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2500000058

第58章 病人心理的一般特点

一、病人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指生理的、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医务人员必须了解病人的各种需要,如饮食、睡眠、舒适、大小便及呼吸道通畅等生理性需要,同时也要了解病人某些特殊性的心理需要。心理需要大多是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主要包括:

(一)需要被认识、被尊重

一般来说,每个病人都希望被注意、被重视、被认识、被尊重。他们常以为自我的被尊重,就会得到较好的治疗和关照。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常常有意无意地暴露或表现自己的身份,从而让别人知道他的重要性;也有的病人通过和医务人员取得良好关系来使自己获得特殊“关照”;有些不善交往的人则希望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要与他们进行言语交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二)需要被接纳,需要有所属

医院病房是一个流动的环境,病人不断更换,不断有新的病人进入,对每个新病人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适应的新环境,有尽快在感情上被接纳的过程,每一个病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这个小群体中受欢迎的成员。搞好病区,特别是小病房中病员间的关系,有助于病人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有助于病人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三)需要提供社会信息

人是社会的人,即使患病卧床也需要了解各种信息,如不及时得到这些信息,则会产生茫然感和焦虑。医务人员应该迅速使病人了解与他们治疗有关的信息,如住院生活制度,有关诊断与治疗计划,疾病的发展与预后,如何配合治疗,有关嗜好、习惯与治疗过程及疾病的关系等信息。

(四)需要安静,适当的活动与刺激

病人需要安静是相对的,过于安静相当于感觉剥夺,就会感到无聊、孤寂、忧虑、抑郁。所以还必须有适当的活动与刺激,如病友之间的交际,亲戚朋友的探视,医患之间的交谈,去户外散步等,尤其对隔离的病人,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刺激。

(五)需要安全感及较好的治疗条件

每个病人都将安全感和早日康复作为求医的最终目的,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得到较高水平和较好条件的治疗,以保证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病人的心理需要常以各种方式反映出来,若得不到满足便会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认识和了解病人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需要,耐心地根据具体病人心身的特点加以引导与解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个病人的工作,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

二、病人的情绪反应

病人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心境不佳,情绪不稳,容易波动以至产生焦虑。

(一)心境不佳

患病之后心境不佳甚至精神痛苦是人之常情。心境具有弥散、泛化的特点,因此具有感染性。在不良的心境之下,对周围的人和事都看不顺眼,做什么事也不顺心。如果没有医护人员和亲友的积极帮助,促使不良心境得到转变,那么,这种不良心境可使病人的情绪容易激惹,焦虑烦躁,易发脾气,对事物不断挑剔。男性病人多表现为烦躁及与人争吵,而女性则表现为抑郁哭泣,容易导致生理机能紊乱,如食欲减低、睡眠不好等。

(二)情绪不稳,容易波动

躯体上的不适应和生活上的改变,可成为紧张刺激而使病人的情绪受到干扰。患者对健康的忧虑,对疾病预后过分严重的估计都会产生不良情绪,使机体的应激性提高,感受阈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健康人强烈,加上患病后,心理上遭受挫折,可能产生退化行为,容易变得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甚至带有幼稚的色彩。病人的认识评价能力及自信心等都有改变,容易受暗示影响,其情绪常受周围人们的言语、态度、表情影响而波动。当病情好转或受到启发和鼓励时,情绪改善,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有时接受一点消极影响又会悲观、焦虑以致影响疾病的康复。医务人员应帮助病人克服消极情绪,使病人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利于治疗和康复。

(三)焦虑

焦虑是病人认识到有危险时最明显的情绪反应。病人的焦虑,既可来自对患病的各种精神负担如怕痛、怕手术、怕药物有副作用、怕疾病预后不良等,也可是某些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焦虑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脸色发白或潮红、皮肤发冷发热、肌紧张度增高等。焦虑导致的心理反应很复杂,一般说来矛盾冲突的产生都导致心理活动的增强,出现失眠、头痛,并常有言语改变。适当的焦虑可以调动机体的生理防御和心理防御能力,使人进入警觉防卫状态,思维活跃,心智活动增强,有利于人们摆脱困境。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导致心理平衡的破坏,并妨碍治疗的进程和身体的康复。

