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6500000008

第8章 留学的故事(4)

普朗特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有着“空气动力学之父”的美誉。特别是他认为研究空气动力学必须做模型实验。1906年普朗特设计、建造了德国第一个风洞,从此风洞成为空气动力学必备的研究手段。

在希特勒上台之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着名空气动力学专家的普朗特与戈林的帝国空军军部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样,普朗特对法西斯发动的不义之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接受了冯·卡门和钱学森的审讯。

普朗特叹道,作为科学家,他是被迫走上与纳粹合作的道路的。

海因里希.希姆莱在德国是一个铁腕人物,一个不可一世的人物。只要看看他担任过的职务,就可以知道他的厉害:纳粹党卫队队长、党卫队帝国长官、纳粹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首脑、警察总监、内政部长等要职,他还兼任德国预备集团军司令、空军总监。

希姆莱以空军总监的身份,召见了普朗特教授,要求他为空军制造超音速喷气飞机服务。凭借科学家的良心,普朗特婉拒了纳粹头目希姆莱的要求。但是,没几天,普朗特的助手和几名优秀学生都被盖世太保逮捕。普朗特迫于无奈,只得在希姆莱面前低头……

令冯·卡门和钱学森惊讶的是,曾经为纳粹德国出了大力的普朗特,却问冯·卡门:“今后我们的研究经费,是否从美国来?”在普朗特的眼里,“有奶便是娘”,他手中的科学是谁给钱就可以为谁服务。

后来,冯·卡门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这样道及:

我发现,是钱(引者注:即钱学森)和我在哥廷根共同审问我昔日的老师路德维格·普朗特。这是一次多么不可思议的会见啊,现在把自己的命运和红色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我的杰出的学生,与为纳粹德国工作的老师会合在一起,我们经历的是一个多么奇特的境遇……

通过冯·卡门的介绍,普朗特认识了钱学森。普朗特对冯·卡门说,很巧,他也有一位中国的女研究生,叫陆士嘉。普朗特请陆士嘉来,跟钱学森见面。

陆士嘉是苏州人,跟钱学森同龄,她在1938年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她要拜普朗特为师,而普朗特却因她是中国人而且又是女性,不愿接收她为研究生。陆士嘉提出,让普朗特对她进行一次考试。普朗特惊讶地发现,陆士嘉的成绩是那么优秀,于是接收她为研究生。在普朗特的指导下,陆士嘉完成论文《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获得了博士学位。陆士嘉后来在1947年7月回国,在天津北洋大学航空系任教。新中国诞生后,她是北京航空学院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主任,成为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她还翻译出版了普朗特所着《流体力学概论》一书。

提审德国“火箭之王”

冯·卡门和钱学森在德国哥廷根提审普朗特之后,紧接着在慕尼黑提审了德国“火箭之王”冯·布劳恩。

慕尼黑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依山傍水,是一座景色秀丽的山城。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在德国,慕尼黑是仅次于柏林和汉堡的第三大城市。

慕尼黑也是希特勒的发迹之地,希特勒曾在这里建立最初的法西斯武装冲锋队和党卫军,成立国社党。

当国防部科学咨询团到来时,这里到处断壁残垣,因为美、英盟军的空军曾经对慕尼黑施行66次轰炸。

在慕尼黑附近的小镇奥伯阿梅高的美军军营里,冯·卡门和钱学森提审了冯·布劳恩。虽说冯·卡门和钱学森早就听说这位VI、V2火箭的总设计师的大名,但这一回是第一次见面。

个子高大的冯·布劳恩非常年轻,比34岁的钱学森还小一岁。他的英语很差,幸亏冯·卡门能够讲一口纯熟的德语,钱学森也能听懂德语,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交流。

冯·布劳恩一开始,面对冯·卡门和钱学森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知道我们(纳粹德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问题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把我们的才智贡献给哪个战胜国。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进行一场世界大战,我认为只有在各大国导弹技术均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未来的和平。”

冯·布劳恩讲述了他自已从事火箭研究的经历……

1912年3月23日,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维尔西茨。他的父亲是德国农业大臣,对天文极有兴趣。

6岁生日那天,母亲送给冯·布劳恩一副天文望远镜,使他从此对浩瀚的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那年,他读了《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一书,幻想乘坐火箭遨游太空,成为德国太空旅行协会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他打算报考柏林工业大学学习航空工程,听说进入这一专业必须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原本他对数学毫无兴趣,为此下了一番苦功夫,后来居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这一日思夜想的专业。

