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35400000033

第33章 天地词心

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鲁迅书信集》下,第699页)。确实,如果我们不是学术地为宋诗找自身的特色与成就,就凭一读而产生的印象,宋诗真的已失去唐诗的那种感动人心的力量。宋诗太平庸了,这平庸主要来自于宋诗的过分生活化,叙事化,议论化,弄得好多诗像是押韵的记叙文与议论文。唐诗也有生活化的,像杜甫的不少诗,就是很生活化的,但即便是杜甫,他的那些太生活化的诗,也不能算好诗。他的《羌村三首》,若仅从自身艺术上讲,也不见得多高明,但他有一个大背景:这小小的羌村,以及他哀哀一家数口,是整个中国的象征,是整个中国人口的象征。如果不是和这一个庞大的东西能对接起来,这三首诗也就未必能有那么大的艺术感染力。相比较而言,宋人如陈师道的《别三子》、《示三子》之类,除了事可悲哀,诗文却无甚可道。唐诗也有叙事化的,像李白、岑参的作品,如《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都是与一些具体的事件与人物相联系的,但关键是,他们在叙事时充满了激情。这是激情叙事,事为辅而情为主,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在慷慨激昂,在感慨万端,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呼号叫啸而仍不足以舒其怀。他们的诗使生活艺术化了,意义化了。可悲的是,宋人正缺少这样的激情。他们在叙事时,只是偶然有一些小感触,小领悟,然后又竭力把这一点点的东西做大,这就形成了他们所谓 “以议论为诗 ”的特色:他们喜欢从叙事中,用“升华 ”的法子,从生活琐碎中,找出一点领悟,一点哲理。但这实在并非诗之特质,并非诗意之所在。也并不是诗之功能与特长。“升华 ”是一个特别需要警惕的手法,它常常带给我们的是假大空,是矫情做作,连杜甫这样的大师,在使用 “升华 ”不得当时,都不免有 “虚伪 ”之嫌。问题还在于,“升华 ”的结果,往往不是浓郁了诗情,而仅仅是发现和鼓吹了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道理 ”等等,与诗歌又有何干?我们看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从哲理角度讲,当然常为人所激赏和引用,但探究其诗味,却寡淡得很。与唐人王之涣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比,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唐人是先诗意,然后再哲理的,是激情所至,义理不期而随之的。所以,宋人的诗,毛泽东说是 “味同嚼蜡”,可能过于严厉,却基本正确。

总之,宋人较之唐人,最大的区别是激情消退,理想色彩褪尽,面对外在世界的好奇心尽失,英雄主义精神丧失,慷慨豪放的情怀不再,而代之以缠绵不尽,深曲幽隐的内向性格,而表现这样的内向情怀,“境阔 ”而意象疏略的诗,就不及 “言长 ”而意象绵密的词。诗的意象是跳脱的,疏离的,并置的,意象与意象间的空间较大;而词的意象是紧密的,蝉联的,链接的,其间的空间极小。我们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意象的绵密,而且还能看出,这绵密的意象,与他们的内向细腻的性格有关。他们喜欢 “思量”,喜欢这样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忖度。另外,“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青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可见他们注力于某一点,一往而不复一往而情深的思维特征。这种递进层深之笔,像范仲淹的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像张炎的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书无?书纵无,如何梦也无”(《渡江云》),都是宋人情怀幽深的表现。

幽深绵密的情怀表现出来的不再是激情,而是深情,不再是慷慨激昂,而是思虑深深,不再是感受生活,而是领悟生命。给予读者的,也就不再是情绪的感动激发,而是思虑的引申;不再是让我们的热血沸腾,恰恰是让我们热血冷却,代之以幽深的体悟与反思。就生活情景而言,唐人写的是当下,当场现在进行式,行动式,当下参与;而宋人往往写事后,过去完成式,沉思式,事后回味。是的,唐人更天真,就在眼前满足,却过后不思量;宋人更理性,却总在事后思量,但又往往慨叹当时已惘然: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西湖好》)他的注意力、着力点是 “笙歌散尽游人去 ”以后,他要表达的情怀,是“始觉春空”的荒凉感。而“笙歌 ”之盛,群芳正开之时,却被他轻轻带过。再看同组的另一首: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他二十年前首知颍州,爱恋颍州西湖美景,乃在六十五岁辞官后买田退居于此,而有此十首《采桑子》。在一切繁华过后,一切人生烟雨过后,他获得了感悟与宁静,却也满腹惆怅和感伤。触目皆新的环境中,唯他是一件老旧之物。再看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我们应该注意到,写当下情形的,只第一句 “一曲新词酒一杯”,然后便转入对过去的怀想与对生命的思考。“新词 ”之美,比不上 “旧”的一切更引起他的关注与沉思。

