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8000000034

第34章 金元时契丹族的分化及契丹族的最后流向(4)

起义的失败,虽然主要原因是内部自相残杀,但留哥的北觐,导致了内部矛盾的爆发,留哥又亲引蒙军镇压义军,其罪责难逃。留哥作为一个起义领袖,终因对自己力量失去信心,坚决投蒙,最终成为镇压义军的刽子手。

3.留哥家属附元后的活动

《元史耶律留哥传》:留哥子薛阇被授为第三千户,“庚寅(1230年)帝命马撒儿台东征,收其父遗民,移镇广宁府,行广宁路都之帅府事……连征高丽,东夏万奴国。……子收国奴袭爵,行广宁府路总管军民万户府事。……长子古乃嗣。至元六年(1269年),朝廷并广宁于东京,去职。薛阇弟善哥,由千户迁广宁府,子天佑袭广宁千户,改广宁县尹”。

看来留哥虽一心投附蒙古,但其子孙下场却并不好,逐渐削减权力,以至去职。仅局居广宁(今北镇)地了。

4.义州王珣的投蒙

《元史》卷一百四十九:“王珣,本姓耶律氏,世为辽大族。金正隆末,契丹窝斡叛,祖成从母氏避难辽西,更姓王氏。遂为义州开义人。初河朔兵动,豪强各拥众据地。珣……乃召诸乡人,谕以保亲族之计,众从之,推珣为长,旬月之间,招集遗民至十余万。岁乙亥(1215年)太师木华黎略地奚、霫,珣率吏民出迎,承制以珣为元帅,兼领义、川二州事。丙子(1216年)张致僭号锦州……时兴中亦叛,木华黎围之,召珣以全军来会。致窥觇其虚,夜袭之,家中皆遇害。进攻锦州,致部将高益,转致妻子及其党千余人以献。木华黎悉以付珣,珣但诛致家,其余皆释之,始还义州。丁丑(1217年)入朝,帝嘉其功,赐金虎符,加金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镇辽东便宜行事,兼义、川等州节度使。珣貌黑,人呼为哈剌元帅,哈剌,中国言黑也。从木华黎兵略山东,至满城,令还镇,戒之曰:‘彼新附之民,恃山海之险,反复无常,非尽坑之,终必为变。’对曰:‘国朝经略中夏,宜以恩结人,若降者则杀,后宁复有至者乎!”子荣祖(袭职)欲留置宿卫,咸平路宣抚使蒲鲜万奴僭号于开元,遂命荣祖还,副撒里台进讨之。拔盖州、宣城等十余城,葛不哥走死。金帅郭琛、完颜曳鲁马、赵遵、李高奴等犹据石城,复攻拔之,曳鲁马战死。遵马、高奴出降,虏生口千余,撒里台欲散于麾下。荣祖屡请,皆放为民。己丑(1229年)授北京等路征行万户,换金虎符。伐高丽,围其王京,高丽王力屈,遣其兄淮安公奉表纳贡。进讨万奴,擒之。赵祁以兴州叛从诸王按只台平之。祁党犹剽掠景、蓟间,复从大将唐兀台讨之。将行,荣祖曰:‘承诏讨逆人耳,岂可戳及无辜,宜惟抗我者诛。’大将然之,由是免死者众。……又从诸王也忽略地三韩,降天龙诸堡,皆禁暴掠,民悦服之。破五里山城,请于主将,全其民。子十三人,显者七人。通,兴中府尹;泰,权知义、锦、川等州总管;兴,征东千户;遇,襄阳路管军万户;达,东京五处征行万户;延,镇国上将军、中卫亲军都指挥使;璲,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使。”

王珣投蒙时,十余万人,父子均立大功,但其后众均散居各处。

5.霸州(今朝阳)契丹人的附蒙

《元史》卷一百四十九:“移剌涅儿,契丹人也。……闻太祖举兵,私语所亲曰:‘为国复仇,此其时也。’率其党百余人诣军门献十策。帝召见,与语奇之,赐名赛因必阇赤。又问:‘尔生何地?’对曰霸州,因号为霸州元帅。乙亥(1215年)拜兵马都元帅,佐太师木华黎取北京,下高、利、兴、松、义、锦等二十六城,破五十四寨。……继取辽东西广宁,金、复、海、盖等十五城。戊寅(1218年)从攻东平,辛巳(1221年)从攻延安。壬午(1222年),从围凤翔。癸未从帝征河西,取甘、合、辛、蛇等州。师还,复从木华黎攻益都,下莱、、淄等三十二城。戊子(1228年)得疾归高州(今赤峰东),卒。赠推忠宣力保德功臣、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兴国公。子买奴,为高州等处达鲁花赤兼征行万户。……乙未(1235年),从征高丽,入王京,取其西京而还,赐金锁甲,加镇国上将军、征东大元帅。……子元臣,至元十二年(1275年)从丞相伯颜平宋,进阶武义将军、中卫率军总管,佩金虎符。二十二年(1245年)进昭毅大将军,同合江淮行枢密院事,行院罢,归高州。……子迪,中奉大夫,湖慰宣慰使都元帅。”

