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516500000008

第8章 父亲之死

不到一年前,在多塞特[4]一片荒凉的原野,我问母亲:“这么说,您不想让我在英格兰陪您?”

她斟词酌句,就好像正试着把那些水蜡树修剪出一个新花样。她回答:“不,谢谢,亲爱的。”

停了一两分钟,完全出于尽儿子的义务,我硬着头皮说出另一个办法:“您去澳大利亚跟我生活在一起,好吗?”

“谢谢,亲爱的,我想还是不必了。”

我们又去看一对天鹅。它们灰白的身影融进河水、色彩单调的原野、天空,然后又十分奇妙地出现在眼前,仿佛被一群正在嬉戏的孩子们无形的手推了出来。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在运动,周围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一种闪闪发光的灰色,而且很冷。我们被雾包围着,只有一英里以外的那条公路上传来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站在母亲身边,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到了做出抉择的关头。莫可名状的焦虑在我心头像一团火闪闪烁烁。我想起中国人把这种时刻叫作“关键时刻”。

水天一色,我们看着那两只时隐时现的天鹅,等待着,直到残阳融进暮色。日落时分,我们这样久久伫立在寒冷之中,是为了悼念我的父亲、她的丈夫。不会有表示永久纪念的墓碑,没有举行什么哀悼的仪式,也没有一块能让人想起他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他也许希望有一席之地:立在众多墓碑中的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墓碑,上面刻两行彭斯[5]的诗:谁也不会留住时间和潮水,劫数一到,一命西归。

我的母亲既不喜欢墓碑,也不喜欢丈夫对于诗歌的趣味。现在,既然掌权的是她,这两样就都无从谈起了。没有人对这种安排提出异议。父亲那边没什么朋友替他出面争辩,母亲和我是我们这个家庭现在仅有的成员。她挽着我的胳膊,穿过灰白的、霜花遍地的原野向家里走去。如果有人看见,一定觉得像其他英国人一样,我们是一对按照习惯、下午出来散步以便使身体强壮的母子。尽管气候恶劣,仍然坚持不懈——英国人在这种事情上颇为执着。事实上,我和母亲都不是地道的英国人,而且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只见过两三次面。

我不是为了埋葬父亲才回英格兰,而是为了参加我第一本小说的首发式才“荣归故里”的。这件事为我的这次旅行提供了一个理由。这本书以英格兰为背景,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和生身之地相通的证据。我一直希望到现在为止,我和这块土地之间的鸿沟已经弥合。我在机场给父母亲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已经回来的消息时,一直小心翼翼、试图发现这种弥合的蛛丝马迹。母亲听出我的声音之后,大吃一惊。“是你呀,斯蒂文!我还以为是医生回的电话呢。你父亲刚咽了气。”

我不无赞赏地注视着她那几件漂亮的英式家具和饰架上摆着的瓷器。这都是她这些年精心搜集的。我看到她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看到我不在英国期间,她是怎样努力支撑着不被排斥。成功的文化移植使她充满信心地从她选择的这个国家的“根茎”吸取了营养。

虽然时值冬日,她还是设法弄来几盆天鹅绒似的菊花。我总觉得这种布置和眼下哀伤的气氛不协调,更像庆祝。回到那间屋子的时候,她看了看那几盆花,那神情并没有要请我一起观赏的意思。我们坐在煤气取暖器旁边的扶手椅上看电视。她坐她自个儿那张,我坐的那张,我想一定是父亲常坐的。电视里正播放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出,索尔蒂指挥。母亲一边摇晃,一边哼哼,好像她就是夹在大提琴手两腿之间的那把大提琴。布里顿[6]的这首乐曲演奏完之后,她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关了电视机,淡淡地说了一句“还不错”。为了让她在我身边多待一会儿,我又接起今天早些时候的话茬。“您是不是真的不要诺兰[7]那本画册?如果不要,我可就拿走了。”

她在我的椅子后面停下,手里的托盘上放着我们的杯子和晚餐用过的碗盏,俯视着我的头顶——我从电视机屏幕上看得见她的身影。她提醒我:“那是你在他六十岁的时候送的生日礼物。”我把这事儿忘了。刚才提到这事儿,我还想,我是从父亲的遗物里随便挑了这本画册。是为了怀念他而拿的一样东西,可不是拿一样原本是我的东西来回忆往事。