三、不同医疗部门的病人心理

不同医疗部门面临着患病的人、康复期病人和健康咨询者。他们的目的虽然都是为了恢复和保持身心健康,但对疾病、衰老与死亡的认识各不相同。精神因素、身体疾患、就诊、治疗、住院、出院等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在临床各科普遍存在,不同部门又各有其特点。

(一)门诊病人的心理问题

门诊是病人就医的第一步,病人普遍期待的就医单位是现代化设备完善、医生的医疗水平高的医院。就诊前,迫切希望尽快诊断。就诊排队、过长时间候诊会使病人感到烦躁,复诊者期望熟悉个人病情的医生诊治。就诊中,希望医生耐心倾听其主诉,对医生没有听完主诉,就匆匆忙忙做检查、开处方常感不快乃至失望,有被草率处理之感。但是对颇费周折的大医院转科会诊,化验待检,重复排队划价、记账、取药的过程又感到不满。就诊后,对初步的诊断以及提出的医疗措施的反应则视各病员而不同。经检查无病,有的病人感到高兴,有的表示怀疑;病情重者忧郁甚至失去信心,却又希望初诊检查不一定是最后结论;诊断未明者表现出焦虑、烦躁,希望进一步检查不要拖得太久。除了发病急、症状明显者外,以上心理活动是普遍存在的。

(二)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

住院有利于进一步对疾病作出诊断和治疗,但因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病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不适应 住院病人暂时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断工作学习,远离亲朋好友,独自承受疾病的折磨,感到孤独、寂寞、恐惧、悲观、绝望,易产生分离性焦虑。常表现焦躁不安、失眠。其中诊断不明、初次入院、疾病预后未测的病人,也易产生期待性焦虑。

2.生活不适应 住院后所有的生活内容必须由医护人员安排和监护,必须接受医院的规章制度。生活日程的细节乃至穿着都必须服从医院的要求,使病人感到不习惯、不方便、不自由。

3.猜疑心加重 由于对自身疾病过于关注,对有关疾病的信息处于唤醒状态,特别敏感多疑。医生查房时间太短,三言两语回答病人问题,会使病人感到失望,但过于频繁的检查又会使病人产生疑虑和不安。医生们在病床前对病情分析的议论,哪怕是一两句话,有时也可导致病人猜疑和精神紧张。同病室重危病人的呻吟、病情恶化以及死亡,都对病人构成精神威胁。另一方面,通过诊治后好转的病人互相交谈,常能发挥有利的正向效应,增强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

4.对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担忧 病人为自己生病而负疚、自责乃至懊悔,从而产生心理压力。顾虑日后躯体功能的恢复,担心给家庭经济增加负担,担心配偶子女失去照料,担心失去在工作中发挥才干的机遇等。

5.治疗的影响 对那些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或终生带病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手术、放射、理疗等诊疗手段,都可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先导致欣快感,以后使躯体脂肪病态分布及其他副作用而导致烦恼;放射线引起秃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等。治疗措施也可间接引起心理反应,如疼痛引起恐惧和趋避矛盾心理。长期住院病人往往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引起不定主诉综合征。其表现形式为,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躯体不适感加重,睡眠、食欲发生障碍等。

(三)特殊检查前的心理状态

所谓特殊检查通常包括内窥镜检查、心脏功能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各种放射线造影术等形态、功能和影像学检查。面临不同检查内容的病人常有一些共性的心理活动。

1.期待心理 大多数病人由于病痛长期折磨,或强烈渴望知道检查结果对自身疾病的诊断价值,希望疾病能得到确诊,从而早日根治。虽然某些检查(如内窥镜检查)会带来一些不适和痛楚,但“长痛不如短痛”,特别是当医院设备好,医生服务态度热情,则更是相信期待不会落空,因而能在短期内克服疾病本身和检查过程带来的痛楚。

2.焦虑 处于焦虑状态的重要原因是对疾病本身的担忧。做特殊检查的病人多为病情复杂、严重而不能确诊者。病人既希望通过检查使疾病得到确诊,又害怕确诊为难治性疾病。这种矛盾的心理容易使病人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寝食不安,降低检查中的合作程度。

3.恐惧紧张 病人对那些侵入性检查(如心导管、内窥镜、穿刺造影术等)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适或副作用存在疑虑及畏惧。通常胃镜室并不回避候诊者的室外张望,有的病人因此而更增添了恐惧程度。有的病人害怕操作失误,发生意外。对这类病人在检查前进行交流和咨询,对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是极为有效的。

