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5900000011

第11章 具备集体精神,做个合群的孩子

团结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合作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从古代的男耕女织到现代的集团公司,团结合作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人类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团结合作就越重要。这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只是生产链上的一个小环节,没有与别人的合作根本生产不出完整的产品,更不要说获得成功。基于这样的现实,父母应该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将来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

从前,有个国王得了一种世界上罕见的怪病,经医生诊断,此病只有喝了狮子奶才能痊愈。可是怎样才能得到狮子奶呢?大家都一筹莫展。一个聪明的男孩得知此事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每天都跑到狮子洞附近给母狮子送上野物,到第十天时已经和母狮子很亲密了,他试着从狮子那儿取到了一点儿狮子奶,给国王当药用。

可是在去王宫的路上,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却在为“谁的功劳大”吵了起来,闹得不可开交。

脚说:“如果没有我,就走不到狮子洞,自然就取不到奶。”

手说:“如果没有我,怎么能拿到奶?”

眼睛说:“如果没有我,看都看不到狮子,怎样取奶?”

这时舌头说话了:“大家不要吵了,取到狮子奶是我们大家合作的功劳,少了谁都不行。”

身体的其他部位一听气愤极了,纷纷指责道:“你这样说是不是在暗示你的功劳最大?你完全没有价值,这里没有你的份儿。”

“到底我有没有用处,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舌头不再争辩,一路上保持沉默。到了国王那里,男孩献上狮子奶,国王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奶,便问那男孩,舌头为了教育大家,故意说:“这是狗奶。”这时身体各部位才知道舌头的重要,连忙向它道歉,舌头改口道:“是我说错了,这是货真价实的狮子奶。”

狮子奶治好了国王的病,国王给了这个小男孩很多赏赐。他身体的各部位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后再没有为“谁的功劳大”争吵过。

前人曾经为我们留下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最高。”一个人只有帮助另一个人爬上一棵果树,才能品尝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果实,并且一个人越是善于向别人提供帮助,越是善于与别人合作,就越能够品尝到果实。就像这个故事中小男孩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样,只有它们共同努力,才能共同享受国王的赏赐。

现在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枪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然而,在独生子女比例相当大的今天,每一个孩子好胜心都很强,都想胜过他人。不幸的是,这些孩子大都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更少有利他行为。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十分令人担忧。

对此,父母在鼓励孩子与人交往的同时,更要提醒他们学会与人协作,树立很强的团队意识。两人为“从”,三人为“众”,我们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团结合作。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学会合作,是对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这对父母在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健康积极的个性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代的父母来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与人协作的团结精神尤为重要。

深圳市某小学以一座群狼雕塑作为自己的标志,倡导孩子学习“狼”的精神。学府小学是一所公办小学,大约有学生一万名,在创办之初就有“引狼入校”的打算。创校两年后,该校竖起一座标志雕塑,刻画的是一群出征的狼:下面的头狼发出号令,上面一群精悍的狼正傲视苍穹,昂首向前方未知的世界奔跑。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这样一句话:“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出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的人。”

校方的有关人士表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父母应该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孩子们成为强者,并且用狼的团队意识、勇敢精神来激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勇敢、团结和协作精神。姑且不说这种“引狼入校”的做法是否妥当,这种教育孩子学会团结、与人协作的意识是十分可取的。“独木不成林”、“团结力量大”,这是古人为我们总结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中对孩子来讲更为实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许多工作被分成好多工序,一个人不可能单独完成一件事情,要成功就需要几个人、十几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合作。因此,团结合作越来越重要。一个不懂得合作、认识不到团结的重要性的人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更不可能取得成功;没有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的父母,不可能教育出一个成功的孩子,更不可能为孩子未来的幸福打下基础。这样的父母是失职的,这样的孩子是可悲的。

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的幸福,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切切实实地将其贯彻到孩子发展的每一步。心理学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绳,要不了多久,它就会牢不可破。”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可以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标。

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合作

约翰和迈克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可自从一块进了篮球队之后,就各自暗地里较劲,朋友关系似乎疏远了许多。约翰因为技术略胜一筹、奔跑能力强而打前锋,自然是全场瞩目的焦点,迈克的灵活性和良好的组织能力使他承担着组织球队进攻的核心任务。不过由于彼此不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快,甚至有时由于他们的不配合影响了球队的发挥。

