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火”式战斗机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为了应付德国空军日益严重的威胁,英国航空部需要一种新型的截击机。当时,皇家空军最快的截击机时速在350千米左右,而为了拦截德国正在研制的新型飞机,截击机的时速至少要达到480千米。“喷火”的诞生就源于此。
最初,新战斗机的武器是机翼上的4挺机枪,后来,为了保证在一次标准的3秒点射中造成致命的杀伤,机枪的数目增加到了8挺。“喷火”的新式结构,特别是那革命性的机翼结构,在批量生产时带来了无数麻烦。而得益于简单的结构,“喷火”的竞争对手——“飓风”的产量则要高得多。直到1938年年中,“喷火”才开始批量生产并交付皇家空军。
19中队的另一架“喷火”MkI,这种敞开式座舱的魅力的确难以抵挡现在听起来或许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在装备了“喷火”式后,很多飞行员居然感到新飞机难以适应——那些习惯了开放式座舱的飞行员觉得封闭式的座舱会引起幽闭症,于是他们总是大开着舱盖。此外,这些飞行员一开始还不熟悉可收放式的起落架,他们常常在降落时忘记放下机轮,引发了无数事故。其实飞机上已经配备了警告喇叭,但由于这个喇叭在飞机震动比较剧烈的时候会自动鸣响,飞行员总是把它给关掉。在跑道上滑行时,为了越过长长的机鼻看到前方,飞行员要把机尾摆来摆去走之字形路线。较小的轮距加上有点脆弱的起落架,使“喷火”在横风降落时有些危险。不过,总的来说,一个水平中等、接受过全面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就可以安全地驾驶它。新飞行员飞“喷火”前先要在“教师”和“校长”教练机完成基础训练,并在作战训练分队进行短期的轮值,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则直接在中队进行换装。
飓风式战斗机
飓风式战斗机也是二次大战中闻名遐迩的战斗机。它的名气,首先出在曾惨败给诞生于同一时间的对手,接着又因战功赫赫而名声大噪。20世纪20年代英国空军一份报告提出:时速超过300千米的战斗机很难编队飞行,也不能作剧烈的机动动作,因为过载会大得令飞行员无法忍受,再加上“单翼机不安全”的著名研究报告,令英国空军的首脑人物一直对单翼战斗机持怀疑态度。
但霍克飞机公司的肯姆爵士富有远见地坚持设计单翼战斗机,并争得军方的采纳。在设计过程中,肯姆爵士把飓风战斗机原计划采用的苍鹰发动机和固定式起落架改为马力更大的灰背隼PV12发动机和收放式起落架,并将作为主要装备的4挺机枪增进至8挺。此外,飓风还采用了许多当时属十分先进的技术,如流线型的机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属蒙皮。密封式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方便飞行员跳伞时的紧急脱离。首架飓风式战斗机在1935年11月试飞成功。
飓风原型机,特征是两叶螺旋桨在1940年8月的不列颠空战中,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性能更好,足以和梅塞施密特109匹敌的喷火式战斗机所吸引,因此飓风式战斗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当时英空军中飓风式战斗机共有32个中队,而喷火式只有19个中队,飓风式仍然是英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
当喷火式与德军护航的梅塞施密特109纠缠时,飓风式则乘虚攻击笨重的德军梅塞施密特110双引擎战斗机和轰炸机。纵观整个不列颠空战战役,飓风式击落的敌机比英军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都多,功不可没。
之后,飓风式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使用,猎杀法国境内的地面目标。在北非,飓风式装上40毫米机炮,专门攻击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的坦克,也取得了显赫战绩。
从1941年开始,英国海上运输船队频频遭到德国“U”型潜艇和Fw200远程轰炸机的袭击,为保护性命悠关地海上运输线,英军把飓风做一些改动后成为“海飓风”配置在匆忙加装弹射装置的商船上。执行战斗任务时,将海飓风用弹射装置弹射出去;完成任务后再迫降在海面上,由其他船只设法把飞行员救起。后来才对海飓风再加以改进配备于英海军的航空母舰上。在1942年8月护送赴马耳他岛船队的战斗中,70架海飓风迎战总数超过600架的轴心国机群,取得击落39架而自己只损失7架的出色战果。
