这样的话,多想这样多想那样,这也许就是我们最简单的向往了,也是最奢侈的向往。说出这样的话觉得很可怜,难道我们真的不能轻轻松松地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吗?

台湾苗栗山中有一个画家,画的是比照相还要精细的画,光是一片叶子就要染色好几次,简直是呕心沥血之作。十年前,他在台北搞广告设计,是不可一世的才子,随便画个插图也要很高的价钱,工作接不完。但他不快乐。有一天他实在快要崩溃了,开车出外散心。车开得很快,突然一个急转弯,像要翻倒了。他把车停下,发现自己在悬崖边,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到山谷下。他猛然醒悟,觉得人生无常,不该虚耗生命在赚钱的事业上。于是回到家中,收拾画笔,搬进山里,一无所求地作画。当然,他积存了一些钱,他灵感一来,所画的画,也可以卖出去。重点是他做自己喜欢和追求的事。

《生命咖啡馆》的作者约翰·史崔勒基,原来也是一个在企业中担任主管的高薪人士。2001年,他觉得工作乏味,痛苦难熬,就和妻子背起背包,开始自助环球旅行,以9个月时间,横跨五大洲五十几个国家。旅行中,他对生命有了新体认。回到美国,他决定用故事形式把他对生命的体认写下来;只花了21天就写完一本书。他开始只是想让更多朋友知道他的想法,于是自费出版,没想到短短一年就成了畅销书。书的主旨就是,人生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应付别人要你做的事。

事实上,不仅在今天有许多人敢于抛弃舒适、安逸、平庸的工作,而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在古代诸如此类的人也为数不少。比较典型的如:李白曾经在朋友的推荐下,被皇帝召进朝廷,但他看到了朝廷的昏暗、腐败之后,非常气愤,毅然离开长安,坚决不再为朝廷歌功颂德。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这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这是不是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择业的指南呢?比尔·盖茨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早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对计算机就十分痴迷,并且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但这种“工作”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爱好,这种爱好在他在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候,为了研究用电脑玩扑克的程序,他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

像其他所专注的事情一样,盖茨玩扑克很认真。但他第一次玩得糟透了,他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了扑克高手,并研制成了这种计算机程序。在那段时间里,只要晚上不玩扑克,盖茨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林肯计算机中心,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还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上酣然入睡。

盖茨的同学说,常在清晨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天才加爱好、再加勤奋,成就了这位世界首富辉煌而幸福的人生历程。

有人说,在人生的所有幸福中,有一种幸福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并被人所羡慕。这种幸福并不是大多数人能拥有,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很幸运。大多数人为了生计而奔波,不得不干他们所不喜欢的职业。这其实是很不幸的,而真正的幸福就是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爱好相一致,就像易趣网的创办人邵易波所说:“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邵易波是一个少年得志的人。早在上高中时,他就在数学方面崭露头角,并在高二时跳级,直接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的MBA毕业之后,他谢绝了美国各大咨询公司和金融投资银行的高薪聘请,回上海创办易趣网,任首席执行官。如今,易趣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交易平台。

谈及成功,邵易波说:“回国创业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是我想了很久才定下来的,最重要的是,感觉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愿意在这方面发展……”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优势,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关键是要对自己有所认识。

在这个年代,这个社会,这样的条件下还是给自己个空间吧。我们需要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善待我们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情!是的,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到乐趣,才会开心;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全力以赴,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才能始终充满希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殿堂,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摘掉面具,保持个性

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正确地认识分析自己,扬长避短,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同时也会有助于你的事业。

当年,贝蒂·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时,她即以坦白率直闻名。当那些紧追不舍、又惟恐天下不乱的新闻记者问到她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时,她总是直率而坦白地回答。有一次,一个冒失的记者甚至问她和丈夫做爱的次数时,她竟能从容不迫地回答:“尽我所能的多。”另外,她也从不隐瞒有关她早期精神崩溃及服用药物、酒精等不怎么“光荣”的过去。福特夫人这种坦诚的个性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爱戴。

教皇保罗八世之所以到处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完全不掩饰。他出身于贫苦的农家,一生都很胖,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外貌与出身。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拜访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他是耶稣的化身,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外,另一原因就是他“不戴面具”地生活。

不管无意或有心,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在掩饰自己。尤其当我们在公众中生活或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表演”痕迹就愈加明显。一切都十分“完满”、“合乎规范”,个性完全被淹没了。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得到了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与关注,我们便拥有了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直到我们开始受教育起,没有人要求对这些恩赐进行回报,没有人要求我们对家人、对社会尽什么义务。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如此,当我们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时,我们必须对家人,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寻找着在这个社会的立足点,选择奋斗方向,明确奋斗目标。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奋斗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可遇知和不可预知的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以本色天性面世,坦然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个性就是接受我们现在的样子,包括一切过失、缺点、短处、毛病以及我们的资产与力量。做到自我承受。但是,我们要认清这些否定面是属于我们,而不是等于我们,我们的“自我接受”就会更加容易。很多人坚决地认为它们等于“错误”,因而丢弃了健全的“自我接受”。你或许会犯一个错误,但这并不是说你等于一个错误;你或许不能适当而充分地表达自己,但这并不是说明你就是“不好”。

所谓个性就是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文人,他满腹才学,却无心功名八股,安心做个靠教学评书养家糊口的“六等秀才”。在独尊儒术,崇尚理学的时风中,偏偏独钟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稗官野史,被人称为“狂士”、“怪杰”。他对此全不在意,终日纵酒著书,我行我素,不求闻达,不修边幅。

清顺治十八年三月清世祖驾崩,哀诏传至金圣叹家乡苏州,苏州书生百余人以哭灵为由,哭于文庙,为民请命,请求驱逐贪官县令任维初,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哭庙案”。清廷暴怒,捉拿此案首犯19人,全部斩首。金圣叹也是为首者之一,自然也难逃灾厄,但他毫不在乎,临难时的《绝命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生死,只念念不忘胸前的几本书,赴死之时,从容不迫,口赋七绝。《清稗类钞》记载,他在被杀的当天,写家书一封托狱卒转给妻子,家书中也只写有:“字付大儿看,盐莱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

其次是接受真实的自己。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赢得大奖,如金马奖、诺贝尔奖或金球奖等,大奖总是保留给那些少数的精英分子。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当上领袖的机会,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有羡慕别人当上这职位的份儿。不过我们都有机会得到生活中的“小奖”。比如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封示爱的信件,或者只是一个大门口的停车位。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有一杯冰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点的乐趣与奖项也不是没有,但生活的自由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许许多多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让我们的生命更可亲,更眷恋。

个性是天生的,个性是不能选择的。它虽然在后天可以得到优化和改造,但其基本的东西即性质是不会改变的。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最高的赞美。

如果生命的大奖落到你头上,务必心怀感恩。但即使它们与你失之交臂,也无须嗟叹。尽情去享受生活的小奖吧!

