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9200000004

第4章 治瘴开凿七井

包拯治理端州三年,令他感到最棘手和最揪心的,也是他认为最重要、耗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事情,就是春瘴。濒临西江河的端州水患频繁,洪涝过后,又往往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削弱了端州的劳动生产能力。要改变端州的贫弱,繁荣端州的经济,就必须找到根治瘟疫的方法。

晴云当午僧挥扇,晓雨生寒人着棉。此是岭南春气候,一日常有四时天。

这首《端州一日有四时》诗,是绍兴进士龚茂良为英州安置时,春游端州的即兴之作。俗话说:“春天孩儿面,说要变就变。”岭南属亚热带气候,雨水特别多。西江河支流多,“贺江雨湿石,西江涨三尺”,上游下雨下游涝。端州春、夏两季洪涝最多,西江洪水泛滥,淹浸到七星岩一带。洪水过后,七星岩周围的大片土地积水排不出去,变成不能耕种的荒塘沼泽。北岭山山高林密,树林间郁湿之气蒸腾,荒塘沼泽的死水腐草也散发出污浊的气体,两种浊气迷漫不散,当地人称之为“山林瘴气”。人一旦接触了瘴气便会得一种怪病,昏晕无力,上吐下泻。而且疾病带有传染性,在人与人之间互相感染,可能就是现今的疟疾,或者和疟疾差不多的疾病,在当时是十分可怕的瘴疫。那时候还传说有“瘴母”,十分可怕。陆游《避暑漫钞》记载:“岭南或见异物从空中坠,始如弹丸,渐如车轮,遂四散,人中之即病,谓之瘴母。”包拯生长在平原地区,从没到过岭南,自然难得见到这种疫病。

瘴疫无常态,说来就来,能损人肌体,使人丧失劳力。那时候,岭南医药落后,巫觋邪术横行。宋至道年间,陈尧叟曾严禁岭南杀人祀鬼。天圣元年(1023),朝廷“禁广南路巫觋挟邪术害人”;景祐三年(1036)二月,又以“广南兵苦瘴甚,为置医药”。但是患病的根源一直找不到,遏制不了瘴疫,“杀人祭鬼”、“巫觋挟邪”的事就禁而不止。医药治不好瘴疫,百姓也就只好去相信巫觋了。

在端州,杀人祭鬼虽然不常有,求神问卜却是无日无之。三圣宫、观音堂,香火不绝,人头涌动;相邻的悦城龙母祖庙,庙门堵塞,烟火弥漫;鼎湖山到处都是求神佛保佑的善男信女。在荒村陌道上,为染瘴疫死亡者挂白举幡的送葬队伍时常可见;甚至有的瘴疫患者,为了使亲人不被传染,让亲人将自己抬到山上活埋;有的得了瘴疫的老人悄悄爬出家门,默默走向荒野,含悲忍泪投身西江了却残生。看到此情此景,包拯食难下咽,睡难安眠,心如火燎,到处寻求根治瘟瘴的办法。

端州东郊渡头村有位隐居的老进士姓梁名燮,祖籍河南洛阳,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考中进士,先任南雄通判,后为端州同知。他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腐败,愤而挂冠归隐,落籍渡头,以教私塾维持生计,已过了花甲之年。梁燮见包拯有为民之心,便以赤诚相见。他懂得医理,也熟识当地生草药的性能,向包拯提出了中药与生草药配伍治疗瘴疫的方法。包拯立即遣派差役、动员百姓上山采药,按照配方用大镬煎煮,供端州居民服用,连续半月有余,总算将疫情压了下来。