在古代作家中,像晏殊这样一生顺遂者很少见。当我们对生活不满意时,我们为生活苦恼;当我们的生活已经相当完美而夫复何求时,我们还有没有苦恼?有,我们为生命苦恼。晏殊的这一首《浣溪沙》就是写这种感受。

一曲新词酒一杯,你看他的生活,是何其富贵而闲雅。他的生存,似乎只是为了享受生活的盛宴,而且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去年天气旧亭台”,生活老这样也会厌倦是不是?况且,哪怕今年和去年相比,什么都不曾改变,什么都不曾损失,我们有没有在年终结算时,除了计其所得,是否也记住把自己的生命减去一年,然后叹息一声:夕阳西下几时回?

这真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所以,下阕接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极贴切。生命之花在凋落,我们只能袖手旁观,无可奈何。燕子归来,似曾相识,生活好像在循环,生命则是线性流逝,青春的小鸟一去不还。悟出如此煞风景的念头,新词有何趣,美酒有何味?只能悄然从热闹场中抽身出来,独去后园,在香径之中,独自徘徊,体验生命的落寞。

由第一句:“一曲新词酒一杯 ”的享受生活,到最后一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的体验生命,由富贵繁华、歌舞热闹到小园幽径、思心徘徊 ———此间的消息,值得玩味。

再看张先的《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高寿,且生命不息,风流不止,八十五岁时竟还纳妾,苏轼还赠诗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我们不必责备他荒唐,倒佩服他精力过人。这是一个讲究享受生活的典型人物,其他方面无甚可取,也无甚劣迹,且看他的开头一句“《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你不得不佩服他真会享受,他也真有福气,他生活在北宋数十年承平之际,而北宋人又确实会享受生活。唐人生活丰富多彩,宋人生活却极狭隘,但“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生活的惬意,不在丰富,而在自足。宋人只取生活中的一点:温柔、和谐、享乐。这种生活的唯一不足是,生命自身的短暂易逝与脆弱难任,所以,弄到最后总是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盛宴当前,只恨肚皮太小,美色满眼,可惜张诗人垂垂老矣。虽然老,仍花心不死,“沙上并禽池上瞑”,还是让他心有戚戚焉。“云破月来花弄影 ”是他的名句,一个 “弄”字,拟人,写出花之孤芳自赏。而“明日落红应满径”,其间当然包含着对生命的珍惜。

读北宋人的词,比较唐人诗,颇有一些味道。唐人开放,宋人收敛;唐人外向,宋人内向;唐人的世界是江山塞漠,是用眼光来打量,用脚步去丈量,用胸膛来面对的。宋人的世界是梦与楼台,是闭上眼睛,用想象来思量的。唐人去自然中欣赏自然,宋人只是在盆景中想象自然。“明日落红应满径 ”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相比,孟浩然虽然也足不出户,但外面世界的气息已渗透进来,“处处闻啼鸟”;而宋人则拒绝外面世界,心怀叵测地猜测外面的世界,如果唐人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么宋人定会说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晏殊和张先都是人生顺遂之人。晏殊只有晚年官职有些谪降,但也只影响尊贵,不影响富有,而悠闲自在生活的保障,恰不在权势上的尊贵,而在财富与时间上的双重富裕。所以,我们读这二位的词,都有富贵相,有惫懒相,有风流态,有自得状。晏殊还好一些,毕竟曾身居高位,荷负重责,对人生的领悟正如冯延巳一样,可以由此超越一般不负责任的小文人,而在胸襟见识上达到一种较高境界,从而使其词作在一派富贵闲雅与伤春感怀中,自有一种更高远的意境可以让读者去做多种联想,而张先则终生耽于逸乐,陷溺其中而不知自拔,其词在境界上当然亦难以自振———既不能向上,亦不能向下:向上者,如冯延巳、晏殊、欧阳修、苏轼,意境超拔,内蕴浑厚,可令人浮想联翩,直达人生的种种境界;向下者,愈益深入,愈益尖锐,愈益狭窄、险隘,直达人心之小九九与大悲凉,这向下的代表人物,便是晏几道、贺铸、秦观。

“向上的一路”,是词向诗靠拢,越来越诗化,使词成为社会政治兴观群怨民生疾苦的传声筒;而“向下的一路”,则坚守词之本职,使词更多地成为人们心灵的舞伴———我们知道,词本即是配乐的。

