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93900000002

第2章 亲情友情

缘分

谁知她哪来的那份闲情逸致,突然闹着要养鸡,可能是受了邻居们的影响。

其实,我不同意她养鸡也不是没道理的。就我的工作来说,平时没有节假日,忙起来没黑天白天。再说,我时值而立之年,想名副其实地立起来,就得抓紧一切时间追赶。说句实话,就怕因为养鸡误了我的事业。

那天,她买回了这100只鸡后,我们就忙开了,张罗饲料、鸡房、鸡槽等等,哪样也少不了。

说起来,我家和鸡还有着特殊的缘分呢。我母亲是属鸡的,在鸡年生了我。我爱人也是属鸡的。后来生了孩子还是属鸡的,就我们这个小小的三口之家,百分之百地属鸡。

小时候我曾听妈妈说:“属鸡的好,属鸡的刨着吃,会过日子。”

是啊!当时人们不会过又怎么生活呢?全家七口人,全靠爸爸一个人每月42元工资养活。

说来也巧,《农垦工人》创刊纪念时,作为这家杂志的特约记者,我得到他们赠给我的一枚金鸡纪念币。后来,爱人过生日,我郑重地把这枚纪念币送给她。接过纪念币时她说:“那么等以后儿子过生日时,我再送给他。”真不愧是属鸡的,还那么会过呀!

按理说,现在生活富了,不必像以前那样仔细了。可目前国家并不太富,小家庭也不具备高消费的条件,母亲说的那种鸡“刨着吃”的精神不能丢。

为了节俭过日子,我从工作之日起就不吸烟,倒也不是从来不吸。难怪去老师家玩时老师说:“你这人真怪,上学时不让你抽烟,你偏抽,现在让你抽,你又不抽了。”

其实我并不怪,因我多少年来一直信奉徐特立老先生写给毛泽东的那副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明知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不去克制自己。也有人说,不吸烟写不出东西来,我是最不信这话的。到目前,十年来我从不吸烟,报刊上发表我的稿件也赶超两千篇了。有人说戒不了,我想,一个人连自己的弱点都克服不了,还能干成什么事呢?

其实,属啥与人品行无关,只是后来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影响,本人努力的结果。

肉鸡到了出栏的时候了,我的感情反倒发生了变化。站在栏子里观望半天,不知抓哪只是好。抱起这个掂一掂放下了,抱起那个掂一掂又放下了,总有舍不得。

鸡长这么大,虽然我喂的几次是有数的,可这群鸡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它们只要一听见开门声,就都竖起脑袋,你一声、它一声地叫唤着。更有意思的是,它们把撒在地上的食物都一点一点拾到嘴里,就连拌食用的小木棍上沾的一点点也不放过。一下子使我重新领悟,以前母亲说的刨着吃的道理。

现在,人们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呢?

母子情

娘回关里才几天,我就觉得似乎很久了。不知为什么,我这个已进入而立之年的男子汉,如今倒像个孩子,就连梦中也常和娘在一起。

童年的往事,在我脑海的屏幕上闪现着。娘,没有什么文化,她是位农村善良的女性。正是她,从青春年华到两鬓如霜,像燕子一样,把全部心血灌注在我们兄妹五人身上,而我们正像一群贪婪的小燕,从不知道娘为我们啄食的艰难。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妹妹出世了,娘多么需要营养啊,可是,娘连一顿像样的小米粥也喝不上。一天,我放学回来,娘急忙把锅里的“代食品”端了出来,娘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甜甜地笑了。我看见了娘的笑脸,那是一种带有几分辛酸的笑容。那时我一点也不明白,娘问我:“好吃吗?”我说:“好吃!”我接着问娘:“娘,你生了妹妹也吃这个?”娘轻轻点了点头:“嗯!”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娘连那种“代食品”也没吃着。

后来,我上了高中,兄妹五个都上学了,家里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娘为我们日夜操劳,加上生小妹时坐了病,七口人全靠爹一个人每月四十多元的工资生活,我家成了单位里有名的“困难户”。

当时,可读的书又少,我又喜爱文学。一次,我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农村实用手册》,书里除了介绍一些农村应用文外,还介绍诗歌、小说等文体,这使我欣喜若狂,当我看清了定价后,呆住了,两元零四分。我爱不释手地把书还给了售货员,一口气跑回家向娘说了买书的事,真把娘难住了。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元零五分钱,娘失望地坐在炕沿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突然,她急忙奔到碗架前,伸手端出一只大碗,连连喊着:“有了!有了!”接着便流下了喜泪。随着娘的喊声,我看见了,那是一只装着六只鸡蛋的碗。啊!我的心立即颤抖起来。我想,这是用来换盐吃的,我执意不肯,娘说:“傻孩子,快去买书吧。好好学,别像娘这样,当睁眼瞎。”我接过这六只鸡蛋,直奔收购部去了。

娘对我好,我对娘亲。十年前的一个傍晚,我正在离家五十多里的一个农场生产队当农工,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娘住院了,当时我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一般情况下,家里是不会给我打电话的。

那是一个棒打不走的三九天,刀子一样的西北风裹着大雪,打在脸上像针扎的一样疼,我不顾一切地跋涉着,揣着除去当月伙食费仅有的五元钱。迎着满天星斗,我像个雪人一般闯进了病房,把娘吓了一跳,娘看我回来了,一边流着泪,一边吃力地支撑着身子,把我冻红的双手一下子揣进了她的心口窝,我不忍心,把手抽了回来,轻轻抚摸着娘的暴满青筋的双手,竟然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似的,鼻子一阵酸,眼睛便模糊起来……

我打开一个橘子罐头,一口一口地喂娘,娘甜甜地吃着,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第一次享受到儿子孝敬母亲发自内心的笑……

这一夜,我和娘挤在一个床上,娘睡得可香了,再也不做噩梦了。

爸爸曾经是军人

谁都有爸爸,可未必所有人的爸都当过兵。当然,我的爸爸当过兵。而他现在仍然是个退休不退岗的老兵。

我曾羡慕过同学们,有个当官的爸爸,有个党员的爸爸,有个有钱的爸爸……在填履历表时,我总觉得比别人矮一头。我也曾埋怨过爸爸无能。你资格这么老,革命这么早,为什么没入党?为什么没当官?可爸爸当时怎么能对一个孩子说得清哪。我总觉得爸爸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少了。

今天,我终于感到自豪了,我是老垦荒战士的后代,我是新一代北大荒人。

爸爸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在一次战斗中,他左胳膊被炸弹炸碎了骨头,先后开过几次刀,都没把炮弹片取净。直到现在,他的胳膊还时常红肿发疼。

后来,爸爸放弃了回老家的机会,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和亲人们,硬是和战友们一起来到千古荒原——北大荒。

开荒、种地,用双手唤醒沉睡的荒原。

伐木、烧砖,用血汗换来一幢幢楼房。

爸爸脱下了黄军装,可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当时,农场医院里没有血库,遇到急病人需要输血,他就赶到医院。那几年,先后输了4000毫升血。每次输完血,他都舍不得买点营养品补养身子,把钱全都用来给家里买粮食,给我们买本子。困难那年,我和姐姐到晒场用棉帽装了一兜黄豆,回来想炒着充饥,爸爸知道了,硬逼着我们把黄豆送回晒场。他当了那么多年的粮食保管员,我们动一粒粮食都不行。

爸爸做了几年的干部工作,转干时他又超龄了。他几次申请入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愿望。但几十年来,爸爸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真挚热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执著追求,始终不渝。

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爸爸虽然没有年轻时那么英俊了,流逝的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冲刷出一条条沟痕,但仍保持着当军人的风度,可能像爸爸这个年龄、经历,在部队里有当将军的了。可爸爸直到退休前,连个排长也不是。可爸爸是知足的,他常说:“我比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强多了……”

今天,我终于懂得,爸爸,还有和爸爸一样的成千上万的老垦荒战士们,把整个生命都交给了北大荒,他们得到的太少了,奉献的太多了。

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千万顷良田,留下了宝贵的北大荒人精神。

记得著名诗人郭小川在《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一诗中写道:

继承下去吧,我们的后代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是的,我们要继续下去,这笔永恒的财产;是的,我们要世代耕耘下去,这片神奇的土地!