包拯一颗悬着的心还没放下,疫情又出现明显的反复,原来没有患病的人患病了,原来已经好转的人又复加重,端州成了一个人不敢至的地方。老百姓更是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包拯心里明白,要制止瘴疫的传播,就必须找到瘴疫传播的源头。他一有余暇,便四处认真观察,仔细寻找那“始如弹丸,渐如车轮,遂四散,人中之即病”的“瘴母”。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那害人的“瘴母”却无踪无迹。一日,包拯独自来到西江畔,看到几个端州居民在西江挑水。西江河中间,滔滔的江水奔涌流下,而江湾边的水却十分平静,漂浮着居民丢弃的污秽物品。居民倒掉用过的污水,又缓缓地回流到西江里去。包拯忽然想到,州署用水都是派人驾小艇到羚羊峡,在水流湍急的江中心处取水的。他寻思,这西江边流动十分缓慢的江水,会不会就是瘴疫的源头?他还想到,自己在家里喝水,都是烧开过的,而端州居民却有一个煮饭蒸水的习惯,即饭将熟时,用砵盛水放到饭锅里蒸,水虽然烫热,但还没滚沸,起不到杀菌的作用,有的人甚至随意喝生水。

山上流下的水不能喝,西江的水又受到污染,要改变端州居民长期形成的饮水习惯更是不容易,但只有让居民喝上干净的水才能解决瘴疫传播的问题。最终,包拯想到了挖井取水的办法,但很多人感到疑惑,都说大条西江河水用之不尽,还挖井来干什么?这不是劳民伤财么?包拯主意坚定,找来衙役,亲自动手,就在州署前边开挖了第一口水井。

州官大人亲自凿井,端州百姓感到新奇。包拯在城内城外居民密集的地方,又选了六个开凿水井的位置,让端州居民参加开凿。这六口水井的位置,连同州衙前的第一口井,和北岭山下的七堆石山一样,如同天上北斗七星撒落端州。百姓都说是天降祥瑞,瘟疫一定能够根除,心里都十分高兴,挖起井来劲头更足。岭南地下水足,凿井并不太难,大家齐心合力,仅月余便都先后完工了。居民饮用井水既方便又卫生,瘴疫不再蔓延,再加上中草药配方见效,染病的民众都逐渐康复了。

包拯在端州三年所做的许多事情,史籍方志都很少记载,或者是记录得很简单,唯独挖井这件事,在历代的见闻札记中,屡见记述而且颇为详尽。元末明初郡人董源的《义井记》,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袁枚的《子不语》、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宋起风的《稗说》、张渠的《粤东闻见录》、范端昂的《粤中见闻》、檀萃的《楚庭稗珠录》、许奉恩的《里乘》,还有当代中山大学赵仲邑教授的《精庐小札》等,都有记载。

董源的《义井记》是见诸史籍最早的记录:“宋仁宗朝,包孝肃公以知扬州天长县,徙知端州。病民之汲于江,作七井以便其用。其一在府治内,后人以其水清冽比公之介,名之曰包公井。距府治西岳庙旁则其第二井也。其三在县学前街南,俗谓之义井。其四在分司巷口。其五在广济仓右。自广济而转城北门之左,其第六井也。自城北而复主帅堂之前,其第七井也(按,此处元代是肇庆路管军万户兼同知广南东道宣慰使分府所在地,明初系肇庆千户所在地,是本地最高军事机关,故称为主帅堂)。唯县学前、分司巷口两井,当通衢之冲,汲之者众。然皆以罂缶出水,少不谨,则相撞击破毁,岁久填塞。水涸之月,绠不能以及泉。井之用,于是乎有间也。高要县判簿,乐平鲍君宣文,仰前人之遗矩,急斯民之日用,方庙学、义仓诸役甫完,欲兴修治。即买石僦工浚之,复躬自指画,出其瓦砾汗淖,补其敝漏缺。井之口,周以石阑。其外四隅,皆治使端正,甓砌平垣,尤愈于新……”

屈大均《广东新语·肇庆七井》记载:“包孝肃为端州守,尝穿七井,城以内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其在西门外者,曰龙鼎岗井,民居环抱,清源滑甘,为七井之最。此郡城来脉,山川之秀所发也。大凡幽谿邃涧之水,饮之消人肌体,非佳泉。佳泉多在通都大路之侧,土肉和平,而巽风疏洁,乃为万灶所需,食之无疾。孝肃此举,端之人至今受福。大矣哉!君子为政,能养斯民于千载,用之不穷。不过一井之为功,亦何所惮而不为乎?《易》曰,君子以劳民劝相,言凿井之不可缓也。”

