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0000000003

第3章 文化外宣概说(1)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下,世界朝着文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日益改变着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并由此不断催生新的世界格局。文化的权力化倾向,使其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也开辟了国际竞争的新领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任何国家都不能轻视的。

文化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权力格局,这使得对文化对外宣传的研究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文化外宣主要是以文化为载体,在对外交流中宣传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介绍中国,积极主动赢得外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为我国开展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友善氛围。而研究文化外宣这一主题,需要先对文化外宣的概念、特点、历史、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外宣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含义,自古以来未有定论。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语句,此处的“文化”包含了“文治与教化”的意思。在西方,“文化”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对土地的耕耘和对植物的栽培,蕴含着人类的活动;后来引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主要是由近代欧洲人创造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近代对于文化的明确定义,泰勒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共用。他在书中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一论述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对文化概念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其后的各种文化定义,都没有超出这一把文化看作一个复杂整体的基本观念。但泰勒的文化定义中尚缺乏“物质文化”的内容,其后的学者对之进行了补充。

20世纪30年代,作为文化功能学派的创始人的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则从“满足人类的需要”的角度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说,“文化,文化,言之固易,要正确地加以定义及完备地加以叙述。则并不是容易的事。”

“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特性,它们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他认为,一切文化要素,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功能”的概念是文化学的主要概念。在《文化论》一书中,马林诺夫斯基就进一步将文化划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次。他认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分成基本的两方面,器物和风俗,由此可进而再分成较细的部分或单位。”此处的风俗即对应于精神文化,而器物设备则对应于物质文化。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学派文化学理论还以对“社会制度”的倚重而闻名:“社会制度是构成文化的真正要素”。马氏的观点是,文化的真正要素有它相当的永久性、普遍性,及独立性的,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就是我们所谓“社会制度”,它构成文化的真正组成部分。任何社会制度都针对一根本的需要;在一合作的事务上,和永久地团集着一群人中,有它特有的一套规律及技术。任何社会制度亦都是建筑在一套物质的基础上,包括环境的一部分及种种文化的设备。用来称呼这种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最适合的名词莫若“社会制度”。

这一观点对我们研究不同社会制度间文化的交流和宣传,颇有借鉴意义。

“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文化学者们也曾对文化的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文化”一词的界定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梁漱溟先生1920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梁漱溟认为,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梁漱溟把人类生活的样法分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内容,文化的含义是很广泛的。1920年蔡元培在湖南演讲《何谓文化?》,提出“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并列举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科学等事。1922年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书中,谓“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有价值的共业也。”在梁启超的《中国文化史目录》中,文化包括朝代、种族、政治、法律、教育、交通、国际关系、饮食、服饰、宅居、考工、农事等,足见他心目中的文化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胡适则于1926年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一文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唯有陈独秀对这种宽泛的文化定义提出了反驳。他在《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一文中曾批评道:“有一班人并且把政治、实业、交通都拉到文化里面了,我不知道他们因为何种心理看到文化如此广泛,以至于无所不包?”他力主文化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而文化学家司马云杰先生则给文化下了一个简要定义:“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他对这个定义作了如下四点解释:(1)是人类创造的。(2)是人类创造的特质。特质指二:一是指人类创造物的最小独立单位;二是指人类创造物的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3)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4)不同形态的特质。

从现当代来看,西方学者认可程度较高的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定义,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所下的:“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此项文化定义使得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除此之外,1982年8月6日,墨西哥世界文化政策会议通过的《墨西哥城文化政策宣言》,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从最广泛的意义讲,文化现在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物质、理智和感情等方面显著特点所构成的综合的整体,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也包括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当前,虽然各个学科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各有侧重,但概括而言,文化可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辞海》讲道:“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文化学术语来讲,就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当代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也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文化由三个重要因素组成: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规范;物质文化”。这种文化观,也见之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定义之中(马氏认为文化分为器物和风俗,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苏联学者的文化定义之中。

中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讲,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这种中义文化观注重的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或精神文化,剔除了物质文化作为文化的构成成分和要素。而对精神文化的内涵又分解为两大块,即(1)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2)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一中义文化观,见之于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的文化定义中(西方许多学者认为泰勒的文化定义注重精神文化之内容),见之于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科拉克洪的文化定义之中(克鲁克洪的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分类就表达了这一内涵),也见之于苏联一些学者把文化只看作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范畴的观点之中。狭义的文化则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在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每个国家、民族都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也相应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称作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身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文化的内涵本身决定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仍会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这便是文化的一般特征。概括而言,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1.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

2.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例如,男男女女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或男女恋爱才是文化;前者是遗传的,后者是习得的。文化的一切方面,从语言、习惯、风俗、道德一直到科学知识、技术等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

3.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

4.文化是多样的。多样性是文化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物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适应物质形式的文化也必须是多样的。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没有多种文化的碰撞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由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发展才是正确和健康的发展方式。中国古代的文化在多样性的碰撞中,形成了其深厚的根基,她以博大的胸怀吸收、融合了外来文化,对其自身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其达到了提升、丰富自己的目的。实践证明外来文化并不可怕,它们不但威胁不了中华文化,反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添加剂和助推器,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5.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