我们为何经常要躲在面具的后面?我们踌躇于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冲突之间,我们也长久在追求功名、保持隐私之间挣扎与矛盾。

再次是脱下面具。你是否曾有过和某人一见面,便不由得心情愉悦,并有和他进一步交谈的动机呢?有些人对他人的交游广泛,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博得人缘的秘密,除了实力这个因素外,就是在于一个人是否有魅力。

个人魅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营造而成,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但最重要是用体谅别人的心去学习成长,如此必能得到众人真心的喜爱。要达到这个目标,说穿了其实也不容易,先决条件就是“摘掉面具”,保持个性。

人生活在世间,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拘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岂不是一件乐事?

历史上凡是有思想的人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人,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力,更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会有深邃的思想。每个人的个性都会有所不同,但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正确地认识、分析自己,扬长避短,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同时也会有助于你的事业。

甩掉自私的包袱

自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有些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损人利己式的聪明实在是一种卑鄙的聪明。

禁止自私是一种无法做到的理想:我们总是在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类谋求生存的一种本能。自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为乐事,一切围着自己想问题,一切围着自己办事情,在满足其一己之私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公益事业,不惜妨害他人利益。

自私是人的本能,很多的行为便以此为中心点而形成;而依性格、教育及生活经验的不同,自私表现在行为上也有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善”的形式。“善”的形式是利人又利己,例如上班,一方面为老板做事,间接服务了消费者,一方面赚了钱,可以养活自己及一家大小,满足生存上的需要。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求利人而不求利己,像有些传教士深入不毛之地,为的只是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的生活不但谈不上享受,甚至可说是自我虐待。在只为自己着想的世人眼中,这种人实在值得钦佩。

另外一种形式则是“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自私是只求利己而不求利人的,如果只利己但也不伤人,那么这种自私还不算是“恶”,有一些人的自私是通过“伤人”来“利己”,这才真的是“恶”!这种行为譬如抢夺、欺诈、陷害、背叛,更严重的还有杀人放火,危及他人的生命。

危及生命的事你大概不会碰到,但人的自私行为的却不时会碰到。你不必对此在意,反而要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如何应对这些自私的行为,以营造双方和谐的关系?或得到他的协助与合作?

答案其实很简单,满足对方的自私就是了。这里所说的“满足”并不是任其予取予求,无限制地满足他;你如果这么做,反而会害了你,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消极地不去剥夺对方的利益,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利益;你剥夺了,他是会跟你拚命的。

积极地给予对方利益,只要他肯接纳,那么他绝对会听你的。有很多皇帝要用重金笼络臣下;大老板要发奖金给部属;而力能扛鼎的勇士,为了钱甘愿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主子卖命。除了金钱之外,职位也是一种利益,所以“升官”也可以收买人心,因为你满足了他的自私。

不过,你也要注意两件事:

不能一次就给对方充分的满足,可以由少而多,逐渐增加,不可由多而少,否则对方不但不感激你反而会怨恨你。

要不时丰富你的资源,让对方认为你还有很多“好处”,他们才会为了那些“好处”和你维持良好的关系;一旦“好处”没了,他们大概也就离你而去了。如果真的碰到这种情形,你也不必慨叹,因为这是人性的必然;看看,没落的贵族、失势的政客、潦倒的商人,有谁会理呢?

此外,你也不能忽视人们在精神、心理层面的“自私”,也就是说,人都喜欢被尊重,你尊重他,那么一切都好说。

但如果你私心过重,人们见了你就如同遇到瘟疫一般,惟恐避之不及;怕的人多了,也就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见之喊打。这样的人即便是比别人多捞取了一些利益,也不会从社会的意义上获得真正的幸福;如果说,他们也奢谈什么成功,充其量不过是鸡鸣狗盗的成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英国的这句俗语,形象地揭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径。

自私自利者不管是偷盗、贪污、索贿或挪用等手段把公共或他人的财产变成自己的财产,还是以权势捞取地位和荣誉,在别人看来,无疑都是不光彩的。尽管他们有时利用平时通过卑劣手段捞取的财、权来给某些人送人情,买人心,使这些人不得不感谢和感激他们,但更多的人却是瞧不起他们的。尽管他们中还有些人用那些不义之财做本钱,开公司,搞生意,挣了大钱,成就了事业,有的还笑眯眯地做一些慈善之举,但他们仍然是不光彩的一族,别看法律未审判他们,但受害的广大群众却在感情上给他们判了刑、定了罪。

你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人,你的心灵是不会安宁的,你所拥有的人生便是一个卑鄙的人生。

你在损公坑人的时候,只是在物质上、权势上和声誉上肥了自己,暂时得到了一点实惠,而你付出的却是人格和灵魂的代价。由此你失去了纯洁美好的心地,你从本来美好的人生境界跌到了一堆垃圾上,你将不时嗅到发自你灵魂深处的臭气。这是你的根本性的损失,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即使你以后觉悟到了而迷途知返,但那心灵上沾下的污点是永远抹不去的,它将伴随着你的终生,你终归是得不偿失的。

你无法否认,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的存在并不是这团肉、这副躯体外壳的存在,而是人之为人的精神、德行、人格的存在。抽去了后者,人与动物也就没有多大区分了。

所以,自私者的算计和耍弄小聪明到头来仍是卑鄙和愚昧的。

自私者损人肥己式的小聪明,是一种卑鄙的聪明。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迁居的“老鼠式的聪明”;是那种欺骗熊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聪明”;是那种在即将吞吃猎物时,却假充慈悲流泪的“鳄鱼式的聪明”。

诚然,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点上,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是每个人的追求,这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一个人的神经正常,没有人不关心自己,不希望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切可谓人之私欲使然。没有私欲是不正常的,有私欲而无度则更是不正常的。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这是最基本最道德的私欲标准。

忧虑是致命的杀手

忧虑是身体给我们的一种提示,说明我们已不复平常,正尝试某些新的东西——也许我们正在冒一定风险,也许我们正试图推陈出新。我们时常会感到忧虑,担心自己无法完成某些新的尝试,担心自己会以失败告终。

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忧虑这一问题,忧虑其实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可以想办法控制它。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注意,看看能从忧虑中学到些什么东西,判断还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重新学习。

