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5500000014

第14章 灵武园艺场女干部杨玉英传略

段怀君

2000年1月19日上午9时,天气非常寒冷,空中阴云密布,雪花从空中飘了下来,使人感到悲凄和压抑,很多园艺场的职工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园艺场女干部杨玉英的追悼大会。这天参加追悼会的有300多人,花圈送了有125个。园艺场的场长亲自致了悼词,他的悼词把很多职工带回了对杨玉英的回忆中。

1943年2月24日,杨玉英出生在灵武县东门外杨家庄。她自小就非常聪慧,深得父母的喜爱,把她视为掌上明珠。那时候一般人家是不会送女儿去上学的,但是杨玉英的父母非常开通,1951年8月,送女儿到城关公社解家桥学校就读。每天去得早回得迟,学习很用功。杨玉英12岁时,父母双逝,她和一个残疾的弟弟只能靠年迈的祖母抚养,祖孙三人相依为命地过着困苦的生活。童年时她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她和祖母一道放羊、下地、干家务,每逢吴忠集市,她和祖母一道牵着骡子驮着农产品去赶集;遇上灵武集市,她和祖母一道摘下自家树上的苹果、梨,到市上去卖,乡邻们都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就是在这样艰困的生活条件下,杨玉英从解家桥学校毕业。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她人生历程的基础,新中国蓬勃发展的事业给了她憧憬和希望。20世纪50年代末,她虽是十几岁的少女,但已是一名成熟的劳动者了。她积极支持家里参加互助组、合作社,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她不仅在劳动时积极踏实,苦活累活抢着干,而且热心帮助别人,她的表现赢得了乡亲们的由衷赞扬,都称她是“铁姑娘”,多次被乡上和区里评选为“生产能手”。

1959年,灵武县委招收通讯员,指标分到了城关公社。当县里的干部到队上去考察选任时,大家一致推荐“铁姑娘”杨玉英。自此16岁的她走向了人生的新天地。她由衷感谢党和政府的厚爱与信任,内心充满了火热的激情,她把这种激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虽年龄小,但非常好强,工作起来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每天很早上班,把领导的办公室打扫干净,按照办公室的安排,把文件按要求送往各乡。那时自行车非常少,送文件要徒步到各区乡。16岁的杨玉英责任心非常强,为按时将文件送到各乡,累得浑身酸疼,脚上打上了血泡,但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事。有一次,她给城外的农机修理厂送文件,因下大雨路滑,摔倒跌坏了胳膊,到医院包扎打了绷带,吊着胳膊坚持工作。领导让她休息,她坚决不肯。县委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位朴素、积极上进、工作勤奋的小通讯员,一些领导夸她的工作比很多小伙子强。

杨玉英当通讯员期间,正值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相比之下,在县委食堂,一个月偶尔还能吃上一次白面饼子,她舍不得自己吃,每次都把白面饼子省下,带回家给年迈的祖母吃。同事和乡邻们都说,时艰见品节,这样孝顺的孙女太少了。

1959年5月4日,杨玉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3年3月,灵武园艺场扩建,县委要抽调一部分能力强的干部和职工到园艺场工作。杨玉英的思想起了波动,她想虽然自己很年轻,在县委工作当然是进步快,工作条件比较好,但是学科学、学技术和到生产第一线锻炼的机会就少了。园艺场离她家非常近,情况她也很熟悉,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沙大地荒,条件非常艰苦,去还是不去,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思考非常痛苦,选择也很艰难。后来她想自己是刚入团的团员,哪里困难就到哪里去,这是考验自己的机会。最终,她下了决心,主动去找了准备要去园艺场任职的县委第二书记白凤魁,谈了自己要到园艺场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想法。白凤魁仔细听了她的想法后,同意了杨玉英的请求,一天下午,白凤魁带着杨玉英到了园艺场。