晏几道在慢词开拓者柳永之后约四十年,但他仍执著于小令的传统,而不屑于慢词。他的《小山词》,大多是为友人沈廉叔、陈君龙家里的歌妓莲、鸿、、云诸人所作的歌词,当廉叔下世,君龙卧疾,歌妓云散之后,他又满怀惆怅地追忆:

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小山词 ·题跋》)。

这些追忆之作,成了婉约小令的 “登峰造极”(吴调孚《中国文学名著讲话》)之作: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上片写人去楼空无聊赖,下片写当初与小一见钟情。晏几道对这位叫小的歌女真可谓一往情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原是晚唐翁宏《春残》诗中的句子,全诗为:“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在诗中这两句并不出色,一入于词,却极贴切、浑成,这不是晏几道有点铁成金的工夫,而是此二句的那种迷惘沉思的意味,与北宋小令的整体追忆式格调更为相合。仅仅挪动了一下位置,就让两个气息奄奄的句子熠熠生辉,获得蓬勃的生命,这倒是晏几道的功德。

晏几道为贵人暮子(他为晏殊第七子),早年养尊处优,不知民生之艰,无有生计之虑。此类人往往向两极发展,或为高衙内之流,极下流无耻;或为贾宝玉一类,品性极高,醇善多情而善体贴他人。李后主、晏几道即是此类人物,后来的纳兰性德也是。黄庭坚《小山词序》说他有 “四痴”,其中之一 “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 ”之“痴”,正是他本性醇厚的表现,此类人因本性之纯、之善,又因对社会世态人情之无知幼稚而极天真,一旦遇世之逆、之恶、之丑,往往较他人更敏感、更痛苦,又往往不能自拔地深陷,往往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这样?此时的晏几道就深陷在对往昔的怀念之中不能自拔,他怀念那如幻如电的过去时光,那是他青春的见证;他怀念老朋友,怀念那四个美丽的少女。如果说,温庭筠及花间诸彦笔下的女子往往出于虚构,那么,晏几道笔下的则都是具体的人,都是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刻下印记的人。如果说温庭筠及花间词人笔下的女人是色的象征,是欲的象征,是他们人生享乐的象征;那么,晏几道笔下的这几个女孩子,则是美的象征,情的象征,是他人生温暖甚至人生意义的象征。这种过于具体与确定固然使他的作品缺少外延上的延展与联想,从而意境不能如冯延巳、李后主、晏殊等人般宽阔,却能使人深陷。他与李后主天性上颇相近,人生逆转也相近,华屋山丘,盛衰今昔之咏叹亦相近,但李煜是有意识地淡化背景,而只出之以感慨;他却是执著地指定对象,固执地告诉我们他思慕与感慨的具体人物。李煜是把自己的不幸升华了,升华为人类甚至宇宙一切有生命之物的共同的命运无常、繁华凋零之悲哀;他却就依附于自己悲伤的一点,不愿须臾分离。所以,李煜最终是提升了人性感知的高度;而他,则是掘出了人性执著的深度。李煜是拓宽了词之疆域,拔高了词境;他却是让词境在更狭隘的地域深潜,使我们领会到词可以多么深入地表达一个人的痛苦与深情。李煜的词,有人生无常的大感慨,并把我们一网打尽,把一切有生之物斩尽杀绝,不留一丝安慰与幻想,从而我们与他在人生境遇上是平等的,我们同是荒诞人生与荒凉世界的被害人、见证人与匆匆过客,我们没有心理上的优势。但我们只有具有足够的领悟力与慈悲心肠,具有足够开阔的胸襟与纯净的心灵,才可以产生深广的联想,才可以在那么高的境界上与他晤对,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而晏几道的对具体人事的追忆与怀想,对具体人事的留恋难舍,则可以直接在情感上对我们产生触动。他似乎近乎蛮横地告诉我们:他就只在乎那几个人,其他的一切与他无关。这是一种深情的冷酷,或冷酷的深情。他通过漠视其他人来提高他的爱人,他高度收敛自己的关注与情感,使其凝聚于一点,所以,他固然因之缺少广度,却有无与伦比的强度。假如我们把李煜比喻为普照的佛光,那晏几道就是那一束凝定的激光:是置人于死地的死光 ———至少是致他自己于死地:他是无法超脱的,他纠缠得太深了。