德国太空旅行协会类似于马林纳、钱学森当年组织的火箭倶乐部,是由一批年轻的“火箭迷”所组成的民间性质的业余爱好组织。最初,他们所试验的,充其量也只是“玩具火箭”罢了。就在太空旅行协会的火箭迷们幻想如何用火箭进行太空旅行时,德国军方注意起他们来。

德国军方重视火箭研究,早于美国军方,这也许就是德国火箭的研制水平远远超过美国的原因。早在1929年秋,德国陆军就已经在研究“利用喷气推进火箭运载炸弹的可能性”德国陆军炮兵局研究与发展部主任卡尔·贝克尔少将把研制火箭的任务交给了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上尉。

1932年,布劳恩大学毕业,他还学会了驾驶飞机,获得了飞机驾驶执照。就在这时,太空旅行协会的四个小伙子冯·布劳恩、鲁道夫·内贝尔、克劳斯·里德尔和瓦尔特·里德尔,应多恩伯格的邀请,入住柏林附近陆军库莫斯道夫炮兵试验场。多恩伯格在那里建立了“陆军火箭研究中心”这时候,冯·布劳恩才20岁!

虽然冯·布劳恩知道军方研制火箭的目的是“利用喷气推进火箭运载炸弹”但是他明白,不借助于军方的财力,凭借他们这几个小伙子是很难研制真正意义上的火箭。冯·布劳恩全身心投入军方的研制火箭工作,其最终目的仍是太空旅行!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绘制图纸,一次又一次试制火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其中有一次火箭爆炸甚至导致三人当场炸死!冯·布劳恩和他的伙伴们经过两年的研制,在1934年12月,终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用液体燃料推进的火箭——A2型火箭。A2火箭的升空高度达1.8公里,这是当时世界上升空高度最高的火箭。

这一成功引起德国军方的极大兴趣,认为火箭能够比威力最大的加农炮射程高出一倍。

于是,1936年,德国军方在多恩伯格主持下,在佩内明德兴建秘密的火箭研制基地,其中包括研究实验室、试验台、风洞、居住村以及集中营。那里集中营中的囚犯,成为建设火箭研制基地的劳动力。

1937年5月,冯·布劳恩领导的火箭研究团队从库莫斯多夫迁到佩内明德,担任技术部主任。冯·布劳恩成为佩内明德基地的首席火箭科学家,“导弹鼻祖”这时他才25岁!

冯·布劳恩讲述的一个细节,给冯·卡门和钱学森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是在1939年3月23日,他的27岁生日,希特勒参观了竖立在发射台上的火箭,布劳恩被指定给元首讲述火箭技术原理。布劳恩极其认真细致地向希特勒讲解,他发现,希特勒心不在焉。然而,当他讲到火箭的军事用途的时候,希特勒判若两人,双眼发亮,耳朵竖了起来!

冯·布劳恩的讲解,引起希特勒的格外重视,他把导弹视为最新式的武器,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于是,火箭的研制成了纳粹德国的重大军工项目。

1942年10月13日,VI火箭试射成功。VI火箭被称为“飞翔的炸弹”(the flying bomb),BP巡航导弹的雏形。两个月后,V2火箭试射成功。V2火箭是地对地导弹的雏形。

1942年12月,希特勒在观看了V2火箭的试射后,亲自下令把VI火箭、V2火箭列入批量生产,并作为针对伦敦的“复仇武器”1943年7月,冯·布劳恩为希特勒放映了V2火箭的发射实况影片并作现场解说,希特勒授予他“荣誉教授”称号。

在“元首”的命令下,VI火箭和V2火箭一下子就生产了上千枚以至上万枚。这两种火箭袭击伦敦,震惊了世界,而这时冯·布劳恩感到自责,但是已经为时太晚……

冯·布劳恩应钱学森的要求,写出书面报告《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

通过审讯冯·布劳恩,冯·卡门和钱学森等还获悉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情报——德国已经在着手研制一种射程可以达到3000英里的远程导弹,美国纽约竟然在它的射程之内。

1945年6月20日,美国国务卿赫尔致电感谢冯·卡门调查团所做出的贡献,批准将冯·布劳恩等德国科学家尽快带回美国。

1945年9月16日清晨,灰色的美国运兵船“阿根廷”号驶务进了纽约港。船上除了几千名回国的美军士兵之外,还有一支来自德国由120名成员组成的“交响乐乐队”。其实,这支德国“交响乐乐队”的成员,清一色都是德国火箭专家!