4.暗示性强 通常见于第一次接受检查的病人。接受检查是病人很关切的事件,使皮层唤醒机制增强,暗示可来源于多方面。医院检查环境现场可引起情境暗示;医护人员的讲话、表情可引起语言暗示;有的病人喜欢找已经做过检查的病人打听,引起互动暗示;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往往找医学书刊,引起权威暗示。我们接触的病人中,凡文化程度较高,社会支持程度高或本人病重迫切希望检查后确诊者暗示性低。反之,若病人对检查无心理准备,对医生不加解释就开出检查单还在犹豫的病人暗示性强。

四、不同状态的病人心理

(一)急性病人心理

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及时治疗的病人为急性病人。他不同于重危病人。对重危病人应该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但急性重症与重危病人有时不容易明确区分。急性病人中有的也面临生命威胁,或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包括瞬间而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造成的外伤,平素认为健康而突发心脏病等急性病的病人,以及慢性病突然恶化的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这类病人的共性心理活动,但视原因不同又有特殊的心理。

1.原来健康突然发病 如严重外伤,常是突然、意外发生,事先无先兆或前驱期,病人毫无心理准备。外伤发生后改变了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这种超常的紧张刺激可破坏一个人正常的自我应对机制。严重外伤可导致心理休克。病人表现为淡漠、不呻吟、无主诉,很少与人交谈,治疗反应平淡,实际上心理创伤严重。此期过后病人开始焦虑不安,易激惹发怒,或抱怨自责,或忧郁伴有突然的情绪爆发、哭闹、攻击等。伤残后自身的完整状态受到破坏,如肢体残缺,面相毁损,而担心引起事业婚姻挫折、经济损失等。性格内向者常责己多于责人,认为伤残后给他人带来累赘,产生负罪感;对生活缺乏激情,产生轻生的意念和行为。

突然患其他急性病者,也常会由于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但一旦治疗有效,心理平衡常很快恢复。

2.慢性疾病恶化或发展为严重并发症 易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心身互相影响进入恶性循环。

(二)慢性病人的心理

慢性病人由于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心理活动复杂。早期否认自己真的患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明确诊断后,不切实际地要求一朝一夕就把病治好。他们常有很强的暗示性,对自身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对病情格外关心,翻阅医学书籍,向医生刨根问底,多方求医。随着病情变化,情绪不稳定,有的人向外发泄,责怪医生诊治不认真,责怪家人对自己不够关心,挑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提出过高的治疗及护理要求,不能达到时出现悲伤、失望、紧张、焦虑、急躁等消极情绪。有的人性格内向,多自责,感到患病后给家庭及他人带来累赘,对疾病失去信心,机体功能失调,身体虚弱,心情抑郁、自卑,情感脆弱,敏感多疑,怀疑自己的病好不了,甚至有自杀行为。

另一方面由于慢性病有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迫使病人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原有社会角色被病人角色所代替。病人已习惯于长期打针、服药、休养。这一心理适应过程有利于配合治疗,是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病人角色解除了某些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或约束而萌发“继发性获益”的心态,使病人长期依赖于医药治疗及他人照顾,不利于调动自身内在的积极性。

(三)手术病人的心理

手术尤其是大手术,对病人是强的紧张刺激,病人甚至可有强烈生与死的体验,恐惧不安的程度很大。由于手术对机体会有一定的损伤,病人对此也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和心理问题。

