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79300000020

第20章 人际交往经

愚人食盐喻

盐只是调料,可不能贪图太多。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①。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②,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③,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注释

①益:增加。

②口爽:口舌失去了辨别味觉的能力。爽,伤败。

③或:有的人。

译文

过去有一个愚蠢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的味道太淡。主人听到后,就在菜里多添了一点盐。他感到菜的味道好多了,就自言自语说:“这味道之所以好了,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加了这一点就能使菜的味道鲜美,更何况再多加盐呢?”

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光吃盐。吃得口干舌苦,失去知觉,反而使他非常痛苦。

这就像是信奉歪门邪道的人,听说节制饮食,就可以领悟人生真谛,得道成佛,就断绝饮食。有的人绝食七天,有的人绝食十五天,遵照这种修行方法,不仅白白地使自己饥渴困顿,对修道根本没有好处。这就像这个愚蠢的人,因为用盐味道变美,就空吃盐,以致使口舌都失去了知觉。那些修行的人用绝食修道的方法,也同样是这样啊。

精华点评

有这样一个人,他认为他低估了自己的身,因此非常烦恼。做几年英文杂志采编后,就去了一家公关公司做媒体经理,月薪一万出头。可是,做了一段时间公关工作后,他又感到痛苦了——他觉得自己当初开价太低了。“没有加班费也就忍了,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就算了,最可气的是居然没有年底双薪,当时我都没问清楚,以为年终奖是想当然的事!”他开始愤愤不平:“税前一万一,税后只有八九千,其实一点都不多!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我一定会跳槽!”

还有一个人——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他放弃了一千多万美元的年薪,以一美元的象征性年薪跑去清华大学讲授“全球领导力课程”。慕名前来求学者众多,但他挑选学员的核心标准只有一条——是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否拥有“为人民服务”和“积极影响世界”的强烈愿望。

两个人有不同的心态,一个是贪图钱财,欲望膨胀,但他总是不快乐,总是在气愤。他的欲望如果不加收敛,便会一直心中痛苦,一旦能力达到极限,而欲望还在膨胀,欲望的目标和现实不符时,就会生出更多的烦恼,这样只会使他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而第二个人则不同,他不要钱去开讲座,他的目的是去传授自己的智慧,培养更多的人才。在付出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应该静静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妇诈称死喻

妇人说了谎,背弃了丈夫,而丈夫还蒙在鼓里,还在伤心不已。

原文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贞信①,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②,舍离己婿③。于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妇女尸④,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

注释

①贞信:贞洁诚信。

②傍夫:指姘夫。

③婿:丈夫。

④赍:带;送。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他的妻子长得端庄,他非常喜爱敬重妻子。但他的妻子是个不贞洁、无信义的人,她在和别的男子有来往以后,淫荡的念头更盛,想要追随情夫,离开自己的丈夫。于是,她就偷偷托付一位老太婆说:“我走了之后,你就送一具妇女尸体到我丈夫的家里,告诉我丈夫我已经死了。”老太婆趁着她丈夫不在的时候,就把一具女尸放到他的家里。等到她丈夫回来之后,就对他说:“你妻子已经死了。”

他立刻去看,认为死去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哀伤哭泣,十分痛苦。后来,他堆起木材,撒上油,将尸体烧成骨灰,用袋子盛起来,日夜揣在怀中。又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妻子厌倦了她的情夫,便回家去,并对她丈夫说:“我是你的妻子。”他丈夫却回答说:“我妻子已经死了很久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胡说是我妻子。”尽管她再三说明,但她的丈夫就是不相信。

这就像那些信奉歪门邪道的人,听到了异端邪说一样,心中对佛产生疑惑,而认为异端邪说是真理,就永远不再改变。虽然他们以后也听到正确教义,但不再相信接受它。

精华点评

这个愚蠢的人,自从认为自己的妻子死了之后,就不再相信妻子还活着这个事实了。即使她妻子本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也不认识了。虽然他的妻子对他不忠贞,但他却无法分清是非,还以为自己的妻子是好人。虽然他的妻子活泼泼地站在他面前,但他也不认识他的妻子了。从中我们受到这样的启发——为人处世一定要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做个明白人。不要像这个愚蠢的人稀里糊涂地被妻子蒙骗,还一直怀念对他不贞的妻子。