依依别情

中秋节前夕,家家都在为过好这古老的节日忙着。

一天吃晚饭时,我告诉妻子,明天我又要外出了,而且,中秋节和国庆节怕不能在家过了。妻顾不得孩子在一旁,放下饭碗,赶紧拿起毛巾。

我理解她。结婚八年了,哪年我不得外出几次?特别是近几年,每年都得外出三四个月。其实,我并非有瘾,也不是像她说的那样“跑野了”。有时,非得我去不可。就拿这次来说吧,其实,早就决定去管局驻秦皇岛办事处采访,工作一直打不开点。正巧,昨天接到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的通知,北方地区八省区面授活动定在北戴河举行。而且授课教师均为知名作家。我作为一个副刊编辑、文学联谊会的负责人,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巴不得的事。

最初,我哪次外出,她总是把我送到车上。回家后,就和孩子扳着指头算我哪天回来。

后来,夫妻间礼节性的仪式,变为实实在在的疼爱。

那天早晨我动身时,她还在被窝里,我把她叫醒,轻轻吻她,揣着夹有她和孩子照片的采访本,抬腿匆匆走出去。

我刚下楼,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句话,“早点回来……”

带着她期待的目光,我这颗跑野了的心,永远也不会冲破妻子那缜密的情网。

远方的祝福

我喜欢朋友们寄来的贺年片,为那一幅幅画面而陶醉。然而,更使我倾心的是贺年片上带着体温的赠言。那一句句赠言深沉而富于哲理,捎来了远方的祝福,令我久久难忘。

相传,贺年片起源于汉代,当时称为“名”。唐宋时称之为“门状”,宋朝时“门状”特别盛行,文徵明曾在他的《拜年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也随人投数纸,世间嫌简不嫌虚。”揭示出当时官宦人家送门状的虚伪客套。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交热”的兴起,贺年片有了新内容。

你看嫩江农场中学王喜德寄来的这张,正面是手捧百花奖金杯的最佳男演员王心刚。

赠言写道:“我们拥有今天的幸福,我们更有获得金杯的权利!也许新年的钟声,就是我们腾飞的礼炮吧!”

金杯,谁不崇尚。尽管今生今世也未必能得到它,可丝毫不能改变我们前进的方向。

再看伊春市诗友李元友寄来的这张,正面是世界风光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蓝天、白云、洋楼;绿水、铁桥、小舟,迷人的风景似乎离我们太远,可赠言,却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把大千世界装入一帧帧风景内,便有江水铸就的路可走。其实,一大群拥挤你早就领教了,总会有立体的路在你脚下。”

在人生通向成功的彼岸,路也并非一条。铁桥、小舟,还可跃入江水搏击,让站在岸上的观望者去评论吧!

“迟到的祝福情更浓。”这张是黑河地区粮校张振国元旦后寄来的。我服了,在平常人眼里,迟到简直是一种过错,可在文学爱好者笔下,却给你另一番感觉……

遗憾的是,元旦已过,我还没能给谁寄过一张。亏得新年伊始,趁还年轻,让我们用生命来写吧!把她献给未来。

珍藏的记忆

送你去火车站的路上,尽管我们同路的人很多,你仍悄悄对我说,我们这个班里,和你要好的人有好几个,有的爱你爱得发狂。你说,那个穿夹克的人昨天突然搂着你,啃你的脸蛋,我曾镇静地对你讲:“那你也不要慌……”

此刻,你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似乎看透了我的心理活动。

真有些后悔,我们不如早点挑明。你我心照不宣,有时不得不用蹩脚的玩笑来掩饰内心的变化。

短短的一周时间,感情竟发展得这么快,回想起来,真有些好笑。从而,也证实了“文人多情”。严峻的事实,使我对原来的信条有些动摇。

开联欢会那天晚上,我朗诵了一首写给妻子的诗,你笑我没出息,你那笑似乎是刚从醋坛子里捞出来的。

登香山那天,你发现我肩上又多了个背包,后来你知道我是帮另一个女人背的,你就信口说了一些不着边的话,而且是当着那个女人,似乎当时只有我一个男人。

当翻译告诉我,几个游园的外国人以为我俩是夫妻时,你那痛快的笑声和你那绯红的脸颊,似乎告诉我你心里的秘密。

你让我猜你的年龄,真难住我了。尽管平时我的判断很准,到你这儿却不灵了。你说你比我小一岁,我相信了,只觉得你似乎发福早了些。可后来你又说你的女儿已上高中了,我不知不觉地开始疏远你。至今,我也说不准你的年龄。

我不只一次地表白,我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可又不敢说出心里话。后来,还是在送你的电车上,是人流把我们挤到一起。面对面彼此虽没吭半句话,可从眼睛里却看出你的欣慰。

记得昨天,别人为我洗的彩照一到,你就选出一张,悄悄地留下了。最后,你又在送给我的照片后写上了两句话:“飘飘洒洒北国雪,暖暖融融江南春。”

天赐良机,又不完全是恩赐。你坐的车是8点30分开,我坐的是9点30分开。你心里明白,我不愿意让你多逗留一天的缘故。

让我们把这段珍贵的情谊,深深珍藏。

除夕的思念

除夕,夜幕刚刚降下,远处的鞭炮声已开始稀稀拉拉地响起。妹妹早就抱着孩子回婆家去了。弟弟比往年还积极,在厨房里丁丁当当地忙着。尽管我也极力寻找往年除夕那种热烈的气氛,可内心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

“哥,摆这么多酒杯干啥?”弟妹问我。我还像往年一样,不知不觉又拿了这么多杯,在桌上摆了一圈。

端起酒杯,平时习惯致祝酒词的我,今天无话说了。看着给爹娘留的坐位,看着我给斟满的两杯酒,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尽管今天菜肴准备得很丰盛,但仍没增加我的食欲,尽管杯中斟满我平时爱喝的酒,但我仍无兴致品尝。

平时,由于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吃饭的质量和节奏常常让妻子抱怨,我早就向往春节的轻松和丰盛的佳肴。父母也体谅我们做儿女的苦衷,每年到这时候,老人都眼巴巴地盼着我们携妻带子地回家团圆。今天我明知道父母已长眠,可我又相信父母也能回来,和我们一起过离别后的第一个年。

父母健在时,我本已体会到他们的苦心,他们那非常盼望我们回去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是多么让我感动。但是当时我却体会不到。那时我既不懂父亲临终为什么张着嘴,眼里含着最后的泪,也不懂母亲为什么病重住院,而又不愿意治,可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我是多么大意。娘保证知道她最后停留的日子不多了,那时,她每天都异样地看着我,不愿让我离去。她长时间细细望着我笑,忽而又偷偷擦去眼角的老泪。她愿意让我们永远陪她唠家常,可又心疼我,怕影响我第二天上班,一个劲催我早点回家睡觉。

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封来信,通知我参加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会的学术年会。看着打印好的论文,我心里很矛盾。既珍惜这个机会,又舍不得离开病重的娘,担心娘不让我走,整天坐立不安。走前一天的晚饭后,娘把我叫到床前说:“你又要开会去,是吗?”我顿时明白是弟弟告诉了她。她紧紧攥住我的手说:“孩子呀,你去吧,娘一辈子就盼着你出息,你能有今天,可千万别忘了过去呀……”一句话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娘为了给我买一本书,就把攒着用来换盐吃的鸡蛋卖了,娘宁可自己不吃不穿地供我买书……想到这,我忍不住地掉下了眼泪。娘说:“去吧,收拾收拾走吧,我一定等你回来。”我迟迟不愿离开娘,想再多看娘一眼。“娘,你一定要等我回来呀!”娘点了点头,苦笑着,我一狠心,拔腿往外走,突然,娘喊住我,青紫的嘴唇抖着,老泪横流地说:“我怕……再也看不见你了……”一向不当人面掉泪的我,止不住失声地哭了,娘擦去眼泪说:“你哭啥,还不快回去准备准备。”