白凤魁是一个老干部,非常关心这位才十几岁的姑娘,到了园艺场后,仍让她担任自己的通讯员。在当通讯员时,杨玉英还是那样一如既往,每天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工作。一天,杨玉英看着场里的规划图,她想了很多——园艺场向荒山要地,牵黄龙上山,目标远大,任务艰苦,实际问题也很多。自己从小在灵武东门果园里长大,灵武的水果品种很单一,园艺场要建设,必须要有新技术,更新果品,把优秀的水果品种引进来,在当地安家落户,才能发展灵武的经果林事业。从这天起,她暗暗下了决心,学技术、学科技。她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她一有时间就去当时的园艺中学听课,去园艺试验站向技术干部请教。当时园艺场的梅林、喻菊芳这些技术干部都成为她的老师。晚上家人都进了梦乡中,杨玉英还在伏案学习,有时甚至到天亮。当梅林、喻菊芳他们给杨玉英讲了高嫁技术后,她将这些学到的新技术在自己家中的果园进行试验。一次回家的路上,因为还沉浸在果林试验中的一些细节里,一脚踏空掉进了秦渠里。很多同事都说她学习走火入魔了,白凤魁场长看到杨玉英的学习非常刻苦,知道这位年龄不大,很有志向的姑娘爱上了果林科研这一行,索性让她到园艺试验站去学习,去当一名技术工人。这为杨玉英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她废寝忘食地学习着。“苦心人,天不负”,在梅林、喻菊芳及南方来到园艺场的一些科技人员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杨玉英很快成为了一位年轻的技术工人。

自1964年8月起,特别在园艺场向荒山要地的工程中,她和男职工一样,挽起袖子,脸被烈日晒得黝黑,每天开荒挖渠,平整土地,种树淌水,完成自己的劳动定额。很多男职工都佩服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夸她是“巾帼不让须眉”。1976年后,她担任了基层管理人员,先后任组长、妇女队长。1976年8月,她带着4名女工给果林淌水,夜间12点,忽然下起大雨,雨越下越大,她赶紧让那4名女工回了家,但她知道园艺场的土质是沙土型土质,没有黏结性,淌水又属于扬水系统,水停不下来,如没人值班,渠一旦决口,那将是几米或几十米的渠坝全部崩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她一人守在渠边。天上下着雨,又冷又乏,到了凌晨3点多,因劳累过度,杨玉英心脏病复发,不省人事,一头跌进了水渠里,幸亏被路过的另外一个队淌水的副队长赵启民发现,从渠中把她救了上来,背回了家。第二天,职工们去看她,她根本不提晚上的事,问大家水淌完了没有,渠有没有决口,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感动。

园艺场的工人都知道杨玉英童年和少年过得很艰辛,长期繁重的劳动,她积劳成疾。60年代中期,20多岁的她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病情曾多次发作,但她从来也没有认真地治疗过。严重时就在场医务室开点药,稍微好点就顾不上管了。当时场里的大夫劝她住院治疗,并建议去北京做手术,但她只是淡淡一笑。因为她知道,工作离不开她。就这样,年复一年,杨玉英拖着日益严重的病体一直工作到退休。大家都知道她的病情,但从来没人能劝她住进医院。

园艺场一些当年曾和她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记得杨玉英在工作中曾被“活埋”,死神与她擦肩而过的两件事。一次是1966年5月,在当时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政治气氛下,园艺场党委作了在场东部四队的东山坡上挖掘一条长180米的地道的决定。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场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队,而且要求15天内必须完成。队里作了工程安排,抽调了一部分职工进入工地,杨玉英也在挖掘地道女工中间。这里的土质是胶泥和石子,地质情况复杂,挖掘时非常危险。杨玉英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每天在前面挖,让年龄小的职工在后面运土。5月18日,正在挖掘时,地道顶层突然崩塌,把杨玉英压在了里面,大家非常焦急,用了很短的时间把她刨了出来。她苏醒后,仍要继续进洞挖土,别人怎么劝都劝不住,她说:“这是场党委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时间这么紧,我们不干谁来干?就是再危险,我也得进去。”大家只好让她继续进洞去了。在她的带领下,15天的任务,10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二次遇到危险的经历是1983年春天,那时她是一队的队长,利用春季果树修剪后的时间,她组织全队职工在场区靠近东山坡的山坡上采砂石修补果园中生产用的主干道路。挖砂石、装车是一项重体力活,而且采砂坑有5米多深,工作中有一定的危险性。队上安排了一些男职工采装,但她担心安全,亲自参加采砂工作,和其他职工一起装车。一天下午正在工作时,突然,砂坑旁山体发生崩塌,将她埋在砂石下面,幸亏大家全力扒沙将她刨了出来,用车拉向医院,抢救了几个小时,才脱离了危险,保住了性命。很多老职工在回忆中都这样说:“杨玉英是实干家,有些队干用嘴头子号召职工,杨玉英则用行动感染、带动职工,她的行动其实是无声的命令。”