在当下这个纷繁的社会中,真相总是掩藏在重重假象之中,只有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途径,同时,也才不会被坏人利用。而知道真相的方法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从蛛丝马迹中,揭开真相的面纱。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胡乱猜疑,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这样才能找到真相。

认人为兄喻

人不可见利忘义,要懂得知恩图报。

原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①,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②,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犹彼外道,闻佛善语,盗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旁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导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注释

①形容:形态和容貌。

②尔:这样。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长得容貌端正,博学广识,且家里藏有很多钱财,为社会积善行德,没有人不称赞他的。当时有一个愚蠢的人,见到他又有学识,有肯帮助别人,便和他称兄道弟,极尽巴结奉承,所以,他逢人便说,某某人是我的兄长。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个人有钱,在急需的时候,可以借用,才称他为兄的。后来,那个愚蠢的人看见这个兄长欠了别人钱,怕连累便对人说这人不是他哥哥。人们听了后说:“你真是个愚蠢的人,为什么在需要钱的时候称他为兄长;等到他负债的时候,又说不是兄长了呢?”那个愚蠢的人回答说:“我以前因为想得到他的钱财,所以,认他为兄长,实际上他并不是我亲哥哥。如果他欠债了,我就不用称他为兄了。”人们听了他的话,没有不耻笑他的。

这就像那些信奉歪门邪道的人,当佛的教义有利于他们时,就拿过来为己所用。而等到别人让他们修善布施的时候,他们却不肯,而是推辞说:“我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借用佛家,拿佛的话来教导说服他人,并不想真心去实践佛教,说什么要修善布施呢?”这就好比这个愚蠢的人,为了得到钱财,就称他人为兄长;等到他人欠债,他就又说不是他的兄长。

精华点评

愚蠢的人为了钱财给别人当弟弟,而当对方有难的时候,不能再给他钱财,他就翻脸不认这个兄长。由此可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啊。在现今社会里,这样的现象也不少见,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花去一切代价取得,为了钱财没有廉耻和自尊,见利忘义。

其实,这些人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只能暂时给他们带来好处,等到时间长了,别人知道你是这样的人,谁还会和你第二次交往呢?吃一堑长一智,别人不会第二次上当。而情义才是最长久的。

有情有义的人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关怀。这是因为他们讲究道义,能真心帮助朋友,肯为朋友两肋插刀,常常对人施与恩惠。而别人则对他心存感激,这种感激之情则是这位施恩者的另一种财富,这种财富,能帮助人们冲破难关,甚至是生死难关。

叹父德行喻

赞美父亲是好的,但一定要赞到点上,否则就太假,遭人耻笑了。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

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①。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注释

①呰:古同“訾”,诋毁。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他在众人的面前赞叹自己父亲的品德,他是这样说的:“我的父亲仁慈宽厚,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不取不义之财,行为正派,敢作敢当,实话实说,而且还接济他人。”当时有个愚蠢的人,听到这些话后,就说:“我父亲的品德行为超过你的父亲。”大家便问:“你的父亲有什么样的品行呢?请具体说一说。”这个愚蠢的人回答说:“我父亲从小就断绝淫欲,从不沾染这些不干净的事情。”大家对他说:“如果你的父亲断绝淫欲,怎么又会生下你呢?”结果,这个愚人遭到了大家的一片嘲笑。

这个愚蠢的人就像社会上没有一点智慧的人,他们想称赞别人的品德,但又不知道实际情况,又忍不住,便胡说八道,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起到诋毁的作用。这就像愚蠢的人,本来是想赞誉自己父亲,却因为言过其实,惹来人的嘲笑一样。

精华点评

这个愚蠢的人本是想赞美自己的父亲,但是说的话却不符合实际,结果招来了别人的嘲笑。这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有事实根据,摸清楚了再说,不要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信口开河。如果像文中这个愚蠢的人一样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就像电视中的“凤姐”什么都不懂,却夸夸其谈,其实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有些事情如果不懂,还不如不说,如果说了,反倒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起负面作用。例如,赞美人的话,也是要慎重说的,谁都爱听赞美人的话,但有的人说出的话,虽然有意赞美,却招来别人的反感。

例如,这个人长得根本不漂亮,你赞美她的时候却说非常漂亮。这就反倒让对方误以为你在有意讽刺她的容貌。而如果你夸她的气质好,说她今天穿的衣服合体,效果就不一样了,她一定非常高兴。