这一点很快被他们的教练看在眼里。教练把他们俩叫到面前,明确地向他们宣布,如果他们在训练中不互相配合,将同时被取消参加正式比赛的资格。教练还特地安排他们俩配合练习,两个人虽然心里尚存疙瘩,但惟恐哪一天被逐出球队,所以还是听从教练的安排,努力练习。他们甚至在回家的路上也常常交流球技,没多久两人之间的友谊又重新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球技有了长足进步,成为球队中一对完美的组合,被人们戏称为“尖刀组合”。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敌对的,每个人都有排斥他人的心理,其实竞争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在竞争之外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有效的合作其实就是互相利用资源,互为弥补不足,以共同获得更大利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别人的接纳和欣赏非常重要,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习欣赏别人的长处,同时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

教会孩子从三个方面理解合作。

第一,合作在于欣赏他人。父母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我们不要妒嫉或是轻视别人的长处,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是学会以彼此的长处互为所用,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当然,要让孩子真正做到这一步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这方面也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多参与运动、游戏,在规则内进行竞争与合作、欣赏与互助。球类等竞技类活动可提高孩子自觉合作的愿望和水平,此外也可运用必要的奖惩加强适度竞争下的合作。

第二,合作始于独立。父母首先要重视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不仅要及早让孩子学会吃饭、穿衣、整理物品等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同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做,还要提供机会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解决问题,使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主动参与各种合作活动。父母能为孩子提供最为直接的合作机会,莫过于让孩子直接参与家庭事务及家庭活动,以便增强孩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父母让孩子帮助做家务时最好是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做好事情,如炒菜、布置客厅等。孩子会觉得自己非常重要,像个成人,对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感到骄傲。让孩子跑跑腿、做一些琐碎小事等,都可以给孩子充分的机会锻炼自己。如果孩子把事情做得不够理想,父母也要多加鼓励。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在这些家务中,他的作用是重要的,于是孩子会懂得一个“合”字,也就培养了孩子与别人合作的愿望、合作能力及行为。孩子们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合作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在长大后带入社会。

第三,合作需要协商技能。人的合作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萌发并得到强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合作的技能直接影响合作的进展和结果。

孩子之间许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比如两个孩子都在玩过家家,而小锅子只有一个,谁都想要,此时就很容易发生纠纷。这时如果父母能进行引导,教孩子掌握一些协商的技能,比如两人可以轮着玩,或者两人分配角色,一个烧饭,另一个出去买菜等,孩子就会从中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从而激发进一步合作的兴趣和动机。

一旦孩子具备了与人协商的技能,就会受益匪浅,下边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某个教室里,老师正在引导学生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火海逃生”。老师将一把乒乓球放进瓶子,只露出系着球的棉线。花瓶代表大楼,细细的瓶颈是惟一的出口,七只乒乓球则是楼里的居民,要求当大楼突然起火时,全部居民能在短时间里安全逃离。七名学生兴奋地上场了,他们各执一根棉线,报警器一响,都以最快的反应拉扯绳子,可一个“人”也没有脱离火海。原来七只乒乓球卡在了瓶口,这几个学生面面相觑。这时,其中一个同学小声跟同伴们商量了几句,又开始了第二次实验。这回大家没有各顾各地拉绳子,而是由左到右依次地拉。果然,报警器的尾音还没结束,七位“居民”已离开了出口,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虽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是也折射出现实中的某些东西:与人协商才能够更好地化险为夷、转败为胜,一味恶意地竞争则可能导致两败俱伤、一塌糊涂。独立是合作的基础,在一个群体中,独立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并做出决定的人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欣赏和认同,形成更深入的合作,而一些事事依赖别人或受制于别人的人则很难与人达成真正的合作协议。可以说,真正的合作是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相互协商、相互沟通从而取得最大功效的过程。

理解和宽容是合作的基础

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是父亲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甘地出生在一个小藩王国的宰相之家,从小就爱撒娇,性格也不开朗;对父母十分顺从,对周围的事物也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在学校一挨老师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少年时期,甘地由于好奇染上了烟瘾,后来发展到偷兄长和家臣的钱买烟抽,而且越陷越深。渐渐地,甘地认识到偷别人的钱、背着父母抽烟的行为太可耻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甚至还想过自杀。当他终于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时,便把自己的整个堕落过程写在了笔记本上,鼓足了勇气交给了父亲,渴望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惩罚,以减轻内心的痛苦。父亲看后非常生气,心情也十分沉痛,但父亲深爱着甘地,因此没有责备他,只是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久久地凝视着儿子。

