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9700000013

第13章 习惯教育(7)

——高尔基

悲伤的时候,工作就是良药。

——歌德

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刘宾

教会孩子建构灵感的“金字塔”

我所说的灵感金字塔不过是指人们捕获创造性直觉的最基本条件。孩子要在学习、创造中找到成功必需的灵感,究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首先,孩子必须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长期的预备性准备劳动。孩子应当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怀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并且对涉及此问题的各种资料做长时间的收集、整理和反复的探索,直到把握与问题相父的各方面的条件。这是捕捉灵感的最基本的一点。

其次,孩子还必须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牛顿把怀表当作鸡蛋放在锅里煮,安培把马车当作黑板在上面进行演算,这些学者在捕获灵感之前对问题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以致于对问题达到沉迷的程度。对问题的沉迷是狭得灵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否则,即使在创造活动中孩子遇到机会,也不能抓住它解决问题。作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排除各种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灵感并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凭白无故得来的“金点子”,灵感实在是自己通过辛勤的学习劳动换来的思维成果。

从这个金字塔里我们不难看出,灵感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孩子客观上已经为它的来到付出了许多努力。教导孩子养成刻苦研究、持恒专注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抱有这样的愿望,希望孩子踏实读书,学习上不耍小聪明,但有时候孩子好像并不怎么用心却能一下子找到答案,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脑子偶尔的确“灵光”。于是,部分家长便产生了认识误区,以为灵感与勤奋可以分离,孩子“点子”多是得自先天的聪明。这样的错误认识有可能把事情办得很糟。家庭教育一开始就要把“灵感金字塔”写在孩子的脑子里。使勤奋学习与钻研成为孩子的日常习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品质,那么,灵感便会时常出现在孩了的学习和生活中,因为他们会从中渐渐学到怎样有意识地创造捕获灵感的条件。

让孩子养成随时做记录的习惯

灵感的来临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它总是在瞬息间产生又在瞬息间消失,所以常常稍纵即逝。使孩子养成随身携带纸笔、随时做好记录的习惯,才能捕捉到突现的灵感,而不至于将这难得的成果忘记。你知道作家是怎么样捕捉灵感的吗?也许是半夜里突然醒来,作品中某个人物的传神细节像放电影似的在脑子里过了一下,作家便会触电般地翻身起床,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记在当时所能找到的一切“纸”上。有一位我们十分熟悉的作家,他的床单上,桌布上,粉白的墙壁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让人似懂非懂的文字。当然,孩子捕捉灵感的行为不会这样夸张,但让他们随身带上纸笔,总不是一件坏事。

许多科学家都有随身携带纸笔,随时记录的习惯。W.I.B.贝弗里奇在所著的《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提及,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Kekule,1829-1896)曾谈到过他在梦中得到灵感时的经历:

“但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座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接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旋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从电掣中惊醒……”

这个时候,凯库勒立即从衣兜里掏出纸和笔,记下了梦中的一切,然后,他飞快走到写字台前。那晚,他“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梦中的景象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难题提供了答案。

试想这位化学家如果当时身上没有纸笔,当他走到写字台前的时候,脑子里的灵感也许荡然无存。如果那些从事创造活动的科学家们没有随时做记录的习惯,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许多文明成果可能就无法产生了。孩子的衣兜里随时揣着纸和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仿佛是在告诉他们:“你能把随时闪现的想法记下来,你能抓住灵感的翅膀,不让它飞走!”要知道,我们教孩子这样做,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利用原型启发摆脱固定思路

当某一事物引起我们的联想,使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便常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启发。引起创造性联想的事物,称为启发原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对孩子的创造活动具有启发作用,它们常常作为灵感的诱发因素,成为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契机。这类事例在人类的发明和发现史中屡见不鲜。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看见一个苹果落地,从中获得启发。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受到煮开水时水蒸气掀开壶盖这一生活现象的启发。启发原型之所以能召来我们的灵感,是因为它能引发创造性联想,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在百思不得其解的瞬间产生出来。