至大战结束,英国和加拿大共生产了14231架飓风式战斗机,有2952架依租借法案输往苏联,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损失于海上运输途中。
无畏式战斗机
无畏式战斗机,与飓风相比,更像一种对地攻击机提到飓风,就不能不提一下与它甚有渊源的“远房兄弟”——无畏式战斗机。20世纪30年代后期,单翼机和动力操作炮塔成了飞机设计上两股非常时髦的潮流。在英国空军的要求下,以研制飞机枪炮而闻名的波尔敦·保罗公司设计出这型一改传统的“无畏”式战斗机。它唯一的火力配置是装在驾驶舱后方的一个液压驱动炮塔,其上装有4挺7.7毫米机枪,由坐在炮塔里的射击手用手柄操纵,火力范围覆盖整个上半球。该机于1937年8月试飞成功,至1940年已组建一个中队。
1940年5月,派驻法国的无畏式战斗机开始与德军战机发生空战。因为无畏式的外形与飓风式十分相似,无畏式战斗机侧面图德军战斗机按惯例从英机尾部进入攻击。谁知这正是无畏式最好施展火力的方位,当德军飞行员为即将到口的猎物而暗自欣喜的时候,突然遭到四挺机枪的迎头痛击。这招“拖刀计”使得颇为成功,在头3个星期里无畏式共击落了65架德军飞机。但很快德军就发现上当了,立刻改用新的攻击方法,从无畏式的后下方进入,这正是它的火力死角。背负两名飞行员和一个沉重的炮塔,令无畏式的机动性极差,无法与梅塞施密特109对抗。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后,无畏式不再在昼间升空,与德军战斗机正面交锋,而改作夜间战斗机,截击趁黑轰炸伦敦的德国轰炸机。这下它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悄悄地飞到轰炸机的腹部,突然用4挺机枪给它来个开膛破肚。
多面杀手——蚊式战斗机
“蚊”式飞机,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一种全木质结构的作战飞机,它与“喷火”、“飓风”和“兰开斯特”并称为英国二战期间的四大名机。在这四大名机当中,“喷火”和“飓风”是标准的战斗机,“兰开斯特”是典型的轰炸机,它们都是单一用途飞机。而“蚊”式飞机既可用于空战,又可用于对地轰炸,还能遂行航空侦察等多项任务,因此被称为“空中多面杀手”。
“蚊”式飞机设计构思奇巧,性能优良,曾被大量生产并参加过许多重要战事。它不仅击落过大量的德机,而且轰炸过许多重要军事目标,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它虽出身名门,却险些夭折;虽是木质结构,却能耐非凡。它采用上单翼,机翼靠前配置,其前缘平直,后缘前掠,平面形状呈梯形。两台发动机被安置在两翼内侧,发动机之间的机翼前缘向前延伸。机头呈半纺锤形,后机身呈细长锥体,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组成倒T形状。该机外形特征颇像蚊子,因此获得了“蚊”式飞机的绰号。
20世纪30年代后期,作战飞机向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而“蚊”式飞机却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木质硬壳结构,给人一种感觉这似乎是历史的倒退,然而这恰恰是“蚊”式飞机在设计上的奇巧之处。
“蚊”式飞机的机体材料主要是枞木和云杉,机身前部外壳用较厚的层板制成,内有木质的加强件和金属连接件。座舱后面的细长机身看起来很脆弱,似乎容易被折断,但德·哈维兰巧妙地在其中加了一层特殊的夹心材料,即在两层层板之间充填了一种称为巴尔沙木的松软木料,从而使后机身成为一段具有足够抗扭强度的夹心结构。这种夹心结构可以看做是现代飞机蜂窝夹层结构的雏形。“蚊”式飞机的机翼也是全木质结构。翼梁为盒形结构,翼肋由木质构架与层板组合而成。上翼面是夹层蒙皮,下翼面是层板蒙皮。两翼前方有安装发动机的固定架,机翼内能容纳8个燃料箱。木质襟翼由液压系统传动,只有副翼是金属结构。方向舵上装有自动偏转器,由动作筒驱动。
“蚊”式飞机的战术性能,在当时是属于一流的。机载武器为4门20毫米机炮和4挺12.7毫米机枪,另可携带907千克炸弹。直到今天,不少飞机设计师仍把“蚊”式飞机,视为木质硬壳结构飞机的经典之作。实战证明,“蚊”式飞机虽为木质结构,但战场生存能力比较强。其最大优点是单发性能蚊式战斗机模型较好,即使一台发动机损坏,仍然可以利用另一台发动机返航。
由于“蚊”式飞机既可用于轰炸,又可用于空中歼击,因此历史上曾有人将其称为战斗轰炸机。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应该是世界上第一架战斗轰炸机;至少它是现代战斗轰炸机的雏形。由此不难看出,“蚊”式飞机为后来作战飞机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