我们常常会感到忧虑——当我们出错时,当我们无法有效利用时间时,当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和选择时,当我们将要取得成功时,当我们在发生改变时,当我们与人相见时,当我们在公共场所作演讲时,当我们成为企业要员时,当我们幽处独居时,当我们与人共处时,凡此种种,忧虑都可能会突然袭来。有些忧虑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忧虑则是在我们冒险尝试时不期而至的。恰当地说,忧虑是人们思想中的某些因素作祟而导致的,对此,我称之为期望模式。比如,人们在做某件事时,应该这样想:“我希望我能把它做好”,而不是认为“我已经试过好多次了,只能如此”。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初出茅庐、颇具实力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参加大型比赛时,面对众多的摄像机镜头,开始时动作还能挥洒自如,可当他滑行到场地边,看到摄像机正记录着他的一举一动,竟不敢相信自己正在和一群顶尖选手同场竞技、共同角逐。面对无数注视的目光,顿时间他脑中空无一物,把技术动作忘到了九霄云外,只会感到不断有忧虑袭来。又如,长期参加训练的网球手在练习时会打得很棒,但如果参加正式比赛,动作往往会因怯场而发僵,在场上变得很紧张,既不知道该怎样发球,也不知道该怎样接球,更不用说得分了。再如,长期被挫折困扰的游泳运动员在游到池边的转身处时,会突然想起以前的痛苦经历,转身后,动作接着就会发生变形,从而无法游出好成绩。

由此可见,对成绩的担忧,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怀疑,对比赛结果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妨碍运动员发挥水平。这些运动员脑子里充斥着怀疑、忧虑、焦躁和担心,必然会使他们的肌肉变得紧张,无法像平时那样正常做动作。比赛前,正常范围内的忧虑都能使人感到不适,想要呕吐,而如果发生上面的情况,必然会使他们无法应对比赛。

“我感到忧虑,是因为我不想比赛呢,还是因为我练得还不够?今天,我是不是最好不要做比较难的跳跃动作。”你也可以这样提醒自己:“我感到忧虑,是因为我缺乏信心,还没有准备好比赛呢?还是因为我害怕失败?”更为关键的是,你必须反省自己:“是不是我对忧虑的认识不正确,我有没有必要调整和转变自己的观念和看法?”这种对忧虑的重新阐释就如同在一幅已做好的图画上添入一些其他的色彩,重构整个画面,就会形成一幅新的图画。

假如调整是必须的话,你要有意识地作些改变,重新思考你对忧虑的认识和理解。否则,你将为忧虑所困,无法取得你所想要的那种成功。你可以设想你正驾驶一架飞机飞往另一座城市。当你飞行到一半的距离时,突然遭遇一个向下的俯冲,飞机开始下坠。这时,你仔细检查了飞机的各种仪表,在排除了机械故障和燃料不足等问题后,你断定是超重导致的,因为你装了太多的包裹行李。这时,你必须果敢地作出决断,将包裹扔出舱外,只有这样,你才能化解这场危机,飞机才有可能安全地飞向目的地。

其实,你的思维空间就常常被这些累赘的包裹所充填,它们拖累着你,影响你取得成功。大多时候,你并不需要学更多的东西,而只需要将那些妨碍你不断向前发展的过时信念、态度和想法祛除。其中,在你思想中最难铲除的就是忧虑。如果你内心深处感到忧虑,你的生活就会为忧虑所困扰,你的行为就会为忧虑所拖累。是的,如果你思维的文件柜中不作任何改变,那么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取得任何进步。

有过很多经典案例,它们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也许你未曾耳闻,但你可以回想一下,即使是最优秀的职业篮球队,也会每隔三分钟就出现投篮未进的情况。本·霍根是一名优秀的高尔夫球手,他说过,在一场18洞的比赛中,通常只有2到3次击球是如自己所设计的那样精确无误,大多时候偏差总是存在的。一名毕业论文只得到“C”等成绩的大学毕业生,其所勾勒的商业计划书却构成了联邦快递公司的雏形;同样,3M公司也历经过许多失败,可是今天,它却收获着数以亿计的美元。

我们需要倾听我们内心的悸动,我们需要湮灭我们思想中的不安,我们需要克制我们的忧虑。请记住,思想是我们行动的同盟,是我们恒久的伙伴。正如前面所谈到的,我们可以构建我们的思想,我们能按我们所想要的方式感知事物,我们也能按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付诸行动。我们可以将我们思想中滞留着的忧虑转变为信心,其实选择的权力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对成功的忧虑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但它确实存在,会形成某种潜意识,使我们付出高昂代价,却无法接近成功。我们内心隐藏着的忧虑会使我们的生活遭受创痛,与成功无缘。例如,经营人员可能会拒绝晋升,因为接受这一职位就意味着负更大的责任,过更为奔波的生活。运动员可能会忧虑成功,因为他不可能始终不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失败意味着终结,因为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住既有成果。有时,成功带来的压力会比从未取得成功时更令人难受。

征服忧虑的一种办法是把任务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单元,看看你在每个单元中能做些什么。你如果只盯着整个的宏大目标,难免会感到任务艰巨、无从入手,但如果你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个具体环节,自然会容易处置。你可以试着每天做一点,日积月累——比如,跑步时你可以试着先跑200多米,滑冰时你可以试着先完成半周跳。你应该把赶超的目标定在比你略强的人身上,超越之后再定下一个目标。

每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都会忧虑前进路途上的各种问题。但是,只有那些对付忧虑越来越得心应手的人才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因为他们深深知道,成功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螺旋,总会有各种反复需要克服。

别让自卑作祟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在自卑当中而丧失了追求成功的勇气。

从前有个人,相貌极丑,街上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一眼。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着。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似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荡去。

他是小地方的人,即使身任高职,直到临终,举止仍是老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

没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有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后来任美国大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弱点而不去补偿,难道也能得到林肯那样的成就吗?

原来,林肯并不是用每一个长处抵每一个短处以求补偿,而是凭伟大的睿智与情操,使自己凌驾于一切短处之上,置身于更高的境界。只在一个方面,就是教育方面,直接补偿自己的不足。他拼命自修来克服早期的障碍。他非常孤陋寡闻,在20岁以前听牧师布道,他们都说地球是扁的。他在烛光、灯光和火光前读书,读得眼球子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识无涯而自己所知有限,总是感觉沮丧。他填写国会议员履历,在教育一项下填的是:“有缺点。”

林肯的一生不是沉浸在自卑中,而是对一切他所缺乏的方面的全面补偿。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爱情与婚姻美满,集中全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的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奉献出来,造福人类。

可是,常人必须选择可以达到的目标,不可好高骛远,妄自追求达不到的目标。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由于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比如说,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闪现出“辉煌”与“亮丽”,往往容易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以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经过奋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绩,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但总担心“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叹;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一去不回头,往往容易哀怨岁月的无情和生发出红日偏西的无奈……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不是其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存在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些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当之势踢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需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假定你有一两种自卑感,而想加以利用,转弱为强,办得到吗?

