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8500000010

第10章 第二辑读书随笔(3)

第二辑读书随笔(3)

推诿有术

读历史,有时会读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事,超乎你的想象。举两个善于推诿的小例子:

[例一]《明史》上载,明世宗时,俺答进攻北京时,致信要求互市,请通贡使。并威胁,如不见从,休要后悔。世宗立刻召见大学士严嵩、李本和礼部尚书徐阶商量,拿出俺答的信让三位大臣传阅了一遍,然后问:“卿等以为何如?” 严嵩瞧着来书,语多恫吓,暗想此事颇不易解决,依他也不是,不依他也不是,便启奏道:“俺答上书求贡,系关系礼部的事情,陛下可详问礼部。”徐阶一听,立刻回奏:“求贡事虽属臣部掌管,但也须仰禀圣裁。”

严嵩身为大学士,不管外邦求贡的事而把这个球踢给礼部,礼部尚书接过大学士踢来的皮球,说这固然是礼部要管的事情,但最后还得皇帝拍板。这皮球踢得,脚下功夫堪称一流了吧?

[例二] 梁启超《李鸿章传》中记载,甲午海战时,“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州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

清政府和日本打起来了,各省却以为这是直隶省的私事,不肯出钱出兵,及至战败了,广东方面还希望日本把俘虏的战舰还给自己,在信中对日本人说:“这艘战舰是属于广东的,甲午海战和我们广东无关,不是我们广东挑起来的。”这样的话让日本人听了,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不能遇着好事就抢功,遇到难处就推诿。古代官场之所以如此盛行推诿,只是为了逃避责任。而封建机构的设置中恰恰为某些官员逃避责任提供了借口。很多事情表面看来是人人有责,如果出了问题,却是人人不负责任。万一上司认了真,追究起来,那就找个替罪羊应付了事。严格说起来,大臣们的这一套也是跟皇帝学的。比如,历史上流行的“红颜祸水”说,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周幽王,杨贵妃之于安史之乱,陈圆圆之于清军入关,就是女人替皇帝和男人顶罪的典型案例。

最近看中央电视台一个报道,一些公司被某家骗子公司骗取巨额钱财后,这些公司找公安局报案,公安局不管,说你去找法院;找法院,法院不受理,说你去找工商局;找工商局投诉,工商局不管,说那家骗子公司的营业执照和注册资金都没问题。真是推诿有术啊。你看,现在连贪官们也学会了推诿术,一旦东窗事发,他们不忏悔自己的罪过,却爱说:我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管不住亲属部下,禁不住诱惑云云,让人大跌眼镜。

原载《北京日报》2004年10月31日

又见皇帝穿新衣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中的皇帝其实是一丝不挂,并无什么新衣,现在却有人为皇帝穿上了真正的新衣。说两个最近的例子:一个是电影《英雄》,为秦始皇穿的新衣叫做不杀与和平;另一个例子是文章《另说袁世凯》,为袁世凯穿的新衣叫民主。

把秦始皇称为英雄,我想不会有太大问题。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统一中国,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国长达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基础,他在这方面的功劳,怎么夸都不为过。但他的动机是明确的,是为了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并不是像电影《英雄》中美化的那样,是为了不杀与和平。后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造万里长城,建阿房宫和秦陵等形象工程的一系列作为,证明他的暴政对百姓的荼毒丝毫不亚于当年的战争,哪里有什么不杀与和平可言?生活在封建社会的贾谊都能看透:“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种清醒不是比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价值更为有用吗?

有人会辩解说,电影只是为了拍得好看,为了赚取票房,要求它承载历史教科书的使命是苛求。且不说最高的艺术都要有思想,就是从商业道德来说,也不能把一个商品做得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吧?