“他从来不看这本画册。”她不自在地笑着说,还有点不大耐烦,“他讨厌这种画儿。凡是让他想起画家丢掉了约翰·考特曼和弗朗西斯·丹巴画风的事儿都让他生气。我想,你送这本书给他就是为惹他生气的。他也这么认为。”

她停了一下又说:“斯蒂文,我不想装成你的知己。”

她丢下这句话向厨房走去,就好像丢开我一样。厨房里传来她洗盘子的声音,嘴里哼着布里顿那首交响乐中大提琴部分的旋律。我意识到,她已经巴不得我快点儿离开,好一个人清清静静地过日子。看起来,她的观点是,如果我希望自己属于英格兰,就应该理所当然地留下来。

她从厨房回来之后,没有再坐,而是摆弄了一下椅垫,站在那儿等我。她准备上床睡觉了。我想把心里的感觉告诉她,但是没法儿开口。

“我希望你的书反响不错。”她终于说,好像是说一个她无法相信的虚无飘渺的世界。

“谢谢。”

她没有动,默然无语,我们之间那根无形的弦崩得很紧。过了一会儿她才说:“斯蒂文,你就从来没有给我们写过一封信,一直过了好多年才听到你的一点儿消息。我们还认为你葬身在那片蛮荒之地了,或者出了别的什么事情。后来收到你寄来的画册,就像是对我们的一种嘲弄。所以现在不管什么地方让你不安,你都不该责怪我们。”

我把西德尼·诺兰那本沉甸甸的画册带回卧室,在膝盖上摊开。扉页上写着一行字。我认出那是我的笔迹——有一阵子我的字就是这个样子,规规矩矩还有点矫揉造作,就好像伸出脚尖儿,犹犹豫豫试探着往前走。后来我的字才成了现在的样子,稍稍向后倾斜,看起来更加自然。那行字这样写道:“最亲爱的爸爸,在您生日之际,您的儿子斯蒂文满怀爱意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时间是1961年8月。这本书刚刚出版。那时候我一定为自己这种赶时髦的能力而沾沾自喜。我想起了写这句话时的情形,想起了我用的那支自来水笔。现在,在我三十九岁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却成了写给父亲生日祝福的第一个读者。难道我从地球那边把这本赞美现代主义的画册寄给父亲——古物收藏家和业余水彩画家——是为了嘲弄他吗?半个世纪以来,他那双眼睛还没能习惯已经黯然失色的水彩画的衰落。他一定认为现代派画家粗暴地抵制了传统的技法。他深信自己是这种技巧的继承者,也是理所当然的保卫者。他一定气得发抖,连打都不曾打开,便把这本四开大的画册塞到了书架上。

翻过那页,我开始读科林·迈克伊尼斯为这本画册写的前言,心里颇有点忐忑不安。“澳大利亚原本是属于亚洲的岛屿,一个偶然的原因使欧洲人在这里定居下来。”这篇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便这样写道。再往下,他又写道:“澳大利亚的一切都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色彩。”作者对澳大利亚和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欧洲人的“君主地位”的看法极其偏狭,直把我看得兴趣全无。但我还是想增加一点自信,愿意相信这是一本好书,便翻起里面的画儿来。

那里面有好几幅描绘奈德·凯利[8]在丛林里的画。有的画上画着几乎寸草不生的旷野里丢弃的犁杖,辽阔的、渺无人烟的红土地上横陈着马和牛的尸体。还有的画上画着面目可怕的轻骑兵,他们头戴垂边帽,上面插着鸸鹋的羽毛,祈求神明的保佑。在这些描绘军人的形象、表现丢弃的主题、展示不毛之地和失败场面的画图中,出现了勒达[9]和那只天鹅——希腊神话中的克吕泰墨斯特拉[10]、卡斯托尔[11]、波吕丢刻斯,以及引起特洛伊之战的海伦的双亲。它们的背景明白无误地充满澳大利亚的特色——天鹅是白色的。