所以,为人处世,说话一定要符合实际,即使不是很有现实依据也不要过于脱离实际情况,否则就会像文中愚蠢的人那样,招人笑话。

毗舍阁鬼喻

利益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但是,为了利益,彼此明争暗斗,不如联合起来,实现双赢。

原文

昔有二毗舍阇鬼①,共有一箧②、一杖、一屐。二鬼共诤,各各欲得。二鬼纷纭,竟日不能使平。时有一人,来见之已,而问之言:“此箧、杖、屐有何奇异?汝等共诤,瞋忿乃尔?”二鬼答言:“我此箧者,能出一切衣肥、饮食、床褥、卧具,资生之物,尽从中出。执此杖者,怨敌归服,无敢与诤。著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罣碍③。”此人闻已,即语鬼言:“汝等小远,我当为尔平等分之。”鬼闻其语,寻即远避。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二鬼愕然,竟无所得。人语鬼言:“尔等所诤,我已得去。今使尔等更无所诤。”

毗舍阇者,喻于众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箧,人天五道资用之具。皆从中出;禅定如杖,消伏魔怨烦恼之贼;持戒如屐。必升人、天。诸魔外道诤箧者,喻于有漏中强求果报,空无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禅定,便得离苦,获得道果。

注释

①毗舍阇:异类,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意为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或癫狂鬼。

②箧(qiè):小箱子,藏物之具。

③罣:同“挂”。

译文

从前,有两位魔鬼,共同拥有一个宝盒、—根手杖、一只木鞋。他们两个为此经常发生争吵,都想独自占有这些东西。可是两个魔鬼总也纠缠不清,一整天都是争争吵吵不得平静。这时有一个人来到这里,看见他们这个样子,便问:“这些箱子,手杖和鞋都有什么奇异的,竟然让你们相互争斗,以致到了这种地步?”这两个魔鬼便说:“我们这个宝盒,能变出一切衣服、饮品食物、床褥、卧具,凡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都可以从这个箱子里找到。而拿着这个手杖的人,能使一切仇敌都归顺自己,不敢有异议;穿了这双鞋,能使人在天空中自由飞行。”那人听了后,便对这两个魔鬼说:“请你们稍微距离我远一点,我来为你们平分这些东西。”两个鬼怪听了这话,就走得远远地避开。这人立即抱起盒子、拿起手杖,穿上木鞋腾飞起来,这两个鬼都惊呆了,他们竟然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个人对两个魔鬼说:“你们所争的,我已经拿走了,现在你们就没什么可争的了。”

把癫狂鬼比喻成那些魔鬼以及修行邪门外道的人;布施就像那个宝盒,人一切享用的物资都可从那个宝盒里面取出来;禅定就如同宝杖,消除怨恨烦恼的心性;持戒就像是那个能升天的鞋子,佛戒清净定然能超脱凡俗进入清澄境界。两个鬼就像信奉歪门邪道的人,信奉歪门邪道的人们在引导人们争夺享乐和需求,结果还是无法摆脱欲望的纠缠。只有能一心一意地修炼善行的人,用善心来布施、用决心来持戒、用净心来禅定,才能脱离世俗烦恼,修成正果。

精华点评

这两个魔鬼的故事,使我联想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它讲的是这个故事: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看见蚌,就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后来渔夫来了,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蚌和鹬为了利益,都不相让,结果,被老翁抓走,这和文中的两个魔鬼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时,面对利益,大家要懂得共同分享,而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花去高昂的代价,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来,导致最后大家都无所得。尤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大潮中,每个人都是弱小的,要联合起来才能强大,联合起来才能做大事。否则,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成大事的。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无谓的、没有理由的恶意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对谁都没有好处。

原文

譬如一师,有二弟子。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叫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捉其人所按之脚,寻复打折。亦复如是。

佛法学徒,亦复如是。方等学者非斥小乘①;小乘学者复非方等②。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③。

注释

①方等:方正平等。非斥:非难排斥。

②小乘: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

③大圣:对佛、菩萨等的尊称。

译文

比如有一个师父,有两个徒弟。他的师父患了脚病,便让两个徒弟每个人负责一只脚,随时按摩。他的这两个徒弟,常常相互憎恶和嫉妒。其中一个徒弟不愿和另一个徒弟在一起,便离开屋子,另一个徒弟非常生气,便拿起自己负责的脚,用石头打折,气冲冲地走开了,屋外的徒弟听到师父惨叫,便跑进屋子,看到这番情景,便非常气愤,于是就捉起自己负责的脚,也用石头打折。修证佛法的信徒也是如此。