开会回来时,我看到戴着黑纱的弟弟,木然无语。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娘躺在那时,像睡着了一样那么安详。我顾不得满地灰尘,一下子跪下,泣不成声地说,“娘,我对不起您,我回来晚了……”

父亲生前爱喝酒,高兴时也劝母亲喝上一杯。但更多的时候是愿意看我们兄弟喝酒。看到我们喝到高兴时,他们放下筷子,乐得那么开心,那样子像所受的委屈和劳苦都得到了回报。

子夜时分,窗外的爆竹一齐鸣响,阵阵烟花升腾在铺着厚雪的北方小镇,而我家里却因父母双双在百天内去世,不能挂红灯,没有放鞭炮。可我真想让父母回来再和我们过一个团圆年和我们一起放一次鞭炮。我真想再喝一顿娘熬的稠稠的绿豆粥,我真想再吃一次爹包的大馅饺子。我真想当面向父母保证,从此来到我面前的世界,我都会珍惜。

现在,我有了职称、文凭,并且提了干,多篇论文得了奖。可我同时也深深地懂得,不论我多么努力,不论我再得到什么,却永远不能得到陪伴爹娘的机会,永远没有了爹打我而娘拦着的情景。

爸爸的那只大黄狗

爸爸喜欢狗是后来的事。记得我小时候,从同学家要只小狗回来,爸爸说什么也不让我养。他说:“又招跳蚤,又费粮食,养它有啥用?”

爸爸退休后,却一反常态,对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突然养起狗来。

一次大妹妹把家里养的那条大黄狗领了回来,爸爸一见这条狗,就看中了:“把这狗留下吧,我养它。”

妹妹一看爸爸挺喜欢的,就答应了。

我整天在外跑,好久没回来了。一天,我下班回家后,那只大黄狗像不认识我一样,冲着我“汪汪汪”地直咬,气得我说:“丧家犬,连我都不认识了!”

听了我的训斥,那狗虽然不叫了,可两只眼睛恶狠狠地瞪着我。

爸爸每天早晨起来,牵着这条狗出去遛,训练它捡东西,站起来走路,它比原来乖多了。

有一次,我回家时没注意,那只黄狗真的向我扑来,把我的胳膊给咬伤了。我顺手从门后抄起把铁锹,向着那狗砍去,那狗也像知道做错了事一样,“哼哼唧唧”地躲到沙发下不出来,我气得直砍,结果把沙发砍坏了,也没有打着狗一下。

“你要狗,还是要你儿子?要狗以后我就不回来了!”

这充满火药味的言语,是我逼着爸爸表态。

“这狗是他的命根子!”

平时很会调解矛盾的娘,这时也心疼地照直开了腔。一边唠叨着埋怨爸爸,又一边做我的工作。

“等明天让他们领回去,不能要这条狗。”

爸爸当时虽没马上表态,我却听见他“呼哧呼哧”地一个劲喘粗气,看出来他老人家当时心里也很矛盾。

我后来一直不满意爸爸的这件事,一百个不理解。我心里嘀咕着,怪不得别人都说山东人倔,果然如此,我以后可不能像爸爸一样。

后来,一气之下我真的好长时间没回家。同志们劝我:“不能和老人一样,老小孩小小孩嘛!”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爸爸当时的心境,他为了小妹妹接班,提前四年就办理病退手续了。病退后他像个旋转了一生的陀螺,突然停了下来,那种惯性还未消失。

为了打发时光,他靠着自己那积累了一辈子的经验,一连帮好几家筹备了饭店,后来,都是嫌他的工资高,把他给辞了。加上弟弟妹妹都相继结婚,我工作又忙,常常不回家,母亲长年有病,看病欠下了一大笔债。他耐不住寂寞,即使喜欢静的人,也并不喜欢孤独。就这样,这条黄狗在家待了两年。

自打爸爸病重住院,母亲一天忙得也没时间喂狗,就让妹妹把狗领回去了,爸爸躺在病床上,还经常问那条黄狗怎么样了,妹妹告诉他:

“大黄狗下了七个小狗崽,可招人喜欢了。”

爸爸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去年中秋节,爸爸没能赏完最后一次圆月,没能留下一句完整的话,匆匆地走了。几天后,妹妹回来说:

“那条大黄狗不知怎么回事,突然不吃食了,没过几天就走了。”

听了这话,我觉得这条大黄狗好像挺通人性似的,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那几只还未满月的狗崽,整天可怜地叫着,那声音撕人心肝。妹妹怕把这些小生命饿死,早晨,用一个筐头,把它们送到十字路口,过往行人谁看中了谁就抱走一个,不一会儿,就都被人家抱光了。

父母走后

父母都走了,在把我们五个抚养大后,未能尽情地享几天清福,就相继匆匆地走了。走得让人心痛,走得让人难过。

我作为长子,在外甥、侄子和侄女们面前,不光分别是他们的大伯和大舅,而在这些晚辈的心里,我又担当起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角色。

本来,我不太喜欢小孩,可就在我父母相继离去后,我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当我看到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不由得使我想起父母健在时的情景。然而,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眼前,我只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填补孩子们心里感情这一空白。

一会儿,外甥彭磊问我:“大舅,我赵强哥上学了吗?”向我打听他搬到城里的小哥哥。

一会儿,不满六岁的大侄儿赵超,又摇晃着我的胳膊,问我:“大爷,我奶奶上哪去了?我爷爷咋不来呢?”

“你奶奶爷爷都不在了。”

“上哪去了?”

“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

我不忍心向孩子们撒谎,可眼下跟这些孩子们又说不清,只好搪塞。

每次我回到弟弟妹妹家,他们就像招待贵客一样,孩子们见到我亲得不得了,弟弟妹妹见了我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丰盛的午餐摆上来了,这是兄弟姊妹们表示感情的一种方式。大妹妹赵杰,一边为我斟酒,一边关切地问我:“哥,你们到那边生活习惯吗?”

“有啥不习惯的,城里的东西应有尽有,就是贵点。”

我不愿意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想尽力掩饰我思乡的情绪,减少他们对我的思念。平时少言寡语的弟弟国清,也打开了话匣子:

“过年你们回不回来?到时提前来电话,我好去接你们。”

“到时候再说吧,现在还定不下来。”

“哥,我给你们晒了些干菜,还采了些蘑菇,走时候带着。”

赵杰的一片心意,不光是靠朴实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靠她那令人钦佩的行动。

“以后我离你们远了,平时你们要互相照顾,有时间赵杰就回来看看,我有机会也会回来看你们的。来!为我们全家平安,干一杯。

此时的我,俨然像一个长者,仿佛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一遍遍地叮咛,一句句地嘱咐,似乎显得有点唠叨,可我觉得,每句话都很有意义。

几杯酒下肚后,我在床上稍躺一会儿,听说赵杰他们要回农场了,我怕抑制不住感情的闸门,没起来送他们。可当他们走远时,我突然感到见一次面很不容易,就又跑了出去。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想嘱咐他们几句话,可又不知说什么好,只喊了一句:“赵杰,你们赶不上车就回来!”其实我也知道这是一句多余的话,可就是这么一句话,说完心里舒服了。喊完后我的眼窝就涨潮了。母亲活着时,每次妹妹走的时候,都是她老人家说上这么一句。无形中,在弟弟妹妹眼里,我这个当长兄的,在家里又承担起父母的责任。

当今,有人常说,活得很累,其实说得有一定道理,重要的是对自己心理的承受力所感受的,更多的是自己在可怜自己。我一天工作、学习、生活,也忙忙碌碌,无时不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常常也叹息活得很累,可就在这帮孩子在我身边玩耍时,看着他们那甜甜的笑,开心的笑,我的烦恼和疲倦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否则,我不会在中秋佳节这天,告别

妻儿,来千里之外和他们过中秋节了。

小妹

小妹的孩子可以满地跑了,看到她家今天的一切,使我联想起昨天的一幕幕。

我家姊妹五个,小妹是最小的一个。她生在“文革”初期,长在动乱年代。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知哪来的那么多不顺,中学快毕业那年,她身上突然生出一些小红点。后来越长越大,医生诊断结果是过敏性紫癜。在当地治了很长时间,病仍不见好转,后来,只好由我这个当长兄的领着到省城去治了。

头一天晚上,为了托一个朋友帮忙,只好住在另一个转车的城市。第二天一早,为了赶火车,在早班车还没发的时候,十多里地只好步行。小妹有病本来腿疼,也只好忍着往车站走。

到了省城医院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熟人,可这个熟人是在外四,外四是专治肿瘤的。小妹住进医院后,同室的病友和不知内情的医护人员,都用同情的眼光,细细打量着小妹。

安顿下小妹后,我该返回单位上班了,也想回家找人来陪护她。那时,小妹虽然已是18岁的大姑娘了,可一个人远离家乡,又有病,心里一定不好受。临走时,我嘱咐她:“要好好照顾自己,我回去马上就让家里来人陪你。”

听了这些嘱咐,小妹口里虽然答应着,表情却木然。我也压抑着感情,匆匆往楼下走。突然,我好像想起来还应说几句什么,调头又往楼上走。一上楼梯,小妹倚在病房门口,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哭泣着。见此情景,我强忍着内心的不平,劝她:“哭啥,你的病会好的!”