1.手术前病人心理 手术前病人对自己疾病的主观认识不同,所产生的心理负担程度也不等。在急诊及选择性手术的病人主要是焦虑、恐惧、害怕等,害怕千分之几的死亡率恰巧落在自己头上。引起严重顾虑的原因有对手术不理解,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对医生的选择等。病人普遍希望手术能遇到一位技术高明的医生,减少术中意外的发生。求生的欲望使他们对医务人员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依年龄不同,其心理负担各有侧重:少年儿童以恐惧为主,害怕疼痛;青壮年以忧虑为主,对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术后效果、康复问题顾虑很多;老年人则担忧自身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和对手术能否解除疾病有疑虑;妇科手术病人担心术后自身脏器残缺,女性特征、性功能、生育能力、内分泌等改变而影响工作及家庭生活。依职业状况看,干部、知识分子以忧虑为主,农民以恐惧为主。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病人心理负担逐渐加重,心理紧张。有的病人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但一旦安排手术却又坐卧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尽管手术前一晚服了安眠药仍难以入睡,这种负性心理效应对手术及预后极为不利。紧张情绪可导致血压下降乃至休克,这类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对手术过程不理解,以及对完全陌生状态的手术过程不适应有关。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过程有很大影响,术前有中等焦虑者比高度焦虑者手术的预后为好。但完全无焦虑的病人则对医生和手术过度依赖,对手术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2.手术后病人心理 术前的心理问题通过手术实施后,大多得到解决。病人从麻醉中醒来,也庆幸活过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术后恢复期各种实际问题的出现,如疼痛、引流管的留置、术后并发症、手术对机体完整性的影响,病人产生焦躁不安。术后3~7天内依赖心理最明显,常会强化“病人角色”,病人角色的强化,以及主观上判定手术不够成功,常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甚至不能完全恢复。术后心理问题也与手术类型有关。截肢、脏器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及生殖器官手术者,其术后忧郁是心理失落感的反应。人体和器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表现出的烦躁是绝望心理反应,特别见于老年或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整形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出现“机体印象扰乱”(body image disturbance),是对机体印象的一种消极心态,可引起焦虑,干扰躯体及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形式为抑郁。

(四)危重病人及濒死病人心理

意识清醒的危重病人入院后,都有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他们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恐惧生命遭到威胁,害怕从此影响身体的某方面机能及日后家庭、工作、经济等问题。

1.特别监护状态病人的心理问题 病情严重或危急者一般都住进了监护病房,接受最全面的医疗及护理照顾,但这同时也向病人揭示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包括对疾病本身过度担忧引起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药物对脑功能的影响如利多卡因静脉滴注可出现谵妄;某些仪器如呼吸器、氧气袋、鼻饲、连接身体的各种导管等给病人带来痛苦与活动受到限制;监护病房的环境设施与外界接触隔绝,以及目睹其他病人死亡的情形,都会增加病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安静的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十分严肃的表情都可进一步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

2.濒死病人的心理(见第十五章第二节)。

(五)癌症病人心理

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可。认识和处理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已是广大医务人员刻不容缓的课题。

1.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 动物及临床实验证明,长期忧郁、焦虑、压抑、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平行。许多调查表明,长期负性情绪给肿瘤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条件。医学心理学已注意到抑郁情绪和吸烟是肺癌的易患因素;乳腺癌患者抑郁、愤怒内泄,自我控制往往高于正常人;孤独、无助、绝望等情绪以及忧伤可使白血病及何杰金氏病恶化。癌前的生活事件是引起癌症和癌症复发的又一心理因素,失去亲人是癌症发病前最多见的生活事件。病人因失去亲人而造成抑郁、绝望和难于宣泄的悲哀,常是肿瘤发生的诱因。如果这种消极情绪进一步恶化,常预示着癌症的发生,一般发生在肿瘤前6~8个月。此外有些人试图摆脱社会生活中精神紧张压力,采用不良行为方式来解除焦虑情绪,如大量吸烟、酗酒、过度进食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癌症的发病率。

2.癌症病人心理特征 一旦病人被确诊为肿瘤,都会立即感受有深重的精神压力,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情绪一落千丈,举止失措,食欲下降,睡眠障碍,以后又随患者的个性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判断以及病人对癌症的认识了解等因素,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癌症不同阶段通常有以下心理特征:早期病人持否认态度,拒绝接受这一严酷的事实。当诊断不可怀疑时,感到愤恨、抱怨,出现食欲、睡眠障碍,继而开始求索生存之路,寄希望于治疗,甚至盲目乱投医,接受一些不切实际的治疗方案。当疾病已不可治愈时,病人陷于极度的抑郁之中。晚期病人无可奈何地接受自己即将死亡的现实,心境反应平静,但此时实际上是处于无望无助的状态。

癌症的诊断是否通知病人,在什么时候通知,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患者愿意知道自己的病情。如果出于好意给病人一个假诊断,一旦病人知道后,顿时会受到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对医生和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加重病情,对治疗不利。

