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10700000203

第203章 常熟的“品牌”故事(16)

这个估计其实也是保守的。有位专营西北运输线和俄罗斯市场的客商向我透露,他每年从常熟市场批发的货物大约在15万件以上。作为中间商,他每件获利在10—15元之间,而他的后端还有两个中间商,他们的利润也跟他接近,也就是说,从常熟市场上批发出的每件服装假如是50元的话,真正卖到末端消费者手里的应是150元左右,如此估计常熟服装城对国家的贡献应超过1000亿元的GDP肯定是少说的,因为在制成服装前的加工和原料阶段还有至少两至三个利润环节。

常熟服装城的书记告诉我,现在这个市场带动的就业人数约50万人,其中一半是本地人,一半是外地人。外地人中浙江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个现象很有意思。都说浙江是民营经济发育最完善的地方,但浙江人则更愿意到常熟服装城来做生意,或者在这里生根落户。这是为什么·

浙江人的回答是:常熟的风水和纺织资源优势是浙江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比的。

杨岩锡,浙江温州人。他15岁时到上海码头当搬运工,后来听说常熟招商城生意好做,于是把所有积攒掏出来在这儿租下三个摊位,宽不过15米,杨岩锡起初卖的是袜子,后来有钱后也批发服装。又过几年后他自己搞了一个叫“洋蕾”的服装品牌,去年他的“洋蕾”牌服装一年就销了5000万元,而且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靠常熟招商城“发”起来的杨岩锡说:常熟现在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不仅早已把全家人迁到这里定居,而且先后投资15亿元和18亿元建了一个“九龙国际尾服市场”及一个物流投资公司,他说他现在的目标不仅自己每年要赚回一个亿,更重要的作为一名“新常熟人”,要为常熟服装城贡献“绵薄之力”。

“只有把服装城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的事业才能越来越红火。”常熟服装城的几万个老板,几乎都与杨岩锡怀有一样的心思。我知道,因为杨岩锡的成功和榜样的力量,他在温州老家的瑞安现在有500多人到了常熟服装城来做生意。

“常熟服装城不仅仅是常熟人的,光我们浙江人在这儿为生的就有20多万人。”一位浙商告诉我。

呵,这就是一个市场的力量!

然而所有上面的这些内容我们仅仅看到的是市场的中心区域的景况,常熟的市场何止是一个“服装城”。常熟的市场遍及每一个乡镇与村落……

我几次对我的朋友说,在我老家的地盘上,我何家就有一个“市”。朋友们都不相信,说我吹大牛。这也难怪,说到“市”,人们常常会把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搬出来。其实中国人最早对“市”的理解并非像现在大家所认识和了解的城市概念。

《易·系辞下》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里“市”的概念,乃是“集中交易”之地。随着历史的变迁,“市”越来越被理解为一个行政区域概念,这是一种并不十分准确的演变。行政区域式的“市”,事实上仅为一个“域”而已。城市城市,只有有了城、有了市之后才可以称做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在名称的应用上,习惯用方块字的中国人,总比用*式文字的西洋人更聪明些,并且恰如其分地用上了。早在三四千年前,古代的中国就有了“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的“市井”。秦汉时还列了一系列“市籍”、“市规”,那些有“市籍者”除必须向国家交纳税金外,在国家需要时还要从事劳役和征戍。汉高祖更明确规定,凡有“市籍者”(经商人)不得坐车、穿丝绸衣服以及携带武器,后来又规定商贾子女不得做官。瞧,我们的祖先就这样聪明地意识到官商是不能同坐并行的道理。

同类推荐
  •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3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3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生命激荡的印痕

    生命激荡的印痕

    本书是著名作家黄蓓佳的作品。黄蓓佳的多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被翻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出版。
  • 时光的炼金术

    时光的炼金术

    《时间的炼金术》是作者近十年来的诗歌精选集,分为《此地是他乡》《她的名字叫红》《在陌生的城市相遇》《挽歌》等四辑,诗集中既有对乡村景物和故乡人事的描述,也有对都市以及都市中的爱情、生活的描摹与诘问,热切地呼唤人性的纯洁,为久违的理想主义招魂。
  • 海南登陆战

    海南登陆战

    广东解放后,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10万残军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企图凭借天险,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为歼灭该敌,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首长指挥第40、第43军,在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海南岛战役。根据渡海作战的特点,第15兵团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于1950年3月组织了两批4次约1个师的兵力偷渡海南岛成功。增强了岛上人民解放军的力量。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实施强渡。经彻夜强渡,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胜利登岛,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热门推荐
  • 多重世界之梦

    多重世界之梦

    本书讲述主人翁肆佰误入多重世界,如何生存下来,如何打败强敌,最终又去了哪里。每个世界的生存元素和法则都不相同,我们主人翁肆佰是如何找到每个世界的出口,我们拭目以待。
  • 53种离别

    53种离别

    她是怪异、爱自由、具个性的“火狐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人气作家。她有5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海外出版,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本书是虹影亲历离别的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一种彻底的自我净化与救赎的力量……
  • 凰女逆天:帝妃不好追

    凰女逆天:帝妃不好追

    【已完结,放心阅读】推新书:【狂妃NO.1:尸皇逆宠小僵后】一朝重生异世大陆,她照样混得风生水起。灵宠异兽自己送上门,那她就勉强收了吧!打怪、升级、寻找身世之谜。她长相亦男亦女,一袭男装,美女为之倾倒,美男为之苦恼。他回到她身边之时,她身边花花草草多到碍眼。他霸气宣言“凰儿,今生你是跑不掉的。”“嗯,我不跑。”“真的?”“嗯,我不跑,我走。”“…………”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正值历史转型期,社会现象光怪陆离,人们的内心充满矛盾:既带着打碎精神枷锁的喜悦,又背负着历史包袱的沉重;既担心鼎新求变会触犯清规戒律,又不甘心在穷苦煎熬中循规蹈矩。世情、人情、亲情、爱情都在社会变革中强烈震荡,于是就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听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如同回首往事,从曾经跨越的时空中依稀辨出一道轨迹,感悟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还将怎样走下去,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未来的一些思考,不失为开卷有益。同时,旖旎的南国风光,浓烈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曲折的人生故事,宛如一壶醇香的老酒,浅斟慢酌,令人陶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悍修

    悍修

    从他跳崖那时开始,他就注定不平凡。三兄弟,三条不同的路,最终只为一个目的——换天。当被雷劈过以后,当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后,他知道,他已疯狂!兄弟是我的左臂和右膀,女人是我战斗的动力,家人是我疯狂的理由。
  • 最后的一条龙

    最后的一条龙

    他有着黑发黑眸,他是这个世界的传奇,他是最后的一条龙。
  • 云泽破天

    云泽破天

    归来以后,迷雾渐开。这个世界似乎有点不同,我在何处?我会借助别人的视野看遍天下。运用天地之能,造万物之和平。天毁我,我不负人。待我重登巅峰,我将主宰天命。笛声起,琴声散,故人不再见。大风刮,往事不再回首。兄弟二人平天下,终归隐山林。
  • 浅海深眠

    浅海深眠

    顾先生喜欢江小姐很久了,但一直未表达心意,直到看到江小姐被困火场,想都没想去救,后与江小姐表达心意,抱得美人归,直到有了孩子,江小姐问顾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顾先生未达,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记录了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避难生活。日记中不但有作为逃亡者的安妮对战时特殊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作为少女的安妮对自身成长的点滴勾勒。短暂又令人雀跃的初恋,对父母之爱的敏感渴求,以及对为人处事和人生方向的独特见解。虽然身处困苦,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始终贯穿于字里行间,直到日记的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