修证大乘佛教的信徒排斥修证小乘佛教的信徒;修证小乘佛教的信徒又同样非议修证大乘佛教的信徒。结果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精华点评

两个互为敌人的徒弟为了发泄愤怒,打折了师父的两条腿,修证大乘佛教的信徒和修证小乘佛教的信徒相互非议,结果损坏了“大圣”的法典。且不知他们所作的事情殊途同归,你视对方为对手,其实在对方眼里,你也是他的对手,相互伤害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团体中,相互的伤害只能是削减彼此的力量,不利于双方的发展,其实,即使是对手也要相互尊重。用正当的手段去竞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达到双赢。韩信曾受到他人的侮辱,从胯下爬过,但当他富贵后,他赏赐了那个曾经侮辱他的人。他说:“他使我能有此成就。”的确,人生中有对手不是坏事,有对手才能激发人的更大动力,正确对待对手,能使彼此都取得更大的进步。面对和对手较量,其实谁输谁赢都不是重要的,当你输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进步了很多,不要害怕认输,世界上总有人比你强,你就应该更加努力,而赢的那一方,则增加了更多的自信,有动力和激情向更高目标前进。其实,正当的竞争是另一种合作。当然,如果彼此恶意竞争,相互斥责,相互贬损,彼此拆台,最后对谁都没有好处。如果竞争对手中有一方表现出恶意竞争态度,你就要用行动或语言,引导他进行正当竞争。总之,竞争可以让人前进也可以让人后退,关键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适合自己的一个位置,别人的位置可能不适合你,收回觊觎的眼光吧。

原文

譬如有蛇,尾语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①?”头果在前②,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

师徒弟子,亦复如是。言师耆老③,每恒在前;我诸年少,应为导首。如是年少,不闲戒律④,多有所犯。因即相牵,入于地狱。

注释

①卒尔:突然。

②果:坚决。

③耆(qí)老:年老。

④不闲:不娴熟,不精通。

译文

比如有一条蛇的蛇尾对蛇头说:“我应该在前面。”蛇头对蛇尾说:“我一直在前面,你为什么突然要求在前面呢?”当蛇要行走时,蛇头果断向前,但蛇尾却故意缠在树上,使蛇头不能前进。蛇头只好让蛇尾在前。结果整个蛇身一下子掉进火炕,被活活烧死了。

师傅和徒弟之间也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徒弟认为师傅年纪已大,每次都是他主持寺中大小事务;而我们自己正年轻,应该当领导,负责事务。像这样年少轻狂的弟子,因为不熟悉佛门戒律,常常会违犯清规戒律,并因此牵连信徒,坠入地狱。

精华点评

蛇尾因为气愤蛇头在前,便要求向前,且不知道每个部位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结果蛇头和蛇尾替换后,很快蛇身就掉入火坑,蛇头和蛇尾都陷入火海中被烧死了。由此可知,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是这个社会大机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所以,不要歧视小职位,也不要嫉妒具有光鲜外壳的风光职位。相互之间应该协力合作,才能共同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而身在社会中,一个人不可能全能,精力也有限,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使事业走向成功,如果相互之间嫉妒或蔑视对方的职业,则彼此都无所成就。

二子分财喻

兄弟俩为了达到绝对的公平,把衣服都撕成两半,结果两人分到的东西都没有用处了,造成了巨大损失。

原文

昔摩罗国有一刹利①,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二子②:“我死之后,善分财物。”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云何破之?所谓衣裳中割作二分,盘、瓶亦复中破作二分,所有瓮、瓶功亦破作二分,钱亦破作二分。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如是分物,人所嗤笑。

如诸外道,偏修分别论。论门有四种:有“决定答论门”,譬如人一切有皆死,此是决定答论门;死者必有生,是应分别答,爱尽者无生,有爱必有生,是名“分别答论门”;有问人为最胜不?应反问言:汝问三恶遭?为问诸天?若问三恶道,人实为最胜,若问于诸天,人必为不如,如是等义,名“反问答论门”。若问十四难,若问世界及众生有边、无边,有终始、无终始,如是等义,名“置答论门③”。诸外道愚痴,自以为智慧,破于四种论,作一分别论,喻如愚人分钱物,破钱为两段。

注释

①刹利:即刹帝利的省称,是古印度第二族姓,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为世俗统治者。