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甘地受到极大的刺激,更加悔恨、内疚、自责,深感有负于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在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下,甘地痛下决心,彻底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路。从那以后,甘地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很少出现过失。事隔多年,每当甘地回顾那段岁月时,总是激动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有父亲的宽容,就没有父子拯救迷途羔羊的合作,更没有甘地后来的伟大成就。

甘地的事例说明了宽容力量的巨大,只有正确运用宽容,才能以情感激励别人,促进合作的成功。试想,如果甘地的父亲看完儿子的“自白书”后不理解孩子的处境和心情,狠狠地把甘地揍一顿,就会让自己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很难开展。因为甘地不会跟他合作,即使合作也不会积极,所以这样的合作效果是很差的。

理解别人、宽容别人能够获得信任和支持,也是赢得合作的基础。因此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遇事多问问“如果我处于那样的处境,我会怎么想,怎么做?”父母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能找到,因此父母首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宽容、理解的榜样,而且最好是先从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开始。

比如说,有个小孩子玛丽很喜欢玩水,平常洗澡也很积极,可是有段时间却很不听话,在妈妈为她洗澡时总是扭扭捏捏,很不合作。这天晚上,妈妈把水温调好,过来抱玛丽洗澡,玛丽又借故拖延、无理取闹。妈妈又是哄又是骗的把玛丽拖到了浴室门口,可是刚到浴盆旁玛丽又逃进了自己的房间,并把房门给插上了。

妈妈为此很头疼,不知道该拿女儿怎么办。后来妈妈了解到女儿之所以这么不合作,是想和妈妈较量一下,看妈妈能把自己怎么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妈妈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首先妈妈知道采用粗暴的态度是不行的,那样只会让女儿更不合作,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女儿、宽容女儿。妈妈试着向玛丽讲道理,告诉她妈妈有多辛苦,多疼她,妈妈会尽力理解她的,也希望她能理解妈妈;妈妈不计较她的错误,也希望她能宽容妈妈的不是。后来,玛丽放下自己小小的“想法”,与妈妈“讲和”了。母女俩再次合作,浴室里充满了笑声。

孩子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当他们认为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时,就乐意与父母合作,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介绍三种赢得孩子合作的方法。第一,把自己的经验、故事与孩子分享,告诉他,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觉;第二,向孩子讲出我们懂得他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理解我们的宽容;第三,在上面两步成功的完成后,孩子准备好倾听我们的意见了,此时父母可以问他是否愿意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问他是否有不同想法,将来如何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这完全是以探讨的口吻与孩子协商的,孩子一般会合作。如果没有效果,父母可提出一些建议去寻找共识。

此外,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自觉地意识到理解与宽容在合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要培养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让人信赖的人,使孩子知道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信赖,自己必须要言而有信,与人友好相处。应该注意的是,在活动中如果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发生争执时,父母千万不要过早干预,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会自己解决矛盾,从而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

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一个学会关心他人的孩子自然就能与别人合作了;一定要鼓励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选择朋友,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要轻易怀疑、怨恨、仇视他人,更不允许孩子欺侮弱者,培养孩子善于同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孩子合作。广泛的社交、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提高孩子与人合作能力的关键。宽容是一种美德,父母要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教会孩子谅解、宽容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如此才能使合作顺畅进行。父母在孩子出现品德过失的时候适当地给孩子以谅解、宽容,与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处罚相比,往往更能让孩子心悦诚服,给孩子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并且,父母的宽容也影响了孩子的宽容,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与家人密切合作

很多孩子都喜欢到郊外野餐。这天是周末,父母决定带威尔逊和埃迪去国家公园野餐。前一天,一家人进行了分工,妈妈负责去超市买食品,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11岁的威尔逊负责准备调料,9岁的埃迪提出负责所有餐具。爸爸提醒孩子们应该列出一个单子,这样可以防止遗漏,如果家里不够还可以去买。埃迪很快列出了单子,请爸爸过目后便开始准备了,威尔逊却跑到外面玩去了。

爸爸警告威尔逊要带齐调料,否则野餐时大家都不能吃好,威尔逊一边往外跑一边说:“放心吧爸爸,我会带好的。”爸爸不大相信他会准备齐全,想自己来做,转念一想应当给威尔逊一个教训,一个锻炼的机会,便没有再督促他。威尔逊玩到很晚才回来,到厨房里忙了一会儿,搞出来一袋子瓶瓶罐罐便回房去睡了。第二天一早出发,爸爸并没有检查威尔逊的准备工作,一家人高高兴兴上路了。

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选好了野餐的地点,大家开始准备午餐。肉烤熟后,爸爸开始往烤肉上倒调料,却怎么也找不到烤肉汁,只好问道:“威尔逊,烤肉汁在哪里?”威尔逊伸手到袋子里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我记得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怎么会没有?”