3.癌症治疗引起的心理反应 不论是化疗、放疗或手术切除,对癌症病人来说都要在相当长时间内忍受较大的精神和躯体的痛苦。化疗引起的呕吐,放疗导致秃发,特别是手术能造成躯体或内脏残缺以及功能丧失,如喉癌切除术后语言功能丧失,生殖器肿瘤手术导致性功能丧失,四肢骨肉瘤截肢术后造成残疾等,这些都可给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构成心理创伤。如果我们在拟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前有分寸地告知病人会产生什么反应和需要忍受多大痛苦,病人就会对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比较容易接受。罗宾森(Robinson)称之为预制情报法。他对前列腺癌病人在放射治疗前采用这种方法,发现当病人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没有见到预期会发生的心理障碍。预制情报再加上医护人员安慰、鼓励及药物对症处理,病人的抑郁、焦虑以及发生治疗副反应的情绪障碍会大为减轻。

同类推荐
  •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本书的目标是让你掌握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心理学知识和策略,使你能够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旁门左道看心理

    旁门左道看心理

    本书从星座、血型、性格及其他方面分析其与心理学的关系,配合实用的趣味心理测试,一步步走进神秘的心理学世界。
  • 维护你的心灵: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导读

    维护你的心灵: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导读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干部而言,保持心理健康,既是正确履行职责的前提,也是培养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思想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干部管理要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这是对新形势下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学习基本哲理和道德的理论,使自己变成一个高尚的人。做到心胸开阔,知足常乐,不患得患失,不自寻烦恼。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道德观是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基本要素。科学地、客观地、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现实。能和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充分了解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 荣格谈心灵之路

    荣格谈心灵之路

    本书收录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生的智慧经典。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的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极富有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情怀的思想家的心灵之路。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价值理念,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热门推荐
  • 我从未停止寻你

    我从未停止寻你

    儿时发生的故事,有些已经淡忘,有些却刻苦铭心.......
  • 幸好还有你爱我

    幸好还有你爱我

    烂漫善良的李欢月尽管家庭生活不尽人意却依然活得十分阳光,遇到陆允生后两人逐渐迸发出爱情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傅总的异能前妻

    傅总的异能前妻

    总裁异能文!前期虐文预警!后期强宠!异能少女的噩梦都不在不久后成为现实,无数次挽救,无数次被误解……连同她爱的人。#傅氏总裁&当红女星海岛度假#热搜榜第一的消息毫无保留映入眼帘,许半童安静的刷着评论,彼时当事人就在隔壁房间……一朝欢喜,愿一生相随。至少遇到傅弃之后她是这样想的。奈何情深不寿,伤过痛过也恨过,许半童终于放了手。本以为这就是一切的结束,可谁知傅弃却反悔了!“放过我好不好,像我这么恶毒的人。”“不,你不是。”“我们已经不合适了!”“不试试怎么知道。”傅少糊里糊涂的辜负的人,用他的花,要用千千万的宠爱给追回来。“如果伤害没撤回,我愿意一生的偏爱来弥补”
  • 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

    兔子娜瑞遇上了狐狸杰克,一条围巾成了他们的缘分。披着羊皮的狼和披着狼皮的羊在草原上相互追赶,远处有一个拿着猎枪的猎人。小狗丽娜见义勇为,救了一只被欺负的狗子汪仔,后来她才发现救的不是狗,救回来的是一个祖宗!…………超甜动物恋爱谁说动物没有爱?【温馨又可爱的小故事】【平凡又温暖的时光】请持续关注《动物世界》
  • 萌妻重生:佟少莫纠缠

    萌妻重生:佟少莫纠缠

    被爱了十年的男人允许送去喂鳄鱼,这一喂倒是让她回到了相遇的时候,很好,从现在起她倒要看看是谁利用谁?没成想利用完之后,这男人居然赖上自己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生物学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生物学

    本书主要是介绍人类起源进化和人体奥秘和科普读物,全书共有两章十四节。
  • 青春有爱之千年等待

    青春有爱之千年等待

    为了在今世遇见你,前世的我在佛主前苦苦的求了一千遍;为了在今世与你相知,前世的我在佛下静心修炼了一千年;为了在今世与你相恋,前世的我在佛前化作了一盏灯,静静的燃烧了一千年。所以,你是我前世修来的缘,你是我三千年的等待,三千年的渴望,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相爱,好好的度过修来今世缘。
  • 荧煌

    荧煌

    武者之道,舍我其谁!少年武者的奇特想法与一名神秘人不谋而合,探索个人所追求的武道之路也由此展开。
  •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