如果我们把末代皇帝溥仪看作是一个傀儡的话,那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具实质意义的皇帝应该是袁世凯。现在也有人为他翻案。有一篇叫《另说袁世凯》的文章说,从清末到民初,尤其是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推行的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政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他“兴学重教,开通民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无古人”。文章称颂他“坚决抵制和反对‘二十一条’”。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道:“正是由于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一则则独家新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毛泽东、周恩来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北洋时代成长起来。这一切,同袁氏北洋政府的文化政策、社会改革不无关系。”

总而言之,在作者笔下,袁世凯是一个顺应时代,宽容、民主的好领导。

不必列举他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使戊戌变法胎死腹中;不必说他暗杀宋教仁,镇压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不必说在他当权的几年里,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包括《二十一条》在内的100多个不平等的合同、协定和条约;也不必说他复辟帝制,做了83天“洪宪皇帝”的闹剧,单说他的一系列宽容、民主的政治举措吧。

先看他是怎样当上“民主”大总统的: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强迫国会改变先订宪法、后选总统的立法程序,先进行正式大总统的选举。当天,被袁世凯所收买的便衣军警、地痞流氓数千人,打着“公民团”的旗帜包围了国会,高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你们就休想出院”。议员们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忍饥挨饿,连选三次,最后屈服于袁世凯的武力,将袁世凯捧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11月4日,袁世凯过河拆桥,下令解散国民党,收缴438名国民党议员的证书、证章,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而名存实亡。1914年1月10日,正式下令解散了国会。2月,袁世凯授意成立的“约法会议”,草草炮制出一个“字字皆袁氏手定”的所谓《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定宪法和官制、任免大权,统由袁世凯独揽。12月,“约法会议”通过《总统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大总统无限期连任,大总统的继承人由大总统推荐。这是总统的权利还是皇帝的权利?明眼人一看便知。   再看他是怎样对待舆论的:1913年下半年,仅北京被查封的报纸就有《日日新闻》、《民国报》、《民主报》、《亚东新闻》、《中央新闻》、《京话报》、《华报》等。被作者作为典型例子来赞美袁世凯“宽松政策”的新闻巨擘邵飘萍,确实是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在杭州创办《汉民日报》,但因时常讥讽袁世凯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办报不足三年,就先后被捕三次,最后报纸被勒令封闭。1915年底,袁世凯政府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公布了一连串的条例,如《报纸条例》、《出版法》、《治安警察条例》、《地方保卫团条例》等,主旨在于钳制人民的言论、思想,严禁政治结社、集会,镇压革命党和人民。至于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的“脱颖而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都是袁氏北洋政府“宽松”出来的,这就像说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的涌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宽松”一样,实在荒唐得可以。

这两个人物,一个是封建帝制的开创者,一个是封建帝制的复辟者,文治武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专制、独裁是一致的。他们不是不可以写,但要看你怎么写。是慑服于他们的专制气魄,还是对其局限性予以有力的抨击,这样的差别岂止霄壤!

在不少作家、艺术家看来,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们打着“推陈出新”的旗号,为秦始皇、康熙、雍正、乾隆乃至袁世凯添加着这样那样的新衣,其思想境界不如倡导“民主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孙中山先生远甚,亦不如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远甚。安徒生如地下有知,会不会哭醒过来?

原载《杂文月刊》2003年第4期

骨鲠精神一脉承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交往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这类佳话让人们得以从有些血腥的帝王将相史、相斫史中抬起头来喘息一下,进而读到中国历史温馨的一面,感受儒家精神中骨鲠的一脉。本文拈出较具代表性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朱熹与辛弃疾,张居正与邹元标等三对君子之交略做回顾,希望读者能从中澡雪一番自己的精神。

先看中国第一文人苏东坡。一般的教科书上,都把苏东坡与王安石称为政敌,现实中的情况则复杂得多。不错,当年王安石提出变科举、兴学校时,苏轼上书反对;王安石推行均输法、青苗法的时候,苏轼又上书论其不便。结果呢,王安石利用神宗皇帝的信任,把苏轼贬为杭州通判。后来苏轼又从密州到徐州到湖州到黄州,辗转了很多地方。在东坡知湖州期间,发生了“乌台诗案”,苏轼被下狱候斩,满朝官员除苏辙之外,再无一人敢为东坡求情。此时的王安石因变法受阻,第一次被罢相,贬为江宁知府。听到苏轼被下狱的消息后,深知东坡性情的王安石,立即上疏神宗为东坡开脱,疏中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本有赦免之意的神宗皇帝见了王安石的上疏,立马加了个“荐”,让满朝文武都来看。苏轼在坐了四个月又二十天的监狱之后,终获释放。