②敕(chì):告诫。

③置答:弃而不答。

译文

很久以前,摩罗国有一个政府官员,得病非常严重,知道自己必定要死了,于是就告诫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我死了之后,你们要分配好财物。”两个儿子遵从父亲的遗训,待他们的父亲死后,将财产分成两份。而哥哥却说弟弟分得不公平。这时,有一个愚蠢老人说:“我教你们分财物,能使财物分得绝对公平。现在把所有东西都破开成两份。怎么破呢?方法就是把衣裳从中间撕开成两份,把盘子和瓶子也都敲破成两半,把坛子和瓶功也都从中间破开成两份,把所有的钱也从中间破开分成两半。就像这种方法,把所有的东西都破开,分成两份。”按照这种方法去去分割财物,定然被知道的人所嘲笑。

这就好像一些信奉邪门歪道的教派,他们偏颇地理解论证中的分别论。分别论证有四种方式:一是决定答方式,比方所有人都会死,这是肯定回答的方式;二是死去的最后转变成新的生存形式,这是分别答,就是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回答的方法;三是若有人问“往生人世是最好的吗”?就应该反问他:“你问的是处在地狱、恶鬼和畜生三道中,还是问处在有情的天上境界中呢?如果和在三道之中相比,成人的确是最好的了,如果和有情的天界相比,那当然是不可及了。”这就是反问答方式;四是如果有人问一些没有根据的诘难,例如像“世界和生灵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开始和结束还是没有开始和结束”这类问题,只能放弃不答,这种方式叫做置答的方式。佛教以外的各种教派被愚钝痴迷诱惑,自以为智慧的人,破坏了四种论证方法,用一种分别论证来代替。这就好像愚人分财物,把钱从中破开的道理一样。

精华点评

两兄弟因为一点点偏颇,就感觉不能平等,那个老人就要求他们绝对平均分配,按照那个老人的分配方法,真是非常愚蠢。这启发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学会退让,心胸要开阔,凡事不要斤斤计较,懂得谦让。当然如果人和人之间发生争执后,或因为利益或碍于面子,总是僵持着,谁都不退让,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向后退一步其实没有什么损失,而且,你的大度还会迎来别人的尊重,你就为自己拓展了成功的道路。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的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吃亏是福”下加注几行字:“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后来,他的堂弟主动撤诉,他的邻居被他堂弟的行为感动也表示不再争执,两个邻居和好如初,依然共用一墙。

猕猴喻

远小人,亲君子。小人招惹不得,一定要懂得如何与小人相处。

原文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先所瞋人,代谢不停①,灭在过去。乃于相续后生之法,谓是前者,妄生瞋忿,毒恚弥深②。如彼痴猴为大人所打,反瞋小儿。

注释

①谢:指更迭,交替。

②恚(huì):恨,怒。弥:更加。

译文

从前有一只猕猴,挨了一个大人一顿打,这只猕猴心中怨恨,但又惧怕大人,无可奈何。看到他家的小孩,便把怨恨发泄到小孩身上。

世间的平凡愚蠢的人也是如此。他们怨恨的人会交替,旧的已经消失了。但他们依旧站在原来的角度,将这种怨恨延续下去。无端心生怨恨,并使怨恨更深更重。这就像那只愚蠢的猕猴,被大人打后,把怨恨发泄到小孩子身上。

精华点评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善人,也有恶人;有君子,也有小人。所谓小人,就是那些没有道德、不讲廉耻、不顾信义、反复无常、包藏祸心、阳奉阴违、搬弄是非、势利拍马、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而文中的猕猴就像是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小人,心胸狭窄,把怨恨记在心里,时刻准备着报复他人。小人无处不在,如同四处乱飞的苍蝇一样传播毒菌,造谣破坏,制造事端。小人的危害是很多的,他们不仅心胸狭窄,还两面三刀;妒嫉心强,喜欢扯人的后腿;搬弄是非,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利用你对他的信任出卖你。小人会搞得他人心烦意乱,他们的恶行防不胜防,屡受其害。对待小人,不宜力胜,只宜智取。那么,如何才能战胜小人,摆脱小人的困扰呢?第一,要提高警觉。不要在人前人后多嘴,让小人有可乘之机。第二,学会忍耐。如果你觉得自己势单力孤,难以和小人对抗时,建议不妨先忍耐一时,等待事过之后再陈述立场,或者将此经历藏在心中,日后多留一手,也好及早提防。第三,以牙还牙。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小人绝不能姑息养奸。如果遭到小人的攻击,不能手软,打得过就要一棍子打死。让他从此记住不能做坏人。第四,寻找盟友。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对头势力太强,难以与之抗衡,那么不妨发动群众,联合大家的力量来对付他们,“团结就是力量”是永恒的真理。第五,迂回反击。对待小人最有用的方式,就是用小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蛇要打在七寸上,小人肯定有其弱处,抓住他们的弱点,揭穿他们。