但是,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否能起到原型启发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特点,还取决于孩子在创造活动中的一般思路。

孩子的思维都有些什么样的习惯,你应该了如指掌。通常,孩子对一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专注思考,会形成一条固定的思路。这种固定思路必然会阻碍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要求孩子以散文的形式写一篇作文,那么他写的文章一般都会是“抒情散文”,在他们的现有的意识里,很难把“叙事”和“散文”联系起来。这时,给他们一点提示,最好是拿一些不同类型的散文给他们看,他们的固定思路一旦打破,就能够懂得如何去拓展写作形式了。这些范文其实就是一种启发原型,学会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原型启发,有助于孩子摆脱常规思路,把思维过程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教会孩子有意识地寻找启发原型,正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的有效措施。换句话说,当孩子已经习惯于寻找灵感时,那么离他们的成功也就不远了。有些儿童心理学专家提出所谓“强迫靠并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这种方法要求孩子们在解决某个问题时,把自己身边的事物尽可能多地找出来,和该问题发生联想,其结果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方案便有可能产生。比如,“我如何生火”这个问题,孩子找出的启发原型是“水”。如何能用水来生火呢?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回答:“我可以把水冻成冰,再把冰制成凸透镜,用它在太阳下聚光生火!”这当然是一个有创意的答案。

让孩子保持乐观镇定的心情

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在思维过程中孩子急于想得到结果的欲望过于强烈,其后果必然是“尚有一窍未开,而皆不得涌”。面对问题时急躁不安、悲观失望、情绪低落,都将阻碍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灵感也难以产生。许多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紧张思索后,问题的解决还没有眉目,不妨把它暂搁置起来,使自己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或者干脆转而思考其他问题,灵感却常常在这种情况下到来。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心气平和、自然随分,有利于思维流畅地展开,特别是心胸开阔、乐观镇定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灵感的产生。其次,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则有利于我们更换旧有的思维模式,从而摆脱固定思路对创造活动的束缚。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情绪同灵感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教会孩子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是我们在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捕获灵感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时候孩子的灵感来自于内外压力的逼迫,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以逼出灵感来”。但是请你注意,这种压力一定要是适宜的,在该压力之下,孩子的情急状态不同于急躁不安的消极心境。必要的情急状态应当属于灵感的诱发因素之一,在一种压力的逼迫下要顺利地解决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逼出灵感”与“保持乐观、锁定、平和的心境”并不矛盾。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良好的心境可以加速灵感的来到,而不良的心境则将阻碍灵感的来临,要尽早让你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明白这个道理。

科学点击

灵感是在知识积累和刻苦学习的中产生,是摆脱思路,极富创造性的产生,是保持乐观,良好心态下的产生。

建议

1.灵感来源于平常知识的积累和习惯思维的养成,也是功到自然成的体现。

2.灵感有时也是某种契机的闪现,突然出现的新想法、新形象,从而使以往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3.灵感在心理学上被看作是制造性思维的“豁朗期”,有效的启发和诱导孩子的灵感,是帮助他们平时养成勤思苦学习惯有效方法。

同类推荐
  •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本书从真爱、品质、信念、习惯、求知、交友、金钱等方面总结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智慧精髓,从头到尾都由引人胜的有关犹太人的故事所组成,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鲜明地体现了犹太人的独特的家庭教育观念。相信中国的父母一定能从书中发现适合自己孩子的完美教育指南,培养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
  • 3-4年级,孩子成长与定型的关键期

    3-4年级,孩子成长与定型的关键期

    培养孩子最关键的就是儿童时期,尤其是孩子在读3-4年级的时候。无数事实证明,孩子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3-4年级是个非常重要的坎,不管是孩子的学习还是孩子的道德观念,家长的教育在这一时期都起着基础的、广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本书遴选了16类典型初中生,每种类型的体例分为“典型案例”、“案例解读”、“理论拓展”三个部分。“典型案例”约占篇幅的一半,它情节曲折、语言简洁、叙述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来自现实生活,材料鲜活,既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同事提供的经验,既有城市的,也有乡镇的;“案例解读”是依据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标准和以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对案例中的学生、教师、家长的做法进行分析探讨,以利读者分清是非,吸取经验和教训,启迪自己的未来。
  • 正思维决定正能量:好父母要给孩子的52种正思维