《元史》卷一百五十一:“石抹孛迭儿。契丹人。父桃叶儿,徙霸州。孛迭儿仕金,为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太师、国王木华黎率师至霸州,孛迭儿迎降。……擢为千户。岁甲戌从木华黎觐太祖于雄州,佩以银符,充汉军都统。帝次牛闸山,欲尽戮汉军,木华黎以孛迭儿可用,奏释之。因请隶麾下,从平高州,乙亥(1215年)授左监军,佩金符,与北京都元帅吾也儿分领锦州红罗山、北京东路汉军二万。又从夺忽阑阇里必徇地山东、大名,比至洺州,城守甚坚,师不得进,孛迭儿不避矢石,率众先登,遂拔之。……辛巳,木华黎承制升孛迭儿为龙虎卫上将军,霸州等路元帅,佩金虎符,以黑军镇守固安水寨。既至,令兵士屯田,且耕且战,披荆庐舍,数年之间,城市悉完,为燕京外蔽。……孛迭儿始从征伐,及后为将,大小百战,所至有功。”

这说明原居霸州(今朝阳)的契丹人降蒙古后,也屡立战功,后分居各处。

四、中原地区契丹人的投蒙古

辽代,契丹人已有迁居中原者,金代更有迁居中原者,因此金末,燕京(今北京)、古北口(今河北)、东平(今山东)、太原(今山西)、汴(今河南)的契丹人,都先后降附于蒙。

1.燕京契丹人的附蒙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贞祐二年(1214年),宣宗迁汴,完颜福兴行尚书事。留守燕,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处之左右。

……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丙戌(1226年),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至孥人妻女,取货材,兼土地。燕蓟留后长官石抹盛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因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纲,而国法无赦令。楚材议请肆宥,众以云迂,楚材独从容为帝言。诏自庚寅(1230年)正月朔日前事勿治。且条便宜一十八事颁天下,其略言:“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贸易信贷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监主自盗官物者死。应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报,然后行刑。贡献礼物,为害非轻,深宜禁断。”帝悉从之,唯贡献一事未允。

……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未暇经理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赀至巨万,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楚材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千余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帝曰:“卿试为朕行之。”乃奏立燕京等十路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窻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1231年)秋,帝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即日辟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

……壬辰(1232年)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者众。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告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疑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

楚材又请……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译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给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时河南初破,俘获甚众,军还,逃十七人。有旨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由是逃者莫敢舍,多殍死道路。楚材从容进曰:“河南既平,民皆陛下赤子,走复何久!奈何一俘囚,连死数十百人乎?”帝悟,命除其禁。金之亡也,惟秦、鞏二十余州久未下。楚材奏曰:“往年吾民逃罪,或萃于此,故以死拒哉。若许以不杀,将不攻自下矣。”诏下,诸城皆降。

……丙申(1236年)……秋七月,忽都虑以民籍至,帝议裂州县赐亲王功臣。楚材曰:“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帝曰:“已许奈何?”楚材曰:“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岁终颁之,使毋擅科征,可也。”帝然其计,遂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每亩二升又半,上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分而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

……先是,州郡长吏,多借贾人银以偿富,息累数倍,曰羊羔儿利,至奴其妻子,犹不足偿。楚材奏令本利相侔而止,永为定制。民间所负者,官为代偿之。至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庶政略备,民稍苏息焉。……楚材因陈时务十策,曰: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备农桑,定土贡,制漕运。皆切于时务,悉施行之。甲辰(1244年)夏五月,薨于位。……至顺元年(1330年)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动臣、太师、上栓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子铉、铸。

铸字成仲……楚材薨,嗣领中书省事,上言宜疏禁网,遂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以进。至元元年,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徙居山后。子十一人。

蒙古族初进中原,往往用其早期奴隶制的方式来统治中原、对待百姓。耶律楚材接受汉族封建文化甚深,因多方劝阻,为蒙古建立新制,对保护中原百姓少遭屠杀,保护中原生产力少受破坏,起了重大作用。韩儒林认为对耶律楚材的评价过高,是后人夸大之词韩儒林:《耶律楚材在大蒙古国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然证据并不充分。