不错,这并不容易。但是办不到吗?就人过去的经验来说,并非如此。有几位伟人的生平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出借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读达尔文、济慈、康德、拜伦、培根、亚里士多德的传记,就不会不明白,他们的品格和一生,都是个人缺陷形成的。象亚历山大、拿破仑、纳尔逊,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像苏格拉底、伏尔泰,是因为自惭奇丑,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工夫而大放光芒。

惟一的阻碍,不是我们不能改变自己,也不是改变的困难,而是我们不要改变。只要别人或是别的事物改变了,你就会看到,我们把自己调整得多好。

现在就是开始的时候了,任何人都有自卑的时候,但不能因自卑而影响自己的生活,你可以过更好的生活。人不应让自卑感作祟而使自己觉得难堪,应该像一般成功快乐的人那样,好好地发挥自卑感原有的作用。虽然起初不大有把握,可是你会发现你自己不再受它的驱使,而是在利用它,将来好有一个更精彩更丰富的人生。

看到苦难后的彩虹

人生的路程既然是与苦难分不开,我们就该懂得接受苦难。会接受苦难,苦难就成了上帝赐下来的化装了的福庇;不会接受苦难,苦难就真的成了难当的重担。

人生总有迂回曲折,伴随着你的成长过程,还会遭遇更多的挫折,这就是人生的现实。在这些人生的转折关头,实际上应该如何去看待,进而如何去应付,就全看你自己了。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挑战”;或者,你也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它当成是时运不济、危机、灾难……,而不想寻找更可靠的道路再尝试一次,并作为自己承认失败的借口。

在失望面前,你必须坚强起来,冷静面对失望。失望与快乐,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今后在希望落空时,不能把它视为仅是一时的退却或应该克服的考验,反而当作是毫无道理的大失败,那么你将会被失败所击溃!这一点你应该铭记在心。只有当你甘心承受失败,并且失去再尝试的意愿时,才是真正的失败。

很多人要是没到大难临头,往往不会发挥出他强大的实力。除非不幸的悲哀、丧家的痛苦及其他种种创伤足以打动其生命内核,不然,他内在的潜力是不会被唤起的。

有许多年轻人,遇到障碍的时候,便对所追求的职业心灰意冷。他们退缩下来,说命运是冷酷的,逐渐地变成胆小的人,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人生中的偶发事件,而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偶发事件,并创造各种不同的人生,绝不能因为命运而阻碍了自己的前途。面临困境时,就是你向命运挑战的时候,要有拒绝失败的勇气。当然,打消念头,退缩放弃是很容易的,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这些人恐怕不是你所希望成为的人。拒绝失败的人,在一个地方吃了闭门羹,会敲另外一扇门,一次又一次不断继续敲门,一直到被接受为止。在年轻时能学习这样处世的人,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都成为皇帝或女王,但我们真正没有办法达成的愿望大概也只有这个了。只要保持着积极应付人生“迂回曲折”的心理,其他的愿望几乎都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反复地对自己说:“我一定会胜利!我一定会胜利!”不知不觉中,你的心便会自动地指示你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步骤。

检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看他失败了以后将会怎样。失败能唤起他的更多的勇气吗?失败能使他发挥出更大的努力吗?失败能使他发现新力量,挖掘潜在力吗?失败了以后,是决心加倍的坚强还是就此心灰意冷?

英国散文作家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忍的意志,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将最终克服阻力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以后,立刻站立起来,向失败夺取胜利,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有人问一个小孩,怎样才能学会溜冰。小孩回答:“每次跌倒之后,立刻爬起来!”促使个人成功或军队胜利的,实际上也是这种精神。跌倒算不得失败,跌倒后不站起来才是失败。

过去生命对于你,恐怕是一页页创痛深刻的伤心史。在检阅过去的一切时,你会觉得你处处失败,碌碌无成;你热烈地期待着成功的事业竟不曾成功;你所爱的亲戚朋友甚至会离弃你;你会失掉职位,甚至会因不能维持家庭而失掉你的家庭;你的前途似乎是十分惨淡和黑暗。然而,虽有上述各种不幸,只要你不甘心永远屈服,胜利就会向你招手并等待你的到来。

要善于检验你人格的伟大力量。你应该常常扪心自问,在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了以后,在你的生命中还剩余些什么?即在遭受失败以后,你还有多少勇气?假使你在失败之后,从此振作不起,放手不干而自甘屈服,那么别人就可以断定,你根本算不上什么人物;但假如你能雄心不减、进步向前,不失望、不放弃,则人家可以知道,你的人格之高、勇气之大,是可以超过你的损失、灾祸与失败的。

或许你要说,你已经失败很多次,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你已经跌倒得次数过多,再站立起来也是无用。对于永不屈服的人,决没有什么失败!不管失败的次数怎样多,时间怎样晚,胜利仍然是可期的。

有些人虽然已丧失了他们所有的一切,然而他们还不算是失败,因为他们仍然有着不可屈服的意志和永不颓丧的精神。

人格伟大的人,对于世间的成败荣辱,不甚介意。虽然灾祸和失望频频降临,他总能超越和克服它们,并且从来不会失却镇静。在暴风雨猛烈的袭击中,心灵脆弱的人惟有束手无策,而他的自信精神却依然存在;伟人可以克服外界的一切干扰,使之不为害于己。

“什么是失败?”《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的作者弗兰克·贝特格说,“不是别的,失败只是人生道路上较高地位的第一台阶”。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屡屡失败。假使他没有遭遇过失败,他恐怕反而不能得到大胜利。对于有骨气、有作为的人,失败反而足以增加他的决心和勇气。

对于那些自信其能力,而不介意暂时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目标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别人放弃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进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如果在连续三次跌倒之后你还能顽强不息地奋斗,那么你就可以不必怀疑自己在选定的领域内可能成为一位杰出人物。

幽默是一种智慧

幽默是智慧的迸发,是善良的表达,是交往的润滑油,是我们人生的松弛剂,它更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幽默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是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搞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并从中受到教育。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幽默是一种成人的智慧,一种穿透力,一两句就把那畸形的、讳莫如深的东西端了出来。既包含着无可奈何,更包含着健康的希冀。”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必须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取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可想而知,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望其项背。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获得人情味;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无理取闹的小人。

人际交往中,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时,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仅能很容易找到台阶,而且多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所以自我解嘲,自己把自己胳肢几下,自己先笑起来,是很高明的一种脱身手段。

传说古代有个石学士,一次骑驴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可这位石学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自然这石学土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以此类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说:“如果不是这一身肉托着,还不把骨头摔折了?”换成瘦子,又可说:“要不是重量轻,这一摔就成了肉饼了!”由此可见,自嘲时要对着自己的某个缺点猛烈开火容易妙趣横生。但就这份气度和勇气,别人也不会让你孤独自笑,而一般会陪你笑上几声的。

抗战胜利后,张大千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好友设宴为他饯行,并特邀梅兰芳等人作陪。宴会伊始,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张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陪末座。”梅兰芳和众人都不解其意。张大千解释说:“不是有句话,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吗?梅先生唱戏是动口,我作画是动手,我理该请梅先生首座。”满堂来宾为之大笑,并请他俩并排坐首座。张大千自嘲为小人,好似自贬,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既表现了张大千的豁达胸怀,又制造了宽松和谐的交谈氛围。

