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0000000010

第10章 文化外宣概说(8)

民间交流在很多国家被日益广泛地采用,因为其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影响面广泛,在对外宣传中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尤其对民众的影响更有成效。这一宣传形式的有效性,正在于它的随意性,看起来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刻意的雕琢,因而有更高的可信度。相比之下,专门的对外宣传媒介虽然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表现艺术上乘,但由于其目的性、功利性过于明显,加之国家政府的宣传背景,容易引起宣传对象的戒备,加强其自我防御,反而不利于宣传目标的实现。

在民间文化交流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文化外宣媒介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文化产品输出的影响不容小觑。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商品广泛进入海外市场,这些产品不仅少有宣传味,更具有实用价值和潜在影响力,目前,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一项引人注目的产业受到国际的普遍重视。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品的生产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加大建设,快速发展。此外,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一些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形式在各国迅速推广。如春节、端午节等,有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的进入外国主流社会,受到一些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

总体而言,不同的文化外宣形式都是我国文化外宣的重要组成力量。对于对外宣传的各类媒介形式,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如果能够很好地交叉使用,将会大大提高对外宣传的效果。

三、影响文化外宣传播效果的因素

文化外宣以文化为主要的传播内容,其传播效果往往是隐性的和长期的。

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在文化外宣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环节和因素,其中每个部分都可能对文化外宣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总体而言,传播效果的产生要受到传播主体特点、传播内容特点、受众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结合到我国文化外宣的具体情况,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加以分析:

1.文化外宣的主体与传播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二战后“冷战”时期,“耶鲁学派”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针对传播效果做了一系列研究。他的学说指出,对于“谁能成为最好的传播者”这个问题,认同感是个关键因素。当传播主体被认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的同时,最大的传播效果就已经产生了。具体来说,如果受众认为传播主体在传播时并无个人利益掺杂其中,信赖程度就会增加;如果传播主体能赢得受众的喜爱,那么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在我国,因为特殊的国情,人们通常习惯将自己的信任交给政府和“官方”的传播者,因为他们代表着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但作为对外传播活动,文化外宣的主体并不能以对内宣传时的同一“面孔”示人。那是因为,对外宣传中有“官方”宣传和“民间”宣传的不同,而国际社会的公众普遍倾向于认为非官方的立场才是客观的、可信的。所以,即使对外宣传的传播主体与政府有着一些联系,但在外宣过程中也往往不公开宣传这一点,而是倾向于宣传自己的非官方立场,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在文化对外宣传和传播过程中,我们的传播主体更多的要以“民间”的姿态出现,或者尽可能地多加入“民间”成分,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2.文化外宣的受众与传播效果

对外传播最大的特点和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国外受众与国内受众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下的。他们自身有着与我国公众迥异的文化背景,使用不同的语言交流。因而,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达到传播效果,是对外传播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文化传播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在与国外受众沟通时突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面对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受众,我们在进行文化外宣时应该注意“求同存异”。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通常情况下,受众比较倾向或乐于接受同自己固有观念大体一致的信息,而文化则不同。中国历史悠久、与西方迥异的文化特色,其实正是抓住西方受众“眼球”的大好素材。虽然如此,对外文化传播也同样存在受众心理特点的问题,这就要求文化外宣应该特别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与他们之间进行交流的有效“契合点”。一定不要去冒犯或伤害到受众所属的或所倾向的群体,大到某一民族、国家或宗教,小到某一具体的团体或个人。

譬如,在谈到中国文化和历史悠久时,美国朋友以诙谐的口吻说:“当我们的祖先还在森林里做猴子的时候,你们的祖先早已是文明人了。”出自美国人之口,当然无所谓,但如果是我们中国人对美国人这样说,当然就不妥了。因此,唯有具体分析传播对象的特点,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正如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1998年一次谈外宣影视创作的讲话中说到的,要了解国情和外情,“这样在宣传、介绍自己时,就不会说一些自高自大的语言、一些刺激外国人的语言,无意中树立很多对立面,我们现在有些片子比较自负,自以为是,起了反作用。”

3.文化外宣的内容与传播效果

在传播活动中,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传播内容。在文化外宣这一浩大的传播“工程”中,我们慢慢摸索,逐渐发现一些传播内容能引起国外受众兴趣的共性和特点。

第一,根据传播学规律,信息的接近性越大,受众的关注程度越高。这里的接近性包括时间、空间上的接近、利益(利害关系)上的接近以及心理(思想感情)上的接近。而作为与外国文化迥异的中国特色文化,包括“人和生活”的内容却往往具有心理和思想感情上最高程度的接近。几十年以来,从国外受众的反应以及同外国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他们特别喜欢接触和了解普通中国人和他们的生活。正如在《今日中国》举办读者访华旅游团的日程中,访问本社职工家庭,一起“包饺子”,总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因此,多举办类似亲近接触中国的活动可以作为文化外宣的一个特色活动之一。

第二,在传播内容上要讲求“平衡”原则。关于对外传播,邓小平曾针对外宣工作提出建议:“切不可过分夸张自己的成就,切不可把我们的事情说得太美满了。说得太美满,看得太简单,这一点反映到了我们的宣传工作上,就是把我们的国家描绘得如何漂亮,好像现在什么困难也没有了,剩下的就是享福了。”