1976年6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按照自治区知青办的安排,园艺场从银川、北京、兰州、上海等地分来了几十名知青。这些知青全部分到了一队。杨玉英考虑到这批知青多数出身干部家庭,来到场里后面临着工作、生活的压力和陌生的环境,情绪会出现波动。他们刚毕业就离开了家,生活上肯定会有很多不便。对此,时为一队队长的她,主动从生活、工作上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她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她从自己家拿来用具给他们,帮他们洗衣做饭,并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给他们讲场里的发展史,讲50年代老职工怎么奋斗平整土地,将园艺场在建国前50亩地发展到现在4000多亩的果林,将艰苦奋斗创业的历史,细细地讲述给他们听。每天领着他们出工干活,一些苦累活她帮助知青去干。俗话说:“人心换人心,五两换半斤。”时间久了,知青也把她看做是自己的贴心人,亲切地称她“杨师傅”。她的家成了知青们的家,有了烦恼找她诉,有了喜事也向她说。很多老职工还记得这样两件事,当时有一个个性很强的男知青与另外一名女知青谈恋爱失恋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工作上不进取,整天委靡不振,与酒为伴。看到这种情况,杨玉英先是把他安排在自己家中居住,让家人看住,防止出现意外,并多次和他谈心,耐心开导,鼓励他树立正确的婚姻观,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开拓人生的新天地。在她的关怀下,这位知青忘记了烦恼,恢复了正常的劳动、生活,并发奋学习,在恢复高考首年,顺利考上大学。这位当年的知青现在已经是一名处级干部了,家庭美满幸福。另外一名男知青,也因类似的原因,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也是在她的悉心劝导下,走出迷茫,重入正途,考上大学、读博士,现定居国外,成了一名知名学者。时间已过去多少年了,很多当年的知青谈起这些往事时,仍感谢他们的“杨师傅”对他们劳动、生活的帮助。在她的言传身教和深深教诲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到园艺场下乡的这些知青克服了离家后遇到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安下了心,成为生产学习的好职工。这些知青在下乡的年代里,有4名知青加入了团组织,其中一名知青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9月26日,杨玉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在一队任队长时,队里盖了一批砖木结构的新房子,她主持分房时,优先考虑老职工、家庭人口多、有困难的,自己坚持住在70年代建成已属危房的土坯房里。当时,大儿子正准备结婚,也没有房子,按说作为一队之长的杨玉英,完全有资格为自己分一套,群众也不会有意见,但她没有给自家留一间房屋,仍住在原来的土坯房里,让儿子在外面租房子结了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老党员看到她这样做,也主动放弃了这项福利,把房子让给了更困难的职工。

1984年,场党委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场四个队中选择一个队进行试点。场党委决定选择领导班子强、各项工作都十分出色、基础比较牢固的一队作试点。改革历来都是充满挑战和风险的,面对这一全新的挑战,她欣然接受了任务。作为书记兼队长,她带领干部制定方案,并亲自执尺与大家一道对全队的果树进行测量、核算,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户承包方案。在发包时,职工对承包后的前景缺乏信心,犹豫不决。于是,她带头承包了全队公认的水果品种和土壤条件最差的一片果园,她的实际行动消除了大家的顾虑,职工纷纷认签合同,顺利推进了这项改革,为以后全场的承包改革积累了经验,拓宽了道路。