在社交中,当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由此可见,适时适度地自嘲,不失为一种良好修养,一种充满脸力的交际技巧。自嘲,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人际交往中,身在高位者或明星大腕们,与人打交道容易让人感到有架子。可能是因为他人过于紧张、有压力,也可能是这些人还没有摸着与普通人相处的窍门。通常而言,开开自己的玩笑,可以缓解他人压力,还能让一般人觉得有人情味,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从而让人心里舒坦。

此类例子多得很,一些相声演员、笑星或节目主持人常以此赢得观众的好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一位教师,虽只40多岁,但头发大多秃光了,露出一片“不毛之地”。以前常有学生在背后叫他秃顶老师,后来他干脆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明了因病而秃发的原因,最后,他还加上了这样一句自嘲:“头发掉光了也有好处,至少以后我上课时教室里的光线可以明亮多了。”同学们发出一片友好的笑声,此后再也没有人叫他秃顶老师了。当然,自嘲不是自我辱骂,不是出自己的丑。这里要把握分寸。力求个性化、形象性并学会适当的自嘲,往往可以使自己说话变得有趣起来。幽默力量能认同幽默的事物。因此真正伟大的人物会笑自己,也鼓励别人和他一起笑。他们以与人分享人性来给予并获得,你也能做到。

豁达是幽默中蕴含着的一种重要品质。凡事乐观,即使身陷囹圄也看到希望,而不是整天悲悲戚戚,愁眉不展。豁达往往意味着超脱,但又没发展到虚无,所以它仍是一种积极因素,是一种美好的人性的表现。

站在自己之外欣赏自己的创伤,就能产生一段时间的快乐。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我嘲讽时要超脱,而不应尖刻和感到屈辱。多数学者认为,嘲笑自己的缺点和愚蠢,是幽默的最高境界。然而,伴随着这种嘲笑的情绪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尖刻地嘲笑自己,觉得我们犯了愚蠢的错误,活该受到惩罚,那我们只会感到屈辱。因为这种态度背后的潜在意识就是相信我们应该比实际的更好,而如此人生态度正是我们超脱的障碍。如果我们内心充满了爱来嘲笑自己,就能达到某种和蔼可亲的超脱。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涮,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骂槐,一般不会讨人嫌,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

凡幽默多是待人宽厚、与人为善的。凡是能操纵最高级的语言艺术——幽默的人已经是“智力过剩者“,那么能用最高境界的幽默——自嘲作为武器者,便堪称人情操纵场上的“无冕之王”,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另外,幽默能促进身心健康。蕴藏着人生哲理、妙趣横生、谐语连珠的幽默,使人思想乐观、心情愉快、意志坚定、消除疲劳、注意力与记忆力集中、超凡脱俗、培养高尚的情趣。

友善的幽默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能沟通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填平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特别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如果能使用幽默的语言,别人听起来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即使在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幽默可以使彼此从容地摆脱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化解困境,或者从危险的境地脱身,创造性地、完善地解决问题。凡是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人,都善于用幽默来应付紧急情况。

人们可运用幽默来增强活力,从幽默中汲取力量来应付任何困境,摆脱种种烦恼。一个不懂幽默的人,他就不懂调节情绪的方法,他所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他的情绪也最容易消沉。因此,面对困难重重的人生,我们必须学会和训练自己的幽默感。

失败是最好的试金石

不要怕失败而放弃做事,每一个失败都是成功资本的积累。能够正确面对失败并且经常战胜失败的人,就是成功的人。的确,失败是痛苦的,令人沮丧的,有人甚至因为失败而落寞轻生。因此,怎样对待失败就成了考验每一个人的意志和品格的“试金石”。

不管是暂时的挫折还是逆境,只要这个人把挫折当作是一种教训,都不会在意识中成为失败者,事实上,在每一种逆境及每一个挫折中都存在着一个持久性的大教训。而且,这种教训是无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的。

成功者相信,“失败”是大自然的计划,它用这些“失败”来考验人类,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以便进行他们的工作。“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变得纯净,使它可以经得起严格考验。

通常情况下“失败”一词是消极性的。但拿破仑·希尔给这两个字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因为这两个字经常被人误用,而给数以百万计的人带来不必要的悲哀与困扰。

拿破仑·希尔解释道:“这里,先让我们说明‘失败’与‘暂时性挫折’之间的差别,让我们看看,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是否在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还有,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阻止我们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让我们选择新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备尝艰辛、异常顽强的人们。人们在对成功者的头上的光环顶礼膜拜的同时,不禁悄悄地哀叹:成功者如同凤毛麟角。何年何时,成功之神才能对自己格外关照几分呢?就这样,在自艾自叹的消极心态中,他们早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机会。

当我们纵观历史、广览世界时,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论断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漆黑的脑海——

成功者无一不是战胜失败而来!成功无一不是血汗与机遇的结晶!

在失败面前,至少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人,此为无勇无智的庸人。

第二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只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昙花一现,此为有勇无智的鲁汉。

第三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能够极快地审时度势,调整自身,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这种人堪称智勇双全,成功常常莅临在他们头上,他们就是时下活得最潇洒的成功者。

按犹太人的二八黄金规律,无勇无智者占人类总数的80%,有勇无谋者与智勇双全者占20%,而在这20%的人中,再次运用二八黄金律,有勇无谋者占’80%,智勇双全者只占20%。如果在智勇双全者中按二八黄金律再次分派,那么,所谓真正的成功者占不到1%,至于那些获得终身大成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诚如消极人士所叹,犹如凤毛麟角。

但是,我们做这样的分析,目的决非哀叹成功不易,唱人生的挽歌,而是希望从中发现克服失败的秘诀。毫无疑问,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智与勇,尤其是智。

我们研究失败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成功,超越失败则必然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只有敢于正视失败,正确地面对失败,才能超越失败、走向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幼儿园的阿姨就这样告诉我们。并且还列举了大量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政治家经过千挫百折才获得成功的例子来加以证明。于是,“失败只是有点儿让人伤心,但并不可怕”的种子在我们当时那幼小的心田里扎下了根,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和滋养发了芽。到了中学,老师又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的踏脚石。”嫩芽破土而出,享受着阳光兀自茁壮生长起来——我们无形中有了这样一种潜意识:失败是成功的先兆,只有挫折才能带我们走向成功。因而失败非但不该是一种令人沮丧的事情,反倒可喜加贺了。甚至我们还可爱地对自己浪漫地说:“只有风雨才能冲洗去掩于我们表面的尘埃,显露出我们英雄的本色。”于是:我们不畏失败,跌倒后爬起来再勇敢地奋进,而结果却是悲壮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

这是为什么呢?是上天对我们太不公平吗?是我们命中注定不能成功吗?

