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39800000006

第6章

阴静阳躁 高云。阴阳者。万物之纲纪。故阴静阳躁。静而有常则为纲。躁而散殊则为纪。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高云。阴阳者。生杀之本始。故阳生而阴长。阳杀而阴藏。简按王注神农曰。与天元纪大论文同。此二句。诸家殊义。如李氏则举三说。然新校正说。最为确当。

阳化气阴成形 高云。阴阳者。变化之父母。故阳化气。阴成形。言阳化而为气。阴变而为形。李云。

阳无形。故化气。阴有质。故成形。马云。阳化万物之气。而吾人之气。由阳化之。阴成万物之形。而吾人之形。由阴成之。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李云。冬寒之极。将生春夏之热。冬至以后。自复而之干也。夏热之极。将生秋冬之寒。夏至以后。自 而之坤也。马云。吾人有寒。寒极则生而为热。如今伤寒而反为热证者。此其一端也。

吾人有热。热极则生而为寒。如今内热已极。而反生寒栗者。此其一端也。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马云。热气主阳。阳主上升而不凝。故清气生焉。清气生阳。宜在上。今反在下。

则生飧泄。盖有降而无升也。简按圣济总录云。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久风为飧泄。夫脾胃。

土也。其气冲和。以化为事。今清浊相干。风邪之气久而干。故冲气不能化。而食物完出。夕食谓之飧。以食之难化者。尤在于夕食。

故不化泄出也。谓之飧泄。此俗所谓水谷利也。今考说文云。飧。 也。从夕甫声。是与飧字自异。总录夕食之说。未见所出。详义已见于前。

浊气在上则主 胀 马云。浊气主阴。宜在下。今反在上。则生 胀。盖有升而无降也。张云。 胀。

胸膈满也。简按圣济总录云。内经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夫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二者不可相干。今浊气在上。为阴气干扰。而清阳之气。郁而不散。所以 塞而胀满常若饱也。广韵。昌真切。肉胀起也。

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吴云。反作。倒置也。逆从。不顺也。张云。作。为也。志云。此吾人之阴阳反作气之逆从而为病也。此论阴阳体位。各有上下。马云。按自阳化气以下。即当着人身说者。观下清气浊气之为在下在上生病。口气紧顶。则阳化气四句。不得泛说。简按千金肾脏门云。阴阳翻作。阳气内伏。阴气外升。知是反翻通。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高云。地气上为云。而曰云出天气。自上而下。然后自下而上也。天气下为雨。

而曰雨出地气。从下而上。然后从上而下也。阴阳上下。既神且明。简案性理大全。朱子云。雨如饭甑有盖。

其气蒸郁。而汗下淋漓。则为雨。

清阳出上窍 马云。如涕唾气液之类。

浊阴出下窍 马云。如污秽溺之类。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志云。清阳之气。通会于腠理。而阴浊之精血。走于五脏。五脏主藏精者也。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志云。四肢为诸阳之本。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此言饮食所生之清阳。充实于四肢。而混浊者归于六腑也。饮食之有形为浊。饮食之精气为清。简按以上三段。对言清阳浊阴。而其义各殊。王注不太明。

阳为气阴为味 张云。气无形而升。故为阳。味有质而降。故为阴。此以药食气味言也。

味归形形归气 张云。归。根据投也。(出诗曹风毛传。)五味生精血以成形。故味归于形。形之存亡。由气之聚散。故形归于气。志云。阴为味。阴成形。地食人以五味。以养此形。故味归形。阳化气。诸阳之气。通会于皮肤肌腠之间。以生此形。故形归气。

气归精精归化 张云。气者。真气也。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人身精血。由气而化。故气归于精。精者。坎水也。天一生水。为五行之最先。故物之初生。其形皆水。由精以化气。由气以化神。是水为万物之原。故精归于化。简按家语云。男子十六。精化小通。(通雅。小通。言人道也。)并为化生之义。

又按上文云。阳为气。阴为味。吴云。臊焦香腥腐为气。酸苦甘辛咸为味。此固然矣。故形归气。气归精。精食气。气生形。气伤精之气字。似与五味对言。而为五气之气。然至下文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而穷矣。故姑从张氏之义。

精食气形食味 张云。食。如子食母乳之义。气归精。故精食气。味归形。故形食味。马云。所谓气归精者。以精能食万物之气也。精赖气而生。犹云食此气耳。(主物之气言。)所谓味归形者。以形能食万物之味也。形赖味而滋。犹云食此味耳。

化生精气生形 马云。所谓精归化者。以化生此精也。化为精之母。故精归于化耳。所谓形归气者。

以气生此形也。气为形之父。故形归于气耳。(指人身之气言。)简按以上四句。乃解前文四句之义。故马氏下所谓字而释之。

精化为气 张云。谓元气由精而化也。上文既云气归精。是气生精也。而此又曰。精化气。是精生气也。二者似乎相反。而不知此正精气互根之妙。以应上文天地云雨之义也。李云。气本归精。气为精母也。此云精化为气者。精亦能生气也。如不好色者。气因以旺也。