“你有没有列在单子上?”

“我没有列单子,我记得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出来了。”威尔逊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里等着。最终,威尔逊没有找到烤肉汁,惭愧地低下了头。由于疏忽,威尔逊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使本来快快乐乐的活动大为逊色。不过这次野餐对威尔逊的教育却是深远的,让他懂得了作为集体的一员,应该具备责任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否则会使整个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孩子参加的第一个团体活动是家庭活动,尽管家庭与孩子的同伴团体不一样,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因此,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从家庭开始,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家庭生活中让所有的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然后“合作”做事。

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使得整体活动得以进行。这里并不是要求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让他们知道,如果想使整个家庭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要求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需要每人都向同一方向努力,学会考虑如何做才能使家庭整体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要使孩子所想的不仅仅是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整个活动、整个家庭需要什么;要训练孩子的合作思维,父母不要无限度地迁就孩子的愿望,尽管有时这种愿望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它却意味着父母要做出过多的牺牲,更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孩子受锻炼的机会。

家庭会议可以当作一个团体,它能让孩子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合作”做事之前可以召开一个家庭合作主题讨论会,主题是有关生活团体合作内容的,比如关于孩子的年龄与做事的能力,关于大家生活在一起应相互帮助,关于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全家准备出去旅行时,孩子可以发表意见,父母要加以考虑。当讨论某一个星期日下午采取什么行动时,让孩子担任主持人,集中其他人的意见,主持投票,宣布结果。

这样的讨论会能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家庭是一个生活团体的概念,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圆满。在进行这样的讨论之后,让孩子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当然,这些事情虽然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他不一定会很好地完成,这时父母就有合理的依据来要求他实践自己的诺言。这样做的时候,父母不是以长辈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而是以团体负责人的身份来检查队员的工作,提醒他作为一个团体成员要尽的职责。孩子们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在他们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

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

在人的一生中,财富、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心。一颗崇高、善良、关爱的心,能使人获得全部的尊重和爱戴。作为父亲,不要一味沉迷于自己的事业,一味地创造物质财富,而应为孩子的幸福生活做准备,积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去塑造孩子的爱心。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而且往往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相对而言要少很多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就是父母子女之间关爱的真实写照。

爱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如果缺少爱,就失去了快乐与和谐。心中有爱的人,总是充满朝气,情绪平和、乐观、进取,令人愿意接近,且具有自尊心与自信心,克己而又乐于了解别人,与人相处经常表现出亲切、仁慈与关怀,因此善结人缘。

有个住在山上的孩子,有一天,因为做错一件事被父亲责骂后,内心愤愤不平。为了发泄情绪,一个人跑到屋外,坐在山腰哭了一阵,然后大声喊叫:“我恨你!”山谷远方立刻传来同样的回声,他顿时被吓住了,以为有人很凶恶地在和他对骂,又继续哭了起来。

他边哭边往家里跑,看到了父亲后,他气急败坏地告诉了父亲方才的遭遇。父亲听了反而露出微笑,温柔地替儿子擦干眼泪,拉着他的手,又来到山崖边,要小孩大声叫:“我爱你!”