杨玉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受到了党组织和职工的好评和肯定。1969年至1993年多次被灵武园艺场党委授予“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党员”称号,1979年10月,被自治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3月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7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厅双文明工作者”,1998年3月被灵武县人民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月7月被灵武县县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1990年3月获农业厅“三八红旗手”奖励,1990年6月自治区授予她“优秀党员”称号,1991年4月被选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1991年10月获得县政府颁发“县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奖,1992年和1993年被园艺场党委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杨玉英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园艺工人,而且还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邻居们知道杨玉英对孩子慈爱但管教很严格。1970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大儿子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很晚才回到家中。她下班后很晚不见子女的踪影,十分着急。当看到他们平安归来,她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但她发现,兄妹几人满嘴黑灰。经询问小女儿得知,因为几天没吃饱饭了,实在饿得不行,兄妹几个就掰了队里的玉米棒子在野滩里烤着吃了。她听了非常生气,让兄妹四人一字排开跪在地上,回答她的提问。她对几个孩子,讲明了道理: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公家的东西不能动,小时候偷针,大了就会偷金。处罚、教育的同时,她既酸楚又心疼,快速为孩子们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她的大孩子刚毕业就到园艺场干临时工,当时年龄还很小,有一次装苹果时,拣小筐抬。她看到眼里,把儿子叫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用树枝在儿子的后背抽打,她说:“小小年纪就学会躲奸耍滑,你不抬让别人来抬,这种做法会害你一辈子的。”时至今日,她的儿子还将这件事铭记在心,把实实在在做人,视为自己一辈子做人做事的准则。有一次,小儿子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回家后,儿子向母亲讲了此事,她立即带着儿子将手表交到场部,并配合场里找到了失主,这件事被灵武县作为学雷锋典型事迹,在全县进行了表彰和报道。杨玉英自幼孤苦,没有条件就读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尽管家庭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她仍全力供养子女读书。她常常告诫子女,要努力学习,才能为社会做大事。她不管工作有多忙,回家后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有时发现孩子做错了题,或是作文写得不好,哪怕孩子睡着了,也要将孩子叫醒重做。她工作一天,累得筋疲力尽,当孩子们做作业时,她静静坐在旁边做针线活,陪同督促着孩子们学习,直到深夜。她有5个孩子,有4个考入了大学,这与她的精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多年为事业呕心沥血,不顾自己的身体,使她的健康一步步恶化。2000年元月15日,杨玉英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年仅58岁。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她以中国妇女特有的贤惠和善良支持着教师职业的丈夫教书育人,以慈祥养育儿女,严教促使儿女努力学习,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将毕生献给了灵武的果树事业。她在园艺场几百职工中,享有非常高的威信,受到了职工的爱戴。杨玉英的追悼会上,园艺场职工送来的挽联,不仅表达了生前同事对她的深切怀念,也是对她高尚品德的最好诠释。生前厚德心无愧,慈惠高风垂万古,山耸东郊埋忠骨;死后清名口有碑,冰操懿范足千秋,泽留乡里仰英明。追悼会后,有近百名职工和杨玉英的亲属好友将杨玉英的灵柩送向了灵武东郊坟地,墓地周围有308人,规模很大,情景悲怆感人。隆重的葬礼,使人们读懂了杨玉英大写的人生,年华不虚度,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时代的洪流,将自己的魅力点燃,虽撒手人世,但人们的心中刻下了她的名字。

同类推荐
  •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故事,包括《母亲的鞋架》、《生命的支点》、《与爱同在》、《承载生命之路》、《送盒饭的母亲》、《守候》等文。
  • 点亮自己 你就是一束光

    点亮自己 你就是一束光

    可是,无论怎样的时过境迁,那扇绿色的门都将永恒地存在于我的记忆中。尽管父亲已经不在人世,可是推开那扇记忆的门,屋里有父亲的身影,有我们点点滴滴的往事。那炒菜的香味,阵阵飘来……
  •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本书以大事件为视角切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即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唐诗与宋词历来并称双绝,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两朵奇葩,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争奇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从古至今,唐诗、宋词蕴涵着的深沉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诚实的品质,始终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以其很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 我是风

    我是风

    本书收录作者新诗、旧体诗100余首。作品从生活中来,又不囿于对生活的简单描摹。作品语言质朴无华又富有张力,写景、状物、抒情、思辨,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热门推荐
  • 蕅益大师佛学十种

    蕅益大师佛学十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入武道

    梦入武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自己便是梦中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中你自己也是主角!梦不一定能实现,一旦梦走进了现实,会怎么样,看看钱三义怎么从梦中走进现实。。。
  • 西柚小姐