王后的一只天鹅在这个充满凶残、不祥的世界里干什么呢?它看起来似乎不是从人类某出悲剧的场景中悠然飞起,而是在没能扎根的文明的凄凉冷漠中翱翔——那是欧洲文明,在与犁杖和刀剑的偶像为敌的环境中它无法扎根。我又细细地看起别的画儿来。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个我不曾有直接经验的澳大利亚。我断定那只白鹤一定是可以“破译”其他画面的密码。它那耀眼的白色足以证明,神话的特征比这本书的主题更为深刻,更少雕琢,更顺其自然。当然,并不是那些图画本身不可靠——毫无疑问,它们是一个人失意时最可信的表现。不可靠的是对这些图画的苛求,一种沙文主义的执着让人相信,非欧洲的精神已经在澳大利亚独树一帜,然而我眼前清清楚楚摆着一个还没有逃脱欧洲传统的例证,只不过是以某一地区为背景罢了。

我合上画册,把它扔在床边的地板上。一阵隐隐的疼痛向横隔膜冲撞,耳朵嗡嗡嗡地响。我躺在床上,脑袋搁在床边,急促地喘息,伸出胳膊,一只手撑在那本画册上面。父亲就是上个星期六心力衰竭的。就在我通过伦敦希思罗机场海关的时候,他被突然发作的心脏病夺去了生命。或许他把这种疾病遗传给了我?这是不是他受过的伤害所要求的报复?在这一两天之内,我的母亲会不会独自站在那片荒野之上,再看那些白鹤?

几分钟之后,疼痛消失了,耳朵里的嗡嗡声也化为乌有。等我的听觉又适应了躯体之外那个世界的声音之后,我意识到一阵音乐正从母亲的房间飘来。那是《平底船船夫》客曲洽舞曲。我在心里描绘她此刻的情形——身穿睡袍,绕着床快快乐乐地跳舞。灯光下,稀疏的红头发好像半透明一样。她在庆贺自己终于摆脱了爱尔兰丈夫和澳大利亚儿子这两个累赘。我闷闷不乐地听断断续续传来的舞步和咚嚓嚓、咚嚓嚓为自己打节拍的声音。我看出,她心中一直完完整整保存着她的幻术。我该明天一早就启程回澳大利亚继续过我的“流放”生活呢,还是就这样待在家里?这本书对我毫无用处,诺兰和他的画很早以前就在英格兰找到了归宿。

同类推荐
  • 蝶恋花

    蝶恋花

    “他为什么不挽留?只要他开口留我,我就不走。”那声音里满是遗恨。是啊,为什么,里格会吝啬到,一句挽留的话都不肯说。丝走的时候,漫天飘着细雨,里格竟不曾来送。火车开启的瞬间,晶莹的液体自丝眼中流出,落在我手上,烫人的温度。蝴蝶飞不过沧海。世上又有谁,挣得脱命运?
  • 东风破

    东风破

    一个绝色佳人,几块太湖石,成了压倒大宋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文艺全才,游戏人间,沦为史上最屈辱的帝王。高尚与卑鄙,正义与邪恶,阴谋与爱情,苟活与牺牲——照见乱世中的人性!宣和年间,大宋帝国风雨飘摇,宋徽宗赵佶在书画等艺术上有非凡天赋,却迷恋声色犬马,难当御内攘外之大任,终沦为亡国之君。靖康年间,金灭辽,挥师南下,敲响北宋王朝的丧钟。徽宗、钦宗二帝蒙受屈辱的靖康之耻。乱世之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才者壮志难抒,有情人多饮恨离散,徒留嗟叹。本书以史料为支点,闪转腾挪,纵横驰骋,塑造了许多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出身青楼却能坚守气节的李师师,一身忠义且为人正直的燕青,艺术造诣极高却胆小怕事的赵佶,虽有威望但用人治军之能平庸的宋江,以及勇敢忠贞的楚红、蕙儿……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5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5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大象历险记、消声器事件、空中历险记、我,机器人、翼龙复活了、神秘的计算公司等内容。
  • 一路去死

