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7600000025

第25章 思古怀旧的北京人

北京的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既汇聚了全国的文化,同时又辐射全国,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

北京,是我们远古祖先生活居住过的地方。大约距今50万年以前,北京猿人就生活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龙骨山的洞穴中,揭开了北京历史的第一页。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北京开始成为中国北方重镇。唐朝中期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中国的一个局部文化中心。辽、金、元、明、清五朝相继在这里建都,使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给北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与人文景观。

在北京的建筑中,最能体现北京人智慧的是北京城的营建。从辽代开始,当时的燕京就被称为南京;金朝把燕京作为中京,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元朝改名大都,第二次规划改造,现在北京城的北面还保留着一处元代城墙遗址;明朝定都北京后,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扩建,明清两代的北京城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著名城市。

故宫,这座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内院,建造得威严雄壮,富丽堂皇,是北京人智慧的结晶。明清两代修建的王府、坛庙、陵墓遍布北京城区和市郊,和故宫的红砖绿瓦交相辉映,把北京城点缀得更加秀丽。这些建筑无声地向世人展示了北京人的聪明才智,令世界各国人都为之惊奇。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的城市建设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大片的危房被拆除,代之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一环又一环拥抱着北京,使交通发达,出行便捷。先进的设施和用品普及到城市各个角落,市民的生活节奏和各种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北京越来越美。

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身后的影子。城市的飞速发展,势必要打破旧的格局。时代的飞速进步,将把现有的一些东西化作回忆。

北京的四合院,保留下来的已不多了。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又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众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以上的人口,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唯一的现实选择。

对传统的东西,只能有选择的保留,这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自民国开始,北京其实就在拆,到五十年代,我们又拆掉了北京的城墙。拆是为了建。当然拆的过程中,有时也不免拆掉了一些过后看来应保留的东西,造成了遗憾。历朝历代对首都的大规模扩建,可能都有这样的遗憾。

遗憾使人思古怀旧。而这些思古怀旧的人中,有些可能就是当年参与制造遗憾者。

1996年,一家房产地公司为建设新华大厦拆迁了建国门古观象台至东南角楼之间一段城墙两侧的民房,使一段二环路侧南北间约500米长的城墙显露出来,许多墙砖上“嘉靖”、万历”字样的砖款清晰可见。经专家呼吁和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一处城墙顿成景观,前来参观凭吊者络绎不绝。市政府、市文物保护部门决定保留、修缮这段城墙,在城墙上设立城砖捐赠处。一段城墙顿时勾起北京人浓烈的乡情乡思,城墙上出现了一幕幕动人的捐砖场面。

这场面既可能是对已然消逝的老北京时光的怀念和追悼,也可能是对当年参与拆毁城墙之举的忏悔和补偿。

建设和保护,这可能是个永久的话题,维护传统和超前发展,这可能也是个永久的话题。

如何除旧与如何布新则可能是市政建设者与文化保护者之间,现在尚无法协商的一对主要矛盾。

留给普通市民的则是思古与怀旧。这种怀旧恐怕不只北京市民才有。

中国的拆风太盛。躲过兵燹战火,历经沧桑残留至今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和商潮的冲击下,正面临一轮新的危机。各地在大兴土木建商业街、开发房地产之时,大开“拆”,或,合肥要拆李鸿章故居;杭州宋代的宝积观井已经消失,正想拆丰子恺故居;上海浦东川沙镇宋庆龄姐弟的出生地已在几年前被轻易拆除。昆明与黄埔军校齐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遭受严重破坏;遵义会议旧址的故居淹没高楼之中;香港的孙中山故居“红楼”也面临被拆危险;至于在施工中大肆毁坏地下文物之类骇人听闻的事已经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这些地方的市民大约也只有在遗憾中怀旧。

怀旧的人们发出了种种呼吁。但是市政当局也有他们的难处。

武汉的辛亥首义红楼,现下虽外观上保留原貌,但内部已租出去做了医院。原因很简单,如欲维护内部原貌,市府没有钱。

好在现在的北京市政府,大概比武汉市府富得多了。北京现有据说一百多所博物馆,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北京走在了前面。

思古怀旧的老北京人,有了自己的去处,有了发思古之幽情的场所。这确是北京市府的功德。

这功德让北京人保留了自己的那一份尊贵和雅致,那份文化优越感。

这份雅致,这份对文化的感觉还传给了孩子。经常可以见到有关老师带着整班的孩子,参观国家图书馆,去感受那儿的读书气氛。

北京人的思古怀旧,实际是在找那份传统文化的感觉。

去北京的老字号店铺走一走,不论是书店还是其他店铺,都会感觉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典雅的经营方式透着陈年老酒的气息。这种气息绝非一些地方弄些古人的装扮来仿古就学得来的。

这种气息是不是对一些急功近利,浮躁媚俗的现象的反动?