得金鼠狼喻

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太难。

原文

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中喜踊,持置怀中,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置地,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宁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①,还化为金。傍边愚人,见其毒蛇变成真宝,谓为恒尔②,复取毒蛇内著怀里,即为毒蛇之所蜇螫③,丧身殒命。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见善获利,内无真心,但为利养,来附于法,命终之后,堕于恶处。如捉毒蛇,被螫而死。

注释

①冥感:至诚感动神灵。

②恒:固定,不变。

③蜇螫:咬。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时,半路捡到一个金子做的黄鼠狼。心里十分高兴,并把它放在怀中,继续沿着大道前进。到了一条大河边,想要渡河,便脱下衣服放在地上,这时,那个金子做的黄鼠狼变成了毒蛇。这个人认真地想了想:宁肯被毒蛇毒死,也要把它放在怀中带走。因为心怀至诚感动了神灵,蛇又变成了金鼠狼。旁边有个愚蠢的人见到毒蛇变成了金鼠狼,便认为其他的毒蛇也能这样变化。于是,就把一条毒蛇放在自己怀里,最后被毒蛇咬,丢了性命。

世上有些愚蠢的人也是这样的。他们看到别人因行善而得到利益,虽然自己心中不诚恳,但为了能获得利益,也来依附佛门,待这样的人生命结束之后,会堕入地狱中饱受苦难。这就像这个捉到毒蛇放怀里的愚蠢人,最终落得个被毒蛇咬死的下场一样。

精华点评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个捡到金鼠狼的人因为诚心打动了上天,所以,最终还是得到了金鼠狼。而那个愚蠢的人,没有诚心,想得到金鼠狼,最终自身遭受灾祸。这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用诚心。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正是被刘备的诚心打动,所以,才出山帮助刘备打江山,而这也成就了刘备的宏图伟业。所以说,只有怀着一颗诚心,才能打动别人,才能实现自己目标。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不论和什么人打交道,怀着一颗诚心去和别人交往,终究会得到别人友好的回应。即使有的人在最初可能比较反感你,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你永保一颗诚心去做人行事,终究有一天他会化解自己的偏见的。诚心拥有无穷的力量,用好诚心,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有极大的帮助。

同类推荐
  • 做人方与圆

    做人方与圆

    本书内容包括: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精明不如聪明;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平凡但不平庸;生气不如争气;不做超人,也不做傻瓜;有心计不如有智慧;穷则变,变则通等。
  • 当下的活法:幸福人生的经营之法

    当下的活法:幸福人生的经营之法

    你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吗?为何成功遥遥无期?为何平凡如影相随?为何幸福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怎样冲破平凡,创造生命中的高峰?本书将心理治愈法与成功学完美融合,教你一步一步从掌握自信开始,唤醒强大的自我,找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释放潜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相信自身,你就是自己的王!
  • 人生百忌2

    人生百忌2

    在本书中,辛辣幽默的笔触、短小精悍的故事,洞悉世事的睿智等刘墉视角、刘墉特色均以“忌”字为题归结收纳,并以此纵论善恶人性、明暗世情,精准划出安全底线,圈定处世禁区。纵横辟阖之外,刘墉先生亦深明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古训,在书中将生活琐事、人际交往,职场升谪、人生起落的种种逐一讨论。既然一个眼神、一句谎言、一次拖延,或可令人因小失大,铸成大错,那么也就必须一忌再忌:忌撒谎、忌溺爱、忌斜视、忌不从容、忌招式出尽……人生险象环生,职场风云变幻,熟知百“忌”,或可从容应对。
  • 一生要赚多少

    一生要赚多少

    人的一生并不是只需要赚钱,人的一生需要赚的东西很多,每个人都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打算计划,在时间中赚经验,在危机中赚转机,在行动中赚成果,在平和中赚快乐。这一切,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属于人生财富的一部分,需要你辛勤努力才能赚到的。本书从人生经验、危机变通、平和心态等几个方面入手,让读者可以理智学习,赚取人生必须的东西。
  • 思深忧远:不计得失图发展