气伤于味 张云。上文曰味伤形。则未有形伤而气不伤者。如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

是皆味伤气也。马云。凡物之味。既能伤人之形。独不能伤人之气乎。左传。晋屠蒯曰。味以行气。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马云。气味太浓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用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而益壮矣。(如用参 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马云。何以壮火之气衰也。正以壮火能食吾人之气。故壮火之气自衰耳。何以少火之气壮也。正以吾人之气。能食少火。故少火之气渐壮耳。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马云。惟壮火为能食人之气。此壮火所以能散吾人之气也。食则必散。散则必衰。故曰壮火之气衰。惟吾人之气。为能食少火之气。此少火所以能生吾人之气也。食则必生。生则必壮。故曰少火之气壮。按此节。分明论万物有阴阳气味。而吾人用之。有为泄为通。为发泄为发热。及衰壮生散之义。

王注不明。与前后阴阳气味俱无着。非本篇之大旨也。简按壮火少火。承上文发热以喻之。气薄喻少火。浓喻壮火。马注为稳贴。汪氏则訾马注云。是桂附永无用之期也。盖概论已。再按张氏辈。漫然以火为阳气。其义虽似精微。与前后文。不相承接。故不可从矣。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张云。此下言阴阳偏胜之为病也。阴阳不和。则有胜有亏。故皆能为病。简按马以此以下。接前文。为气味大过生病之义。志同。并不可凭。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张云。此即上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之义。盖阴阳之气。水极则似火。火极则似水。阳盛则隔阴。阴盛则隔阳。故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之辨。此而错认。则死生反掌。重。平声。

寒伤形热伤气 张云。寒为阴。形亦属阴。寒则形消。故伤形。热为阳。气亦属阳。热则气散。故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 吴云。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

风胜则动 马云。振掉摇动之类。

寒胜则浮 吴云。寒胜则阳气不运。故坚痞腹满。而为虚浮。

湿胜则濡泻 集韵。濡。儒遇切。音孺。沾湿也。奇效良方云。泄泻。人为一证耳。岂知泄。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泄。赤水玄珠云。粪出少。而势缓者。为泄。漏泄之谓也。粪大出。而势直下不阻者。为泻。倾泻之谓也。简明医要云。濡泻。粪或若水。考王注。即水谷利。与飧泄无别。

寒暑燥湿风 此五气配四时中央也。左传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乃别是一家之言。内经无六气之说。

而运气家。五气之外加火。配乎三阴三阳。以为六气。夫火者五行之一。岂有其理乎。

化五气 高云。心气主喜。肝气主怒。脾气主悲。肺气主忧。肾气主恐。以生喜怒悲忧恐。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张云。喜怒伤内。故伤气。寒暑伤外。故伤形。举喜怒言。则悲忧恐同矣。举寒暑言。则燥湿风同矣。简按寿夭刚柔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庄子在宥云。人大喜耶毗于阳。大怒耶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楼英云。此上二节。经旨似有相矛盾。既曰寒暑伤形。又曰寒伤形。热伤气者。何也。盖言虽不一。而理则有归。夫喜怒之伤人。从内出。而先发于气。故曰喜怒伤气也。寒暑之伤人。从外入。而先着于形。故曰寒暑伤形也。分而言之。则怒之气从下上。而先发于阴。故曰暴怒伤阴。喜之气从上下。而先发于阳。故曰暴喜伤阳。寒则人气内藏。则寒之伤人。先着于形。故曰寒伤形。暑则人气外溢。则暑之伤人。先着于气。故曰热伤气也。

满脉去形 张云。言寒暑喜怒之气。暴逆于上。则阳独实。故满脉。阳亢则阴离。故去形。此孤阳之象也。脉经曰。诸浮脉无根者死。有表无里者死。其斯之谓。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张云。重者。重叠之义。谓当阴时而复感寒。阳时而复感热。或以天之热气。伤人阳分。天之寒气。伤人阴分。皆谓之重。盖阴阳之道。同气相求。故阳伤于阳。阴伤于阴。然而重阳必变为阴证。重阴必变为阳证。如以热水沐浴身反凉。凉水沐浴身反热。因小可以喻大。下文八句。即其征验。此与上文重寒则热。寒极生热。义相上下。所当互求。

故曰 王子芳云。引生气通天论之文。以证明之也。

春必病温 宋本。作温病。简按论疾诊尺云。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故曰。冬伤于寒。