6.文化具有培育性和呵护性。文化不可能自己发展自己,因此她需要人的培育和呵护,没有人类的培育与呵护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历代学者努力培养的结果,不努力或不进行艰苦的努力都将导致文化的衰退。

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殊的阶级性。一般文化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现实社会只有具体的文化,如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等。具体文化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如有石头,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树,才有饮茶文化;有客厅和闲暇时间,才会有欧洲贵族的沙龙文化。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自从民族形成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分裂为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

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参与和贡献。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员,中华民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既深刻影响着本民族,也影响着世界。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同时推进自身的文化建设,弘扬文化的优秀内涵,以开放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同类推荐
  • 经亨颐集

    经亨颐集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桎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关于魂穿异界要不要爆兵这件事

    关于魂穿异界要不要爆兵这件事

    亿万如恒河沙一般的浮空岛,庞大的天空大陆。表层大陆下的黑暗次大陆,和最底层荒地上的无尽荒漠,白泪来到了这里,带了不一样的精彩!
  • 盗墓抱歉我是黑爷

    盗墓抱歉我是黑爷

    齐峰穿越,来到盗墓与探险的世界,成为传闻中的黑爷……汪家被毁,十年时间,齐峰带着自己的娇妻梁湾一人,度度假,游游山水。突然有一天,齐峰接到了一个电话。“黑爷,计划启动,老板请你出山。”齐峰出山后,天真、二叔、焦,以及还有花花、汪家等等,发现自己的计划被一条条神秘的短信打乱了…天真:“你是不是我三叔?”二叔:“你究竟是谁?”小花:“我们可不可以合作?”终于,某一天,看着系统屏幕,齐峰露出了一丝不明意味的笑容,公开了身份。“抱歉,我是黑爷!”
  • 十四族目

    十四族目

    世上曾存有多少种族?谁又能知道?谁又能说得清?数千年历史的洗刷,数千座教堂的传教,曾存的十四族皇室,湮沉在了虚无历史。世上只剩下了人族,它是第十五个种族,也是唯一一个兴盛的存在。人们遗忘了十四族的存在,亦不畏惧他们的力量,野心也日益膨胀。战争的种子早已埋下,现在已经发出了幼芽...(注:本书目前只是为了放松自我,转换写作行路,更新极为缓慢,每三天一更)
  • 天下之旅

    天下之旅

    从前我的眼里有你,现在我的眼里只有你!!!!
  • 灵力地球

    灵力地球

    地球的灵魂沉睡,地球失控,导致人类进化。使得有些人类一出生就可以获得灵力。灵力普遍分为3种:水灵、木灵、火灵。极少数人类后期可以获得双灵,也就是附加一个灵力,附加的灵力有无数可能。灵力有分阶级:聚灵-修灵-练灵-化灵-御灵-仙灵-圣灵-天灵-灵帝.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差异,具体的书中再详细描述。
  • 逍遥道爷张一半

    逍遥道爷张一半

    降妖除魔既是人间扫平天下不平之事。
  • 迷欲潘多拉

    迷欲潘多拉

    一群年轻的都市男女,在现实中有着属于自己光鲜的工作,在网络上却是一群彼此惺惺相惜的作者及作家。因为一场意外的旅游,而引起了一局惊心动魄的逐命游戏。由王春春的死引起了大家内心的不安和慌乱,有着不为人知过去的作协会委员、来自贫困山区的实习律师、家世雄厚的珠宝设计师、将红未红的女模特、迷信的服装设计师,严谨却有着抑郁的金融会计师,热衷探究真相的重案组刑警队长,奶茶店普通的店长,这一群来自四面八方搅合在一块的都市男女,究竟是因为什么而牵连在一起。
  • 班里有只小狐狸

    班里有只小狐狸

    毕业于妖精学院-人类社科专业的臭椿,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人类世界实习啦!在人类城市中,臭椿给自己列了一系列的实习计划,包括坐过山车,潜水,吃超辣火锅和炸鸡。未曾想到的是,人类的世界却逐渐危险起来...
  • 那年夏天那些人

    那年夏天那些人

    那年夏天,高中生安浅夏因为一次意外遇到了小混混江泽雨,没想到这次偶遇给她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安逸的他们被卷入了犯罪,毒品的世界似乎一直是命运在玩弄他们她恨他”你不杀了我,我早晚会杀了你。”她怨他”我们之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啊,为什么……”她爱他”我愿意和你在一起。”心理扭曲的青梅竹马,意外死亡的闺蜜,浅夏看着默默守护自己确给自己带来不幸的江泽雨,喃喃道”我怎么……怎么去爱你?”终于,一切结束,浅夏抱着他,怪只怪我们相遇太晚……她怀念,那年夏天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