我人民空军建军初期也装备有“蚊”式战斗机,为共和国初期的防空作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F6F——恶妇Mk.I
一开始,英国海军的F6F-3被重编型号为塘鹅Mk.I,装备给英国海军800舰载战斗机中队,后又改称为恶妇Mk.I,F6F-5则是恶妇Mk.II。恶妇Mk.I与标准的F6F-3并无二致,恶妇Mk.II在F6F-5基础上改进了发动机注水加力装置、重新设计了发动机导流罩和副翼、加强了座舱装甲,并抛光机身蒙皮。这样恶妇Mk.II的最大速度和机动性比F6F-5稍好,最大速度达到644千米/小时。英国海军也获得过70架F6F-5夜战型,重编号为恶妇NF.MkII。
英国海军的HellcatMK.IF6F可以说是针对零式研制的一种空中优势战斗机,在珍珠港事件后格鲁曼重新审视了以往的空战概念。他们发现零式虽然发动机马力不大,但是翼载极低,机身很轻,所以机动性很好。格鲁曼也在F6F中引入了低翼载轻机身的概念,在减轻结构重量上大下功夫,翼面积达到31平方米。翼面积的增大势必会增加阻力,所以格鲁曼为XF6F-3安装了普惠公司著名的“大黄蜂”R2800-10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除了功率大外,另外带来的好处是体积较小,使座舱到机头有3度的下倾角,这对于舰载战斗机来说,良好的前下方视野特别利于舰上起降,钱斯·沃特公司的F4U海盗、F6F的竞争者,由于座舱位于机身后部,着舰时飞行员看不到前下方,初装备时发生过几起着舰事故。于是海军将这种战斗机转交给海军陆战队在陆上机场使用,F6F成为了当时美军的航母标准舰载机。
为了进一步降低阻力,F6F机身蒙皮使用平头铆钉铆接,机身外表光洁,英国使用的恶妇Mk.II(F6F-5)甚至进一步进行了蒙皮抛光。这样这种低翼载大马力的战斗机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极佳的机动性,美国依托强大的航空工业迅速获得了对付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利器。
某日的黄昏,一个恶妇编队巡逻至关岛附近,发现日本占领的关岛奥若特机场上空有49架日本舰载机盘旋进入着陆航线。他们跟在这些飞机后并未被发现,并将其中的30架逐个击落,剩下19架也被击毁在跑道上。另一次是一位恶妇飞行员将他的副油箱准确地投在一架零式上,将其“砸落”。
日本飞行员一开始以为这只不过是F6F的一种改进型,但吃过苦头后他们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比零式更优秀的美国战斗机。F6F的座舱装甲和自密封油箱使它能经受住零式7.7毫米机枪弹丸的射击,与零式相比,F6F在速度、火力、垂直机动上占优,续航力、盘旋性能处于劣势。零式占优的地方在于小半径转弯与盘旋,零式被恶妇追尾后常使用小半径跟斗摆脱,有时还能反咬住恶妇。在3000米以下零式略占优势,但在5000米以上零式动作变得僵硬,成为恶妇的活靶子。战争后期,F6F-5已经能够切入正在急转的后期型零式内圈,一方面与F6F-5的机动性改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后期型零式追求提高速度而机动性下降有关。
1944年6月,美国进攻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据点——马里亚纳群岛。6月19日,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空战爆发了,F6F与数种日本飞机展开激战。打退了日本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四次连续进攻,美机损失26架,日机则损失336架。此役就是“马里亚纳猎火鸡”之战。
1945年,战争的最后几个月,日本海军已经荡然无存,无所事事的F6F机队通常只能执行一些武装侦察或搜索任务。在这些任务中,F6F通常在机腹下挂载1枚900千克炸弹或在机翼下挂载6枚火箭弹,一旦发现日本的军舰、商船,就给予无情地打击。
在二战众多战斗机中,F6F恶妇创造了一项不可能超过的纪录: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共击落5155架敌机,占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行员击落的6477架敌机中的80%。美国战斗机线条优美的P-40战斗机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34年出现的P-36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