    一路去死

    痴迷那老师作品多年的书迷们策划了一次旅行,他们好奇于那老师对犯罪心理的描写为何如此敏锐。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确信”,他们在背离现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那老师也险些被狂热粉丝们精心布下的陷阱所迷惑,一度以为自己在失忆的五年中变身为“杀手”。他以为是复仇者归来,拉他踏上了这趟死亡之旅。对真相揭露的恐惧让他无法承受,然而最后的真相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 人树

    人树

    《人树》是澳大利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誉为“澳大利亚的创世纪”。小说通过对帕克一家两代人生活的细致描摹,展现了澳大利亚拓荒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并对人性、人际关系和个人信仰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最初,天地之间一片人类足迹所未及之丛林中,来了一个男人——斯坦·帕克。他砍树搭棚,开垦出一片空地,又外出带回一个女人——艾米做妻子。他们拓荒创业,生儿育女,相爱又疏离。帕克一家——固执沉默的丈夫斯坦,富于幻想的妻子艾米,暴戾不羁的儿子雷,上进虚荣的女儿塞尔玛——的生活就这样在洪灾、大火、战争、疏离、背叛、孤独、死亡……中缓慢展开。最后,男人在他临终前吐到地上的一口痰沫中找到了上帝。而那块由他最先开垦的荒地业已成为悉尼城郊。但归根结底,仍有树在那里。一位少年——斯坦和艾米的孙子走进丛林,想要写一首生命之诗。“归根结底,没有一个完结的时候。”
热门推荐
  • 逃婚小妻子

    逃婚小妻子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还流行相亲吗?她腹黑,多计,奉承爱情至上。想她嫁给一个连见也没有见过的豪门总裁!没门!她要包袱款款逃婚去。谁知她要嫁的居然是那只腹黑狼,跑不掉,推不开,呜呜,我不要嫁你拉!
  • 我只想做一名老师

    我只想做一名老师

    “我不想变强的,可是谁知道我的学生们这么给力!”钟晨面对采访的时候这样说道。
  • 万古法神

    万古法神

    亿万位面,千百种修炼法门,孰强孰弱?百族林立,无数天骄与人杰,谁能称雄!?神墟大陆,一名少年从微末之中崛起,开启一场与当世天才争锋角逐的逆天之旅。这一世,我要打遍天上地下无敌手!这一世,我要成为冠绝万古的绝世天才!———苍茫大地,吾为万古法神!
  • 夭折的小孩子

    夭折的小孩子

    孩子,是老爸对不起你,不应该亲手将你扼杀。
  • 不期而遇我和你

    不期而遇我和你

    本书是一篇以本人为原型创作的青春文学小说,主人公的经历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主要讲是的是女主在高中时只因一眼便喜欢上了男主。从此以后女主便开启了疯狂追男主的模式,而男主是学校里的好学生,表面上对女主各种不在意,让女主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却也在默默的为女主付出着,关心着女主。这也正是女主最头疼的地方。经历了高中和大学的漫漫时光,两人分分合合,就在两人都以为真的要错过彼此时,缘分降临了。
  • 战神的人间桃花

    战神的人间桃花

    前世,今生,人间她以为无非是场情劫可却不知,陪她的始终是他
  • 我家萌宝超难哄

    我家萌宝超难哄

    路心悦是盛少的美女下属,俗称“窝边草”。……挺复杂的一个故事,男强女也强,1V1,甜宠+小虐。【沐六六书友会QQ群:182643543,加群请报任一主角名!】
  • 我身边的天堂

    我身边的天堂

    [花雨授权]挑不出毛病来的导师,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才子,为什么偏偏跑来住在她家楼下?岂知一时兴起的行为使自己陷入怪圈——然而在一切都尘埃落定后,那埋藏心底的爱恋,只能沉淀成终身都无法磨灭的隐痛与遗憾……
  • 海贼王之恶魔神树

    海贼王之恶魔神树

    九百年前定下的计划,只为了诛杀人间称神者。扬帆起航的少年,在神秘莫测的男人注视下,走向最终的命运。
  • 放开那混蛋

    放开那混蛋

    皮塔拉文是个身家上百亿的富二代,这位花花公子平日里绯闻不断。但因其父遗嘱必须和月亮农场场主的女儿玛尼艾琳结婚,否则就得不到全部的遗产,这使他非常头疼。终于,有一天他怒气冲冲的开着跑车去农场找未婚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