王安石呢?后来第二次出任宰相,一年多以后,第二次罢相,回到江宁,筑半山园,过起了他的“半山老人”的生活。八年以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七月,苏轼从谪居地黄州调任汝州途中,路过江宁(南京),与王安石做了最后的会晤。

那年苏轼四十八岁,王安石六十三岁。苏轼在宦海沉浮之外,他与朝云十个月大的儿子刚刚夭折;痛丧爱子,身体多病的王安石也垂垂老矣!可以想见,寂寞的王安石那些天该是多么高兴啊。他带苏轼游钟山,苏轼写下了“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略沾横秋水,浮屠插暮烟。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等诗句,王安石也拿出近作给东坡看,其中有“积李兮滴夜,崇桃兮炫昼”之类的警句,是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的故事抒发自己从高位跌落的心情。苏轼说,自屈原、宋玉以来,再也见不到《离骚》句法了,今天有幸拜读。王安石则回答,我的这些诗作只拿给你看,一般庸俗的人是不配去评论的。

王安石、苏东坡当然不是一般的文人,他们还是政治家,所以在烹茶吟诗之外,社稷民生仍是他们谈话的重点。

《宋史?苏轼传》中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精彩的记载: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幸,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出两人都是非常之人,对社稷民生都负有神圣的使命感。两年之后,王安石去世。早在他去世之前,朝廷旧党就已经复辟,要求尽废新法。经过基层磨练的苏东坡对新法已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他认为尽管变法有不少弊端,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切实可行的内容,应该区别对待。这一次,他站到了保守派的对立面。

结果,苏东坡这一生,先为变法派所不容,后又遭保守派排挤,两面不讨好。世俗之人很难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套用西谚“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切都变得浅显易懂了。他是一个现实的、渐进的改革派,所以他对王安石的激进做法持批判态度;经过辗转外任的历练之后,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因循守旧也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对司马光的保守做法同样予以抨击。而王安石,先是排挤苏轼,后来体会到变法的种种弊端,似有所悟,同时敬惜苏轼之奇才,所以在苏轼遭遇牢狱之灾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上疏解救。这就是儒家的骨鲠精神,不投机,不势利,不媚俗,不避祸。

朱熹与辛弃疾这一对也比较有趣。一个是热心教育、穷研理学的哲学家,一个是抗金名将,豪放词人。理学家陈亮称他们一个是“人中之龙”,一个是“文中之虎”。两人在政治上都不得意,但志趣相投,相互倾慕。绍熙四年(1193年)九月,贬任福建安抚使的辛弃疾第二次到建阳会见朱熹,两人同游武夷,泛舟九曲,吟诗唱和。辛弃疾的《九曲棹歌》第九首是这样写的:“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他把朱熹奉为隐卧山中的“帝王师”,希望有一天能遇到“西伯”,为朝廷重用。朱熹则为辛弃疾的两个斋室题写了“克己复礼”、“夙兴夜寐”两个条幅。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时值梅雨时节,朱熹由于久病,“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时年七十一岁。当时,朝廷下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建阳考亭会葬,但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风险连累,作祭文以悼之。《宋史?辛弃疾传》说:“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如果朱熹是个炙手可热的当权派,辛弃疾与他的友谊难免有势利之嫌;但是当朱熹的理学不被社会承认的时候,当朱熹死后,门前冷落的时候,辛弃疾能不为世俗所累,率性而为,他的骨鲠精神与磊落人格,就不能不让人感佩。

