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26

第26章 远亲近邻(2)

人主人主,就是给人做主

鲁:乡间礼俗,只是本族人出面的场合还罢了。要是母族出面的,母族为长;妻族出面的,妻族为长。我们那里有说法,称之为“翻桌子的”。

比如孩子结婚,家里举办婚宴,拿我来说,我的母族也就是父亲的妻族必须首先请到。请到之后得在大门外迎接,迎接之后不管还有什么客人,要先让妻族一行进门,进门之后稳稳坐定整个宴会的正席。妻族一支,从上往下数三辈都是坐正席的主儿。我们那儿,舅舅家这面的表兄表弟,称之为“上榜姑舅”。姑姑家这面的表兄表弟,因为属于父族亲友,只能称为“下榜姑舅”。乡间婚宴,领东管家最最小心的就是“上榜姑舅”,事先要一而再、再而三了解透彻这层关系,礼数不敢怠慢。稍有差池,上榜姑舅说不定毫不客气将桌子掀掉。是谓“翻桌子的”。当然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只不过说明其权威罢了。

若是丧事,更不了得。母族一支,俱是“人主”。母亲去世当日,子女要披麻戴孝前往泣告,跪在门外细说去世前后经过,咽气当口表情安详与否。到准备入殓,人主要来看过死者体征情形、殓衣是否够规格,得到允许,主家才可以入殓。包括何时下葬,睡什么棺木,请什么吹打,都需要得到“人主”同意。否则,“翻桌子”没商量。

去年,我静乐一个同学的父亲过世。老人生前已经将后事安排妥帖,给自己准备的是一口杨木棺,还有一副松木棺。老人临终前嘱咐子女,自己睡那一口杨木的,留下松木的给你们的母亲吧——我是没有“人主”的人,没人寻你们麻烦,你妈妈是有“人主”的人,怕将来有麻烦呢。

我同学细说当时,哭得死去活来。

张:上榜姑舅、下榜姑舅,这名堂多有趣?包含了多少礼仪文化的内容?不说别的,乡间各种亲戚的称谓,城里人首先就闹不清爽。比如,父亲的姑姑,我们称呼老姑姑;母亲的姑姑,要叫姑姥姥;同理,父亲的姨姨,称呼老姨姨;母亲的姨姨,称呼姨姥姥。正是孔夫子说的“必也正名乎”,名正而能言顺。

说到丧礼人主的话题,比如我父母去世,我奶奶的娘家人、父亲的母族,姥姥的娘家人、母亲的母族,统称为老人主,也是必须请到的。而父母去世,我母亲的娘家人,那是当事的正宗人主,那得专门去人报丧、送孝,最是要礼仪周全。

在亲戚往来场合,古礼强调尊重母族、妻族,那实在是体现“三族共和”的重大礼仪。

咱俩后面会辟出专章来对谈乡间最庄严的丧礼,许多内容到那时再细说。现在,我想就关于“人主”的话题,先谈几句。

我父亲有句话总结得好:人主人主,就是给人做主的。

妇女受压迫,社会地位低下,人们最爱引用的,莫过是说丈夫抛弃妻子的“七出之条”。其实,从古代律法到乡俗,讲究的是人情天理。女人不孝顺、不贤良,屡教不改,为什么不可以解除婚约?反过来讲,丈夫无故休妻,同样会受到律法的制裁。古代的律法,并不只是一边倒,注意到了律法的公正与均衡。

而且,在乡俗层面,从来不乏维护妇女权益的内容。比如,一家的闺女出嫁后,在婆家如果受欺负,闺女可以回娘家。盂县人称作“住主子家”。娘家当然容留女儿,便是给女儿做主。媳妇住到娘家不回来,夫家会派人去说合;一般人说合不成,夫家宗族里会派出代表,专程登门去“说事”。还是说不成,丈夫就得出面,上丈人家去赔情道歉说好话,让女方宗族方面点着鼻子数落六够。实在还请不回女人来,婆婆最后出马,上门拜见亲家母,乃至两个家族摊牌。

平日,谁家丈夫打老婆啦,哪个婆婆虐待媳妇啦,实在过分的,娘家人会出面到男方村里来。或则说合,或则便是数落质问。这样事体的出现,称之为“人主”出面给出嫁的闺女做主。而谁家一旦发生了“人主”前来做主的事儿,谁家那是大大丢人,在自己宗族里就抬不起头。从此,丈夫你得改改脾气,婆婆你得待承媳妇好一些。