他们到达美国的第二天,《纽约先驱论坛报》这样报道:“一群德国人被带到美国,他们将为美军运输部队开车。”

美国军方对德国导弹专家来到美国守口如瓶,这一方面出于军事上的保密,另一方面也担心一且消息泄露,会遭到“把纳粹分子带回美国”的骂名。直到很晚很晚,这些“交响乐乐队”的成员由于对美国作出巨大的贡献,在受到美国政府表彰时,才逐一公开亮相。

作为“头号宝贝”,作为在德国获得的最重要的“头脑财富”,冯·布劳恩是被美军用飞机秘密送到美国的。

冯·布劳恩刚到美国的那些日子,常常受到监视。一次,当他发现一名联邦调査员跟踪自已的汽车时,他说:“我唯一不喜欢美国的一点是他们到处跟踪我。”不过,冯·布劳恩也很无奈,他毕竟来自纳粹德国,何况原本还是纳粹党员。常言道,“用兵不疑,疑兵不用。”但美国人要用他这“疑兵”,一边用,一边“疑”1958年1月31日,由冯·布劳恩设计的“丘比特C”火箭成功地把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送上太空。《时代》杂志把冯·布劳恩当成了封面人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还向他颁发了“美国公民服务奖”。从此,冯·布劳恩在美国昂起头来,再也不是“疑兵”再也没有“二等公民”的自卑感。

1961年5月25日,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布劳恩成为总统空间事务科学顾问,分管“阿波罗”工程。

1969年7月,由冯·布劳恩设计的世界上最大火箭“土星5号”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出人类第一个脚印。与阿姆斯特朗通话的控制中心官员情不自禁高呼:“你踩下的脚印也是冯·布劳恩博士的足迹!”冯·布劳恩顿时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冯·布劳恩也终于实现了他的太空旅行之梦。

1977年6月16日,布劳恩因患肠癌在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医院与世长辞,终年65岁。冯·布劳恩为研制美国的航天飞机奉献了最后的心力。

冯·布劳恩的成功,印证了美国总统里根的一句话:“我们美国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我们的国力源于自己的移民传统和我们欢迎的异乡侨客。这一点为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

就在冯·布劳恩等在美国大展宏图的同时,那些主管导弹发射的纳粹头子作为战犯却被押上了审判台。

36岁那年双喜临门

对于36岁的钱学森来说,1947年是双喜临门的一年:他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终身教授;他结婚了。

钱学森从副教授到教授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从1943年至1945年,钱学森的职称是航空学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of Aeronautics)。1945年冬,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升为副教授。

才过了一年多,1947年2月,他经冯·卡门推荐,不仅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而且同时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通常,当时在美国从副教授到教授需要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冯·卡门教授在推荐书中写道:钱博士在应用数学和数学物理解决气体动力学与结构弹性的难题方面,绝对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他人格成熟,堪当正教授之责,也是一位组织能力极强的好老师。他对知识和道德的忠诚,使他能全心奉献于科学。

教授并不等同于终身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有数百位教授,但是每个系一般只有2~3名终身教授。

所谓终身教授,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铁饭碗”一经聘任后,终身教授的聘期可以延续到退休,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且没有被解聘的压力,同时他们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只要你不犯法,大学是不能解聘终身教授的。

美国在1940年开始实行终身教授制。那一年,美国教授协会和美国学院协会发表了《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原则的1940年声明》,正式确认了终身教授制。

当然,在美国要晋升为终身教授,条件也是很严格的:必须要在大学工作满6年;必须在本领域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必须得到学生的普遍拥戴,同事的认可;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国家或者社会提供的相当数量的科研基金等。

钱学森应邀在航空系大厅举行题为《飞向太空》的报告。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主持这一报告会。除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学生之外,来自方方面面的同行、中国友人出席报告会。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五角大楼的军界代表也出席了报告会。

钱学森讲述火箭的历史、火箭的原理、火箭的发展现状、火箭的诱人前景——带领人类飞向太空。他还特别讲述了用核能燃料助推火箭的可能性。

钱学森的报告内容新颖,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和兴趣。这次报告,是钱学森作为终身教授第一次在麻省理工学院亮相。