2.河北契丹人的投蒙

《元史》卷一百七十九:“萧拜住,契丹石抹氏也。曾祖丑奴……仕金为古北口屯戌千户。岁庚午(1210年)国兵南下……遂开关,遣使纳降。……因攻取平、滦、檀、顺、深、冀等州,及昌平、红螺、平顶诸寨。……授檀州(今密云)军民元帅。太祖方西征,丑奴驿送竹箭弓弩弦各一万,擢檀、顺、昌平万户,仍管打捕鹰房人匠……弟志瓦,始以杨城渔寨来降,为丑奴弟充质子,多立战功,袭檀州节度使。丑奴子青山,中统元年(1260年)袭万户。青山子哈剌帖木儿,仕为檀州知府,拜位乃哈剌帖木儿之子也,尝从成宗北征,特授檀州知州。”

《元史》卷一百九十三:“耶律忒末,契丹人。父丑哥仕辽为都统。……岁甲戌(1214年)国兵至,金徙于汴,忒末及子天祐率众三万内附,授帅府监军,天祐招讨使,从元帅史天倪略赵州(今河北赵县),平棘、栾城、元氏、柏乡、赞皇、临城等县,籍其民五千余,置吏安辑焉。岁辛巳(1221年)太师木华黎领诸道兵马,承制加忒末洺州(今河北邢台南)等路征行元帅,略邢、洺、磁、相、怀、孟,招花马列元帅,有功。木华黎又承制授忒末真定路安抚使、洺州元帅,进兵临泽潞,降其民六千余户,以功近河北西路安抚使,兼泽潞元帅府事。壬午,致仕,退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天祐袭职,从天倪攻取益都诸城,略沧、棣,得户七千,兼沧、棣州达鲁花赤……后以天祐镇赵州……致仕,居赵(今河北赵县)。”

3.山东契丹人的投蒙

《元史》卷一百七十四:“耶律有尚,辽东丹王十世孙。祖父在金世尝官于东平,因家焉。有尚资识绝人,笃志于学,受业许衡之门,号称高第弟子。至元八年(1271年)衡除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以教国人之子弟,乃奏以门人十二人为斋长以伴读,有尚其一也。十年,衡告免还乡里,朝廷乃以有尚等为助教,嗣领其学事。(后)除国子司业,二十四年,朝廷乃大起学舍,始立国子监。……于是有尚升国子祭酒,儒风为之丕振。……有尚前后五居国学,其立教以义理为本,而省察必真切,以恭敬为先;而践履必端悫。凡文词乏小技,缀缉雕刻,足以破裂圣人之大道者,皆屏黜之。……身为学者师表数十年,海内宗之。”

耶律有尚虽为契丹人,却已完全接受汉文化了。佟宝山评其推动了元代的政治和教育向前发展佟宝山:《元代契丹名士耶律有尚》,《阜新辽金史研究》第二辑。,确是起到了这作用。

4.山西契丹人的投蒙

《元史》卷一百五十四:“石抹抹只,契丹人,世居太原,父大家奴,率汉军五百人归太祖。岁戊午(1258年)按只代领其众。从攻成都。……时宋兵于沿江撤桥据守,按只相地形,造浮桥,师至无留行……月立浮桥二十余所,及四川平,浮桥之功居多,……中统三年(1262年)授河中府船桥水军总管。……病卒,以其子不老代领其军……至元十六年(1279年)命袭父职,为怀远大将军、船桥军马总管,更赐金虎符,兼夔阳镇守副万户。十八年,大小盘诸峒蛮叛,命领诸翼蒙古、汉军二千余人戍施州(今湖北恩施)。既而蛮酋向贵、誓用等降,其余峒蛮之未服者悉平,遂以为保宁(今四川理县)等处万户。”

五、西辽(今新疆等地)契丹人的投蒙

西辽数传至直鲁古时(1178—1211年),蒙古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推为成吉思汗,并发动了对乃蛮的进攻。1208年乃蛮塔阳汗子屈出律投奔西辽。直鲁古厚待之,并以女字之。直鲁古专事娱乐游猎,不理政务,屈出律招集乃蛮旧部,纠合花剌子模及西州回鹘,终于从直鲁古手中夺取了帝位。“成吉思汗雅不欲其旧敌窃据一国汗位,故于1218年西征时,命那颜哲别率二万人往讨屈出律。蒙古军甫近,屈出律即逃合失合儿。哲别入城,宣布信教自由,城民尽屠屈出律士卒之居民舍者。”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自此,金代西奔建西辽的契丹人,亦基本归于蒙古的统治之下。

但还有部分契丹人在起儿漫建立了政权。1210年西辽直鲁古曾派八剌里等迎战花剌子模,八剌里降于花剌子模。1220年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八剌里至起儿漫建国,八剌里为了便于统治建立了政权,改信伊斯兰教,亦归顺于蒙古。直到公元10世纪,元宪宗命其主入朝,留不归,命蒙古人治其国。这部分契丹人也完全归于蒙古统治。