当然,中国人讲中庸,礼法讲究中和有节,凡事都有个限度。咱的闺女有缺点,有毛病,娘家一味护短,也不成。除非决意不交这门亲戚了,干脆解除婚约了事。不到离婚的份上,娘家太撑架子,往往会适得其反,自己下不来台。

我的六堂弟李山,刚结婚时媳妇就跑回过娘家。家里差人、宗族里托人,几番说合,不见效果。李山登门,受了数落,说了好话,丈母娘还是“冻死不下驴”。最终,是我的三大娘亲自出马。三大娘有个外号,人称“霍雷氏”。翻译出来,就是雷母娘娘。说话声儿大,随便聊天,回音震得红崖头上嗡嗡响。而且,她这霍雷,属于那种接连不断的拉磨霍雷,中间不加任何逗号、顿号,能一气儿响三四个钟头。

且说我三大娘进了李山媳妇村子,离亲家母院落还有半里多地,从村口就开始数落上了。媳妇是如何不贤惠、自己是怎样宽厚仁义、李山又如何疼爱老婆有了老婆忘了娘、公公老三又怎样偏待媳妇,你家是什么人家、你村是什么村子,生出这号不说理的女子来。等等如何,文不加点、排山倒海,拉磨霍雷惊动了整个村落。结果怎么样?霍雷氏还没有抵达亲家门上,亲家母将闺女活生生推出来:罢罢罢,快快快,咱算惹不起人家红崖底的霍雷氏!

满村人笑成一团,女方宗族里反倒认为自家人太过分了,让红崖底老张家这么数落了一回。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妇女自古以来何尝缺少人权、女权?硬要说红崖底的妇女,没有巴黎沙龙里的妇女那样的女权,这叫抬杠,本身没有可比性。

我们老家和顺民你的老家,古礼一概最尊重母族、妻族亦即“人主”们,这说明了什么?那绝不仅仅是空壳化的仪式,其间的内核是对女权的保护与尊重,是“三族共和”的和谐理念。

鲁:张老师你讲的这个霍雷氏太生动了。这个外号也准确得很。这不是你创作的吧?

张:哪里哪里,我是爱给人起外号,一般也还生动准确。不过,这霍雷氏确实不是我的创作。

鲁:这也就说到我们护城楼。邻家一户泥匠,非常老实,生有两个儿子,家里穷。生产队的时候,常常炒一锅玉米粒就是一顿饭,后来老婆离婚跟了一个吃供应粮的。两个儿子娶亲,都是师兄师弟帮忙张罗。大儿子的丈母娘厉害,吃准这家人软处,住闺女家不出三天准要臭骂女婿一通,臭骂女婿一通捎带连亲家骂上半天。因为隔一条巷子,常常听见叫骂,那个女人的记忆力常常让我目瞪口呆,某年某月某日,几时几刻几分,什么什么事件,记得清清楚楚,盐咸醋酸。编年史,断代史,整整一部血泪史。有一次,太过分,上手就打了女婿两个耳光,但骂着骂着突然噤了声,抬起头看时,墙头上,房顶上站满了人,甚至有的邻居已经破门而入闯到院子里,满眼都是愤怒的目光。那女人慌失失回去收拾东西回了自家村子,从此再不敢踏进我们村半步。

比起那霍雷氏,我们村里众人的愤怒也异曲同工。

地缘亲邻

鲁:跟张老师你们红崖底不同,我们护城楼村拢共三十几户人家,就有十几姓,是个杂姓村。没有人多势众的大家族,宗族概念相对要弱一些。村民大体上以小手工业者居多,船工、木匠、泥匠、铁匠、毛毡匠、皮匠、口袋匠、卖小吃喝的小生意人、吹鼓手,当然,也有种地的,多是菜农。所以,老一茬人说,咱村是碎砖烂瓦弥砌的一个村子。直到1940年代,县参议会副议长贺璋甫先生来村里定居,才算给护城楼村增添了一些贵气。

从村民的职业构成不难发现,当年我们这个村子的形成,仍然跟黄河航运码头的出现有关系。我曾经考察过山西境内几乎所有的黄河古渡口,从上游河曲城一直到下游茅津渡,一千多里沿河撒布因渡口而兴起的城镇情形都差不多。