屈大均所说的城外二井,就是董源所列的第二与第六井。第二井是龙顶岗井,当地人称为“大井头”,现今尚存。第六井在北门左图街西尽头处,俗称“沙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已填塞。1987年12月出版的《肇庆市文物志》记载:“大井头古井位于市区西部龙顶岗西麓的三联巷。井呈圆筒形,以弧形花岗岩石砌井壁。井口直径0.75米,井栏为石灰岩,高0.35米,栏口有绳痕。”现留存下来的龙顶岗井的井栏已是清朝式样,因此有人怀疑此井是否包拯所开。董源所列县学前街南的第三井和在分司巷口的第四井,由于取水的人多,取水的陶罐经常撞破,日久被陶罐碎片填塞,虽几经疏治,最后还是填塞了。第五井在今米仓巷、高要市委宿舍大院内,是包拯所建广储仓的所在地。广储仓元代改名广济仓,明代改为丰济仓,清代改为督标后营守备署,清末被医生张玉屏购买,称为玉屏园,故第五井又称玉屏园井。如今这个水井的井栏已用水泥重筑,水井保存完好。

张渠《粤东闻见录》卷上“井水条”云:“肇庆昔有七井,包孝肃守郡时凿。内五外二,以象七星,在西城外者曰龙顶岗井,最为甘冽,今亦湮。城内五井不可考,当时碑石无存……”张渠,康熙五十年(1711)由副榜贡生出任太常寺博士;雍正五年(1727)补刑部郎中;雍正八年(1730)六月题补广东惠州知府,不久擢为肇罗道员;雍正十年(1732)迁广东按察使,后调任江苏布政使,又曾任湖南、江苏、湖北巡抚。他的《粤东闻见录》是其在粤期间所闻所见的笔记,并非虚妄之谈。以张渠所记,他来端州时已无缘看到包拯所开的七口水井了,龙顶岗井“今亦湮”,“城内五井不可考,当时碑石无存”了。张渠是在屈大均死后三十六年才到广东的,也就是说,在清雍正十年(1732)之前,包拯七井就“亦湮”,“碑石无存”,不复存在了。那么现今所存的包拯七井中的第二井,即“最为甘冽”的龙顶岗井和在米仓巷的“玉屏园井”,还有州署前、最有名的“包公锁妖井”(20世纪末才填埋),究竟是不是原来包公所开的呢?

张渠《粤东闻见录》卷上“井水条”中还有一段话:“……附城妇女多汲江爨。各署日需羚峡泉,雇夫舟运,穷日之力而往返。论者谓幽溪邃涧之水,饮之消人肌体,不如浚治龙岗旧井,多益而省费。”由于“幽溪邃涧之水”不能喝,居民只能再汲用回西江边不卫生的水,官府又要驾舟到羚羊峡去运水。因此人们又“浚治龙岗旧井”,把包拯所凿的旧井龙顶岗井挖掘利用。玉屏园井也应属于旧井重开。湮没重开,井栏便按清朝的式样来制造,这也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事情。一些方志专家、学者也考证认为,重开的水井还是包拯原来所开之井,只是由于重开的年代不同,井台的风格样式也就不一样了。

屈大均所记府治内(即今丽谯楼后)的水井,是在1984年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填埋的。千余年文物毁于一旦,令人扼腕叹息。百姓称这口井为“包公锁妖井”。传说包公在端州为官时,见有许多妖魔鬼怪为害百姓,便用妙计将九十九个妖魔诱骗到井里镇住,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唯一成功逃脱的鹤精,慑于包公之威,改恶从善,修炼成仙,领着一群白鹤在府衙后边的披云楼上栖息,时常鸣唱。“披云鹤唳”便成了端州八景之一。民间传说中的妖魔,不就是当年流行的瘴疫么?包拯开挖七口水井,让端州居民喝上甘滑的井水,摆脱了瘴疫,百姓就创造出“包公收妖”这样的传奇故事来了。