当我再次走出大门的时候,顾不得朋友在一旁,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落下来了。我真想躲到一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可又不愿意让小妹看到我的眼泪。至今,小妹也不会想像出我当时出门时的心情。

我和小妹相差九岁,兄妹感情却很深。在她很小的时候,娘为了挣点钱添补这个七口之家,整天到地里干活,看小妹的重担就落在我的身上了。每天娘一上班,我就把小妹哄睡了,等到小妹睡醒的时候,我就把她放到我的两腿上,小枕头放在我两脚背上,摇晃着就像一个小摇篮一样。有时一直到天黑,娘才拖着疲倦的身体,背着半麻袋猪菜赶回来。

那时候,每当我看到街上有装扮朴素大方、长得漂亮的大姑娘时,我就盼着小妹早一天长大,到那时她一定不比她们差。我这个当哥哥的脸上也一定很光彩。

今天,小妹长大了,可偏偏又摊上了这么个病。当时,尽管医生再三安慰我,可对小妹的病,心里还始终不托底,无奈,我只好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

后来,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小妹的病终于好了,也成了家,有了小孩。孩子长得很可爱,见到我一口一个大舅地喊着,很讨人喜欢。今天,虽然我们兄妹离得很远,但愿小妹家庭永远幸福,无论到何时,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这一页,我就没有更多的要求了。

在孩子面前

自从孩子懂事后,为我在家摆出一副家长式的尊严,提供了一个机会。

星期天,我和刚满11岁的儿子上街。中午时分,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又赶上客流高峰。看着开过去的一辆辆公共汽车,人在车里像沙丁鱼似的,真没有勇气挤上车。

为了上车能有个安身之处,我们拖着两条沉重的腿,硬是多跑出一站地,从始发站上车。

感谢上苍保佑,我们在车上终于坐到对着车门的坐位上,儿子坐在我身后。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位置可不太好,虽说学雷锋月已经过去,可万一上来个抱小孩的妇女……

车晃晃悠悠地开一站地后,又是一阵喧闹一阵拥挤,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果真上来一个抱小孩的妇女,站在我面前。我想,我可是从始发站上的,到终点才下,是这趟车上的“长途旅客”,还跑了一上午,不给别人让座,其他人也说不出啥来。再说,我这一米八高的大个站起来都抬不起头来。尽管我把脸扭向窗外,装作浏览市容,可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反正车里除了我儿子,我见到的都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不会知道我是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

当我犹豫不定的时候,孩子把头凑到我耳旁,小声说:“爸爸,我给抱孩子的阿姨让个座行吗?”

此时,我觉得自己的脸“刷”地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儿。

我转身告诉那个妇女:“你去坐那吧!我俩坐一个坐位。”

“谢谢。”

看着那个吃力的少妇坐下,顿时,我如释重负。让座的话虽然是我说的,可坐位却是孩子先提出让的。此时,仿佛我比儿子矮了许多,以前在孩子面前训斥他的那种神气劲顿时消失了。

虽说让个坐位算不了什么,可在和平环境里,就是这样的一件件小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呢。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联想起近年来,在孩子面前,自己总爱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式,觉得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批评他的时候深一点、浅一点无所谓。仿佛我们大人是绝对正确的圣人,对儿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他身上毛病太多了。觉得自己小时候好像没有这么多毛病似的,就没有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没有深挖在这些言行的背后,受谁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大人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经过反思,才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毛病是我传给他的。

欲教子者先正身。以身作则地对孩子的心灵给予美的启迪,对其智力进行顺乎规律的开掘,对其行为施以文明、道德的教育,是我们做父母的天职。父母不仅是子女的第一个教师,而且也是一个榜样。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影响极大。

其实,孩子的这些举动,我原来也能做到的,甚至比他还积极,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想法淡漠了。虽然也常常在宣传别人,自己却像这个社会的一个局外人。就是做点好事,也得看一看当时的氛围,并不是无条件的。

我觉得,家长在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同时,还要虚心向孩子学习。

家有大脚儿

不知不觉,我家还不足16岁的儿子,长了1米80(厘米)多的大个子,一双45码的大脚板。

记得当年买棉花买布都要票的时候,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个大不算富,多穿二尺布,一样分棉花,捞个薄棉裤。可哪知道,自家的儿子竟长了个大个子。

“大有大的难处。”大个子大脚板,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首先遇到的就是买鞋难。今年夏天,为了给他买一双旅游鞋,全家走遍了街里的“李宁专卖店”,结果还是在“锐步”专卖店,花了二百多元钱,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前几年全家上街时,给他称体重、预测身高,预测的结果是他可以长到1米86厘米。我和妻子商量着:“可别长那么高,能比我高就行。”我的个子不足1米80,我就比我父亲高一点,一辈比一辈高就足矣,可没想到他长得这么高。周末,我们全家一起上街,最惹人注目的是我的儿子。同事们见了,总要夸奖几句:“你儿子长这么高大个子,将来打篮球行……”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可他对篮球兴趣不大。时间一长,说这话的人多了,也引起他对篮球的一点兴趣。偶尔问起我俩打篮球有什么技巧时,我和当过车间篮球队主力队员的妻子一致说“投篮的角度要成45度”,可自从他在班级当了体委,对篮球知识懂了一些后,回家埋怨我们说得不对。不知是我们记错了,还是他理解有偏差,总之,我俩这启蒙教练是不称职。

个子高的另一个难处,就是日常开销大。他五六岁那年,我们全家去山东探亲,本不用买票,结果从齐齐哈尔车站上车时混过去了,可到了济南出站时,和山东老乡一见面,就给我们一个“见面礼”,一量儿子的个超了高,到底还是补办了儿童票。后来,到了该买儿童票的年龄,个子却已到了买大人票的高度了。就是游儿童公园,也得买大人票了,好多儿童游艺项目因为他长得太高,不让他玩。渐渐地,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个大没什么优势。

可后来通过两件小事,使我对大个子有了新认识。

一次我们全家去书店买书,儿子看到几个女售货员正踩着凳子往书架最上层摆放书,他便走过去帮忙。像个小机器人一样,根本用不着踩凳子,几捆书一会儿就摆完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儿子正在院子里玩,看见邻居家正给自家的平房上瓦。地上站一个人,把瓦递给梯子上的,梯子上的那个再递给房上的,见此情景,他主动去帮忙。从地上拿起几块瓦,一跷脚就递给房上那位了,邻居们见了直夸:还是大个好。

我上小学时,记得有一篇课文是《长颈鹿和小山羊的故事》,写的就是大个子与小个子各有长处的哲理。从道理上,我早就知道: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可通过这两件事,我仿佛才发现大个子的好处。

今年,孩子读了中专后,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好像也比原来懂事了。可在他身上仍保留着几分童心,他那十足的孩子气,在家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学校回来一进家门就问我:“《故事大全》到没到?”只要他在家,电视里所有儿童节目,他从中央一台到凡是我家电视能收到的台,都逐一看个遍。看到开心处,常常笑得前仰后合,笑得那么投入,那么天真可爱。