第三对是张居正与邹元标。与前两对不同,他们两人之间很难说有什么友谊,邹元标是晚辈,万历五年的新科进士,几个月后,当朝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朝内围绕张居正是丁忧守制还是破例夺情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按规矩,封建官吏如遇双亲的丧事,要丁忧守制二十七个月,也就是守二年多的丧;除非有特殊情况,经皇帝恩准,才能破例夺情,短期休假后就可以照常上班。张居正为了保住改革的胜利果实(也有贪恋权位的因素),当然不甘心离开官位这么长时间,倾向于短期休假。可是人言汹汹,有些官吏就是不依不饶。先是他的门生、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和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上疏要求张居正回籍守制,结果在同一天遭受廷杖,各杖六十或八十不等,打得是皮开肉绽,血迹斑斑。在午门外广场目睹这一惨剧的新科进士、刚当刑部观政两个月的邹元标,接着上折要求守制。他的措辞比前四人更加强硬,他说:“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结果他被廷杖八十,谪戍都匀卫。四十年之后,熹宗天启年间,官为左都御史的邹元标在一次进侍经筵的时候突然跌倒,皇帝一问,才知道是当年遭受廷杖落下的病根。可是就是这个邹元标,在经历了国家的衰落和个人的沉浮之后,在更深的程度上理解了张居正当年的所作所为,在他的建议下,天启二年,张居正被追复原官,给予祭葬礼仪,发还没有变卖的房产。有人问他为何在晚年没有刚出道时的冲劲了?邹元标笑着回答说:“大臣与言官异。风裁踔绝,言官事也。大臣非大利害,即当护持国体,可如少年悻动耶?”

不怕廷杖,仗义执言,是邹元标骨鲠精神的一方面;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是他骨鲠精神的另一面。不能说他前者错后者对,两者都对,前者略有腐儒的酸气,后者则是洞明世事后的通达。

其实,儒家的骨鲠精神沿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脉下来,是有悠久历史的。只是在过于严酷的统治下,文人士大夫身上的柔靡化、庸人化、乡愿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只有少数未被异化的“非常之人”卓然独立,活出了骨鲠之气和健全人格。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温暖历史的烛火,是澡雪精神的琼浆,是励人奋进的源泉。

最是从容不易学

物以稀为贵。精神也是如此。人身上可企羡的品质,像忠诚、正直、善良等,与风流、俊逸、潇洒、从容等相比,前者似乎更像大路货(这并不是说容易达到),所以在文人齿间流芳的往往是后者。

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真本色。风流也罢,从容也好,表面看来,是一种外在的言谈举止,其实是需要有很深的内在涵养做根基的。就拿从容来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惊”,“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视死如归,那都不是一般的修炼功夫。

单说视死如归。这词造得多好。把死看得跟回家似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自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谭嗣同赴刑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大义凛然,刚烈如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一种从容,一种为了使命或者信仰无私无畏的从容。还有一种从容,更加了得。

大家都知道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佩服他身处囚室,心系南宋的浩然正气,却很难遥想这位状元宰相的从容风度。《宋稗类钞》记载了文天祥与同僚在都城陷落时的一段对话,饶有趣味:

文天祥:“现在情况非常危急,大家看怎么办呢?”

同僚:“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一团血嘛。”

文天祥:“怎么解释?”

同僚:“您死的话,我们跟着一块死。”

文天祥笑着说:“你们知道有关刘玉川的一则轶事吗?当年刘玉川和一个妓女交好,情深意切,难舍难分。后来刘玉川考中进士,要赴外地做官,妓女哭着嚷着要跟他一块去。刘玉川怕有后患,就骗他说:‘按照朝廷惯例,官员到外地赴任不能携带家眷,所以我愿意和你死在一起,也不愿去做这个官。’说罢,就端来一杯毒酒,让妓女先喝。妓女仰头喝下,留半杯递到刘玉川的手上,刘玉川却把杯子扔到了一边。妓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负情郎,在撕心裂肺的折磨中死去。这样刘玉川就可以轻松地一个人去外地赴任了。今天各位嘴上说跟着我一块死,是不是也想像当年的刘玉川那样骗我一把呀!”