先说我们村,表面上各家各姓,经过历代勾扯连挂,大都沾亲带故。七竿子打不着,八竿子总能打着。邻里相处,地缘因素之外,你家嫁出去的姑姑,或者就成了我的丈母娘,捎带着也就有了一定的血缘亲缘关系。或者说,这一个“碎砖烂瓦弥砌”的村子,又是顺着血缘亲缘关系重新聚集在一起。这也正是乡村人口流动的一个规律。

当然,这也与大家自来的谋生方式有关系。船工自不必说,浪林里讨生活,七八条命系在同一条船上,命交阴阳界,船令如军令。不是亲兄弟,情谊胜如亲兄弟。而其他小手工业者都围绕一座码头讨生活,各种信息交流与合作也必不可少。具体到生活日常,取水,同饮一条黄河水,下河去担水的坡道,村里人会格外一致爱护;冬天砸冰取水,则要几个后生合力才能穿透三尺厚的冰层;村里有公用的碾房,有公用的碓臼。护城楼人在县城周围,虽是杂姓村,却是一个十分抱团的村子。头天邻里纠纷打得狗血喷头,二天外头人欺负本村人,不需谁来号令,大家会一齐上阵、一致对外。

我们村子夹在县城城墙与黄河边的长城之间,两城夹一村,在我小的时候,还常常见上一茬年轻人跟外村人隔着那么高的城墙干仗。

外村的年轻人在城墙或边墙探头探脑挑衅:

护城楼家吃菠菜,

稀屎拉下两锅盖。

护城楼家不善,一疙瘩三尖子石头悠地扔上三丈高的城墙,城头之上顿时有人红头血面哭爹喊娘开了酱油铺子。

到夏天汛期,河里鱼多。鲶鱼、鲤鱼正肥,我们一茬后生识得水情,午后会相约到黄河里捞鱼。村里过去的船家都有一种“二人抬”渔网,可以在岸边顺水流方向打捞。一中午几个后生可以网到三四斤鱼,运气好的话可以拉六七斤,当然,也会常常拉上几网芦草。就在上大学暑假期间,我还和弟弟两个人每天下河网鱼。六七斤鱼,什么概念?短缺年代,那是一刀肥肉。网上鱼,养在缸里,一周之后,秋收在望。届时,母亲就支起锅做一锅“闷鱼”。将鱼切段,葱姜蒜盐醋煨上半小时,裹鸡蛋面油炸,然后下锅“闷”,加粉条、韭菜,满满一大锅,一定会就近叫邻居们前来一道尝鲜。

村里的明叔做的“闷鱼”最好。明叔叫我父亲是叔,比我父亲小一些,但我又得叫他叔,可见这层亲戚关系也是攀扯不清。

明叔的父亲去世得早,据说是让他娘给气死的。明叔的父亲是个小买卖人,卖些针头线脑。而他母亲有大烟瘾,大烟瘾一犯,能将煮在锅里的米捞出来卖了抽大烟。明叔的父亲担货郎担子回家来,母亲趁着给男人扫身上尘土的工夫,顺手将一匹布扔到房顶上,等丈夫发现丢了布,她早就将布换大烟抽了。老人就这么气死的。所以明叔老大不小没成家。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一茬外姓“长辈”张罗,帮他成了家。想做小买卖,又没有资本,父亲他们又帮他垫资撑起一个小摊子。明叔现在儿女双全,男婚女嫁,过成了红红火火一家人。

前面说过,谁谁家盖房起屋,家家户户都会出一个壮劳力来换工。谁家有婚丧大事,邻里除走礼之外,都跑到厨下来帮忙。大致上说,我们村虽然不是一家村,还保持着相当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且不乏温情。

这种温情,我的理解,其实仍然与你们那里由一族一姓构成的村落一样。各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的同时,生活日常中又少不得合作与融通。比方盖房起厦,需要合力完成;比方婚丧大事,更少不得相互帮忙;还有职业工种互换,等等。比方一些并不经常使用的日常用品,如大型宴席所需的桌椅餐具,如起屋盖屋所需的模板支架,需要全村人共同筹集,谁家使用时集中起来等等。