    西柚小姐

    云游四方的百变综合体突然回了家,还结了婚。可是她的老公却专宠别人是怎么回事?对她,他通常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毫不姑息。她可以跳得有八丈高,他便可以把她踩进负二层。当然,她乖的时候,他也是可以把她捧在手心里的。
  • 细雨剑客

    细雨剑客

    这是一个讲述传统江湖的故事,起码是我心中的江湖。至今很多光怪离奇的故事,很多武侠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玄幻,虽然是一种新风格,但是我不是很喜欢。我心目中的江湖,是充满着侠肝义胆,恩怨情仇之类的。而不是犹如吹牛皮一般,虽然对手机智万分,但是依然猪脚最厉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空间之超时空商人

    空间之超时空商人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女一觉醒来,身上多了一个空间,一个神奇的时空空间瞬间,人生的轨迹发生变化丧尸,机甲,穿越……这一切以前从不敢想象的东西呈现在眼前,触手可及啥?说她没见识?姐拿奇珍异宝砸都能砸死你,还怕你不认识敢背着她算计她,还算计她的家人信不信直接把你拉到侏罗纪当鱼饵敢伤害她在乎的人信不信把你弄到末世去钓丧尸从此,异世少女开启强势崛!******【末世篇】“哇,快看快看,有异能者,嗯,抓住打晕了带回去……”某女兴奋道“哇,快看快看,有变异兽,嗯,抓住打晕了带回去……”某女再次兴奋道“哇,快看快看,有丧尸,嗯,抓住打晕了,带回去……”某女乐此不疲道小落默“姐姐,我们空间快装不下了……”【古代篇】“小姐小姐,东边开了家服装店,里面的衣服很好看。”“嗯,买回来,给大家做衣服打包带回去。”“小姐小姐,西边开了家很大的美食楼,里面的美食超级好吃。”“嗯,买回来,给大家做衣服打包带回去。”“小姐小姐,北边来了很大的家首饰店,里面的首饰超级精致。”“嗯。买回来,给大家做首饰打包带回去。”“小姐小姐,南边开了家很大的小倌楼,里面的男人超级帅气。”“嗯,买回来,给大家做男人把包带回去。”“……”
  • 乒之梦

    乒之梦

    热爱打乒乓球的陈愈九,从小就有着一个梦——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了初中,转学来到实验中学后,立刻报名了乒乓球社团,和阿凯、灿灿、欧阳这些小伙伴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一起成长,一起实现梦想……愈九在实验中学收获的,不仅仅是乒乓球,更是自己的友谊、爱情和青春……
  • 暗黑系曼陀罗

    暗黑系曼陀罗

    菲奥娜帝国复仇少女优娅梅面对杀死父母的凶手该如何选择,这又是怎样一场惊天的阴谋。她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她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的不归之路。黑色曼陀罗————无间的爱和复仇!代表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面对想爱但又不敢爱的男人,她又该怎么办?敬请期待
  • 神厨

    神厨

    厨师作为最显赫的职业,位列“厨、士、农、工、商”五民之首,世间但有一技之长者,无不趋之若鹜,更是贫寒子弟鲤鱼跳龙门的必由之路。然而等级森严的厨师阶层,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跻身其中。江湖四大家,西门尝(凡人百味,西门千味)、慕容藏(天下食谱,不如一慕)、傅家刀(天下刀功,以傅为宗)、陆家笑(不识老陆,不走江湖),远交近攻,千年缠斗,维持着美食江湖的微妙平衡。一代食宗,独孤求败,以一已之力,打破四大家族垄断,在食界建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又性格怪僻,不愿开山立派,落得后世凋零,声望日薄。
  • 蜜宠重生妻:娇妻,很甜

    蜜宠重生妻:娇妻,很甜

    “我是来撤诉的。”重生归来,景馨的一句话彻底的改变了两人的命运,这一世,楚墨不会再入狱,也不会再被景家一步一步掏空。但是一直跟在她身后的是什么,“楚墨,你公司是要破产了吗?”“对,所以老婆你要养我。”“谁是你老婆。”“你都有了我的种了,还要不认账吗?”大着肚子的某女人有些无语,“我养不起你。”“没事,我养你呀。”婚后看着某人时不时漏出来的势力,景馨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重生文,甜宠,一对一,有萌萌的小宝贝。男主宠妻狂魔,虐渣圣手。喜欢的宝宝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