孩子喊完以后,满怀期待的看着山谷。几秒钟以后,奇迹出现了:对面山谷也传来同样的回声,小孩破涕为笑。

父亲拥着他,说:“孩子,你给别人什么,别人就会给你什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爱和恨都是相对的,如果你是以爱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爱你。

爱是人间的一种道德,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操。然而我们做父母的,目光总是被知识教育这一叶所障而不及其他。你想你的孩子具有乐观而又积极的心态吗?你想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吗?你想你的孩子朋友遍天下、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吗?天下所有的父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一定都是肯定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愿望呢?这里有一条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假如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么这种父母之爱,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爱献一点儿给别人。”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家庭教育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首先,从小养成爱和怜悯的习惯。大海靠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爱的殿堂是靠一沙一石来构建的。从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

其次,当好孩子的榜样。父母对他人的爱心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用有声的爱心语言和行动,去强化孩子的爱的意识,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积极的仿效心理。

再次,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行动的机会。如引导孩子主动帮助左邻右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当孩子付诸行动后,以微笑的表情、赞扬的语气及时地给予表扬。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也将生活在爱里,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开,美丽给别人,自己也结果实,为何要隐藏在心底?奉献爱心,去爱每一个人,是人人都很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束花就够了,这时我们并不损失什么,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同时也美丽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父母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一同分享,无论是有形的事物,或是无形的情感,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付诸行动,这样,他们才能真实地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喜悦。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们将会拥有双倍的快乐;把你的痛苦与人分享,你将会减少一半痛苦。

有一个学生怕麻烦老师,所以迟迟不敢再提问题。细心的老师发现了这种现象,就追问他原因。学生解释说:

“老师,您知道吗?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想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不敢再去打扰您了!”

老师想了想,对学生说:“先去点一盏油灯。”学生照做了。

老师接着又说:“再多取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学生也照做了。

老师便对他说:“其他的灯都由第一盏油灯点燃,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

“没有啊!”学生回答。

“所以,我也不会有丝毫损失的,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祝福时,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喜悦和满足。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第一,不要溺爱孩子。尽管现在条件好了,由于每个家庭中孩子少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更严重了。长此以往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导致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

第二,不能让孩子搞特殊化。父母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不要让孩子凡事把自己放到第一位,这样孩子容易自私自利。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让孩子明白,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回报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交流,一种互利。

第四,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一般来说,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法各有不同。父母千万不可对子女百依百顺,更不要把孩子当成贵宾一样,穿要穿最好的,吃要吃最好的,有好的东西只想到自己。众多家人意见中,以孩子意见为准,大人长者皆在其后,久而久之,孩子成了“小皇帝”,主宰家庭的一切。这些孩子在家里是这样,到外面自然也习惯如此。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在人与人之间学会交换和分享,孩子的成长来自孩子各方面的生活,因此作为父母不要刻意地去掩盖他们的某些弱点,应该让孩子从小学着和你一起去分担,哪怕只是让他了解一下,理解生活的不容易,这样他才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关心别人。

从自我为中心到角色转换

道德培养的权威人士马丁·霍夫曼相信,孩子们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慢慢地培养爱心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从一个自我为中心(“总想到我”)的角度,转到一个不但能关心别人,而且能感觉和理解别人观点的角度。对这一过程和孩子目前的爱心水平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帮助他达到下一个阶段。

教育专家维克走进俄亥俄州戴顿市一所学校的一年级教室。老师刚邀请学生们坐在地毯上听她讲故事,孩子们都赶忙围坐在她身旁,只有其中一个男孩双手抱着脑袋,一个人坐在与其他同学相距几尺远的地方。不止维克一个人注意到了这个不合群的孩子,另一个6岁的孩子乔伊也正在设法弄清这是怎么回事。

乔伊开始静悄悄地向后移动,移动到那个孩子身边,然后朝那个男孩靠拢,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那个孩子腼腆地点了点头,对乔伊报以微笑。乔伊拍拍他的后背,然后两个人转过身来一起听故事。

等到老师让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后,维克再也控制不住好奇心,将乔伊拉到一旁,问他到底对那个男孩说了什么。

“达熊显得很孤独,”乔伊解释道,“他刚转学到这儿,不认得许多小朋友,所以我问他能不能和他坐在一起。我知道他需要一个朋友,而我也很乐意跟他交朋友。”

有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很强,常常不会为他人着想,也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那么,当你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呢?