这里头有一个默契,谁对谁都没有必要承担义务与责任,但谁对谁又都脱不开此种义务与责任。

这种默契或曰乡俗,后来有些变味。护城楼是一个靠近县城的村子,这些年村里渐渐有上班的干部入住。这些人身份自高,尤其居一官半职者,指手画脚惯了,吆喝农民就跟吆喝自己的部下。好像农民低人一等,天生欠干部十斗八斗,村邻帮了忙连个谢字都没有。他的地位与农民不同,不需要太多邻里合作,也不受乡间礼俗约束,自然表现出的是为富不仁。他们哪里像是我们传统文化定义上的乡绅。到他们退休之后,无职无权,立即成了一个孙子,走哪哪讨人嫌。

因为这样一种自幼的成长环境,我对“远亲不如近邻”的理解更深一些。

张:涉及邻里关系,多少年报章杂志上都说到过城市居民邻里之间那种冷漠。城市生活,与乡村社会没有可比性。城市化程度越高,越现代,种种应运而生的现代病越严重。人的符号化、平面化,人际关系的荒漠化,愈演愈烈。

但在我父亲的叙述中,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中,城市人际关系也并不全然是当今的样子。

有人客观归纳说,1927年到1937年,是中华民国的黄金十年。我父亲1937年之前来太原,这座省城给他的印象,首先是夜不闭户。夜晚,要落雨了,巡街的警察会管自步入大杂院,用警棍来敲居民的窗户:要下雨啦,谁家晾着的衣服收回去啦!

1944年,我爹被发展为地下工作者,在南肖墙开了一间店铺掩护工作。同时与我母亲成家,租房居住,家里成了交通站。开店开的是杂货铺,我爹是注册东家,左边有鞋店“步云斋”、斜对过是棺材铺“英成厚”。几家店铺,相互照应往来,关系十分融洽。无论店庆,还是老板娘生日、孩子周岁,上礼祝贺、出席宴会、请客看戏,礼尚往来,一如乡间。哪家店铺遭了事儿,除了商会出面,大家一道街上的也会伸出援手。

同类推荐
  • 岁月回望集

    岁月回望集

    回望逝去的岁月,或许有多种方式:有的人会在静谧的环境中,独自一人,让随风的往事以过电影的形式在脑海中重现;有的人会面对一二知己,敞开心扉,倾诉此生一路走来的经年往事;也有的人会在同学、同事或战友聚会的场合,神情飞扬、绘声绘色地描述彼此共同经历过的校园生活、单位往事或军旅生涯……而我则是以这部拉拉杂杂的集子,对自己几十年生活中的一些印象深刻且有意义的所见所闻作些回顾。基于此,集子便取名为《岁月回望集》。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上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上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词又称“曲子词”“曲子”,它的产生、发展、创作和流传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词的起源较早,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大约到中唐时期引入了文坛,发展成为固定的文学样式,唐末五代时期开始流行,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有了一批专长填词的作家,词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技巧也成熟起来,五代末期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可称为这一时期词作的集大成者。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为青楼女子和教坊乐工而创作的,爱情相思、离愁别恨,几乎成了词的主题。
  • 不能说话的十二岁

    不能说话的十二岁

    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可能吗?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为什么?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是不是一种计谋?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是不是一种酷刑?千奇百怪的一遭遇,生死攸关的考验,战争对人性的挤压,厄运对生存的挑战……一切尽在本书之中。艰难困苦陪伴青春岁月,理想之光照亮少年之心。
  • 姥姥的遗产

    姥姥的遗产

    这是一本纪实性作品。书中截取一位平凡而卑微的农妇后半生“养育人”的生活片断,以外孙女“我”的独特视觉和切身感受,叙述姥姥呵护我们成长中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感人故事。姥姥以过人的勇气、辛劳和智慧,及底层女性独有的韧劲和耐力,还有不屈和尊严,把我们养育成人,又一次攀上了生命的山巅。姥姥大海一样爱的品格以及用爱养育后人的精神,就是她留下的无价“遗产”。
热门推荐
  • 冷王毒宠:王妃驾到,统统闪开

    冷王毒宠:王妃驾到,统统闪开

    她狂傲不羁,肆意张狂;他冷酷邪魅,手段狠辣。当他遇到她,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慕笙歌,23世纪古武世家继任家主,在晋级的时候被天道劈死了。穿越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王朝,成了第一世家慕家大小姐。但是悲催的是,爹不疼,姥姥不爱的。还被冤枉勾引皇子,扔到深林自生自灭。当她再次回来的时候,左手虐白莲,右手打渣男。身后还有一只甩不掉的小尾巴。当权倾天下的摄政王遇到狂傲不羁的慕大小姐,钢铁化为绕指柔。“娘子,你说为夫好不好看吗?”“你最美了。”“那娘子喜不喜欢为夫啊?”“最喜欢你了!” “那娘子我们就寝吧。”“…现在是白天。” 本文1v1~,男女双洁,宠宠宠~
  • 贪他美色