旧的已基本冲垮了,新的尚在建立之中,在这夹缝之中是否还残留着一些什么?

一座城市凝结着一种历史精神,弘扬着一种文化气质,期盼岁月悠久的城市延续并坚守传统文明的精髓,而年纪轻轻的城市则点点滴滴孕育自己的素养和风范。

最能够形象表现这种精神与气质的当然是城市建设,因为只有从这里我们才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钟灵毓秀,体味到生活的品格和社会的资质。无论历史建筑是何种艺术,怎样的文化,也无论最后沦于什么状态,都是自己千百年发展的果实,都是我们必须珍爱的文明记忆,都是独立于各民族文化中的一类模式,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但是,现实的功利性和生存的实用性常常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甚至在某一漫长的时期变作惟一需要,在这样强大的物质渴求中,少数人的精神偏好和评价个性必然无可奈何地沦为绝对的弱势。弱势个性的最好结局,就是化作思想画廊里的佳品、情感夜空上的星辰、记忆旷野中的沉吟,不然,也就是一声凄凉微弱的悲鸣而已。

北京人的思古怀旧,会不会也是这声悲鸣?

人的思想和行为,其实常常处于矛盾之中。

北京的一百多所博物馆,据说有许多常常门可罗雀。

但如果,谁敢将其拆了,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必招致鸣鼓而攻。

保留一处人文景观,其实是保留人们心中的一块圣地。

北京的市长恐怕是最难当的了,他实际上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城市的发展生存的实用性让他必须这样做,传统的延续,文明记忆的需要又使他得兼顾另一方。最终城市变得四不像。

中国人搬进新居时,常喜欢将旧居中的不用的东西也带过来。想办法捆在楼道里,阳台上。

北京市长有时候可能就得像这类家庭的家长。

这是没法子的事,现实有现实的需要,传统有传统的价值。

“拆哪”有时是讽刺,有时是赞许。

历史进程也一样。

有人只见北京的庄严、凝重、朴素与浑厚,只见到悠久深厚的文化,而一个劲儿地褒扬。于是恢复国粹的呼声甚高。老北京的一切仿佛都必须恢复,才叫适合。这多少有点儿嗜痂成癖的意思。对北京的“风味”,包括文化、礼仪及吃食,应当有具体的分析。那些同封建、迷信、落后、贫穷相联系的东西,该作古就作古吧,尽管其中也许有某些田园诗的味道,而那些含有民族正气、恢宏大度、庄严豪迈的东西,的确也应当发扬和传播。

思古怀旧的北京人,咱们就这么办吧。

同类推荐
  • 奥瑟罗

    奥瑟罗

    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是威尼斯城邦雇用的一个将军。他是非洲摩尔人,肤色为黑色。黛丝德蒙娜是威尼斯一个贵族的女儿,聪明、美丽而热情。她为了同情奥赛罗的英雄遭遇,喜爱他的爽朗性格而瞒着父亲和他结婚。亚勾是奥赛罗的老部下。这个人有一副忠厚老实的外貌,但是在心里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恨奥赛罗不提拔他做侍从长,他恨黑人讨白女人做妻子,他猜疑奥赛罗和他的妻子有私,但更大的缘故却是他从心里认为只有破坏了奥赛罗和黛丝德蒙娜的幸福,才是他最大的满足。他利用罗德里勾和艾米利亚做他的工具,捏造了黛丝德蒙娜不贞的假证据,让奥赛罗凭空生妒,有妒生猜疑,逼得奥赛罗为了“正义”的理由而扼杀了黛丝德蒙娜。当然,最后还是真相大白了,但是大错已经铸成,奥赛罗也只有自杀的唯一办法了。亚勾的诡计和奥赛罗在心理感情上的变化,以及其他人的反应,是莎士比亚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的极高艺术成就。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处处透露着作者浓郁的乡土情结。1934年,沈从文回乡探母,目睹沿途风土人情,见证昔日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呈现凋零、衰败,陡生悲凉,遂将一路所遇的风景、人物和发生的事倾诉于笔端,写成《湘行散记》。作者用自然质朴的文笔,将湘西历史沉淀下来的古朴气息,湘西人的单纯和厚实,以及自己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浸溢在字里行间,谱写成一首哀婉凄美的田园牧歌,读来令人久久回味。
  • 穿过红土的觉醒

    穿过红土的觉醒

    刘晓彬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研班学员,其文学评论专著《穿过红土的觉醒——论张品成小说》近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文学评论专著由绪论和13个章节共75篇文章组成,这些篇章既可以割裂开来单独成篇,又互相呼应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该评论专著全方位地剖析了张品成近30年来创作的小说精华,并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了其作品的价值与影响。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 不死的纯文学