春必生瘅热云云。正与此节同义。张云。按此四节。春夏以木火伤人。而病反寒。秋冬以寒湿伤人而反热。

是即上文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之义。

秋伤于湿 汪昂云。喻嘉言改作秋伤于燥。多事。

端络 张云。端。正也。络。联系之义。高云。端。直。络。横也。

论理人形(至)皆有表里 马云。人有形体。则论理之。(如骨度脉度等篇。)人有脏腑。则列别之。(如灵枢经水肠胃海论等篇。)人有经脉。则端络之。(如经脉等篇。)脉有六合。则通会之。(如经别等篇。)气穴所发。各有其处。且有其名。(如气穴论。)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如气穴气府骨空等篇。)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如皮部论等篇。)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如本篇下节所云。)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如血气形志。有太阴与阳明为表里之谓。)志云。分部者。皮之分部也。皮部中之浮络。分三阴三阳。有顺有逆。各有条理也。

肝生筋 五行大义云。元命苞曰。筋有枝条。象于木也。

其在天为玄 易文言。天玄而地黄。据下文例。在天以下二十三字。系于衍文。且与肝脏不相干。宜删之。

在色为苍 苍。草色也。王谓薄青色。可疑。

在声为呼 志云。在志为怒。故发声为叫呼。简案王云。亦谓之啸。盖啸。蹙口而出声也。唐孙广有啸旨之书。恐与叫呼不同。

在变动为握 张云。握。同搐搦。筋之病。志云。变动。脏气变动于经俞也。握者。拘急之象。筋之证也。

在志为怒 志云。肝者。将军之官。故其志在怒。

悲胜怒 下文属忧于肺。据文例。此悲当作忧。新校正之说未允当。

心生血 志云。血乃中焦之汁。奉心神而化赤。故血者神气也。

心主舌 五行大义云。火于五行不常见也。须之则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富过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

    富过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

    本书内容共分八章,分别对洛克菲勒家族不同时期的领军人物做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以详尽的笔墨再现了洛克菲勒家族的杰出人物在各自的时代所创造的辉煌。
  • 娘娘黑化超难哄

    娘娘黑化超难哄

    为爱奉献的许凝霜处处忍让,在失去了两个孩子,家族被发配充疆后,自己也被奸人污蔑打入大牢,在死后终于看清了那个男人的嘴脸,决心不再逆来顺受,重生之后,保家府,斗妃嫔,并终于使愚昧的皇上回心转意,了却了上一辈子的执念。
  • 人间泪根之案件背后

    人间泪根之案件背后

    泪根背后,或多或少的又充斥着温暖。戴东杰与沈心云找寻真像,忘我付出,悲天悯人,希望这对有情人能终成眷属修成正果!谨以此文献给站在高危职业金字塔顶端的警察同志与喜欢现实主义,悬疑离奇事件的读者。
  • 火种回溯者

    火种回溯者

    希望,乐观,无私,勇敢我深信,无论是故事内还是故事外的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火种。这是来自内心的力量,强大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燃烧。(封面正在制作中)
  • 魔逆情

    魔逆情

    那一世吾辗转天地之间行途万里只为寻你容颜那一年吾跪地仙宫门前叩首千遍只求见你一面那一日汝嫁入灵殿泪流满面白绫悬梁悲化剑那一夜吾三步白头抚剑成魔轮回生世魔逆情
  • 一世一梦故人归

    一世一梦故人归

    前世,强权是你我相见的枷锁,幽深的皇都成为最佳的埋骨之地。风雪阻断了两颗赤诚之心。今生,时间成全所有遗憾。我将带着这份赤诚,重新站到你的面前。一世一梦,故人终将归来。
  • 额头村第一小商贩

    额头村第一小商贩

    穿成农女不种田,誓做额头村第一小商贩!可这商贩之路,道阻且长啊!怎么发家致富这么难?经典种田文的套路不应该是,穿越三天就能吃上肉;穿越三十天就能换套房;穿越三百天就能成神的吗?我佟喜到底是差了哪点儿???这最后到底是致富,还是被生活制服了呢?你且看……
  • 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指出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由此可见,家庭的和谐与否,在建设和谐社会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亲情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必备条件,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对父母、亲属、家庭的自然感情。亲情关系是人世间最原始最天真的感情。是最纯真无私的感情。亲情的体现为“爱”和“孝”。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呵护是为“爱”。晚辈对于长辈的尊敬爱戴是为“孝”。
  • 将军的布衣娘子

    将军的布衣娘子

    赵雩有桩得意的事儿,就是十四岁的时候,‘欺负’了个暗恋的男人,如今她开了三间布料铺子,混的是风生水起。秦獠有桩难以启齿的事儿,就是十七岁的时候被一个女人给‘欺负’了,如今虽然他已经是大将军了,但是一想到依然气的抓心挠肝。得胜还朝的秦獠亲自来找那女人算账,可是……“什么?嫁人了?!”女人你怎么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凌雪传

    傲凌雪传

    一个不一样的仙侠世界,这里交织着爱恨情仇,他是雪宫岭大弟子,她是雨神转世,但只是一介凡人,她的家族被魔人所害,她发誓要杀尽天下邪物,遥远的一个阴谋慢慢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