    思深忧远:不计得失图发展

    本书介绍了人们如何思考,如何不计得失谋求发展。全书内容包括:有舍有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目光高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谋远虑——谋而后动,决胜千里等。
热门推荐
  • 似水流年之梦起

    似水流年之梦起

    一个质朴、羞涩的少年,一场变故,多重劫难,又曾经历过怎样的爱恨情仇,直至走向不归?一个残缺、创伤的家庭,风风雨雨,绊绊磕磕,踉踉跄跄前行中缘何家破人亡,一切似天倾,恍忽如梦醒?可叹迟晚!一个淳朴、归真的时代,风云变化,潮落潮起,世间百态、芸芸众生奈何变得错综复杂,几多真情?他,曾经怀有梦想,迷茫过、徘徊过,最终还是选择了上路……峰回路转,怅然若失间,路在何方?……飘摇的人物,飘摇的群体,飘摇的命运……一部立足当下、回顾百十年世事的写实文学,百千人物尽情展现这个时代的恢宏画卷!故事中有你,故事中有我……本书为“三部曲”之第一部分“梦起篇”,也即“乡土篇”——城市迷离……
  • 头撞南墙

    头撞南墙

    臭嗨啊臭嗨,你在独自嗨什么嗨我也不知道,但是自嗨好爽啊嘿嘿嘿
  • 荒草漫地

    荒草漫地

    九州万里人烟淼道德文章讲多少死一万天赋异禀活下来半个人妖荒,不是故事。历史是前因后果。荒,不是修饰。世界是衬裤棉袄。等着瞧吧,荒草漫地的世界里,放下你的矜持和骄傲。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苔丝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苔丝

    出生于英国乡村的一个小农家庭的苔丝姑娘,因为父亲听说自家是古老贵族德伯维尔的后裔这个传闻,让她的一生发生了剧变。在经历了一场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事件后,她面临着种种道德障碍,苔丝向这种道德观发起一次次挑战……
  • My腹黑主人is学霸

    My腹黑主人is学霸

    本小说写了一场搞笑罗曼史,女主输给男主,因此从此成了男主的“仆人”,而男主虽然外表阳光英俊,内心却是个腹黑的主啊!可整惨了女主(想看男主虐女主的快点开看)。这其中发生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件(喜欢搞笑类型的快点开看)。然而,这其中却牵连着多角情感(虐恋有木有),男女主角又因此分分合合,互相不能感受到对方的心意。想想看,搞笑加言情再加虐,噢,绝配有木有,最重要的是男主可是学霸哦,想看学霸辅导女主吗?本小说权权提供此福利,所以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只要点开这个小说,一应俱全,一定要看哦!『PS:此为颜第一部小说,如有不好的地方,请多指点,欢迎大家的点评,不过最好不要恶言相对啊。』
  • 太极剑尊

    太极剑尊

    诸天万界,至尊大陆。人妖并立,武道盛行。妖皇当空,至尊镇世。一位来自地球的灵魂穿越到此。他说:这一生,我不求来世,不问前生,只为踏上那至尊路。(书群:313959245)
  • 烈花叙

    烈花叙

    乱世天下,战火丛生。朝堂的权势纷乱,后宫的勾心斗角。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向来只怕辜负有心人。在这场乱世中的斗争中,谁,才是赢家?
  • 不世之魔帝

    不世之魔帝

    吾有一口饕餮气,百纳星辰山海川,弹指间苍天血鹏,铸此万道君魂!
  • 万界最强穿越系统

    万界最强穿越系统

    “到底为了什么?”“理由”“什么理由?”“放弃的理由”“放弃什么?”“一切”“包括……吗?”“嗯”……“我有一个,不过和你需要的不一样,要试试吗?”“那,谢谢了”
  • 八零女尊甜宠夫

    八零女尊甜宠夫

    他,是丞相的嫡子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却因喜欢上了白眼狼,下毒害死了爱他的女子,还造成了自己家破人亡,自己死不瞑目,重生在八零的他又有怎样的奇遇?她,是九重天上的神,本该无情无欲,却喜欢上了他,好不容易又被他笑脸相应,送上一杯茶--毒茶,她知晓,在他荡满星辰的眸子的注视下一口饮下她当然没死,而且请求天道让自己历劫。却没想到他重生了注意啦!本文是那种超甜的哦!不喜勿喷!不要打击我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