父母应该直接指出孩子的错处,反问他:“那么,我以后也像你对别人一样对你可以吗?”让孩子思考问题所在。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外界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宽容、忍让。通过“换位法”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改变只顾自己,无视他人的坏习惯,克服狭隘、自私的思想。让孩子有与他人分享物品的机会,有团结互助的习惯,懂得互惠互利,多为孩子提供结交朋友和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与外界的交往能力,这是避免和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转换角色。父母可以在家中做这样的实验:当兄弟姐妹之间、孩子与朋友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时,要求相关的人停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有什么感受;然后要求每个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对方会说什么和做什么?”这个方法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能帮助每个人对麻烦的形势获得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孩子来说,使用木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一个木偶代表冲突中的一方,孩子就可以与木偶一起将问题演示出来。

角色转换不一定只用于冲突之中,它可以用于任何情况之下,帮助孩子理解相关人士的观点。比如,父母可以经常这样问孩子:

“你认为马特总是侮辱别人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候孩子可能考虑到是因为马特自我感觉不好,羞辱别人会让他好受些。这样孩子就可能会改变对马特的态度,或者自觉帮助马特。

“你认为凯利总是跟着你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可能会想到是因为凯利很孤独,而且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以后就会试着关心凯利。

“为什么爸爸总是对你大吼大叫?”当孩子知道爸爸是因为正在想方设法解决税务问题而心情非常压抑时,就会理解爸爸的不易,也会更加热爱爸爸。

经常让孩子从别人的观点、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增强孩子的同情心,也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

其次,设身处地。父母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情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为我们想一想,从我们的角度考虑一下身临其境会是怎么回事,这样就会培养孩子照顾别人感受的自觉性。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感觉,就是要求他考虑别人对某个特定情况的感情。假设孩子为给自己寄来生日礼品的姑妈寄出一张感谢卡,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姑妈收到卡片时的感觉。“现在假设你是姑妈,你打开信箱看见这张卡片,你读到上面写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当然,也可以把这种想像的技巧扩展到其他的、孩子没有见过的人身上,比如父母可以经常问:“如果你是一位新搬来的人,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谁也不认识,你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如果摔倒的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经常这样问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把握住别人的需要和感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爱心。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有人曾经问日本的一位小学校长:“您办学最注重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教育孩子理解别人,与其他人合作。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能与人相互理解和合作,知识再多也没用。”这位校长的话告诉孩子的父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孩子的一项重要素质。

相信为人父母的都希望教导孩子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合作。因为我们都明白,孩子若能与人一起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较容易适应各样的转变及获取到较好的成果。然而,为何有些孩子可以自动与人合作,有些却不能?难道那些“独家村”的孩子太幼稚,仍未学懂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实践证明:人与人之间明显冷淡的相互关系,必然导致人产生消极的劳动态度,给共同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与人合作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而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形成与人合作的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感,待到他长大成人以后,便很难弥补了。因此,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庭生活很重要。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多创造与孩子合作的机会,如母女一起做饭、父子一起修理自行车等。在与父母的合作中,孩子可以学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中能运用这些技能。对于孩子主动进行合作的行为,父母应该给予表扬。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真正形成合作与竞争技能的时机往往是在与同伴们集体的活动中,如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为同学服务、加油等。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曾经提出这样一种理论:当一个活动的目标和手段使参与者积极地互相依赖时,最可能产生合作关系。因此,合作成员必须表现出更大的相互依赖感、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和协调一致。

从前有一座市镇,想组建一个交响乐团。能成为交响乐团的成员是一份荣誉与特权,加入者不必拥有自己的乐器。乐团指挥提供一份永久性的邀请,任何人都可以签约加入,那是一份终生的合约。很快,交响乐团就组建起来了。

指挥者交给每位演奏者他所编写的“完美乐曲”的一部分,要每个人好好练习,等到音乐会那天做首场演出。每位演奏者都认真练习,但不久以后,演奏者就留意到其他人练习的部分与自己的不同。

“看那些小提琴,”法国号手抱怨说,“他们练习的方式既无节奏也无条理……每次内容都不一样,为何他们不与我们练习同样的音阶和乐曲?这些人连基础都没打好!”

“我宣告,”小提琴手嗤之以鼻地观看法国号手的练习,“真难相信他们每次练习的都是相同的东西。那一定很无聊!他们为何不像我们一样,享受即兴发挥的乐趣?”