其实不是,屡战屡败只是我们潜移默化地在失败和成功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心理误区,存在着一个心理症结。我们扭曲了失败与成功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的母子关系;认为由“失败”必然推得“成功”,而没有去深入想一想“失败”在这句话中的潜在意义。

为什么失败一个接一个,胜利却从未到来过呢?有的人已经脱口而出了:“因为他没有反省自己,没有认真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没能从以往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但这又和我们的创业成败有什么关系呢?”你可能会这样问。

其实,你只要回过头去仔细想一想就知道了。诸多失败者的失败原因只是因为具体情况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认真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没能从中吸取宝贵的教训。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会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战胜失败,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增强生活的勇气;增强对失败的容忍力;变通进取,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

很多人之所以屡战屡败不能成功,除了他们没有认真反省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那就是失败和挫折通常是以一种“哑语”的形式来向人们说话的,如果你不去认真对待它、琢磨它,你是不会理解的。同样,“失败乃成功之母”也是以这种“哑语”的形式来告诉人们它的真正含义的。所有历经失败和挫折而终获成功的人们,都是用他们的心认真地从失败中读懂了这哑语的意思,他们的失败才引导着他们走向了成功。

不要惧怕失败,你的生命如果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失败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生命的“刀”更锋利些,勇敢地面对失败的磨砺吧!

懂得在必要的时候放弃

爱迪生曾说:“没有放弃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别处风景也许更加迷人。当你失意的时候,你不妨好好地品味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翻开成功人士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可以借鉴的例子到处都是。

例如,蒲松龄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四次考取举人都落第了。最后他放弃了“科考”这条可以使自己踏上仕途的道路,而选择了著书立说这条人生的道路。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了一副著名的对联,上书:“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科举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个方向。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他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人生并非只有一处辉煌,天涯处处有芳草。在特定的时点,审时度势,作出你的选择,找到你的真正的生活目标。因此,你有时须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重新找回自信心,你会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惟有充满信心,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方能注意到生命中许多微妙的层面,拓宽视野,抓住成功的机遇,走向生命的开阔处。

认真思考自己该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永远不嫌太早或太迟。未雨绸缪不但没有损失,反而使人获益良多。你必须让思想尽情地展翅翱翔,飞得越高,望得越远,才会走出眼前生硬的疆界,突破现有的成见。

现在就跨出新生活的第一步。对于自己的过去,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是好是坏都已过去,且把它看做一张白纸,你心中就没有了埋怨与不满,生活的一切都会顺利平稳。

如果你认为人来到世上是应该有所作为的,那就更要重视自己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伟大的,富有创造力的,只是我们常忽视这一点。生活中永远不乏体验与成长的机会,即便身处绝境,不也正是开辟新天地的大好时机吗?

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只是在浪费生命。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权力,这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如果此时此地的生活并不快乐,也不成功,何不勇敢地尝试改变,去另辟蹊径呢?

生命并非只有一处灿烂辉煌,包容过去,融通未来,创造人生新的春天,人生将更加明媚和迷人。有的人坚持着“矢志不渝”的思想,守着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你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可以去坚持;如果从实际出发认为有偏颇,应当毫不犹豫地退回来,另走别的路。

一件事情未成功,不要因此轻视自己的能力,许多人之所以最后没有成功,多半因为小看自己,或者是方向不对。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领域。这时你应当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应当改弦更张。

固守一处,看不到希望,会使你失去发展的机会,失掉可能的成功。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而有的人为什么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

所以,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选择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只有这样,你才活得轻松而幸福。

在印度洋的大海啸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为了救三岁的儿子忍痛放弃了五岁的大儿子。否则,母子三人无生还的可能。救了小儿子之后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大儿子竟然也得以生还。

在人生的抉择中很多时候不是由得人的,放弃的艺术是我们的必修课。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越多就会越快乐,迫使我们沿着追寻收获的路走下去。当我们受了很多苦时发现:我们的无聊和困惑,痛苦和失落,压抑和无奈,无不和我们太渴望拥有有更多有关。因为不懂放弃或过分的执着,让我们迷失了方向。

人的生命的确是薄如蝉翼的,有人说过“命若悬丝”,非常脆弱。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命会撞在哪一条轨道上。为何不学会放下沉重的十字架呢?在沙漠上驮着金子走不动的旅人为何不肯卸下金子,轻松寻找维持生命的水源呢?如果为了金子渴死在沙漠里,再多的金子又怎能和宝贵的生命比较?所以,放弃何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是顾全大局的果敢和胆识。

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之心视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则是一种胸襟和肚量。

佛家以大度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

而常常是,生活中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我们手中的东西不想丢掉,却又要拿起更多的东西。苦苦地挽留夕阳的,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的,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放弃些什么,如何放弃。放弃,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你就可以摆脱烦恼和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

放弃还会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赖;放弃会使你变得更加精明,更加能干,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放弃失恋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尽精力的争吵;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要放弃。

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只有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从而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学会与自己交谈

除了孩提时代从父母亲哪里知道的,以及自身经历过而知晓的信息外,还有两种途径可以把我们生活中将会运用到的各种信息发送到我们的“文件柜”中。这些途径丰富了我们的信息来源,是通过我们对自身思维各文档中的信息加以充实和修正来实现的。这两种途径就是想像力和自我交谈。想像力是对头脑中闪现的各种图景的注视;自我交谈则是在头脑中与自我进行对话。如果你从本书中只学会一种思维技巧,那么你应该把握住最重要的一点,即思考、感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要知道,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实就在于两者思维上的巨大差异。

简要地说,自我交谈是指与自身进行连续不断的对话——其实,我们一直在与自身进行交谈,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告诉自己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由于我们左右着自身思考的内容,因此,决定对自己说些什么是我们做出的最重要选择之一。不幸的是,如果存在一项禁止用语言诋毁自身的法律,我们所有人都该受到审判。因为我们不停地重复一些消极的想法,这些想法深受他人和自身经历的影响,存储在我们的思维文件柜中,但事实上它们是否正确却值得怀疑。

有一种说法是,每个人一天中会产生5000多种念头。这的确蔚为大观,尤其是如果我们能记住这5000多种想法的内容实质的话,我们对自身的态度,对自身生活的感知以及所选择的行为举止都会发生许多变化。

要知道,自我交谈的内容会导致我们的情感发生变化,进而使我们的言行举止受到影响。一个人不可能做到有情感无思想。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诧异,那么你就应该回溯自身,看看自己的情感是否发生变化。之后,你再审视自己的思想,看看其内容有什么改变。这样,你就能理解自己的行为为何如此。要知道,是思想的变化导致情感的变化,进而使行为举止发生改变。这就是原因。

如果你已经形成固定的反应模式,那么通过自我交谈,你就可以使自己的行为发生改变。每天,我们自我交谈的内容其实是随机的,没有什么侧重点。但是,经过不断的反复,就会形成某些具体的指向。这一过程就像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样——你输入了无用信息,输出的也会是无用信息。无论我们从自我交谈中记录下什么,它们都会原原本本地反馈给我们。当人们经历过自己不愿看到的事情后,他们就会明白自我交谈是怎样作用的。他们的行为其实是以自我交谈的内容作为参照的。因此,如果你想改变自身的行为举止,那么就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思想。