还有更离奇的传说:包公在锁妖井前说了“包收陆放马成湖”这么一句话,意思是说,包公把妖魔收到井里锁起来了,以后若有一个姓陆的人知端州,就会将妖魔放出来。到了姓马的人来当知州,端州城就会塌陷下去成为湖泊。这句话还真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据传到了清朝的嘉庆三年(1798),有一位名叫马书欣的来任肇庆知府,肇庆的百姓就以“包收陆放马成湖”这句话为理由,要求他不要上任。马书欣来任不足一年就走了,可能也与传说中包公说的那句话有关。民国时期,有陆桂芳、马炳乾两位先后来任高要知县,也因这句话闹得沸沸扬扬。

我们可以说这是传说或是迷信,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到,包拯在端州人心中的分量有多大,以及端州人对包拯有多么的崇敬。诚如屈大均言:“孝肃此举,端人至今受福。大矣哉!君子为政,能养斯民于千载,用之不穷。不过一井之为功,亦何所惮而不为乎?”斯民能不齐呼青天乎?

关于包公井,还有其他的传说。“沙井”,就是董源列出的第六井(在北门左图街西尽头处),当时俗称“芽菜塘”。传说包拯曾经在那儿教端州居民用沙井的水发豆芽菜,“芽菜塘”因此而得名。亦有传包拯将黄芽白(北方叫大白菜)的种子带到端州来,在今麦仔园一带教农户种植。后来黄芽白传遍两广,成为岭南冬春的主要蔬菜。还有传包拯在“富民坊”教居民制作山楂饼,医治小儿疳积。这些都是传说而已,并无书籍记载。包拯做一任知州,挖七口水井,就留下了许多传说。

除了端州有七口包公井之外,四会县也有一口包公井。据光绪《四会县志》载:“包公井在县署东南包公祠前。旧志谓,今已湮塞,不知何时重浚。今县厨日取汲焉。”四会包公井并非包公所凿,而是后人为纪念包公办案公正、为民申冤,以及感谢包公的救命之恩所挖,取“饮水思源”之意。当地也流传着不少包公秉公办案的民间传说。

相传四会县城刘财主的妻弟林振鹏被控行凶杀人,判了死罪,留待秋后处决。包拯重审此案,使林振鹏沉冤得以昭雪。后来林振鹏中了举人,衣锦还乡,在家中建了包公祠,又开凿了一口水井,起名为“包公井”,让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包公的大恩大德。明朝嘉靖元年(1522),四会县改建了当年的包公祠。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黄之选和知县刘恒都先后对包公祠进行了重修。这座包公祠每岁春秋都由县官捐廉致祭,其祝文写道:“唯公守端,刚明方介,一砚清风,廉顽百世。邑原旧辖,泽无不届,感仰并深,馨香勿替。兹值仲春(秋),礼当展拜,伏冀来歆,福绥永赖。尚飨。”这个包公井曾经湮塞,之后重开,后又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湮塞了。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5岁始习骑射,25岁以父祖“十三副遗甲”起兵;29岁费阿拉称王,58岁赫图阿拉建立后金称汗;60岁发布“七大恨”誓师攻明,63岁定都辽阳,67岁定都沈阳;68岁宁远一城不下,旋抱恨病逝。但是,努尔哈赤仍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神好汉

    修神好汉

    张挥说:在这万族林立、妖魔横行的世界,我只是个小人物,不过想要占我便宜的最后都会便宜我!!!
  • 重生之过去那些年

    重生之过去那些年

    卢慧君穿越到了平行时空,并身负系统。利用系统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系统:“叮!宿主踩死一条蚯蚓,激发了系统任务!只要宿主能在一个小时内踩死二十条蚯蚓,就能获得一个积分和一个系统币哦!”卢慧君:……
  • 灵蛇仙