契丹人在金亡辽后,四分五散,或隶于金,或建西辽,或投夏、宋。及蒙古兴起,统一各国,分散各国的契丹人又归于一。这些契丹人投奔蒙古,为蒙古征服各国,立下巨大功劳,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契丹人帮助蒙古人打下了天下。而耶律楚材等契丹人帮助蒙古人建立各种制度,对元巩固统治也起了巨大作用。契丹人在他们已达到的先进社会制度基础上所取得的一系列先进认识,在帮助蒙古人制止屠杀、避免破坏生产上,不仅对蒙古统治起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也起了重大作用。

同类推荐
  • 《菜根谭》译解

    《菜根谭》译解

    本书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中蕴涵了大量人生处世哲学,具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从关键词读经典·大巧若拙

    从关键词读经典·大巧若拙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热门推荐
  • 花香姑娘

    花香姑娘

    看,你我身边的花香姑娘,她们来了......!
  • 说说那些风花雪月的事儿

    说说那些风花雪月的事儿

    儒雅的风,炽烈的花,清冷的雪,孤傲的月——谁是你的菜?谁又是你心头的挚爱?
  • 风雨战歌

    风雨战歌

    武王伐纣,火焚鹿台,东海大军,时空穿越,征服异世,流传百代,压迫良久,服从?反抗?大争之世,群雄并起,时空涟漪荡漾,许久不见的时空大门再次打开,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 海棠言情作品集:十年复仇,步步算计(全集)

    海棠言情作品集:十年复仇,步步算计(全集)

    本套装共两册,分别为《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金屋一梦》和《下雨时蔷薇会开》。
  • 仙侠江湖之我在游戏里倒卖装备

    仙侠江湖之我在游戏里倒卖装备

    秦越上辈子穷怕了,这辈子穿越到他临死前都在撸的游戏里,还是游戏设定开始的十年前,自带“火眼金睛”特殊天赋,一眼就能看穿宝贝的属性,于是乎,他就立志要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有钱人,有钱以后,秦越就苦恼了,什么性感小美人,什么清纯小姑娘,什么温柔大小姐,什么暴力小魔女,什么野蛮小公主,全都往他身上凑,赶都赶不走,可苦恼了……秦越:不爱江山不爱美人,我只爱钱,还有我家小狐狸。
  • 公主很忙2反派的烦恼

    公主很忙2反派的烦恼

    幕后黑手被处置后,慕容沅在父皇的宠爱下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甜蜜幸福的日子又生波澜,哥哥睿王居然不是父皇的亲生儿子,而是前朝驸马的遗腹子。而靖惠太子性格懦弱数次被人陷害不能自保,似乎无法成为合格的皇帝,这让睿王心中生出一些不应该有的念头。恰逢傅婕妤的哥哥傅如晦叛乱,睿王最终决定领兵出征,大获全胜后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此同时竹马东羌大皇子宇文极被东羌接回去,没过多久,当年陪伴宇文极的大将端木雍容被人陷害,东羌就以燕国占领东羌领土为由攻打燕国,而叛逃到西羌的傅如晦等也参战。国破家亡山河碎,慕容沅面对几乎面目全非的竹马们,该何去何从……
  • 刀锋未凉

    刀锋未凉

    大唐江湖血雨腥风。一念成佛放下屠刀?不,我的刀锋未凉!!!!!!!读者群:895040895
  • 快穿之雪妖攻略

    快穿之雪妖攻略

    她!是来自雪山的呆萌雪妖,他是来自未来的主宰,两个命运不同的人相遇这是阴谋还是命运?来自竹马的守护,来自未来主宰的宠爱,她又将如何抉择?
  • 十里亭竹觞

    十里亭竹觞

    讲的是虺的故事,又不是她的故事。借她的眼睛看到的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 凤逆苍穹

    凤逆苍穹

    她是最厉害的“终极武器”,最危险的天才杀手!一朝来到卡尔塔大陆,却成了长公主府唯一的嫡女,举国皆知的废物!父亲对她冷漠厌恶,欲置她于死地,她又岂是软柿子?你不仁我不义,翻脸无情,杀!兄弟姐妹瞧不起她,处处刁难,她也绝非善类,栽赃嫁祸,弄得他们身败名裂!彼时,卡尔塔大陆上,少了一个沦为笑柄的废物,却多了一个惊才绝艳的天才!她双重身份,红发如火,降服灵兽,一战成名,成为帝都少年疯狂追捧的神秘高人!深夜月下白衣胜雪的绝色男子,质子府前羸弱消瘦的身影,藏宝密室中和她难分上下的绝世高手——他究竟是谁?一曲琴箫合奏,谱出一段乱世情殇!在这个陌生的大陆上,她的出现,注定要成就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