还要说到秦观。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 ·例言》中,把晏几道和秦观相提并论,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但我们若细心辨听他们的哽咽一般的吟唱,我们会发现,小山是被外力损伤的,正如我们上文所述,他是被那么几个他不能忘怀的人弄伤的。所以,他更多的是写伤心事,伤心人,是对外的。而淮海则好像本来就是先天的带来了一颗受伤的心,再用这颗受伤的心去感受这令人伤感的世界。所以,他才是直接写自己的那一颗受伤的心,且是一种深深的内伤: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纯写感受。盖自然物自然而在,而不同的人对它们的 “在”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即如 “飞花”,一般人大约也就感受到它凋落之动态,而秦少游却能感知到它的 “自在”,它的如 “梦”之“轻”;而“丝雨”,少游不仅可以在心里测知它的幕天席地,“无边”无际,笼罩宇宙,而且能感知到它们的其 “细”如 “愁”。 “宝帘 ”之撩挂,却有 “闲”之意味,“画屏 ”而有 “幽”之况味。“晓阴 ”不仅 “似穷秋”,且还 “无赖”。秦观把词之细腻入微,刻骨铭心的优势发挥得登峰造极。他写的是眼中之物吗?不,他写的是心中之象。难怪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 ·例言》中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是这样的,少游之词,出之于他的那颗敏感的心灵,对他而言,词之创作,已与技巧及语言无关,他已先在内心里把这宇宙一切心灵化了,所以,对他而言,他所写的一切,不是艺术的,而是真实的。在他那里,世界就是他的心象,他的心象就是真实的世界。而这心象,又总是凄迷如梦,如烟,如幻,如电: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

如果说,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在人生绝境上总是别有洞天,在绝望之中终于挣脱而去;那么,秦观则是使人愈益深陷而不能自拔,他营造一种意境(如前所说,这也就是他的心象,是他的心灵世界),如蛛网一样粘住我们的心智与情怀,又如同一个溺水而昏迷的人死死地抓住我们,让我们与他一同下沉,直至一了百了,万念俱灰。

太虚、方回、晏几道诸人,皆脆弱敏感多情之人,都是执著而不知变通之人,都是钻牛角尖之人,而这正是词所需要的。或者说,他们的这种精神心理导向与词之形式、性质,正相吻合,所以这几个人的创作,一再重新印证、强调与张扬词自身的特点。他们的一往情深的心灵,他们的一往不复的性格,正可以一针见血地写出词之心,宇宙之心,天地之不得已者。是的,北宋词之杰出瑰伟处,就在于写出了人类与宇宙相晤对时的感伤,写出了人类之心与天地之心相遇之时感动激发而出的无奈、无聊、无助、无赖与无力,问题在于,这宇宙,是寓形于任一对象上的:一树花枝,一川烟草,一抹斜阳,一声鸟啼,万点飞红一杯酒,满城风絮数点鸦,歌女的婉转的喉与灵动的手指,指尖上奏出的飞散的音符,舞女的裙与飘带,长袖,以及她们消逝在时光中的幽怨的眼神,如花的容颜 ……

同类推荐
  •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爱在右,同情在,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里的一个充满爱的句子,这个句子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她用女性那特有的温婉细腻去描述孩子们的童贞、两小无猜的情感、无阶级差别的友谊。本书特别整理了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作品,带你品味童年的真挚的美好感受。
  •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

    一般来说,我对音乐没什么感觉,也许我会为某一首歌流泪,会为某一段旋律陷入往事而情绪波动,但我肯定不会像发烧友那样,在家里买上高档音响,很专业地从各个角落里去听,也不会穿着晚礼服,一本正经地坐在音乐厅里听。花那个钱干吗?我通常是很随意地让音乐进入我的耳膜,或进入我的心境。但那天却出现了意外。当我在当地晚报上看见消息,说湖北歌剧院到来本市来演出大型歌剧《洪湖赤卫队》了,我一下就激动起来了,当即照着报上提供的订票电话订了一张票。360元啊,我也没嫌贵。一个人一辈子总得做几次这样出格的事,不然就白活了。我是这么解释自己行为的。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 小城日记

    小城日记

    《小城日记》是诗人唐呈的一部诗集。它主要讲述了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感情。
  •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决定了现实关系不仅成为写作的一种背景,而且成为写作的直接对象物。作者对报告对象的选择以及对其意蕴的阐释,无不受到特定的时代境遇的影响。社会特殊的文化生态,从根本上制约着报告文学写作的走向,而报告文学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建构。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之间具有某种互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择取文化生态作为观照中国报告文学流变的一个优选视角。我试图做的是,将已成为历史的报告文学,置于历史的语境之中。在回到历史、触摸历史的过程中还原出报告文学存在的某种历史的本真面貌。
热门推荐
  • 绝宠天价小逃妻

    绝宠天价小逃妻

    儿时的一次意外,让齐墨川的名字深深的刻在了苏小荷的骨子里,成为了苏小荷最深的羁绊,可那个男人却已经早已忘记了自己,要和别的女人结婚了。齐墨川,你别后悔!
  • 腹黑方少宠溺妻