有人说他正在发育时期,个子还能长,我从内心祝愿他:长个的同时,别忘了长些“心眼”。

我的维族朋友热依木

我平时喜欢交朋友,也结识过不少朋友,可结识的维吾尔族朋友却只有这一个,他就是我们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认识的热依木。

那天,我们在乌鲁木齐市的石河子大厦门前见到了他,兵团文联的同志把我们几位一一分别介绍给他,又把他介绍给我们,他的全名应该是阿卜杜勒热依木。因为他的少数民族的名字太长,怕我们记不住,于是他爽快地说:“你们就叫我热师傅吧。”

看着这位体型高大、满脸络腮胡子的热师傅,使我想起了阿凡提,想起了新疆的许多民间传说,出于新奇,我非常愿意接触一下维吾尔族的兄弟,如果能交个朋友当然更好,顿时我觉得热师傅就像一个谜。

热师傅有20年的开车历史了,开车的技术高超。那天,我们坐着他开的“依维克”中巴,和兵团文联的另一台“红旗”牌轿车一起,往农二师师部所在地库尔勒驶去。“红旗”轿车是专门为我们打前站的。当热师傅把车开出一个多小时,停下来休息时,“红旗”轿车才赶上来,开车的李师傅说:“我这打前站的还追不上你,也没法打前站了,热师傅的车开得很好。”

“不行,不行,路况不好,我没敢快开呢。”热师傅用生硬的汉语风趣地说。

真是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这个约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当你问司机路程还有多远时,他们总是乐观地回答:“抬腿就到。”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里的“抬腿就到”,起码是300公里。

中午,我们在托克逊县城边吃午饭时,热师傅把车开到路边一个叫“马家5号”的快餐店。这是个回族姓马的人开的,据说这家的羊肉拌面做得很好吃,回头客很多。只见这里吃饭的人走一拨,来一拨,果然买卖很兴隆。棚子里的柱子上,挂着一只白花花的羊大腿,几只蜜蜂在上面忙着。很快,十几份抻面和炒羊肉就端上来了,大块大块的羊肉,一点都不觉得膻,嚼起来就是觉得有点生,我们吃得还是很香。饭后,热师傅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子,让我们猜他的年龄。这回可把我难住了,也不知少数民族有没有什么风俗,反正根据以往的经验还是往小了猜,看上去他有五十多岁,可后来他说才43岁。

到了库尔勒市吃过晚饭,因为热师傅单独用民族餐,不和我们在一个餐厅。在博斯腾宾馆门口,看到热师傅时,他满脸的络腮胡子已刮得溜溜光,我问他晚上是否有约会,我用手示意地摸了一下我的下颏,他笑呵呵地问我说:“光吗?那你摸一摸。”我用手摸了一下后,觉得他挺可爱,他把脸贴了过来,我也把脸凑了过去,来了一个西方的吻,惹得周围的人都笑了。

热师傅是我们在新疆第一个打交道的维吾尔族人,我们访问团的成员都先后多次与他合影留念,他都愉快地答应了,可照完相后他却提醒我们说:“我的车拉过许多人,他们都同我照了许多相,可从未见到过一张寄回来的照片。”听了这话,我们赶紧记下了他的通讯地址。

民族不同,形成了文化的差异,信仰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据说维吾尔族人有着自己的原始信仰,那就是“狼图腾”。他们自古对狼既崇拜又害怕,视狼为勇敢、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敬若神灵。至今,他们中许多人仍有狼图腾的意识。妇女首次临产后,家里人定要让其坐狼皮,若是找不到狼皮,就以山羊皮代替。婴儿落地,亲友邻人探问性别时,不直问生男生女,而是说:“生下的是狼(男)还是狐狸(女)?”生了男孩,父母要在他们摇篮扶手上或脖颈上带一根狼踝骨。孩子长大后初次远行,父母要给孩子的衣袋里装根狼骨,说它是保护孩子的伴侣。在牧区,羊群中发生瘟疫,牧人愿让狼来追赶羊群,说一经狼追,瘟疫即会烟消云散。

热师傅是个热心肠的人,所以他人缘好。从库尔勒市返回时,他带上了同学的妻子玛丽亚。从石河子大厦去独山子炼油厂驻乌鲁木齐办事处的路上,他遇见一个维吾尔族妇女,他停车把她捎到单位。那天,去天池的途中,他看见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也开着车去天池,他鸣了一阵笛后,把车停在前边,那个朋友也停下车,拿出一包“中华”牌香烟,打开递给他,两人热热乎乎一阵后,一起开向天池。

那天,我们在从137团往奎屯行驶的路上,热师傅又把我拉到一家回族人饭店吃饭,当然不是那种主食副食兼而有之的“羊肉拌面”了。热师傅的饮食和所有的维吾尔族人一样,除了喜欢吃羊肉拌面外,还喜欢吃馕。馕是内地人很少见到的一种食物,是用酵面造型的在馕坑中烤成的。以期形状、大小和用料不同,主要分面中加糖的海买克;面中加盐的格日代;面中加乳、鸡蛋的桃喀奇。我们在等待羊肉拌面上来之前,也让店主为我们上了几个馕,只见形状如体育比赛用的铁饼,边厚中薄,很是坚硬,仔细一嚼味道却很香。同车来的朱玉生,不但爱好书法,还喜欢收藏。每到一地,他下车就像个巡警似的,四处搜寻着。突然,他在人家窗前,发现了一根两米多长的羊毛搓的绳子,如获至宝,朱玉生从兜里掏出十元钱要买,和店主商量后,店主说不卖,自己留着用。朱玉生灵机一动,把钱交给了热师傅,只听热师傅用民族语言和店主交谈了几句,等我们吃完饭时,热师傅又给朱玉生退回了五元钱。后来,就是朱玉生买的这条羊毛绳,派上了大用场。他把这条羊毛绳缠在了在博斯腾游湖时捞出的一根胡杨树枝上,把一把民族刀用这根绳子缠了起来,蒙混过了车站的安检。

时间过得真快,和热师傅很快就要分开了。离开新疆的前一天下午,兵团文联为我们安排了欢送晚宴,在石河子大厦门前,热师傅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当时,我真有些激动了。“再见了!”一句平时常说的话,今天却觉得分量不同。就要离开一起生活了十几天的热师傅了,看到他那宽厚的背影,想到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他时,我的心里一阵酸楚,眼睛就湿了。

今天,每当我在街上见到“依维克”中巴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热师傅,是去新疆兵团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小侄儿赵超

我惟一的一个亲侄儿赵超,是我胞弟赵国清之长子,赵超原来叫赵恩盛,因为按家谱排列,我们的下一辈男孩名字中间都带“恩”字。那“盛”字借“剩”的谐音,当时我母亲沿用民间叫“剩”字系“狗剩”的意思,据说孩子起这个名字好养活。

可事与愿违,盛子一生下来就不顺。他出生那天,医生说:“这孩子背上长了个拳头大的瘤。”说不准是什么东西,当时也没人敢和正在坐月子的弟妹说,怕她受不了这种精神的打击。几天后,医生诊断结果是:孩子背上是脊膜膨出,将来得做手术,结果如何谁也不好说。

从那以后,小侄儿背上的这个东西,就成了我们全家人的一块心病。父母整天愁眉不展,逢人便说:“我们这辈子没做什么对不起良心的事,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哪?将来这孩子长大可怎么办呢?”我听了这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可我只好安慰他们:“孩子既然生下来了就不能光埋怨,将来我们想办法帮助治。”

我虽然嘴上这么安慰老人,可心里也挺别扭,一家就这么一个独生子,将来长大可怎么办呢?