钱学森决定在1947年暑假回国探望父亲。诚如冯·卡门后来在回忆录中所写的:

1947年2月,我愉快地推荐他为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此后不久,钱收到从中国的来信,说他的母亲去世了,其实钱学森的母亲在钱学森出国之前就巳经病逝。他决定回祖国去安抚年迈的父亲。这是他12年来第一次回国。

几个月后,在一封长信里他十分详尽地告诉我他在祖国见到的人民贫困和痛苦。当时那里是在国民党人手里。信的结尾他顺便告诉我,他巳经和一位名叫蒋英的姑娘在上海结婚,准备把她带来美国。她是一位具有歌唱家天才的可爱的世界主义者,曾在柏林研究过德国歌曲,后来在苏黎世接受一位匈牙利女高音歌唱家的指导。钱爱好音乐,看来他很幸福。我也感到高兴,他终于找到一位具有国际知识的妻子。

同类推荐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小说以宏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的万桐书,被周恩来总理派往新疆抢救十二木卡姆古典音乐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万桐书与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生死与共、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和灵魂交融的艺术生涯。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本书是国内迄今最新、最翔实的扎克伯格传记。作者以第一手的资料,描绘了“脸谱”背后的那张“脸谱”,讲述了 一个“屌丝”是如何成为全球极品“高帅富”的励志故事。 作者以最精简的文字、最精彩的案例,重点披露了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青春记忆、爱情婚姻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穿插了其他几位关键创业人物的经历,详细分析他们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马克?扎克伯格。
  • 中共历史人物论集

    中共历史人物论集

    人物研究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能使历史更加鲜活和丰满。该书30篇文章涵盖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及核心成员,还包括了三名党的创始人、早期领导人。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党的建设等等。但主线是两条: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年来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也是评价和衡量党的历史人物理论贡献的重要依据。二是党的建设。除了直接研究不同人物党的建设思想外,对领袖精神风范的展现、人格魅力的崇尚、诚信价值的分析、严教亲属的榜样呈现,等等,都对今天党的建设有直接启示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信陵君

    信陵君

    翩翩公子,温润如玉,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权柄、胆识、阴谋、红颜,腹黑、幽默、温情、义勇,且看《信陵君》——重新演绎战国公子的传奇一生,重塑一个纷纭变幻的大战国时代!【首部小说已完结,坑品良好,欢迎养肥~】
  •  洿爱

     洿爱

    缘起缘灭,今生前世,一个无奈下生存的小贼,一段奇怪的穿越之旅,他能否找回未忘的初心。
  • 枯木渡逢春

    枯木渡逢春

    “如果当初我不主动,或许我们不会有这么多故事”“你不觉得你说的这些话很恶心吗”“对不起”“她们都是油画,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做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如果你想继续走下去,请告诉我,我一直在”那一年,那几个女孩子经历了许多,或许不会让她们刻苦铭心,但是,至少惊艳了青春
  • 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

    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

    老舍素以精活俏美、雅俗兼具的闲情散文著称,但其散文中也时见发人深省的讽刺针砭。本精选集以老舍之女舒济所编《老舍全集》为底本,并参阅其他老舍权威作品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64篇,不仅有《一些印象》《趵突泉的欣赏》《大明湖之春》《我的理想家庭》《养花》等幽默闲适之作,更有《吊济南》《新年醉话》《取钱》《考而不死是为神》等辛辣讽刺小品。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老舍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盘古大陆之风云变幻

    盘古大陆之风云变幻

    落魄书生,穿越到盘古大陆,爱情与复仇,该如何把握,又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报仇雪恨,同时为天下苍生谋一个太平世道的故事。
  • 春雨润物

    春雨润物

    有一些地方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记忆,闭了眼,才会忘却,才会想起,才会发觉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与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丘记

    帝丘记

    千年前,颛顼大帝御神龙、平天下,创立高阳帝国。然而平静近千年的帝丘大陆,从夏文命踏上大荒之行开始,一切都已经悄然改变。帝丘大陆战争的结局将如何改写?荒神预示的黑水漫丘是怎样的生灵涂炭?神龙出世龙骑诞生将掀起怎样波澜?千年前的谜团又将揭开怎样的面纱?传说中的神州大陆又是怎样的存在?帝丘大陆的精彩演绎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