    腹黑方少宠溺妻

    女主误打误撞进了总统套房。。却不知是自己未来丈夫
  • 斗破魂界

    斗破魂界

    浩瀚大陆上存在着三种种族。分别为:人类,萨尔那加神族,以及兽族。如今的大陆,诸神之战后,仅余下人类以及没有头领的兽族。至于萨尔那加神族,因坠入魔道被其苍天之子,封印。如今封印松动,萨尔那加邪神破印而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新的苍天之子?又在何处?------苦修五个月,回来了,这回我定会认真对待。
  • 玄光天宗

    玄光天宗

    十万年后,沧海桑田,昔日宗门早已破败不堪,在人群散尽之日,他回来了。
  • 地狱的咆哮

    地狱的咆哮

    本书中二属性全开,涉及范围较广。由于万事无绝对,所以作者承诺场面尽量宏大,角色尽量真实,剧情尽量紧凑,更新尽量稳定。本书分为《天堂的挽歌Ⅰ》《天堂的挽歌Ⅱ地狱的咆哮》《天堂的挽歌Ⅲ世界的尽头》三部,一共二十四位主角作者都精心设计过,所以在更新期间会穿插番外篇~~另外,本书之前所发章节为试水,7.13号开始正式上传,绝对没有太监或者神马的,对于没有及时作出解释我在此道歉,民那桑,够没纳塞~而且,我要在此感谢我师弟兼死党舍长(黑桐google)的宣传,还望大家喜欢并给与支持。PS:云云(作者)一直没有VIP的梦想与打算,所以本书就算以后有大运气出了一点点名的话,也绝不会收费。(希望能用这一点罗网一点人气~~)云云在此鞠躬行礼~~
  • 长安楼台

    长安楼台

    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女孩,帮漂亮姐姐找东西,而穿越到异界,与各式各样的大佬掰手腕的故事一场阴谋,一场乱世,一场庙堂之中的争斗,又或是一场无奈,就此拉开了帷幕。
  • 白门柳(第二部)

    白门柳(第二部)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今天的知识分子,依然能够从本书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朝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山海关外清军的双重夹击,正面临灭顶之灾,而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党争中丢了官,为求复官,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政治交易,许诺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网开一面。谁知图谋败露,钱谦益遭到黄宗羲、侯方域等复社士子的猛烈攻击,声望一落千丈。江南知识分子内部也陷于四分五裂。
  • 雨霁听风吟

    雨霁听风吟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他终是为她瞎了一双眼,断了一双腿,堕入无尽轮回,受尽世间苦难,不得解脱。她如他所愿登临至尊宝座,却还是舍弃这雍容华贵,满目琳琅,寻了他去,担了他的苦。明知自己就算受了与他同等程度的苦,也并不能减多少他的折磨,她依然决然地去了。她只是觉得,自己受尽折磨,给他担下一点,哪怕能让他减轻一点,也是好的。这痴情“感动”到了主神,主神判她世世不得与他相守,但他注定要失望了。雨落时,你看不见这浮世三千。雨停了,你看见我了吗。他们在彩虹下温存,眼中只有彼此。
  • 大佬再看我一眼

    大佬再看我一眼

    听说君家三少要回京了?京城纨绔不屑一顾“敢回来就教他做人!”君三少回京后,京城纨绔们“大哥好!”君三少邪魅一笑“谁教谁做人?”京城纨绔浑身颤抖“什,什么玩意儿,什么做人,你是我们大哥…”传说君家最受宠的三少从小在国外长大,不学无术,嚣张跋扈,偏偏长了一张倾国倾城,风清霁月的脸,回国之后,硬是把京城搅得鸡犬不宁,但是…这位大佬,你的马甲是不是有点多?君三少挑眉勾唇“什么马甲?也就一般操作。”以上都可以理解,但是三少,你为什么是个女的?权先生抿唇“我媳妇儿,当然是女的。”【女扮男装1V1超甜超宠苏苏苏】
  • 双生清和录

    双生清和录

    什么!她体内封印着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还要借助她的肉身重生? 万万不可能! 她可是修剑道、除邪祟的正统修士,绝不可能让大魔头重现祸害人界,况且,她还没有和心仪的师兄成亲,她还等着给师兄生孩子,终成眷属呢。 在挣扎中,她却慢慢了解这个大魔头并非世人口中的那般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 你是谁?我是你啊! 小丫头,我要护你一生周全!她们同用一具肉身,正邪参半,与命抗争,生死共存。 注:清枝cp:顾清和??黎南枝 清弥cp:清和??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