更遭罪的还是赵恩盛,睡觉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平躺着,背上的那个大包碍事,只好侧身,睡得脑袋成了扁扁型了,前奔儿喽后勺子的。两三岁了,医生说:“他的这种病可以手术,可得需要一笔钱。”弟弟和弟妹为此省吃俭用。总算把钱凑够了,在齐齐哈尔铁路医院总算割掉了。可他的腿脚还是一瘸一瘸的,平时,这只右脚鞋帮成了鞋底儿,走起路来在地上拖来拖去,脚还没知觉。有一次他睡着后把这只脚放在炕上的暖气管上了,第二天早晨发现烫起个大泡,他自己竟一点都不知道。

后来,弟弟单位的领导看到他家孩子确实有病,就同意弟妹再生一个小孩。父亲当时患有胃癌,在他病危的时候,就盼着能看到弟弟家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来病情恶化,父亲实在等不了了,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晚上,父亲带着终生的遗憾走了。我们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当弟弟家的第二个孩子一落地,我母亲看到大人孩子都很好,虽然是个女孩也很高兴。记得我们和母亲一起去上坟时,母亲还给父亲念叨着:“国清家又给你生了个孙女,你就放心吧,他们过得都挺好的……”听着母亲和先父认真地默念,好像先父的在天之灵真的能听到一样,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没过多久,母亲也因病跟父亲走了,两个人去世的日子正好相差三个月,我听老人们说,这才叫恩爱夫妻呢,两人相隔不超过100天。

弟弟家多了个宝贝女儿,满月后,弟妹让我给孩子起个名字。我为此想了很长时间。在最近的一年里,家里的事情不断。为了一扫往日的晦气,我干脆把赵恩盛名字改成赵超,那么他的妹妹就可以叫赵越了。超越都是“走”字旁,合起来还是一个可以代表心意的词组。一时间,他们的名字成了我的得意之作。后来,赵越入幼儿园时,老师根据名字就判断出是赵超的妹妹。

别看赵超腿有残疾,可他学习却很要强。平时学习很自觉,不需要大人管他,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数一数二。每天放学后,班里的同学回家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准给他打电话问,常常是他爸在下班前往家打电话总会听到占线的忙音。一些淘气的同学,因为做作业时得求他帮助,平时可听他的话了。有个学期也不知什么原因,考试发榜后,他回家放下书包就哭。一边哭一边说:“你等着,下学期再说……”等大人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次考试考了个第二名。家人安慰他:“这回没考好下回再好好考,第二名成绩也不错嘛。”家里人以为他说说气话而已,可到了下学期,考完试发榜时,果然他考了全班第一名。

在学校里班主任老师看到他学习好,也很喜欢他。有一次学校举办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主任领赵超前去参加,别的班老师看到后就说:“你们班那么多学生,你怎么还领一个腿脚不好的来?”可这位班主任老师对赵超心里有数,她说:“你别看他腿不好,等竞赛完再说。”赵超果然很争气,在这次竞赛中,他又获得第一名。

好久听不到赵超的声音了,我很想他,我想只要他努力下去,虽然身体有些残疾,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珍视友情

当你正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忙忙碌碌迎接着新春佳节到来的时候,突然收到远方寄来的贺年卡,满心的喜悦是难以表达的;当你因患小恙卧在病榻上,无奈地数着点滴管里的药滴时,突然有人给你送来一束芬芳四溢的鲜花时,你内心的这种感受一定会难于言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友情。

我珍视友情,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因为几十年来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人生,孤独比贫穷更可怕。著名诗人普希金曾这样赞美友情:“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作家余秋雨先生对友情曾有过独到的见解,他在《关于友情》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一过中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朋友活着了。各种宏大的目标也许会一一消退,而友情的目标则越来越强硬。报答朋友,安慰朋友,让他们高兴,使他们不后悔与自己朋友一场。所谓成功,不是别的,是朋友首肯的眼神和笑声。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在企盼着它们,而不是企盼那没有质感的经济数字和任命文本。我们或许关爱人类,心怀苍生,并不以朋友的圈子为精神终点,但朋友仍是我们远行万里的鼓励者和送别者。我们经由朋友的桥梁,向亿万众生走去。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居然能兼济天下。”

友情是严冬里的炭火,友情是酷暑里的浓荫,友情是湍流中的踏脚石,友情是雾海中的航标灯,友情是看不见的空气,友情是捉不到的阳光。友谊在人的一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没有友谊,生命立刻就会变得暗淡无光。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中国当代的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原来不曾有过的重要因素——金钱,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金钱的扩大,友谊在我们生活中日益隐退。

据报载:《瑞典人的长寿法》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宽以待人,热衷交际。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走动,多与朋友交往能减少疾病,善于交际者的发病率是孤僻者的二分之一。

在今天,即使你觉得已经没有友谊了,或是你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但那种出自人类本性的对友谊对真情的渴望仍然存在着。友情说到底是人类这种文化动物所特有的,它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所谓友情,首先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比如两个人在交往中,只要一方心里认可,那就是友情。如果只是认识,是熟人,是同学,他心里不认为是一种友情。“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情的纽带是两颗真诚的心互相袒露。“小人之交甘如饴,”基于物质交换、互相利用之上的友情,不能说是真正的友情。

“诤友”、“畏友”,一向是古人视为最高层次的友情。朋友间赤诚相见,难免会有互相批评的事情,良友益于严师。朋友间的互相规劝,影响力很大,易被接受。即使暂时被误会,一段时间后,被批评者醒悟过来,往往会更加深了与批评者的友情。朋友间互相指出缺点、不足,不但不会伤及友情,反而会使普通的友谊升华,脱离庸俗的交往,使友谊变得更加纯净真挚。

信任是友情的桥梁。生活中也许你会听到某人告诉你,你的一位朋友说了对你不敬的话,做了对你不敬的事。你切不可一时冲动,愤而斩断友谊的纽带。反而需要冷静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他这样,也别忘了反省自己是否有责任,以及传话人的动机何在?以免误听了别有用心者的挑唆,而使自己培育数载的友谊毁于一旦。朋友之间,如果有了疑虑,应尽快谈清楚,不能妄加猜疑。

友谊确实有很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特别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中更是这样。最经典的好像有两类:一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以及“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传说中男人之间的很深刻的对于友谊的理解,内涵很丰富。

英国诗人赫巴德说过:“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应该是“无所求”的,一旦有所求,目的也就变了。作家梁晓声也曾说:“我视友情为‘不动产’,你一用它就贬值。”当然,我并不反对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我们都是平常人,都是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求朋友办事。但是千万别强求人家。如果朋友真的帮了我的忙,我一定想办法给以一定的回报。可能有人会说我俗气,我承认自己就是个平常人,是个没有超凡脱俗的平常人。其他求朋友办的事情,很多是花钱也办不到的,有时只要花钱就能办的,我宁肯花钱,也不愿意求人。

朋友之间的帮助是互相的。有时我也接到朋友的电话或信件,大多是求我帮助往报刊社推荐论文,或者托人找一找职称评委,只要我答应了人家,我会不遗余力地去办。常常令我为难的是求我办一些我办不到的事情,就是遇到那种没把握的事情时,我一方面积极去办,还得细致地和朋友解释。最让我尴尬的是,有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了很多时间,但事没有办成,最后还得不到理解。我曾多次下决心,以后决不会帮这种人办事,可当人家打来电话时,我很难说出这个“不”字。到今天为止,我也没学会拒绝的艺术。帮助朋友办事不求回报,完全当成是尽义务。

为朋友我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不能拿出很多钱为朋友去做买卖,但我能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捎去一句问候,我可以在朋友远行前送去我的良好祝愿。

其实一个人的本事没多大,就拿我来说,所说的给朋友办事,基本上就是求A帮助B办事,再求C给A办事,我们都是社会这张网中的一个结,一个无法脱离这张网的结。虽然常常陷到关系网里很心疼时间,常常泡在酒桌上又伤身体,可你只要掌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从中找到许多乐趣。

培养友情需要双方的付出,发展友情需要共同的努力。鲁迅先生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当怎样对待别人。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一颗真诚的心时,你就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幸福。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从这个角度说,友情更多的属于精神范畴。友谊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取向,有了精神的共鸣之后,外在的物质利益方面的交往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友情,重在情,也就是需要真诚。真诚在所有品德中,最为人们所珍视。真诚是换取他人信任的惟一条件。不仅正直的人需要它,甚至连“讲哥们儿义气”的人也需要它。有些人则一见面就是朋友了,但这里没有“情”的成分。共同的信仰是友谊的基础,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包括“桃园三结义”这样的。大多数情况下,友情是经过长期交往形成的。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也应该重视友情。因为市场经济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只有你为别人着想了,别人才会为你着想,你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有人说:“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我说“哥们儿感情”也能产生效益。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首先是相互理解,如果能达到友情这种层次,一般都是一种人格上的吸引,相互之间对于对方的人格有一种敬佩之感。