    灵蛇仙

    一汪西子碧水,静映江南烟雨。悠悠几千载,痴痴两人心。见无数才子佳人缠绵词,证不尽金童玉女离散泪。唯有一段情,一对璧人,在这澄澈灵秀的西子湖畔,演绎了一出惊天动地、超越生死的千古绝唱!下面请听我们的故事《灵蛇仙》白素贞,道号娲灵子,女娲灵蛇族唯一的后裔,梨山老母门下的四大弟子之一。出生时身受杀劫,父母的眼泪滴入双眼,双亲的灵丹汇聚体内而活。许仙,字汉文,拥有二十二世仁人俊杰之圆满善德,命格多仙缘神机,际遇不凡。出生时法海亲自取名仙,并赠仙家秘籍《太初纪要》。公元前1046年,他是殷纣时期的乱世奇才方玄镜!公元1141年已是善德圆满,仙缘丰多的许汉文!公元前1046年,她是一条失去双亲的小灵蛇,公元1141年已是拥有2187年道行的灵蛇仙子!看南宋初年灵蛇和汉文是如何战胜死亡定律!如何蔑视天条仙法!如何践踏世俗不韪!看他们二人凭借痴情至爱,究竟如何收场?古老的故事,全新的情节!一样的凄美,不一样的经典!
  • 归元武圣

    归元武圣

    酝酿数百年的阴谋掀动天下腥风血雨。偶获神秘机缘的草莽少年踏上复仇之路。武道艰险,惟我辈胜之!
  • 细雨流光

    细雨流光

    她这一世从没想过会与他有过任何的交接,一次偶然的相遇,决定了一生的纠葛,可是这一世,她爱他却也畏惧他。他从没想到为了一个女子,可以放弃自己的任何原则,甚至不惜为了她去伤害无辜的人,可纵使如此,他还是得不到她的心。
  • 战士就要出肉啊

    战士就要出肉啊

    被战斗余波震死的夏飞只因多看了一眼,重生了。看着自己重生后获得的“皮糙肉厚”天赋和面板上的血量,一个伟大的梦想诞生了!这辈子要做个肉比,活得久一点!咸鱼的梦想还没有真是起步就被另一个重生者打碎。恶魔的企图,世界的末日在逼迫着他前进!随着他不断的深入,一个更加广袤的世界被他挖掘了出来!看他如何带领着地球杀入宇宙中心的漩涡!这片宇宙,我们人类也要分一杯羹!
  • 雨昊盛恋

    雨昊盛恋

    “本王根本不喜欢你,你死心了吧!”大婚之夜,她被四王爷君昊打断双腿送回洛府,丢尽颜面清白丧失。不堪忍辱的她撞墙求死,再度睁眼,虐渣男,打婊子,她是21世纪国际刑警的追缉犯---洛晨雨;他,身份尊贵,冷酷傲娇,却愿意对她屈尊降贵的示好,他是暗邪殿的主子---落尘昊(洛晨昊)。当腹黑毒舌的她遇上冰山傲娇的他,会擦出怎样爱的火花?
  • 这个师弟有点萌

    这个师弟有点萌

    仙门太强怎么办?师姐太强怎么办?资源太多怎么办?好苦恼,在线等现代少年与修仙世界之间的碰撞,究竟能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一世保镖

    一世保镖

    一个妖孽的简介:他的爷爷,曾是那位站在权力巅峰,足以洞悉天下的老人!但是,二十年前,却为天下人所背叛,赶出Z国,从此孤苦、寂寞……他,是杀手界的一个神话,所站高度至今无人能够逾越,被世界杀手组织誉为“杀手界的教皇”!但是,却只身来到SH,做了苏家大小姐的贴身保镖……用一世仇恨养他一世桀骜,用一生诺言养她一生惊艳!当二十年前的恩怨情仇,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当他与她的渊源纠葛,一点一点展露在两人面前!这个本想置身事外淡然处之的男人,如何一点一点崛起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