“你能想像吗?”鼓手说,“那些吹奏低音管的人只懂得在房间里练习,结束了便回家,从来没有在观众面前演出,他们一定没什么进步。”

“有时候真叫人怀疑他们有没有签订合约,”吹低音管的人叹气,“那些鼓手真忙碌,每晚都去市内,在最糟糕的地方演奏,或许他们从来不花时间练习。”

演奏者曾经不期而遇,当然他们的话题也集中在如何诠释乐曲。

“这是一首胜利进行曲,”小号手断然地说,“应当奏出庄严和胜利的气氛。”

“不,不,”竖琴手说,“那是一首情歌,应当甜蜜、愉快、温柔。”

“根本是疯狂!”吹单簧管的人打断他的话,“那是一首圣诗,属于虔诚和崇拜的一类。”

虽然有许多分部的练习,演奏者却从未进行过全团练习,因此也就没有人知道该作品将于何时演出。由于他们对演奏时间和方式争吵甚为激烈,这个话题最好不要再提起。

交响乐团的各部仍然保持单独练习,当演奏的日子来临,指挥家举起指挥棒的时候,试想,他们会演奏出一个完美的乐曲吗?

折断一根木棒容易,折断一捆木棒很难。其实,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在现今世界,孩子正承受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漠视,成人把一切对孩子的培育,大多都将专注点投射在其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处理孩子的各类情感需要,没有适时引导他们如何去调解与疏导不快的情绪。家庭是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基地,疼爱孩子的父母们,不妨参考以下所提供的方法,以辅助孩子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友好合作。

(1)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到。因此,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整天吵闹不休的家庭,是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蔼品质的儿童的。父母对他人的热情、平等、谦虚等处世原则和行为,是孩子最好的直观而生动的教材,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能与别人协调相处的良好品性。

(2)提醒孩子凡事要想到别人。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凡事都只想到自己,遇事就会斤斤计较,也难于与别人友好相处,又怎么能谈得上与他人合作呢?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妨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分享训练”:如孩子手中拿着玩具时,父母可以拿另外的东西慢慢地递给他,从他手中取走玩具。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孩子便学会了互惠与信任。同时适当地给孩子以引导,让孩子觉得分享对他来说不是一种剥夺,而是平添更多更新更好的机会和乐趣。

(3)让孩子学会一些合作的技巧和规则。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在合作中既要尊重对方、服从大局、讲统一,又要有自己的立场。容忍和随和是有尺度的,也就是说在合作过程中,不能惟我独尊、只想自己,要充分顾及他人的要求与需要,哪怕必要时做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但是,迁就与让步是有限度的,不是放弃原则,在合作中要有自己的立场与个性,要知道取得同伴的信任与尊重是合作成功的前提。在当今社会,团队精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如果孩子具有团队精神,将更有益于他立足于世。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合作中获得团队精神。

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最佳的、主动的状态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

孩子的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

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惭形秽。

其次,要正确地与他人相比,自卑心重的孩子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追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概全。

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于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新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计,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有利于客观地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呢?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孩子还没有领悟到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两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两个主意。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同心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的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到挫折。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者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保持最佳的、主动的状态,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当然如果自己身上存在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所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如何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呢?

(1)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概全。

(2)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做参考,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3)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是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消耗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等。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都是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个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做出过低的估价,进而自我否定。自卑的孩子在交往中,虽然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过于太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的强硬,很难让他人接近,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同类推荐
  • 明仔奇遇记2:替身游戏

    明仔奇遇记2:替身游戏

    少年明仔的追梦之旅,一人一狗的奇幻漂流,明仔就像一束明亮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小伙伴们灰暗的生活……
  • oz国历险记

    oz国历险记

    《OZ国历险记》是弗兰克·鲍姆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它主要讲述了堪萨斯小女孩多萝西的故事。在龙卷风袭来的一天,多萝西和她的小狗托托被威力无比的狂风吹到了美丽而神奇的国家——OZ国。为了重返家乡,回到收养自己的亨利叔叔和伊姆婶婶身边,她历经千辛万苦和种种惊险。在寻找回家的路的漫长旅途中,不断有新的伙伴参加进来。首先是渴望能够得到一个聪明头脑的稻草人,其次是想要获得一颗善良的心的白铁樵夫,最后是想要拥有足够勇气的胆小的狮子。这些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而走到一起的朋友们,成为了亲密的伙伴。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之旅。
  • 走进科学·动物奇趣

    走进科学·动物奇趣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而这本书所描述的是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忠诚,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生存之道。
  • 心灵茶座丛书:神话集

    心灵茶座丛书:神话集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的其他各国的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 安徒生童话精选大全