友情是无条件的,你为对方付出,只是出于友情,根本就没想过要求回报,这才是友情。倘若没有友情,心中的苦闷向谁诉说?倘若没有友情,困难之时谁来伸出友谊之手?寂寞时,友情可以帮你摆脱孤独,悲观时,友情可以使你增强生活的勇气。

友情,首先得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把你当朋友。只有你首先付出了,别人才会为你付出。患难之时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质。有些朋友不一定在物质方面帮什么忙,只要能经常在一起聊聊天或给予一种精神支持就行了。没有朋友的人是可悲的,他的感情世界是不健全不健康的。

此时,我突然想起几年前有个书法家,在为一个朋友题字时写了“读书不如闲游,存钱不如交友”几个字。姑且不论他的话是否经得住推敲,但就后一句来讲,我是很赞同的。

岳父和他熬的羊汤

满脸黑里透红,如刀割一般的皱纹,一头的如丝白发,只要他一张口,准是大嗓门儿,这就是我的岳父。

记不清是哪年冬天了,我和妻子、儿子一起回家,正赶上岳父在厨房里搅着铁炉上的小铝锅,我一进门就觉得满屋的香味扑鼻而来。

“你们别着急,等会儿尝尝我的手艺。”

开了一辈子汽车的老人,退休后除了抽空出去摸一把麻将,就是在家“自修”烹饪业务,老人悟的这一行当,最好的评判员,就是这些孙男弟女们。

“爸,您做什么好吃的?”

“羊汤,保证好喝。”

我是个来者不拒的家伙,到目前尚未发现有什么忌口的。自打那次喝了岳父熬的羊汤后,几年来我常暗暗回味。

1992年春节,我们全家又千里迢迢地回家探亲,岳父见我们回来了,又熬了一锅羊汤,剁了一碗葱姜末,端上饭桌,二哥看我们喝得很香,不知是抗不住羊汤的诱惑,还是受我的感染,他也一气喝了两碗。等喝完后,我再一看已放凉的小铝锅,“嚯!”一层雪白的羊油,像盖上了一层石蜡。我一出门,满口觉得发膻。后来听岳母说,二哥那天喝完羊汤,胃就疼得受不了了。

别看老人不显山不露水的,年轻时也风光过,他开的车还拉过国家副主席王震呢,他当年带的徒孙儿,现在都有当处长的了。他虽然不识几个大字,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黑龙江农垦人名录》里,还收进了他的名字。他是解放战争中当的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过大功呢。

老人愿意和我唠嗑,特别是他喝了几盅酒后,从古到今,从远到近,讲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诸如韩信怎么忍受胯下之辱,后来变成将军,诸葛亮怎样借东风……

听到这些,在一旁抽烟的岳母,不时地用眼斜视一下他,岳父似乎觉出这里的严肃性,赶紧把话拉回来:“现在有些事不好说,你说是不是?他四姐夫(我妻子在家排行老四)。”

我一边点头应着,一边说“是这么回事”。

岳母说:“人家念了那么多书,啥不知道,就你知道得多!”

尽管岳母这么说,可我还是愿意和岳父唠嗑,一方面人老了,怕孤独,需要儿女们理解;另一方面我也需要了解一些风俗民情。

在岳母眼里,我们这些读书人,是“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的圣贤。其实,老人越是对我这样,我越觉得应该多和他们沟通,向他们学习。

因为岳父是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唠起嗑来,儿女们听着总觉得有些太正统,太革命,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岳父常常让我来裁判,我有时也陷入两难境地不好表态。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文化,我就是一个月学一个字,到今天也不至于这样。”

当岳父看到企业承包后,工人和干部的待遇拉开了距离后,真有些后悔,当初不应该非要当工人,否则,早就享受离休待遇了。

从那以后,我在家里也熬过羊汤,到饭店也喝过羊汤,可就是喝不出当年岳父做的羊汤味来。

最令我遗憾的是与岳父的诀别。1995年春节,我们全家回去探亲,几乎天天这个朋友请,那个哥们儿邀,有时一天得喝上四顿,整天泡在酒里。岳父那时的身体日益消瘦,看上去是一种病态,但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是啥病。临回来的前两天,妻子就跟我说:“明天你哪也别去了,咱爸要和你唠唠嗑,你这次回来是看老人来了,还是会朋友来了?”

我把友情看得很重,而且看父母和会朋友应该不矛盾。我理直气壮地说:“老人和朋友都应该看。”

我答应好好的,晚饭哪也不去了,准备好好陪岳父唠一唠嗑。可上午早早的就来了一位朋友,非得请我去他家做客,我说明了情况,想推掉,可他还邀了几个好朋友,也都和我很熟,无奈我又去了。本想晚上早点回来再唠也行,结果很晚才回来,我们还住在她姐姐家。妻子把我给好顿埋怨,我想反正用不多久我还会回来的。

第二天一大早,岳父拖着病体,冒着严寒,到我住的亲戚家送我们来了,当时我见了他老人家,又惊讶又惭愧,觉得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走了这么远送我们,真是于心不忍,平时在朋友面前说的那份孝心,上哪去了?没想到那次的分别,竟成了诀别。

多喝了一顿的酒,给我留下了终身遗憾。每次妻子说起这件事,总是埋怨不休,我内心也感到愧疚。岳父离开我们五年多了,我时常想起岳父熬的羊汤,更想念慈祥的岳父大人。

闯世界的杨国域

杨国域,是我熟悉的一个朋友。接到他的信后,看着他的信和名片,突然觉得他又很陌生。

与他相识,那是1981年的夏天,我家还住在九三局的一个平房里。一天中午,我正在午睡,听说来人找我,我当时耐着性子听着杨国域的自我介绍,才知道他是从跃进农场来的,骑着自行车专程来找我给看稿子的。

我接过他的稿子,认真看着。我当时在九三农工商联合公司党委办公室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杨国域是我们公司一个奶牛队的报道员。当时,我真被他的那种刻苦精神感动。原来,他正在跃进农场帮忙搞人口普查工作,他把人口普查中的感人事迹写成了稿件,来找我帮助修改。看完稿子后,我谈了谈自己的意见,他表示赞同,我就毫不客气地帮助改了一下。没过多久,这篇稿子发表在《农垦报》第三版上。

我们之间的信任就这样产生了。杨国域有个大事小情,方便的时候就来找我商量。没过多久,他又匆匆地来找我。他说:“我写了一个电影剧本,已寄到某制片厂,一个编剧来信说剧本有修改的价值,不过修改得先寄200元编辑费。我拿不定主意,你看我寄不寄钱?”

当时文艺界还没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我沉思了一下说:“你既然已不再喜欢文学,家庭经济又不宽裕,就别在这方面花钱了,再说这事也不一定把握……”他听我说的有道理,这个剧本就放下了。

一年以后,我家搬进了工交楼后,有一天中午,杨国域又来找我。当时我并不宽裕,让妻子做了两个菜,买了两瓶啤酒,一边喝着,一边聊着。记得当时他说的一席话:

“我家在安达市,爸爸有个祖传秘方,正在生产三种膏药,杨氏风湿膏、杨氏拔毒膏、杨氏跌打损伤膏,疗效非常显著。每贴一元五角,一周后不见效退款。为了打开销路,我爸爸跟我们姊妹几个说:‘你们谁能在报纸上做广告,在全省打开销路,这个秘方就传给谁。’我知道你报社有熟人,就跑来找你帮忙。”

我明白了他的来意后,就答应帮他这个忙。当时在报上做广告,不像今天这样普及,手续也不像今天这么严格。后来,我通过《黑河日报》社广告部的朋友,陆续在省内十来家地市级报纸为他家的膏药做了广告,而且全是收半费。广告发出不久,他告诉我效果非常好。邮局负责汇款的营业员,每天光为他家整理汇款就得半个多小时。渐渐地他家富裕了,他老父亲不让他和我断了这层关系,说我帮了他家一个大忙。我帮朋友办了点事,心里也很坦然。