我们的某些想法导致了一些自身不愿看到的行为出现,这些想法要么是来自于孩童时期的某些消极想法,要么是新近才出现在自己思想中的消极想法。这些新出现的消极的自我交谈,有的直接来源于你本人,有的是当其他人告诉你某些事情后,由你自己的判断所导致的。例如,你可能始终认为自己写的工作报告很糟糕。可当你交了报告后,你的主管经理对你说报告写得很棒,只是有些拼写错误。这种情况下,你更多地会记住自己的看法,认为报告很糟糕。这说明,在自我交谈中你对自己说了些什么,你就会把它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消极的自我交谈导致消极的想法和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自我交谈才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和积极的行为。潜意识不可能将消极想法转变为积极想法。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作出某些选择——把自己积极的想法记录下来,把以前存于大脑中的消极想法加以祛除和修改。正如亨利·福特所言:“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

你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想像为一个施过肥的花园,土壤已被翻垦,正准备播种。这时,每当你有一个消极念头冒出,你就想像在花园中种上了一株杂草;而每当你有一个积极的想法闪现,就意味着你在花园中种上了一株鲜花。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检查自己在花园中种了些什么,是杂草丛生,还是花团锦簇,或者是鲜花与杂草混杂?如果花园中遍布鲜花,那么你就知道这一天中你有许多积极的想法,会为此而感到轻松快乐,你的行为也会表现这一点。

相反,如果你的花园中全是杂草,那么你会发现这一天中你有太多的消极念头,会感到悲伤压抑,行为举止也相应显得很消极。再有,如果你的花园是鲜花与杂草相间,这显示你要么正处于由积极向消极的转变之中,要么处于由消极向积极的过渡之中,后者对你而言应该是更好的选择。或者,它只说明你对某一事情的态度含混不清,摇摆不定。

由于思维文件柜中的内容左右着个体的行为,并由此决定某些事件的结果走向,因此,我们往往会根据事件的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作出改变。事实上,没有人能回到过去重新安排事件的进程,作出想要的改变。因此,调整自我交谈的内容只会对现在产生影响。如果你发现自我交谈时在某一方面存在着消极想法,想要消除它,那么,你可以试一试“终止思考”这种技巧。终止思考就是对你正在做的、试图去改变的事情加以重新思考。一旦你认识到其中的问题,你就对它喊“停”,以便用积极的想法来消除消极部分。

如果你想知道一天中你就某一件事所进行的自我交谈有多少内容是消极的,你可以测算一下,很简单,在手腕上戴上一条橡皮筋。这一天中,你要特别留意在自我交谈时表达了哪些消极想法。当你每产生一次消极想法时,你就拽一下橡皮筋。这样,一天下来,你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印痕有多深,你就能知道在自我交谈时你表露了多少消极想法。这个办法十分奏效,因为它能对你自我交谈中的消极部分加以控制,使你在问题发生时能清醒地认识到。

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想祛除掉一种消极想法,他需要针对这一问题用11种积极的想法来遮蔽它。因此,当运动员对自己说“我做得不好”时,他就需要在自我交谈时用11种各不相同的积极理由来说明自己是何等优秀,方能消除掉原来的消极想法。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这一原理同样存在着。但是,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很难有这么多时间坐下来用各种积极的自我交谈来遮蔽消极想法,于是,“杂草”就会迅速蔓延开来。可以看到,消极的想法似乎随时都会产生影响,而积极的想法却需要我们始终关注,才能带来好的、积极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自我交谈时,你应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各种消极想法,减少它出现的可能性,而不要等到它出现后,才来想办法克服。

如果你用积极的自我交谈取代消极的自我交谈,你会注意到两者的差别,也能感觉到自身状态越来越好。这样,你就会尽量破除那些使你的行为和才能受限的思考方式。你可以有意识地着重考虑当前现实——作一些积极的改变。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人是收获者,而那些沉溺于回忆或幻想之中的人大多多愁善感,无所作为。

想像一下,当你早晨醒来时,你有整箱的能量。在一天结束之际,这些能量要么被消耗,要么只能被遗弃。你只能用大约7%的精力思考过去。正如父辈曾说的,过去的只能是过去,我们最多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话没错。另外,你也只能用大约7%的精力思考未来。无论你对未来有何等期望,但结果都不会有太多改变,因为未来的事取决于你当前做了些什么。这样,你就可以用余下的全部精力来应对现在,这意味着你有大约85%的精力用于当前现实。想想吧,把这么多能量聚集起来,投入到现实当中,你会有怎样的成就?

从容应对生命中的改变

容易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善于寻求改变和顺应潮流的人。他们不会顽固坚持,而是悉心学习,随机应变。只有那些不能容忍变化的人才会饱受紧张和烦躁的困扰。让我们自省一下吧,看看自身思维中充盈着的是恐惧和怀疑,还是自由和开放——你是冥顽不化呢,还是懂得见机行事。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接受现实,随遇而安;要么积极应对,作出改变。是的,每个人都必须进行选择,不可能二者兼得。或许你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做某一件事时,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接受现实发生的一切,而在另外的时间地点做同样的事情时,最佳选择却是去改变现实。对于这种情况,你很可能会不加区分,采取同样的策略,要么都接受,要么都改变。如果这样,那么你就需要认真地理清思路,专心做好每一件事——仔细考虑是接受还是去改变现实。

对于生命中需要直面的每一重要事件,你要么接受它,要么去改变它。为此,你需要祛除旧有的思想、信仰和观念。人们经常很难接受一件事情,是因为他们认为接受它就要喜欢它。其实,接受仅仅意味着知道它存在。再有,人们难于作出改变,其实也因为他们心存忧虑,担心前途难料。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米开朗琪罗在创作雕塑时,总是把他的创作活动看作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将包裹在周围的多余石料剥离后,剩下的精华形成了作品。同样,我们每个人也应去掉多余的思考,通过改变现实,才能发现成功的路径。

需要指出,即使我们渴望改变,我们的内心仍旧会对改变心有余悸。维克多·弗朗克在他的《人对意义的追寻》一书中,描写了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狱友,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时光,虽然极度渴望自由,但当最终被释放,走出监狱来到太阳下时,却无法承受眩目的阳光,只能又回到漆黑的牢狱中。这就是现实,绝无戏剧的夸张,我们所有人在生活中都能真切感受到。

我们很多人都有个安全的居处和舒适的所在,也许这样的生活已沿袭多年。于是,我们喜欢每样熟悉的东西,喜欢每样使人感觉安全的事物,愿意花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维持现状。金鱼也有着类似的反应:当我们决定清洗鱼缸时,有时会把金鱼临时安置到盛满水的浴盆中去。在浴盆中,金鱼们只会在一个类似它们居住空间大小的地方游来游去,而不会利用整个浴盆空间来嬉戏、游玩,它们会始终待在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毫无疑问,我们的确应该扩展发展空间,有点冒险精神。可以肯定,绝大多数时候,一定的冒险会使我们体会到新鲜的快乐。成功者往往是敢于冒险的人。