    不死的纯文学

    本书对中国当下的文学变动趋势进行颇为独到的阐释,对当前“纯文学”面临的那些困境以及超越困境的可能性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关于当代“纯文学”被图像与媒体霸权边缘化的问题;在后现代视野中如何面对现代性的困扰;沉重的中国本士性如何获得后现代的表达方式;以及“纯文学”写作如何在自我更新与历史开创方面寻求新的法则……等等问题,都涉猎到当代文学的一系列疑点与难点。作者不作抽象的理论表述,而是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通过具体现象与文本分析来揭示当代涌动的文学/思想潮流。
热门推荐
  • 爱情最新定义

    爱情最新定义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为了彼此变得庸碌磨平了年少轻狂的棱角成为茫茫人海中不起眼的那个但也却足够为你遮风挡雨想和你一起变老。PS:本文可能三观不太正。介意者慎看多男主都和女主有感情戏。介意者慎看作者第一次写文文笔一般谢谢观看
  • 每天一堂心理课

    每天一堂心理课

    这是一本让你每天读一点,每天都会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难题的实用心理学;这是一本让你能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激励自己的自助心理学;这是一本让你在闲暇时、旅途中、临睡前,乃至于坐在马桶上阅读的趣味心理学。
  • 你是绿洲

    你是绿洲

    是简单纯粹的灵魂,是热血无畏的青春,是真心无暇的爱。一切都已注定
  • 三栖特种兵

    三栖特种兵

    三栖特种兵,处处我为雄!显奇能,时空无阻,金手指,灵犀一动。生死不渝同心契,情同手足兄弟盟。
  • 那一段金玉良缘

    那一段金玉良缘

    那时,豆蔻花开;那时,有一段金玉良缘;那时,日子是那样的美;那时,一切都好安静;那时,爱情演绎成一首歌,让生命充满力量,让人生充满幸福的希望。只是后来的某个转角,爱离开了,没有回头,他迷茫的光影在你的心上划出梦一样的轮廓,你在梦里若有所思地微笑着望向远方……
  • 古怪离奇

    古怪离奇

    钟鱼终于穿越了!可是……钟鱼发现这里不太好混啊。成千上万的穿越人士有木有……混乱之地处于无数个位面中心,这里的特产是战争,特殊的位置,特殊的位面环境造就了混乱之地“每日一穿”的奇特景色。作为一个21世纪的吐糟男,钟鱼穿到混乱之地以后发现,一切都凌乱了。。为了生存而选择战争,为了复仇而选择变强。就算混乱之地再古怪离奇,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亘古不变的主题熠熠发光。
  • 她是孤的心尖宠

    她是孤的心尖宠

    新书《我怀了暴君的崽》“顾岑,别动不动对孤投怀送抱,矜持些,你看孤有一点心动的意思吗?”“……太子殿下,您误会了,微臣只是想为您疗伤。”后来,太子把自己拥有的所有印章都找出来,一一排列在她面前。“殿下这是?”某太子不动声色道:“孤攒的老婆本。”“恭喜殿下。”“太子妃客气了。”太子把那些印章一窝蜂送给她。顾岑:“???”【只对太子软对外高冷武力值爆表顾小四x表面温文尔雅背后威势腹黑丧心病狂太子殿下】【排雷:本文非女强文,非打脸虐渣文,恋爱风,前期虐,不喜勿入】【完结文推荐:小公主她很甜很软糯、太子妃她总是想和离、狐王他是个影帝】
  • 寒天神帝

    寒天神帝

    一介少爷,却遭到各种排斥,朋友欺他,亲人想让他消失…因一场奇遇,不甘世间百态,从此走上,斗苍天,踏九霄,逆乾坤,的逆天之旅!谁要我亡,让他永存于九幽泉下!天若欺我,我便换天!多年后,乌蓬里传来一曲离殇,月下的“少年”已不复当年模样……
  • 灼灼雪崖

    灼灼雪崖

    当陪伴说出口,沉寂的心被唤醒,她该如何自处?一切的情楚纠缠,背叛不过是一朝一夕的事,她又该去往何方?无论怎样,花会落,雨会停,人会散,你我最终逃不过命运的审判。一意孤行如何,痛心疾首又如何,待她仓皇离去,他与她之间的情缘尽灭,从此不再相欠。雪崖之畔,孤独守候,十年光景漫长,你不在,我不在,这场眷恋都将在时空的缝隙间变得模糊。
  • 戒灵筑

    戒灵筑

    万千世界,诸般芳华,亦如光阴,弹指一挥间。这世界突然崩塌,天地间后一抹夕阳显得憔悴而又凄凉。自知没有希望的人们,疯狂的,欣赏那最后的芳华!黑暗渐渐到来,一群少年们,不知怎的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新世界!而他们却因此得到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