赵启正在《谈外宣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的宣传如只注意介绍繁荣的一面,而忽略落后的一面,也有负面效应。”这样的指导方针,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文化对外宣传。

第三,传播内容要有创新性。在对大量文化外宣活动的考察中发现,现今介绍中国文化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在对历史悠久的文化精华的介绍,而缺少与时代的链接和文化的传承。加大现代中国的创新文化和现代中国人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应该会成为文化外宣中的一个亮点。

结语

文化外宣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海外受众为主要对象、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一项对外宣传工作。文化外宣不断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是我国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的国际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中,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日益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只有凭借具有强大说服力的文化外宣活动,使本国的文化为外国民众所接受、感染,进而达到精神上的“归化”,才能够对他国的政策和国际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为自身的安全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当前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各国之间的较量主要集中在“软实力”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主导着世界文化与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世界信息和文化传播中这种西强东弱的态势,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主权和文化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文化外宣的责任更为显著。因此,在和平时期开展文化外宣工作意义深远。

同类推荐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诸子的真相

    诸子的真相

    本书为“何新文选”系列中,何新解密中国文化三部曲(《诸神的世界》《诸子的真相》《中国文明的密码》)之一。作者何新是中国著名的通才型、智囊型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经济、哲学、历史、考古、语言、神话等诸多领域,学贯中西。本书中,他凭借深湛学术功力、颠覆性的视角,解说儒、道、法、墨等诸子的思想真髓,从源头上重新梳理中国文化精神的本来面目!对困扰无数学者的未解之谜,一一予以破译,使人有豁然解悟之快意。同时在本书中,何新厘正了部分经典国学著作中的错讹之处(如《史记》),对部分经典的解读(如《易经》),也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皇族、贵族、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热门推荐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千年后再相遇

    千年后再相遇

    前世,你杀了我;今世,是你追我。都说女追男隔层纱,那么男追女呢?
  • 快穿:圆卿之梦

    快穿:圆卿之梦

    她只是一道灵魂,想要在人间行走,只能借体而生。——————目前无CP设定。——————她帮助逝去的人完成心愿,借他们的身体重活一世,这是一个双赢的故事。每一个枉死的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在别人看来或大或小,可在他们心里,却是世间最重要的留念。
  • 四个总裁几台戏

    四个总裁几台戏

    打住,连忙打住!谁说她是乖巧文静的善类?嘿嘿……咱是萝丽的外表,御姐的心。她是当今的混世魔女,放任无羁!遇到美男子,她就是连扑带啃,到手之后再磨死这个龟孙子!四个总裁几台戏?她的烂桃花将如何泛滥?谁才是她最后的真命天子?
  • 七实怎么那么可爱

    七实怎么那么可爱

    在帕弥什病毒爆发后,病毒感染了所有的智能机械的主脑,沦为感染体的机械疯狂地攻击人类幸存者。七实是拥有人类灵魂的机械实验体,却也因此失去了父母的爱,被人类警卫防备甚至驱赶,又因为免疫帕弥什病毒的特性,导致她被感染体追杀。在末世灾难中被人类与感染体势力夹在中间,只能不断的战斗,用尽全力活下去。...穿越者刘语晰在熟读战双帕弥什设定后,与盖亚意识签订了合作契约,开始了与帕弥什病毒对抗的征途。但意外发生了。有一股继承了【喜欢七实】设定的刘语晰人格碎片产生了变异。对七实的痴念使其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意识-羊语晰。羊语晰基于【喜欢七实】而行动,为了让七实在人类与感染体对立的夹缝中生存,建立了一个全员喜欢七实的奇怪组织。《战双帕弥什》的同人作品,可能还会融入一些《少女前线》、《攻壳机动队》、《赛博朋克酒保行动》的元素。希望得到留言互动,看到会回复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本质起源

    本质起源

    你想成为学霸吗,你想成为武林高手吗?想,好,给你个机会。我感觉上苍给我开了个玩笑,我是成为了学霸,我是成为了武林高手,可你给我的异能就能干这个?不能给我赚大钱吗?不能玩魔法吗?什么,都不能,那我不还是一个挨揍的宅男吗,就是换了个地方而已,打的还更惨了。——陈冬辰
  • 圣迹仙踪

    圣迹仙踪

    据西汉史圣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古往今来,研究老子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老子晚年何处修道?已成“千古之谜”。好在《史记》还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二十一世纪之初,甘肃成功举办“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活动,有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产生《兰州宣言》,老子出关以后游历陇原大地,晚年在古狄道隐居讲学,最终在岳麓山凤台仙逝,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作者据此共识及相关历史及神话传说,著《圣迹仙踪》一书,借生肖问道,演义有关老子西出函谷关后踪迹这一“千古之谜”。
  • 幻苍羽

    幻苍羽

    少年,你并不是被众人遗忘的路人甲,你的面前只有一片热血,还有那布满星光的幻苍。
  • 无终梦境

    无终梦境

    末世身死,重生于大劫之前。大势至,能否力挽狂澜,拨乱反正。