当你试图作些改变,却感到不舒服、陌生和尴尬时,你要明白,此刻你正朝着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迈进,因为你已离开了自己的安全所在。但是,如果在你向目标迈进的途中,感到有种莫名其妙的焦虑,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也许你已处于进退维谷之中,正在试图放弃改变,回到老路上去——那个原初的安全所在。

如果你生活安逸,那么你会竭力避免改变,力图保持现状。但是,当改变不期而至,你会感觉更紧张。确定无疑的是,无论你如何小心,无论你多想避免,改变始终会发生。因此,重要的是在改变的过程中尽量地调适自己,使自己能更加从容。既然改变在所难免——变化会贯穿生命始终,我们就应正视它。

与你文件柜中的其他文档内容一样,在你成长过程中,你的行动大多听从于过去的计划安排。很多时候,你听从各种教诲,只需要知道一件事是好还是坏,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便可以了。因此,改变对你而言不是偶尔为之的事情,而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起初时,你会养成某些习惯;随后,这些习惯会影响你、驱使你。如果你明白这一点,你就能够下定决心,作出改变。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才会明白其意义所在。

生命就是不断的改变,改变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对改变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你就会在不断改变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惬意和得心应手。你对改变的态度越积极,你就越能化解压力。当你在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你要记住,你对改变的体验就如竹子的成长过程一样。你必须每天对它浇水施肥,虽然是日复一日的劳作,它却不会立即成长。但是,如果你5年间始终如一,不断对它浇水施肥,那么在短短的6周之内,它就会长到90英尺高。因此,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不要贪图快速的改变,成功的路径往往就如竹子的成长一样。

再有,在你应对生命中的改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专注,反复地思考,尝试新的技能。其间,你没必要不停地考虑要达到的目标,也没必要不停地去学各种新技巧。总有一日会天遂人愿,你能取得该属于你的成功。这一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信念。当然,也可能到时没有你想像中的成功。但请记住:就像人们日复一日为树木浇水灌溉一样,树木终将会成长壮大,你也终将会收获果实。

图书信息

*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同类推荐
  • 瞬间打动人心

    瞬间打动人心

    如果你想掌握了说话办事的技巧,瞬间打动对方的心,你可以阅读《瞬间打动人心的说话技巧》(作者李营),相信,看完这本《瞬间打动人心的说话技巧》的朋友,说话做事的水平会大大提高,事业也会更上一层楼!《瞬间打动人心的说话技巧》以睿智的语言,结合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为你解开说话打动人心的秘密!
  • 中华成语勤劳治学故事

    中华成语勤劳治学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
  • 最新读懂人生全集

    最新读懂人生全集

    人生如一条河流,奔腾向前,永不停歇;人生是一首诗,写满了悲欢离合,却挥不走哀愁忧伤;人生像一滩清水,偶尔的几粒石子,也能激起层层波动;人生是一张白纸,需要的是自我奋斗,为之增添色彩。人生是一条漫长而又短暂的路,当你遥望将来,依然是前途无量,当你回首过去,你会骤然发现时间的仓促。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于有多长,而在于有多精彩。所以,人活着就应该好好对待有限的生命和生活,学会美化它,欣赏它,让有限的生活更大量限度地充满阳光和欢乐。
  • 青年必读-机会的价值

    青年必读-机会的价值

    机会是什么?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在别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发现闪光的机会;能在别人认为不可能出现奇迹的地方,创造出奇迹。机会是成功的关键,把握住机会就能创造人生的价值。
  • 女人心灵圣经

    女人心灵圣经

    西方人崇尚《圣经》,因为它如同一部知人心的天书,帮助人们解烦恼,去忧愁,教导人们如何宽心。《女人心灵圣经》虽然不能与它媲美,但它会帮助现代女性们彻底释放心灵,找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闪光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先生抱一下

    总裁先生抱一下

    苦等男友五年回国,尚未步入婚姻殿堂却发现男友和别的女人车震。头顶一片绿光,还被他的另一位所谓的正牌女友扇了耳光。去酒吧喝酒浇愁,却被俩男人当成在等约炮?回到公司被职场宿敌嘲讽:“送上门都没人要!”楚柠一生气,直接冲到了总裁办公室:“总裁大人,给我当男人吧?!”黎秋明看着梗着脖子毫无感情求交往的楚柠顿感有趣,轻飘飘的开口:“可以。”然后……
  • 缘起沧阑

    缘起沧阑

    几千年的相伴如今的不离不弃,究竟能否找寻请往下看,嘘.
  • 赏风月

    赏风月

    都说这谪仙门圣女下凡是为还前世欠下的那段情债,却不想是越陷越深,竟与仙尊大人扯上了关系……【作者第一次写简介,请读者以内容为准】
  • 大梦想帝

    大梦想帝

    主角只需意淫便能幻化万物,一个关于大梦成真的故事。新式玄幻文。
  • 腰梦

    腰梦

    那一年,齐达内即将谢幕,罗尼也已进入“暮年”,小罗不久将走下神坛,c罗、卡卡如日中天,疯狂的小跳蚤亦已崭露头角。而在这遥远的东方国度,一个获得新生的追梦“老小子”即将迈出他复杂而又坚定的第一步!“一切为了梦想!我一定可以!”乔毅如是说。(本书以正能量为主旋律。为您带来各式各样的畅快,是笔者最大的追求!)
  • 宝魂

    宝魂

    少年自幼资质低下,为九品资质中的半品,大受周围人的耻笑与白眼。然而少年却闯绝境,死中求生,终于让他得到了可以追逐武道巅峰的机缘......
  • 你是我夫君

    你是我夫君

    她是富家千金,聪明伶俐,一次意外她来到陌生动乱的年代,他一代抗敌名将,无奈小人陷害,志不得展,打抱不平的他见她落难,便伸出援手,两人惺惺相惜,终牵手相伴。出征不顺,小人落井下石,奉献终身,她舍命陪夫君,被敌人砍双足,割口舌。战场上,即使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她以马代足,以笛鸣意,胜利之时,便是她下黄泉陪伴他之日。
  • 影响你一生的北大演讲大全集

    影响你一生的北大演讲大全集

    本书收录的这些演讲,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品读出净化心灵的语言、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它们是拓展视野、获取经验的宝贵资源。
  • 契爱邪傲首席

    契爱邪傲首席

    他阴冷的眸子盯着她“没有人能从我身边带走你,任何人都不可能!”她悠然的浅笑,‘我不是丑小鸭,永远也变不成白天鹅;我不是公主,等不来王子的吻。’然而……他们却一步步的走进一场阴谋当中,是残酷,是报复,还是一场早已设定的棋局?是缘?是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