    安徒生童话精选大全

    本书共有一百六十多篇,本书精选了部分作品。其中,“丑小鸭”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心灵的理想形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描绘了一幅震撼心灵的悲惨画面,却又是这般美丽;“皇帝的新装”、“五颗豌豆”在揭露假恶丑的同时,又充满了喜剧性的幽默感;“野天鹅”那出神入化的奇妙意境,洋溢着诗一般的抒情色彩。这些童话故事闪烁着智慧和情感的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修翎

    幻修翎

    天地初开,混沌迷朦,诞生了凝结神魔之力的九彩龙凰之本命血羽凝结而成的法器,幻修翎!虚拟一切,重造世界,穿梭时空,可直接召引天地之力,可毁天灭地,神魔大战,诸神陨落,百族灭亡,死伤无数,却是没有一人真正的得到过它数万年后,幻修翎现世的消息不胫而走,仅余的众族再次蠢蠢欲动,幻修一出,血流成河,翎羽一现,天地大劫他,寒央,弱小的蛇族少年,自小被抛弃,原本以为就会这样庸碌平淡过一生,却无意之中遇见了风华绝代的她,霎时,凤翔九天,衣诀纷飞!只一眼,便是终生追随,生死不弃! 乱花丛中迷了谁的眼 龙凤和鸣应是谁的劫 唯那抹春风袭来,银莲才会花开,他的春风只是她 一对一
  • 悬灵图

    悬灵图

    我是心理医生欧阳少杰,在我度过了那段黑暗与孤独后,我又成了一名上班族。就在我上班第一天那个夜里,医院里的电梯跟我开了一个惊魂玩笑,我知道,我又要陷入黑暗与孤独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爆笑穿越

    英雄联盟之爆笑穿越

    屌丝男意外掉进下水道,竟然穿越到瓦罗然大陆和草丛三基友做朋友,认光辉女郎做妹妹至于小狐狸嘛,嘿嘿,那是情人!
  • 狂剑傲天

    狂剑傲天

    浪迹天涯,漂泊四方。笑泯恩仇,戮屠坦荡。
  • 快穿之世神的角色扮演

    快穿之世神的角色扮演

    前言:女孩儿的身影穿过弥漫花香的彼岸花丛,一身白衣抚落阵阵花香,眼中只有前方的忘川河和茫茫黑夜飘荡的荧荧微火。奈何桥上的男人,却只来得及看着被忘川吞没的身影。黑影投入忘川,却徒劳的掠过那丝丝燃烧的灵魂……——————扶落作为世神,因某种原因,入世考核,可考核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直到她遇到一个满目苍穹只唯她一人所识的男人,考核有了转机。女孩抬头看着男人的双眼,"可真漂亮啊!"男人弯腰笑的温柔,"那么喜欢?""嗯嗯!""不若喜欢喜欢我,便都是你的……"一个念念不忘却不自知,一个爱的深切却心甘情愿。爱上后,她以为有他只是最美的巧合,在她不知道的背后却是男人舍弃一缕元神,踏进亿万世界不停寻找。他说:所有一起,只为你而来。(全文1V1,双宠无虐,双洁)
  • 女帝又被套路了

    女帝又被套路了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一位大佬,精通医术,毒术。他是九临帝国的一界国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朝穿越,她成了最受宠且最具有继承权的九公主凰九倾。凰九倾:说好的小奶狗……可为什么最后变成了小狼狗……“小奶狗”:倾倾,别想逃离我,否则……我会忍不住,屠尽天下人。谁知……“小奶狗”最后竟便成了那个权倾天下的国师大人!凰九倾:……她撩了最不该撩的人。国师大人:他爱上了此生最想守护的人。为你,披荆斩棘,为你,我愿永坠地狱。——御君泽(PS:本文不是女尊王朝,也不是男尊女卑,谢谢‖划重点。全文架空,不喜勿入,女主很帅也很萌,那举大刀也能卖萌,男主伪高冷,伪奶狗,1V1双洁,谢谢!喜欢的小可爱点点收藏呀,爱你们,么么哒!)
  •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女儿情

    穿越之女儿情

    程无双作为现代成功女性一朝穿越成了被继母害死嫡女,不愿意参加宅斗装疯卖傻被撵到小雷音寺养病。两年时间她有了离开寺里资本,然后看到那个被誉为卫国最俊美无双圣僧清尘。才知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可,和尚又不能结婚,再好看有什么用?还是攒钱养老吧!什么?圣僧受伤中毒躲杀手,躲到了她家?救还是不救?圣僧被另一个穿越女下X药?……她还是跑路吧!“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