    正思维决定正能量:好父母要给孩子的52种正思维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希望。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因此,他们不遗余力的给孩子增加筹码逼迫孩子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积累物质财富,认为自己帮孩子完成原始积累,孩子以后就能生活幸福。
  • 初为父母:知道这些就够了

    初为父母:知道这些就够了

    为人父母,任重而道远,既让你疲于奔命,又让你倍感幸福。本书将以很短的篇幅告诉你,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抚养子女的使命,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到为人父母的十大金科玉律。如果你初为父母,想找一本能简明扼要地告诉你什么是父母之道的书,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你。现在就下载这本书吧,让这本书在你的育儿之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读故事练口才

    读故事练口才

    本书分为社交口才、职场口才、领导口才、推销口才、辩论口才、谈判口才、演讲口才七大部分,共收录了近千则国内外经典口才故事。
  • 去夏正好

    去夏正好

    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童颜阿姨”,富可敌国却屡遭感情打击,身患抑郁症的她想在平凡的市民生活中疗伤,熟料却一头撞进难分难解的忘年恋之网,这个二十几岁的男孩子怎么这么难缠?各路神佛,我不要再受一次伤;老天,放过阿姨吧。。。。。。
  • 异界之圣神系统

    异界之圣神系统

    一个孤独的少年,上天赐给他圣神系统,玩转异界,你那召唤术?在我面前垃圾而已!武术?武技?乐涩而已!我一样一样把你比下去!美女?那是有滴……帅哥?好吧,看上你当我小弟吧!
  • 异世魔王要修仙

    异世魔王要修仙

    魔法大陆的第一个修仙者,没有仙路便自创仙途。不管是修仙,魔法,还是斗气,都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咱要讲科学。
  • 侠无敌

    侠无敌

    来到风云世界,成为雄霸的儿子,雄真只想过平静的生活,可他的父亲怎么会允许?
  • 混沌舞台

    混沌舞台

    主人公原野高考落榜后,不安于农村生活现状,一度追求属于自已的生活。在南下广东寻找昔日文友失败后,好在张大妈的帮助进入一家旅馆当了一名洗擦工,在旅馆里认识了女商人束惠,并结为干妈干儿关系,但受束惠女儿的干涉只得脱离。张大妈病逝后,为帮助张大妈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原野不幸落入买卖劳工的“黑工房”,经受磨难。在好人的帮助下,他最终取得了大学学历文凭,当上了报社一名记者,后来,遇到了一些情感经历,特别是与一位商人妻子名叫银银的情感经历,他从此深陷情感漩涡,无法自拔,直至病死。
  • 尸兄之吞噬者

    尸兄之吞噬者

    本书已经太监,请看新书《从海贼开始的诸天》萧羽穿越到尸兄世界,身负吞噬细胞。龙右:你不是尸兄!你是什么?白小飞:大哥求罩!小金刚:比我还能吃!“我是个好人!”萧羽把月闪从一只大尸兄体内拔出,说道。“我不是人类!我已经是个怪物了…”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从大话西游开始

    从大话西游开始

    帮主,我是瞎子啊!葡萄师傅,能帮我把这金刚圈弄下来吗?师兄,白晶晶姑娘来了!
  • 正仙之名

    正仙之名

    这是一个修魔者主宰的修真世界。数百年前,仙魔大战,修魔者一举击溃剩余的修仙者势力,扭转霸主地位。随后大肆篡改历史,诛杀残存的修仙者,烧毁仙家典籍,封锁飞升仙路。从此修魔成了正义,修仙成了罪恶。修魔为人称颂,修仙成过街老鼠。然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并无明确的善恶对错、是非黑白。后人当顺应历史,还是修正历史?……“小友,想不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修仙者?。”“晚辈资质尚浅,恐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