同僚皆大笑。

大难临头还有心情说笑话,这份从容,一般人学得来吗?光有不怕死的倔强不行,光有深厚的涵养也不行,必须两者都达到十分充盈的程度,而且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有如此自然的流露。

还有一例堪与之媲美。《清稗类抄》记载:“金人瑞以哭庙案被诛。当弃市日作家书,付狱卒寄妻子。狱卒疑有谤語,呈之官。官开缄视之,则见其上书曰:‘字付大儿看:咸菜与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这金人瑞就是批点过水浒、西厢的大才子金圣叹。顺治年间,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私取公粮三千余石,留下亏空让老百姓添补,交不出粮食的即遭逮捕。当时皇上刚刚驾崩,在府衙设有灵场让人举哀痛哭。以金圣叹为首的众多秀才,因同情农民的遭遇,就写了“揭帖”到哭灵的场所控告县官,这就是所谓的“哭庙案”。结果包括金圣叹在内的18人被捕并判死罪。他在死前还要向儿子传授美食秘方,还要高呼“绝头,至痛也;籍家,至惨也;而圣叹以不意得之,大奇!”确不是一般的洒脱。

老报人成舍我的两段经历也令人称奇:

1934年,由成舍我担任社长的《民生报》登文揭发汪精卫的亲信彭学沛在建筑工程中贪污受贿的丑事。该文被南京的新闻检查机构删扣,成舍我不为所动,照旧刊出,结果引来彭学沛向江宁地方法院控告《民生报》“妨害名誉”。成舍我亲撰万言答辩书。不少新闻界名流出面调停,成舍我回答说:对不起,事实俱在,不能接受。

6月18日,成舍我锦衣华服地出庭答辩,滔滔不绝达两小时之久,法官被驳得哑口无言。最后,彭学沛自行撤回诉讼中的妨害名誉部分,但因为是行政院长汪精卫交办,遂判成舍我短期徒刑,“缓期执行”。

我们多听说张季鸾、邓拓等新闻界前辈如何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这边写一页,那边排字房里排一页,他们刚搁下笔一小会儿,那边报纸的大样就已经出来了;但像成舍我这样,不仅办报是行家里手,而且打官司也头头是道的人与事,真可以拍案称奇了!

更奇的是,成舍我于当年七月底被诱捕时,早有预料,已提前把常用衣物、洗漱用品收拾好。第二天早上,同时被捕的新闻界同行陈云阁等三人来到成舍我家时,见成社长正衣着光鲜整齐地在天井里刷牙。

这份从容,比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更多了一份飘逸、一份优雅,让后人只有企羡的份儿。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也是我对于从容的态度。

同类推荐
  • 在尘寰:西风瘦

    在尘寰:西风瘦

    “在尘寰”系列精选了几位当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作品,集结成册,力求打造一套极具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的文化丛书。一个故事,就是一段旅程;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人生。小故事,往往给人带来大思考。《西风瘦》中的三十二个小故事,在平淡中瞥见人生的至味,于平凡中感受人情的温暖。
  • 落花生

    落花生

    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比如《落花生》、《面具》、《疲倦的母亲》等名篇共70余篇。其中经典散文《落花生》因被收录于语文教材和众多课外读物而广为人知,在文中许先生用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做有用的人的“落花生精神”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此外,许先生的《春的林野》、《万物之母》等众多风格独特、富含哲思的作品也是民国璀璨群星中不可忽略的文化遗珠。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本书通过对仓央嘉措诗与情的解读,将一个最真实、最纯真、最多情的仓央嘉措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仓央嘉措诗歌之美,身世之传奇,情感之真挚。
  • 一个人的西部

    一个人的西部

    西部文学代表作家雪漠关于西部故乡的长篇散文。以一个人的人生奋斗为线索,将西部的土地气息、民间传说、民间文化、人情世态和贫瘠土地上的梦想、追寻及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呈现了一个博大、丰厚、神秘的西部,一个梦想始终照耀着荒原的西部。作者对自己人生奋斗、精神追求的真诚反思、总结,在今天也具有励志意义。雪漠作品有稳定的读者群,我社已出版其长篇小说《野狐岭》,不到一年销售2万多册。这部长篇散文同样值得期待。
  • 林徽因文集