    贪他美色

    [也许我们终会相遇,可我却不知那是您。——ym]从没想过,自己的未来有你参与。余满觉得自己最近发生的事情跟小说似的,不切实际。为什么最近总是能巧合的遇见自己的爱豆?为什么爱豆和她有那么多的接触?哥哥,如果你被威胁了,请眨眨眼!他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她欲擒故纵,以退为进,你来我往,一点一滴细水流长。旁观者们看不下去了,纷纷助攻。和当红演员谈恋爱的设计师闺蜜林泷夕说:“有想过成为他女朋友吗?”余满:“没有。”金主大大高冷boss那情说:“你觉得肖君年怎么样?”余满眯着眼看她:“你想干什么?”好友当红小花饶孜孜说:“满满,谈恋爱不?我介绍我兄弟给你认识啊!”余满:“不谈,我不配。”……一波接着一波,余满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想让她谈恋爱?频频失败的撮合者们都对肖君年说:“孩子不开窍,难!”肖君年也感慨:“追媳妇儿好难。”
  • 做最好的执行者

    做最好的执行者

    本书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来源于众多优秀员工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并精选了大量经典、实用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对一般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都提供了具体的、可供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本书将帮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助你尽快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自己的人生飞跃。
  • 欧游杂记(朱自清小全集)

    欧游杂记(朱自清小全集)

    《朱自清小全集:欧游杂记》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的一本游记,其中收录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海阔天空》等名作11篇,其文风细腻委婉,语言精雕细琢,构思新颖别致,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温和之美,堪称中国白话美文的典范。让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其优美的文字的同时,对历史、对自然、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系列书介绍:名家小全集2017年底已出至38部,精选现代名家鲁迅、老舍、萧红、傅雷、李劼人、林徽因、汪曾祺、梁实秋、朱自清、郁达夫、许地山、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人经典代表作,原版原作,直抵黄金时代文学现场;精装便携,直通新青年通勤背包;文体齐全,3D呈现文学巨匠艺术成就。这是靠前套大规模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坛名家作品的小全集;这是一套精装便携,兼具典藏与青春气息的名家小全集;这是一套名家推荐,文体齐备,专家导读的名家作品集。特别收入作者年谱,中国作协副主席、有名评论家李敬泽诚意荐藏,一本书读懂一个作家,一套书读懂一个时代,超高性价比,助力全民阅读。
  • 何故思红颜

    何故思红颜

    一颗行为独特的小草,居然是狐族的宫主。呃,振新狐族固然重要,美男也不能少。他是九重天的主上,历劫之日阴差阳错却成了温文尔雅的游医,缘分天注定,三分靠司命。 月洒憔颜,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
  • 西王朝

    西王朝

    此去经年,太平远矣,王朝西落,诸君可逐鹿九州,战火并起
  • 灵气复苏的神

    灵气复苏的神

    作死青年的唤灵仪式,撬开了世界诡秘的大门。飞蛾、血咒、窥秘灵、稻草人,窥探人间的邪神。“我其实不想成神的,真的……”陆离随手扬起一场灵气复苏,狙杀了几只下界神灵,将核弹头扔下,无奈道,“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剧不好追?我只想宅在家里。”
  • 鬼道传人:神级败家子

    鬼道传人:神级败家子

    离婚的媳妇嫁给了村长,王大根从此一蹶不振。在村里他抬不起头,在朋友面前丢尽了面子,索性就破罐子破摔……赌钱、喝酒逗娘们,怎么坏怎么来,最终成为十里八村的大败家子……
  • 修真与数学

    修真与数学

    这里是数学大陆,这里的人都以数学为媒介修炼、引动灵气。这里的人对于数学十分不敏感,可哪怕掌握了一加一,也能使自己实力暴涨。他们尊重数学好的人以及……吃得多的人。而燕小二,他有华夏正统的修真秘籍以及疑似刺客宝典。但传统修真、数学修真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化学变化呢?
  • 三界图

    三界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