杨国域逐渐有钱了,也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了。当他从报上看到了秦皇岛市成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后,又来找我。问我:“秦皇岛有没有熟人,想把膏药卖到那里。”秦皇岛市,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是中外驰名的避暑胜地。虽然我去过两次,可没有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忽然,我想起来一个,《秦皇岛日报》社有个摄影记者叫胡波,记得我同沈重光一起参加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参观活动,是他陪我们在北戴河海滨照相,只是认识,几年没联系了,不知他是否还在那。

我对杨国域讲:“我倒是有一个只见过一面的朋友,我可以给他写封信,其他的情况就由你自己来办吧。”后来,当我再接到杨国域的来信时,他已在《秦皇岛日报》发了广告后,又在海浪花市场花两万元钱,买了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门市房。他家的药在秦皇岛卖得很火。一家医院要花几十万元买断他的秘方,他未同意。后来,一个部队的疗养院与他合作,他同意了。

文化水平不高的杨国域,可很会包装他的产品。托人推荐,他家的这三种膏药,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气功及康复产品博览会”,并获金奖。他为我寄来了照片。国家手球队,也把他家的跌打损伤膏药定为训练队必备药品。

后来,我几次接到他的来信,邀请我们全家去秦皇岛做客,费用全由他负责。一次,我利用公出的机会到了秦皇岛,打电话找到他后,他给我们订了酒店。可我们到酒店后,本来说好是夫妻一起来的,却只见他一个人。当我问他时,他只说了一句“有点事”。等喝完酒后,他匆匆告别,说他们来的路上,把人家的轿车刮了一下,怕交涉时间长了,误了我们的约会,又怕饭前说了扫了大家的兴。此时,我更佩服他了。

同类推荐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2015中国年度散文

    2015中国年度散文

    王蒙、刘兆林、毕淑敏、林清玄……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从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回忆,只要有意境、氛围,回忆会像羽毛丰满的鸟儿一样,四处飞翔。这个时刻是美妙的,而这个美妙时刻的到来却是那样的曲折而不可预见啊。最后,回忆便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就像经过树隙过滤的阳光一样,似乎唯有斑斑点点,它才可显示出自己的沁人心脾与摇曳多姿。
  • 歌者在桥头

    歌者在桥头

    收录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60余篇。被文坛定格为正义维护者和民众代言人的梁晓声,其散文随笔里无不充盈着一种理想的精神,道德的力量和批判的锋芒。这部新作的许多篇章,都从良知与美善出发,无情抨击和辛辣讽刺了社会转型期凭着背景关系、职务、权力等等,谋私暴富或为富不仁的"新贵们",既斥责了他们聚敛钱财的不择手段,也揭露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低下:相反,对那些终日为生计而奔波、而操劳,但活的有尊严、有追求的普通劳动者,那些身处底层但终不失仁义与质朴的沉默的大多数,却给予了深切的关爱与热情的礼赞。所表现出来的是梁晓声的悲悯情怀,批判精神,忧患意识和人生思考……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热门推荐
  • 冥妻

    冥妻

    人常说,厉鬼是最可怕的。其实,有比厉鬼更可怕的,那就是人心。陆风,从成为阴阳师后,他决定为正义做代言人。新浪微博:西岳才子
  • 魔鬼考卷

    魔鬼考卷

    为了得到永生,男主高影和女主朱荪伶分别进入了2个不可思议的教室,并需要进行一次次的考试。但,这并非学校的普通笔试,他们被投放到一个个平行世界,将遇见无数的魔鬼,来解答考卷上一道道关于魔鬼现象的题目,当分数不足60,就会被淘汰!为了得到永生,他们将不断和魔鬼同行,直到他们二人宿命相遇的时刻来临……黑色火种最新原创副本无限流!
  • 冥王追妻倾世宠

    冥王追妻倾世宠

    【高冷冥王vs霸道魔君】【倾世独宠】(本书又名《墓夕谣》)她本与冥王通婚,却因命格被改,阴差阳错爱上了另一个人,可她不知,她爱上的,是她命中的劫难……她救了一个被村里视作不祥的神秘孩子,却不知那是备受万世轮回之苦的最强魔君,他因她重生,于是,痴缠不休……痛失所爱,应劫重生,身世成谜,豪门诡事,三界大乱,魔界抢婚,神秘预言……是阴谋再现,还是因人挑拨?于是,众矢之的,她却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相信你!可我就是相信你!”于是,他说:“韩云夕!若你再次去到魔界,你便永远别想再离开!”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自信而灼灼,而那炙热的眸光,仿佛将她灼伤……于是,不惜一切的得到,不顾一切的占有……究竟是昔日的重生,还是命运的轮回?最终,卦象应,预言生,谁都逃不掉……
  • 大园林师

    大园林师

    什么叫有如神助?老天随便放个屁,出来一株奇异的植物砸到头上改变人生轨迹就是有如神助。什么叫如日中天?齐天随便放个屁,众人欢呼雀跃齐声拍手称香就是如日中天。父母离异的窘迫少年偶然间得到一株奇异的外星植物,凭借外星植物赋予的神奇能力,他崛起于园林界,叱咤于天地间。黄金有市,名花无价。翡翠易寻,一树难求。嬉笑怒骂中,阅尽世间百态。举手投足间,敌人灰飞烟灭。名贵树种、奇花异草、如山财富、如云美人,纷至沓来。行文简洁流畅,搞笑天马行空一切精彩尽在《大园林师》。
  • 奶奶是那个人

    奶奶是那个人

    小时候睡觉都是和奶奶一起睡,奶奶会给我讲白话,会和我讲迷语,教我十二时辰,有一些话还历历在耳.......
  • 仙剑传说

    仙剑传说

    天界神魔之战,仙帝陨落,一缕神念逃到凡间,化身为凡人,无意之中拜在仙剑派中,仙剑派得名源于一把仙剑,这把仙剑与凡人晨君又有怎样的宿缘?爱恨情仇,仙途之路,尽在仙剑传奇。
  • 青山依旧:此情可待成追忆

    青山依旧:此情可待成追忆

    乱世中,生生死死,富贵荣华,全由天命。一朝功成,登高台,万民臣服。一夜失败,走末路,无人同行。君臣,恋人,情与情,不由己,青山依旧,生死随天,此情可待成追忆。此篇为短篇集,每一话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故事之间并无太大的联系。故事的时代,或架空,或历史,悲剧为多。
  • 暴力女修:混蛋,滚粗

    暴力女修:混蛋,滚粗

    这是一篇都市玄幻文,这是一篇都市玄幻文,这是一篇都市玄幻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洛言兮是她妈妈被洛家家主强迫后生下的,她是洛家的私生女。她是十六岁才修武二级的废物学生,却被誉为第一修武天才的宗家少主宗栎看上。同学排斥,嫡姐欺压,最可怕的是身边还有一只恶魔目的不明。洛言兮无所畏惧,欺我辱我者,我必奉还。正道难修我便修魔,天大地大拳头最大,拳头大才是真理。且看洛言兮在女汉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中华医王

    中华医王

    医生,救人?杀人?破案?破除封建迷信?医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宋琛,一名外科医生,因不想杀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从而陷入了一场争斗之中……不会武不信邪,医德在心,中华医王尽显华夏神威。普通医生在风雨中站稳靠的是人格魅力和那别人不认同的医德!
  • 重生宝瞳:商女的辉煌

    重生宝瞳:商女的辉煌

    前世父亲和继母将十五岁朱莉赶出家门让她自生自灭,朱莉看着自己喜欢竹马娶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然后心死了后来摆摊做神棍时看到一抹阳光般的笑容就像救赎了前面那八年黑暗的生活,迷上那抹笑容与那个人五年,而在三十岁死于非命,再次醒来回到了八岁时候,而这一世得到空间加上异能,必然要活出非凡的人生,然而在这一世发现一个秘密前世那个阳光般的微笑那个人身份却是不简单人物。喜欢木兰水若寒写的书的亲们可以加QQ群,群号是:540725802群名叫娜娜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