    林徽因文集

    看林徽因如何洞察生活,历练尘世,镌刻众生,描绘万象。
热门推荐
  • 小爷是自恋狂

    小爷是自恋狂

    什么?让我娶一个我不认识的还大我三岁的女人?就算她是美女也不行!你们这是政治婚姻!就是政治婚姻?还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当然是因为——————因为小爷可是林家的小少爷,怎么能这样没出息的娶一个女人。再漂亮的女人小爷也不会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小爷一定要让那个女人拜倒在小爷的香蕉棒下!小爷就是自恋!那又怎么样?哼!小爷这就去找她!别来找我,否则我就去当雇佣兵或者杀手,要是死在外面,你们林家的香火就断了!
  • 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

    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教育的重大课题,是千千万万家庭最关注的问题。本书围绕“做好老师”、“任好校长”、“当好家长”三个主题,以作者亲身经历和案例为题材,展现了中、小、幼教育阶段学生、教师、校长以及家长的丰富多彩的教育与生活侧面。其中情节生动,事例典型。尤其是诸多具有哲理的警句,说理质朴,思维先导,是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对教育改革的探讨,也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本书对教育工作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有志于教育改革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 首席狂医

    首席狂医

    叶重是华夏国安全特种部门A小队队长,年轻有为被高层所器重,誉为明日之星,不久就会高升。但在一次机密行动中,为了拯救同伴被降级处分到后勤部队,跟了个老医生做助理。没料到竟学到一手牛逼失传的医术,退伍后回到城市……
  • 略过时光去爱你

    略过时光去爱你

    其实没有谁比谁高贵也没有谁比谁低贱,只是我们都活在了一个声色犬马的世界,扮演了一个自己不中意的角色。
  • 许你万里江山

    许你万里江山

    她为他许下万里江山,他曾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到头来却付出全部,只剩怨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游戏真难玩

    这游戏真难玩

    来到异世界的咸鱼宅男,在非人游戏的折磨下,觉醒了某种特殊技能,最终越挫越强。〖格斗大师〗游戏“在下咏春叶问,请多指教。”林小江看了看自己只有七岁的小胳膊小腿,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大叔,别误会,我只是路过打酱油的,马上就离开。”〖从今天开始当勇者〗游戏“你妹,终于把技能卡爆出来了,我也可以拥有斗气了。”林小江高举手里的技能卡牌,而他的旁边躺着一个比他高了两倍的牛头怪。〖天梯第五关〗游戏“小子不错,年纪轻轻就打到了第五关,可惜你遇上了我战天魔王。”五米多高的熔浆巨人招了招手。林小江心里顿时就虚了,不过表面上依旧不为所动,拍了拍旁边的分身。“分身,好好教训他一顿。”
  • 玖枝星魂

    玖枝星魂

    她是一位来自凌星阁的杀手,人称九爷的林玖枝,一次意外结识了一位少年,宫小恩。有一天,他在绫星宫里由于好奇,碰了的阁主的“岁云盘”,意外穿越?!她天生聪慧,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认识墨子城,她也和他慢慢有了感情。可是后来她发现,她对小恩的情感不再单纯,她,夹在了中间。面对自己的情感,她该怎么办……
  • 无相冥神

    无相冥神

    天才与废物,只在捏花一笑之间。他本有天纵体质,却被一颗魔心毁得一塌糊涂。他重新站起来,凭借着自己实力,不断改造体质。使他拥有了最强的天灭霸体,神秘强大的冰封神瞳。天才、妖孽、天纵奇才,绝世老者,通通一拳轰下!论肉身,他,傲视天下。论仙术,他,唯我独尊!
  • 一半荆棘一半梦

    一半荆棘一半梦

    三分故事、七分人生。忘却了故事,你却能够发现,淡淡的,轻轻的,那一丝印迹伴随着的性格,伴随着的笑容,如同杯中的红酒,品完了留下的余香,如同青涩的麦穗,碾碎了挥发的稚嫩,如同炫丽的坚冰,融化了残存的温度。他,永远是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